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引路.教学设计 6页

  • 45.00 KB
  • 2022-06-16 12:40:46 发布

蜜蜂引路.教学设计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蜜蜂引路》教学设计之四林斗红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附近”“惊讶”造句。   2.能正确、流利地读课后练习3的两组句子,并比较出每组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能正确回答课后练习1的两个问题。   4.初步懂得遇到疑难的事情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事物之间的关系,就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5.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   2.知道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初步懂得遇到疑难的事情只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就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二)能较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三)指导书写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  (一)掌握本课8个生字的音形义。  (二)通过初读课文,了解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激发情趣。     板书课题10蜜蜂引路     谁说说什么叫“引路” ?      (就是领路、带路。)     蜜蜂怎么会引路?它给谁引路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同时标出自然段的序号。(只有四个自然段)。    2.指出四人每人读一段课文,正音。  (三)学习本课生字词。    1.自学生字。要求读准字音,记住字形,想想字义,并在书上画出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再读一读。    2.检查自学效果。     (1)字音:       附:读fù,不读fú。引:读yǐn,不要读成yǐng。     (2)字形:              谈:谈话就是说话,所以是言字旁。右边是两个“火”,上边的“火”,捺要写成点,要与“谈”字区别。       和“爪”字区别。       导:上边是“巳”,要封口,不要写成“己”。下边是“寸”。要与“异”区别。     (3)由这8个生字组成的词语及词义是:       引路:领路,带路。       莫斯科:前苏联首都。       附近:离得很近的意思。       养蜂:饲养蜜蜂。       派去:分配、指定。       谈天:很随便地谈话。       向导:带路的人。    3.指导书写生字的字头。     可提示以下几个字:      引:左边的“弓”字,三画,右边一条长竖。      斯:左边是“其”字,右边是“斤”,不要写成“月”字。      莫:上中下结构。上边是草字头,中间一个扁日,下边“大”的横写长些。            导:注意下边“寸” 的横写长点。  (四)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要求:边读边思考,每个自然段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讨论后回答:    (第一、二自然段交待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列宁亲自去找养蜂人的原因。第三自然段讲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第四自然段讲列宁告诉养蜂人是蜜蜂把他领来的。  (五)作业。    1.各写生字一行。    2.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了解由于列宁仔细观察,善于联想和科学分析而找到了养蜂的人。  (二)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善于从事物中得到启发,引起联想,认真分析、判断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讲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讲读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这段。读了这段,你都知道了什么?      板书:莫斯科、小山、小房子。    (2)指导朗读:用陈述语气读出列宁是怎样请养蜂人的。    2.讲读第2自然段。    (1)自由读第2自然段,思考:列宁又想找养蜂人,这次他遇到了什么困难?指名回答。理解“往常”的意思。    (2)板书:山路,遇到问题。    3.讲读第4自然段。    (1)让学生回答:列宁最后是否找到了养蜂人,你从哪段知道的?    (2)指名读第4自然段。结合看插图,理解“惊讶”的意思。再说说养蜂人为什么感到惊讶?    (3)读列宁的话,理解“向导”。    (4)分角色有语气地读第4段。      板书:解决问题。      过渡:那么,蜜蜂不会说话,怎么能当向导,把列宁领来的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块学习第3自然段,便会得出答案。    4.讲读第3自然段。    (1)默读,看看这段有几句话?(3句话)    (2)指名读第一句并说句意。      板书:一边……一边……发现、观察指名把“花丛、蜜蜂” 的图贴到黑板上。    (3)指名读第二句,回答:列宁观察到了什么?      板书:仔细。      指名一人根据课文内容把园子和小房子的图贴到黑板上。    (4)让学生带着以下问题再读一、二句。      列宁一边走一边发现了什么?他是怎么想的?他又发现了什么?他又是怎么想的?    (5)同桌讨论,然后指名回答。      (列宁发现许多采蜜的蜜蜂后,就仔细地观察起蜜蜂来,因为他想到了蜜蜂和养蜂人的关系,蜜蜂采了蜜是要飞回蜂房的。接着,他根据蜜蜂往回飞的路线观察到了花丛、园子、小房子,他看见蜜蜂飞进了园子,小房子就在园子旁边,所以他想养蜂人一定住在蜂房的附近,这座小房子可能就是养蜂人的住处。)    (6)出示投影,指名填空,然后齐读这三句话。      投影            告诉学生:列宁在仔细观察后,认真思考了蜜蜂、蜂房、养蜂人的家的关系,于是他去敲了房子的门。      板书:认真思考蜜蜂、蜂房,养蜂人的家。    (7)指名读第三句,思考回答:      为什么说开门的“果然”是养蜂人?(“果然”一词的意思是结果和预想的一样,表明结果和列宁所想的完全相符合,列宁的判断是正确的,因为他的判断是依据自然规律,是合情理的。)  (二)总结全文。    1.指名读全文,说说列宁是怎么找到养蜂人的?读了课文,对你有什么启示?    2.老师总结归纳:     列宁以蜜蜂为向导,找到了养蜂人,所以这课题目叫蜜蜂引路。我们平时遇到问题,也可以像列宁这样,先仔细观察,再认真思考,最后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齐读全文。  (四)作业。    1.写字词各三遍    2.形近字组词     引(   )      莫(   )        斯(   )     张(   )      摸(   )        期(   )     养(   )      谈(   )        导(   )     美(   )      淡(   )        异(   )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检查本课生字词的音形义掌握的情况。  (二)完成课后填空和造句的练习。  二、教学重点、难点    熟读课文,完成课后填空练习;会用“附近”、“惊讶”造句。  三、教学过程  (一)巩固练习。(出示小黑板或投影)    1.组词,口头组两个词语,然后抄下来。         2.填合适的词,先口头填空,再抄下来。      一只(   )     一所(   )       一位(   )      一座(   )     一个(   )       一扇(   )    3.用直线把意思相近的词语连起来。         4.完成课后作业(2)填空,再读一读句子。(第一题填“谈天”,第二题填“向导”。)    5.完成课后作业(3),比较每组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再用带点的词造句。     (1)先让学生读句子,弄清句子的意思。     (2)再同桌两人讨论,每组句子有什么不同。指名发言。       (每组两句话的意思基本相同。加了“附近”“惊讶”以后,句子更加明确具体、生动了。)     (3)指导造句。先弄清词意再口头造句。“附近”的意思是离得很近。       ①我家附近有许多商店。       ② 我们学校的附近有一条小河。       ③我家附近有一座街心公园。       “惊讶”的意思是惊奇。       ①外宾参观我国的工艺美术品时,惊讶地称赞,真是奇迹!       ②我惊讶地问:“你的腿怎么受伤了?”       ③这次数学考试,他竟得了100分,我很惊讶。  (二)齐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三)抽读生字词卡片,再说说哪些字易错,写时应注意什么。  (四)听写生字新词。  (五)作业。    1.纠正听写中写错的词。    2.做组词、造句和填空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