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50 KB
  • 2022-06-16 12:14:40 发布

语文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李时珍 教学设计

  • 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李时珍》教案(一)重点、难点    1、着重理解李时珍为什么要重新编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和他怎样为编写作准备。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进行读懂自然段的训练。 设计理念:  整堂课真正确立学生的自主地位,并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实践活动中,动脑、动口,很好地落实《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适时地进行引导,履行了主导的职责。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李时珍一心为病人解除痛苦而学习的好思想,学习他不怕艰辛编写《本草纲目》的坚定意志,以及严谨的态度和忘我的精神。  3学习作者通过写李时珍的事迹、言行来表现李时珍的性格、品质的方法。一、教学目的和要求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李时珍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他经过长期的反复实践和刻苦钻研,编写了《本草纲目》;教育学生学习李时珍刻苦钻研、认真实践的精神,从小爱科学、学科学。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运用“积累”“流传”等词语造句。3、指导学生学习概括每一小节的主要内容给课文分段的方法,体会本课层次清楚,意思连贯的写作特点。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课文的第三大段写的是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经过,是本课教学的重点。2、指导学生按小节的内容体会事物发展的顺序,然后给课文分段是本课教学的难点。三、课前准备1、生字新词的幻灯片若干张。2、“李时珍上山采药”幻灯片一张。四、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和要求1、分析课题,检查预习,处理生字词,学生质疑,使学生初步了解全文。 2、分析阅读第一、二段课文,使学生了解李时珍从小立志学医并跟随父亲学医,这是他日后研究医药的良好条件。二、教学过程1、分析课题。从《电影》李时珍引出课题。简单介绍李时珍的生平事迹。2、检查预习情况,提出生字词进行教学。本课生字词共有10个。通过字词幻灯片检查学生对生字的读音、字形、笔顺和字义掌握的情况。其中“诊”容易读成“zhēn”,与“珍”相混;“判”与“叛”,“译”与“泽”字形容易相混;“对症良药”、“药效”、“严寒酷暑”等词语与理解课文关系密切,可以在讲读课文时进一步讲解。3、教师范读全文。要求学生注意听,把不懂的地方划出来,并且要求学生初步说出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4、学生质疑。5、分析阅读第一段课文。指名读第一小节,使学生了解这一段介绍了李时珍是一位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他从小就立下了为穷人治病的志愿。提问:(1)什么样的人才可以被称为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什么样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才能被称为是伟大的呢?(板书: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2)哪些条件使李时珍立下了为穷人治病的志愿?(板书:立志行医)小结:在医学和药物学方面有着丰富的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人,才可以被称为医学家和药物学家;对医药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的人,才能被称为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编写了《本草纲目》科学地、比较全面地总结了我国古代医药学的成就,对我国医药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不愧是一位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世代行医”这一词语说明李时珍立志行医受到了家庭的影响;“救死扶伤”这一词语说明李时珍从小就懂得了做一个医生的意义。这两点是李时珍立志行医的条件。6、分析阅读第二段。指名读第二小节,使学生了解李时珍处处留心向父亲学医,从二十二岁起就开始给人看病,为他日后深入研究医药打下了基础。提问:为什么父亲不愿李时珍再当医生,后来又同意他学医了?这说明了什么?小结:“鄙视”是看不起的意思。在旧中国,有钱有势的人看不起医生的行业,所以父亲不愿李时珍再当医生。可是父亲的反对并没有动摇李时珍学医的决心,他“处处留心”,“暗自”记下了不少药方,主动地向父亲学习。在父亲遇到“疑难病症”时,他能说出“对症良药”。因此,父亲同意他学医了。这说明李时珍学医的决心大,非常用心,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连反对他学医的父亲也被他刻苦学医的精神感动了。 (板书:跟父亲学医)第二课时一、教学内容和要求1、分析阅读第三大段,使学生了解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经过。2、按小节内容的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3、总结全文,理解李时珍为什么能编写出《本草纲目》。二、教学过程1、复习检查。(1)朗读第一、二段课文。(2)李时珍为什么要立志学医?2、分析阅读第三大段。(1)指名读第三小节,使学生了解李时珍为什么要编写一部比较完善的药物书。提问:①这一小节的第一句起到了什么作用?(板书:研究药物)②李时珍在行医的过程中发现旧的药物书有什么缺点?(板书:发现:无缺错)③怎样才算一部比较完善的药物书?(板书:完善:添补改)小结:“一面……一面”表示并列的关系,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文写的是行医,下文该写研究药物了。有了这样的句子,段与段之间的联系更密切了。旧的药物书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李时珍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发现了它们的缺点,决心要编一部比较完善的药物书,完成这样一个工作是非常艰巨的。(2)指名读第四小节,使学生体会李时珍采药时不怕困难、刻苦钻研、虚心学习的精神。提问:①这一小节第一句起什么作用?(板书:亲自采药)②李时珍亲自采药表现了什么精神?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板书:不怕……不怕……不怕困难饿了……天黑了……废寝忘食品尝、判断……刻苦钻研、不怕牺牲访问了……学到了……虚心学习(利用幻灯演示这一部分板书)指导复述:幻灯演示“李时珍上山采药”,一边观察图画,一边复述。小结:李时珍亲自采药,亲口品尝药材,表现了他不怕困难、刻苦钻研、不怕牺牲的精神。他虚心向广大人民群众学习,集中了人民群众的经验和智慧。这些活动为他编写《本草纲目》作了充分的准备。 (3)指名读第五小节,使学生了解李时珍用了二十七年编写成的《本草纲目》,是中药书中一部伟大的著作。提问:为什么说《本草纲目》是中药书中一部伟大的著作?小结:《本草纲目》比较完善地总结了我国古代医药工作者、广大人民群众和李时珍一生行医采药的实践经验,对我国和世界医药学的发展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它是中药书中一部伟大的著作;李时珍是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板书:编写《本草纲目》)3、指导分段、概括段意。(1)利用板书概括每一小节的主要内容。(2)把内容相近的小节合并起来。第一小节写李时珍立志行医。第二小节写李时珍跟父亲学医。第三、四、五小节写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原因、经过和结果。(3)分段,概括段意。4、总结全文。(1)归纳主要思想内容。这篇课文主要写李时珍从小受到家庭的影响立志学医,他经过反复实践、刻苦钻研,终于编写成《本草纲目》,说明他是一位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2)指导学生懂得用关联词联系上下文的写作方法。课文中用“一面……一面”、“不但……还”等关联词语把上下小节的内容联系起来,使得文章层次清楚,意思连贯。5、布置作业。(1)朗读课文。(2)用“积累”、“流传”等词语造句。(3)写出每段的段落大意。附板书:李时珍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立志学医著书《本草纲目》研究采药编写幻灯片:发现:无、缺、错不怕……不怕……不怕困难完善:添、补、改饿了……天黑了……废寝忘食品尝、判断…………刻苦钻研不怕牺牲访问了…学到了……虚心学习 三、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1.默读第1自然段,思考;李时珍为什么立下了行医的志愿?想一想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  (李时珍立下行医的志愿。)  2.指名读第三自然段,思考;李时珍怎样得到父亲的同意开始行医的?  理解“鄙视”、“疑难病症”、“对症良方”的意思。  从李时珍能想出对症良方,你看出了什么?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  (看出他治病的本领已经不小了。这一段主要讲了李时珍偷学本领,22岁开始行医。)  3.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说说“完善”一词你怎样理解?讨论:李时珍为什么要重新编写一部比较完善的药物书?从“他想,病人吃错了药,那多危险啊,”你看出了什么?  (看出李时珍处处为病人着想,医德高尚。)  这段讲了什么?  (李时珍决心重新编写药物书。)  4.指名读第4自然段,并请学生思考:在采药中,李时珍遇到哪些困难?他是怎样做的?  ⑴他不怕山高路远,不怕严寒酷暑,走遍了产药材的名山。  (意思是:他不怕环境艰险,不怕气候恶劣,勇于吃苦。)  ⑵许多药物他都亲口品尝,判断药性和药效。  (意思是:他敢于实践,不顾个人安危,医德高尚。)  ⑶口头填空,并说说这些数字说明了什么?  李时珍走了(  )里路,访问了(  )个医生、老农、渔民和猎人,向他们学到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说明他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学到了知识,积累了经验,为写书做了充分的准备。)  ⑷有感情地朗读,说说这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为写书,李时珍亲自采药,访问百姓。)  5.自学第5自然段,说说出现的这些数字说明了什么?  (说明编写时间长,字数多,内容丰富,包含的药物多,比较完善。)  说说这段的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李时珍终写成了传世巨作《本草纲目》。)  四、教师小结、课外扩展  1.师:这篇课文写李时珍从小立志学医,在行医过程中发现药物书有许多缺点,他怀着对人民负责的精神,决心重编新药物书。毕生的精力,青春的年华,终于成就了“东方医药巨典”——《本草纲目》,大家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再来感受一下李时珍辉煌的一生吧!  2.师:李时珍为了写成这本巨著刻苦钻研、潜心研究的事迹很多很多,课本上讲他走了上万里路,拜访了千百个医生、农民,就可知道这里有许多故事,同学们课下通过多种途径去搜集这些故事,然后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吧!板书设计      立志学医  李时珍     编写原因 积累经验      编书  编写准备 亲自采药            写出巨著 虚心学习二、导入1.(课件)自读全文,思考:你对李时珍有了哪些了解?2.哪个内容是最主要的?(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3.哪几段写了这一过程?(3—5)三、学习课文1.默读课文3—5自然段,思考:每段写了什么内容?用一句话概括说说。(原因—过程—结果)2.原因是什么?自读第3自然段,概括说说旧书有几个缺点?(不全、不细、不对)3.为什么说“比较完善”,不说“十分完善”?“比较”是相对谁说的?4.结合课文说说你对“完善”的理解?(更全、更细、更准)5.默读课文4、5自然段,李时珍是怎么做的?你从哪些词语、句子中特别受感动,画下来。(课件)(“上万里、千百个”数字说明什么?还有哪些地方用了数字说明方法?(27年,几国……)这些数字说明什么?(课件)再读四、总结1.这27年是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是坚持不懈的过程。(课件)2.把你心中的感动用以下句式说说:(课件)3.作者怎样评价他?(板书:伟大)(三)初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 1、课文主要讲了李时珍的哪两件事?分别在哪几个自然段讲的?课文主要讲了李时珍“立志学医”和“编写《本草纲目》”两件事。  板书:立志学医(1-2段)   编写药书(3-5段) 2、教师点拨,理清层次。  第1、2自然段:讲李时珍立志学医。  第3、4、5段: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经过。  (四)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2、熟记生字词。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李时珍为病人解除痛苦立志学医,不怕艰辛编写《本草纲目》的坚定意志及刻苦钻研、勤于实践、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忘我的精神。2、学习课文按一定顺序记叙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回顾导入,明确目标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李时珍》这篇课文,学习了生字、新词,理清了层次,了解了文章内容,这节课我们更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二、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问:(1)读了第1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2)什么样的人才可以称为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什么样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能被称为伟大的呢?   2.齐读。1、李时珍从小立下了什么志愿?他立志学医的原因是什么?指名读,听读并思考。2、交流。  三、学习第2自然段   1.轻声读2自然段。小组讨论,教师点拨,全班交流。    (1)李时珍为什么要立志学医?(删)    (2)李时珍的父亲为什么不愿意让儿子当医生,后来为什么又同意了?    (3)李时珍为什么能说出一张对症古方?想像一下李时珍是怎样“处处留心”、“暗自记下”药方的。    (4)李时珍的父亲是不是仅仅因为李时珍说出了一张古方而同意他学医的呢?(父亲被他坚定的决心和刻苦学习的精神所感动。)    (5)从这两自然段中你体会到李时珍是个怎样的人?   2.齐读2自然段。  四、学习第3自然段   1.默读第3自然段。    学生自学、教师点拨、全班交流。    出示思考题:李时珍决心重新编书的原因是什么?(旧药物书“不全”、“不详”、“不对”。)教师引读,学生用朗读回答。“李时珍决定重新编书是因为(他发现……缺点,)旧的药物书有哪些缺点?(许多有用的药物没有记载……记错了药性和药效。)旧的药物书的这些缺点会造成怎样的后果?(他想,……那多危险啊!)    2.指导朗读。(要读出旧药物书缺陷将给病人带来的危险语气)学生练读。指名读。  五、学习4、5段   (1)李时珍为编书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李时珍从积累经验和到各地采药两方面做准备。)1、李时珍为编书做了那几件事?2、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和书上的句子概括。3、出示这些句子,画出重点语句,要求只保留三个最重要的词语。(采药、品尝、访问)4、结合文章内容概括出三件事:采药、尝药、问药5、学习本单元的金钥匙:从自己概括的话中删去次要的内容,提炼关键的词句。   (2)哪句话概括了这个自然段的内容?(第一句)   (3)李时珍亲自采药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么做的?读后你有何体会?  学生应回答出:①不怕劳苦、饥饿、寒冷、积累经验,具有认真的科学态度。    ②请教医生、农民、渔民、猎人,表现了虚心的态度,严谨的精神。    ③亲口品尝药材,他不顾危险,表明了他为编书有献身的精神。  (4)指导朗读第4、5自然段。练读。范读。指名读。(5)为什么说《本草纲目》一书是中药书籍中的一部伟大的著作?(规模大,中外流传。)  六、总结   你从李时珍身上学到了什么?(不畏艰难,勇于实践的精神,严谨、科学的态度)教学反思:1、抓住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中的两个“伟大”进行教学。2、抓住词语,活化语言。学生能够运用书上的词语,但如何提炼语言还需要教师的指导,因此抓住“拜访”中的“拜”字让学生体会李时珍的“虚心求教”,抓住“亲口品尝各种药材”引导学生体会李时珍亲口品尝的药材很多,可以概括成“亲尝百草”,教会学生学会概括和提炼的方法。3、以读为本,感悟语言。在课堂教学中,采用齐读、默读、自由读、小组读、竞赛读等方式让学生充分感悟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