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4 MB
- 2022-06-16 12:40:20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分类号密级UDC单位代码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山东省蜜蜂养殖的成本收益分析Cost-benefitAnalysisofHoneybeeCultureinShandongProvince研究生姓名孙亚辉指导教师李敬锁副教授第二教师徐雪高研究员学位种类农业推广硕士专业领域农村与区域发展2018年6月
QingdaoAgriculturalUniversityTheThesisofProfessionalMasterCost-benefitAnalysisofHoneybeeCultureinShandongProvinceGraduatewithProfessionalMasterDegree:SunYahuiMentor:LiJingsuoSecondMentor:XuXuegaoTypeofProfessionalDegree:MasterofAgriculturalAcademicfield:Ruralandregionaldevelopment
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青岛农业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研究生签名:时间:年月日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本人完全了解青岛农业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同意青岛农业大学可以用不同方式在不同媒体上发表、传播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协议)研究生签名:时间:年月日导师签名:时间:年月日
青岛农业大学硕士专业学位论文摘要山东省蜜蜂养殖的成本收益分析摘要山东省是中国的蜜蜂养殖大省,2015年全省蜜蜂养殖规模达到40.3万群,大约占我国蜂存量的5%。尽管山东省蜜蜂养殖的规模大,但蜜蜂养殖的规模化水平、机械化水平、标准化水平、产业化水平较低,蜂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本文通过2017年的调研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山东各地区蜜蜂养殖收益的影响因素,以及这些因素的变动对收益的影响程度,并根据分析结果有针对性的对各地区提高蜜蜂养殖的收益提出建议。本文的样本数据来自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蜂业创新团队2017年在莒县和枣庄举办的蜂农技术培训班发放的问卷,首先统计样本数据并分析各地区的成本收益差异,然后通过主成分分析法筛选出两个要素,分别为内部要素和外部要素,并根据这两个要素建立C-D生产函数,分别分析各地区某项成本要素的变动对总收入的影响。通过生产模型的分析和在实际调研中的走访调查,分析出山东省蜜蜂养殖存在的问题:增加内部要素的投入并不是提高蜜蜂养殖收益的有效手段,养殖户应靠养殖技术的提高来减少内部要素的投入,从而达到提高养殖收益的目标;增加外部要素的投入是提高养殖收益的有效手段;潍坊和日照地区规模报酬递增,只有枣庄地区是规模报酬递减的。这说明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枣庄地区适合维持现有的养殖规模,可以通过提高养殖技术来节省投入,增加收益;潍坊和日照地区可以通过扩大规模来提高收益。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对蜜蜂养殖业发展的影响,通过研究各地区发展比较完善的蜂产业的案例,并根据调研中蜂农的意愿与诉求,提出山东省促进养蜂业发展的政策建议:第一,因地策施提高各地区的养殖收益。枣庄地区可以靠推广先进的养殖技术来提高养殖收益;潍坊地区应在提高养殖技术的同时,通过适当扩大生产规模,从而提高收益;日照地区要在扩大养殖规模和提高技术的同时,重视授粉的收益,从而提高收益。第二,推进养蜂技术研发和推广。农业院校、科研院所应加强对蜜蜂授粉技术的研究;政府要推广“引育繁”相结合的产业链;政府要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加大创新力度;加强农业院校、科研院所与蜂农之间的沟通协作;鼓励青年投身于养蜂业。第三,完善蜂业风险保障机制。出台相关政策来促进当地养蜂业发展壮大;政府应推广政策性保险;建立信息监测系统。第四,加大对蜂产业的支持及监管。加强经费保障;建立养蜂专项补贴制度;加大对蜂产品市场的监管力度。关键词:山东省蜜蜂养殖成本收益
青岛农业大学硕士专业学位论文AbstractCost-benefitAnalysisofHoneybeeCultureinShandongProvinceAbstractShandongProvinceisabigprovinceofbeebreedinginChina.In2015,thescaleofbeebreedinginShandongProvincereachedmorethan400,000groups,accountingforabout5%ofthebeestockinChina.AlthoughthescaleofhoneybeebreedinginShandongProvinceislarge,thelevelofscale,mechanization,standardization,industrializationandthequalityofbeeproductsarenotuniform.Basedontheinvestigationdataof2017,thispaperanalyzestheinfluencingfactorsofbeebreedingincomeinShandong,andtheinfluencedegreeofthesefactorsontheincome.Accordingtotheanalysisresults,somesuggestionsareputforwardtoimprovethebenefitofbeebreedinginvariousareas.ThesampledataofthispapercomefromthequestionnaireofthebeefarmingtechnologytrainingcourseheldinJuxianandZaozhuangin2017bythetechnologicalinnovationteamofmodernagriculturalindustryinShandongProvince.First,thesampledataarecountedandthedifferencesofcostandbenefitbetweendifferentregionsareanalyzed.Thentwofactorsareselectedbyprincipalcomponentanalysis,whichareinternalfactorandexternalfactorrespectively.Accordingtothesetwofactors,C-Dproductionfunctionisestablishedtoanalyzetheinfluenceofthechangeofacostfactoronthetotalincomeofeachregion.Throughtheanalysisoftheproductionmodelandthevisitinginvestigationintheactualinvestigation,theproblemofbeebreedinginShandongProvinceisanalyzed:increasingtheinputofinternalelementsisnotthesameasthatofhoneybeebreedinginShandongProvince.Inordertoimprovetheincomeofhoneybeeculture,farmersshouldreducetheinputofinternalfactorsbytheimprovementofbreedingtechnology,soastoachievethegoalofincreasingtheincomeofculture,increasingtheinputofexternalelementsisaneffectivemeanstoincreasetheincomeofculture.WeifangandRizhaoareascalereturnsincrease,onlyZaozhuangareaisscalerewarddecline.ThisshowsthatZaozhuangareaissuitableformaintainingtheexistingculturescaleundertheexistingtechnicalconditions,whichcansaveinvestmentandincreaseincomebyimprovingtheculturetechnology;WeifangandRizhaoareacanincreasetheincomebyexpandingthescale.Inordertosolvetheinfluenceoftheaboveproblemsonthedevelopmentofbeebreedingindustry,bystudyingthecaseofbeeindustryinvariousregions,andaccordingtothewishesanddemandsofbeefarmersintheinvestigation,thepaperputsforwardsomepolicysuggestionstopromotethedevelopmentof
青岛农业大学硕士专业学位论文AbstractbeekeepingindustryinShandongProvince:first,Becauseofthelandpolicytoincreasetherevenueofvariousregions.Zaozhuangareacanreducetheinputamountofinternalfactorsbyimprovingtheculturetechnology,thusimprovetheincomeofculture;Weifangareashouldincreasetheculturetechnology,increasetheexternalinvestment,expandthescaleofproductionandincreasetheincome.TheRizhaoareashouldpayattentiontothepollinationincomewhileexpandingthescaleofbreedingandimprovingthetechnology.Raisereturns.Second,topromotethedevelopmentandpromotionofbeekeepingtechnology.Agriculturalcollegesandresearchinstitutesshouldstrengthentheirresearchonbeepollinationtechnology;thegovernmentshouldpromotetheindustrialchainthatcombines"breedingandbreeding";thegovernmentshouldencourageandsupportenterprisesinapositiontodosotoincreaseinnovation;andstrengthenagriculturalcollegesanduniversities.Communicationandcollaborationbetweenresearchinstitutesandbeekeepers;encouragingyoungpeopletoengageinbeekeeping.Third,improvetheriskprotectionmechanism.Relevantpoliciesshouldbeissuedtopromotethedevelopmentoflocalbeekeepingindustry;thegovernmentshouldpromotepolicyinsurance;establishinformationmonitoringsystem.Fourth,increasethesupportandsupervisionofthebeeindustry.Strengthenthefundguarantee,establishthespecialsubsidysystemofbeekeeping;Strengthentheregulationofbeeproductsmarket.Keywords:ShandongprovinceBeebreedingCostbenefit
青岛农业大学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目录目录第一章绪论......................................................................................................................................................11.1研究背景及意义.........................................................................................................................................11.1.1研究背景.................................................................................................................................................11.1.2研究意义.................................................................................................................................................11.2国内外研究现状.........................................................................................................................................11.2.1国外研究现状.........................................................................................................................................21.2.2国内研究现状.........................................................................................................................................31.2.3文献综述评述.........................................................................................................................................61.3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61.3.1研究目标.................................................................................................................................................61.3.2研究内容.................................................................................................................................................61.4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61.4.1研究方法.................................................................................................................................................61.4.2技术路线图.............................................................................................................................................71.5创新与不足.................................................................................................................................................7第二章理论基础..............................................................................................................................................82.1成本收益理论.............................................................................................................................................82.1.1成本的内涵.............................................................................................................................................82.1.2蜜蜂养殖成本的内涵.............................................................................................................................92.1.3蜜蜂养殖的成本收益的关系..............................................................................................................112.2规模经济理论...........................................................................................................................................112.2.1规模经济的内涵...................................................................................................................................112.2.2规模经济模型.......................................................................................................................................132.2.3影响蜜蜂养殖规模的因素..................................................................................................................14第三章山东省蜜蜂养殖成本收益地区差异分析.......................................................................................163.1样本的描述统计.......................................................................................................................................163.2蜜蜂养殖成本的构成...............................................................................................................................193.3山东省蜜蜂养殖成本收益的地区差异分析..........................................................................................203.3.1总成本的差异.......................................................................................................................................203.3.2劳动力投入的差异...............................................................................................................................213.3.3蜂王投入的差异...................................................................................................................................223.3.4蜂群投入的差异...................................................................................................................................223.3.5蜂机具投入的差异...............................................................................................................................233.3.6蜂药投入的差异...................................................................................................................................243.3.7饲料投入的差异...................................................................................................................................243.3.8交通投入的差异...................................................................................................................................253.3.9总收入的差异.......................................................................................................................................26第四章山东省蜜蜂养殖收益的影响因素分析...........................................................................................274.1主成分分析...............................................................................................................................................274.1.1主成分分析的适用性检验..................................................................................................................27
青岛农业大学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目录4.1.2主成分的提取.......................................................................................................................................274.1.3主成分的构建.......................................................................................................................................284.2C-D生产函数的构建...............................................................................................................................284.2.1样本总体的回归结果..........................................................................................................................294.2.2日照地区的回归结果..........................................................................................................................294.2.3潍坊地区的回归结果..........................................................................................................................294.2.4枣庄地区的回归结果..........................................................................................................................304.3山东省不同地区蜜蜂养殖的成本收益测算结果..................................................................................30第五章对策建议............................................................................................................................................325.1因地施策,提高各地区的养殖收益......................................................................................................325.2多管齐下,推进养蜂技术的研发和推广..............................................................................................325.3政府主导,完善蜂业风险保障机制......................................................................................................335.4落实政策,加大对蜂业的支持及监管..................................................................................................33参考文献..........................................................................................................................................................35致谢................................................................................................................................................................39
青岛农业大学硕士专业学位论文ContentsContentsChapteroneIntroduction...................................................................................................................................11.1Researchbackgroundandsignificance........................................................................................................11.1.1Researchbackground.................................................................................................................................11.1.2Researchmeaning.....................................................................................................................................11.2Researchstatusathomeandabroad............................................................................................................11.2.1Researchstatusinforeigncountries.........................................................................................................21.2.2Domesticresearchstatus...........................................................................................................................31.2.3Literaturereview.......................................................................................................................................61.3Researchobjectivesandcontents................................................................................................................61.3.1Researchobjectives...................................................................................................................................61.3.2Researchcontents......................................................................................................................................61.4Researchmethodsandtechnicalroutes.......................................................................................................61.4.1Researchtechnique...................................................................................................................................61.4.2Technologyroadmap.................................................................................................................................71.5Innovationandinsufficiency........................................................................................................................7ChaptertwoTheoreticalprinciple.....................................................................................................................82.1Costandbenefittheory................................................................................................................................82.1.1Theconnotationofcost.............................................................................................................................82.1.2Connotationofhoneybeebreedingcost...................................................................................................92.1.3Therelationshipbetweencostandbenefitofbeebreeding....................................................................112.2Scaleeconomytheory................................................................................................................................112.2.1Theconnotationofeconomiesofscale...................................................................................................112.2.2Scaleeconomymodel.............................................................................................................................132.2.3Factorsaffectingthescaleofhoneybeebreeding...................................................................................14ChapterthreeAnalysisonRegionaldifferencesofHoneybeeCulturecostandincomeinShandongProvince............................................................................................................................................................163.1Sampledescriptionstatistics......................................................................................................................163.2Compositionofhoneybeebreedingcost....................................................................................................193.3AnalysisonRegionaldifferencesofHoneybeeCulturecostandincomeinShandongProvince............203.3.1Varianceoftotalcost...............................................................................................................................203.3.2Differencesinlabourinput.....................................................................................................................213.3.3DifferenceoftheKing"sinput.................................................................................................................223.3.4Differencesinhiveinputs.......................................................................................................................223.3.5Differenceofbeemachineinput.............................................................................................................233.3.6Differenceofbeedruginput...................................................................................................................243.3.7Differencesinfeedinputs.......................................................................................................................243.3.8Differencesintransportinputs................................................................................................................253.3.9Differencesintotalincome.....................................................................................................................26ChapterfourAnalysisoninfluencingfactorsofBeeCultureincomeinShandongProvince........................274.1Principalcomponentanalysis..................................................................................................................27
青岛农业大学硕士专业学位论文Contents4.1.1ApplicabilityTestofPrincipalcomponentAnalysis..............................................................................274.1.2Extractionofmaincomponent................................................................................................................274.1.3ConstructionofPrincipalcomponent.....................................................................................................284.2ConstructionofC-Dproductionfunction..................................................................................................284.2.1Regressionresultsofsamplepopulation................................................................................................294.2.2RegressionresultsofRizhaoarea...........................................................................................................294.2.3RegressionresultsinWeifangarea.........................................................................................................294.2.4RegressionresultsofZaozhuangarea....................................................................................................304.3TheCost-BenefitCalculationResultofBeeBreedinginDifferentRegionsofShandongProvince.....30ChapterfiveCountermeasuresandsuggestions..............................................................................................325.1Toimprovetheyieldofaquacultureindifferentregionsbyusinglocalpolicies.....................................325.2Developmentandpromotionofpromotingbeekeepingtechnologyinmultitube...................................325.3GovernmentleadingandperfectingtheriskguaranteeMechanismofBeeIndustry...............................335.4ImplementingpoliciesandincreasingsupportandSupervisionfortheBeeIndustry..............................33Referencedocumentation...............................................................................................................................35Thanks..............................................................................................................................................................39
青岛农业大学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绪论第一章绪论1.1研究背景及意义1.1.1研究背景蜜蜂养殖业是我国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蜜蜂养殖业发展为提高农作物、水果、蔬菜等产量和质量,维护生态平衡,促进蜂农增收和改善国民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我国蜜蜂养殖业全面发展,蜂群数量及蜂产品产量都呈现大幅增长趋势,蜂产品加工业也快速兴起。2015年中国养殖蜂群为895万群,约占世界蜂群总量的八分之一,为世界第一大蜂群拥有国。2016年山东省养蜂户数接近6000户,蜂业从业人员2万余人,蜂群存养量40多万群,养蜂合作社153个、社员1600多户,全省年销售额过千万元的蜂产品加工企业达到10余家。为了推动蜜蜂养殖业的发展,2009年底国家对转地放蜂蜂农实行绿色通道政策,降低了蜂农转地放蜂成本,2010-2011年农业部出台了《关于加快蜜蜂授粉技术推广促进养蜂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和《全国养蜂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两个文件,山东省省委省政府陆续颁布了《山东省蜂业发展规划(2014-2020)》、《山东省蜂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来解决山东省蜂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规划山东省蜂产业的前进方向。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转变养蜂业发展方式,大力推进养蜂业的标准化、规模化、优质化和产业化,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的进步,协会或专业合作社良性运作,对山东省养蜂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1.2研究意义山东省蜜蜂养殖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养殖市场风险、自然风险等各种风险和资金投入、饲料供给、环境保护等各种制约因素。提高山东省蜜蜂规模养殖的生产水平,推动山东省蜜蜂规模养殖的发展,实现蜜蜂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已成为山东省蜜蜂养殖业养业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山东省蜜蜂养殖成本收益分析,提出降低成本、提高收益的路径,为农业部门制定蜂业发展政策提供依据。经济收益是一个产业发展的动力,提高蜜蜂养殖收益是促进蜜蜂产业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山东省蜜蜂成本收益的分析,分析山东省蜜蜂养殖成本的变动规律及收益变动的影响因素。在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为主体的背景下,不断的整合蜜蜂产业的资源,降低资源消耗,实现蜜蜂产业的良性循环。1.2国内外研究现状1
青岛农业大学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绪论1.2.1国外研究现状(1)蜂业生产的成本收益研究AbdulaiAbdul-Malik等(2012)使用了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方法,对加纳北部托隆—昆本吉地区蜂农的养蜂生产技术效率进行测算,得出结论:决定技术效率最重要的因素是蜂农的年龄、职业状况与蜂蜜生产者在社会组织中的资格地位,尽管养蜂生产一般被认为都是高效率的,但在资源使用和环境方面仍存在有待提高的空间[1]。Aburime等(2006)使用C-D生产函数对尼日利亚奥约州的养蜂成产进行了技术测算,最终得出,该地养蜂生产的技术效率为0.549,这就说明在养蜂生产过程中通过改进和普及养蜂技术可以充分提高技术效率,因此需要提高、改进和推广养蜂技术,当然通过加大对现有技术的经济投入也可以提高技术效率。两年后,Olarinde等人(2008)使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方法,同样研究了该地区养蜂生产的技术效率决定因素。经过测算,该地的养蜂生产的平均技术效率为0.854,且每个养蜂厂的差别不大。已经远远高于两年前的0.549。两年内,该地加大投入了蜂群数、设备、饲料等,这些变量的综合作用大大提高了蜂产品的产量,提高了技术效率。而在社会经济变量这一方面,已婚男性的蜂场产量明显偏高,专业蜂农的产量明显高于非专业蜂农的产量。所处环境本质上应保证资源的可获得性、产品的价格稳定以及掌握现代最新的养蜂技术[2]。Mariapia(2007)通过研究尼日利亚蜂农的经济收益,认为推广养蜂可以增加小农户收入、提供更多就业岗位以及促进农村的城市化发展。同时,文章还对蜜蜂授粉的收益从经济学角度进行评估,并把经过蜜蜂授粉的果树和人工授粉的果树的果实进行对比,蜜蜂授粉后产出的果实明显要甜于人工授粉产出的果实,认为不重视蜜蜂授粉是整个社会的损失,并举例子美国蜂农的收益中,出租蜂群授粉的收益已经超过出售蜂产品所获得的收益。文章还通过对比传统和现代两种不同的养蜂技术的收益,使用现代养蜂技术的蜂农每群蜜蜂年产量是传统技术养蜂的两倍。从而提出要想蜂农提高收入就应该普及现代养蜂技术和重视植物授粉收入[3]。(2)其他农业生产中成本收益的研究Akinwumin(1993)通过对塞拉利昂的水稻种植户的生产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生产过程中各项投入对生产总成本的影响。Akinwumin先深入农场进行调研,收集到数据够进行整理,研究中建立了多元回归模型,将水稻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投入与投入产出进行比较,并把相关数据用stata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得出显著变量以及相关系数,并根据系数的大小分析其相关性以及某项成本变动对投入产出的正负相关性和影响程度。通过分析得出结论:在降低生产成本的过程中要区别生产性费用和非生产性费用,农民应选2
青岛农业大学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绪论择非生产性费用方面来降低生产成本,而不是生产性费用。因为在最终核算中,生产性费用与水稻产量的线性关系是正方向的,而非生产性费用与收益的关系是反方向的。所以农民在不影响正常生产作业的情况下,合理降低非生产性费用,有利于提高种植收入[4]。Negatua等(1999)对埃塞俄比亚的多个小麦产区进行调研,把不同规模的种植户的投入产出进行对比,根据是否实现机械化和是否需要雇工把种植户分成四类:无机械不雇工的小规模种植户、有机械不雇工的小规模种植户、无机械并雇工的大规模种植户、有机械不雇工的大规模种植户。依次分析四类的生产效益。通过分析得出结论:对单位面积产量影响最大的是规模化程度和机械化水平,两者缺一不可。只实现规模化而没有实现机械化会导致投入更多人力资源,只实现机械化而没有实现规模化会造成机械等固定成本投入增加。文章建议在生产过程中应大力推广规模化生产和提高机械化水平[5]。1.2.2国内研究现状(1)蜂业生产的成本收益研究陈玛琳(2013)通过阐述我国蜂农在养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需求的技术、目前管理部门和科研院所等技术供给主体的现状以及现有的蜂业养殖技术科技成果的登记情况,借鉴澳大利亚的技术应用情况,运用DEA方法测算了各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应提出对策建议:政府应加强对蜂产业的支持与管理、根据蜂农的技术需求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研发体系、加强蜂产业技术人才的培训力度、构建技术服务团队和技术推广团队、建立完善的蜂产品信息服务系统[6]。高明绪(2015)通过调查延边州内8个县的蜂农、合作社、加工企业、养蜂协会,以及他们的养殖情况、蜂蜜产量、蜜源情况、成本收益以及企业的加工情况等,通过Excel软件进行数据汇总,分析出各主体的成本收益和延边地区发展养蜂的优势,并提出调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政策扶持不完善、技术水平落后、养蜂人员老龄化、蜂产品结构单一、产业化发展缓慢。并根据问题提出对策:加强政策扶持、推广现代养蜂技术、增加科技投入开发附加值高的蜂产品、培植蜂产业加工的龙头企业[7]。杨堡廷等(2017)通过分析山东日照五莲山地理优势和养蜂现状,分析西蜂和中蜂在生产能力、抗病能力、采集能力的对比,阐述了建立中蜂种质资源保护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提出建议:依托特色牧业示范县的优势,优化产业结构,普及现代养蜂技术,发展现代养蜂业;加快蜂产业的转型升级,发展特色养蜂产业,尽快建立中蜂种质资源保护区[8]。席桂萍等(2014)根据国家蜂产业体系在全国设立的蜂农固定观察点收集的数据,计算了各地区蜜蜂养殖的成本收益,发现蜂饲料成本增加、劳动力价格上涨是影响养殖3
青岛农业大学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绪论成本的重要因素,通过计算收入得出收益率稳定在1.4~1.8之间。文章分析了不同养殖模式之间的利润率差距以及原因,分析了不同养殖规模之间的利润率差距以及原因,分析了不同蜂种之间的利润率差距以及原因,得出结论:影响成本收益的因素有饲料成本上涨、养蜂技术陈旧、忽视授粉收益、蜂产品市场价格不稳定、养蜂生产保险发展滞后、缺乏政策支持。对此提出政策建议:向社会各阶层普及蜜蜂授粉的重要意义、加大研发力度更新养蜂技术、普及养蜂生产保险、加强对蜂产品市场的监管和整治力度[9]。刘剑等(2015)根据国家蜂产业体系在全国设立的蜂农固定观察点收集的数据,分析了不同规模养殖的人均成本收益、箱均成本收益以及利润率,得出结论:随着养蜂规模的扩大,人均收益和箱均收益逐渐增加;但不一定规模越大利润率就越高,盈利能力最强的养殖规模是100~149群规模。对此提出政策建议:鼓励农民兼业小规模养殖蜜蜂、推进商业授粉的发展、推进大规模养蜂的机械化和标准化程度、发展蜂业服务组织[10]。覃淑杰等(2014)通过分析人均养殖变动情况、人均收入变动情况、区域养殖变动情况、同一地区生产变动情况,得出结论:蜜蜂养殖成本的结构不断发生变化,蜂药成本不可控,饲料成本不断上升,用工成本与地区发展差异和劳作模式有关,运输成本与放蜂单位的大小有关。在收益方面,蜂王浆收益递减,蜂胶产量小收益偏低,蜜蜂养殖与其他农产品生产相比,优势不明显。对此提出政策建议:推广现代养蜂技术、估计蜂农养殖不同蜂种、对养蜂业加大补贴、发展新型经营主体[11]。余艳锋等(2012)通过对江西省不同年份中蜂收益进行比较,分析出制约蜂农收益的主要因素有:自然灾害、销售途径、成本升高、养殖规模偏小、政府重视程度不够。对此提出政策建议: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适度扩大养殖规模、推广标准化养殖、加快现代养殖技术的普及、完善风险保障机制、做好灾害预警工作、积极申报自然保护区、做好生态保护[12]。(2)养蜂业发展相关支持政策的研究马亚亨(2013)通过调研收集有关科技进步对养蜂技术、蜜源、蜜蜂品种以及加工业影响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了科技进步对蜂产业的推动作用,并提出了基于科技层面对促进蜂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加大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新技术研发、通过科技投入促进蜂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完善科技研发的监控体系和法律保障、促进产业化进程和开拓国际市场[13]。席桂萍(2014)通过收集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设立的蜂农固定观察点的数据,对各地区养蜂的政策支持和实施效果进行研究,找出各种政策的优点和不足,找出适合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的有效的蜂业支持政策。同时提出重视蜜蜂授粉的一些建议:在全社会提高对蜜蜂授粉作用的重视、让蜂农从只重视蜂产品收益向同时重视蜂产品收益和授粉收4
青岛农业大学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绪论益转变、尽快构建完善的符合中国国情的养蜂业政策体系、政府积极推广现代养蜂技术[14]。熊伟、李树超(2012)分析了山东蜜蜂授粉的发展现状,有授粉作物多、授粉蜂品种广泛应用、授粉产业组织化程度逐渐提高、授粉市场潜力大、蜂农的授粉收入不断增加等特点,广大农民也从不接受蜜蜂授粉到逐步主动采用的趋势转变,授粉产业在山东的潜力巨大。同时也提出了一些问题:社会各阶层对授粉的认知不足、授粉技术有待提高、蜂农与授粉客户联系不紧密、授粉级别的市场性不强、授粉产品缺乏标志、授粉对象不全面、授粉蜂源不足、缺乏科研人才和经费投入。对此也提出了政策联系:提高授粉的社会认可度、提高授粉蜂农的组织化程度、建立授粉示范基地、加强授粉产品的品牌建设、明确授粉产品的市场定位、加强授粉技术研发的科技投入、将授粉落实到当地农业发展规划中[15]。冯娟(2017)通过分析山东临朐县养蜂业的现状,提出通过政策资金支持、抓蜜源基地建设、扶植龙头企业、增加科技投入来帮助蜂产业发展,帮助当地农民脱贫致富[16]。白红玲(2017)通过环境、政策和科技三个方面分析了东北地区养蜂业发展的现状,指出东北地区养蜂业存在的问题有:不重视蜜蜂授粉收益、产业化程度低、缺乏优良蜜蜂品种、蜂产品质量差距较大,并提出对策:推广蜜蜂授粉技术、扶植蜂产业的龙头企业、加大科技研发培育良种蜂、加强监管力度[17]。姜风涛(2017)对山东省蜂产业的现状进行了阐述:蜂产业科技成果显著、技术研发推广体系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率高、产业政策不断优化、产业发展因地事宜。同时提出了在今后一段时间山东省蜂产业应该走的路:继续加大新技术的研发力度、重视科技成果的应用转化、完善新技术推广体系、提高科技服务水平、拓宽融资渠道、强化信息技术支持[18]。高景林等(2011)对我国蜜蜂养殖的现状进行阐述,目前制约我国蜂业发展的问题有:养殖规模小、管理粗放、效益低下、蜂农文化水平低、标准化程度低。说明规模化是蜜蜂养殖提高蜂业竞争力的根本途径。文章还阐述了规模化的发展历程:初级阶段生产以家庭为单位,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以提高技术和扩大规模提高收益;发展阶段成立合作经济组织,将蜂农在生产中遇到的普遍性问题统一解决,提供生产和销售的各方面支持;成熟阶段主要指成立专业股份合作经济组织,蜂农即是打工者又是股东,组织以公司的形式从根本上解决蜂农在技术、资本、信息、市场方面遇到的问题,是我国蜜蜂养殖规模化的发展方向[19]。杜波(2014)通过分析四川杜氏蜂皇蜂业有限公司的发展历程,提出蜂业企业的成功经验:运用现代生产管理体制、采用科学的养蜂技术、从源头严格把控产品的质量、5
青岛农业大学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绪论加强行业合作、加强创新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同时对养蜂业的发展提出政策建议:经营方式更加集约、进行规模化机械化养殖、引入标准化养殖模式、协调好蜂农与企业的关系、转变蜂药的滥用现象、加大科技研发、拓展营销渠道、建设知名品牌[20]。1.2.3文献综述评述国内外学者研究蜜蜂养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成本收益的研究,二是养蜂业发展相关支持政策的研究。成本收益方面采用的方法有: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测算、C-D生产函数测算、多元回归模型分析、Excel统计分析。相关支持政策主要有:加大养蜂技术的研发及推广、抓蜜源基地建设、推广蜜蜂授粉技术、在全社会提高对蜜蜂授粉作用的重视、经营方式更加集约、进行规模化机械化养殖、引入标准化养殖模式。对于山东省整体蜜蜂养殖的成本收益测算的研究已经比较全面,但在一个整体范围内对分地区进行成本收益比较的研究较少,本文将立足于山东省整体蜜蜂养殖的情况,利用C-D生产函数分地区将成本收益进行测算,并根据测算结果提出政策建议。1.3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1.3.1研究目标本文对山东省蜜蜂养殖业的成本收益进行分析,通过整理调研数据,分地区找出影响蜂农收益的因素以及影响程度,并根据模型分析的结果,对蜂农提高收益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建议,为农业部门出台支持蜂业发展的政策提供参考。1.3.2研究内容全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阐述研究背景及意义,研究目标与内容,研究方法及思路,创新与不足之处。第二部分为经济理论,主要介绍了论文写作所依托的理论依据:成本收益理论和规模经济理论。第三部分为差异分析,主要通过计算山东省各地区蜜蜂养殖收益和成本组成的差异,并分析原因。第四部分为实证分析,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和C-D生产函数的构建,来进行实证分析。第五部分根据前文的分析结果,针对各地区来提出政策建议。1.4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1.4.1研究方法(1)问卷调查法6
青岛农业大学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绪论根据所选定的研究方向和对象,查阅国内外相关的各类书籍、期刊、杂志以及优秀硕、博论文。关注最新成果及应用情况,同时利用日益发展的互联网技术,收集相关公众号、论坛信息,从而根据文献中存在的问题设计调查问卷,在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蜂业创新团队2017年在莒县和枣庄举办的蜂农技术培训班上发放,并对山东地区部分蜂场进行实地走访、调研。(2)模型分析法对问卷收集到的相关资料数据,进行整理、分类、标准化处理,并将数据用SPSS软件进行主成份检验以及回归分析,得出各项要素变动对收入的影响程度,为研究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撑。1.4.2技术路线图图1-1技术路线图Figure1-1Technologyroadmap1.5创新与不足从宏观的角度对于山东省整体蜜蜂养殖成本收益的研究已经比较全面,但分地区进行成本收益比较并分析收益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少,本文立足这一点进行研究。同时本文也存在不足之处。由于培训班举办地点的限制,在潍坊地区收回的有效问卷仅有38份,相对于枣庄和日照两市样本总量不足,对于样本的平衡性上有些欠缺。7
青岛农业大学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理论基础第二章理论基础2.1成本收益理论在经济学中,成本与收益是一对相互联系而又对立统一的概念。一方面,获得收益的前提必须付出成本;另一方面,即使付出了成本也不一定会有收益。在一定的经济总量内,成本越高,效益则越低。很多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进行成本收益研究,形成了成本收益理论。2.1.1成本的内涵在经济理论发展的过程中,成本的内涵和外延也随之不断丰富。在小商品经济时代,由于生产单位主应以家庭为主,基本不存在雇工现象,所以这时的生产成本只强调生产资料的消耗,而不会考虑人工成本。到了资本主义时期,资本家在成本核算的过程中,会把生产资料的消耗和付给工人的工资都包含其中,并尽可能使自己的收入超出投入,此时的成本加入了劳动力投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成本概念。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深入剖析了资本主义商品生产过程以及商品经济发展的过程,并对“商品的成本”这一概念进行了定义。马克思认为,商品的成本是在商品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所有劳动,包括物化劳动和活劳动,这些劳动都可以计算价值并用货币进行表示。马克思对成本的定义丰富了成本这一概念的内涵,使成本在经济学中的概念得以补充完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企业一方面根据人们的需求来生产出产品,另一方面,企业用出售产品的收入来抵消在生产产品的过程中投入的各种成本并有所盈余,以此来盈利和扩大再生产,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所以说,商品价值和其生产过程中的成本及收益是客观存在的,不过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形成了理论成本和实际成本。成本理论发展到今天,已经逐渐演变成了一种管理手段。由于在商品生产中涉及的具体情况不同,成本理论在具体情况中的应用也千差万别,会根据核算对象、服务种类、环境影响、信息依赖程度等因素的不同,在具体核算中有不同概念的应用。比如美国会计学会与标准委员会给出了广义的成本概念:成本是为了某种目标的达成而付出的代价,这种付出的代价可以用金钱来计量。这个定义丰富了成本原本的内涵,把生产成本、物化成本、劳动成本、资产成本、质量成本、环境成本、隐性成本等在生产过程中涉及的所有成本都包含在了成本的概念中,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成本概念。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影响成本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仅8
青岛农业大学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理论基础凭“成本”两字已经不能全面表述出想要表达的具体含义,只有在“成本”两字之前加上前缀来修饰,才能对成本的具体内容作出贴切的表达,这也使得成本的概念体系越来越丰富。比如可变成本、固定成本、机会成本、目标成本等概念。2.1.2蜜蜂养殖成本的内涵按照马克思的理论给蜜蜂养殖的成本进行定义,定义如下:蜜蜂养殖的成本是指在蜜蜂养殖过程中所消耗的生产资料和人工劳动的货币表现。其中生产资料的消耗主要是指蜜蜂养殖过程中的蜂王投入、蜂群投入、蜂机具投入、蜂药投入、饲料投入、交通投入,人工劳动是指蜂农因雇工而支付的劳动报酬。在蜜蜂养殖不断实践的过程中,蜜蜂养殖成本的内涵也在不断扩大,逐渐衍生出了蜜蜂养殖生产成本、蜜蜂养殖总成本、现代蜜蜂养殖成本。(1)蜜蜂养殖生产成本蜜蜂养殖生产成本是指在蜜蜂养殖过程中所消耗的各项生产资料投入和人工投入的总和。其中生产资料的投入分为直接投入和间接投入。直接投入包括蜂群投入、蜂药投入、饲料投入、交通投入,间接投入包括蜂王投入和蜂机具投入。因为间接投入的生产资料可以循环使用,所以在计算过程中要计算其使用年限。因此蜜蜂养殖产值可用公式表示为:蜜蜂养殖产值=(直接投入+间接投入/使用年限)+人工投入+净利润=蜜蜂养殖生产成本+净利润现阶段由于蜜蜂养殖的经营主体大多以家庭为单位,劳动力主要以家庭成员为主,仅在蜂蜜大批量收获时才需要雇佣劳动力,而在平时的蜂群管理过程中,只需要靠家庭成员就能完成。甚至有些小规模养殖户在蜂蜜收获的季节也不需要雇佣劳动力,因此本论文在之后的分析中不考虑家庭成员的人工投入,只分析雇工投入对蜜蜂养殖收益的影响。(2)蜜蜂养殖总成本蜜蜂养殖总成本是指蜜蜂养殖过程中发生的全部支出。在之前(1)蜜蜂养殖生产成本中没有把土地投入计算在内,因为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并不是所有的养殖户都会有土地投入这一项成本。一方面因为蜂农大部分是家庭经营,蜂箱的放置地点大多是在自家院内,除了一些大规模蜂场要支付一部分土地流转费用以外,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的蜂农几乎不需要支付土地费用。另一方面,即使是外出采集蜜源,除极少数情况外,大部分蜂农放蜂的时候都不需要占地费,而且由于蜜蜂采蜜时有授粉的特点,有些果农不仅不会收取蜂农的占地费,甚至会支付蜂农一部分授粉的费用。虽然土地费用在会计核9
青岛农业大学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理论基础算中往往没有明确记录,但确实是客观存在的,所以在这里蜜蜂养殖产值用公式表示为:蜜蜂养殖产值=蜜蜂养殖生产成本+土地成本+净利润=蜜蜂养殖总成本+净利润(3)现代蜜蜂养殖成本随着人们保健意识和环保意识的提高,人们对身体健康和环境保护的越来越重视,因此在蜜蜂养殖的成本核算更加多元化。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同样的产品人们在可接受的价格范围内,都会选择更高质量的产品,为了提高蜂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蜂蜜的质量成本也成为现代核算的重要内容。质量成本又分为显性质量成本和隐性质量成本。显性质量成本是指在蜜蜂养殖过程中实际发生的,能够计入会计分录中进行最终核算的部分,如检验检疫费、死亡损失费、质量评估费等。隐性质量成本是指蜜蜂由于病虫敌害导致所生产的蜂蜜质量下降导致蜂农收益减少,这种损失在往往没有明确的数值,并且不会增加额外支出,而是以蜂农收益减少的方式存在,不能体现在会计核算中,但的确是存在的。因此在最终核算中的质量成本是显性质量成本,主要包括检验检疫费、死亡损失费、质量评估费。这种成本的合理投入会引起蜂农对蜂产品质量的关注,虽然会增加小部分投入,但保证了蜂产品的品质。过去发展经济的常态是先发展后治理,不惜一切代价发展经济,即使付出环境代价。而在倡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今天,环境成本已经成为成本核算的重要内容。根据环境经济学理论可以把蜜蜂养殖业定义为:一个由蜜蜂养殖业经济系统和蜜蜂养殖业环境经济系统耦合而成的复合系统。人类在这个系统中具有双重能动性作用:既对蜜蜂养殖业经济效益产生影响,又对蜜蜂养殖业环境效益产生影响。由于蜜蜂养殖的特殊性,对环境的影响是两方面的,蜜蜂在采蜜的过程中也会进行授粉作业,这样有利于蜜源植物的生长,间接提高了环境承载力,同时蜜蜂养殖过程中也免不了对环境造成一部分污染,但总体来说,对环境的作用还是利大于弊的。作为蜂农,只关心蜂产品的收益是不够的,同时也要关注蜜蜂授粉对环境的积极作用。作为一个完整的生产过程,蜜蜂养殖效益加上对资源环境的积极影响,会增加蜜蜂养殖的部分价值。因此,要把蜜蜂养殖业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与对环境所产生的负效益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蜂农选择的蜜源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单位蜜源的产量,也要考虑对蜜蜂授粉对环境的积极影响,把环境效益列入选择蜜源的决策中,才能确保蜜蜂养殖业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同步发展。现代的蜜蜂养殖成本括了蜜蜂养殖过程中所有的生产资料消耗、雇工投入,而且也把土地成本、质量成本和环境成本也囊括了进来,因此在这里蜜蜂养殖产值用公式表示为:10
青岛农业大学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理论基础蜜蜂养殖产值=蜜蜂养殖生产成本+土地成本+质量成本+环境成本+净利润=蜜蜂养殖总成本+质量成本+环境成本+净利润=现代的蜜蜂养殖成本+净利润在目前,对蜜蜂养殖过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总体来说是利大于弊的。因此,现阶段的蜜蜂养殖成本的核算并没有包括环境成本,而是在收益中表现为授粉收益。随着核算办法的完善和人们对于环境重视程度的提高,对环境成本的核算将会真正纳入到蜜蜂养殖成本中。2.1.3蜜蜂养殖的成本收益的关系从哲学角度讲,蜜蜂养殖的成本和收益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对于蜂农来说,收益是第一位的,成本排其次。养殖的成本决定养殖的收益,养殖的收益又反作用于养殖成本,两者在经济理论中对立统一,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一方面养殖成本决定了养殖收益的高低,在生产要素利用率不变的情况下,养殖成本越高,养殖收益越高。另一方面,养殖收益反映着养殖过程中各投入要利用率的高低,在养殖收益不变的情况下,养殖成本越低,经济效果越好。降低养殖成本是蜂农在追求更多收益的做法之一,降低养殖成本对提高蜂农收益的效果显著。但在降低成本的过程中要区别生产性费用和非生产性费用,蜂农应选择非生产性费用方面来降低养殖成本,而不是生产性费用。因为在最终核算中,生产性费用与收益的线性关系是正方向的,而非生产性费用与收益的关系是反方向的。所以蜂农在不影响正常养殖流程的情况下,合理降低非生产性费用,有利于提高养殖收益。2.2规模经济理论2.2.1规模经济的内涵一般经济理论作为一切经济理论的基础,其重要作用不言而喻,而规模经济理论也需要在一般经济理论的基础上发挥其作用。英国著名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把成本的概念作为研究规模经济理论的基础,他表示,细分工序可以提升生产效率,因此,根据这一现象,他从分工和专业的角度出发,进行更加细致的研究。这是最初对规模经济学的古典解释。边际学派和新古典经济学派在规模经济模型中引入了固定投资成本这一新概念,并用三个阶段的规模报酬理论来解释问题。边际学派认为生产成本的降低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生产的规模化。11
青岛农业大学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理论基础(1)马歇尔的规模经济理论在亚当·斯密理论的基础上,马歇尔又有了更深层次的总结,他对规模经济进行了系统的描述:第一,对于企业来说,总量的增加会使其扩大经营规模,进而增加内部经济水平;第二,在规模扩大的基础上,产量也会随之增加,从而获取更高的经济利益,降低了在生产过程中的物资消耗和劳动代价。也就是说,随着劳动力的投入,使经济生产趋于规模化,带动组织改革,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因此,对于非农业产业,劳动和资金的增加,都会大大的提高报酬;而这种生产组织形式的改革,不但使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力大大减弱,并且自然中任何阻力对于农产品产量的影响已不明显。马歇尔对规模经济产生的原因也进行了研究,他认为规模经济带来的好处是巨大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规模经济使企业的生产规模扩大,在扩大生产规模的基础上引进更有实力的高效率生产设备,缩减了耗费成本,节约了人工成本,进而提高生产效率、运输效率,同时可以比原有的机械产出更多的产品,降低了产品价格,这种改变是小企业无法企及的;第二,高效的技术生产带来的高利润收入,高端的机械,原材料等主要投入要素都是规模经济的优势,这使得原理效应的作用逐渐减弱,重要性也迅速降低。(2)新古典经济学的规模经济不同于马歇尔的规模经济理论,在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中,企业被看成一个生产函数,当企业规模不足以满足社会需求时,企业则会选择不同的生产规模,以达到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的。而在这个过程中,企业的成本随着企业规模的变化而变化,同时带动着企业生产效率和平均成本的变动,往往都会有一个可以使企业的生产效率最大或是使得平均成本最低的点,这也就是规模经济。然而并不是只要提高生产规模,就可以获得更高利润。规模扩张很好的解释了这一点。由于平均的成本的降低存在一个临界值,当企业规模大于这个临界值时,平均成本便会升高,也就是说,如果企业能够找到这个临界值,就可以确立最佳规模。基于这种情况,我们把新古典经济学对于规模经济的作用描述如下:在生产初期,企业规模的扩大引起利润的增加,当企业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若生产者仍继续扩大规模,则会使经济效益降低,引起不规模经济。由此,我们得出,规模经济是指企业生产的产品的增加值超过这些产品成本繁荣增加值;规模不经济是指企业生产的产品增加量小于生产这些产品时成本的增加值。这两种现象都是由企业扩大规模而引起的。在各个经济学家研究的过程中,都把成本作为最基础的研究对象。亚当·斯密认为工厂的分工是提高生产效率增加利润的重要原因,这是对于规模经济的古典解释。在后12
青岛农业大学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理论基础续研究中,经济学家加入了固定成本这一概念,发现规模报酬变动的三个阶段理论。边际学派认为,规模化和成本节约的关系最为密切,这是成本节约的重要原因;新制度经济学的交易费用理论对企业代替是试产进行交易和管理进行了解释。2.2.2规模经济模型规模经济可以分为两个模型,工厂模型和公司模型。工厂模型也可以称为生产技术规模经济,其形成是以技术为依托;公司模型又成为经济管理性规模经济,其形成是以企业经营管理为依托。(1)规模经济的工厂模型这个模型使投入与产出的关系更为明晰,它可以在明确投入量的前提下,使投入物资使用率最大化,或得到最大的产出。在规模扩大带来成本降低的阶段,工厂往往处于规模经济阶段;当规模继续扩大,成本不降反升时,工厂这时处于规模不经济,这时工厂应停止扩张。这种现象的出现用成本—产出弹性来解释:(∆C/C)EC=(∆Q/Q)其中,EC为弹性系数,当EC<1时,工厂为规模经济;当EC>1时,工厂为规模不经济。因此,我们得到以下结论,在工厂扩张期,生产规模的扩大,产品产量的提高,投入的物资达到最大的产出效应,当产品的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相等时,这时的平均成本是最小的。在平均成本的减少的过程中,EC=1时,工厂为规模经济。EC>1时,工厂为规模不经济。(2)规模经济的公司模型公司模型主要是核算成本和利润,由于工厂模型值考虑实物形态下的情况,而公司模型的侧重点是以价值尺度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研究的对象加入了成本、价格、利润、资本等要素。比较两个公司,产品相同、资本相同、利润相同的情况下,我们发现规模小的公司的效率更高。也就是说,利润并不是衡量一个企业盈利状况的唯一指标,我们应该侧重利润率的大小。不考虑税收对公司的影响,利润率=利润总额/资本即:π’=π式1k其中,π为利润,而利润=总收益(销售收入)-总成本即:π=TR−TC式213
青岛农业大学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理论基础其中,TR为总收益或者销售收入,TC为总成本,总收益=销售量×销售价格即:TR=Q×P式3其中,Q为销售量,P为销售价格总成本包括了生产成本(pc)、管理费用(m)和销售费用(s)、财务费用(f),即:TC=pc+m+s+f式4通过公式3,可以看出:销量和售价的大小是直接影响利润的重要因素,这些因素的起伏直接反映了市场的情况和销售策略。通过公式4,可以看出:生产成本并不是影响总成本唯一因素,还有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等。这些因素都反映了公司的管理能力。因此,对于公司规模来说,经营水平和管理水平对于投入物资与产品价格的实现程度有着深刻的影响。正是由于规范的经营和管理,为工厂进化为公司提供了契机,于是形成了利润中心。2.2.3影响蜜蜂养殖规模的因素(1)养殖模式现有的蜜蜂养殖模式主要有“定地养殖”和“转地养殖”两种模式。采用定地养殖模式的主要是散养户和一些规模化程度比较高的大规模养殖户。散养户养蜂的目的主要是丰富农闲时的时间,他们把养蜂当成是一种副业,大部分没有养殖蜂王的设备和技术,只是在蜜源丰富的时节购置一些蜂群,所用的蜂机具也大多比较陈旧,生产出来的蜂蜜也大多自用或者馈赠亲朋好友,很少有直接出售的。大规模养殖户采取定地养殖主要是依托丰富的蜜源或者有些农作物授粉需要。比如山东枣庄地区的山区,山峦延绵,沟壑纵横,层峦叠嶂,树木葱茏,一年四季常青,三季有花,四季分明,空气湿润凉爽,气候宜人,自然生态条件优良,蜜源资源丰富。枣庄地区有很多大规模蜂场依托这种蜜源优势,进行规模化养殖、标准化管理。在山东青州地区,作为全国著名的花卉产区,由于温室大棚的普及,一年四季都可以是花季,在开花的季节,就需要蜜蜂去授粉,所以在青州地区,蜂农的收益不光是来自蜂产品,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出租蜂群授粉的收益。采用转地养殖模式的则是一些中规模养殖户。这些养殖户的生产已经初具规模,有一定的规模效应,同时由于是转地养殖,还要根据交通工具的大小来确定蜂群的数量,所以一般在50-200群之间。这些养殖户大多分布在平原地区,蜜源比较明显,开花时间由南到北顺延,所以蜂农要做的就是追逐蜜源,根据蜜源开花的时间确定放蜂地点。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节省饲料成本,因为如果花期较短,在平时就要给蜂群喂养蜂蜜和14
青岛农业大学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理论基础白糖,这样就加大了饲料的投入量。另一方面,是为了获得更多种类的蜂蜜,因为蜜源的花期不同,所采到蜂蜜的种类就多种多样。在山东日照地区,很多蜂农就是采用这种转地养殖的方式,从开春开始,从南到北追逐蜜源,到秋后再返回南边,一年四季,周而复始。所以说,养殖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养殖规模。(2)资源投入条件规模化养殖是资金密集型产业,如果不考虑蜜源的多少,养殖规模的大小一般由投入资金的多少决定。在养殖过程中,除了购买蜂王、蜂机具、蜂药等固定投入,大约有50%的资金用于饲料投入。我国现阶段农村金融特别是农业保险行业比较落后,而蜜蜂养殖的收入不是那么稳定,经常会受到一些自然灾害和病虫敌害导致减产或蜂蜜质量下降。因此很多养殖户既不能也不想筹集资金扩大规模,而是满足于维持现状。虽然现阶段我国农村地区有着大量劳动力,但除了实行了标准化的大规模的养殖户以外,一般的养殖户很少雇佣劳动力,家庭经营的模式让整个养殖过程由家庭成员完成。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进城务工。家庭养蜂的机会成本在增加。一旦机会成本超过了养蜂收益,很多蜂农特别是散养户就会选择放弃蜜蜂养殖。(3)产品的市场需求规模产品价格、产量、质量、商标知名度、消费者认可度等因素都影响着产品的市场需求规模,进而影响着养殖的规模。蜂蜜作为药用价值和美容价值都很高的保健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优质的蜂蜜的需求量越来大。众多中小规模养殖的蜂农如果不能达到消费者对质量的高要求会逐渐被激烈的市场竞争淘汰,而规模化养殖无论是在适应市场竞争还是实施标准化生产上,都更具有优势。规模化养殖能够使生产过程标准化,使用更好的技术,利用更多元的销售渠道,提供更高质量的产品。这也能很好的满足市场和顾客对于高品质产品的需求。因此,规模化养殖才是今后蜜蜂养殖业发展的方向,大力发展规模化养殖是蜜蜂产业的大势所趋。15
青岛农业大学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山东省蜜蜂养殖成本收益地区差异分析第三章山东省蜜蜂养殖成本收益地区差异分析本文的样本数据来自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蜂业创新团队2017年在莒县和枣庄举办的蜂农技术培训班发放的问卷,每个培训班发放问卷120份,共收回221份,回收率为92.08%。由于培训班地点的限制,所以参加的蜂农主要来自日照、枣庄和潍坊,也有小部分来自临沂、青岛、淄博等地。本文选取样本容量大于30的地级市进行地区差异分析,共选取日照、潍坊和枣庄三地共181份问卷作为样本数据。3.1样本的描述统计样本数据在蜂农文化水平、蜂农年龄、养蜂历史、养殖规模、放养方式、是否加入养蜂合作社、主要销售方式、是否有授粉收益、养蜂人数(包含雇工)方面有所差异,具体情况如表3-1所示。表3-1样本基本情况统计Table3-1samplestatistics日照潍坊枣庄样本总体数量占比数量占比数量占比数量占比样本数量84100.00%38100.00%59100.00%181100.00%小学及以下910.71%410.53%813.56%2111.60%初中4148.81%1847.37%3254.24%9150.28%蜂农文化水平高中2529.76%1436.84%1525.42%5429.83%大专及以上910.71%25.26%46.78%158.29%≥60岁1517.86%821.05%1016.95%3318.23%50-59岁2934.52%1026.32%1830.51%5731.49%蜂农年龄40-49岁2428.57%1539.47%1728.81%5630.94%<40岁1619.05%513.16%1423.73%3519.34%<5年3136.90%1026.32%35.08%4424.31%5-10年2226.19%1334.21%1322.03%4826.52%养蜂年限10-20年1821.43%1128.95%1830.51%4725.97%≥20年1315.48%410.53%2542.37%4223.20%16
青岛农业大学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山东省蜜蜂养殖成本收益地区差异分析0-50群2630.95%37.89%610.17%3519.34%51-100群3136.90%513.16%1220.34%4826.52%养殖规模101-200群89.52%1128.95%3661.02%5530.39%200群以上1922.62%1950.00%58.47%4323.76%转地2125.00%923.68%4779.66%7742.54%放养方式定地6375.00%2976.32%1220.34%10457.46%是否加入是6982.14%3284.21%5694.92%15786.74%养蜂合作社否1517.86%615.79%35.08%2413.26%00.00%零售为主5160.71%718.42%1322.03%7139.23%主要企业、合作社销售方式3339.29%3181.58%4677.97%11060.77%收购为主是否有否6779.76%1231.58%3864.41%11764.64%授粉收益是1720.24%2668.42%2135.59%6435.36%1-3人5160.71%923.68%2033.90%8044.20%每户养蜂人数4-6人1416.67%1128.95%3457.63%5932.60%(包含雇工)7人以上1922.62%1847.37%58.47%4223.20%数据来源:2017年调研数据Source:2017surveydata文化水平方面,日照蜂农小学及以下有9人,占比10.71%,初中有41人,占比48.81%,高中有25人,占比29.76%,大专及以上有9人,占比10.71%;潍坊蜂农小学及以下有4人,占比10.53%,初中有18人,占比47.37%,高中有14人,占比36.84%,大专及以上有2人,占比5.26%;枣庄蜂农小学及以下有8人,占比13.56%,初中有32人,占比54.24%,高中有15人,占比25.42%,大专及以上有4人,占比6.78%。从样本数据可以看出,蜂农的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年龄方面,日照蜂农大于等于60岁的有15人,占比17.86%,50-59岁的有29人,占比34.52%,40-49岁的有24人,占比28.57%,小于40岁的有16人,占比19.05%;潍坊蜂农大于等于60岁的有8人,占比21.05%,50-59岁的有10人,占比26.32%,40-49岁的有15人,占比39.47%,小于40岁的有5人,占比13.16%;枣庄蜂农大于等于60岁的有10人,占比16.95%,50-59岁的有18人,占比30.51%,40-49岁的有17人,17
青岛农业大学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山东省蜜蜂养殖成本收益地区差异分析占比28.81%,小于40岁的有14人,占比23.73%。从样本数据可以看出,蜂农老龄化现象较为严重。养蜂年限方面,日照蜂农小于5年的有31人,占比36.90%,5-10年的有22人,占比26.19%,10-20年的有18人占比21.43%,大于20年的有13人,占比15.48%;潍坊蜂农小于5年的有10人,占比26.32%,5-10年的有13人,占比34.21%,10-20年的有11人,占比28.95%,大于20年的有4人,占比10.53%;枣庄地区小于5年的有3人,占比5.08%,5-10年的有13人,占比22.03%,10-20年的有18人,占比30.51%,大于20年的有25人,占比42.37%。从样本数据可以看出,枣庄地区的养蜂年限最长。养殖规模方面,日照地区0-50群的有26户,占比30.95%,51-100群的有31户,占比36.90%,101-200群的有8户,占比9.52%,200群以上的有19户,占比22.62%;潍坊地区0-50群的有3户,占比7.89%,51-100群的有5户,占比13.16%,101-200群的有11户,占比28.95%,200群以上的有19户,占比50.00%;枣庄地区0-50群的有6户,占比10.17%,51-100群的有12户,占比20.34%,101-200群的有36户,占比61.02%,200群以上的有5户,占比8.47%。从样本数据可以看出,日照地区的养殖规模集中在50群左右,潍坊地区的养殖规模大多在200群以上,枣庄地区的养殖规模大多在100-200群。放养方式方面,日照地区转地养殖的有21户,占比25.00%,定地养殖的有63户,占比75.00%;潍坊地区转地养殖的有9户,占比23.68%,定地养殖的有29户,占比76.32%;枣庄地区转地养殖的有47户,占比79.66%,定地养殖的有12户,占比20.34%。从样本数据可以看出,枣庄地区的放养方式大多为转地养殖,潍坊和日照地区的放养方式大多为定地养殖。是否加入养蜂合作社方面,日照地区加入养蜂合作社的有69户,占比82.14%;潍坊地区加入养蜂合作社的有32户,占比84.21%;枣庄地区加入养蜂合作社的有56户,占比94.92%。从样本数据可以看出,山东省蜂农大多都加入了合作社,其中枣庄地区的蜂农加入合作社的比例最高。主要销售方式方面,日照地区以零售为主的有51户,占比60.71%,以企业、合作社收购为主的有33户,占比39.29%;潍坊地区以零售为主的有7户,占比18.42%,以企业、合作社收购为主的有31户,占比81.58%;枣庄地区以零售为主的有13户,占比22.03%,以企业、合作社收购为主的有46户,占比77.97%。从样本数据可以看出,日照地区的主要销售方式为零售,潍坊和枣庄地区的主要方式为企业与合作社收购。是否有授粉收益方面,日照地区有授粉收益的有17户,占比20.24%;潍坊地区有授粉收益的有26户,占比68.42%;枣庄地区有授粉收益的有21户,占比35.59%。从18
青岛农业大学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山东省蜜蜂养殖成本收益地区差异分析样本数据可以看出,潍坊地区的蜂农比较重视授粉收益,日照和枣庄地区对授粉收益的重视程度相对较弱。每户养蜂人数(包含雇工)方面,日照地区劳动力为1-3人的有51户,占比60.71%,劳动力为4-6人的有14户,占比16.67%,劳动力为7人以上的有19户,占比22.62%;潍坊地区劳动力为1-3人的有9户,占比23.68%,劳动力为4-6人的有11户,占比28.95%,劳动力为7人以上的有18户,占比47.37%;枣庄地区劳动力为1-3人的有20户,占比33.90%,劳动力为4-6人的有34户,占比57.63%,劳动力为7人以上的有5户,占比8.47%。从样本数据可以看出,劳动力雇佣的数量与养殖规模成正比,养殖规模越大,需要的劳动力就越多。3.2蜜蜂养殖成本的构成通过对2017年的调研数据进行分析,各地区养殖户的劳动力投入、蜂王投入、蜂群投入、蜂机具投入、蜂药投入、饲料投入、交通投入是构成蜜蜂养殖成本最重要的成本项目,其中占生产成本比重最高的是饲料投入,其次依次是蜂机具投入、交通投入、蜂群投入、劳动力投入、蜂药投入、蜂王投入,具体情况见表3-2。表3-22017年各地区养殖户主要投入要素占总投入的平均比重Table3-2averageproportionoftotalinputsofmajorprojectsbyregionin2017样本总体枣庄日照潍坊劳动力投入8.27%5.45%9.00%9.97%蜂王投入0.98%0.73%1.24%0.68%蜂群投入12.37%2.69%16.55%14.18%蜂机具投入16.63%14.27%17.84%16.64%蜂药投入1.85%2.76%1.49%1.59%饲料投入46.71%48.60%43.41%52.27%交通投入13.18%25.51%10.47%4.67%数据来源:2017年调研数据Source:2017surveydata从表3-2可以看出,劳动力、饲料、交通和蜂机具的投入对蜜蜂养殖成本的影响较大。根据各地区放养方式的不同,各地区不同投入要素占总投入也有所差异。比如在劳动力投入方面,枣庄地区的投入比重要低于日照和潍坊;在蜂群投入方面,枣庄地区的投入比重要低于日照和潍坊;在蜂药投入方面,枣庄地区的投入比重要高于日照和潍坊;在饲料投入方面,日照地区的投入比重要低于枣庄和潍坊;在交通投入方面,各地区的投入比重差异较大。要分析山东省蜜蜂养殖收益,就要对各地区蜜蜂养殖的模式及各要19
青岛农业大学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山东省蜜蜂养殖成本收益地区差异分析素投入进行分析,分析其变动趋势和规律,进而调控成本变动。根据蜜蜂养殖的地区不同,为准确的表示实际养殖成本的演变,统一以群为单位进行标准化处理,分析枣庄、日照、潍坊地区每群养殖成本的变化。每年蜜蜂春繁和秋繁后的群数不同但差异不大,所以这里的总群数是指每年中春繁后和秋繁后的平均数,即:总群数=(春繁后群数+秋繁后群数)/2表3-32017年分地区养殖户成本收益分析Table3-3cost-benefitanalysisoffarmersbyregionin2017单群平均单群平均单群平均单群平均样本数量群数成本收入损失纯收益样本总体18121333608.81827.543.32215.41枣庄地区597254476.37668.185.35186.46日照地区849722695.99910.142.78211.37潍坊地区384357654.07904.311.83248.41数据来源:2017年调研数据Source:2017surveydata从表3-3可以看出,样本总体的单群平均纯收益为215.41元,其中潍坊地区的平均收益最高,为248.41元,枣庄地区的平均收益最低,为186.46元。虽然枣庄地区在成本方面占优势,但由于饲料投入养殖模式粗放、不重视授粉收益等原因,其成本优势并没有转化成收益优势,以至于在三个地区中平均收益为最低。3.3山东省蜜蜂养殖成本收益的地区差异分析3.3.1总成本的差异图3-12017年各地区养殖户平均每群蜜蜂总投入(元)Figure3-1averagetotalinvestmentpercolonyofbeesbyregionin2017(RMB)20
青岛农业大学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山东省蜜蜂养殖成本收益地区差异分析从图3-1可以看出,枣庄地区的单群蜜蜂总投入为476.37元,要低于日照地区和潍坊地区的单群总投入,这说明枣庄地区的成本优势明显。这种优势是多方面引起的。一方面是劳动力价格的差异。枣庄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及日照地区和潍坊地区,所以在劳动力价格方面相对较低,这就造成了枣庄地区在劳动力投入方面的优势。另一方面是养殖技术的差异。样本中枣庄地区的养蜂年限最长,很多养殖户拥有自己养殖蜂王繁殖蜂群的技术,并可以将繁殖的蜂群出售,节省了蜂群投入方面的成本,这就造成了枣庄地区在蜂群投入方面的优势。还有一方面是放养方式的差异。枣庄地区山地众多,蜜源丰富,而且大部分蜂农采取“转地养殖”的放养方式,在蜜源的选择上比较主动,节省了一部分饲料投入,这就造成了枣庄地区在饲料投入方面的优势。图3-1可以看出,枣庄地区的单群蜜蜂总投入为476.37元,要低于日照地区和潍坊地区的单群总投入,这说明枣庄地区的成本优势明显。3.3.2劳动力投入的差异从图3-2可以看出,劳动力投入方面,枣庄地区的单群劳动力投入低于日照地区和潍坊地区。这是因为枣庄地区的蜜蜂养殖户劳动力主要是家庭成员,仅在蜂蜜收获时需要雇佣临时劳动力,而平时不需要雇佣劳动力。而日照地区和潍坊地区有一些规模较大的养殖场,且大部分养殖户采取“定地养殖”放养方式,在雇工方面的投入较多。另一方面,劳动力投入除了与放养方式有关外,还与雇佣地的经济发展程度相关,经济发达地区劳动力投入相对较高。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潍坊地区的单群蜜蜂的劳动力投入要略高于日照地区。图3-22017年各地区养殖户平均每群蜜蜂劳动力投入(元)Figure3-2averageinvestmentbylocalfarmerspercolonyofbees(RMB)21
青岛农业大学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山东省蜜蜂养殖成本收益地区差异分析3.3.3蜂王投入的差异图3-32017年各地区养殖户平均每群蜜蜂蜂王投入(元)Figure3-3theaveragebeehivepercolonyoffarmersbyregion(RMB)从图3-3可以看出,日照地区单群蜜蜂的蜂王投入要高于枣庄地区和潍坊地区。这是因为日照地区蜂农养殖规模普遍较小,除了几个大型的养殖户的养殖规模在200群以上,大部分养殖规模普遍在50群左右。蜂王承担繁殖蜂群的任务,而且对养殖条件和养殖技术的要求较高。日照地区的蜂农养殖年限较少,一些养殖技术达不到蜂王繁殖的要求,同时为了扩大养殖规模,大量购买蜂王,所以蜂王投入方面投入较多。3.3.4蜂群投入的差异图3-4各地区养殖户平均每群蜜蜂蜂群投入(元)Figure3-4averageinvestmentperbeecolonybyregion(RMB)从图3-4可以看出,枣庄地区的单群蜂群投入低于日照地区和潍坊地区的单群蜂群22
青岛农业大学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山东省蜜蜂养殖成本收益地区差异分析投入,仅为12.80元,日照地区高达115.22元。蜂蜜、蜂王浆、蜂胶、蜂蜡、蜂花粉、出租蜂群的收入是蜂农收益的主要来源,蜂群作为以上项目的主要生产者,因此蜂群的数量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蜂农的收入。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枣庄地区的蜂农养蜂经验丰富,大部分都是靠自己养殖蜂王来生产蜂群,偶尔购置一些蜂群是为了更新蜂群种类,保持蜂群的多样性,或者是由于病虫害等影响损失了一些蜂群,所以购买一些蜂群来补充。另一方面,从样本数据来看,日照地区由于养蜂业的起步较晚,一些蜂农没有掌握蜂王的养殖技术,同时为了扩大养殖规模,所以大量购买蜂群,通过扩大养殖规模来提高收入。而潍坊地区蜂群投入花费比较大,是因为潍坊的青州地区作为全国著名的花卉生产基地,寿光是著名的蔬菜之乡,每年都需要大量蜂群来为农作物授粉,蜂农在获得蜂蜜收入的同时,出租蜂群的授粉收入也是很重要一部分,自己养殖的蜂王的繁殖量达不到出租需求,所以会购买大量蜂群,导致蜂群投入一项增大。3.3.5蜂机具投入的差异从表3-1可以看出,蜂机具投入一项占总成本的比重仅次于饲料投入,各地区养殖户的蜂机具投入占14%—18%。蜂机具主要包括蜂箱、巢础、巢框、摇蜜机、储蜜桶和零售包装瓶。蜂机具投入包括新购入蜂机具和已购买蜂机具的折旧。图3-5各地区养殖户平均每群蜜蜂蜂机具投入(元)Figure3-5theaveragebeebeemachineinputpercolonybyregion(RMB)从图3-5可以看出,枣庄地区的单群蜜蜂的蜂机具投入要小于日照地区和潍坊地区。一方面是因为枣庄地区的蜂产业比较完善,蜂箱、巢础、巢框、摇蜜机、储蜜桶等固定投入都有固定的供应商和配送商,价格相对较低,而日照地区和潍坊地区的蜂产业起步比较晚,这些蜂机具的供应价格波动较大,所以投入比较多。另一方面是销售方式的差异。枣庄地区的蜂蜜销售方式主要以合作社、企业在收购为主,合作社、企业在收23
青岛农业大学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山东省蜜蜂养殖成本收益地区差异分析购蜂蜜时,都采用大型的储存运输设备,这样也一定程度上为地区养殖节省了蜂机具的投入成本。日照地区由于小规模养殖户比较多,销售方式以零售为主,同时也会将一些自家生产的蜂蜜馈赠亲友,所以在零售包装瓶上的投入比较大,进而拉动的蜂机具的整体投入较大。同时,日照地区和潍坊地区的一些大规模养殖户由于采用标准化养殖,所以会投入一些大型的先进设备,也会增加蜂机具的投入。3.3.6蜂药投入的差异从表3-1可以看出,各地区蜜蜂养殖中每群的蜂药单位成本所占单位成本比例极小,各地区的每群蜂药投入都在10-14元之间且差异不大。枣庄地区的蜂蜜养殖户由于常年在外追逐蜜源,大部分的时间都在深山里,离科研院所比较远,一旦发生病虫害现象不能及时用科学的方法确定病虫害的根源所在,只能靠之前的经验使用蜂药,并且掌握不好蜂药的用量,所以单群蜂药的投入略大于日照地区和潍坊地区。日照地区的养殖户虽然养蜂经验相对缺乏,但在调研过程中他们普遍表示,一旦蜂群出现病虫害现象,他们会及时向合作社和农经所的技术人员请教,对症下药,定量得当,不会乱用蜂药。潍坊地区的养殖户由于一部分实行了标准化养殖,对蜜蜂的病虫害种类及入侵程度都有完善的应对机制,不会乱用蜂药。所以日照地区和潍坊地区的单群蜂药投入相对少。图3-6各地区养殖户平均每群蜜蜂蜂药投入(元)Figure3-6averagebeedruginputpercolonybyregion(RMB)3.3.7饲料投入的差异从图3-7可以看出,枣庄地区的单群饲料投入为231.52元,为样本最低,其次为日照地区,单群饲料投入302.13元,最高的是潍坊地区,单群投入为341.90元。这种差异主要与放养方式和饲养蜂群数量有关。枣庄地区山地众多,各种蜜源的花期交错,所以蜜蜂的采蜜期较长,枣庄地区的蜂农大部分采用“转地养殖”的放养方式,24
青岛农业大学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山东省蜜蜂养殖成本收益地区差异分析长期在外追逐蜜源,采蜜期蜜蜂主要以花粉为食,所以蜂饲料投入相对定地养殖的较少。日照地区的蜂农大部分采取“定地养殖”的方式,这种养殖方式虽然节省了交通成本,但蜜蜂可采的花期短,花期过后,主要以白糖和蜂花粉作为蜜蜂的主要食物,因此蜂饲料投入偏高。潍坊的青州地区是全国著名的花卉生产基地,需要大量蜂群来为鲜花授粉,所以采蜜期结束后,依然需要大量蜂群为大棚里的鲜花授粉。蜂农为了获得更多授粉收入,在非采蜜期的季节依然会投入大量蜂饲料来养殖蜂群,所以蜂饲料投入最高。图3-7各地区养殖户平均每群蜜蜂饲料投入(元)Figure3-7averagefeedinputpercolonyofbeesbyregion(RMB)3.3.8交通投入的差异图3-8各地区养殖户平均每群蜜蜂交通投入(元)Figure3-8averagetrafficinputpercolonyofbeesbyregion(RMB)从图3-8可以看出,枣庄地区的单群交通投入是最高的,达到了121.52元,其次是日照地区,单群交通投入为72.90元,最少的潍坊地区,单群投入为30.56元。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是放养方式的区别。25
青岛农业大学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山东省蜜蜂养殖成本收益地区差异分析枣庄地区的蜂农主要采取的放养方式是“转地养殖”,这种放养方式常年在外追逐蜜源,哪里有蜜源就把放蜂地点设在哪里。这种放养方式虽然会节省蜂饲料的投入,获得更多种类和更多数量的蜂蜜,但也会让交通投入增加,交通费包括燃油费、过路过桥费、占地费等。这就是枣庄地区的单群交通投入要大于日照地区和潍坊地区的原因。日照地区蜂农的放养方式大部分是定地养殖,但不代表定地养殖不需要改变放蜂地点,而是会选择一些较近的蜜源采集蜂蜜,所以在交通投入方便要小于枣庄地区。潍坊地区的蜂农大部分也是采取的是定地放养方式。但青州作为全国著名的花卉生产基地,在花开的季节,一些花卉企业会主动联系蜂农,租用蜂农的优质蜂群,并主动承担一些运输费,通过蜜蜂的授粉,来达到花卉企业期待的经济效益,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蜂农的交通投入。3.3.9总收入的差异从图3-9可以看出,枣庄地区的平均群收入最低,为668.18元,日照地区的平均群收入最高为910.14元,潍坊地区为904.31元。图3-9各地区养殖户平均每群蜜蜂总收入(元)Figure3-9averagetotalincomepercolonyofbeesbyregion(RMB)蜂蜜、蜂王浆、蜂胶、蜂蜡、蜂花粉、出租蜂群的收入是蜂农收益的主要来源,造成收入差异的原因一方面是枣庄地区因为转地养殖的模式,收入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大,自然灾害、蜜源减少、蜂群病虫害等都会使收入降低。另一方面潍坊地区重视授粉收益,收益自然高于枣庄地区;日照地区蜂农的蜂产品主要以零售为主,零售价格要高于工厂和合作社的收购价格,所以日照地区的群收入要高于枣庄地区。26
青岛农业大学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山东省蜜蜂养殖收益的影响因素分析第四章山东省蜜蜂养殖收益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前文对蜜蜂养殖过程中的各种投入要素进行分析,本章选择主成分分析法来对各种投入要素进行降维处理,然后将降维后的主成分构建C-D生产函数,分析蜜蜂养殖收益的影响因素。4.1主成分分析将样本养殖户的收益以及各项成本输入SPSS19.0软件,从适用性检验、主成分提取、主成分矩阵的旋转等方面进行主成分分析。4.1.1主成分分析的适用性检验通过SPSS19.0对样本数据进行适用性检验,结果如表4-1所示。表4-1KMO和Bartlett的检验结果Table4-1KMOandBartlett"stestresults取样足够度的Bartlett的球形度检验Kaiser-Meyer-Olkin度量近似卡方dfSig.0.762948.849210从表4-1可以看出,KMO的值为0.762。根据Kaiser提出的标准,KMO的值大于0.6时适合做因子分析。Bartlett的球形度检验得到的概率为0.000,小于显著水平0.05,因此拒绝Bartlett球形度检验的零假设,认为适合做因子分析。总之,两种检验结果均表明:原始指标变量集存在相关关系,且相关系数矩阵不是单位矩阵,适合进行主成分分析。4.1.2主成分的提取主成分分析的原有变量中总方差被解释列表如表4-2所示。特征值大于1的2个主成分,其对应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3.180%,这表明提取的主成分涵盖了原始变量的足够信息。这样将原来的7个指标就可转化为2个新指标,起到了降维的作用。表4-2主成分的特征值和方差贡献率Table4-2Eigenvalueandvariancecontributionofprincipalcomponents成份初始特征值方差的%累积%13.26646.65846.65821.15716.52263.18027
青岛农业大学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山东省蜜蜂养殖收益的影响因素分析4.1.3主成分的构建在SPSS19.0平台上,本文采用具有Kaiser标准化的正交旋转法,得到了旋转后的主成份矩阵(见表4-3)。根据旋转后的成份矩阵可以看出:第一主成分F1是蜂王投入、蜂群投入2个指标的综合反映;第二主成分F2是劳动力投入、蜂机具投入、蜂药投入、交通投入、饲料投入5个指标的综合反映。根据降维之后主成分F1和F2所包含的指标,将F1定义为内部要素,将F2定义为外部要素,通过内部要素和外部要素两个指标来反映养殖的收益,如表4-4所示。表4-3旋转成分矩阵Table4-3rotationcomponentmatrix成份投入要素F1F2劳动力投入0.3540.888蜂王投入0.7790.044蜂群投入0.6550.056蜂机具投入0.3810.847蜂药投入-0.2340.512交通投入-0.1830.592饲料投入0.3760.873表4-4山东省蜜蜂养殖的成本收益构成要素Table4-4Cost-benefitcomponentsofbeefarminginShandongProvince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指标计算蜂王投入蜂王投入费用/元F1内部要素蜂群投入蜂群投入费用/元山东蜜蜂养殖劳动力投入劳动力投入费用/元成本蜂机具投入蜂机具投入费用/元收益F2外部要素蜂药投入蜂药投入费用/元分析交通投入交通投入费用/元饲料投入饲料投入费用/元4.2C-D生产函数的构建规模报酬是指生产者通过投入生产要素的相同比例变动获得收益。规模收益是指所28
青岛农业大学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山东省蜜蜂养殖收益的影响因素分析有生产要素投入所引起的产出量的变化。规模报酬主要是指规模收益的变动,主要分为三个情况,规模收益递增、不变及递减。自由规模报酬情况下,生产函数为:QAMN式中:Q表示产出量,A代表现有技术水平,M表示内部要素F1,N表示外部要素F2。规模报酬递增、不变及递减取决于α+β的值。当α+β>1时规模报酬递增;α+β=1时规模报酬不变;α+β<1时规模报酬递减。将生产函数取对数得出线性回归方程如下:LnQLnALnMLnN本文的数据为一年的养殖数据,所以各养殖户技术水平保持不变,因此LnA为常数项。4.2.1样本总体的回归结果将样本总体的生产情况用SPSS进行回归分析,统计结果如表4-5所示。表4-5样本总体的回归结果统计Table4-5regressionresultsofsamplepopulation非标准化系数标准化系数调整R方Sigαβαβ0.9480.0000.0301.0440.0800.954样本总体的回归结果中调整R方为0.948,说明该模型的拟合效果达到94.8%,有很好的拟合度;Sig值为0.000,说明差异极显著;将回归系数进行标准化处理后得到标准化系数α为0.080,β为0.954,α+β值为1.034。4.2.2日照地区的回归结果将日照地区的生产情况用SPSS进行回归分析,统计结果如表4-6所示。表4-6日照地区的回归结果统计Table4-6regressionresultsinRizhaoarea非标准化系数标准化系数调整R方Sigαβαβ0.9560.0000.0331.0370.0740.952样本总体的回归结果中调整R方为0.956,说明该模型的拟合效果达到95.6%,有很好的拟合度;Sig值为0.000,说明差异极显著;将回归系数进行标准化处理后得到标准化系数α为0.074,β为0.952,α+β值为1.026。4.2.3潍坊地区的回归结果29
青岛农业大学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山东省蜜蜂养殖收益的影响因素分析将潍坊地区的生产情况用SPSS进行回归分析,统计结果如表4-7所示。表4-7潍坊地区的回归结果统计Table4-7regressionstatisticsinWeifangarea非标准化系数标准化系数调整R方Sigαβαβ0.9650.0000.0541.0770.1460.936样本总体的回归结果中调整R方为0.956,说明该模型的拟合效果达到95.6%,有很好的拟合度;Sig值为0.000,说明差异极显著;将回归系数进行标准化处理后得到标准化系数α为0.146,β为0.936,α+β值为1.082。4.2.4枣庄地区的回归结果将枣庄地区的生产情况用SPSS进行回归分析,统计结果如表4-8所示。表4-8枣庄地区的回归结果统计Table4-8regressionstatisticsinZaozhuangarea非标准化系数标准化系数调整R方Sigαβαβ0.8680.000-0.0130.999-0.0440.946样本总体的回归结果中调整R方为0.868,说明该模型的拟合效果达到86.8%,有很好的拟合度;Sig值为0.000,说明差异极显著;将回归系数进行标准化处理后得到标准化系数α为-0.044,β为0.946,α+β值为0.902。4.3山东省不同地区蜜蜂养殖的成本收益测算结果根据养殖地区的不同将回归结果整理如表4-9。表4-9山东省不同地区蜜蜂养殖的成本收益测算结果Table4-9costeffectivenessevaluationofbeebreedingindifferentareasofShandongProvince养殖地区内部要素产出弹性α外部要素产出弹性βα+β样本总体0.0800.9541.034日照0.0740.9521.026潍坊0.1460.9361.082枣庄-0.0440.9460.902通过模型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各地区的内部要素产出弹性α有正有负,而且小于外部要素产出弹性,说明增30
青岛农业大学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山东省蜜蜂养殖收益的影响因素分析加内部要素的投入并不是提高蜜蜂养殖收益的有效手段,与养殖经验一致。其中枣庄地区的内部要素产出弹性α是-0.044为负值,表示每群内部要素投入每增加1元,群收益就会减少0.044%。在样本中潍坊地区的内部要素产出弹性α最大为0.146,代表内部每群要素每增加1元,群收入就会增加0.146%。这是因为潍坊地区重视授粉收益,增加内部要素的投入会直接或间接增加蜂群的出租数量,从而获得授粉收益。所以养殖户应靠养殖技术的提高来减少内部要素的投入,从而达到提高养殖收益的目标。第二,各地区的外部要素产出弹性均大于0.9,说明增加外部要素的投入是提高养殖收益的有效手段。样本中的三个地区外部要素产出弹性β最大的是日照地区为0.952,这说明每群外部要素投入每增加1元,群收入就会增加0.952%。这说明在现有技术水平下,日照地区的规模收益最明显。第三,各地区的α+β的值均大于1,即规模报酬递增,只有枣庄地区是规模报酬递减的。造成这方面的原因主要是放养方式的不同,枣庄地区的放养方式主要是转地养殖,对于交通工具而言,养殖规模不能超过交通工具的载重量。如果为了扩大规模,相对定地养殖来说就会额外增加交通投入,包括交通工具的购买或租用,过路过桥费的支付,交通工具的保险以及维修费用等。这说明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枣庄地区提高养殖收益的建议是注重内涵发展,提高养蜂的技术水平,而不是扩大规模。31
青岛农业大学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对策建议第五章对策建议5.1因地施策,提高各地区的养殖收益枣庄地区目前不能通过内部要素的投入和盲目扩大规模来提高收益,应该靠养殖技术的提高来减少内部要素的投入量,从而提高养殖收益。提高养殖技术首先应改变蜂农对先进知识的接受意识,然后把蜂农目前最迫切需要的技术以通俗易懂的形式教授给蜂农,同时应加强农业院校、科研院所与蜂农之间的沟通协作,农业院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以及教授学生应经常去养蜂的一线交流,了解蜂农在养殖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从而对症下药。潍坊地区应在提高养殖技术的同时,通过适当增加外部投入,来扩大生产规模,从而提高收益。扩大生产规模的有效途径是加快蜂业合作社的建设[30],大力发展蜂业合作社,多渠道积极争取蜂业合作社的建设资金,让现有的蜜蜂养殖户从原来的的单独作业向规模化养殖发展,以养蜂业发展比较好的村或社区为基础,建设一批规模化蜂业合作社,从试点到推广,提升养蜂业的规模化水平。日照地区应在扩大养殖规模和提高技术的同时,在收益方面重视授粉收益。政府应通过媒体向广大群众宣传农作物授粉的好处,从需求侧让市民有意识的去选择经过授粉后的农产品,从供给侧让农民主动去租赁蜂群给农作物授粉,做到消费者、农民和养蜂户之间的三赢。5.2多管齐下,推进养蜂技术的研发和推广第一,农业院校、科研院所应加强对蜜蜂授粉技术的研究,提高养蜂的科技含量,既能提高蜂产品质量,提高蜂群的抗病能力,又能减轻蜂农的劳动轻度,优化投入结构,增加蜂产品产量,提高蜂农收入,促进蜂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第二,政府应推广“引育繁”相结合的产业链,以市场为导向,鼓励相关机构加大研发力度,并积极筹措建设优良种蜂繁育基地,做好优良蜂种的引进并在合适的地区进行推广。同时,也应该充分发挥各蜂业协会、科研院所、蜂业合作社的作用,进行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把促进蜂农增收放在首位,促进优良蜂种的推广,保证蜂产品质量的基础上提高产量。第三,政府应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加大创新力度,研发一些科技含量高的蜂产品,比如有机蜂产品、蜂王浆保健产品和蜂胶美容产品等,提高附加值,让中国的蜂产品以高端的形象走向国际市场。32
青岛农业大学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对策建议第四,加强农业院校、科研院所与蜂农之间的沟通协作。农业院校相关专业的老师和学生应经常去养蜂的一线交流,特别是深入山东省具有代表性的养蜂地区,与蜂农面对面的交流,通过设立的固定观察点,了解蜂农们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以课题研究的形式,通过科学研究对症下药,帮助蜂农们解决实际困难,将生产、教学和科研相结合的道路。充分依托协会组织,以老户带新户、现场示范教学等方式,积极开展养蜂技术培训,解决好科技到户“一公里”的问题。第五,鼓励青年投身于养蜂业[27]。首先高校应做好大学生就业的技术培训和思想指导,让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鼓励有志向有技术有条件的大学生投入养蜂业,给养蜂这个行业注入一股新的活力;其次政府应给投身于养蜂业的大学生一定的补贴,包括创业补贴、生活补贴、住房补贴、税费减免等优惠;最后,大学生自己应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应摒弃“钱多活少离家近”的求职标准,树立“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思想,积极投身于养蜂业,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5.3政府主导,完善蜂业风险保障机制蜂农在养殖过程中,会遇到自然灾害、病虫敌害等突发事件,轻者影响蜂产品质量和产量,严重的甚至会让蜂农绝收。为了让蜂农安心生产,减少蜂农的后顾之忧,建立蜂业的风险保障机制尤为重要。第一,养蜂业发展程度比较高的地区应把养蜂业发展列入本地区畜牧业特色产业或主导产业,并申请由当地政府的财政部门划出一部分费用作为扶持本地区养蜂业发展的专项费用,用于建设合作社、聘请专家讲座、进行自然灾害预警等工作,并出台相关政策来促进当地养蜂业发展壮大。第二,政府可以尝试推广政策性保险,前期推广的费用先由政府承担,养蜂业一旦爆发较大的疫情或自然灾害,导致蜂业受灾严重时,由政府支付一部分费用,用于受灾户的恢复生产,让蜂农不因灾害致贫,提高养蜂业的抗风险能力。在保险机制得到蜂农的认可之后,可以引入商业保险,让风险保障由政府承担向让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转变。第三,建立信息监测系统,监测内容包括蜜源位置、蜜源数量、蜜源质量、蜂群数量和市场信息等,让蜂农及时掌握信息,根据监测信息来进行科学合理的生产安排。同时也应做好自然灾害的预警工作,让蜂农及时规避风险,做到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双重防范。5.4落实政策,加大对蜂业的支持及监管33
青岛农业大学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对策建议政府应严格执行养蜂管理条例,把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第一,加强经费保障。为确保各级养蜂管理部口更好地履行蜂产品质量监测、蜂病防治、外来蜂群检疫等方面的具体职能,建议将养蜂事业经费纳入各级政府财政年度预算,保证工作经费得到落实。第二,建立养蜂专项补贴制度。地方政府应依据良种补贴政策,根据蜂农的养殖规模进行补贴,同时,对实行规模化生产的养殖户,对他们蜂机具的购置补贴,推进机械化进程。在自然条件和技术水平达到扩大生产规模的瓶颈时,政府应主动提供金融支持,拓宽融资渠道,让蜂农可以多方面筹集到资金,来扩大生产规模,促进蜜蜂养殖的规模化、标准化进程。比如提供农业贷款、出面担保、引入民间资本等。目前,针对蜂农年龄普遍偏大,养蜂从业人员越来越少的现象,政府应出面引导一批有能力的年轻人投入到养蜂这一行业,并实行“老户带新户”结对子进行补贴的方式,充分调动人们参与养蜂的积极性。第三,加大对蜂产品市场的监管力度。依托农业部的农产品溯源系统,建立蜂产品独立的溯源体系,将蜂农、蜂业合作社、企业等生产经营主体纳入蜂产品溯源体系,进行全方位的质量监测,对蜂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每一个环节进行有效监测,杜绝劣质产品流入市场。加强蜂业执法体系建设,完善配套设备,将执法监督落到实处。同时,还应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一旦发现有破坏市场环境的行为,应及时查处,严厉处罚,净化蜂产品市场,从供给侧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的蜂产品。34
青岛农业大学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AdrianoBankova,AtanasAtanassov,RumenDenev,MariaShishinjova.ResearchandDevelopmentofQualityTraceabilitySystemBasedonIntelligentServicesforBeeProducts[J].AppliedMechanicsandMaterials,2013,2297(302).[2]CharlesO.Ebojei,SukuraA.Sanni,EjorN.Tiku,AyoolaO.Oladele.Determiningthepovertylevelofbeefarmersinvolvedinnon-governmentalorganization"sactivitiesinKadunastate,Nigeria[J].AdvancesinAgriculture&Botanics,2010,2(3).[3]MariapiaMendola.Agriculturaltechnologyadoptionandpovertyreduction:Apropensity-scorematchinganalysisforruralBangladesh[J].FoodPolicy,2007,32:372-393[4]AkinwumiA.Adesina.Farmers’perceptionsandadoptiondecisions:ATobitmodelapplicationinSierraLeone[J].AgriculturalEconomics,1993,9:297-311[5]W.Negatua,A.Parikhb.TheimpactofperceptionandotherfactorsontheadoptionofagriculturaltechnologyintheMoretandJiruWoreda(district)ofEthiopia[J].AgriculturalEconomics,1999,21:205-216[6]陈玛琳.中国蜂产业发展的技术经济分析[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7]高明绪.延边地区养蜂业调查分析及发展对策[D].延边:延边大学,2015.[8]杨堡廷,管坤.山东五莲山生态示范区中华蜜蜂种质资源保护现状与思考[J].养殖与饲料,2017(12):104-105.[9]席桂萍,赵芝俊,陈玛琳,刘剑.农户家庭养蜂生产成本收益分析[J].中国畜牧杂志,2014,50(12):48-54.[10]刘剑,赵芝俊.养蜂业不同饲养规模的成本收益分析[J].蜜蜂杂志,2015,35(10):19-21.[11]覃淑杰,董杰,张社梅.蜂产业成本收益变动分析[J].中国蜂业,2014,65(Z1):65-71.[12]余艳锋,赵芝俊,邓仁根.江西典型区域中蜂养殖收益对比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2,33(06):96-100.[13]马亚亨.科技进步对蜂产业的影响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3.[14]席桂萍.中国养蜂业国内支持政策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14.[15]熊伟,李树超.山东省蜜蜂授粉产业发展问题研究[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4(01):50-55.[16]冯娟.山东临朐:“小蜜蜂”做成大文章[J].中国财政,2017(05):64-65.[17]白红玲.东北地区蜜蜂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J].农业与技术,2017,37(14):161.[18]姜风涛.蜂业科技促进山东产业发展[J].中国蜂业,2017,68(01):59-62.[19]高景林,赵冬香.蜜蜂规模化饲养的几点思考[J].中国蜂业,2011,62(01):43-45.35
青岛农业大学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参考文献[20]杜波.我国蜂产品行业发展问题、经验与对策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4.[21]庄振东,于颖,贾彬.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探讨[J].科技经济导刊,2017(07):121.[22]刘杰.对青年毛泽东“自我实现”论的特点及其思想分析[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7(02):138-139.[23]武拉平.2014年中国兔产业发展政策研究[A].中国畜牧业协会.第五届(2015)中国兔业发展大会论文汇编[C].中国畜牧业协会:,2015:8.[24]孙香子.和龙市畜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延边:延边大学,2015.[25]毛小报,李文,徐红玳,柯福艳.浙江蜂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思路及政策建议[J].浙江农业科学,2015,56(03):293-296.[26]卢昌彩.建设法治渔业的战略思考[J].决策咨询,2015(01):25-29.[27]王宗礼.强化科技支撑加快蜂业发展[J].中国畜牧业,2015(01):29.[28]孙德.大兴安岭有机蜜蜂养殖技术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35):273-274.[29]周黎明.司法行政机关在法治建设中要有新作为[J].实践(思想理论版),2014(10):22-24.[30]王文余,陈海洲,张孝国,张筠.杂交水稻新品种鑫两优318的选育及应用[J].安徽农学通报,2014,20(17):50-51.[31]席桂萍,赵芝俊,吴丽楠,陈玛琳.中国蜂农的养蜂生产风险与灾害补偿机制研究[J].浙江农业学报,2014,26(01):222-228.[32]柳剑平,韩艳旗.加快推进湖北农产品出口示范基地建设的思考[J].湖北社会科学,2013(09):55-59.[33]余艳锋,赵芝俊,邓仁根.江西典型区域中蜂养殖收益对比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2,33(06):96-100.[34]农业部关于印发《全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十二五”规划》的通知[A].中国农科院蜜蜂研究所.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蜜蜂育种与授粉功能研究室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养蜂学会蜜蜂育种专业委员会第四届第一次会议暨中国养蜂学会蜜源与蜜蜂授粉专业委员会第五届第一次会议论文汇编[C].中国农科院蜜蜂研究所:,2012:7.[35]蜜蜂基因库、保护区保种工作[A].中国农科院蜜蜂研究所.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蜜蜂育种与授粉功能研究室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养蜂学会蜜蜂育种专业委员会第四届第一次会议暨中国养蜂学会蜜源与蜜蜂授粉专业委员会第五届第一次会议论文汇编[C].中国农科院蜜蜂研究所:,2012:7.[36]尹红艳,徐云平,刘量.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步伐[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12(03):70-73+41.[37]刘顺贵.科技进步对推动企业发展的作用[J].企业导报,2011(16):51.[38]高景林,赵冬香.蜜蜂规模化饲养的几点思考[J].中国蜂业,2011,62(01):43-45.[39]张学功,张学成,马少荣.青海中蜂养殖现状及保护措施[J].中国蜂业,2010,61(09):34-35.[40]方国强.做强产业培育引擎强化支撑争当苏南农业排头兵[J].江苏农村经济,2010(05):17-18.36
青岛农业大学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参考文献[41]董兆林.规模化生态养猪之谈[J].硅谷,2009(21):121.[42]付中丽.加强监管创新营造和谐保险[J].发展,2007(10):44-45.[43]祁文忠,张世文,李景云.甘肃东南部标准化蜜蜂养殖小区建设[J].蜜蜂杂志,2007(S1):112-113.[44]金汤东,陈盛禄,钱建华,罗建能.我国蜜蜂疾病发生趋势与防治技术[J].中国蜂业,2007(02):23-24.[45]雷玉明.关于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的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6.[46]周繇.长白山区野生蜜源植物资源的调查[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5(04):103-106.37
青岛农业大学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导师组意见导师组意见导师组已通过的论文审查,同意并推荐其参加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导师:导师组成员:年月日38
青岛农业大学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致谢致谢两年前,我结束了大学的生活,迈上了更高的台阶,开启了研究生生活。转眼间,研究生两年的时光即将结束。在这两年里,导师的耐心指导,朋友和同学的陪伴让我不断进步,在论文完成之际,我谨向帮助我支持我的老师、同学致以最真诚的谢意!感谢我的导师李敬锁副教授,他对学术严谨的态度,渊博的专业知识深深影响着我,从研一的开题到论文的正式写作,都一直耐心地指导着我,对写作结构、写作内容等方面更是给予我充分的意见和看法,让我思路明确,能够顺利完成论文的写作。在论文完成之际,谨向我的恩师再次表达我真挚的谢意!感谢我的校外导师徐雪高研究员,在我选择函数模型的时候,认真分析每个模型的利弊,让我能用合适的模型进行数学检验,让我的论文更加有科学性,同时他对学术的严谨也深深影响到了我,一定要基于原始数据,不能随意篡改。感谢论文组的老师们,在我答辩过程中,对我的论文提出宝贵的意见,使我的论文更加完整。感谢两年的学习生涯中的任课老师,你们渊博的知识一直影响着我,你们不仅是我学习上的指导老师,更是以后人生路上的指引者。最后,我要感谢我538的全体室友,两年来,在生活和学习上都给予了我许多帮助,在这里对他们说一声谢谢!还有我的家人,家人永远是避风的港湾,家人永远在我的背后支持鼓励着我,20多年来的保护和关爱让我感受到了无比的幸福。在老师、朋友和家人的耐心帮助和细心指导下,使我能都顺利毕业,我也坚信,这是学习路上的结束更是人生更美好道路的开端!孙亚辉2018年6月39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班主任论坛发言范文:用爱心收获甜蜜
- 除夕给闺蜜的祝福语大全
- 父亲节甜蜜祝福短信
- 给闺蜜的周末祝福语问候
- “2017年发展中国家蜜蜂生产与粮油作物增产综合技术培训班”PPT课件汉英翻译实践报告
- 四种微生物菌剂在温州蜜柑、辣椒、小白菜上的应用及其影响
- 树体和土壤改造对温州蜜柑和南丰蜜桔树势及成花的影响
- 蜜环菌发酵产物对偏头痛模型大鼠神经生化代谢紊乱的作用研究
- 山东省蜜蜂标准化养殖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
- 蜜桔幼果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及生物活性研究
- 经济型蜜月自助游云南8日游路线
- 基于蜜蜂进化型遗传算法和蚁群系统表面贴装优化的研究
- 新型手性蜜胺衍生物设计、合成及其手性识别电喷雾质谱的研究
- 蜜网数据融合和关联分析的研究和实现的论文
- DB61∕T 1142.27-2018 甜瓜 西蜜8号
-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练习课课练14 蜜蜂
- 定坤丹(水蜜丸)对卵巢低反应患者卵巢反应性及中医症状的影响
- 杜鹃‘胭脂蜜’耐热基因RoDREB2C启动子克隆及功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