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6 MB
  • 2022-06-16 12:31:56 发布

2018年(呼伦贝尔兴安盟专版)中考物理复习(练习)题型训练 (三) 实验综合题.doc

  • 1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分层次作业(二) [题型训练(三) 实验综合题]类型1 光学实验题|强化训练|1.【2016·益阳】如图T3-2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T3-2(1)为了保证实验效果,应该选择____________(选填“平面镜”“厚玻璃板”或“薄玻璃板”)。(2)此实验中选择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移开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放一光屏,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__像。(4)移动蜡烛A进行多次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016·滨州】小华同学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等器材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图T3-3(1)在如图T3-3甲所示的位置上,成的像是等大、倒立的实像。分析实验成像情况可知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cm。(2)当把点燃的蜡烛由图甲所示位置向右移至光具座的35cm刻度时,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会得到一个倒立、________的实像,______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此时,风一吹,烛焰向纸内方向偏,则光屏上成的像向________方向偏。(3)小明用此光具座模拟人眼看远近不同物体的情况,当人眼看清眼前30cm处的物体时,凸透镜的位置、形状如图乙所示。如果将物体移至距眼前50cm处,保持透镜(晶状体)、光屏(视网膜)之间距离不变,则应该换上更________(选填“薄”或“厚”)的凸透镜(凸透镜直径大小相同),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类型2 力学实验题|强化训练|1.【2017·德州】实验室有如下器材:天平(含砝码)、量筒、烧杯(2个)、弹簧测力计、金属块、细线(质量和体积不计)、足量的水(密度已知)、足量的未知液体(密度小于金属块的密度)。图T3-5(1)一组选用上述一些器材测量金属块的密度,步骤如下:①在量筒中倒入20mL水。②把金属块浸没在量筒的水中,如图T3-5甲所示,由此可知金属块的体积为________cm3。 ③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乙所示,接下来的操作是:a.将游码拨到零刻度线处;b.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c.取出量筒中的金属块直接放在左盘,向右盘加减砝码并移动游码使天平重新平衡,如图丙所示。④计算金属块的密度是________kg/m3。该实验所测密度比金属块实际的密度__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2)二组选用上述一些器材,设计了一种测量未知液体密度的实验方案。选用器材:弹簧测力计、金属块、细线、水、足量的未知液体、烧杯(2个)。主要实验步骤:①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金属块在空气中的重力G;②用弹簧测力计悬挂金属块浸没在未知液体中(未接触烧杯底),其示数为F1;③用弹簧测力计悬挂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未接触烧杯底),其示数为F2;④未知液体密度的表达式:ρ=________。(用字母表示,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2.【2017·营口】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时,使用的器材有斜面、木板、毛巾、棉布和小车。图T3-6(1)实验时要固定斜面,并让小车从斜面上________(选填“同一”或“不同”)位置由静止滑下,目的是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大小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相同”)。(2)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结论,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________,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越________。(3)如果水平面绝对光滑,对小车没有阻力,则小车将做____________运动。(4)小车在毛巾、棉布表面上克服阻力做功分别为W1、W2,则W1________(选填“>”“=”或“<”)W2。(5)如果要测小车在毛巾表面上运动时所受阻力的大小,正确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2017·扬州】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活动中: 图T3-7(1)如果物体只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且处于________状态,说明这两个力是相互平衡的。由此,小明提出,能否利用如图T3-7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2)小华认为,若采用小明的方案,必须测出物体所受的________和________的大小来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在小明的方案中,只能根据相互作用的关系直接测出________的大小,在未知二力平衡条件的前提下,另一个力无法直接测量,所以这一方案无法实施下去。(3)为此,两位同学不断改进并先后设计了三个实验方案,如图乙所示,请你判断出他们改进的先后顺序:________(用字母表示),这样的改进是为了减小________对实验的影响。(4)如图丙是最终确认的实验方案。此方案中,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卡片的重力可忽略不计。4.【2017·台州】在学习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后,小柯还是认为:重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于是张老师用如图T3-8所示装置与他一起实验。 图T3-8步骤一:将铁块放在木板上,往沙桶中加入一定量细沙,使压力传感器的示数为5.00N,水平向左拉动木板,读出拉力传感器的示数并记录。步骤二:换用质量不同、粗糙程度和底面积都相同的铁块,重复步骤一,记录结果如下表:实验次数质量不同的铁块压力传感器示数/N拉力传感器示数/N1小5.002.102中5.002.113大5.002.11请回答下列问题:(1)第1次实验中铁块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__N。(2)实验中能否用钩码代替细沙?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小柯认为:该实验中压力传感器的上表面要尽量光滑,否则会使拉力传感器的示数偏大,你认为他的说法是否合理,为什么?5.某同学在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试验中,设计了图T3-9甲所示的实验方案,并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步骤1:让钢球从斜面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到达水平面时速度为v1,撞击木块并使木块移动,记下木块移动的距离s1;步骤2:让钢球从斜面B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到达水平面时速度为v2,撞击木块并使木块移动,记下木块移动的距离s2;步骤3:改变钢球的质量让钢球从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撞击木块使木块移动,记下木块移动的距离s3。图T3-9(1)比较v1、v2,可知vl>v2,原因:钢球的重力势能越大,转化为钢球的________能越大。(2)比较步骤________和步骤3可以探究动能大小和物体质量的关系。(3)钢球从斜面上滑下后,碰撞到斜面底端水平放置的木块后继续向前运动,两者在水平木块上滑行一段距离后停下,如图甲所示,设木块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为W,钢球与木块碰撞前的动能为Ek,则Ek________(选填“>”“<”或“=”)W。(4)实验结束后,该同学拿走木块,先后将同一小球从同一斜面的不同高度处由静止释放,记录小球在相同表面上滑行到静止的距离,如图乙所示,根据此现象,得出了动能与速度有关的结论。你认为该同学实验方案是否合理。________(选填“合理”或“不合理”)。(5)若利用图乙器材还准备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为完成探究任务,该同学需要从下面提供器材中选择的器材有________(选填序号)。提供器材:①砝码、②毛巾和棉布、③弹簧测力计。6.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图T3-10(1)让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杠杆平衡后,小英同学在图T3-10甲所示的A位置挂上两个钩码,可在B位置挂上________个钩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3)取下B位置的钩码,改用弹簧测力计拉杠杆的C点,在弹簧测力计由位置1转至位置2的过程中,杠杆在水平位置始终保持平衡(如图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______________。(4)在探究过程中,我们需要测量和记录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四个物理量,在进行多次实验的过程中,我们________(选填“可以”或“不可以”)同时改变多个量,进行探究测量。(5)完成实验后,小英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来测量杠杆的质量。①若以杠杆上的B位置为支点,在B的右侧挂质量为m的钩码,左右移动钩码的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图丙)。②用刻度尺测出此时钩码悬挂位置E到B的距离l1和________的距离l2。③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以计算出杠杆的质量m杆=________。(用题目中所给物理量表示)7.下表是小华测一滑轮组机械效率时收集的有关数据。动滑轮重G动/N物重G/N钩码上升高度h/m动力F/N动力作用点移动距离s/m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10.510.10.70.347.6%20.520.11.10.3①____30.540.120.366.7%图T3-11(1)请在图T3-11甲中画出实验中滑轮组的绕绳方法。(2)在实验过程中,应______________拉动弹簧测力计。(3)将表格中的数据补充完整:①________。(4)在第3次实验中,钩码上升0.1m所用时间是1.5s,则动力的功率为________W。(5)实验结束后,小华又进一步猜想: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可能与滑轮组细线的绕法有关。为了验证猜想是否正确,小华利用图乙和图丙两个完全相同的滑轮组进行实验探究。若实验测得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大小________(选填“相等”或“不相等”),则可初步判断猜想是错误的。(6)请你为小华同学提出一种提高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类型3 电磁学实验题|强化训练|1.【2016·益阳】用如图T3-12甲所示的电路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请解答下列问题:图T3-12 (1)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的电路连接完整。(导线不能交叉)(2)小明接入5Ω的电阻,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示数达到某值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此时电路中的电流为________A。(3)换成10Ω的电阻,要保持电压表的示数不变,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该向________(选填“A”或“B”)端移动。(4)小红在做此实验时,测得数据如下表所示,分析表中数据不能得出“电流与电阻成反比”的结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次数123电阻/Ω51015电流/A0.30.20.142.实验室中有一个热敏电阻R,其电阻值随温度变化的图像如图T3-13甲所示。要测量热敏电阻在任意温度时的电阻值,现有下列实验器材:一节旧干电池,两个开关S1、S2,导线若干。另外,还有可供选择的以下器材:A.电流表A(量程:0~0.6A,0~3A);B.电压表V(量程:0~3V,0~15V);C.定值电阻R1(阻值:5Ω);D.定值电阻R2(阻值:150Ω)。图T3-13(1)请你再从A、B、C、D四种实验器材中选择两种器材准确测量出当温度在32℃时热敏电阻R的阻值,并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问题。①选择的两种器材是________(填写器材前面的字母序号)。②选择电表的量程是________。③在图乙的虚线框中现有电路的基础上画出实验电路图(实验测量过程中不拆接电路)。④按照电路图连接电路,写出实验步骤并用字母表示出测量的物理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用测量的物理量和已知物理量表示R=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准确测量当温度在98℃时热敏电阻R的阻值,可选择的两种器材是________(填写器材前面的字母序号)。3.小华做了以下电学实验。(1)他用“伏安法”测电阻:图T3-14①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T3-14甲所示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②在连接电路时,开关应________,滑动变阻器滑片P应位于________(选填“A”或“B”)端。 ③闭合开关,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动到某一位置,电压表的示数为1.5V,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其示数为________A,则R的阻值是________Ω。实验中需要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目的是____________。(2)他想设计一个电路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和电阻的关系。提供的器材是:如图T3-15甲所示的三个插有温度计的相同玻璃瓶(瓶内装有质量、温度相同的煤油,三根电阻丝的电阻大小关系为R甲=R乙>R丙),还有一个滑动变阻器,一个停表,一个单刀单掷开关,一个单刀双掷开关(符号:),电源以及若干导线。图T3-15①本实验中通过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比较电流产生的热量多少。②请你选择合适的器材,设计一个不能拆装且合理的实验电路,在图乙所示的虚线框内画出实验电路图,并标出选择的电阻。4.【2016·海南】小华在“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实验中,所用小灯泡上标有“3.8V”字样,电源电压恒为6V。(1)根据图T3-16甲所示的电路图,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完成图乙所示实物图的连接。图T3-16(2)电路安装并调试好后开始实验,小华在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的过程中,眼睛应注视__________的示数,直至灯泡正常发光,此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该电流值为________A,则灯泡的额定功率为________W。(3)小华刚准备拆除电路结束实验时,同组的小红提出,在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使灯泡正常发光时,电压表的示数很难准确达到,由此可能造成一定的测量误差,她认为小华可以在前面(2)操作的基础上,对电路稍作改动,就能提高测量数据的精确度。请你帮小红补全测量步骤:(补全步骤时必须准确阐述接法和操作要点)①断开开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的示数为________V,并读出此时电流表的示数;③计算出灯泡的额定功率。5.图T3-17是“探究什么情况下磁可以生电”的装置,导体ab、开关、灵敏电流计用导线连接,组成电路。图T3-17(1)实验中,我们通过电流表指针是否偏转来判断电路中是否有________;通过指针偏转的方向判断____________。(2)闭合开关,让导体ab在磁场中上下运动,发现电流表的指针__________;让导体ab静止,磁铁水平向右运动,则电流表的指针________。(均选填“偏转”或“不偏转”)(3)如果想进一步探究感应电流的大小与导体运动的快慢是否有关,则应闭合开关,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____________________,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得出结论。 类型4 热学实验题|强化训练|1.【2017·绥化】图T3-18甲为某同学探究水沸腾时的实验装置,图乙是他探究冰熔化和水沸腾后,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图像。图T3-18时间/min…12131415161718…温度/℃…96979898959898…(1)除了图中所示的器材,还需要________。(2)上表是本实验过程中不同时刻的温度记录,小明检查了实验数据,他认为表格中的95℃是错误的数据,他判断的理论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正数据后,小明根据实验数据判定该地水的沸点没有达到100℃,可能的原因是当地的大气压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标准大气压。(3)在图像中,BC段表示的是冰的________过程。2.在“探究物质的属性”的实验中,小明同学利用图T3-19甲所示的装置对100g冰加热,他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物质的状态。图乙是他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温度-时间图像。根据图像可知:[c水=4.2×103J/(kg·℃),c煤油=2.1×103J/(kg·℃)]图T3-19(1)实验中,将盛放冰的试管放在水中加热,而不是直接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冰________。(2)根据图乙可知,冰属于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3)设相同时间内物质吸收的热量相同,则BC阶段物质共吸收了________J的热量。(4)小华利用同样的装置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现象”,实验如图丙所示,在热源和加热方法相同的情况下,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小明看了小华的数据以后,认为小华的数据有问题。小明做出这个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加热时间/min01234温度/℃煤油2022242628水20232629323.小华和小国两位同学利用图T3-20甲所示装置对试管里的冰进行加热,并且每隔相同的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同时观察物质的状态。图乙和图丙是他们根据记录的实验数据分别绘制的温度-时间的关系图像,根据图像可知: 图T3-20(1)冰属于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2)在图像中BC阶段物质处于____________态。(3)通过观察两位同学绘制的温度-时间的关系图像,你认为图________的CD段数据有问题,你这样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通过对数据和图像的观察,冰熔化时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第20min时,处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态。(5)通过对数据和图像的观察,熔化时冰的温度都相同,10min时冰的内能比15min时冰的内能________。4.在探究热现象的实验中,小华用如图T3-21甲、丙中的实验器材进行了如下实验。图T3-21(1)小华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试管没有直接用酒精灯加热,而是放在烧杯内的水中加热,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接着,小华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该物质在BC段处于____________态,此过程中物质的内能________。(3)小华用如图丙所示的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规律”。实验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丁所示,由图像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___℃。分析FG段会发现水沸腾时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5.【2017·南京】如图T3-22所示是“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现象”的实验装置,取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分别倒入相同的易拉罐中,用相同的装置加热。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图T3-22温度/℃2030450加热时间/s甲04082126乙0184064(1)实验中,可以通过________(选填“升高的温度”或“加热时间”)来比较两种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2)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当它们升高相同温度时,________液体需要吸收的热量更多;当它们吸收相同热量时,________液体升温更高。(均选填“甲”或“乙”)(3)若在这两种液体中选择一种作为汽车发动机的冷却剂,________液体冷却效果更好。6.【2017·福建】如图T3-23所示,用完全相同的甲、乙、丙三个装置,分别探究不同燃料的热值和 不同液体的比热容。三图中燃料的质量相同,烧杯内液体的质量和初温也相同。图T3-23(1)放置温度计时要注意的事项是:(写出两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甲、乙两图进行实验是为了比较不同物质的________。(3)为了比较不同燃料的热值,必须选择________两图进行实验。燃料a、b全部燃烧完所用的时间分别为8min、10min,且液体都未沸腾。若同时开始加热,不考虑热量损失,记录温度计示数的最合理时刻是________(选填字母)。A.5min时B.8min时C.10min时D.各自刚烧完时参考答案类型1 光学实验题|强化训练|1.(1)薄玻璃板(2)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3)虚(4)消除偶然性,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2.(1)10.0(2)右 放大 投影仪(或幻灯机等) 纸外 (3)薄[解析](1)当凸透镜成的像是等大、倒立的实像时,物距和像距均为焦距的二倍,由题图甲可知物距和像距为20cm,则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2)由“物近像远像变大”可知,当把点燃的蜡烛由题图甲所示位置向右移至光具座的35cm刻度时,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向右移动光屏会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幻灯机等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由“凸透镜成像左右相反”可知,烛焰向纸内方向偏,则光屏上成的像向纸外方向偏。(3)由题意可知,物体远离凸透镜即物距变大时,像距不变,说明凸透镜的焦距变大,而在凸透镜直径相同的情况下,薄凸透镜的焦距大于厚凸透镜的焦距,应更换为薄凸透镜。类型2 力学实验题|强化训练|1.(1)②20 ③右 ④7.89×103 偏大(2)ρ水[解析](1)②量筒每一个大格代表10mL,每一个小格代表1mL,水和金属块的总体积是40mL,水的体积是20mL,所以金属块的体积:V=40mL-20mL=20mL=20cm3。③a.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移动游码到零刻度线处。b.如题图乙所示,横梁右端上翘,将游码归零后,右端上翘会更严重,应将平衡螺母向上翘的右端移动,使天平平衡。④金属块的质量:m=100g+50g+5g+2.8g=157.8g。计算金属块的密度是:ρ金===7.89g/cm3=7.89×103kg/m3。由于先测量金属块的体积,然后直接测量金属块的质量,金属块上会沾有一些水,导致质量测量值偏大,所以金属块密度测量值偏大。(2)金属块在未知液体中受到的浮力:F浮=G-F1,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得:G-F1=ρV1g,金属块排开液体的体积:V1=;金属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F′浮=G-F2,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得:G-F2=ρ水V2g,金属块排开水的体积:V2=。因为金属块浸没在未知液体中和浸没在水中的体积相等,所以,=,所以,未知液体密度的表达式:ρ=ρ水。2.(1)同一 相同 (2)小 远 (3)匀速直线(4)= (5)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着小车在毛巾表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3.(1)平衡(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拉力 重力拉力 (3)BAC 摩擦力 (4)卡片所受重力远小于拉力(或卡片较轻)4.(1)2.10(2)不能用钩码代替细沙,钩码的质量是固定的,不能连续变化,细沙的质量可以连续变化,方便控制铁块对水平木板的压力(3)在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滑动摩擦力大小相同(4)小柯的说法不合理;铁块与压力传感器不接触,压力传感器与木板之间的摩擦力对实验无影响。[解析](1)实验中,水平向左拉动木板时,铁块在水平方向受到向右的摩擦力和拉力传感器向左的拉力而处于静止状态,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可知,水平方向受到的摩擦力和拉力大小相同,因此第1次实验中铁块受到的摩擦力为2.10N。(2)钩码的质量是固定的,不能连续变化,细沙的质量可以连续变化,方便控制铁块对水平木板的压力,实验实验中不能用钩码代替细沙。(3)三次实验中,木板受到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摩擦力大小相同,可得出结论:在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滑动摩擦力大小相同。(4)实验中测量的摩擦力是铁块与木板之间的摩擦力,铁块与压力传感器不接触,压力传感器与木板之间的摩擦力对实验无影响,所以小柯的说法不合理。5.(1)动 (2)1 (3)> (4)合理 (5)②6.(1)便于直接读出力臂 (2)三 (3)先变小后变大(4)可以 (5)②O到B ③ 7.(1)如图所示(2)竖直向上匀速(3)60.6% (4)0.4(5)相等(6)增大物体的重力类型3 电磁学实验题|强化训练|1.(1)如图所示(2)0.28(3)B(4)没有控制电压表的示数不变[解析](1)滑动变阻器采用“一上一下”的接法串联在电路中,可将滑动变阻器金属杆的右端与开关相连。(2)题图乙中,电流表的分度值为0.02A,则其示数为0.28A。(3)换成10Ω的电阻,若滑片位置不动,根据分压原理可知,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将变大,为保持电压表示数不变,则应减小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增加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需要增加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即滑片应向B端移动。(4)实验1中,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U1=I1R1=0.3A×5Ω=1.5V,根据实验要求,当更换不同阻值的定值电阻时,电压表示数都要保持1.5V不变,才能得出电流与电阻的关系;而实验2、3中,电压表的示数分别为U2=I2R2=0.2A×10Ω=2V,U3=I3R3=0.14A×15Ω=2.1V,都没有保持1.5V不变,所以,分析表中数据不能得出“电流大小与电阻大小成反比”的结论。2.(1)①B、D ②0~3V答案示例一:③如图所示答案A.④闭合开关S1、断开开关S2,读出电压表的示数U1;闭合开关S1、S2,读出电压表的示数U2⑤R2答案B.④闭合开关S1、S2,读出电压表的示数U1;闭合开关S1、断开开关S2,读出电压表的示数U2⑤R2 答案示例二:③如图所示答案A.④闭合开关S1、断开开关S2,读出电压表的示数U1;闭合开关S1、S2,读出电压表的示数U2⑤R2答案B.④闭合开关S1、S2,读出电压表的示数U1;闭合开关S1、断开开关S2,读出电压表的示数U2⑤R2(2)A、B(或A、C,或B、C)3.(1)①如图所示②断开 B ③0.3 5 减小误差(2)①温度计示数的变化②如图所示(其他答案合理亦可)[解析](1)①电压表应与被测电阻并联,且电流从电压表“+”接线柱进,“-”接线柱出,由于电源为2节干电池,电压表量程应选0~3V。②在连接电路时,为了保护电路,开关应断开,滑动变阻器滑片P应位于接入电路的阻值最大处,即B端。③由题图可知,电流表使用小量程,示数为0.3A;R的阻值是R===5Ω;实验中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目的是减小误差。(2)②要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的关系,需控制通过电阻的电流相同,电阻不同,故需要选择不同的电阻串联,故可以选R甲(或R乙)和R丙;除了保护电路,滑动变阻器还可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可探究同一电阻的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关系。将R甲与R丙串联后与R乙并联,对比R甲与R丙可得到电流一定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的关系,对比R甲与R乙,可得到电阻一定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关系。4.(1)如图所示(2)电压表 0.3 1.14(3)①将电压表并联在滑动变阻器两端,量程换为0~3V ②2.2[解析](1)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3.8V,电压表应选用大量程,将电压表并联在灯的两端,把滑动变阻器串联接入电路,注意滑动变阻器的接法。(2)小灯泡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为额定功率,电流值为0.3A,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P额=U额I=3.8V×0.3A=1.14W。(3)电压表选择大量程,造成电压测量不精确,为了使测量误差更小,可将电压表并联在滑动变阻器的两端,改接小量程。则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为6V-3.8V=2.2V时,小灯泡恰好正常发光。 5.(1)电流 电流方向(2)不偏转 偏转(3)导体运动速度 电流表指针偏转的角度[解析](1)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可以向左右两边偏转,当电流通过灵敏电流计的时候,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偏转一定角度,当通过灵敏电流计的电流增大时,指针偏转角度增大,当电流方向改变时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偏转方向改变。(2)导体ab上下运动,运动方向与磁场方向相同,没有切割磁感线,不产生感应电流,所以灵敏电流计的指针不偏转。(3)本实验用到了控制变量法,要探究哪个因素就应该保持其他因素不变,改变要探究的那个因素,所以要探究感应电流的大小与导体运动快慢是否有关,应该控制其他因素不变,改变导体的运动速度,并观察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偏转角度的变化。类型4 热学实验题|强化训练|1.(1)停表 (2)水在沸腾过程中吸热且温度保持不变 小于 (3)熔化2.(1)受热均匀 (2)晶体 (3)4.2×103 (4)不对,没有控制水和煤油的质量相等3.(1)晶体 (2)固液共存(3)丙 冰与水的比热容不同,升温快慢应不同(4)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液(5)小4.(1)使冰受热均匀 (2)固液共存 变大 (3)98 吸热但温度不变5.(1)加热时间 (2)甲 乙 (3)甲[解析](1)加热方法完全相同,可以认为相同时间里物质吸收的热量相同,用加热时间的长短表示吸收热量的多少,这是转换法。(2)分析甲和乙的温度的变化关系,在升高相同温度的情况下(10℃),甲需要加热的时间短,乙需要的时间长,得出升高相同的温度,甲需要吸收的热量要多,故甲的吸热能力较强,甲的比热容大。在吸收相同热量,即加热相等时间时,甲的温度升高比乙的温度升高得少,则乙液体升温更高。(3)因为甲的比热容较大,相同质量的甲和乙,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甲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所以用甲液化冷却汽车发动机效果更好。6.(1)温度计玻璃泡不能碰到杯底或杯壁 温度计玻璃泡要完全浸入液体中(2)比热容 (3)甲、丙 D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