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50 KB
- 2022-06-16 13:09:43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阅读的金钥匙(三)说明文阅读 近年来,在各地中考中,已淡化了现代文阅读的文体概念,淡化对纯文体的考查,而强化了阅读能力的要求。但淡化并不是取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必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文体知识。 一、什么是说明文 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特征,阐明事理的一种文体,目的是给读者以科学的知识、科学地认识事物的方法。 二、说明文的特点 1、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兼用叙述、描写、议论等其它表达方式。 2、以解说或介绍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构造、功用、类别等或物理含义、特点、演变等为主要内容。 3、以客观、准确为基本要求,一般不表示作者的感情倾向。 三、说明文的分类 按说明对象分 1、事物说明文:解释、介绍实体性事物,如《中国石拱桥》、《雄伟的人民大会堂》、《苏州园林》等。 2、事理说明文:解释、说明抽象性事物,如《死海不死》、《看云识天气》、《人类的语言》、《生物入侵者》等。 按写作方法分 1、介绍性说明文:一般是介绍实体(如建筑、用品等)事物,如《雄伟的人民大会堂》、《中国石拱桥》。 2、描述性说明文:说明与描写结合,形象、具体地说明事物,具有一定文艺色彩,如《看云识天气》。 3、记述性说明文:说明结合记述,常用以说事物的发展或生产、操作过程,如《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 4、阐释性说明文:说明结合议论,阐释抽象的事理,如《向沙漠进军》。 按功用范围分 1、一般说明文:说明一般事物或事理说明文,如《统筹方法》。 2、科技说明文:说明科技产品或高新科技知识的说明文,如《电子计算机的多种功能》。 3、应用说明文:以说明书、解说词、简介、规则等为主要样式的说明文,如《从宜宾到重庆》、《话说长江》。 四、说明方式 从语言的表达方式看,说明的方式分为:平实说明和生动说明 1、平实说明:就是用通俗、准确的语言客观的说明事物。 2、生动说明:就是用生动、形象的的语言说明事物。这类说明文,在说明事物时,多运用形象性的动词、形容词和多种修辞手法,有时在说明时为了让读者对说明对象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还往往引用神话故事、传说和历史故事。大多数说明文采用生动的说明方式。 五、说明顺序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1、时间顺序:(程序顺序是时间顺序的一种)时间顺序是以时间的推移说明事物的变化过程,即以时间的先后安排说明内容,介绍事物的发生、发展、演变,事物的制作步骤、制作过程。主要特征是用一些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 2、空间顺序:按被说明对象的空间存在形式,或自上而下,或由前到后,或从外到内,或由某一中心点向四面扩散式的进行说明。如《故宫博物院》、《雄伟的人民大会堂》。 3、逻辑顺序:按照事物内部的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规律进行说明的一种顺序。常见有十种逻辑顺序:①由现象到本质;②由特点到用途;③由原因到结果;④由整体到部分;⑤由主要到次要;⑥由概括到具体;⑦由具体到抽象;⑧由简单到复杂;⑨由特殊到一般;⑩
由分析到综合。如《死海不死》(现象到本质)。如《大自然的语言》在说明影响物候现象来临因素时,是按由主要到次要的顺序写的。先谈最主要因素纬度,其次谈经度,再其次谈地势的高低,最后谈古今的差异。按着这样的顺序说明,符合事物的内部规律。 理清说明顺序的基本方法: 说明文的顺序,根据说明的目的和对象,可以以一种顺序为主,兼用其它顺序。理清说明顺序,可以先逐段概括内容要点,再把内容相近的段并成部分,把全文划分为相对独立的若干部分,归纳出每部分的大意,将这些大意依次衔接起来,就能得出全文的说明顺序。 六、说明结构 说明文的结构一般有两种: 1、总分式:(事物说明文常用的结构形式) (1)总——分,如《苏州园林》 (2)总——分——总,如《故宫博物院》 2、递进式:(事理说明文常用的结构形式)各层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各层之间的关系是递进的。如《向沙漠进军》。 递进结构的主要形式有: ①现象——本质; ②特点——用途; ③原因——结果; ④整体——部分; ⑤主要——次要; ⑥概括——具体。 分析说明文结构的方法: 理清段与段、部分与部分之间关系。认清段与段、部分与部分是怎样组合的,是并列关系还是递进关系?如果是并列,要分清是总分关系,还是分总关系?如果是递进,要分析各层意思是怎样逐步深入的?是从现象到本质?是特点到用途?是原因到结果?是整体到部分?是主要到次要?是概括具体? 七、说明方法 在说明文中,作者常用一定的说明方法来准确、有效地说明事物的某些特征,达到说明目的。写说明文要根据说明对象和写作目的,选用最佳方法。采用什么说明方法,一方面服从内容的需要,另一方面作者有选择的自由。是采用某一种说明方法,还是采用多种方法;是采用这种方法,还是采用那种方法,可以灵活,不是一成不变的。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摹状貌、画图表等。 1、分类别:说明事物的特征,往往只从单方面加以说明是不够的,需要根据其性质、功用等不同的标准、角度,把事物分成若干类别,分别加以说明。如《食物从何处来》把一切活的生物获取食物的方法归为两大类,一类叫自养,绿色植物都属于这一类。另一类叫异养,靠植物来生活的所有的动物和大部分微生物都属于这一类。 2、举例子:运用有代表性的例子说明事物或事理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收到对事物认识具体、印象深刻的效果。如《中国石拱桥》在写出了石拱桥的三大特点:历史悠久,形式优美,坚固耐用后,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说明,使读者对中国石拱桥三大特点认识具体化、形象化。如《大自然的语言》中“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举例说明将抽象化为具体,使人容易理解。 3、打比方:运用比喻的方法对事物和事理进行形象化的说明。恰当地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可以增强说明的形象性、生动性。《看云识天气》中“有时象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象一块洁白的绫纱”,运用打比方的方法,不但使卷云的特征更为具体鲜明,而且生动优美。《食物从何处来》中用了两个暗喻“每一个根毛就是一个最基层的原料采集站”,“叶子就是一个食品工厂”。这两个暗喻在说明中我们称为打比方。《苏州园林》写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突出苏州园林是一幅完美图画的特征。如《生物入侵者》一文“许多生物学家和生态学家将“生物入侵者”
的增多归咎于日益繁荣的国际贸易,事实上许多“生物入侵者”正是搭乘跨国贸易的“便车”达到“偷渡”的目的。”用打比方形象而生动说明事物。 4、列数字:运用数字来说明事物的方法。数字说明分用确数和概数。确数,用准确的数字资料加以说明;概数,用概数对事物作准确说明。有些事物用具体数字加以说明更容易突出事物的特征。《中国石拱桥》中“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文中用一系列数字说明,准确具体。 5、作比较:用相关联的相同或相反的事物进行对比的一种说明方法。作比较有横向比较(类比对比)和纵向比较两种。有比较才有鉴别,作比较说明更益于把事物或事理说清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大自然的语言》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其中用了举例子和作比较。《苏州园林》“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通过对比突出了苏州园林的特点。 6、下定义:用判断句对事物的本质特征作简明、概括的说明,就是给事物下一个准确定义,来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如: ①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统筹方法》 ②食物就是一种能够成躯体和供应能量的物质。《食物从何处来》 ③叶绿体吸收了太阳的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含有高能的有机物质,同时放出了废气——氧,这就是光合作用。《食物从何处来》 ④凡此种种,都是生物靠自身的一分为二或自身的一小部分的扩大来繁衍后代,这就是无性繁殖。无性繁殖的英文名称叫“CIONE”,音译为“克隆”。《奇妙的克隆》。 7、作诠释:对所说明的对象的属性进行解释、说明,使人们获得明确、清晰的认识。如“几十年前,人们发现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板块下面俯冲。”《恐龙无处不在》。这段文字,对“板块构造”说进行了诠释。 8、摹状貌:用描写的方法,摹写事物情状的方法。如“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中国石拱桥》 9、列图表:通过画图、照片或列表的形式对事物进行说明。 10、作引用:引用经典、文献、名言、诗词、歌谣、传说等进行说明。 八、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衡量说明文的语言优劣,要用准确、简明、周密这把尺子。所谓准确,就是要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选用最恰当的词语,恰如其分地把事物的特征、本质和规律性表达出来。所谓简明,就是简洁明了,不罗嗦,不含糊,用精练的语言把意思表达得清清楚。所谓周密,就是说明事物的特征、本质和规律性的语言要做到严密,没有疏漏,无懈可击。 说有文的准确性是说明文的先决条件。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准确无误。说明的实用性很强,稍有差错,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如有一篇说明文写道:“一只蜻蜓一昼夜可以吃2400只蚊子。”2400只蚊子聚在一起,比蜻蜓的身体大许多倍,这显然是不可能的。这个差错是怎样产生的呢?原来蜻蜓一小时可吃蚊子50只到100只。一小时100只,一天24小时,当然吃2400只了。作者的统计是正确的,但却忽略了蜻蜓不可能在一天24小时之内一刻不停地吃蚊子。 如何体会说明文的准确性呢? 1、通过确切的数字,体会说明文的准确性。如《死海不死》中有这样一句话:“最近十年来,每年死海水面下降四十到五十厘米。”确切的数字用语科学准确的反映出死海的前景。如《中国石拱桥》中“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
(卢沟桥)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通过确切的数字获得对说明对象的准确了解。可见数字的精确是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2、通过表示揣测、估计的词语,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如《中国石拱桥》中“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文段中加横线的词语都是表示估计、揣测的词语,当作者还没有或无法考证出确切的年代时,使用表估计、揣测的词语,也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通过抓修饰限制性词语,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如《向沙漠进军》中“征服沙漠的最主要武器是水。”“最主要”修饰武器,明确的表明水是征服沙漠的根本武器。 在准确的前提下,说明的语言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由于说明的对象和作者语言风格的不同,说明的语言也是多种多样的:或概括,或具体;或简洁,或丰腴;或精练,或详尽;或平易朴实,或幽默风趣,总之不拘一格。 九、阅读说明文的步骤 步骤一:明确说明文的说明对象。 先要了解、掌握一篇说明文说明的是什么事物或说明的是什么事理。也就是明确说明的具体对象是什么。 有些说明文的说明对象从文题上一看就知道,如《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院》等。这种说明文大多是事物说明文。而有些说明文的说明对象不是很明显,需要经过研读才能明确。如《大自然的语言》、《生物入侵者》、《死海不死》、《向沙漠进军》等,这类说明文大多是事理说明文。 步骤二:掌握说明文对象的特征或本质(事物说明文要把握事物的特征,事理说明文要把握说明事理的本质)。 所谓“特征”就是一事物区别另一事物的明显标志。所谓“本质”,就是事物深刻稳定的性质,事物之间的内部联系。只有认识了事物的特征或事物的本质,才能深刻地了解事物或理解事理。 《中国石拱桥》中抓住了中国石拱桥的三大特点历史悠久、形式优美、坚固耐用进行说明。《苏州园林》突出了“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一特征。 步骤三:理清文章的层次,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 事物的特征和事理的本质都是通过科学合理的层次安排、一定的说明顺序表现出来的。有的文章用了小标题结构文章,使全文内容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如《奇妙的克隆》一文用了四个小标题:1、克隆是什么?2、克隆鲫鱼出世前后。3、克隆绵羊“多利”。4、克隆技术造福人类。有的文章的层次通过理解分析后得出。如《大自然的语言》全文分为:什么是物候学;物候观测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决定物候来临的因素;研究物候学的意义四个部分,这四个部分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是按逻辑顺序安排的。如《生物入侵者》一文,全文按逻辑顺序说明:1、什么是生物入侵者?2、生物入侵者有什么危害。3、生物入侵者的入侵渠道。4、认识生物入侵的危害性及采取的相关措施。把握文章的层次和说明顺序,就能很好地掌握文章的内容。 步骤四:找出并理解所用的说明方法。 说明方法是为了更好地说明事物的特征、事理的本质服务的。理解了说明方法在文中的作用,能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摹状貌、画图表等。要能分辨出不同的说明方法,要体会不同的说明方法在说明中的作用。 步骤五: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说明文的科学性、客观性是通过确切、平实的语言反映出来的,其表现为两种情况,一种是表示确数的词语的准确性,一种是表示揣测、估计的词语的准确性,体会词语的准确性,利于正确地理解课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以生为本是开启后进生心灵之门的金钥匙-论文.pdf
- 打开体育奥秘之门的金钥匙.doc
- 2013年金钥匙科技竞赛高中组个人决赛试题.doc
- 仿写,开启习作之门的金钥匙.pdf
- 责任是航运持久发展的“金钥匙”--访万利轮船执行董事顾之灏-论文.pdf
- 激趣,引领语文课堂的金钥匙.pdf
- 重视重点难点内容教学抓住学生能力提高的“金钥匙”.pdf
- 激发兴趣课堂减负金钥匙.doc
- 学好语文,送你8把金钥匙.doc
- 星河物业金钥匙服务课件.ppt
- 英语(心得)之生活,应成为识字的金钥匙.doc
- 语文(心得)之学好语文的八把金钥匙.doc
- 语文(心得)之看图作文的金钥匙在哪里.doc
- 语文(心得)之积累是学好语文的一把金钥匙.doc
- 语文(心得)之仿写,开启习作之门的金钥匙.doc
- (原创)三年级下册品社教学设计我有一把金钥匙.docx
- 科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我有一把金钥匙教案设计1.docx
- 三年级上音乐教案金钥匙人教新课标.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