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50 KB
  • 2022-06-16 13:09:58 发布

音乐学科聆听--打开音乐殿堂的金钥匙_0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音乐论文之倾听--打开音乐殿堂的金钥匙音乐欣赏是以详细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倾听的方式及其他辅助手段来体验和领悟音乐,从而得到精神愉悦的一种审美活动。在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我们力求通过对不同音乐作品的欣赏,培养学生终生渴望听赏美妙音乐的情感,使他们的心灵终生与音乐息息相通。而想让学生走进音乐的殿堂,感悟音乐艺术的真理,倾听便是打开音乐殿堂之门的一把钥匙,  一、学会倾听,培养音乐的耳朵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传入人的耳膜,刺激大脑中枢神经,能够使人体分泌多种有益的生化物质,从而到达净化心灵,熏陶性情的作用。按理说,人只要有健全的听觉,就能够听音乐,但人仅有健全的听觉,却不一定能听明白音乐。马克思说:“关于非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是没有意义。”古人云“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假设想通过倾听深化感受、体验、理解音乐,就需要具备“音乐的耳朵”。  “音乐的耳朵” 是要通过培养训练才能获得的。在欣赏教学中,必须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节拍、旋律、和声、速度、力度、调式、织体等各个根本要素具有敏锐的感知才能,通过不断的实践和体验,逐步感受音乐作品的情感内涵,使转眼即逝的音乐给他们留下鲜明而又深化的印象。例如在欣赏歌剧《白毛女》中《北风吹》这一唱段时,可先让学生完好地倾听音乐,构成初步印象,再细心感受乐曲中旋律的走向、节拍的安排、速度的把握和力度的操纵,特别是乐曲第七小节中休止符的处理,更进一步地从音乐的角度分析乐曲,体会乐曲所表达的情绪,最后感受出喜悦、祈盼的情绪特点。  二、倾听需要插上想象的翅膀  丰富的想象力是欣赏音乐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音乐是抽象的艺术,这一点是它与绘画、雕塑等艺术门类最大的区别,但并不是说音乐是不可感知的,它能够通过各种音乐要素使模糊的东西详细化和外型化。同一首作品,不同的人的感受必定是不同的,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时间里对同一首作品的感受也可能是不同的。正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想象才能,鼓舞学生自由想象,发挥他们的制造性思维,通过“音乐的耳朵”感受不同情境的音乐作品。例如,学生在欣赏陈纲编曲的小提琴独奏曲《苗岭的早晨》时,应启发他们留意倾听乐曲中模拟鸟鸣的声音和力度的变化,引导他们自然地联想到这是描写早晨的音乐,进一步引导学生想象出不同的早晨的景象,再通过分析乐曲的旋律素材运用苗族音乐的特点,最终联想到这是苗岭的早晨。  三、反复倾听,充分发挥通感作用  通感是人类不同器官之间的互相联通。人类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五种感官外表上互不干扰,实际上却互相感通,我们经常会在欣赏一幅花鸟画的时候,仿佛闻到了花香,听到了鸟叫,在听赏一首抒情曲时,仿佛看到了青山绿水的景象。这都是通感在起的作用。白居易的《画竹歌》中“举头忽看不似画,低耳静听疑有声”;韩愈的《听颖师弹琴》中“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也都说明了这一点。例如,在欣赏印象派作曲家德彪西的钢琴作品《月光》时,可让学生在第一次倾听时,利用手中的纸笔,画出本人对音乐的感受,通过色彩与线条,把听到的音乐表现出来,再请学生按照本人所画的内容为乐曲起名。第二次倾听时,可请学生朗读法国印象派诗人魏尔伦的诗《月光》,进一步感受乐曲意境,最后出示莫奈的名画《日出-印象》,让学生边看画面边倾听音乐,留下深化的印象。  在欣赏教学中,还能够发挥其它各个器官,积极地参与到音乐之中,如拍手、点头、跺脚、晃身、演唱、舞蹈等与听觉相结合,让“音乐的耳朵”和运动的身体建立起亲切的合作关系,使学生全身心肠投入,尽情的表现,发挥各个感官之间的通感作用,促进学生更深化地理解音乐,开展他们的艺术思维才能和制造才能。  四、倾听多样化的音乐  我国著名音乐家朱践耳先生主张音乐家必须具备四副耳朵:即听古典音乐的耳朵、听民族民间音乐的耳朵、听现代音乐的耳朵、听流行音乐的耳朵。这一观点在一般中小学的音乐欣赏教学中也同样适用。广泛地倾听各品种型和风格的音乐作品,关于增进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提高对音乐作品的鉴赏才能大有裨益。能够说,音乐欣赏确实是一部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它与其它艺术门类、其它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络,不同的音乐作品能够涉及到诸如历史、地理、自然和风土人情等许多方面,大大开阔了学生的音乐视野。   目前,学生中广泛存在着热衷于流行粗浅音乐的倾向,他们热爱甚至崇拜这一品种型的音乐,对艺术性更高内涵更丰富的高雅音乐漠不关怀。如此就特别难提高他们的音乐欣赏才能,关于这些学生,在欣赏教学中,应积极地给予引导和指导,培养他们对音乐作品的比拟与评价才能,在欣赏过程中去粗取精,不仅在课堂,更重要的要在课外多灌输,潜移默化地阻碍学生,做到“润物细无声”。  总之,音乐是听觉的艺术。美国的艾伦-科普兰说:“假设你要更好地理解音乐,再也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的了。什么也代替不了倾听音乐”。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最中心的环节莫过于倾听,初听、复听、细听、精听,只有通过不断地倾听,才能真正提高音乐鉴赏才能,丰富审美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