• 1.96 MB
  • 2022-06-16 12:40:17 发布

温州蜜柑隔年交替结果果实品质分析

  • 5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分类号密级华中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温州蜜柑隔年交替结果果实品质分析AnalysisofthequalityofalternatebearingfruitofSatsuma研究生:熊艺学号:2010305110032指导教师:彭抒昂教授指导小组:罗正荣教授程运江教授刘继红教授张青林副教授刘永忠副教授专业:果树学研究方向:果树生理生态获得学位名称:农学硕士获得学位时间:2013年6月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二。一三年六月 华中农业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否如需保密,解密时间年月日是否保密⋯声明I黜删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华中农业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指导教师对此进行了审定。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做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研究生签名:饿芎)时间:沙Ij年易月I;日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注:保密学位论文(即涉及技术秘密、商业秘密或申请专利等潜在需要提交保密的论签名日期:≯f≥年‘‘月l乏日签名日期:切I多年‘月I多日注:请将本表直接装订在学位论文的扉页和目录之间 温州蜜柑隔年交替结果果实品质分析目录摘要⋯⋯⋯⋯⋯⋯⋯⋯⋯⋯⋯⋯⋯⋯⋯⋯⋯⋯⋯⋯⋯⋯⋯⋯⋯⋯⋯⋯⋯⋯⋯..IABSTRACT⋯⋯⋯⋯⋯⋯⋯⋯⋯⋯⋯⋯⋯⋯⋯⋯⋯⋯⋯⋯⋯⋯⋯⋯⋯⋯⋯⋯⋯⋯⋯⋯⋯⋯⋯⋯⋯⋯⋯.IV缩略词表⋯⋯⋯⋯⋯⋯⋯⋯⋯⋯⋯⋯⋯⋯⋯⋯⋯⋯⋯⋯⋯⋯⋯⋯⋯⋯⋯⋯⋯VII1.一HU言⋯⋯⋯⋯⋯⋯⋯⋯⋯⋯⋯⋯⋯⋯⋯⋯⋯⋯⋯⋯⋯⋯⋯⋯⋯⋯⋯⋯⋯⋯⋯⋯⋯11.舌⋯⋯⋯⋯⋯⋯⋯⋯⋯⋯⋯⋯⋯⋯⋯⋯⋯⋯⋯⋯⋯⋯⋯⋯⋯⋯⋯⋯⋯⋯⋯⋯⋯⋯⋯⋯⋯⋯⋯⋯⋯⋯..11.1课题的提出⋯⋯⋯⋯⋯⋯⋯⋯⋯⋯⋯⋯⋯⋯⋯⋯⋯⋯⋯⋯⋯⋯⋯⋯⋯⋯⋯⋯11.2前人的研究进展⋯⋯⋯⋯⋯⋯⋯⋯⋯⋯⋯⋯⋯⋯⋯⋯⋯⋯⋯⋯⋯⋯⋯⋯⋯⋯21.2.1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品质的变化⋯⋯⋯⋯⋯⋯⋯⋯⋯⋯⋯⋯⋯⋯⋯⋯⋯.21.2.1.1果实大小的变化⋯⋯⋯⋯⋯⋯⋯⋯⋯⋯⋯⋯⋯⋯⋯⋯⋯⋯⋯⋯⋯⋯⋯21.2.1.2果皮厚度的变化⋯⋯⋯⋯⋯⋯⋯⋯⋯⋯⋯⋯⋯⋯⋯⋯⋯⋯⋯⋯⋯⋯⋯31.2.1.3糖酸含量的变化⋯⋯⋯⋯⋯⋯⋯⋯⋯⋯⋯⋯⋯⋯⋯⋯⋯⋯⋯⋯⋯⋯⋯31.2.1.4柑橘化渣性⋯⋯⋯⋯⋯⋯⋯⋯⋯⋯⋯⋯⋯⋯⋯⋯⋯⋯⋯⋯⋯⋯⋯⋯⋯41.2.2大小年成因及其平衡措施的研究进展⋯⋯⋯⋯⋯⋯⋯⋯⋯⋯⋯⋯⋯⋯⋯.51.2.2.1大小年形成原因⋯⋯⋯⋯⋯⋯⋯⋯⋯⋯⋯⋯⋯⋯⋯⋯⋯⋯⋯⋯⋯⋯⋯61.2.2.2大小年平衡措施⋯⋯⋯⋯⋯⋯⋯⋯⋯⋯⋯⋯⋯⋯⋯⋯⋯⋯⋯⋯⋯⋯⋯71.2.3温州蜜柑隔年交替结果研究⋯⋯⋯⋯⋯⋯⋯⋯⋯⋯⋯⋯⋯⋯⋯⋯⋯⋯⋯81.3研究目的与内容⋯⋯⋯⋯⋯⋯⋯⋯⋯⋯⋯⋯⋯⋯⋯⋯⋯⋯⋯⋯⋯⋯⋯⋯⋯⋯82材料与方法⋯⋯⋯⋯⋯⋯⋯⋯⋯⋯⋯⋯⋯⋯⋯⋯⋯⋯⋯⋯⋯⋯⋯⋯⋯⋯⋯⋯⋯.102.1实验材料⋯⋯⋯⋯⋯⋯⋯⋯⋯⋯⋯⋯⋯⋯⋯⋯⋯⋯⋯⋯⋯⋯⋯⋯⋯⋯⋯⋯⋯102.1.1试验地点与材料⋯⋯⋯⋯⋯⋯⋯⋯⋯⋯⋯⋯⋯⋯⋯⋯⋯⋯⋯⋯⋯⋯⋯⋯102.1.2样品采集与处理⋯⋯⋯⋯⋯⋯⋯⋯⋯⋯⋯⋯⋯⋯⋯⋯⋯⋯⋯⋯⋯⋯⋯⋯102.2主要试剂与器材⋯⋯⋯⋯⋯⋯⋯⋯⋯⋯⋯⋯⋯⋯⋯⋯⋯⋯⋯⋯⋯⋯⋯⋯⋯..102.2.1试剂⋯⋯⋯⋯⋯⋯⋯⋯⋯⋯⋯⋯⋯⋯⋯⋯⋯⋯⋯⋯⋯⋯⋯⋯⋯⋯⋯⋯⋯102.2.2仪器⋯⋯⋯⋯⋯⋯⋯⋯⋯⋯⋯⋯⋯⋯⋯⋯⋯⋯⋯⋯⋯⋯⋯⋯⋯⋯⋯⋯⋯⋯⋯⋯⋯⋯⋯⋯⋯⋯.112.3试验方法⋯⋯⋯⋯⋯⋯⋯⋯⋯⋯⋯⋯⋯⋯⋯⋯⋯⋯⋯⋯⋯⋯⋯⋯⋯⋯⋯⋯..112.3.1交替结果与常规结果枝梢习性调查⋯⋯⋯⋯⋯⋯⋯⋯⋯⋯⋯⋯⋯⋯⋯⋯112.3.2果实外观指标的测定⋯⋯⋯⋯⋯⋯⋯⋯⋯⋯⋯⋯⋯⋯⋯⋯⋯⋯⋯⋯⋯⋯112.3.3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的测定⋯⋯⋯⋯⋯⋯⋯⋯⋯⋯⋯⋯⋯⋯⋯⋯⋯112.3.4糖酸组分的测定⋯⋯⋯⋯⋯⋯⋯⋯⋯⋯⋯⋯⋯⋯⋯⋯⋯⋯⋯⋯⋯⋯⋯⋯122.3.4.1定性分析⋯⋯⋯⋯⋯⋯⋯⋯⋯⋯⋯⋯⋯⋯⋯⋯⋯⋯⋯⋯⋯⋯⋯⋯⋯.122.3.4.2标准曲线的绘制⋯⋯⋯⋯⋯⋯⋯⋯⋯⋯⋯⋯⋯⋯⋯⋯⋯⋯⋯⋯⋯⋯.122.3.4.3样品的提取与测定⋯⋯⋯⋯⋯⋯⋯⋯⋯⋯⋯⋯⋯⋯⋯⋯⋯⋯⋯⋯⋯.122.3.4.4糖酸的GC.FID分析的色谱条件⋯⋯⋯⋯⋯⋯⋯⋯⋯⋯⋯⋯⋯⋯⋯.122.3.5柑橘化渣性指标的测定⋯⋯⋯⋯⋯⋯⋯⋯⋯⋯⋯⋯⋯⋯⋯⋯⋯⋯⋯⋯⋯132.3.5.1柑橘果肉囊衣厚度的测定⋯⋯⋯⋯⋯⋯⋯⋯⋯⋯⋯⋯⋯⋯⋯⋯⋯⋯.132.3.5.2柑橘果肉囊衣拉伸力的测定⋯⋯⋯⋯⋯⋯⋯⋯⋯⋯⋯⋯⋯⋯⋯⋯⋯.132.3.5.3柑橘果肉硬度的测定⋯⋯⋯⋯⋯⋯⋯⋯⋯⋯⋯⋯⋯⋯⋯⋯⋯⋯⋯⋯.132.4统计分析方法⋯⋯⋯⋯⋯⋯⋯⋯⋯⋯⋯⋯⋯⋯⋯⋯⋯⋯⋯⋯⋯⋯⋯⋯⋯⋯..133结果与分析⋯⋯⋯⋯⋯⋯⋯⋯⋯⋯⋯⋯⋯⋯⋯⋯⋯⋯⋯⋯⋯⋯⋯⋯⋯⋯⋯⋯⋯143.1果实产量⋯⋯⋯⋯⋯⋯⋯⋯⋯⋯⋯⋯⋯⋯⋯⋯⋯⋯⋯⋯⋯⋯⋯⋯⋯⋯⋯⋯..14 华中农业大学2013届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3.2隔年交替结果和常规结果习性调查结果⋯⋯⋯⋯⋯⋯⋯⋯⋯⋯⋯⋯⋯⋯⋯..143.2.1结果母枝类型调查结果⋯⋯⋯⋯⋯⋯⋯⋯⋯⋯⋯⋯⋯⋯⋯⋯⋯⋯⋯⋯⋯143.2.2结果母枝长度和粗度⋯⋯⋯⋯⋯⋯⋯⋯⋯⋯⋯⋯⋯⋯⋯⋯⋯⋯⋯⋯⋯⋯153.2.3果实大小分级⋯⋯⋯⋯⋯⋯⋯⋯⋯⋯⋯⋯⋯⋯⋯⋯⋯⋯⋯⋯⋯⋯⋯⋯⋯183.2.4果实果形指数比较⋯⋯⋯⋯⋯⋯⋯⋯⋯⋯⋯⋯⋯⋯⋯⋯⋯⋯⋯⋯⋯⋯⋯203.3隔年交替结果和常规结果果实品质比较⋯⋯⋯⋯⋯⋯⋯⋯⋯⋯⋯⋯⋯⋯⋯..223.3.1隔年交替结果和常规结果果实生理指标⋯⋯⋯⋯⋯⋯⋯⋯⋯⋯⋯⋯⋯⋯223.3.2隔年交替结果和常规结果果实糖酸组分含量⋯⋯⋯⋯⋯⋯⋯⋯⋯⋯⋯⋯243.3.3隔年交替结果和常规结果化渣性⋯⋯⋯⋯⋯⋯⋯⋯⋯⋯⋯⋯⋯⋯⋯⋯⋯263.3’3.1隔年交替结果和常规结果果实囊衣厚度⋯⋯⋯⋯⋯⋯⋯⋯⋯⋯⋯⋯.263.3.3.2隔年交替结果和常规结果果实硬度⋯⋯⋯⋯⋯⋯⋯⋯⋯⋯⋯⋯⋯⋯.283.4隔年交替结果和常规结果温州蜜柑不同大小果实的品质⋯⋯⋯⋯⋯⋯⋯⋯..293.4.I隔年交替结果和常规结果果实生理指标⋯⋯⋯⋯⋯⋯⋯⋯⋯⋯⋯⋯⋯⋯293.4.2隔年交替结果和常规结果果实糖酸组分含量⋯⋯⋯⋯⋯⋯⋯⋯⋯⋯⋯⋯313.4.3隔年交替结果和常规结果果实化渣性⋯⋯⋯⋯⋯⋯⋯⋯⋯⋯⋯⋯⋯⋯⋯344.讨论⋯⋯⋯⋯⋯⋯⋯⋯⋯⋯⋯⋯⋯⋯⋯⋯⋯⋯⋯⋯⋯⋯⋯⋯⋯⋯⋯⋯⋯⋯⋯⋯⋯⋯⋯⋯⋯⋯⋯⋯⋯⋯.374.1交替结果技术与栽培方式⋯⋯⋯⋯⋯⋯⋯⋯⋯⋯⋯⋯⋯⋯⋯⋯⋯⋯⋯⋯⋯..374.2交替结果和常规结果的结果习性比较⋯⋯⋯⋯⋯⋯⋯⋯⋯⋯⋯⋯⋯⋯⋯⋯..384.3交替结果与常规结果采果果实品质的差异⋯⋯⋯⋯⋯⋯⋯⋯⋯⋯⋯⋯⋯⋯..394.4柑橘化渣性量化的可行性探讨⋯⋯⋯⋯⋯⋯⋯⋯⋯⋯⋯⋯⋯⋯⋯⋯⋯⋯⋯..40参考文献⋯⋯⋯⋯⋯⋯⋯⋯⋯⋯⋯⋯⋯⋯⋯⋯⋯⋯⋯⋯⋯⋯⋯⋯⋯⋯⋯⋯⋯⋯⋯42致谢⋯⋯⋯⋯⋯⋯⋯⋯⋯⋯⋯⋯⋯⋯⋯⋯⋯⋯⋯⋯⋯⋯⋯⋯⋯⋯⋯⋯⋯⋯⋯⋯⋯⋯⋯⋯⋯⋯⋯⋯⋯⋯46II 温州蜜柑隔年交替结果果实品质分析摘要温州蜜柑是我国柑橘种类中栽种面积较大的类型,其粗皮大果率高是目前生产中的一个突出问题。粗皮大果果形似葫芦,果皮厚、不化渣、风味差、价格低且销售困难。温州蜜柑粗皮大果主要是产生在小年树、或枝梢顶端及坐果少的枝梢上。减少粗皮大果可采用多量结果、弱势栽培等的方法,但同时又带来了翌年的结果少、粗皮大果多及弱寄生病害严重等问题。交替结果技术是将柑橘生产分为结果年和休闲年,这样,在结果年的时候果实中粗皮大果率大幅减少,休闲年的时候树势能得以恢复,而且产量有所增加。本试验以产区交替结果的龟井25温州蜜柑(CitrusunshiuMarc.cv.KameiNo.25)为材料,以常规结果的龟井25作对照,分为田块、山地隔行两种隔年交替结果方式,从产量、结果习性、外观和内在品质比较了在隔年交替结果和常规结果技术栽培下果实之问的差异。主要结果如下:1.交替结果和常规结果产量田块隔年交替结果的休闲年(2010)和结果年(2011)两年的产量加起来平均亩产达到3937.5kg,同时常规结果平均亩产只有2800kg,仅从这两年的产量看,田块隔年交替结果增产达40.6%。2.交替结果和常规结果习性调查结果(1)结果母枝:两种交替结果技术栽培下的温州蜜柑均以秋梢为主要结果母枝,其中田块隔年结果中秋梢比例达到78%,山地隔行交替结果中秋梢占所有枝梢的87%;田块隔年结果的对照常规结果以春梢为主要结果母枝,其比例为76%,山地隔行交替结果的对照则以秋梢为主要结果母枝,比例稍小,只有62%。(2)结果母枝长度与粗度:两种交替结果技术栽培下的温州蜜柑均以长度在15cm以上,粗度超过5mm的枝条为主要结果母枝;其对照常规结果技术栽培下的温州蜜柑则以长度小于10mm或大于15cm,粗度在3~5mm之间的枝条主要结果母枝。(3)果实大小:田块隔年交替结果85%的果实大小在55mm以下,而常规结果果实中小于55mm的只有32%,还有58%的果实大小在55mm"---"65mm之间。山地隔行交替结果和常规结果果实均较大,其中交替结果有38.3%的果实横径超过 华中农业大学2013届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65mm,常规结果中则是51.9%的果实超过65mm。(4)果形指数:田块隔年交替结果50%果实的果形指数在0.8.0。9这个范围内,而常规结果63%果实的果形指数在0.9.1.0范围内,而且超过1.0的果实比例达到18%。山地隔行交替结果和常规结果中果实果形指数均偏小,主要集中在小于1.0的范围内。在果形指数小于0.8范围内,交替结果比常规结果多6%,而在0.8~0.9范围内,常规结果比交替结果多3%,在0.9"-"1.0范围内,常规结果比交替结果多3%。3.交替结果和常规结果果实外观品质测定结果(1)单果重:田块隔年交替结果果实单果重显著减小,常规果实平均单果重为1169,交替结果平均单果重为lOOg;山地隔行交替结果果实平均单果重为lllg,常规结果的平均单果重为1409。(2)果实横径:田块隔年交替结果果实横径平均值为61.16mm,常规结果果实横径平均值是65.24mm;山地隔行交替结果果实横径平均值为64.56mm,常规结果果实横径是69.16mm。(3)果皮赤道部位和果蒂部位厚度:田块隔年交替结果的果实果皮赤道部位和果蒂部位厚度显著减小,常规结果果实厚度分别为4.42mm和3.5mm,交替结果果实厚度分别为3.55mm和2.7mm;山地隔行交替结果中,交替结果果实的赤道部位和果蒂部位的厚度分别为2.29mm和2.2mm,常规结果果实中的值分别为2.88mm和2.85mm。4.交替结果和常规结果果实内在品质测定结果(1)田块隔年交替结果果实的可滴定酸显著降低了,从常规结果果实的O.86%降到交替结果果实的0.65%;山地隔行交替结果果实中的可滴定酸含量也显著降低,从常规结果果实的0.72%降到交替结果果实的O.58%。与各自对照的常规结果相比,两种交替结果方式下各果实中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无差异。(2)田块隔年交替结果果实囊衣较薄,5片叠加只有2.55mm,而常规结果果实中有3.72mm。田块隔年交替结果果实囊衣拉伸力为1749,常规结果果实囊衣拉伸力为4409。田块隔年交替结果果实更软,硬度值为6.57kg,常规结果果实较硬,硬度值为7.28kg,;山地隔行交替结果中,囊衣厚度为3.51mm,常规结果中是4.57mm。山地隔行交替结果果实囊衣拉伸力为3579,常规结果果实囊衣拉伸力为 温州蜜柑隔年交替结果果实品质分析6099。果实硬度方面,交替结果是7389,常规结果是9759。除此之外,本研究还对交替结果和常规结果不同大小果实品质进行了比较,另外对交替结果的可行性和方式、果实品质和温州蜜柑化渣性等方面进行了讨论。关键词:温州蜜柑;隔年交替结果;粗皮大果;果实品质 华中农业大学2013届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ABSTRACTSatsumamandarinisoneofthecitrustypethatiswidelyplantedinChina.Itshighroughfruitincidenceisprominentproblemincurrentproduction.Theroughfruitissimilarinshapeofgourd,andithasthickandroughpeel,lessflavour,andithasnomasticationwhichresultsintheirsalesdifficultiesandlowerprice.TheroughfruitofSatsumamandarinaremainlyatthetreesinoffyear,thetopoffruittreeandthebranchwhichhaslessfruit.Usuallyweadapttwomethodstoreducetheroughfruitincidence,oneistokeepasmoreasfruits,theothermethodistoweakenthetree.Butatthesametime,themethodsmaybringsomeanotherproblemssuchasthelessfruitinnextyear、moreroughfi"uitsandseverplantdiseasesandinsectpests.ThealternatebeatingtechnologyistodividetheSatsumamandarinproductionintoonyearandoffyear.Therefore,theroughfruitincidenceisdescendedintheonyearandthetreevigourCangetrecoveredinoffyear,eventheproductionisnotdecreased.Inthepaper,thetestmaterialswereCitrusunshiuMarc.CV.KameiNo.25whichwereplantedinalternatebeatingtechnologyandconventionalbearingtechnology,moreover,thealtematebeatingtechnologyhadtwoways--fieldandrow.Theproduction、habitsandqualityoffruitswerecomparedbetweenthealternatebearingandconventionalbearing.Themainresultswereasfollows:1.TheproductionTheaverageproductionofoffyear(2010)andtheonyear(2011)were3937.5kg/mu,andtheaverageproductionofconventionalbearingwas2800kg/mu.Therefore,thealternatebearingincreased40.6%oftheproduction.2.Theinvestigationofhabitsofalternatebearingandconventionalbearing(1)bearingbaseshoot:Thealternatebearinghadthemostautumnshootsasitsmainbearingbaseshoots,theproportionWas78%;theconventionalbeatinghadspringshootsasitsbeatingbaseshoots,theproportionwas76%.(2)thelengthandcoarsenessofbearingbaseshoot:Inbothofthealternatebearing 温州蜜柑隔年交替结果果实品质分析ways,thelengthandcoarsenessofbearingbaseshootsweremorethan15cmand5mmrespectively;thelengthofbearingbaseshootsinconventionalbearingwerelessthan10cmormorethan15cm,andthecoarsenessofbearingbaseshootswerebetween3mmand5mm。(3)Fruitgrading:Thediameterof85%ofalternatebearingfruitsWaslessthan55mm,butthatinconventionalbearingwasonly32%,therewere58%oftheconventionalbearingfruitswhosediameterWasbetween55mmand65mm.(4)Fruitshapeindex:Therewere50%ofthealternatebeatingfruitswhoseshapeindexwasbetween0.8and0.9,buttherewere63%oftheconventionalbearingfruitswhoseshapeindexWasbetween0.9and1.0,eventhe18%ofconventionalbearingfruits’shapeindexwasover1.0.3.Theoutwardqualityofalternatebearingandconventionalbearingfruits(1)Thefruitweight:ThealternatebearingtechnologyCanobviouslyreducethefruitweight.Inthefieldtype,thealternatebearingfruitweightis169lessthanthatinconventionalbearing;thereductioninrowtypeWas299.(2)Thediameteroffruit:Inthefieldtype,theaveragediameterofalternatebearingfruitwas61.16mm,and65.24mminconventionalbearingfruit:Intherowtype,theaveragediameterofaltematebearingandconventionalbearingwere64.56mmand69.16mm.(3)Theequatorandthebaseoffruitpericarpthickness:Inthefieldtype,theequatorandthebaseoffruitpericarpthicknesswere3.55mmand2.7mminalternatebeatingand4.42mmand3.5mminconventionalbearing;Intherowtype,theequatorandthebaseoffruitpericarpthicknesswere2.29mmand2.2mminalternatebearingand2.88mmand2.85mminconventionalbearing.4.Theinwardqualityofalternatebearingandconventionalbearingfruits(1)TSSandTAcontent:ThereWasnodifferenceinaltematebearingandconventionalbearingintwotypesinTSScontent.TheTAcontentwasreducedfromV 华中农业大学2013届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O.86%inconventionalbearingfruitsto0.65%inalternatebeatinginfieldtype;theTAcontentwasalsoreducedfrom0.72%inconventionalbearingfruitstoO.58%inalternatebearinginrowtype.(2)Themasticationoffruit:Firstly,ThesegmentmembranethicknessWasreducedfrom3.72mminconventionalbearingfruitsto2.55mminalternatebearinginfieldtype;thesegmentmembranethicknesswasreducedfrom4.57mminconventionalbearingfruitsto3.51mminaltematebearinginrowtype.Secondly,thestretchingforceofsegmentmembranewasreducedfrom4409inconventionalbearingfruitsto1749inalternatebearinginrowtype;thestretchingforceofsegmentmembranewasreducedfrom6099inconventionalbearingfruitsto3579inalternatebearinginrowtype。Thirdly,Thefruithardnesswasreducedfrom7.28kginconventionalbearingfruitsto6.57kginalternatebearinginfieldtype;thefruithardnessWasreducedfrom9759inconventionalbearingfruitsto7389inalternatebearinginrowtype.Otherwise,wecomparedthequalityoffruitindifferentsizesofalternatebearingandconventionalbearing,andalsodiscussedtheprobabilityofaltematebearinganditstype,fruitqualityanditsmastication.KeyWord:Satsumamandarin;alternatebearing;roughfruit;fruitquality 温州蜜柑隔年交替结果果实品质分析缩略词表绢写符号英文名称中文名称AbbreviationTheEnglishmeaningTheChinesemeaningABAlternatebearing交替结果CBConventionalbearing常规结果CHOCarbohydrate碳水化合物GAsGibberellins赤霉素类ABAAbsciscAcid脱落酸CTKCytokinin细胞分裂素IAAIndole.3.acticAcid吲哚乙酸FSIFruitshapeindex果形指数SFWSinglefruitweight单果重PTPericarpthickness果皮厚度TATitratableacid可滴定酸TSSTotalsolublesolid可溶性固形物 温州蜜柑隔年交替结果果实品质分析●.j‘·-‘--1.月IJ吾1.1课题的提出我国栽培柑橘的历史悠久,约有4000多年,并且我国是柑橘中心发源地之一。柑橘是芸香科(Rutaceae)柑橘亚科(Aurantioideae)柑橘族(Ciertae)柑橘亚族(Cirtinae)的常绿乔木植物。全世界约有140多个国家和地区栽培柑橘,主要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集中在巴西、中国、美国以及地中海沿岸的国家(邓秀新,2008)。柑橘是重要的农产品之一,柑橘的生产和出口是许多国家的重要收入来源。在我国,柑橘是南方地区的主要经济产品之一。我国柑橘产业发展迅速,有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柑橘产量达到2650多万吨。温州蜜柑属于宽皮柑橘,别名温州蜜橘、无核橘。原产于我国浙江,约500多年前引入日本后从实生变异中选出的优良品系,定名为温州蜜柑,是目前世界上宽皮柑橘栽植面积最广的类型。温州蜜柑无核,品质好,曾一度被奉为贡品。温州蜜柑优质果具有中等大小、果形扁平、果面光滑且果皮薄、果肉味甜多汁,柔软化渣,芳香可口等特性(刘春荣等,2008)。但是在实际生产中,温州蜜柑容易产生粗皮大果,尤其在温州蜜柑出现大小年时候,小年树上会形成较多粗皮大果。以前温州蜜柑产量较低时,柑橘畅销,无论是小果还是大果,甚至粗皮大果都好卖。但是随着温州蜜柑的广泛种植,产量提高,消费者的要求也随之提高。温州蜜柑小年时结果少且粗皮大果多,品质差,粗皮大果不仅不好卖,也消耗树体营养;大年时结果又过多,小果太多(刘春荣等,2008),这样导致了市场供求不平衡,出现大年增产不增收,小年减产又低质的现象(伍涛,2003)。而且在正常年份时,柑橘树枝梢顶端和座果少的枝梢上也会出现粗皮大果(Iglesias&Cerc6s,2007;刘芳,2012)。因此,粗皮大果已经成为我国温州蜜柑产区的突出问题,以陕西省城固县柑橘粗皮大果问题为例,全县柑橘粗皮大果所占比例均在lO%以上,有的甚至超过27%,调查还发现粗皮大果售价在0.26-O.5元/Kg,而同期同果园细皮小果价格为0.7—0.9元/Kg(敖义俊等,2009)。因此,减少温州蜜柑粗皮大果不仅可以提高温州蜜柑整体品质,还能增加果农的收入,在生产中具有重要意义。减少粗皮大果可采用多量结果和弱势栽培等方法,但是多量结果会使得翌年的结果少、粗皮大果多,还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而弱势栽培则会带来弱寄生病害严 华中农业大学2013届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重等问题。日本在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研究和推广隔年交替结果技术,隔年交替结果技术取得不错的应用效果,在日本和韩国部分地区有应用。我国宜昌柑橘产区2006开始引入这项技术,在我国人多地少,果农对新知识新技术的接受程度不高的情况下,还不清楚隔年交替结果技术在我国实施的效果和可行性,相比较常规结果方式,其优势和劣势还不清楚。因此,本试验以宜昌产区的温州蜜柑龟井25为材料,选取条件相似,管理程度也相似的隔年交替结果和常规结果果园,从其产量、果实品质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比较,以期为温州蜜柑隔年交替结果技术在我国的示范和推广提供依据。1.2前人的研究进展1.2.1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品质的变化1.2.1.1果实大小的变化果实大小是衡量果实外观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根据前人的研究,影响果实大小的因素包括组成果实的细胞数量、细胞体积(大小)、细胞密度以及细胞间隙(李明启,1989;Schroeder,1953),除此之外还包括栽培环境、果树自身的遗传特性和生理、营养、激素和管理等因素(宋志海等,2002)。在杏果实生长发育中,开花前后,果实的发育主要是通过细胞分裂进行的,而在花后,果实主要是细胞体积的增大,果实生长速率与细胞直径变化规律一样,都是呈现“快.慢.快"的变化(王荣花等,2000),而鳄梨果实直到被采摘前一直都在进行着细胞分裂,果实大小与其细胞数目之间关系密切(Schroeder,1953)。柑橘果实自子房成长至成熟随着果实的增大,内部也发生一系列组织和结构的变化。最先是果皮的增厚,接着是果肉(汁胞)的增大为主,最后果皮、果肉显现品种果实固有色泽、风味而成熟。根据果实发育过程中细胞的变化可以将这一过程分为细胞分裂期、细胞增大前期、细胞增大后期及成熟期。处于细胞分裂期的果实生长所需营养均来自树体贮备,树体营养决定了此时果实细胞数量,Cowan和Cripps(2001)认为果实大小的决定因素中,细胞数量比细胞大小更为重要。那么此时结果母枝、结果枝和果梗的长度和粗度对果实生长有着重要作用,李劲等(1992)认为柑橘果实收获时的大小与结果枝的粗度存在正相关。果实发育进入细胞增大前期时,果实细胞增大。进入细胞增大后期,即果实膨大期,此时对果实大小和重量有决定性的影响, 温州蜜柑隔年交替结果果实品质分析此时果实所需的大量碳水化合物来自叶片光合作用产物,所以叶果比对果实的大小也有重要作用。如果这时期果实不能达到一般大小,则到收获时也不能达到一般大小。果实进入成熟期仍能继续增大,尤其是在高温环境中。不仅如此,果实大小还受到果肉干物质变化的影响(李建国等,2003)。果实的大小因种类和品种而异。对于温州蜜柑果实而言,果实大小应在50"--65mm之间为宜,果实太小不行,但是果实超过65ram更不行,超过意味着果实是粗皮大果的概率很大。在柑橘中,也并不是说果实越小越好,例如金柑,对消费者来说则是果实越大越好。在苹果果实中也是如此,优质苹果果实横径超过80mm为宜。1.2.1.2果皮厚度的变化柑橘果实为柑果(hesperidium),由子房发育而来。子房的外壁发育成果实的外果皮(色素层)(epicarp);子房中壁发育成内果皮即海绵层;子房的内壁为心室,发育成瓤囊,里面是汁胞和种子。果实与果柄相连接的部分成为果蒂,果蒂相对的一端则称为果顶。柑橘果皮厚度的增加主要发生在果实发育阶段的细胞分裂期。在这期间,中果皮细胞分裂较快,果皮增厚较为迅速。大约是花后7d至28d,是温州蜜柑粗皮大果果蒂处果皮增厚的关键时期,而且主要是细胞层数的增多(刘芳,2012)。当温州蜜柑约9mm左右,海绵层停止了细胞分裂,但外皮细胞一直至果实成熟仍继续分裂,甚至在采收后,如温湿度较高,也继续分裂。细胞分裂期结束后,细胞开始膨大,一直到第二次生理落果结束,这个阶段果实膨大缓慢,主要是果皮增厚。当果实进入第二次膨大高峰时,果皮海绵组织逐渐变薄(何天富,1999)。当果实第三次膨大时,果皮的发育基本停止。柑橘果皮在果实发育过程中的变化规律是果皮细胞先分裂增多,接着由细胞增多转向细胞增大,在接近成熟期的时候果皮逐渐变薄。但是同一棵果树上的果实随着果实横径的增大,果皮厚度不可避免的也会增厚。1.2.1.3糖酸含量的变化当果实发育到汁液增加期时,汁胞内开始不断积累糖类和盐类等可溶性物质,同时柠檬酸和维生素C也在增加。进入成熟期后,果汁中的可溶性固形物主要是糖类,此外尚有盐类、有机酸、可溶性蛋白质和果胶等。甜橙的可溶性固形物有80%~ 华中农业大学2013届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90%是糖,柠檬的可溶性固形物约70%是有机酸。随着果实的成熟,糖和可溶性固形物逐渐增加,酸则逐渐减少。糖酸比是果实成熟的生理指标,一般糖酸比率越大,风味越甜,8:1则酸甜可口,10:1优良,12:1为最好。柑橘果实类的可溶性糖一般以蔗糖、果糖和葡萄糖为主,这三种糖的甜度不一,其中果糖最甜,蔗糖次之,葡萄糖甜度最低。果实生长发育期间品质变化,主要是可溶性糖的变化,其总趋势是不断增加的。研究表明温州蜜柑盛花期后三种糖含量都是在增加的,但是花后八周蔗糖含量开始下降,果糖和葡萄糖含量则继续上升(Richordson,1997),使得果实膨大前蔗糖:葡萄糖:果糖为4:1:1,而膨大期后比例却为2:1:1(唐鹏,2005)。柑橘果实中的糖主要来自叶片的光合作用产物,大部分以蔗糖或山梨醇的形式经过韧皮部到达果实中,并以淀粉的形式贮存在果肉细胞中,此时果实无甜味;随着果实的成熟,淀粉酶,转化酶等酶的产生和活跃,使得不溶性的淀粉逐渐转化为可溶性糖并在细胞质中积累,果实甜味出现并增加(陈俊伟等,2000)。果实中的酸味主要来自于有机酸,有机酸种类主要有柠檬酸、苹果酸和酒石酸等。不同的果实中积累的主要有机酸不同,柑橘中积累的主要以柠檬酸为主,其次是苹果酸,而苹果中则以苹果酸为主,枸橼酸次之。柑橘果实发育过程中有机酸含量的一般变化规律为果实发育时积累有机酸,果肉中的有机酸含量在发育前期增长较快,当果实体积为成熟时体积一半左右的时候,有机酸含量达到最高值,之后随着果实的成熟,其含量慢慢下降(罗安才等,2003)。1.2.1.4柑橘化渣性化渣性是柑橘品质很独特也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衡量果实质地与口感统一的一个标准,是决定消费者购买与否的关键因素。质地包括脆度和其他口腔感觉特性相关的指标,比如粗糙程度,破碎程度,粘性,粒化程度,硬度等。化渣性好的果实入口即化,化渣性差主要表现在果肉入口咀嚼感觉粗糙,嚼不烂甚至囊衣无法吞咽(Waldron等,2003),故柑橘的化渣性是果实内在品质的重要指标。化渣性受细胞壁结构改变和果实发育成熟中囊衣,汁胞成分的影响。由于栽培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可导致一些柑橘品种的果实品质、特别是化渣性下降。果实成熟的过程非常复杂,果肉质地的形成主要发生在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柑橘成熟伴随着可溶性糖的积累,酸度的下降,色泽的转变以及细胞壁物质结构和4 温州蜜柑隔年交替结果果实品质分析成分的改变。果实细胞壁结构的改变会引起果实的成熟软化,与果实质地,例如果肉硬度和咀嚼性等有关。Waldron等(2003)就认为果实质地形成的主要因素是果胶。化渣性一直未受到重视是因为人们对于咀嚼感只能给出描述性分析和定性说明,很难进行定量分析,即人们只能通过感官评定法知道哪种果实是化渣与否,没有找到仪器分析的方法,而且感官评定法带有个人主观性和群体倾向性,耗时耗力且在样本数量不够的情况下发生误差。为了解决化渣性无法量化的问题,我们引用食品上测定食品质地的仪器及方法。1967年科学家根据力学原理研制和开发质构仪(TextureAnalyser),建立了食品质构分析方法(TextureProfileAnalysis,TPA)。此仪器经过多年使用和改进,将力学特性分成不同的物理学参数,例如硬度、脆性、粘性等,用于果蔬等质构特征的研究。该仪器有着很多不同的探头,可以根据需要使用不用探头得到不同力学参数值。Waldron等(2003)觉得果肉的咀嚼性取决于果肉的机械性能,与初生细胞壁的薄壁细胞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的成分及结构有关。Dong等(2009)认为柑橘果实化渣性差可能是由于果肉中纤维素及原果胶含量较高。雷莹(2010)的研究结果中发现化渣性较差的奉节晚橙中的原果胶、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含量在成熟期要高于化渣性好的奉节72.1脐橙,但是同时又发现在化渣性能方面出现差异的四个南丰蜜橘品种中的果胶、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在整个生长过程中变化趋势比较相似,且采收期时细胞壁物质含量无明显差异。因此,由于细胞壁物质的成分和结构纷繁复杂,用细胞壁物质及其含量来量化柑橘果肉化渣性似乎有点困难。1.2.2大小年成因及其平衡措施的研究进展大小年是生产上很普遍的问题,从远古时代就发生了。在实际生产中某一年结果量过大会造成树体营养物质积累的严重不足,来年花芽量减少,产量降低即形成大小年结果现象。一般大小年中,小年时树上花少,继而果少,大年就完全相反。在一些时候,开花不受限制,但是花多或者落果也会引起大小年。大小年的严重程度通常用以下方法来衡量:大小年幅度数=连续两年产量之差/连续两年产量之和×100%。一般来说,果树连续两年的产量相差在20%以上,就认为出现了大小年现象。柑橘中轻者产量差幅30%"--"50%,重者达100%(即小年绝收)。Goldschmidt(2005)觉得大小年是树体进化上产生的一种自我平衡的现象,但对果农来说,这是不能难以接 华中农业大学2013届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受的损失。果树大小年的产生因品种而异。在柑橘中,大小年最为普遍的就是宽皮柑橘及其杂交后代,如‘Clementine’红桔、‘Wilking’桔等,我国的南丰蜜桔、温州蜜柑中的早熟品系等,除此之外甜橙中的华盛顿脐橙、伏令夏橙等也容易产生大小年。除了柑橘,常绿果树中会出现大小年的还有橄榄、荔枝等也;落叶果树中最常见的苹果,梨,阿月浑子等也易发生大小年。1-2.2.1大小年形成原因产生大小年的原因有很多,目前尚不能完全弄明白。综合前人研究,有人提出两种假说,一是营养假说,有人认为来年开花和结果由碳水化合物(CHO)含量决定,有人则因为产生大小年的原因之一是花芽分化问题,加上C/N在花芽分化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他们觉得C/N比假说也能解释大小年的产生,但是有很多实例不符合C/N比假说。二是激素假说,此假说认为发育中的果实会产生一种抑制物质直接或非直接减少来年开花量(Shalometa1.2012)。支持营养假说的研究找到了CHO含量与大小年之间的正相关。|生(Vaoetal,2003),而不支持者的研究结果显示CHO与来年的花密度之间无直接联系(Martinez.Fuentesetal,2010)。有人认为油橄榄大小年的一个很可能的原始是大年时CHO被消耗殆尽T(Bustanetal,2011),这在落叶果树中非常明显,因为春梢的生长完全依靠储备的CHO,但是在常绿果树中,CHO的变化更复杂。在大小年非常严重的Murcott桔中,因为CHO的消耗,根受到很大损害,这是对大年后树体虚脱的反应(Smith,1976)。鳄梨中,在座果和果实发育期间CHO缺乏会导致落果(Davieetal,1995)。阿月浑子中,小年积累的CHO含量相对低,是大年所需的8%(StevensonandShackel,1998)。但是有人发现在橄榄中,CHO含量在花芽形成中不起什么作用(Ulgeretal,2004)。很多研究虽然找到激素与大小年之间的相关性,但是没有直接证据证明激素参与了来年的开花。在对Valencia甜橙的研究中,有人认为引起其大小年的主要原因是果实抑制了来年的花的形成(Martinez.Fuentesetal,2010),其他有些人也认为大年果实对梢的生长和来年的开花有抑制作用(Verreynne&Lovatt,2009)。也就是说果实内产生GAs类物质抑制了开花,GAs来源于种子,无种子果实则是来源于果皮。研究发现大年树营养枝中的IAA含量是小年树中的4.5倍(邓烈等,1991),生长素抑制开花多发生于花芽诱导前和诱导期中。温州蜜柑花芽诱导期ABA含量较低, 温州蜜柑隔年交替结果果实品质分析而花芽形态分化期保持相对较高水平(阮勇凌等,1991),而且柑桔大年结果树内源ABA含量明显下降,而小年结果树内源ABA明显上升(邓烈等,1991),另外环割促花也提高了柑桔的ABA含量(甘霖等,1990)。大红柑10~11月中旬花芽形态分化之前,花芽和营养芽中CTKs均较低,此后花芽中含量增加,至萼片期达最大值(梁立峰等,1986)。MonseliseandGoldschmidt(1982)则认为大年果实抑制了夏季营养梢的生长,所以大年后花的着生位置减少而引起小年。树龄,气候、矿质营养等外部因素也可能影响果树产生大小年现象。大多数果树的大小年现象出现在盛果期至盛果后期。温州蜜柑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很大,如果在开花期间出现异常高温会导致大量落果,而且越冬期间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常出现冻害也会诱发大小年现象出现。而矿质营养很可能是通过影响果树的花芽分化进而影响果实的大小年现象。1.2.2.2大小年平衡措施针对引起温州蜜柑大小年的原因有着相对应的平衡措施,包括修剪和化学调控这两种主要的平衡方式,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果实连年结果。柑橘大小年的修剪调控。几乎所有的调控大小年的具体措施的研究中都有修剪。从大年重剪Nd,年轻剪,都需要投入大量人力。一般的修剪时间是采果后到翌年发芽前,分为大年树修剪和小年树修剪。大年树的修剪指小年结果后到大年结果时的春季修剪,此时必须减少花量和果量,以花果换梢,以利于次年小年结果;小年树的修剪则是指大年采果后到小年结果早春萌芽前的修剪,小年修剪要轻,主要是疏去上年的部分结果枝组和衰老枝,还有树冠外围的衰弱枝。冬剪或早春修剪仍然不够,还要在夏季进行抹芽、摘心、除萌、放梢等措施才能合理调节树冠内外的枝条分布(张发维等,2006)。柑橘大小年的化学调控,即在大年时采用化学物质抑花或疏花疏果,小年的时候则促花和保花保果。Davenport(1991)用12mg/L浓度的2,4—-D处理‘Shamoutti’甜橙、华盛顿脐橙减少了成花,喷施PP333也行(许建楷等,1994)。在小年时要促进成花,许多生长素拮抗剂如B9,CCC和TIBA能够促进果树开花,喷施2,4—-D保花保果剂或者生长抑制剂SADH等调控营养生长,减缓果梢矛盾,以增加小年产量(周俊辉,2005)。GAs类物质因组分和浓度不同既可以抑花也可以促花。 华中农业大学2013届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大年花芽分化期环割、环剥等方式。无论用哪些方法来平衡大小年,还要注意肥水的管理及病虫害的防治。而且以上措施只能减轻大小年结果幅度,不能有效克服大小年。因此克服大小年非常困难且消耗巨大。1.2.3温州蜜柑隔年交替结果研究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日本推行“全摘果”为主的“田块隔年交替结果”、“隔行隔年交替结果’’、“半树别’’等隔年交替结果技术的研究与示范,在温州蜜柑平衡市场供应和高品质化、省力化上取得明显成效。首先,隔年交替结果的柑橘园在结果年每亩大约能收获2001""2668Kg的果实;其生产园中以果径为6.1~7.3cm的果实为主,果皮薄,外观品质一致;由于整树结果使得新根发生少,树体产生了一定程度的“生理干旱”,可提高果实糖度,再加上实施了无纺布全覆盖技术,使得温州蜜柑果实的糖度和着色度进一步,其中早熟品种的果实糖度达到12%以上,中晚熟的品种果实糖度提高到13%以上;休闲园病虫害防治减少,农药成本下降,而且修剪可粗放,不用人工疏果,在劳力上又节约了成本;以结果年和休闲年两年的收益之和要比大小年的效益提高38.8%(伍涛,2003)。宜昌少数试验地从2006年开始试验这项技术,与常规结果相比,在产量,成本,果实品质等方面的差异还不太清楚。1.3研究目的与内容综上所述,前人在柑橘大小年形成原因及平衡措施方面已经做出了很多研究,但柑橘生产还远远跟不上市场需求的变化,且温州蜜柑粗皮大果一直是产区的突出问题。虽然交替结果技术虽然在日本和韩国有应用且效果不错,但也没能大面积推广,加之各国的土地、气候等情况不一样,该技术在我国应用所产生的问题还没有研究报道过,且国内果农对交替结果技术接受程度较低。鉴于此,本研究以龟井25温州蜜柑(CitrusunshiuMarc.CV.KameiNo.25)为实验材料,重点比较隔年交替结果方式和常规结果果实的产量、结果习性、外观和内在品质及化渣性的差异,为其作为精品果园的示范和推广提供依据。本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产量差异研究对2010年休闲年和2011年结果年的平均亩产量进行调查,得到其平均值作为交替结果一个轮序的平均产量;同时调查相同管理水平的常规结果果园这两年的产 温州蜜柑隔年交替结果果实品质分析量,得到平均值后作为常规果园一年的平均产量,然后将这两者进行比较。(2)交替结果和常规结果的枝梢结果习性调查及差异研究对田块隔年交替结果和常规结果习性,包括各自的结果母枝特性、果实大小等内容进行调查,反映隔年交替结果和常规结果各枝梢结果习性,同时为后面的采样提供依据。(3)隔年交替结果方式和常规结果的果实品质的差异研究以交替结果果实和常规结果果实为材料,对随机取样的果实品质及不同大小果实的品质进行测定。包括单果重、果皮厚度、果蒂厚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等品质指标,以分析常规结果和隔年交替结果的品质差异及其原因,并对衡量温州蜜柑果实化渣性的量化指标进行探讨。 华中农业大学2013届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材料与方法2.1实验材料2.1.1试验地点与材料A、田块隔年交替结果地点在宜昌夷陵区交替结果示范基地(仓屋榜二组235号)一处农户家果园,常规结果地点在该农户隔壁家果园(没有进行交替结果)。田块隔年结果方式,即整个果园在2010年是休闲年,几乎没有果实;2011年是结果年,果实产量很高,一年收获两年的产量。试验材料为温州蜜柑龟井25,树龄13年,采样时间为2011年10月26日。B、山地隔行交替结果和常规结果地点均在宜昌宽皮柑橘综合试验站。该试验站内的隔年结果属于山地隔行交替结果方式,即果园是呈现山地梯田方式,一行为结果树,大量结果,同时下一行为休闲树,树上几乎没有果实,第二年则情况相反,每年果园的产量就靠果园内50%的果树实现。实验材料为温州蜜柑龟井25,树龄为24年,采样时间为2012年10月22日。2.1.2样品采集与处理随机采样材料:同种处理各自选择生长一致的柑橘树3棵,每棵树将整树果采下来混匀后,随机取100个果实。分级采样材料:同种处理各自选择生长一致的柑橘树3棵,按照下面三种分级方式采果,每棵树上每种分级方式各采30个果实。本试验中分级方式:小果直径小于60mm;中果直径在60mm和70mm之间;大果直径大于70mm。采样当天将所采摘的样品果实运回实验室,随机测量其单果重、果实横/纵径。随后各取部分果实出来用做质地测试,剩下的果实剥皮,测量果皮、果蒂厚度,将果肉一分为三,一份用来测定TSS和TA;一份用液氮磨细放于超低温冰箱用于糖酸组分的测定;还有一份果实将其囊衣剥离,洗净,擦干测其厚度与拉伸力。2.2主要试剂与器材2.2.1试剂标准品:甲基一0【一D一葡萄糖苷(Methl-0【-D-Glucopyranoside)购自sigma公司,苹果酸(Malicacid)、柠檬酸(Citricacid)、果糖(Fructose)、蔗糖(Sucrose)、葡萄 温州蜜柑隔年交替结果果实品质分析糖(D.Glucose)均购自阿拉丁化学试剂公司试剂:盐酸羟胺、甲醇(Methan01)、氢氧化钠均为分析纯2.2.2仪器天平(感量0.019):HL-400,日本A&DCo.Ltd电子折光仪:PocketRefractometerPAL.1,日本ATAGO真空离心浓缩仪:Eppendorfconcentrator5301,德国艾本德超声波清洗机:SB.120D,宁波新芝生物股份有限公司质构仪:TA.XTplus质构分析仪,英国StableMicroSystems公司气相色谱仪:Agilent6890N气相色谱仪(GC)、Agilent7683自动进样器、安捷伦气相色谱系统化学工作站、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美国安捷伦2.3试验方法2.3.1交替结果与常规结果枝梢习性调查在果实成熟期时(9月份),调查宜昌夷陵区交替结果示范基地中的田块隔年交替结果和常规结果、宜昌宽皮柑橘综合试验站果园中山地隔行交替结果和常规结果的温州蜜柑果实的生长情况,分别统计了东南西北中5个方位各20根枝条上的结果情况。调查项目主要包括:结果母枝类型、结果母枝粗度、结果母枝长度、果实大小等。2.3.2果实外观指标的测定用百分之一电子天平测单果重。用电子游标卡尺测其横纵径大小。果皮四等分之后剥离下来后,将5个果实的其中一片叠加起来用电子游标卡尺测其中间厚度,并分别测量每个果实的果蒂处厚度(即距离果梗lcm处)。2.3.3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的测定将每组果实混合榨汁后,三层纱布过滤,将一滴滤液滴到电子折光仪上面测定其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取5ml滤液于三角瓶中,再加入50ml蒸馏水,用NaOH中和滴定的方法测得可滴定酸含量(李锡香,1994)。 华中农业大学2013届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3.4糖酸组分的测定2.3.4.1定性分析准确称取苹果酸、柠檬酸、奎宁酸、果糖、蔗糖、葡萄糖各0.01009,分别用超纯水溶解并定容至lOOml容量瓶中,取O.5ml于1.5ml离心管中,用真空旋转浓缩仪于60℃条件下干燥至无水状态。然后取干燥后的样品进行衍生化反应,加入0.8ml盐酸羟胺溶液(29盐酸羟胺溶于100ml吡啶)于70。C下反应1小时,冷却。依次迅速加入0.4ml六甲基二硅胺烷(HMDS)和0.2ml三甲基氯硅烷(TMCS)于70。C下反应2小时。待冷却后12000rpm/min离心30min后取0.5ml上清液至2ml自动进样瓶,进行GC.FID分析,通过各个成分的保留时间定性。2.3.4.2标准曲线的绘制准确称取3.00009果糖、2.00009葡萄糖和蔗糖、0.50009苹果酸、0.30009柠檬酸和O.10009奎宁酸于100ml容量瓶中,用80%甲醇溶解并定容,分别移取上述溶液0.25ml、O.5ml、lml、2ml、4ml、8ml于50ml容量瓶中,分别准确加入lml甲基.Q.D.葡萄糖苷做内标,并用80%甲醇定容。各取O.5ml于1.5ml离心管中,60℃干燥至无水状态后进行衍生化反应,然后用GC.FID进行定量分析,建立标准曲线。2.3.4.3样品的提取与测定取3.0009左右液氮研磨过的柑橘果肉样品,加入15ml80%甲醇,于70。C水浴15min,待其冷却后,超声波辅助萃取50min,30009离心10min后收集上清液于50ml容量瓶中,重复提取两次,合并上清液,加入lml内标液,用80%甲醇定容摇匀。取出lml在12000rpm/min条件下离心30min。取O.5ml上清液用真空旋转浓缩仪于60℃下干燥至无水状态。然后进行衍生化反应并上样分析,记录样品中的各糖酸的含量。2.3.4.4糖酸的GC—FID分析的色谱条件参照王立娟(2011)的试验方法略有改动。气相色谱的工作条件如下:HP.5色谱柱(5%-Phenyl-methylpolysiloxane.30mx251.1mi.dX0.1lam),分流/不分流进样口温度270。C;检测器温度300。C;高纯氮作载气,流量45ml/min,H2流量30ml/min,空气流量450ml/min,柱头压12.00psi,进样量1ul,分流比30:1,升温程序:初温130℃,以8℃/min升至152℃,12℃/min升至176℃,16℃/min升至198℃,20℃/min升至238℃/min升至280℃,并在280℃保温4min。 温州蜜柑隔年交替结果果实品质分析2.3.5柑橘化渣性指标的测定2.3.5.1柑橘果肉囊衣厚度的测定将每种处理的所有桔瓣的囊衣从果肉缝合线对面的的中间处剪开,汁胞取出,囊衣洗净。用纱布擦净水后,测量5瓣果肉囊衣叠加起来测其缝合线处的厚度。2.3.5.2柑橘果肉囊衣拉伸力的测定使用的探头型号为A/TG。将测量厚度后的囊衣制成以缝合处为中心,宽度约为lcm,长度约为2cm左右的长条。拉伸前和拉伸速度为lmm/s,拉伸后的回复速度为10mm/s,形变量为100%,触发值为59。2.3.5.3柑橘果肉硬度的测定本研究中使用了两种探头。第一种是剪切型的HDP/BSK,第二种探头是模拟口腔咀嚼的压缩探头P/100。使用探头为HDP/BS时,测试前速度为lmm/s,测试中和测试后速度为3mm/s,距离设置为40ram,触发值为59。使用探头为P/100时,测试前速度是lmm/s,测试中和测试后速度为2mm/s,压缩程度为30%,触发值为59。2.4统计分析方法用Excel软件处理数据,计算平均值和标准偏差,绘制图表,应用SAS软件ANOVA过程分析交替结果与常规结果的差异显著性。 华中农业大学2013届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根据实地调查,当地常规结果的果园(果园基本情况以及管理水平等条件与田块隔年交替结果果园基本相当)同期平均每亩产量为2800kg。交替结果一个轮序包括两年,结果年不疏果,大量结果,果实产量较高,达到了每亩7500公斤,休闲年疏果没有特别彻底,所以树上有少许果实,亩产有300多公斤。仅从这两年的产量平均值来看,交替结果一个轮序果实产量平均为每年每亩产量有3937.5公斤,比常规果园产量高。3.2隔年交替结果和常规结果习性调查结果3.2.1结果母枝类型调查结果田春梢困夏梢口秋梢A口春梢曰夏梢口秋梢B图1田块隔年交替结果(A)和常规结果(B)结果母枝分布比例Fig.1Theproportionofbearingbasalshootofalternatebearingandconventionalbearing温州蜜柑结果母枝因不同树龄及地区而有所不同。从图1可以看到,田块隔年交替结果树主要是以秋梢为结果母枝,其比例达到78%;春梢次之,占到19%;夏14 温州蜜柑隔年交替结果果实品质分析梢最少,只有3%。其秋梢所占比例几乎是春梢和夏梢所占比例之和的3倍还多。而常规结果主要是以春梢为结果母枝的,秋梢次之,也是夏梢最少,其中春梢占到了76%,夏梢和秋梢所占比例分别为6%和18%,这两者之和只有24%,还不到整体的1/4。田春梢口夏梢臼秋梢A日春梢四夏梢口秋梢B5%图2山地隔行交替结果(A)和常规结果(B)结果母枝分布图Fig.2Theproportionofbearingbasalshootofalternatebearingandconventionalbearing与图1不同的是,图2中山地隔行交替结果和常规结果的结果母枝都是以秋梢为主,其中交替结果的结果母枝中秋梢占到87%,而在常规结果中秋梢只有62%。山地隔行交替结果中占其次的是夏梢,该比例是8%,而在常规结果中是春梢,大约占到29%。山地隔行交替结果中最少的是春梢结果母枝,比例只有5%,在其对照中,夏梢结果母枝也是最少的,但占到了10%。3.2.2结果母枝长度和粗度结果母枝是上一年抽生的枝条,其上可以开花结果。故结果母枝的生长情况决定了果实的质量。结果母枝粗度是指自母枝基部1era处测量得到的粗度值。结果母枝的分类标准为,长结果母枝长度在15em以上,粗度在5mm以上;中结果母枝长10"--"15cm,粗度在3"-~5mm;短结果母枝长度在10cm以下,粗度在3mm以下。 华中农业大学2013届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二_厂—]——● 温州蜜柑隔年交替结果果实品质分析100#i80=60240姜20阻0lO以下10—1515以上结果母枝长度Bearingbasalshootlength(cm)3以下3~55以上结果母技租度BearingbasalshootCoarsehess(mm)图4山地隔行交替结果和常规结果不同长度(A)和粗度(B)结果母枝的比例分布Fig.4Theproportionofbearingbaselshootlength(A)andcoarseness(B)ofalternatebearingandconverntionalbearing山地隔行交替结果和常规结果的对比结果见图4。从结果母枝长度来看,山地隔行交替结果母枝的短结果母枝所占比例较小,只有6%,常规结果母枝中短结果母枝所占比例较高,达到34.2%;山地隔行交替结果和常规结果中中结果母枝各自所占比例差不多,分别为7.7%和13.2%:两者中都是长结果母枝最多,其中山地隔行交替结果中的长结果母枝比例为86.3%,常规结果中的长结果母枝比例为52.6%。从结果母枝粗度来看,小于3mm的结果母枝在两者的枝条中都最少,其中交替结果的是0.7%,常规结果的是2%;常规结果的结果母枝粗度主要集中在3~-5mm之间,比例达到62%,交替结果的结果母枝在这个粗度范围的内的枝条比例也不少,有40.4%;大部分的交替结果母枝粗度在5mm以上,其比例有58.9%,常规结果中有36%的结果母枝粗度大于5mm。因此,山地隔行交替结果母枝以长度在15cm以上,粗度在5mm以上的长结果母枝为主,常规结果母枝以长度超过15cm,粗度在3~5mm之间的长结果母枝为主。综合两种方式的交替结果和其对照的调查结果表明,交替结果的主要结果母枝是长度在15cm以上,粗度在5mm以上,而常规结果的主要结果母枝长度可能小于lOcm,可能大于15cm,粗度都是在3"~5mm之间。阽一A_]。陆规●L常_嘲矗替●■■■I交■■■■嘴J 华中农业大学2013届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3.2.3果实大小分级50,、40誉4。.030之20√-陋10O口交替结果AB■常规结果CB50以F50—5555—6060-6565以上果实大d、fruitdiameter(衄)图5田块隔年交替结果和常规结果果实大小分级比例分布Fig.5Theproportionofdifferentfruitdiameterofalternatebearingandconventionalbearing张大萍(2010)将早熟品系的温州蜜柑按大小分为不同的级别:一级果实在60"---65mm,二级果实大小为55"---60mm和65"--"70mm,三级果实50.55mm和70.75mm,四级果实大小小于50mm或者大于75mm。因品种不同而果径略有不同,因目的不同而分级标准不同。从图5中可以看到隔年交替结果的果实大部分偏小,超过40%的果实横径小于50mm,同时超过40%的果实横径在50~,55mm之间,大概10%的果实横径在55"--"60mm之间,几乎没有果实横径超过65mm以上。而常规结果的果实中大概30%的果实横径在50"--"55mm之间,不到40%的果实横径在55"---"60mm之间,大概有20%的果实横径在60---65mm,还有不到10%的果实横径超过65mm。综上所述,大部分交替结果果实大小小于55mm,而常规结果果实大小主要集中在50"----65mm之间。说明交替结果果实大小较为一致。 温州蜜柑隔年交替结果果实品质分析60—50g兰40330三20求妞10050—5555—6060—6565以上触],fruitdiameter(mm)图6山地隔行交替结果和常规结果果实大小分级比例分布Fig.6Theproportionofdifferentfruitdiameterofalternatebearingandconventionalbearing根据统计结果发现无论是交替结果还是常规结果,果实横径小于55ram的果实非常少,图6显示了交替结果和常规结果中分别有3%和1.4%是小于55mm的果实;果实横径在55"-"-"60mm范围内的果实在交替结果中约有23.5%,比常规结果的13.8%多一些;在果实横径60"--65mm这个区间,常规结果果实中的比例是32.8%,交替结果果实中的比例是34.8%,交替结果的果实和常规结果的果实数量几乎没有差异;当果实横径大于65mm时,常规结果中的果实数量明显多于交替结果的,其中常规结果中该大小的果实比例达到51.9%,交替结果中的果实比例只有38.3%。虽然交替结果和常规结果中果实横径大部分都在65mm以上,但是小于65mm的各个范围内,交替结果果实数量少于常规结果果实数量,因此相对于常规结果,山地隔行交替结果能减少果实横径。但是山地隔行交替结果的果实大小的整齐度不如田块隔年交替结果的果实大小整齐度。 华中农业大学2013届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3.2.4果实果形指数比较70盆60器50日=40o暑30乱丑20盏100小于0.80.8~0.9O.9~1.0大于1.O果形指数fruitshapeindex图7田块隔年交替结果和常规结果果实果形指数的比例Fig.7Theproportionoffruitshapeindexofalternatebearingandconventionalbearing对于温州蜜柑的果实来说,果形越扁平越受欢迎。一般温州蜜柑果形指数在0.8左右,因不同品种而略有不同,就算是相同品种也会受到树体本身和其环境条件的影响。果形指数越接近1.0,则果实是粗皮大果的概率越大。果形指数超过1.0且横径大于65ram,则基本可以断定该果实为粗皮大果。通过统计的结果图7来看,交替结果的绝大多数果实的果形指数小于l,且接近~半的果实的果形指数小于0.9,但是在常规结果的果实中,超过60%的果实果形指数在0.9"---"1.0这个范围内,甚至快有20%的果实果形指数超多1。 温州蜜柑隔年交替结果果实品质分析,_、永、一a)凹母oCoU■o凸一蔓求忙60O口交替结果AB●常规结果CB小于0.80.8-0.90.9—1.0大于1.0果形指数fruitshapeindex图8山地隔行交替结果和常规结果果实果形指数的比例Fig.8Theproportionoffruitshapeindexofalternatebearingandconventionalbearing山地隔行交替结果和常规结果的果实果形较好,大部分果实的果形指数都小于0.9。交替结果的果实大约有47%的果实果形指数小于O.8,常规结果的果实果形指数小于O.8的大约有41%,交替结果比常规结果多6%。而在果形指数为O.8"--"0.9这个范围内的交替结果果实有51%,常规结果果实有54%,常规结果比交替结果多3%。在0.9"--1.0范围内,常规结果比交替结果多3%。说明交替结果技术能够改善温州蜜柑果形。21 华中农业大学2013届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3.3隔年交替结果和常规结果果实品质比较3.3.1隔年交替结果和常规结果果实生理指标表2田块隔年交替结果和常规结果果实生理指标Table2Thefruitqulityofalternatebearingandconventionalbearing果实生理指标从果实外观和内在说明了果实品质。从表2中可以看到,田块隔年交替结果果实单果重平均比常规结果果实单果重少了169左右。不仅如此,交替结果果实横纵径显著小于常规结果的纵横经,而且交替结果果实的果形指数O.82也小于常规结果的果形指数0.87。交替结果的果实赤道部位厚度还是果蒂部位的果皮厚度分别为3.55mm和2.7mm,比常规结果的果皮厚度值4.42mm和3.5mm显著要小。就其风味而已,两者的TSS含量差不多,无显著差异,但是交替结果果实的TA 温州蜜柑隔年交替结果果实品质分析值为0.65%,该值比常规结果果实的TA值O.86%显著要小,这样交替结果果实的固酸比要大于常规结果的果实的高。田块隔年交替结果母枝上形成串状结果,因此较常规结果来说,果实更小,皮更薄且风味更好。表3山地隔行交替结果和常规结果果实生理指标Table3Thefruitqulityofalternatebearingandconventionalbearing山地隔行交替结果与常规结果果实品质比较结果如表3。就外观品质来说,常规结果的果实单果重较重,比山地隔行交替结果果实平均重309,而且果实较大,横径平均值接近70mm,比交替结果果实平均大5mm左右,不仅如此,纵径更多出7mm左右。果实果形较好,常规结果的果实果形指数平均在0.8,交替结果的果实更扁一点,果形指数在0.75。常规结果果实的赤道部位和果蒂部位的果皮厚度稍大于交替结果果实的。从内在品质看,交替结果果实的TSS含量稍高点,但和常规结 华中农业大学2013届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果果实的TSS无差异。常规结果果实的TA值显著高与交替结果果实的TA值,平均高出0.14%。综合表2、3的数据来看,交替结果的果实外观品质单果重、横径、果形指数、果皮厚度和果蒂厚度均比常规结果的果实的对应值要小。两者内在品质中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无显著差异,但是交替结果的值要高,同时交替结果的果实的可滴定酸含量显著低于常规结果的含量。3.3.2隔年交替结果和常规结果果实糖酸组分含量果糖丘址幻鸵葡甍耱尊m筻蔗糖吼mse糖种类Ⅻ掣q】pe18一口交替结果AB●常规结果CBB『lf二÷■●I图9田块隔年交替结果和常规结果果实中主要的糖(A)和酸(B)含量Fig.9Themainsugarcontent(A)andacidcontent(B)infruitofalternatebearingandconventionalbearing注:图中·表示两者在0.05水平上达到显著差异,下同。Note:The+inthefigmeansstatiaicMsignificantlyat5%level。温州蜜柑果实中的糖以蔗糖为主,大约有80mg/g左右;葡萄糖次之,含量介于30mg/g到40mg/g之间;果糖含量最少,还不到30mg/g。交替结果和常规结果果实所测得的TSS相差不大,其所含糖各组分间也无明显差异。从图9(A)中看,田块交替结果和常规结果果实中果糖含量几乎持平,交替结果果实中蔗糖和葡萄糖含量比常规结果果实中的稍高,但统计差异并不显著。温州蜜柑果实中的酸类型以柠檬酸为主,从图9(B)的结果来看,交替结果和常规结果的果实中柠檬酸含量无显著差异,但是含量较少的苹果酸在两者中有显著差异。:1』;||||||||||||||||∞∞踟阳∞∞∞∞∞mO暑,∞E—lⅡuIⅡ。u%芋∞蛹如器 温州蜜柑隔年交替结果果实品质分析^80{70:60{50140雪30蝗20耀100口交替结果AB-常规结果cBA口交替结果^B·常规结果cBBJ"—壬一I广Ijj||||||j||jjj||j|||||||||||||||||||||||||||| 华中农业大学2013届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3.3.3隔年交替结果和常规结果化渣性3.3.3.1隔年交替结果和常规结果果实囊衣厚度图11田块隔年交替结果和常规结果果实囊衣厚度Fig.11Thesegmentmembranethicknessoffruitofalternatebearingandconventionalbearing依日常经验可知不化渣的柑橘果实入口后需咀嚼很久甚至难以吞咽,嚼不烂的部分主要是是囊衣。因此将囊衣作为柑橘化渣性的指标之一。将交替结果和常规结果随机采的果实随机取部分果肉,汁胞取出,囊衣洗净擦干,5片囊衣叠加后用游标卡尺测量其缝合处的厚度。从图11中两者的囊衣厚度结果来看,常规结果的果实囊衣平均厚度为3.72mm,交替结果果实囊衣平均厚度为2.55mm,两者达到了显著性差异。j||j||’*||ljj||||jj||j||||||||||||||·||j||jjjj||j||j||||||jj||||||j||||||||扛一i一 温州蜜柑隔年交替结果果实品质分析结果的果实囊衣平均厚度是4.57ram,交替结果果实囊衣平均厚度是3.51mm。从上面的图11和12中可以发现,山地隔行交替结果和常规结果果实的囊衣厚度平均要比田块隔年交替结果和常规结果的果实囊衣厚度要更大一点,可能是山地隔行交替结果和其对照果实都偏大的原因。一厂]图14山地隔行交替结果和常规结果果实囊衣拉伸力Fig.14Thestretchingforceofsegmentmembraneoffruitofalternatebearingandconventionalbearingj||jj||j||j||||||j|||||||| 华中农业大学2013届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山地隔行交替结果方式中,其对照常规结果果实囊衣缝合处被拉断需要的力的平均值是6099,山地隔行交替结果的果实囊衣缝合处被拉断需要的力的平均值较小,为3579。两者达到显著差异,说明常规结果果实囊衣的韧性强于交替结果果实囊衣。3.3.3.2隔年交替结果和常规结果果实硬度交替AB常规CB图15田块隔年交替结果和常规结果果实硬度Fig.15Thehardnessoffruitofalternatebearingandconventionalbearing这里的果实硬度是由剪切探头HDP/BSK所测得,该探头将柑橘果肉从中部切断,机器会得到一个随时间变化的力的曲线图,该曲线的最高点表示的是将果肉完全切断需要的力量。从图15中看来,交替结果和常规结果果实硬度均超过6Kg,其中交替结果果实硬度平均值有6.57kg,常规结果果实硬度平均值更是达到7.28kg,这两者的硬度值达到显著差异。术一j||||joo||||||||||||||||||||||0O0∞印们加一∞一∞∞。c勺‘I昭z心q斟掣 温州蜜柑隔年交替结果果实品质分析由于第二年质构仪剪切探头出现了问题,改用了平板探头P/100来测定果实硬度。该平板探头模拟口腔两次咀嚼对柑橘果肉经过两次压缩,机器会描绘出两条抛物线,第一条抛物线的顶值就是柑橘果肉的硬度。因为只是对果肉进行30%程度的压缩,故柑橘果肉没有破碎,所用到的力量会小很多。从图16结果来看,交替结果果实硬度平均值为7389,常规结果果实硬度平均值为9759。常规结果果实硬度大于交替结果果实硬度,且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3.4隔年交替结果和常规结果温州蜜柑不同大小果实的品质3.4.1隔年交替结果和常规结果果实生理指标表4温州蜜柑田块隔年交替结果和常规结果的不同大小果实的生理指标Table4Thequalityoffruitindifferentsizeofalternatebearingandconventionalbearing大果中果小果生理指标交替结果常规结果交替结果常规结果交替结果常规结果单果重(g)140.15士1.94a173.49-1-3.70b110.30-士1.42a118.91士2.1lb76.50士1.43a79.61士1.81bSFW果形指数0.8145士0.0081a0.8416a:O.0078b0.8314士0.0053aO.8571+0.0061b0.8557士0.0067aO.8791士0.0061bFSI果皮厚度(111111)PT果蒂厚度(mm)Thebaseoffruitthickness可溶性固形物(%)TSS4.86士0.187a5.11+0.24a4.24士0.083a4.36-士0.054a3.44-4-0.099a3.59-士0.13a3.84士0.09a3.88士0.09a3.16:i:0.06a3.22-士0.08a2.64-4-0.07a2.71+0.07alO:kO.97a8.9士O.60b10.1士0.74a8.9i0.64b10-2:0.93a8.9士O.61b司滴定酸(%)0.59a:O.032aO.65+0.012a0.58士0.015a0.63+0.013b0.614-0.032a0.66a:0.051aTA从外观品质来看,常规结果果实大果平均单果重达到1739,比交替结果大果平均单果重1409大很多,两者达到极显著差异;常规结果的中果单果重和小果单果重虽然分别比交替结果的果实单果重值大,但两者之间的差距较小。无论是交替结果还是常规结果果实,随着果实横径的减小,果形指数呈现越来越大的趋势;但在每29 温州蜜柑隔年交替结果果实品质分析皮厚度来看,大果的果皮要厚,从表5来看,交替结果的果实果皮厚度要比常规结果的果实果皮厚度要稍大,随着果实减小,两者之间差异也越来越小。果蒂厚度和果皮厚度变化是一致的。从内在品质的数据观察到,无论哪种级别的果实,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是差不多的,且随着果实横径的减小,TSS含量呈现递增的趋势,除了中果,交替结果和常规结果果实TSS之间无差异;大果中可滴定酸含量有些许差异,但交替结果的中果和小果的TA值和常规结果的果实TA值是差不多一样的。3.4.2隔年交替结果和常规结果果实糖酸组分含量口交替结果AB-常规结果cBAB—r--rr_—壬一图17田块隔年交替结果与常规结果不同大小果实果肉中葡萄糖(A)、果糖(B)和蔗糖(c)含量Fig.17TheGlucosecontent(A)andFructosecontent(B)andSucrosecontent(C)infleshofdifferentsizeoffruitofalternatebearingandconventionalbearing田块隔年交替结果的果实中三种糖的含量高于常规结果的果实,而且随着果实横径的减小,含糖量都有增加的趋势。其中葡萄糖含量和果糖含量差不多,都是在30mg/g左右,其中各处理各级别的果实中葡萄糖含量都低于30mg/g这个值,在果j||||j||j||。jo”智∞l=刘∞7-:||||||||||||j||||j||||||jj||j||j||||||||||司孝,|三年bh电操糊Ⅲm舳∞们如。口黩一芒警一善3uf)口£。3ns嘲啦露甏果大 华中农业大学2013届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糖中,也只有交替结果小果中含量超过30mg/g。在中果和小果中,交替结果果实的葡萄糖和果糖含量都比常规结果果实中的显著多。交替结果和常规结果各级别果实之间的蔗糖含量无显著差异。{iQ轳{|藿口交替结果AB●常规结果cBA口交替结果AB●常规结果cBB大果中果小果果实分级鹱蓬l壅瓣大果中果小果果实分级口交替结果AB■常规结果cBCl七—}1}!r} 温州蜜柑隔年交替结果果实品质分析,口交替结果AB·常规结果cBA大果中果小果大果果实分级中果小果果实分级图19田块隔年交替结果与常规结果不同大小果实果肉中柠檬酸(A)和苹果酸(B)含量Fig.19TheCitricacidcontent(A)andMalicacidcontent(B)infleshofdifferentsizeoffruitofalternatebearingandconventionalbearing田块隔年交替结果试验中,无论是柠檬酸还是苹果酸,无论是大果、中果还是小果,都是常规结果的果实酸含量高于交替结果果实的。而且交替结果的大果中柠檬酸和苹果酸含量分别都显著低于常规结果果实中的;小果中苹果酸含量是交替结果果实的显著低于常规结果果实,柠檬酸含量无显著差异。口交替结果AB一常规结果cBA口交替结果AB●常规结果CBB十 华中农业大学2013届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大果的苹果酸含量:与前面不同的是,交替结果的中果的苹果酸含量却比常规的中果的含量高;交替结果的小果中的苹果酸含量与常规结果的小果中的苹果酸含量几乎是一样,没有差异。3.4.3隔年交替结果和常规结果果实化渣性口交替结果AB●常规结果CB大果中果小果图2l隔年交替结果和常规结果果实不同大小果实囊衣厚度Fig.21Thesegmentmembranethicknessofdifferentsizeoffruitofalternatebearingandconventionalbearing柑橘果肉化渣性与其囊衣韧性有关,依据日常经验可以知道,柑橘果肉不化渣主要是因为其囊衣难以咀嚼。从测量结果来看,田块隔年交替结果和常规结果的果实的囊衣厚度都随着果实横径减小而变薄。在大中小果中,交替结果果实的囊衣都显著薄于常规结果果实的囊衣,且这种差异随着果实横径的减小而变小。囊衣最厚的是常规大果,厚度为3.8mm;囊衣最薄的是交替小果,厚度为2.1mm。P305O50P0050』,4321nu^营v∞∞∞=鼍羔pmE暑。哪a目苫。鑫∞∞谜蹬榉球 温州蜜柑隔年交替结果果实品质分析i5=雪暑4i童,、3星要藿2害交1蹬豢。口交替结果AB■常规结果CB大果中果小果图22山地隔行交替结果和常规结果果实不同大小果实囊衣厚度Fig.22Thesegmentmembranethicknessofdifferentsizeoffruitofalternatebearingandconventionalbearing山地隔行交替结果中,可以发现只有交替结果果实大果和小果的囊衣厚度显著小于常规结果的相应的果实囊衣厚度,虽然交替结果的中果囊衣厚度薄与常规结果的中果的囊衣厚度,但是两者之间未达到显著差异。冰1"3交替结果AB●常规结果CB大果中果小果图23田块隔年交替结果与常规结果不同大小果实果肉硬度Fig.23Thehardnessofdifferentsizeoffruitofdifferentsizeoffruitofalternatebearingandconventionalbearing山地隔行交替结果与常规结果比较,发现常规结果果实硬度都显著高于交替结果果实,而且随着果实横径减小,硬度有减小的趋势。从上图还可以知道常规大果硬度超过8Kg,且常规中果果实硬度和交替结果大果硬度一样,常规结果小果硬度2086420一∞)I一∞∞∞E口’I≈I{型斟!I 华中农业大学2013届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比交替结果中果硬度还大一点,这就使得常规结果果实整体硬度要比交替结果果实硬度大。口交替结果AB■常规结果CBQi们。芒薯叮=谶髫大果中果小果图24山地隔行交替结果与常规结果不同大小果实果肉硬度Fig.24Thehardnessofdifferentsizeoffruitofdifferentsizeoffruitofalternatebearingandconventionalbearing从上图中可以看到果实横径减小,其果肉硬度随之变小的趋势也存在于山地隔行交替结果和常规结果中。大果硬度最大,常规结果的大果果肉硬度平均值超过9009,而交替结果的大果果肉的平均硬度值在8009以下,这两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中果硬度次之,且常规结果的中果果肉硬度显著高于交替结果的中果果肉硬度。小果硬度最小,两者问也存在着差异。不仅如此,这里也存在着常规中果(小果)硬度大于(等于)交替大果(中果)硬度的规律。0O0加∞∞舳加∞的∞∞加m 温州蜜柑隔年交替结果果实品质分析4.讨论4.1交替结果技术与栽培方式从产量上来看,本试验中的田块隔年交替结果果园在一个交替轮序(2010年休闲年和2011年结果年)中的产量比常规结果的果园产量高。根据祁春节(2012)在宜昌交替结果试验区的调查表明,在2006年由于冻害,加之周期性小年,试验园开始进行交替结果的休闲年,这一年几乎无产量,接下来的2007年每亩收获6667kg果实;2008年虽然应该是休闲年,但是疏果工作并没有持续进行,所以每亩有389kg的果实产量,之后一直这样持续到2011年。从2006年到2011年这6年平均亩产量为3674kg,比同期管理水平相当的常规结果果园增产达31.2%。综上所述,通过几年的调查显示交替结果相对于常规结果的优势之一就是可以使温州蜜柑果实增产。从果实品质方面来说,实施交替结果技术的果园生产的果实品质较好,无论是从外观还是内在品质,都优于年年疏花疏果的常规管理生产的果实。本试验中隔年交替结果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田块隔年交替结果,就是整个果园一年结果,翌年不结果;另一种是山地隔行交替结果,这样果园一半的果树结果,另一半不结果,因此年年可以收果。本试验中无论是田块隔年交替结果还是山地隔行交替结果,都显著的改善了果实的外观和内在品质:粗皮大果显著减少了;果实以中型果为主,横径在50"---60mm之间,果形更趋于扁平,且果皮薄,品质一致;加上满负荷结果,树体有一定的“生理干旱”效应,糖度稍微提高,可滴定酸含量较低,更化渣。总体上品质得到提高,加上休闲年树体树势和营养积累得以恢复,来年的果实品质能够有保证。所以,相对常规结果来说,交替结果的另一优势就是果实品质得到了提古同。根据祁春节(2012)的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常规结果的果园,田块隔年交替结果技术实施后,每亩果园成本只增加了26元。这只是投入成本和人工成本,还有一个机会成本,就是在休闲年的时候,管理相对集中,需要的人手较少,这一年果农中的青壮年便可以外出打工,这一年个人收入可增加3"-"-3.5万。因此,可以说交替结果技术在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还能让果农另外创收。综合以上三方面的讨论结果后,发现交替结果技术不仅降低粗皮大果率,提高了果实质量,还能让果农收入增加。那么交替结果方式哪种最好呢?在本试验中, 华中农业大学2013届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田块隔年交替结果与山地隔行交替结果相比,田块隔年交替结果的果实横径更小,且果实品质非常一致。山地隔行交替结果果实更大且不一致的原因可能是山地隔行交替结果的试验地点在试验站,栽培管理措施不是很到位。从集中管理方面来说,田块隔年交替结果由于果树更集中,不管是喷药,修剪,采果和使用无纺布全覆盖技术等都非常方便,而且对地形要求不高,但是这样一年收获两年的产量的方式是非常有风险的,万一遇到气候异常,很可能结果年产量损失较大。山地隔行交替结果则要求最好是梯田山地,一行果树为一个整体,管理相对也方便。还有其他形式,比如半树别,将树体一分为二,一半进行全结果,另一半全疏果,这样轮换进行,有研究显示这样交替结果的株产与对照相比略有增加,品质也有提高,但是果实增大较多(卢婷等,1998),而且这样管理起来不方便。根据隔年交替结果的思路,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不同的结果方式。对于树势较弱或者树龄较大的果树,可以采取半树别的交替结果方式,以留叶养根;或者根据果农的果园和果农思想的实际情况采取插花型交替结果方式,比如果园中少量结果少的树就干脆疏光果实,让其成为休闲树,来年再结果,有的树就按照常规结果方式管理。4.2交替结果和常规结果的结果习性比较温州蜜柑结果母枝是构成其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只有保证足够数量和质量的结果母枝才能获得果实高产,不仅如此,结果母枝和结果枝的类型、长度和粗度对获得的果实品质有一定的影响。无论是田块隔年交替结果还是山地隔行交替结果,都是以秋梢为结果母枝。温州蜜柑交替结果的结果母枝可以是春梢也可以是秋梢,但是早秋梢更有利于串状结果。而常规结果的柑橘则以秋梢或春梢为结果母枝,这个则是根据树体自身情况决定的。只要是生长健壮的枝条,都可能分化花芽成为结果母枝,同一株果树上各结果母枝的比例随种类、品种、树龄、生长势、结果量和栽培管理的情况而不同。温州蜜柑幼年树均以夏梢为主要结果母枝,随着树龄渐长,春梢成为主要的结果母枝。但在华南大部分地区幼龄结果树均以秋梢为主要结果母枝(陈杰忠,2003)。在柑橘北缘栽培地区,培育健壮秋梢是提高柑抗寒性的一项重要措旌f吴玉周,1998);中熟温州蜜柑利用春梢挂果则稳产、无明显大小年、果实质量好等优点(蒋悦生,2000)。因此常规结果中有的果园果树结果母枝以春梢为主,有的则以秋梢为主。 温州蜜柑隔年交替结果果实品质分析据调查,早熟温州蜜柑果实直径主要与结果母枝粗度和结果枝粗度呈正相关。结果母枝粗度在0.6"--"0.8cm之间,结果枝粗度在0.4"-"0.5cm,果实横径均在60mm以上;结果母枝粗度在0.4"--0.6cm,果径多在51"--"59mm;结果母枝粗度在0.3cm以下,果径在50mm以下;结果母枝粗度在0.8cm以上者,易出现粗皮大果。果面光滑度主要取决于结果多少,结果多则果皮光滑;反之果大皮粗(涂强等,2008)。本试验中田块隔年交替结果中都是长度超过15cm,粗度在5mm以上的枝条作为主要结果母枝,因为串状结果果实数量较多,所以大部分果实横径在55mm以下,外观品质较为一致;而山地隔行交替结果串状结果果实数量相对较少,超过一半的果实横径在60mm以上,与前人研究结果较为一致。成年桠柑果实大小与结果量呈显著负相关,随着果实数目增加果实变小(彭四顺等,1994)。本试验调查中交替结果的果实数目相对较多,果实大小趋于一致,果形指数减少,显著的减少了粗皮大果的产生。结果枝上只有一个果实时形成粗皮大果的几率高达88%,这就能解释为什么隔年交替结果的对照常规结果树上的果形指数大于1的果实比例快接近20%。4.3交替结果与常规结果采果果实品质的差异温州蜜柑中龟井长势中庸,物候期早,抗寒能力强,是宜昌很多农户的主栽品种。果实平均重量为1259,果形为高腰扁圆形,其品质较宫川好(上海市农科院园艺所柑橘组,1987)。交替结果由于串状结果,果实普遍大小一致。随机采样中,果实大小较常规结果的果实小,单果重也减小,果实也趋于更扁圆,果皮赤道部位和果蒂部位厚度均变薄。温州蜜柑采用枝别轮换的结果方式后,果实也主要以串状结果为主,所得到的的果实无论在外观还是内在品质均优于常规疏果法的果实(文0春荣等,2008),另外湖南果农利用秋梢进行隔年结果后,收获的果实均为60,~-70mm的中等果,大小均匀、皮薄光滑、风味浓(蒋水林等,2007),本试验结果与其上研究结果一致。日本在交替结果技术上对树体实施树盘全覆盖(无纺布)技术,进一步提高糖度和改善着色(早熟品种糖度12%以上)(伍涛,2003),本试验中的交替结果果实糖度不到10%,原因很可能是因为采样前一天下雨,果实吸收了水分,TSS含量下降。本试验中的两种方式的交替温州蜜柑果实与其对照相比,尽管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几乎没有多大变化,但是交替结果的果实中可滴定酸含量较低,因此交替结果果实风味优于常规结果果实。 华中农业大学2013届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本试验中将交替结果和常规结果果实按照不同横径大小进行采样,发现在三个不同级别的果实中,每个级别内交替结果果实品质总体上优于常规结果品质,在大果这个级别内体现的更为明显。从某一种栽培结果技术上来看,其果实随着横径的减小,中果和小果的果实品质要优于大果品质。无论是隔年交替结果还是常规结果的温州蜜柑,随着果实横径的减小,其果形指数有增大的趋势,果皮厚度有减小的趋势。这与桠柑、兴津温州蜜柑中不同大小的果实随着果实大小的减小,果形指数越来越大的结论一致(吴黎明等,2007;王华利等,2006)。在山地隔行交替结果的果实中TA含量呈现随果实横径减小而升高的趋势,常规结果的果实中的TSS也是升高的趋势,而TA则是减小的趋势。桠柑随着果实大小的减小,含酸量越来越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大致是一个升高的趋势(吴黎明等,2007),而在兴津温州蜜柑的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随着果实横径由大Nd,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含酸量却变化不大(王华利等,2006)。东魁杨梅果实的酸含量随果实增大而呈下降趋势,但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差异不大,因此说明并不是果实越大风味越好(龚洁强等,2007)。同样的日本冈山地区的白桃品种白凤、清水白桃、白丽的大果比中等大小的果实甜味和酸味低、香气弱、风味淡、肉质也差(贾惠娟等,2003)。涂强(2008)观察了汉中和城固果品市场及果园收购价格情况,发现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凡是果实横径在60"-~75mm,形正、色艳、果皮光滑、无病虫害、硬度较大的果实销售价格最高,但是近几年来,50~"55mm的小果销售价格有所抬高。这说明市场经济下小果型果实更受到商家和消费者青睐,比如柑橘中宫川大型果每斤售价只有1~2元,而小型果售价可超过5元/斤(梁云明等,2010)。交替结果技术栽培下的果实因大果比例少,中果和小果比例较大,果实品质总体得到提高,因此价格也能更好。4.4柑橘化渣性量化的可行性探讨本研究创新之处在于对温州蜜柑化渣性进行了探索。柑橘化渣性与其质地有很大的关系。以前的相关研究得到的结论非常不一致,例如Dong(2009)认为由于果肉中的纤维素和原果胶含量过高使得柑橘化渣性差,雷莹(2010)的结果与其相似,其结果中的化渣性好的奉节72.1脐橙中的原果胶、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含量都较化渣性差的奉节脐橙中的要低,但是同时她的研究中发现化渣性不同的四种南丰蜜桔品种中的细胞壁物质含量在整个生长期间都无差异。这很可能是因为不同品种果肉中与质地、口感相关的细胞壁物质,如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的成分和结构太多太 温州蜜柑隔年交替结果果实品质分析复杂有关。根据日常的经验可知,不化渣的柑橘最后嚼不烂的是囊衣部分,所以囊衣太厚或者机械性能太强可能是柑橘不化渣的原因之一。本试验中测量了囊衣厚度及囊衣拉伸力,还有果实单瓣硬度,发现囊衣厚度越厚,拉断所需要的力越大,相对应的果实硬度也大。余恺等(2006)发现白蜡荔枝的果肉TPA测试出的硬度显著高于淮枝和黑叶品种,作者推测原因是白蜡荔枝含有较多的木质化和粗纤维。宋肖琴(20LO)发现枇杷在采后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果肉木质化现象,表现为果肉粗糙少汁,口感下降,TPA测试其硬度增加。本实验室做过南丰蜜橘化渣性相关研究,感官品尝实验后分成化渣和不化渣的两组南丰蜜橘中,不化渣的那组果实囊衣较厚,囊衣硬度较大,单瓣果实硬度也较大(未发表)。进一步证明通过测定果肉质地力学指标来量化柑橘果肉化渣性的可能性。柑橘化渣性量化指标研究也是本研究的创新点之一。综上所述,采用隔年交替结果技术一定程度的提高了早熟温州蜜柑龟井25的果实外观和品质。另外,隔年交替结果技术还能提高产量,降低生产成本,提前上市平衡市场,果农收益增多等优点。 华中农业大学2013届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参考文献1.敖义俊,丁德宽,马秀芳,苏志玲.城固柑橘粗皮大果及其质次价低问题调查.中国果业信息,2009,26(3):16-18.2.陈俊伟,张良诚,张上隆.果实中的糖分积累机理.植物生理学通讯,2000,36:497-5033.陈杰忠.果树栽培学各论.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第三版):24.254.邓烈,李学柱,何绍兰,罗泽民.柑橘花芽分化与内源激素及淀粉酶活性的关系.西南农业大学学报,1991,13(1):87.915.邓秀新主编.中国柑橘品种.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56.甘霖,陈梦龙,李顺望.环割促进柑桔花芽分化的生理机制研究.中国柑桔,1990,19(3):10.13.7.龚洁强,黄茜斌,林媚.东魁杨梅果实大小与品质的相关分析.浙江柑橘,2007,24(2):31_32.8.何天富.柑橘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144.1459.黄雪燕,陈丹霞,王燕斌,蔡美艳,王涛.温岭高橙果实大小与品质的相关性研究.浙江柑橘,2008,25:7-9.10.贾惠娟,水口京子,冈本五郎.果实大小对白肉桃果实品质的影响.果树学报,2003,20(6):439-444.11.蒋悦生.中熟温州蜜柑利用春梢挂果的调整技术.中国南方果树,2000,29(1):6.12.雷莹.柑橘果实化渣性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武汉.华中农业大学图书馆,201013.李明启.果实生理.北京:科学出版社,1989,3014.李劲,李学柱.锦橙结果枝及果梗维管组织的分化发育.中国柑橘,1992,2l(4):24.15.李建国,黄辉白,刘向东.荔枝果皮发育细胞学研究.园艺学报,2003,30(1):23-2816.李锡香.新鲜果蔬的品质及其分析法.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4:194.20917.梁立峰,季作梁,邝森林.大红柑花芽及营养芽形成过程的内源细胞分裂素变化动态.华南农业大学学报,1986,7(4):11.1618.梁云明,郑冬富,徐小菊.温州蜜柑优质小果形果实的生产经验.浙江柑橘,2010,27(3):18_19.19.刘春荣,郑江程,郑雪良,查波,徐秀忠.温州蜜柑枝别轮换结果栽培试验.农业科技通讯,2008:55-56.42 温州蜜柑隔年交替结果果实品质分析20.刘芳.温州蜜柑粗皮大果的解剖形态和品质变化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武汉.华中农业大学图书馆,2012.21.卢婷,吴小平.几种疏果方法对温州蜜柑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中国南方果树,1998,27(3):2622.罗安才,杨晓红,邓英毅,李纯凡,向可术,李道高.柑橘果实发育过程中有机酸含量及相关代谢酶活性的变化.中国农业科学,2003,36(8):941.94423.祁春节,刘进,曾光,彭抒昂,胡世全,钟家成.宽皮柑橘隔年交替结果技术及其经济效益评价.中国南方果树,2012,41(2):55-58.24.阮勇凌,张上隆,储可铭,吴光林,李世君.温州蜜柑花芽分化期内细胞分裂素类型和脱落酸含量及其变化.中国农业科学,1991,24(1):55.5925.上海市农科院园艺所柑橘组.温州蜜柑早熟品系龟井.上海农业科技,1987。(6):8.26.宋志海,高飞飞,陈大成.果实大小相关性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福建果树,2002,3(121):9-12.27.宋肖琴,张波,徐昌杰,张九凯,李鲜,陈昆松.采后枇杷果实的质构变化研究.2010,27(3):379-384.28.唐鹏.脐橙果实留树保鲜和晚熟脐橙品质变化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武汉.华中农业大学图书馆,200529.涂强,唐卫红,张顺玉.早熟温州蜜柑高产稳产优质栽培关键技术.中国南方果树,2008,37(4):11-13.30.伍涛.日本温州蜜柑隔年交替结果栽培技术.中国南方果树,2003,32(6):5_6.31.吴玉周.柑秋梢结果母枝的培育技术.中国南方果树,1998,27(3):25.32.吴黎明,蒋迎春,涂俊凡,王志静,周民生.桠柑不同大小果实的品质及贮藏性比较试验.中国南方果树,2007,36(6):26-27.33.王华利,李建军,许峻峻,黄俊.不同大小等级的兴滓温州蜜柑果实品质初步调查.广西园艺,2006,17(1):31.34.王荣花,李嘉瑞,陈理论.杏果实发育的形态解剖学研究.西北农业大学学报,2000,28(4):45-50.35.许建楷,高飞飞,袁荣才.多效唑对促进柑成花和抑制冬梢的效应.果树科学,1994,11(1):33.34.43 华中农业大学2013届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36.余恺,胡卓炎,余小林,佘凌苹,王东峰,陈昌实,黄智洵.荔枝果肉质构特性测定参数的研究.中国食品学报,2006,6(1):101—10437.岩垣功.温州蜜柑的群状结果技术.果实日本,1990:4“5.38.张大萍.绿色食品柑橘优质丰产栽培技术300问.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639.张发维,罗会贤.调节温州蜜柑大小年的修剪技术.中国南方果树,2006,35(2):1240.BustanA,AvniA,LaveeS,eta1.Roleofcarbohydratereservesinyieldproducitonofintensivelycultivatedoilolive(OleaeruopaeaL.)trees.TreePhysiology,2011,31(5):519-53041.LiCY,WeissD,GoldschmidtEE.Effectsofcarbohydratestarvationongeneexpressionincitrusroot.Planta,2003,217:11—2042.CowanA,CrippsR.Fruitsize:towardsanunderstandingofthemetaboliccontroloffruitgrowthusingavocadoasamodelsystem.PhysiologiaPlantarurn,2001,111:127—13643.Davie.S.J,M.vailderWalt,StassenPJC.Astudyofavocadotreecarbohydratecyclestodeterminewaysofmodifyingalternatebearing.ProceedingsoftheWorldAvocadoCongresslII,1995:80.8344.DavenportTL.Citrusflowering.AnnRevHort,1991,13:349·408.45.DongT,XiaR,XiaoZY,WangP,SongWH.Effectofpre-harvestapplicationofcalciumandboronondietaryfibre,hydrolasesandultrastructurein’CaraCara"navelorange(CitrussinensisL.Osbeck)fruit.SciHortic-Amsterdam,2009,121(3):272-27746.GoldschmidtEE.Regulatoryaspectsofaltematebearinginfruittrees.ItalusHortus,2005,12:11-17(inItalian)47.IglesiasDJ,Cerc6sM,Colmenero·floresJM,NaranjoMA,CarreraE,Ruiz-riveroO,eta1.Physiologyofcitrusfruiting.2008,19(4):333-362.48.Martfnez·FuentesA,MesejoC,ReigC,AgustiM.Timingoftheinhibitoryeffectoffruitonreturnbloomof“Valencia"’sweetorange(Citrussinensis(L.)Osbeck).Journalofthescienceoffoodandagriculture,2010,90(11):1936-1943.49.MonseliseSP.,GoldschmidtEE.Altematebeatinginfruittrees.Hortic.Rev,1982,4:128—173.50.RichardsonAC,MarshKB,MacRaeEA.Temperatureeffectsonsatsumamandarinfruitdevelopment.Hort.Sci,1997,72:919-929.51.SchroederCA.GrowthandDevelopmentoftheFuerteAvocadoFruit.1953,(10):103—109 温州蜜柑隔年交替结果果实品质分析52.ShalomL,SamuelsS,ZurN,ShlizermanL,ZemachH,WeissbergM,eta1.AlternateBearinginCitrus:ChangesintheExpressionofFloweringControlGenesandinGlobalGeneExpressioninON-versusOFF-CropTrees.PLOSone,2012,7(10):1-1653.Smith.P.Collapseof"‘Murcott"’tangerinetrees.Am.Soc.Hort.Sci,1976,101:23-2554.StevensonMT,ShackelKA.Alternatebearinginpistachioasamastingphenomenon:constructioncostofreproductionversusvegetativegrowthandstorage.ActaHort,1998,470:341-34855.UlgerS,SonmezS,KarkacierM.,ErtoyN,AkdesirO,AksuM.Determinationofendogenoushormones,sugarandminalnutitionlevelsduringtheinduction,initiationanddifferentiationstageandtheireffectsonflowerformationinolive.PlantGrowthRegulation,2004,42(1):89-9556.VerreynneJS,LovattCJ.TheEffectofCropLoadonBudbreakInfluencesReturnBloominAlternateBearing“Pixie”Mandarin.LAmer.Soc.Hort.Sci,2009,134(3):299—307.57.WaldronKW,ParkerML,SmithAC.Plantcellwallsandfoodquality.ComprrevFoodSciFoodSafety,2003,2(4):128-14645 华中农业大学2013届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致谢本研究和论文是在尊敬的导师彭抒昂教授悉心指导下完成的。这三年研究生学习生活期间,彭老师在我的课题研究上给予耐心指导,在学习上给予无微不至的关心,在生活上给予最大的帮助。彭老师知识渊博,治学严谨,敬业的种种精神让我从中能学到不少。在此致以最诚挚的谢意。感谢刘永忠副教授在实验设计,采样和论文撰写等方面给予我极大的帮助,在此也深深的感谢刘老师。感谢国家现代化农业(柑橘)产业技术体系宜昌宽皮柑橘综合试验站、交替结果示范园的果农、宜昌市夷陵区特产技术服务中心的胡世全主任、钟家诚主任和谢亚超师姐在调查采样中给予我的帮助。感谢张红艳和肖菲老师在气相色谱仪使用方面给予的指导和帮助,感谢夏仁学教授、李国怀教授、伊华林教授、刘继红教授、罗正荣教授、胡春根教授等老师在开题,试验设计,中期检查等方面给予的指导和帮助。感谢实验室的安吉翠、周高峰、魏清江、李峤虹、闰慧清、杨成泉、王南南等博士师兄师姐在仪器操作,数据分析和论文写作方面给予的帮助,感谢同一届的实验室伙伴汪妙秋、靳冯芝、朱俊、姜妮和高海文在平时实验和生活中对我的帮助,感谢闰海云、刘秀红、谢诗、金龙飞等师弟师妹在实验上帮助。最后,谨向所有给予过我帮助的老师,同学和朋友致以最诚挚的谢意。本研究得到国家现代农业(柑橘)产业体系专项经费的资助。熊艺2013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