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1 MB
  • 2022-06-16 12:30:21 发布

诺贝尔经济学奖经典理论——经济学茶座_郭利华_

  • 26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诺贝尔经济学奖经典理论—经济学茶座郭利华贾利军编译内蒙古人民出版社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诺贝尔经济学奖经典理论/郭利华,贾利军编译-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2.12ISBN7-204-06722-3Ⅰ.诺…Ⅱ.①郭…②贾…Ⅲ.诺贝尔奖金-经济学家-经济理论Ⅳ.F091.3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02)第103607号诺贝尔经济学奖经典理论郭利华贾利军编译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呼和浩特市新城西街20号)新华书店发行北京市京宇印刷厂印刷开本:850×11681/32印张:8.5字数:126千2003年4月第一版2003年4月第一次印刷印数:1-10000册ISBN7-204-06722-3/F·245定价:20.00元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前言不是所有对经济学作过贡献的人都可以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但所有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人都对经济学的发展作出过贡献。本书特意选取了部分诺贝尔获奖大师们的理论与大家分享。当然,我们不是就理论而谈理论,而是将经济学中的基本原理用于分析解决我们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曾经有人以“经济学可以告诉你为什么失业而不能告诉你如何避免失业”来戏称经济学的唯理和无用。但现在“经济学帝国主义”说法的出现却展示了经济学现实解释力的强大。从国家对立到政策选择,从家庭经济到犯罪歧视,几乎无处不见经济分析的影子。在这种分析和应用中经济学是实际的、浅显的、一针见血的,当然也是迷人的。我们想让您看到的就是最单纯实际的经济学。我们想,终极意义上的经济学应该就是可以被普通人了解的源于实践又可以指导实践的学问吧。让我们一起来熟悉经济学,了解经济学,一起来领略经济分析的智慧与巧妙。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1目录萨缪尔森的《经济学》1萨缪尔森以科学方法发展了静态和动态经济理论,为提高经济科学的分析水平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不仅改写了许多经济理论,而且在古典经济理论领域做出了一些突破性的贡献。阿罗不可能定理13阿罗在运用新的数学工具研究一般均衡理论,研究不确定条件下如何进行最优化决策,研究社会选择理论的工作中,做出了突出贡献。里昂惕夫之谜23将1973年度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经济学奖金授予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瓦西里·W·里昂惕夫,原因是因为投入产出法的发展,并且因为它在重要经济问题上的应用。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31将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舒尔茨教授与刘易斯教授是因为他们在经济发展研究中的先驱工作,特别是他们对发展中国家的问题的重视。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目录2二元经济结构模型41舒尔茨教授与刘易斯教授都深切关心世界的贫穷和需要,致力于寻求摆脱不发达状态的道路,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选择做出了贡献。特别是刘易斯,他是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的一位重要人物和先驱者。托宾的资产组合选择理论:51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托宾获奖是因为他对金融市场及其与支出决策、就业、生产和物价的关系进行的分析。托宾的研究成为中心经济理论中实物和金融状况的结合方面的一次重大突破。斯通的SNA体系631984年,斯通获奖,以表彰他在建立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方面的首创精神和对该体系的先驱性研究,以及对经济科学的发展所做出的重要贡献。公共选择理论之一:布坎南的政府失灵论——看不见的脚踩了看不见的手731986年,布坎南被授予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原因是他对经济和政治决策理论的契约与法制基础的开拓方面所做的贡献。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3目录公共选择理论之二:寻租理论87布坎南将人们从互相交换获益的观念运用于政治决策领域,填补了传统经济学的一个空白,因为传统的经济学缺少一种独立的政治决策理论。他领导的公共选择学说的研究工作具有深远的影响。索洛的新古典增长理论99索洛教授对经济增长理论和对增长过程的经验研究的贡献对经济科学具有根本性的重要意义。与他的名字相联系的经济增长模型不仅使经济理论的专家有兴趣,而且已成为大部分现代宏观经济学一个统一的组织原则。他对增长过程的经验研究对经济科学的发展同样具有关键的重要性。制度学派理论之一:科斯定理109科斯发现和澄清了交易费用和财产权对经济的制度结构和运行的意义,他的研究成果是经济体系中一套全新的基本粒子。制度学派理论之二:公共物品与科斯的灯塔经济学123婚姻与家庭经济学133贝克尔把微观经济分析的范围扩展到包括非市场行为的人类行为及其相互作用的广泛领域。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目录4制度变迁与路径依赖149道格拉斯·C·诺斯和罗伯特·福格尔为了解释经济和制度的变化,应用经济理论和定量方法,更新了经济史的研究。信息经济学理论之一:冷战、智猪与博弈理论161信息经济学理论之二:纳什均衡与《美丽心灵》171纳什由于引进了合作博弈与非合作博弈的区分,并为非合作博弈创立了一种均衡概念。这种均衡概念现在被命名为纳什均衡。信息经济学理论之三:委托-代理问题181维克里和莫里斯荣获1996年经济学诺奖的原因是他们对在不对称信息条件下激励的经济理论所做出的基础性贡献。他俩的研究对经济学家来说是一个关键领域,他们使刺激条件、能力和社会责任成为经济学方程式中的因素。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5目录信息经济学理论之四:旧车市场的故事195三位经济学家是因为对充满不对称信息的市场进行分析所做出的重要贡献而获奖。理性预期革命与卢卡斯的“非理性预期”211罗伯特·卢卡斯研究的是行为科学和经济学之间的边缘领域。他的理论对于经济政策,以及对于经济理论确实有着重大的意义。卢卡斯提出的理性预期假说,改造了宏观经济分析和深化了我们对经济政策的理解。卢卡斯已经使得直到70年代为止所发表的大多数经济理论站不住脚了,他也是自那时以来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饥荒与贫困的经济学223森阐明了使个人价值集合成集体决策的条件,和使集体决策规则与个人权利空间相一致的条件。通过分析集体决策时关于不同个人福利的有效信息,他改进了比较社会福利不同分配的理论基础,并且建立了新的更加合理的贫困指标,在实证研究方面,森的理论成果的应用,加强了我们对饥荒下经济运行的理解。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目录6欧元之父——蒙代尔239蒙代尔的贡献在于对在不同汇率制度下的货币和财政政策的分析以及对最佳货币区域的分析。蒙代尔教授奠定了开放经济中货币与财政政策理论的基石……尽管几十年过去了,蒙代尔教授的贡献仍显得十分突出,并构成了国际宏观经济学教学的核心内容。经济学的实验研究与经济行为的心理分析251卡恩曼是因为把心理研究的成果与经济学融合到了一起,特别是在有关不确定状态下人们如何作出判断和决策方面的研究而获奖。史密斯为实证经济学奠定了基础。他发明了一系列的实验方法,从而为对经济学进行可靠的试验确立了标准。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萨缪尔森以科学方法发展了静态和动态经济理论,为提高经济科学的分析水平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不仅改写了许多经济理论,而且在古典经济理论领域做出了一些突破性的贡献。瑞典皇家科学院公告萨缪尔森的《经济学》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保罗·A·萨缪尔PaulA.Samuelson(1915~)美国经济学家1970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萨缪尔森1941年获哈佛大学博士,1940年开始任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教授,并同时任弗莱契法律与外交学院国际关系教授。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3在诺贝尔经济学奖设立以前,曾有人问美国经萨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学习经济学的最大遗憾是缪尔什么?萨缪尔森回答说:“学习经济学最大的遗憾森的是不能获得诺贝尔奖”。196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设《立了,萨缪尔森果然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在隔年也经济就是1970年,将第二届诺贝尔经济学奖收为己有。学瑞典皇家科学院在颁布获奖消息时说,他对经济学》的贡献是“以科学方法发展了静态与动态经济理论,为提高经济科学的分析水平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这主要是指萨缪尔森在1945年出版的一本书《经济分析基础》所做出的成就而言的。这本薄薄的论述经济方法的书使萨缪尔森在25年后获了诺贝尔奖。我们在这里想要讲述的不是这本书,而是萨缪尔森在经济学教育的普及方面所作出的贡献—他那本著名的《经济学》。萨缪尔森的《经济学》在经济学领域可以说是人尽皆知。这本经济学入门教材如今已译成法、德、意、俄、中等40多国文字在世界各地流行,在美国乃至全世界的课堂里,相当多的学生靠这本书吸收着来自于最优秀的经济学家的有关市场如何运做,人民生活质量如何提高等思想问题的精华。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这本书的出现可以追溯到1945年。当时,战争4萨刚刚结束,美国的课堂上挤满了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缪尔前线返回来的人们,对知识的渴求非常的迫切。那森时,经济生活的现实也处于一个剧烈变动的时期。的《1929~1933年的大萧条使自由主义受到了彻底的怀经疑,国家干预主义开始盛行。其后,英国和美国为济学了战争的需要,采取了墨索里尼、希特勒都没有想》到的方式,把全国的资源都动员了起来进行经济复兴,从而实际上肯定了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这都为二战后经济奇迹般的增长奠定了基础。学院里的大学生们与很多对经济学感兴趣的人一样,迫切想了解这些情况,但当时的教科书严重过时。人们都迫切地需要一本能反映现实的、能够进行经济学普及的教科书,这个机会被萨缪尔森牢牢地把握住了。那时的萨缪尔森正好30岁,刚刚离开麻省理工学院的实验室,极度渴望从事经济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听从麻省理工学院经济系主任关于编制一本教科书的建议,他开始着手这方面的工作。许多人表示对这种做法的不理解。人们普遍认为,一个有前途的学者是不应该去编书的,特别是去编大学一、二年级的教科书。通常,只有受雇佣的文人才会那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样去做。但萨缪尔森认为,经济学的权威早就应该5回到普及性的教育中去,所以,他积极地开始了各萨缪章内容的编写。每一章写完之后,都先给麻省理工尔森学院的学生们试用,然后再根据反馈进行修改。工的作是艰苦的,萨缪尔森以为只用一年就可以完成的《经工作,却花了整整三年的时间。经过反反复复的推济敲和琢磨之后,这本书终于在1948年出版了。学》从1948年《经济学》第一版问世以来,经济学本身已经发生了深刻的、日新月异的变化,然而可贵的是,萨缪尔森的这本一版再版的名著能够一直抓住处于前沿地位的需求,对现代经济学家的新见解给予关注,并在每一个版本中予以反映。就像萨缪尔森自己所说的,“《经济学》的任务很明确,那就是对现代经济学原理和美国与世界经济的制度体系作一番清晰、准确和有趣的介绍,全面评述经济学是我们的首要目的。”他们的确做到了这一点,这是《经济学》越来越受欢迎的重要原因。《经济学》虽然是一本初级经济学教科书,但它囊括了西方经济学的全部基本理论和政策主张。萨缪尔森把这本书的结构定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个部分。对于微观经济学,人们早就很熟悉了,它的一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些核心概念,如稀缺、效率、比较优势、成本等6萨早就为人们所认可和使用。但在1948年《经济学》缪尔首次发行的时候,“宏观经济学”这个词甚至在字森典里都找不到,是萨缪尔森首次做了这种明确的划的《分。他的划分是基于下述前提的,他把西方的市场经经济称为混合经济,在混合经济中存在两个经济部济学门,一个是私有部门,即靠市场自行调节的部门;》另一个是公有部门,即国家干预经济的部门。萨缪尔森认为,经济要想有效地运行,一方面需要市场机制能够自发进行资源的有效配置,这是新古典微观经济理论研究的内容;另一方面需要国家的干预来保证公有和私有部门的有效运行,需要政府实行需求管理,以实现充分就业,这就需要凯恩斯的理论和政策。所以,经济学就必须适应现实经济的要求,把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学和新古典的微观经济理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才能解决混合经济里的种种问题。同时,他还认为,虽然凯恩斯的理论很好地弥补了片面强调自由主义的新古典经济学的不足,但毕竟,凯恩斯的理论是产生于萧条的20世纪30年代,二战以后,西方国家普遍出现了经济繁荣的趋势,单纯强调需求管理的凯恩斯理论也需要以重视微观调节的新古典理论加以补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充才能更好地指导经济。所以,萨缪尔森将基本的7经济理论分为两部分来论述,基本上属于微观经济分萨缪析的新古典经济学部分和进行宏观经济分析的凯恩斯尔森经济学部分。在把这些宏微观理论合在一起之后,萨的缪尔森给了它一个新的名称—新古典综合派。《经萨缪尔森认为,该理论是对凯恩斯经济理论的新济的继承和发展。在《经济学》第8版中,新古典学》综合派又被“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所代替,借以突出他的凯恩斯主义色彩。从70年代起,由于西方国家出现了“滞胀”局面,该学派陷入了困境。人们发现,用新古典综合派的理论来解释“滞胀”现象会陷入两难的境地,比如促进就业的政策会引发更严重的通货膨胀等,也就是人们说的“医治一种疾病成为加重另一种疾病的手段”。新古典综合派在理论上的乏力和政策上的无能使其只能勉强保持其在西方经济学中的正统和主流地位。《经济学》的每一版都能对当时的现实加以反映,它的第一版,重点针对二战后大量的失业现象提出了解决失业的对策,而1998年出版的第16版则针对50年来世界经济环境的变化特别是近十年来经济领域出现的新课题以案例的形式进行了反映。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经济学的研究领域被大大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扩展了,它的研究范围已不仅限于经济学,而是涵8萨盖了法律、环境、艺术、种族歧视甚至家庭生活。缪尔在《经济学》的选题过程中,的确遇到了很多难以森取舍的问题。作者调查了很多教师和有影响的学的《者,以判定哪些课题对于一个有知识的公民或者新经一代的经济学家是至关重要的,哪些课题对学生了济学解21世纪的经济学确有必要。》在16版中,农业、工会、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被删减了,而代之以环境经济学、医疗保健经济学、信息经济学和真实商业周期理论等全新的内容。这几个领域在过去的10年中,处于经济学的最前沿。环境经济学帮助学生们理解经济活动的外部性,分析使人类与自然系统相和谐的各种途径。医疗保健经济学的发展是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逐渐被人们所关注的。随着物质财富的增长,人们开始有更多的能力来关注自身,国民产出中用于医疗保健的份额也在迅速增长,但医疗保健造成了基本的经济学难题,因为强调公平和普遍保障的原则同资金短缺的事实相冲突。另一个日趋重要的领域是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它探讨在作为更大范围的全球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时,我们的经济行为是怎样的。现在的世界是个逐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渐一体化的世界,克林顿说:“要关闭国门,回到9闭关自守的日子,显然毫无出路。这种企图只能是萨缪徒劳,不但要注定失败,而且在此过程中会降低人尔森们的生活水准。”在国与国联系日益紧密的情况的下,劳动经济学家发现,过去20年中移民潮成了不《经熟练工人增加和实际工资降低的重要因素,因为移济民的教育程度普遍低下;发展经济学家也注意到,学》开放程度对经济发展确有重要的影响。在微观经济学领域,《经济学》新编入了信息经济学的新流派。他们阐释信息和新技术如何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外部性导致的市场失灵。在宏观经济学领域,新经济增长理论因强调在经济增长过程中技术、发明与人力资本的作用而备受关注。而20世纪60年代以来,现代宏观经济学呈现的各派纷争的局面在此书中也有反映,货币主义、供给学派、理性预期学派的理论在该书中都有介绍。另外,该书探讨的重要的创新还包括,环保领域的排污权实践、欧洲货币一体化思潮以及过去几年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创新即有关消费价格的计算标准等问题。对萨缪尔森来说,市场制度是他极力推崇的基本制度。在《经济学》第10版,他曾这样赞美市场制度:“竞争制度是一架精巧的机构,通过一系列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的价格和市场发生无意识的协调作用,它也是一台10萨传达信息的机器,把千百万不同的个人的知识和行缪尔动汇合在一起。虽然不具有统一的智力,它却可以森解决着一种可以想像到的牵涉到数以千计未知数和关的《系的最复杂的问题。没有人去设计它,它自然而然经地演化出来,像人类的本性一样,它总在变动,但济学是,它经受住了任何社会组织的最基本的考验—它》可以生存。”《经济学》第16版的主旋律被萨缪尔森称为“市场再发现”。萨缪尔森认为,前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制度的解体和中国计划经济体制的改革使世界各国正在重新发现市场这种资源配置依据的巨大功能。西方国家也发现,市场机制的作用正在被重新发现,新的一轮私有化浪潮重新开始,在新兴领域市场原则被普遍应用,如污染许可证交易的进行、无线电频道拍卖制度的出现等。《经济学》吸引人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它一贯坚持的以案例讲述的原则。上瘾物品、医疗制度危机、温室效应威胁、最低工资争议、产业管制以及东亚经济奇迹的案例分析,让我们对现实问题有了更多的了解,用萨缪尔森的话来说,“《经济学》的这种熏陶法能使学生更好地把握经济分析同现实世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阿罗不可能定理界形形色色问题的联系。当我们看到‘稀缺性’表11现为是否有份好工作、是否拥有健康的环境、充分萨缪的医疗保障还有可靠的退休金的时候,再抽象的概尔森念也会变得具体”。的《经济学》经济分析基础foundationsofeconomicanalysis经济学economic混合经济mixedeconomy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物理学家如果能用一个最大原理形成观察的规律,他常常得到一个更好的、更经济的自然界的描述。经济学家常常能用同一种方法得到一个更好的、更经济的经济行为的描述。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阿罗在运用新的数学工具研究一般均衡理论,研究不确定条件下如何进行最优化决策,研究社会选择理论的工作中,做出了突出贡献。瑞典皇家科学院公告阿罗不可能定理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肯尼斯·J·阿罗KennethJ.Arrow(1921~)美国经济学家1972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肯尼斯·J·阿罗1921年出生于美国纽约,1951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自1948年开始历任芝加哥大学讲师,斯坦福大学经济学系主任,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客座教授及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胡佛研究所特约高级研究员。他因在一般均衡理论、风险决策、组织经济学、信息经济学、福利经济学等领域的贡献而与希克斯分享了1972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15阿阿罗不可能定理是有关决策效果的一个重要结罗论。市场条件下的私人选择,通常可以导致有效率不可的结果,能够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但也存在着市能场失灵的状况。而在政治领域中,个人意愿的表定理达,必须经过公共选择这个过程,在民主制度下,最为常见的办法就是投票。那么,投票是否也能导致一种有效率的结果呢?这便跟投票的规则有很大的关系。公共选择理论的创始人布坎南认为,一致同意规则是公共选择的最高准则。市场机制之所以有效,就是因为在市场中达成的任何一笔交易,都是以交易双方一致同意为基础的,哪怕有一方不同意,交易都无法达成。这一原则对公共选择来说也是适用的,只要某一集体决策获得了一致性同意,那就表明,它肯定没有使任何一个参与者受损,却至少对其中的一个人有利,用经济学的术语来说,这就是一种“帕累托改进”。然而,遗憾的是,“一致性是好事,但却太昂贵了”,各参与者都是不同的利益主体,一项议案的通过,需要搞清楚所有的利益主体的选择倾向并征得他们的同意,往往需要付出巨大的成本,这往往是得不偿失的,也是不现实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的。如果关于我国是否要进口10条冰箱生产线也要16阿由全民公决获得100%的选票同意方可,那显然太荒罗不谬了。可见,一致性原则并不是保证获得最优结果可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公共选择方法。能定既然“一致同意”并不现实,那么,人们就退理而求其次,追求“多数同意”原则。相对于一致同意来说,多数同意规则无疑是降低了决策的成本,但由于每项决策都在有人反对的情况下作出,所以这就使公共选择具有了强制的色彩,会造成多数人对少数人的“暴政”,也就是造成多数人侵害少数人这种并不理想的福利后果。试想:你是一个彻底的和平主义者,你不赞成扩军备战,但你一样也要按章纳税,为别人的扩军备战选择支付成本。虽然有如此缺陷,少数服从多数依然是大家所乐于使用也是经常使用的公共选择原则,为什么会这样?当然是因为它具有的更突出的优点。首先,它具有方法简便,成本低的优点。其次,一般而言,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依靠这一原则选出来的方案不会是最差的。第三,少数服从多数是一种“民主的公共选择过程,它虽然使少部分人受损,但同时却让大部分人获益”。因此,从社会的角度看,这个决策还不失为是一个好的决策。所以,正如邱吉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尔所言,“民主制度不是最好的制度,但它是我们17所能找到的最好的制度”。在社会生活中进行公共阿罗选择时,人们更愿意接受这种“我们能找到的最好不可的制度”。能按照这一原则进行公共选择是不是一定会达到满定理意的效果呢?200多年前,一个叫孔多塞的人发现了“投票悖论”问题。举例如下:假定有中学生小王、小李、小周三个人有一天为自己最喜欢的明星发生了争执,他们在刘德华、张学友、郭富城三人谁更受欢迎的问题上争执不下。小王说,当然是刘德华整体实力最强了;然后是张学友,他的歌唱得不错;最后是郭富城,他虽然舞姿很棒,但是唱歌的功力还稍显不足。小李不同意小王的看法,他说论唱歌的功力,应该是张学友、郭富城、刘德华这样排序才对。小周也有自己的看法,他说论帅气程度,应该把郭富城排在第一位才对,然后是刘德华,最后是张学友。那么,到底谁更受欢迎呢?有没有一个大家都认可的结果呢?如果规定每人只能投一票决定喜好次序,那三个明星将各得一票,无法分出胜负。如果将游戏规则定为对每两个明星都采取三人投票然后依少数服从多数原则决定次序,结果怎么样呢?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首先看对刘德华和张学友的评价,由于小王和小18阿周都把刘德华放在了张学友的前面,二人都会选刘罗不德华而放弃张学友,只有小李认为张学友的魅力大可于刘德华,依少数服从多数原则,第一轮刘德华以能定二比一击败张学友。理再看对张学友和郭富城的评价。小王和小李都认为应该把张学友放在郭富城的前面,评最喜欢的明星,二人自然都会投张学友的票。只有小周一人会投郭富城的票。在第二轮角逐中,自然是张学友获胜。接着,再来看对刘德华和郭富城的评价如何。小李和小周都认为还是郭富城更棒,只有小王认为应该将刘德华放在前面,第三轮当然是郭富城获胜。通过这三轮投票,我们是不是可以得出谁更受欢迎的结论呢?我们发现,出现了这样的结果:对刘德华的评价大于对张学友的,对张学友的评价大于郭富城的,而对郭富城的评价又大于对刘德华的,很明显,我们陷入了循环的境地。这就是孔多塞发现的“投票悖论”问题,也就是说不管采用何种游戏规则,都无法通过投票得出符合游戏规则的结果。如果世界上的选择仅限于以上选明星的事情那就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好办了,问题在于更多的问题并不像这么简单,在19一些关乎国家命运的事情的决定上,也往往会出现阿罗上述的投票悖论的问题,在理论上,是不是可以找不可到好的解决办法呢?能许多人进行了探索。有人提出了“波德数解决定理办法”,“打分求和”法,也有人提出了“俱乐部游戏规则”等等,大家都对公共选择如何获得最优结果的问题感兴趣,但谁也提不出更有说服力的办法。在看到所有的人为寻找“最优的公共选择原则”奔忙而无所获的时候,美国经济学家阿罗提出了一个想法—是不是这种规则根本就不存在?若能在理论上说明这一点,岂不就彻底地解决了这个寻找的难题?沿着这一思路,他苦心研究,在1951年出版的《社会选择与个人价值》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阿罗不可能定理并以其在经济计量学和管理科学方面的贡献在1972年与约翰·希克斯分享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他所提出的阿罗不可能定理的意思是,“只要给出几个选择者都必然会接受的前提条件,在这些前提条件的规定下,人们在一般或普遍意义上不可能找到一套规则(或程序)在个人选择顺序基础上推导出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来”。由此进一步推知,在一般或普遍意义上,无20阿法找到能保证所有选择者福利只会增加不会受损的社罗不会状态。可阿罗所说的几个选择者必然接受的条件是:能定1.广泛性。至少有3个或3个以上的备选方案,理以供选择者按一定的顺序进行选择。2.一致性。即一定的社会选择顺序以一定的个人选择为基础,若所有人都认为甲方案比乙方案好,则从整个社会的角度进行选择时,也要认为甲方案比乙方案优越。3.独立性。对公共选择应有前后的一致性,如果认为甲方案比乙方案好,就不能因为丙方案的出现而否定先前的排序,不相关的方案具有独立性。4.独立主权原则。对备选方案的选择和认定,应由公民个人完全自由地依个人喜好而定,不能由社会强加。5.非独裁性。不能让某个人的喜好决定整个社会对备选方案的排序顺序,应坚持自由和民主的原则。阿罗认为,如果我们能够找到这么一个社会福利函数,它能做出有助于社会选择的明确的社会排序,那么这个函数必须同时满足5个相互独立的条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件:广泛性、一致性、独立性、非强加性、非独21裁性。只有同时满足上述条件,才能使个人偏好与阿罗社会偏好达到协调一致。但阿罗通过进一步的研究不可表明,尽管上述5个条件每一个看来都十分必要,合能情合理,但是,要构造能同时满足这些条件的社会定理福利函数是极端困难的甚至就是不可能的。导致这种不可能性的本质原因在于条件1~5之间存在着相互矛盾,因此不可能达到完全的一致,阿罗常举用的投票悖论就是不可能性定理的一个实例。他从中得出了一个似乎是不可思议的结论:没有任何解决办法能够摆脱投票悖论的阴影,在从个人偏好过渡到社会偏好时,能使社会偏好得到满足,又能代表广泛的个人偏好这样一种排序方法,只有强制与独裁。阿罗在严密的数理逻辑基础上进一步推导出了一个尖锐的社会性结论:如果消费者的价值观能由相当广泛的个体排序表示出来的话,那么公民主权学说和集体理性学说就是相互矛盾的。这样,寻找合理的社会选择机制的努力就几乎陷入了困境。阿罗的不可能性定理,打破了一些被人们认为是真理的观点,也让我们对公共选择和民主制度有了新的认识。因为我们所推崇的“少数服从多数”的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社会选择方式不能满足前述的“阿罗五条件”,正22阿如市场存在着失灵一样,大家最看好的这种公共选罗不择原则也会导致民主的失效。可因此,民主并不像卢梭所说的那样足以达到“公能定共意志”,它最大的积极之处是如波普尔所言的防理止“最坏”情况的发生。此外,不可能性定理还表明,以货币作为投票工具的市场机制,并不能保证做出符合社会公意的合理选择。因此,它的天然合理性是有限度的。萨缪尔森曾指出,如果说世界上真正懂得相对论的人只有12个是句夸张的话,那么,说世界上真正懂得阿罗不可能定理的人不到12个,这倒是实在的事实。阿罗不可能定理Arrow"simpossibilitytheorem社会选择与个人价值socialchoiceandindividualvalues投票悖论paradoxofvoting多数通过原则majorityvotingprinciple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将1973年度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经济学奖金授予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瓦西里·W·里昂惕夫,原因是因为投入产出法的发展,并且因为它在重要经济问题上的应用。瑞典皇家科学院公告里昂惕夫之谜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瓦西里·W·里昂惕夫WassilyW.Leontief(1906~)美国经济学家1973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里昂惕夫原籍前苏联,1925年以优异成绩从列宁格勒大学毕业,并获得经济学家学位(前苏联的高级经济学家头衔)。1928年,里昂惕夫因提交关于“经济流通”理论的一篇论文而获得柏林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46年任哈佛大学教授。在哈佛大学,里昂惕夫获得学校的资助进行投入产出研究,于1936年发表了投入产出法原理及模型的分析结果。在此后的20多年里他主持编写过多个美国国民经济投入产出表。1975年,里昂惕夫从哈佛大学退休,转任纽约大学经济分析研究所所长至今。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25里20世纪30年代,瑞典经济学家俄林创立了著昂名的要素禀赋说—即如果一个国家的某种生产要素惕夫比较丰富,在生产中密集使用这种要素的产品就具之有出口优势,应该成为该国的出口品;而对那些需要谜使用本国比较稀缺的生产要素进行生产的产品,则应该进口。依照这一原理,像美国这样资本比较丰富而劳动力缺乏的国家,应该利用比较优势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这一理论赢得了许多人的赞同,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开始时对此也是深信不移的,他曾利用美国1947年投入产出表的资料,对美国对外贸易结构进行过考察,他的本意是想对要素禀赋说进行验证,看一下美国的贸易结构是否符合传统理论。然而,计算的结果却与理论恰恰相反,美国出口品中的资本含量比进口品少30%,这意味着,美国出口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的却是资本密集型产品。后来,里昂惕夫用1951年的贸易数据又计算了一次,结论仍然相同。他这个结论一经发表,就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史称里昂惕夫之谜。里昂惕夫首先从直觉上感到了传统国际贸易理论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存在的问题,他曾举例说明自己的疑问。例如,按26里照传统理论,美国出口汽车而进口白报纸,比美国昂惕既生产汽车又生产白报纸有利,同时,加拿大出口夫白报纸并进口汽车也同样有利。那么,为什么美国之谜适于生产汽车而加拿大适于专门生产白报纸呢?这是因为美国缺少生产白报纸所需要的木材资料,但具有更多的资本去建立投资巨大的汽车工业。反之,加拿大则木材多而资本少。传统理论以此来解释美加两国的贸易结构,这种解释被大多数人所接受,但是,该结论的苍白引起了里昂惕夫的关注。里昂惕夫说,“大部分是一些合情合理、一目了然的推论或似是而非的例证,如上面引用的汽车和白报纸的例子,这些用来说明理论论据的逻辑性虽然绰绰有余,但并没有详细的事实和数据为具体依据”,所以,这个理论“实际上并没有指导经济的经验分析工作”。为此,里昂惕夫依据美国经济1947年的投入产出表,对这一结论进行了数量上的验证。里昂惕夫的分析思路如下。他以增加100万美元某产品的产出所需要的资本和劳动的总投入量作为分析的工具。以生产汽车为例,多生产价值100万美元的汽车需要的资本和劳动的数量包括直接和间接两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部分,直接部分包括为生产汽车所必须购进的机27器、原料、半成品库存等共计56.6万美元,还需里昂要直接投入的劳动60人年。间接部分由所有其他部惕夫门为满足增加100万美元产品所需增加的各自产出所之需投入的资本和劳动之和构成。例如,每生产100谜万美元汽车需要钢铁业多生产钢铁23.5万美元,而23.5万美元的钢铁需投入资本24.1万美元,劳动18人年,把所有相关部门为实现多生产100万美元汽车所需投入的资本和劳动数相加,即得间接需求,资本153.1万元,劳动151人年。直接和间接的总投入为资本209.7万美元,劳动211人年。按照这样的方法和计算原则可以计算每百万美元出口品和进口品对劳动和资本的需要量。按1947年投入产出结构及价格,里昂惕夫算出每百万美元的美国出口品对国内资本和劳动的需求量分别为2550780美元和182人年。同样可以计算每百万美元进口品的成本,假设这百万美元产品由国内生产,则可算出其对国内资本和劳动的需要量分别为3091338美元和170人年。结果是显然的,平均价值100万美元的国内出口品,与用来置换相同数额进口品的国内产品相比,出口品含有较少的资本和稍多的劳动。换言之,美国出口“劳动密集”产品而进口“资本密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集”商品。这证明,传统上认为的美国经济特点是28里资本相对过剩和劳动相对不足的看法是错误的。昂惕里昂惕夫的结论一经发表,就引起了轩然大夫波,经济学家们纷纷对造成里昂惕夫之谜的原因提之谜出假设和进行推论。里昂惕夫自己也作出了解释。他认为,这可能是由于美国的劳动生产率较高造成的。根据他的计算,美国工人的劳动生产率约为外国工人的三倍,与任何数量的资本相结合,美国劳力的1个人年都等于外国劳力的3个人年,那么,在比较美国和世界其他国家拥有的资本和劳动的相对数额时,美国工人总数就必须乘以3,这样,资本的数量未变,而劳力增加到3倍,所以虽然从表面上看,美国资本丰富,劳动力短缺,实际上美国是劳动力丰富,资本短缺,因此,美国应该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对于这个结论,很多经济学家并不接受。1965年,经济学家克雷宁研究过跨国公司在美国本土和欧洲的劳动生产率,结果显示,美国工人的劳动生产率最多比欧洲同行多1.2~1.25倍,按照这样一个比例来解释,里昂惕夫之谜仍然存在。另外两位经济学家凯伍斯和琼斯则另辟蹊径,试图用人力资本理论来解释这一问题。他们通过研究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发现,美国出口部门中熟练劳动的比例大于进口部29门,而非熟练劳动转化为熟练劳动,需要投入大量里昂的教育和培训费用,这种投入也是一种资本投入。惕夫这种投入和物质领域的投入一样,可以形成能长期之发挥作用的生产能力,而且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谜高,人力资本在生产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绝不应该被忽视。在总资本中加入人力资本的因素,再来比较美国出口品和进口品中的资本含量,他们发现,里昂惕夫之谜消失了。我们可以把这两位经济学家提出的人力资本理论看作是对俄林要素禀赋说的进一步扩展,他们的观点突破了俄林理论中只包含劳动、资本等传统要素的局限,而将人的劳动技能当作一种新的生产要素,引入俄林的分析框架中。这种分析的结论是:凡是人力资本比较丰富的国家,都应出口技能密集型产品,这与美国的贸易情况是相符的。里昂惕夫之谜其实反映了理论和现实的矛盾。在20世纪20年代以前,生产中投入的要素是土地、劳动力、和机器设备等物质要素,其他要素的作用不是太明显,俄林的要素禀赋说对当时的国际贸易形势能作出很好的解释。然而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新的技术发明不断出现,新的要素不断投入使用,国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际贸易环境也产生了新的变化,这些都对原有的经30里济理论提出了挑战。里昂惕夫的发现正是对这种需昂惕求的反映,在他的观点提出之后,相当多的经济学夫家的后续工作极大地丰富了国际贸易理论。之谜也许里昂惕夫也意识到了自己对国际贸易理论大发展所作出的贡献,所以,他曾经很自信的认为,自己可以获得1971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当时,他已经由于在投入—产出分析方面的贡献而获得过各种荣誉,到七十年代初,只有一项大奖即诺贝尔经济学奖未曾获得。许多人进行了私下的预测,都认为里昂惕夫是1971年诺奖最有力的竞争者。1971年诺奖名单公布那天,里昂惕夫正在纽约登电梯,当他在电梯里听到一位俄国出生的哈佛经济学家获奖的消息,自信一定是自己获了奖,赶忙去买了一份报纸看这条重大新闻,结果发现是他的哈佛大学同事西蒙·库兹涅茨获了奖。不过,两年以后,里昂惕夫果然如愿以偿,顺利地将1973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收入囊中。投入产出经济学input—outputeconomics里昂惕夫之谜Leontiefparedox比较优势comparativeadvantage要素密集度factorintensity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将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舒尔茨教授与刘易斯教授是因为他们在经济发展研究中的先驱工作,特别是他们对发展中国家的问题的重视。瑞典皇家科学院公告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西奥多·W·舒尔茨TheodoreW.Schultz(1902~1997)美国经济学家1979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舒尔茨1928年获威斯康星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43年开始任教芝加哥大学,连续15年担任该校经济学系主任。1960年任美国经济学会会长。1972年退休后仍任芝加哥大学荣誉教授。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3319舒79年诺奖获得者西奥多·W·舒尔茨是公认尔的人力资本理论的构建者。1960年,他在美国经济茨的协会的年会上以会长的身份做了题为《人力资本投人资》的演说,阐述了许多无法用传统经济理论解释力资的经济增长问题,明确提出人力资本是当今时代促本进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这篇演讲震惊了西方理论经济学界,被称为是人力资本研究新领域的独立宣言,而舒尔茨也被誉为“人力资本理论之父”。1945年二战结束以后,战败国德国和日本受了很大的创伤。一方面,要支付巨大的战争赔款;另一方面,在经济政治各方面又有很多的发展限制,因此,很多人认为,这两个国家的经济恐怕要很久才能恢复到原有的水平。但实际上,大约只用了15年左右,德国和日本的经济就奇迹般的恢复了,而且60年代以后,这两个国家继续以强大的发展势头赶超美苏,并最终使经济实力上升为世界第二和第三的位置。这其中的原因让许多人迷惑不解,用传统的劳动、土地、资本等要素理论根本无法解释,因为这些有形资本在战争中也受到了很大的破坏,它们不可能是促进经济恢复的力量。人们开始探究传统经济学的不足。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另外,美国科学家里昂惕夫提出的著名的“里34舒昂惕夫之谜”,也使人们对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产尔茨生了怀疑。的再比如,一般而言,国民财富的增长与土地、人力资本等要素的耗费应该是同时进行的,但统计资料资却显示,二战以后,国民财富增长速度远远大于那本理些要素的耗费速度,这是一个难解之谜。论还有,按传统经济理论推测,一国的经济发展程度越高,资本总量就会相对充裕和密集,相对于劳动力来说,资本会越便宜,资本家会多用资本而少用劳动力,作为资本和劳动力价格之比的资本有机构成会越来越高。但统计结果显示,这一比例却不断下降。诸如此类的问题有很多,在传统经济理论解释乏力的情况下,迫切需要新的理论出现并给予解释。经济领域中这些难以解释的特殊现象的出现,引起了西方经济理论界的高度重视,经济学家们纷纷提出自己的观点。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他提出了著名的观点:在影响经济发展诸因素中,人的因素是最关键的,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人的质量的提高,而不是自然资源的丰瘠或资本的多寡。以此来解释上述的经济领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域的疑难问题就很简单了。351.关于德国和日本的经济奇迹问题。他认为,两舒尔国战后之所以出现经济复兴的奇迹,最主要就是因茨的为人力资本的原因。战争虽然破坏了这两国的物质人资本,但并未破坏其充裕的人力资本;再加上这两力资国悠久的文化传统和重视教育的现代国策为经济发展本提供了大量高素质的劳动力,这使两国的经济发展理论得以建立在高技术水平和高效益基础上。2.关于“里昂惕夫之谜”,美国虽然人口只有两亿多,但劳动者的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很高,劳动者事实上从事的是单位时间内可以折合成多倍简单劳动的复杂劳动,以此角度来看,美国并不是一个劳动缺乏的国家,而是一个人力资本相对丰富的国家。所以,对外贸易中,美国依然在遵循相对利益学说,出口自己资源优势比较大的产品。3.关于资本有机构成的下降。这一比例并没有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而提高的原因,舒尔茨认为也是因为人力资本。随着人力资本投资的不断加大,人力资本价值也在不断提升,所以出现了上述比例的下降问题,如果把这一部分加到资本上,该比例就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提高。关于国民财富远远大于资源耗费的问题,舒尔茨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认为,“投入与产出之间增长速度之差,一部分是36舒由于规模收益,另一部分是由于人力资本带来的技尔茨术进步的结果”。这使得单位劳动、土地和资本的的耗费可以产生比以前要高得多的产出和效益,在此人力基础上可以理解二战后以及整个6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资经济的高速发展的原因。本理这个被称为“资本主义发展的第二个黄金时期”论的阶段,正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遥相呼应,这次以核电子、微电子技术、生物工程、光导纤维、激光技术等科技成果被广泛运用于生产为标志的科技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水平并引起了产业组织结构和劳动力结构的深刻变化。由于新技术和新发明的大量出现,原有的衰退部门的大量非熟练工人被辞退,而新兴部门需要的掌握新技术的工人又得不到满足,“结构性失业”现象出现。而且在同一部门内部,劳动力工种变换增多,劳动力流动量大,“机器排挤工人”的失业现象也大量出现。这一切都对劳动者本身的素质要求大大提升了。生产的社会化、科学化和智能化要求更多的高素质的脑力劳动为主的科技人员、管理人员取代传统的非熟练工人。各国正是看到了这一变化,所以纷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纷提出自己的劳动力教育培训计划,通过大量的人37力资本投资进行职业和非职业教育训练,提升劳动舒尔者素质,这正是整个6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进入黄金茨的发展时期的原因。人现在,大家已经形成共识,在现代化生产过程力资中,劳动者的智力水平是影响经济增长的根本所本在,而现代的人力资本投资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理论动力。实际上,早在舒尔茨之前,西方经济学家亚当·斯密、萨伊和A·马歇尔等就提出过人力资本的思想,但因为他们所处的是注重物质资本的机器工业时代,所以,人力资本没有被作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而重视。舒尔茨赶上了好时代,他的著名的《论人力资本投资》的演说正好发表于1960年,这篇演说对人力资本理论进行了系统、深入的阐述,被认为是这一领域的开山之作,并最终使舒尔茨一举荣获了1979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在其著作中,舒尔茨首先分析了人力资本问题一直被忽视、没有纳入主流理论的原因。虽然经济学家早就意识到,人是生产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但是,他们都回避这样一个问题,人类是不断地对其自身进行巨额投资的。回避这个问题的原因一方面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是因为人力资本这种要素在生产中的作用从来没有像38舒今天这样重要;另一方面也由于人们一直有一个传尔茨统观念,认为人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资本物品,不的能把他当作一般要素来分析,所以人力资本在很长人力一段时期都没有被纳入经济学的正规核心内容。资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是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一本理种资本类型,它以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即劳动者论的知识程度、技术水平、工作能力以及健康状况来表示,是这些方面价值的总和。人力资本是通过投资而形成的,像土地、资本等实体性要素一样,在社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人力资本的形成过程中,投资是非常关键的。舒尔茨指出,区分消费支出和人力资本投资支出,无论在理论还是在实践上都是很困难的。但大概可以将人力资本投资渠道划分成几种,包括营养及医疗保健费用、学校教育费用、在职人员培训费用、个人和家庭为适应就业机会的变化而进行的迁移活动等。这些投资一经使用,就会产生长期的影响,也就是说,投资所形成的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将在很长的时期内对经济增长作出贡献,这有点类似于物质消费品的耐用性,从此角度说,人力资本比物质耐用品更加经久耐用。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人力资本投资与其他方面的投资比较起来,是39一种投资回报率很高的投资。舒尔茨对1929~1957舒尔年美国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作了定量研究,茨的得出如下结论:各级教育投资的平均收益率为17%;人教育投资增长的收益占劳动收入增长的比重为力资70%;教育投资增长的收益占国民收入增长的比本重为33%。与其他类型的投资相比,人力资本投理论资回投率很高。在现代社会,人力资本的投资不仅是必要的而且越来越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一改传统经济学所普遍认为的机器、厂房、设备等物力资本规模决定经济增长速度的观点,舒尔茨认为,“人力投资的增长无疑已经明显地提高了投入经济奋飞过程中的工作质量,这些质量上的改进也已成为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的源泉。有能力的人民是现代经济丰裕的关键”。他断言,改善穷人福利的决定性生产要素不是空间、能源和耕地,决定性要素是人口质量的改善和知识的增进。对人力资本的投资与建设,舒尔茨提出了8项政策主张:1.在税收政策上对人力资本领域的投资给予优惠,鼓励能提高劳动者素质的教育领域以及与此相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关的培训方面的投资。40舒2.防止人力资本的闲置和老化。尔茨3.避免对人力资本投资进行人为的干扰,完善人的力资本市场。人力4.银行应积极主动地提供人力资本投资所需要的资费用,以鼓励和完善私人和公共的投资。本理5.政府应承担人力资本投资的大部分费用,特别论是资助农业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6.重视低收入者的人力资本投资。7.明确教育和保健同样具有经济意义,它们是一项投资,要扭转投资在这方面的不平衡,以减少收入的不平等。8.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离开大量的人力资本,要取得现代化农业和现代工业的发展是完全不可能的,所以,发展中国家更应该重视人力资本的投资。人力资本humancapital人力资本投资investmentofhumancapital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舒尔茨教授与刘易斯教授都深切关心世界的贫穷和需要,致力于寻求摆脱不发达状态的道路,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选择做出了贡献。特别是刘易斯,他是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的一位重要人物和先驱者。瑞典皇家科学院公告二元经济结构模型经典理论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威廉·阿瑟·刘易斯WilliamArturLewis(1915~1991)美国经济学家1979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刘易斯1915年出生于英属西印度群岛圣卢西亚岛首都的一个黑人教师家庭,1940年获英国伦敦经济学院哲学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1963年移居到美国后,到普林斯顿大学任公共和国际事务教授,政治经济学教授。1970~1973年曾任加勒比地方开发银行行长。1979年,他与舒尔茨共获诺贝尔经济学奖。他是第一个获经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黑人经济学家,有发展经济学的奠典基人之称。理论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在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发展的初期阶段,经济43结构的特点是两种经济并存,即“少数高度资本主义二元化的工业与最原始的技术并列;少数高级商店处于大经济量老式商贩的包围之中;少数高度资本主义化的种植结园处于农民的汪洋大海包围之中。”这是1979年诺贝构模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著名黑人学者刘易斯对发展中型国家特有的二元经济结构情况的描述。刘易斯是早期发展经济学的先驱,他在1954年《以无限劳动力供给下的经济发展》一文中提出的二元经济结构模型成为解释发展中国家发展道路的开山之作,该文后来也成为现代经济学家经常引证的经典文献之一。1979年,刘易斯因对发展经济学所做的巨大贡献而与舒尔茨共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就像位于汪洋大海中的小岛一样,发展中国家少数城市工业化经济部门被大量的农村传统经济部门(刘易斯称为“维持生计部门”)包围着,组成了“二元经济结构”。一方面是只能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劳动生产率极低的、以传统方法进行生产的、自己自足的农业部门;另一方面是以现代化方法进行生产,劳动生产率高,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的的城市工业部门。另外,在农业部门中,存在着只有极低的,低经到零甚至负数生产率的过剩劳动力。这部分劳动典理论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力,具有绝对的人身自由但又缺少最起码的生产资44二料,面对不断进步的生产实际又缺乏必要的技术储元经备,所以对生产没有任何的积极作用,处于就业不足济或隐蔽失业的状况,又被叫做是“停滞”的失业人口。结构这部分人口受到城市里较高工资水平的吸引,会积极模地向城市转移,去满足城市工业部门迅速扩张的需型要。当然,城市也很愿意接纳这些劳动力,因为虽然这些劳动力本身的技术水平很低,但经过简单的培训可以满足工业发展初期的需要。最关键的是这些劳动力的工资水平很低,可以为工业部门赚取更大的利润。劳动力向城市的流动,既解决了农村的失业问题,又促进了整个经济体的工业化过程。实际上,工业化的过程,就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部门转移的过程。这种转移是对社会资源的合理再配置,促进了城乡产业的合理分工。所以,刘易斯认为,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本身就是经济发展的一个标志。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城市工业部门发展所需要的劳动力逐渐得到了满足,城市工业部门资本积累的速度加快,工业规模不断扩大,工业化逐步得以实现;另一方面,农村剩余劳动力被吸收以至逐渐减少,农村的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由于资本积累速度逐渐经将快于人口增长,所以使农业即“维持生计部门”的典理论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人数绝对减小,收入增加。伴随着农村劳动者收入45水平的逐步上升,城乡差距逐渐减小,工农业将得二元到协调均衡的发展。从理论上说,这个过程会一直经济持续到资本积累赶上人口(指资本积累率等于劳动力结增长率),以至于不再有剩余劳动时,才会停止。而构模这个过程同时也是国民经济结构逐渐转变的过程。型最终,过渡型的二元经济结构将逐渐转变为现代化的、均衡发展的一元经济结构。这就是刘易斯论证的工业化发展模式,经济学界一般把它称为“无限过剩劳动力发展模式”或“二元经济结构发展模式。”关于上述模型有几点是需要说明的。1.刘易斯模型中的劳动,是一个无限的概念。即由于大量“隐蔽失业”的存在,这种劳动力几乎可以看成是无限供给的,至少在工业化初期是如此。这种无限供给的劳动力按照刘易斯的说法来自于“农民、临时工、小商人和门客”,“家庭中的妻子和女儿”,由于“出生率超过死亡率所引起的人口增加”以及“效率提高所引起的失业”。这种无限供给的假设是刘易斯模型分析的一个特色。2.在分析过程中,刘易斯特别关注了资本积累的经过程。他认为,经济的发展过程就是资本主义部门典理论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的扩大,这一过程的关键是剩余的使用,即资本的46二积累。他以为:“经济发展理论的中心问题是去理元经解一个由原先的储蓄和投资占不到国民收入4%或5%济的社会本身变为一个自愿储蓄增加到国民收入12%到结构15%以上的经济的过程。它之所以成为中心问题,是模因为经济发展的中心事实是迅速的资本积累”。资型本积累的过程,其实就是利润转化为资本的过程。这种转化需要借助于储蓄来进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储蓄规模是不同的。发展中国家的储蓄之所以少,不是“因为他们穷”,而是“因为他们的资本主义部门太小了”。这里的资本主义不仅指私人资本主义,也完全适用于国家资本主义,他认为,“国家资本主义甚至可以比私人资本主义能更快地积累资本,由于它为了积累的目的,不仅可以使用资本主义部门的利润,还可以通过强力和税收从维持生计部门得到资金。”这充分表明了刘易斯主张通过国家的强制作用来加速经济发展的观点。3.刘易斯的模型也在不断地得到了修正和发展。美国学者拉尼斯和费景汉两人在刘易斯理论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的推演,提出了被称为刘易斯—费—拉模型的理论。他们认为,刘易斯的模型有两个缺经陷,一是没有对农业在工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给予典理论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充分的重视。二是没注意农业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提47高而出现剩余产品应该是农业劳动力向工业部门流动二元的先决条件。他们将刘易斯的理论加以发展,认为经济一国的经济有三个阶段:结第一个阶段类似于刘易斯描述的情况,农业中有构模“隐蔽失业”存在,农业的劳动边际生产率等于零型或接近于零,劳动力供给弹性无限大。到了第二和第三个阶段,农业部门的产出不仅可以满足本部门的需要而且可以满足非农业部门的消费,从而有助于劳动力向工业部门移动。因此,农业对工业的作用,不仅是消极输送劳动力,还积极地为工业部门的扩大提供必不可少的作为消费资料的农产品。这些农产品来自于农业部门的剩余,这是各国经济发展的必然。也就是说,各国经济发展的实践不仅仅局限于刘易斯模型所描述的工农业差距巨大,两不协调的状况,而是逐渐呈现一种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局面,应该说,这更符合发展的实际。现在,刘易斯—费—拉模型普遍被认为是一个具有分析价值的模型并受到不少经济学家的赞扬。作为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实际的理论,刘易斯的二元经济发展模式得到了许多发展中国家的认可经和贯彻。二元经济结构理论中强调的把工业作为经典理论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济发展战略中的主导部门,通过工业化来发展经济48二的观点非常大地影响了许多国家包括前苏联和中国发元经展战略的选取。当然,从当时的历史实践来看,强济调工业化是有积极的意义的,发达国家正是走了这结构条先工业化,以工业化带动其他产业全面发展的道模路。从发展中国家来看,改变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发型展的途径也只能是先重点发展高生产率的工业部门,因为强大的工业是国家独立和经济繁荣的基础。但是,以后的实践也表明,以工业化为中心发展经济的道路在许多发展中国家都遭到了失败。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工业发展的同时忽略了甚至是牺牲了农业,带来了许多的后遗症。以中国为例,建国初期选择重工业化战略,即优先发展工业的战略是迫不得已的也是符合当时中国的建设实际的,因为当时百废待兴的中国只有选择这条道路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摆脱落后局面。但是,三、四十年的重工抑农的确带来了至今无法弥补的后遗症。为支持工业我们采取的户籍制度、不合理的工农产品比价制度使农业的发展至今仍步履维艰。虽然在1990年中国的粮食总产量已经达到了世界第一,但是与发达国家比起来,我国的农业总体水平还是比较落后。而且随着信息技术的推广,经金融电子化、货币无纸化等新的交易方式的出现,城典理论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乡之间的差距将会进一步扩大,这种二元结构将会49长期存在,如何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均衡发展,恐二元怕是一个长期的任务。经济结构模型刘易斯—费—拉尼斯模型Lewis—Fei—RanisModel经欠发达国家lessdevelopedcountry典发展经济学developmenteconomics理论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如果有足够数目的不发达国家达到自立的增长,我们就进入了一个新世界。因为这将意味着,不是贸易决定不发达国家的增长率,决定不发达国家贸易的将是不发达国家生产的增长,并且决定生产增长率的将是内部力量。经典理论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托宾获奖是因为他对金融市场及其与支出决策、就业、生产和物价的关系进行的分析。托宾的研究成为中心经济理论中实物和金融状况的结合方面的一次重大突破。瑞典皇家科学院公告托宾的资产组合选择理论: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经典理论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詹姆斯·托宾JamesTobin(1918~2002)美国经济学家1981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托宾1918年生于美国伊利诺斯州,1940年在哈佛大学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47年取得哲学博士学位。1950年~1961年受聘于耶鲁大学任经济学副教授和教授。1961~1962年担任美国肯尼迪总统的经济顾问,1962年又回到耶鲁大学任教并任该校经济系主任。2002经年,托宾逝世,被认为是国际经济学界的一大损失。典理论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人们提到詹姆斯·托宾这个名字,总是会想到53一句话—“不要把你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托宾里”,这是托宾对自己获奖理论的解释。的由于在“资产组合选择理论”方面的贡献托宾资产荣获了1981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在耶鲁大学于获组合奖宣布当天仓促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蜂拥而来的选记者急于搞明白什么是“资产组合选择理论”,托择理宾费尽气力解释了半天,记者们还是不知所云。最论后,托宾只好解释说:“资产组合选择理论的核心就是为了减少投资风险,知道吧,不要把你所有的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记者们恍然大悟。第二天,全球报纸的新闻标题都是:“耶鲁的经济学家因‘不要把所有的鸡蛋……’而获诺贝尔奖。”有人还根据托宾的这句话,虚构了隔年医学奖得主解释自己获奖的原因,乃是主张“每天吃个苹果,使你远离医生!”要理解资产组合选择理论,首先要了解资产的概念以及特点。资产是什么?资产说白了就是财富。机器、厂房、土地、别墅是资产,现金、存款、股票、金银也是资产。这些财富的具体形式,有一个相似的特征,就是能贮藏价值、保值或增值。经典理论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收益性是它们的首要特点。不同的资产收益性不54托同,现金握在手里,不会自己增值,收益性等于没宾的有;你把它存入银行,可以获得一定的利息,虽然资不多,至少比没有强;你如果嫌存入银行利息低,产组你可以拿它来买债券,因为国库券或企业债券的利合选率都比银行利息高;如果你有胆量与实力,你还可择以把你的资产投入股市,假设运气好,操作得好,理论收益肯定比其他投资方式要高。西方经济学坚持认为,每一个人都是“理性的经济人”,追求收益最大化,是每个人自觉的行为。某种资产收益率高,投资者就会趋之若鹜;反之,如果资产收益不被看好,则少人问津。人们进行资产组合选择,出于收益性的考虑往往首当其冲。与收益性连在一起的是风险性。人们常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想要获得大的收益,你就要承担相应的风险。把钱存在银行获得的利息是少,但安全,只要银行不倒闭,你的存款不会损失;把钱投入股市很可能会一夜暴富也可能血本无归。在长期的摸索中,人们接受了一个普遍性的规律:收益越大的资产,风险也就越大;收益越小的资产,风险也就越小。你安排自己的资产时,就不能只是考虑到收益经的大小,还要考虑到风险的大小。理性的人一般都典理论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会这样考虑,因为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当然,也55有人信奉“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敢于冒险托宾敢于投机,但这样的人毕竟是少数。大多数拿自己的资的钱投资的人都会比较谨慎,会加倍注意变幻莫测产的资本市场的动向,尽可能地使自己的资产组合运组合作符合“安全性”原则。选择资产的另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流动性”特点。货理币作为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执行着流通论手段的职能,可以自由地作为一切商品和服务的交换媒介,可以说流动性是最好的。银行存款的流动性次之,需要经过提现、转账、结算,才能进行投资和消费。而债券和股票流动性可就差多了,需要先经过转让交易,然后才有可能变现。如果你手中拥有的是实物资产,假如是一座房产,当你急需钱用的时候,麻烦就更大了,很可能会因变现困难误了你的大事。曾经很风光的巨人集团就栽在这上面,他们的一个投资几个亿建巨人大厦的决策造成了流动资金的紧张,并最终导致了整个企业的崩溃。可以看出来,流动性是资产运作过程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一般而言,在资产收益水平相同的情况下,流动性好的资产就是最好的选择。当然,流动性好的资产,一般收益水平就会经低,而流动性差的资产,收益水平就相对要高些。典理论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这就要求投资者慎重考虑了,“两害相权取其轻,56托两利相权取其重”,在其他条件既定时,尽可能选宾的择流动性大的资产。资知道了资产的特性,就可以接着探讨“资产组合选产组择”问题了。所谓的资产组合选择,就是根据不同合选种类的资产的“收益性”、“安全性”和“流动择性”的特点来综合地考虑你所拥有的财富的布局,理论尽可能地实现资产分布的多样化和合理化并达到总体收益的最大化,这就是托宾所说的“不要将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意思。具体而言,你有一笔资金,可能你将其中的一部分拿出来购买金边债券—国债;另一部分扔到股市上去炒股;还有一部分本来想去买一套房子等着升值,考虑了半天,还是保险点,放在银行里留作保障吧。这实际上就是在进行资产的组合选择。资产组合选择多样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投资的总体风险。当然,你的资金在国债、股票、存款等投资方向上分布时,要保证使各种资产的边际收益率相等,这样才能获得最大总效用。同样的思路可以延伸开去,假定某投资者把他的全部资产都用于炒股,这里面也有一个多样性购买问经题。设有两支股票,A股票在某年的前半年的收益典理论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率是20%,后半年的收益率是10%;B股票在前半年57收益率为8%,后半年的收益率是30%。投资者需要托宾做出决策,他的资金是买A还是买B,还是一部分资的资金买A,另一部分买B。计算一下:如果全部资金产都买了A股票,则会出现两种可能,可能运气比较组合好,获利20%,也可能运气不佳,只获利10%。全选择部的资金都购买B股票结果也一样,有可能有较高收理益30%,也有可能只获得8%的收益。尝试一下第二论种方案,将全部资金一半买A,另一半买B。如果是在前半年购买的,收益率需要这样计算:20%×1/2+8%×1/2=14%;如果是在后半年购买的,收益率为10%×1/2+30%×1/2=20%,综合一下,这种投资方案下的全年平均收益率是14%×1/2+20%×1/2=17%。也就是说,不管A、B两支股票孰涨孰落,你都可以获得17%的平均收益率。你当然不会拥有得到30%收益的狂喜,但也决不会有只获利8%的失落。这就是进行资产组合多样化尝试的收获。当然,投资多样化并非万用仙丹,有时也会出现失灵的时候。有些投资的风险,就无法通过多样化来消除。比如,你购买的两支股票,收益率的变动方向是完全一致的,即两支股票在前半年收益率经都高,在后半年收益率都低,那么,无论你如何调典理论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整股票比例,都不能避免股市波动带来的损失。这58托种投资风险被称为“系统性风险”。系统性风险不宾的能通过多样化来消除,而非系统性风险通过多样化资能够有效地回避。从这个角度来看,资产组合多样产组化选择,也就是尽量绕开系统性风险资产,用其他合选资产将其替代的过程。择以上是资产选择理论的最简单概述,该理论的基理论本思想就是如此。瑞典皇家科学院在授予托宾诺奖的时候说:“托宾的最重要的贡献是以一种理论为基础,这种理论描写各个家庭和企业怎样确定他们的资产构成,这种理论称为有价证券选择理论,他是最重要的创始人之一。”托宾作为该理论的开创者所提出来的资产组合原则吸引了很多人,很多人对此进行后续研究,使这部分内容成为现今异常热门的一个研究领域。除了资产组合选择理论,托宾的另一个重要贡献就是“托宾税”的提出。托宾是一位杰出的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在这一领域他最著名的理论是他大力提倡的被称做自由市场凯恩斯主义的思想体系,该理论认为市场的确是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手段,但市场的自由运行也会出现经失灵的情况,所以,政府必须随时做好准备加以调典理论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整,以防范其过度的运作。托宾是这一思想的开创59者之一,也是最早把凯恩斯理论与市场理论相结合托宾并把它介绍到美国的经济学家之一。20世纪60年的资代,托宾高举自由市场凯恩斯理论大旗,对米尔产顿·弗里德曼倡导的货币学派理论给予了有力的反组合击,成为其最著名的反对者。与弗里德曼坚持货币选择供给可以改变经济的主张不同,托宾坚持认为资产理价格才是主导经济波动的背后因素,这个理论至今论还很有说服力。与凯恩斯一样,托宾并不相信市场万能的神话,他认为积极采用宏观调控政策是对付市场缺陷的好办法。1972年,他建议对所有外汇交易征收0.1~0.5%的小额赋税(人们称之为“托宾税”)作为打击投机的手段。他说,这是要向“市场经济的齿轮系中抛沙子。”他认为此举可以打击国际投机行为,有助于自由贸易的开展。但当时适逢资本主义世界普遍陷入“滞胀”危机,新古典经济理论被怀疑,倡导市场万能的自由主义思潮重新抬头,所以托宾的建议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90年代,随着墨西哥金融危机和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爆发,人们开始重新认识到征收托宾税的必要性。有人做过计算,现在全球金融市场每天交易量达到1.5万经亿美元,其中跟商品和服务有关的交易量还不到5%,剩典理论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下的都是和单纯靠汇率波动和利率差价谋求暴利的投60托机活动有关。就连在这一领域尝到甜头的索罗斯这样宾的的投机家也认为有必要通过征税的方式对国际金融秩资序进行治理。索罗斯于2000年出版的《开放社会与产组全球资本主义危机》中写道:“各国都有货物税,我合选认为国际金融货币交易也应该征税,我无法确定‘托择宾税’是否能减低货币市场的波动,但它确实可以减理论低货币的投机活动。”由于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决定性力量反对托宾税,所以,托宾估计,这个提议不会变成现实,因为无论是欧洲政府官员还是小布什政府都不希望增加税收负担。即便如此,这些年来,依然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托宾的建议。人们能够充分地理解托宾的本意,那就是通过托宾税规范国际金融市场,促进自由贸易的开展。然而,近年来,“托宾税”的概念也被一些反自由贸易者滥用了。有人把这个概念作为托宾反对自由贸易的论据,并借此把他叫做是一个“反全球化运动者”。对此,托宾本人明确表示,这是对他的意思的误解。2001年,在接受德国《明镜周刊》的采访时,他说,“我感谢人们关心我的想法,但很多掌经声却来自错误的一方。作为一个经济学家,像大多典理论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数经济学家一样,我是提倡自由贸易的。而且,我61支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世界贸易组织,托宾而现在反全球化运动正在抨击所有这一切,他们滥用的资了我的名字。”产托宾认为,对国际贸易征税的初衷是为了减缓外汇组合交易频率,限制外汇汇率的波动,可以借此使小国的中选择央银行在面对金融危机时找回一些机动的空间。虽然此理举会使各国政府每年增加大约1500亿美元的收入,但论增加资金显然不是主要目的。托宾建议将所征税款交给世界银行,以用于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建设。托宾的想法和反全球化者的初衷是明显不同的。反全球化者认为,征收国际贸易交易税款的目的是为了使国际资本市场得到控制,所取得的税收收入应该用来增加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对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托宾认为,它们并不是像某些人所认为的那样是所谓全球化阴谋集团的一分子,他们的存在对促进自由贸易是有好处的,而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可以在自由贸易中得到好处。风险risk机会成本opportunitycost经不确定性uncertainty典不完全信息incompleteinformation理论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不要把你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经典理论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1984年,斯通获奖,以表彰他在建立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方面的首创精神和对该体系的先驱性研究,以及对经济科学的发展所做出的重要贡献。瑞典皇家科学院公告斯通的SNA体系经典理论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约翰·理查德·尼古拉斯·斯通JohnRichardNicolasStone(1913~1991)英国经济学家1984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斯通1913年出生于伦敦。他于1935年、1948年和1957年先后获得剑桥大学文学学士、文学硕士和理学博士学位。1955年~1980年期间,斯通任剑桥大学财务与会计教授。1978年被选为英国皇家经济学会主席,1980经年退休。在剑桥大学任教期间,斯通主持了欧洲经合组织和联合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编制。典理论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在进行国与国之间综合国力比较的时候,我们65常常需要用到一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等斯通指标。这些指标的测算是通过国民经济统计体系进的行的。实际上,测算一个国家居民收入的动机由来SNA已久。早在17世纪,英国就常常测算赋税收入,测体算人员将人口分成若干社会群,按适当资料确定每系组的平均收入。这种估计原理一直被利用和延续,到了20世纪初,有一些国家尝试对国民收入和国民产值作出规定。在30年代大萧条时期,为了获取经济情况的最新最全面资料以尽快走出困境,西方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开始关注国民经济统计体系。而二战期间,统计理论和实践则由于各国的备战需要被推向了高潮。在各国的统计实践中,一直适用着两套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一种是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简称MPS),曾经为前苏联、东欧和我国所采用。该体系以马克思主义再生产理论为基础,将社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作为反映国民经济活动总成果的基本指标。其中,社会总产值是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生产的全部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总和。另一种是西方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适用的国民收入核算经体系(简称SNA),该体系以西方经济理论为依据,认典理论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为创造物质产品和提供服务的劳务活动都是创造价值66斯的生产活动,其劳动成果都应该在国民收入核算时通的加以考虑。与马克思经济学中国民收入的定义不S同,西方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国民收入有着比较宽泛NA体的意义,包括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净值、国民系收入、个人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在内的五个指标都叫做国民收入。其中国民生产总值即GNP被当作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MPS和SNA体系在基本的计算原理上是有区别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只有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新创造的价值,即产品价值中的V+M部分才被叫做国民收入,才需要在国民经济核算时加以考虑。而西方学者认为,一切有偿的劳务活动,包括音乐提供、政府官员的服务等在内都会创造国民收入。GNP就是一个把全部劳务活动的价值都计算在内的概念。这两种观点究竟哪种更客观曾引起了长时间的争论。应该说,虽然我们不能认为任何劳务活动都创造价值,但也决不能把创造价值的劳动仅仅局限于生产物质产品的劳动上。因为生产劳动是个特定的历史范畴。历史发展到今天,物质生产部门在经济中的地位已经相对下降,信息、技经术、知识等部门构成的第三产业部门在经济中的地典理论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位日益上升。据统计,20世纪80年代左右,西方67大多数国家第三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已达到斯通60%~80%,在这种情形下,把一切有偿劳务的市场的价值计入GNP就具有必然性。SNA与这种计算方式相比,传统的物质产品平衡表体体系的计算,一不能反映非物质生产部门发展的状系况;二不能系统反映全部社会资金运动的情况;三不能反映国民经济循环全貌及各环节间衔接情况,所以,从1985年起,我国开始正式采用SNA体系进行核算,并将国内生产总值指标作为考核国民经济发展和制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主要指标。说到SNA体系,不能不提到对该体系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经济学家斯通。1984年,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该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英国经济学家理查德·尼古拉斯·斯通,以表彰他在建立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方面的首创精神和对该体系的先驱性研究,大家一致公认,该体系是进行经济预测及周期性和结构性分析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斯通是一位著名的经济学家。青年时代,曾就读于剑桥的冈维尔-开佑斯学院,在那里,他得到了凯恩斯的指点和教诲,认真读懂了凯恩斯的《就经业、利息、货币通论》,并经常参加由凯恩斯组织典理论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的政治经济学俱乐部,这为他日后从事经济学研究68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通的1944年,斯通与米德合写了《国民收入和支出》S一书,这本书一问世就成了国民收入核算的标准教科NA体书。1952年,英国中央统计局根据这本书提出的原理系和方法开始编制国民收支“蓝皮书”,如今,它已成为英国宏观经济学的经典之作。《国民收入和支出》一书后来由他与其夫人G·斯通进行了修订,至1977年已经出到第10版,在西方经济学界广为流传,影响极大。在这期间,斯通负责起草英国国民账户白皮书,他所采用的方法是:把会计学的平衡原理和复式记账法引入国民收入和支出的统计工作中,把一个经济部门的支出表现为另一个部门的收入,使各项储蓄与投资相联系,并把家庭、企业和政府之间的收支以及国际收支都包括在内,以表明整个经济收入和支出的分布情况,从而使英国政府能够纵览战争时期的经济全貌,正确估价和运用经济资源。二战后,随着各国进入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各国对于国民经济核算的兴趣不断增大,人们普遍认为国民账户对于评价各国的经济进展可以提供一种有效的框架。时任剑桥大学应用经济学系主任的斯通经在剑桥成立了一个国民账户研究组。在同年7月,他典理论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被联合国召去担任一个专门委员会的主席专门研究如69何建立一个标准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不久,《国斯通民经济核算体系及辅助表》(1953年)(旧SNA)很快问的世了,这个表充分地考虑了发展中国家的需要。比SNA如,加入了反映农业部门收支的表式,目的在于为体发展中国家经济中的非货币交易起重要作用的部分提系供一个独立的账户。1968年,该表得到了修订,称为《国民经济核算体系(1968年)》,简称为新SNA。这被认为适用于经济和社会发展处于不同阶段的国家。1994年,根据变化了的世界经济政治形势,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及前欧洲共同体委员会共同颁布了1993年SNA。应该说,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随着实践的发展在不断变化的。40~50年代,联合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初创时,主要关心的是短期经济管理,到了60年代,长期发展变得很重要,修订版中加入了投入产出表。60年代末,分配问题居于前列,有关收入分配的统计加入了账户体系中。到了70年代,通货膨胀普遍出现,促成了对金融账户的重视。1993年SNA的问世,是世界国民经济核经算体系的发展达到成熟与完善的标志,与1968年的典理论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SNA相比,1993年的SNA显示了许多新的特点:更70斯全面、更简化、更协调一致。为适应世界经济秩序通的的变化,1993年SNA以几种方式作出了反映,它设S立一个专门的账户来记录资产的重新估价,这是通NA体货膨胀的主要影响。根据金融领域的诸多创新,它系建立了界定金融公司部门和对金融手段进行分类的标准。在界定资产的范围、资产的分类和其他方面,它已向环境核算扩展。虽然1993年的SNA在许多方面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反映了当今国际核算的最高水平,但可以看出,他仍然保留了1968年斯通设计的SNA的基本构架,该体系的问世,应该说在很大程度上是与斯通的早期贡献分不开的。斯通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理论基础与应用研究工作中所作出的贡献,被认为是对库兹涅茨国民收入核算的完善和对凯恩斯理论的补充。库兹涅茨在30年代后期即开始了创建经济核算体系的工作,他为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核算体系的运用奠定了基础并为此获得了197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而斯通的功绩在于论证了一国国民收入中消费、投资、政府支出这三个变量中的每一个变量是如何计算出来的,并且详细论证了三者之间的经相互影响,从而完成了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建立。典理论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西方经济学界对斯通的评价很高,认为他的成就71“彻底完善了实验经济分析的基础”,所以他也被斯通人们公认为是“SNA之父”。的SNA体系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ystemofnationalaccount(SNA)经国民生产总值grossnationalproduct(GNP)典国内生产总值grossdomesticproduct(GDP)理论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只要经济学被人们很好地理解,世界会是更好的地方。经典理论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1986年,布坎南被授予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原因是他对经济和政治决策理论的契约与法制基础的开拓方面所做的贡献。瑞典皇家科学院公告公共选择理论之一:布坎南的政府失灵论—看不见的脚踩了看不见的手经典理论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詹姆斯M·布坎南JamesM.Buchanan(1919~)美国经济学家1986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布坎南1919年出生于美国田纳西州,1948年在芝加哥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1956年被聘为弗吉尼亚大学教授。1957年和1968年组织创建托马斯·杰斐逊政治经济学社会哲学研究中心和公共选择学会,为公共选择理论的研究做了奠基性的工作。由于六十年代正是凯恩斯主义盛行的时期,他们与主流理论相悖的研究成果被校方批评为“强硬地坚持一种片面的观点”,这种观点是“19世纪的保守主义”。1968年布坎南被迫离开弗吉尼亚大学,两个学会也自动解散。此后10年,公共选择理论逐渐受到重视,1983年,布坎南来到弗吉尼亚的乔治·梅森大学继续宣讲公共选择理论,现在,该大学被认为是公共选择理论的大本营。1983年布坎经南当选为美国经济学会资深会员。典理论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市场经济”是人们熟知的一个概念,它的准确75含义指的是由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调节作用的经济布坎运行方式。南在西方市场经济发展的早期,人们对市场的评价的政很高,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是对市场的经济府调节作用的最好阐释。当时流行的观点是“最小的政失灵府是最好的政府,最好的政府就是干预最少的政府”。论各国都按照这一原则尽量减少政府干预而强调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但自1825年英国爆发第一次经济危机以来,市场失灵或单纯市场调节的弊端逐渐显露出来。特别是资本主义世界经历了1929~1933年那次迄今为止时间最长、波及的国家最多、破坏力最严重的大萧条之后,政府干预的理论逐渐占了上风,主张通过“逆经济风向行事”的宏观经济政策进行干预的凯恩斯主义也成了二战以后现代经济学的主流理论。凯恩斯主义认为政府干预的基本理由就是市场失灵。用公共选择学派代表人布坎南的话来说,“市场可能失败的论调广泛地被认为是为政治和政府干预作辩护的证据”。市场失灵或市场的失败具体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即市场机制不能解决宏观总量的平衡问题、市场机制不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能解决国民经济的长期发展问题、市场机制难以调76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市场机制不适应于公共物品的坎南有效生产、市场机制难以解决外部效应问题以及市的场机制无法解决收入分配不公问题等等。政府出于对凯恩斯主义的推崇,西方各国政府纷纷失采取措施在不同领域对经济进行干预。这些干预措灵论施在二次大战后20~30年里保证了资本主义经济的持续“繁荣”。然而,从20世纪的50~60年代开始,人们逐渐发现,如同市场本身有缺陷会失灵一样,政府干预同样会失灵;市场解决不好的问题,政府也不一定能解决得好,而且政府失灵给社会带来的灾难更大,造成的资源浪费更严重。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出现的以低经济增长、高通货膨胀为特征的“滞胀”现象更使人们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凯恩斯主义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理论与现实的差距要求新的能对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与市场关系特别是政府失败现实作出解释的理论出现,西方公共选择理论及其政府失灵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公共选择理论是现代经济学的最新分支之一,它又被叫做“新政治经济学”或“政治的经济学”,确切地说,它是经济学和政治学的交叉学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科。用公共选择理论之父布坎南的话来说:“公77共选择是政治上的观点,它从经济学家的工具和方布坎法大量应用于集体或非市场决策而产生”,“它是观南的察政治制度的不同方法”。简单地说,公共选择理论政就是应用经济学的理论假定和分析方法来研究非市府失场决策或公共决策(特别是政府决策)问题的一个新灵的研究领域。它的研究主题涉及国家理论、投票规论则、投票者行为、政党政治、官僚机构等等。在“经济人”假定的前提之下,公共选择理论重点分析导致政府失灵的原因,探讨规范政府行为、提高政府效率的方法。公共选择是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来研究政治问题。它所使用的经济学方法,按照布坎南的说法,可以归结为三种,即方法论个人主义,经济学的交换范式和经济人假说。所谓的方法论个人主义,就是把作为微观经济分析的出发点的个人同样作为集体行为的出发点,探讨集体中的个人(投票者、政治家、官员等)是如何通过政治过程而对集体行为及经济活动产生影响的。所谓的经济学交换范式,简言之,就是把政治过程看作一种类似于市场的交换过程。所谓的经济人假说,就是把人看作有理性的利己主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义者,认为个人天生具有追求效用或利益的最大化78布的倾向。将这一假说用来研究政府及其官员的行为坎南就可以发现,政府及其官员不追求公共利益,而只的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倾向正是造成政府失灵的重要政府原因。失在对政府行为进行分析之前,布坎南首先明确了灵论理论的前提。传统理论认为,市场经济中的个体符合都是独立的经济人,每个个体都会为获得自身利益最大化进行成本收益分析,然后进行比较选择。而国家一直被看作是完美的主体,它以追求社会福利最大化为行动准则,以正确无误的判断进行全部社会资源的配置。个体与整体行为准则的不一致使政府行为分析陷入了困境。为此,布坎南说明,国家其实并不是神的造物,它对经济形势的判断也并不比个体做得更好或更坏。他认为,我们必须从一方面是利己主义和狭隘个人利益所驱使的经济人,另一方面是超凡入圣的国家这一逻辑虚构中摆脱出来,将调查市场经济的缺陷与过失的方法应用于国家和公共经济的一切部门。这样便使所有的分析有了一个共同的出发点:无论是官员还是普通人其实都是经济人,当他们必须在若干利益面前进行取舍时,他们将更愿意选择那种能为自己带来较多好处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的方案。布坎南正是从这里开始了对政府行为的分79析。布坎在这一基础上,布坎南将政府的模式归纳为三种南的完全不同的类型:分别是“慈善的专制者”、“拥政有独立利益的巨物”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西方民主府失政府模式。灵“慈善的专制者”专指那种以社会利益为自己利论益,并把全民最大福利作为自己的政策目标的政府,这是一个理想主义的假设模式。被布坎南比喻为“拥有独立利益的巨物”的政府则恰恰相反,指的是那种只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以满足官员的生活和权力需求的政府。布坎南认为这是政府权力膨胀的一种极端形式,它存在于一些不发达国家的政权组织中。布坎南推崇的是西方的民主政府模式。这是介于民主模式和巨物模式之间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全体社会成员都通过选票的形式参与政治决策,而政府的决策取向直接受制于公共选择这一决定性的因素。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大多采用这种模式。布坎南关于政府模式的划分,为以后的公共选择理论奠定了基础。正是在这一理论前提之下,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构造了一整套论述官僚主义的普遍理论,将政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治学的经济分析引向深入。80布布坎南在《公共选择理论》(1972)一书中说坎南过,公共选择学派想要做的事情是,把40年来人们的用来检查市场经济缺陷和不足的方法,完全不变地政府用来研究国家(政府)和公共经济的一切部门并提供失改进的措施。为了提出改进政府干预行为的措施,公灵论共选择学者首先对政府干预行为局限性或“政府失败”的表现及原因进行了较具体深入的研究。在他们看来,这种局限性或失败主要有如下四个方面:1.公共决策失误。公共决策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因为公共决策是以集体而非个体作为决策主体,以公共物品而非私人物品作为对象,并通过有一定政治秩序的政治市场来实现的。诸多限制导致经常出现决策失误。失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由于现有的各种决策体制(如直接民主制、代议民主制)或决策方式(投票规则)的缺陷而难以使最优化政策或理想政策被通过或由于选民或政治家决策信息的不完全性以及投票人的“短见效应”使一些成本巨大的、从长远看弊大于利的政策被制定和实施。2.政府扩张或政府成长。公共选择理论家们完全认同帕金斯定律的结论,认为政府作为收入和财富的再分配者、各利益集团的同盟军、官僚机构的载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体具有自动扩张的趋势。官僚机构和立法部门都追81求预算的最大化,它们与利益集团结成“铁三角”布坎导致政府预算具有不断扩大的趋势。政府部门谋求南的内部私利而非公共利益被称为“内部效应”,这被政认为是政府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政府扩张导致社府失会资源浪费,经济效益降低,资源配置低效,社会灵福利减少。这是政府失灵的主要表现之一。论3.官僚机构的低效率。公共选择理论家们分析了官僚机构低效率的几个基本原因:a.官僚机构垄断了公共物品的供给,缺乏竞争。官员们为自身利益的需要,扩大或盲目增加多于社会需要的公共物品,扩大采购范围,造成资源的浪费。b.政府官员追求规模最大化。与公司老板不同,政府官员的目标并不是利润的最大化,而是规模的最大化,以此增加自己的升迁机会和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这势必导致机构臃肿,效率低下。c.对政府官员的监督乏力。作为监督者的公民和被监督者的官员地位不对等,被监督者完全可以利用自己的优势地位强制规定某些政策措施,使之更有利于自身利益,而不利于公共利益。4.寻租。所谓寻租也就是“用较低的贿赂成本获取较高的收益或超额利润”(缪勒语)。缪勒认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为,官员们可以通过政府管制、关税和进出口配额82布的发放以及在政府订货中进行寻租。有些公共选择坎南学者还注意到,政府及其官员在寻租过程中未必都的是被动的角色,还可以充当主动者,这就是所谓的政府“政治创租”和“抽租”问题。寻租活动是“政失府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它导致经济资源配灵论置的扭曲。既然政府的管制经常导致政府失败,那么取消政府管制的无政府状态岂不就是最佳状态。布坎南和公共选择学派的另一创始人图洛克都曾经这么认为。布坎南在1975年的《自由的限度》一书中提到,“理想的社会是无政府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中,没有任何人或者集团能够强制他人”。但他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这是不现实的。因为在无政府状态下,任何人都有完全的自由,每一个人都可能在做出有利于自己的行为时侵害他人的利益,对他人产生外部不经济,很可能造成霍布斯的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状态。所以布坎南说:“霍布斯无政府状态的经济无论如何不会有效率”,这只是一种理想状态而已。既然无政府干预的状态不可能成为现实,那么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探讨在政府干预存在的情况下,克服政府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干预行为局限性、避免政府失败、改善政府机构工83作效率的措施。公共选择学派的经济学家提出了一布坎系列措施。南的1.进行宪制改革。布坎南和图洛克在《同意的政计算》中分析了立宪民主的逻辑基础问题。他们认府失为,逻辑上的制宪者必然选择多数统治的原则。因为,灵一致同意规则在公共领域里是不可能实现的。理论上,论在民主制度下,任何个体都享有完全的自由投票权和否决权。但任何人如果能够利用一致同意规则给予的一票否决权参与公共事物决议,政府在公共领域里必将一事无成。一致同意原则将会使政府完全失效,或者不得不向拒不合作者行贿,因此它的实行本身也是昂贵的,所以,多数统治原则必是切实可行的立宪基础。另外,布坎南的宪法经济学提出了立宪政治的基本假定。他认为,人有坏的一面,也有好的一面,但是“在设计政治制度及对宪法确定若干检查和控制条款时,每个人必须被当作一个无赖,他的所有行为除了追求私人利益外,别无其他目的”。这种原则不仅仅适用于普通人,而且适用于政府中的官员,正因为官员与普通人一样是自私的,他们在公共领域里不受约束地掌握了权力,就必然会损公肥私。所以个人自由原则在市场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领域可以导致共同富裕和繁荣,但在非市场领域即84布公共领域则必然导致搭便车盛行、寻租、贿赂等情坎南况。所以,自由制度特别要注意加以防止的就是权的利不受约束的情况,办法就是“以权利约束权政府利”。失2.在政府机构内部形成竞争机制。打破垄断是增灵论强效率的途径。只要打破公共物品生产的垄断,通过竞争机制的建立,就可以消除政府行为的低效率。布坎南等人提出了建立这种竞争机制的一些设想。例如,可以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机构来提供相同的公共物品或服务,使这些机构之间展开竞争而增进效率(城市供水系统、公交系统就可以采取这种办法)。又如,可以把某些公共物品的生产承包给私人生产者(如美国的高速公路是由政府投资生产的公共物品,却承包给私人建筑公司;中国成都的自来水供应首次采取BOT方式)。还有,通过在不同的地区设立相同的机构就同样的产品供应展开竞争等等。3.对政府的税收和支出加以约束。政府活动的支出来自于税收,如果不加限制,难以保证纳税人的钱能被节约地合理使用。所以,通过建立监督条例使政府支出行为规范化是减少政府失灵损失的好办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法。85公共选择学派的经济学家们站在西方市场经济实践基布坎础上对政府的政治决策过程进行了很好的经济学分南的析,对政府机构膨胀、效率低下等政治困境的原因政及对策进行了探讨,所以,大家普遍把公共选择理府失论看作是一种用经济学的方法来研究非市场决策或政灵府政治决策行为及过程的“新政治经济学”。论作为当代西方经济学的最新流派之一,公共选择理论把政治、制度的因素看作经济过程的内生变量,把政府行为和制度因素纳入经济学分析的框架之中,这就克服了传统经济学把国家、政府或政治因素当作经济过程的一个外生变量而排斥在经济学体系之外的缺陷,较好地反映了当代社会中政治与经济的关系,特别是政治对经济的巨大影响以及政治过程与经济过程的相互交织。公共选择理论为经济学开辟了前所未有的广阔发展空间。如果说在该理论出现之前由哈耶克、缪尔达尔等人为经济学引入了人类关怀的伟大旗帜,那么在该理论出现之后,新一代经济学家开始运用经济分析的工具,向政治学、社会学、历史学等领域做出了意义远大的深层掘进。正因为如此,瑞典皇家科学院在198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授奖仪式中对公共选择学派创始人布坎南评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价说,“布坎南的工作填补了传统经济学中的一个86布空白,因为传统的经济学缺少一种独立的政治决策坎南理论。”的政府失灵论公共选择学派publicchoiceschool看不见的脚invisiblefoot看不见的手invisiblehand政府缺陷governmentfailure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布坎南将人们从互相交换获益的观念运用于政治决策领域,填补了传统经济学的一个空白,因为传统的经济学缺少一种独立的政治决策理论。他领导的公共选择学说的研究工作具有深远的影响。瑞典皇家科学院公告公共选择理论之二:寻租理论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寻租理论产生于60年代的美国,它是现代经济89学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学说。把寻租作为一个经济学寻租范畴正式提出的是美国的经济学家克鲁格。他在理论1974年公开发表的《寻租的政治经济学》一文中深入研究了由于政府对外贸的管制而产生的对租金的争夺,并设计了数学模型对其进行计算和讨论。后来这篇文章被经济学界视为寻租理论的一个里程碑,克鲁格也被视为寻租理论的鼻祖。寻租是什么?以布坎南为代表的公共选择学者把寻租定义为“通过国家的保护所产生的财富的转移”。它包括“旨在通过引入政府干预或者终止它的干预而获利的活动”。也就是说,寻租是指人们凭借政府保护进行的为寻求财富转移而造成的浪费资源的活动。一个人在寻租,说明了这个人试图通过使政府干预或不干预某事而使自己获得好处,这种努力是一种非生产性的活动,它把有限的社会资源进行了非生产性的使用,这种活动实际上没有提高,甚至降低了社会生产率、它没有造成社会剩余,也没有增加任何新产品或财富,只不过改变了生产要素的产权关系,使寻租者通过特殊的地位或垄断权利将本应属于别人或公众的财富转移到自己的手中。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在阐述寻租的定义时,我们注意到了政府这个词90寻频频出现。实际上,政府是寻租的根源,通过政府租理干预或不干预获得好处的任何行为都是寻租行为。论从此意义上看,说服政府制定对进口车辆进行限制的本国汽车生产商是寻租者;试图取得主管政府官员的好感,以使其忽略对本企业违规行为监督的生产商是寻租者;积极要求加薪的官员们本身也是寻租者。寻租行为事实上广泛地存在于有政府干预的领域。图洛克把寻租看作是“负总和的游戏”,认为第三世界国家的落后是因为这些国家存在着大量的寻租行为。经济个体的寻租竞争,可以使“看不见的手”失去作用,有人称之为“看不见的脚”,于是寻租活动就可以形象地比作“看不见的脚踩了看不见的手”。寻租现象的出现对传统的国家理论是一个挑战。传统的政治学总是把国家看作是以追求社会福利最大化为行动宗旨的完美主体,把政府也看作是一个大义为公的整体。如果真的如此,那么寻租现象就不会出现了。布坎南对此进行了解释。他认为政府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最终是由个体所组成的,分析政府的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行为必须先从个体开始。作为政府组成部分的个体91—也就是官员首先是经济人,他们都有自己的私寻租欲,都要追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他们最关心的不理论是其他大多数人的利益,而首先是自己的工资,职位。由于他们的前途取决于他们工作的政府部门的状况,因此他们也特别关心自己所在的工作部门的扩张,希望有更大的规模,有更多的预算,有更多的权利。为此,他们会设法反对可能导致其精简或者预算削减的方案。明明本部门并不需要许多的人员,但出于争夺更多预算资源的心理以及扩大本部门职能的需要,他们会积极地扩大本部门的规模。由此足以证明,政府并不是神的造物,也不是超凡神圣的完美机器,它也有很多的漏洞可钻。官员们事实上就是在凭借自己的垄断地位进行寻租,对社会资源进行有利于自己的再分配;而外部的寻租者也可以乘虚而入,支持并利用官僚机构的漏洞,或者在事前付出努力和资源来影响各种政策的出台;或者在事后利用各种政策间隙寻租。内外部共同寻租的结果是,社会资源出现不利于圈外人的、不合理的再分配。事实表明,寻租活动往往具有连锁性,影响巨大。对此,布坎南曾经举过一个例子进行说明。假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设一个城市的出租车数量增长过快,政府要通过发92寻放营业执照的形式加以限制。限制的结果是出租车租理数量减少,人们的乘车费用增加,车主的利润增论加。这个行业有利可图必然使更多的人欲加入此行业,那么,掌管营业执照发放的主管官员必然成为人们争相贿赂的对象,第一个层次的寻租活动由此展开。既然很多人要贿赂主管官员,看来这一职位就一定是一个肥差,那么必然有许多人费尽心机想要得到这一职位,这就是第二个层次的寻租活动。再有,这种现象如果严重了,必然引起再上一级政府的警惕。他们可能会选择改变对出租车的限制方式来减少混乱,比如将发放营业执照的形式改为收取一定的费用,然后把这些费用作为财政收入的一个来源。此时,对这笔新的财政收入的去向如何安排就成为了众多利益团体争夺的目标,第三个层次的寻租活动由此展开。上例可以看出,一切的寻租活动都由政府对经济生活的参与造成。所以,公共选择学者认为,政府就是所有人都力图依靠他来生活的东西,政府是寻租的根源,而政府是由自私的个体组成的。在自由市场条件下,人们能够自由地进行讨价还价并签订契约,每一个个体都在信息充分并且充分理性的前提下按照收益最大化的原则进行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选择和决策。此时,个人收益最大化是个体选择的93唯一原则。这一原则在市场中是如此,在公共领域寻租中也同样适用。“当个人由市场中的买者或者卖者理论转变为政治过程中的投票者、纳税人、受益者、政治家或官员时,他们的品性不会发生变化”。这时,需要通过建立可靠的宪政制度,保护个人的自由,保护市场,遏制政府的扩张,遏制寻租。寻租理论对很多的现实问题具有解释力,尤其是对中国这样处于经济转轨时期的国家来说更是如此。由于中国尚处于从计划体制向规范化市场体制的过渡时期,所以体制漏洞非常之多,寻租活动也几乎无处不在。试举几个典型的例子加以说明。短缺、票证与灰市价格我们大家一定还记得几十年前的国内市场,当时市场最大的特点就是产品短缺。在一些文艺作品里我们看到对当时情况的真实描述,老百姓担心价格上涨,产品供应不上,所以成麻袋地往自己家里买盐,成盆地买酱油。还有,票证这种西方国家为应付战争或出于济贫的需要而短期使用的工具在我国市场上的大规模泛滥就是明证。俗话说,“有钱能使鬼推磨”,但当时的情况是,有钱没有票证,你什么也别想买到。国家规定每年每人只供应17尺布,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那么,你就无权去买18尺。这就是匈牙利经济学家94寻科尔内所描述的短缺现象,短缺是计划价格体制下租理的一个特殊表现,而短缺条件下寻租现象的存在又论是必然的。在当时的中国,商品的供需完全由国家控制,一种商品无论供求状况如何,一律按照官价收购,也一律按照官价在商店里出售。这样一种特定的制度便产生了特定的结果:普通的消费者无权购买票证规定数量以外的商品,一旦他们有额外的需求,就必须借助特定的渠道获得,此时,那些掌握商品批销权的人便成了众人寻租的对象。这些人利用自己手中拥有的权利,源源不断地把商品以等于或低于官价的价格批给那些贿赂他们的人,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走后门”,这个有特定时代特征的词就是由此产生的。本来应是正常的商品交易活动,但是太多个人的、偶然的、非经济的因素参杂于其中,使正常的商品交易秩序被破坏,社会风气也由此受到影响。这种不正常的交易方式被称为“灰市交易”,此时的交易价格被称为“灰市价格”。一般而言,走后门的人支付的价格都低于正常的商品官价,这又会加剧短缺的集中。因为既然总可以以低于竞争价格的价格买到同样的商品,那么他们的购买量就必然大于竞争价格下的购买量,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而其他的消费者因此只能得到更少的商品,短缺由95此被加剧了。这种恶性循环在短缺经济存在的几十寻租年里一直在不断地扩大发展。大量的掌握商品批销理论权的官员与成百上千的走后门的人之间的这种在国营主渠道之外进行的灰市交易大大地扰乱了正常的商品交易秩序,也造成了大量资源的误配置。价格双轨制价格双轨制是中国特定历史时期计划体制下出现的一种特殊的价格体制。在20世纪80年代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中,为了缓解巨大的商品供需矛盾,尤其是生产资料的供需矛盾,我国试行了价格双轨制。它指的是把同一商品分成计划内和计划外两种,对计划内这部分商品按较低的价格出售,对计划外商品则按照市场价格出售。实行双轨制本意是好事,本来是为了支持国有企业的发展,但反而却成了官倒现象出现的制度前提。既然制度上允许部分商品在竞争市场上议价出售,那么就出现了官员将按牌价收购的商品在灰市交易中卖给灰市中间商,然后这些中间商再最终把这些商品拿到市场上按市价出售的可能性。官员们借此进行寻租活动获得垄断租金。这是第一个层次的寻租活动。与前述那个出租车的例子一样,这里也存在着连锁寻租的可能。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第二个层次的寻租出现在更高一级的官员中,那些96寻能够决定计划内与计划外商品划分比例的官员们也可租理在此有所动作,因为通过扩大计划内牌价的收购比论例可以扩大租金的来源,可以把原来生产者的经济利润进一步转变为官员的非生产性租金收入,这使他们有积极性尽量地扩大计划内商品的范围,并以此来寻租。官员们进行这样或那样的寻租活动的前提是他们拥有生产资料的分配权,这种分配权在交易过程中被充分的货币化了。有人曾经试着用一个例子来计算分配权的货币价值。比如一个主管部门掌握着许多物资的分配权,有1000吨钢材、1000立方米木料,如果钢材的官价和市价分别为400元每吨和600元每吨,那么仅钢材一项的分配权就值20万元,即1000吨钢材乘以(600-400)。如果把这个主管部门分配权的价值一项一项加起来,就能估计出它的分配权总共值多少钱。政治体制改革与高薪养廉一般而言,官员们的收入由显性收入和隐性收入两部分组成。显性收入就是薪金,同时作为掌握一定资源分配权利的人还会获得其他方面的效用或满足,如名车豪宅、经常性的公务旅行、各种假公济私的机会等等。高薪养廉的经济学含义就是不断增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加官员的薪金,最终使得他们失去利用权力给自己97谋取利益的刺激力和诱惑力。也就是通过增加显性寻租收入从而试图使官员减少获取隐性收入的动力。这理论一理论在国外一些国家比如新加坡取得了一定的成功,所以有人建议,我们应该向新加坡学习,利用高薪养廉来反腐败。持这种建议的人也许并没有注意到我国的政治体制与新加坡的区别。弹丸之地的新加坡是世界上清廉度最高和经济上竞争力最强的国家,它拥有一个效率极高而且职能明确的政府,对政府工作也拥有一套非常严格完善的社会监督机制。曾见过有资料描述一个官员在国外旅游时因为收受了商人送给的6张机票不仅丢了官职而且被罚掉终身的公积金(相当于其一生的储蓄)的资料。在这样的环境下,隐性收入的获取面临制度上的严格限制,在其总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很小,所以,通过高薪养廉提高政府的清廉度是可行的。而在我国目前的制度环境下,情况却比较复杂。比起其他高收入的职业,官员的薪金是非常少的,这会使官员们感到不平,所以也就有可能利用职务之便为自己谋取更多的个人效用,比如出入高级轿车,专职的办事秘书等等。所以,增加官员收入是必要的,事实上我国政府已经在这么做了。但减少寻租现象更重要的决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不是简简单单的高薪养廉就能解决了的,单纯实行98寻高薪养廉,所带来的结果很可能是薪金和隐性收入租理的同时增加。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指出,论“一切有权利的人都爱滥用权利,这是万古不变的经验,防止权利滥用的办法,就是用权利约束权利。”权利不受约束必然产生腐败。所以,实行高薪的同时,相关的严格的制度建设是一定必要的。很多的事实都表明,政府实际上是寻租的根源,作为一个由经济人组成的并不完美的主体,政府在资源管理领域拥有的权利越多,内外部人员进行寻租的可能性就越大,所以把握政府作为或不作为的尺度是减少甚至避免寻租活动的根本手段。寻租rent—seeking经济租金economicrent经济人economicagent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索洛教授对经济增长理论和对增长过程的经验研究的贡献对经济科学具有根本性的重要意义。与他的名字相联系的经济增长模型不仅使经济理论的专家有兴趣,而且已成为大部分现代宏观经济学一个统一的组织原则。他对增长过程的经验研究对经济科学的发展同样具有关键的重要性。瑞典皇家科学院公告索洛的新古典增长理论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罗伯特·索洛RobertM.Solow(1924~)美国经济学家1987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索洛1924年出生于纽约,1940年只有16岁时即进入哈佛大学学习社会科学。18岁时,他暂时放弃学业去当了3年兵,1945重新回到哈佛大学攻读经济学。幸运的是,他的导师是著名经济学家里昂惕夫。索洛说,是里昂惕夫把他变成了经济学家,从里昂惕夫那里,他学到了现代经济理论的精神和本质。1950年9月起,索洛成为麻省理工学院的助理教授,讲授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从此,他一直都没有离开过麻省理工,1973年至今他都任该校最高一级职位即学院教授。索洛的著作不多,篇幅也不大,但其对经济增长问题深入有序的分析却使他获得了1987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索101洛在20世纪50年代创立的。由于这方面的突出成就,索洛他被授予了1987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对经济增长问题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8世纪英国古新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斯密在《国富论》中把典国民财富作为研究的对象,探讨了国民财富的增加增长问题。他认为,分工能引起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资理本积累会使劳动者人数增加,这是经济增长的源论泉。后来,李嘉图、马歇尔、熊彼特等经济学家都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对经济增长问题的看法。但是,在20世纪40年代之前,经济增长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二战后,随着各国经济实践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的理论研究逐渐成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的分支,该理论的发展也经历了几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一批学者纷纷提出自己的增长模型,探讨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途径:如著名的哈罗德—多马模型、索洛与斯旺的新古典增长模型、新剑桥增长模型等。20世纪60年代,这个领域的研究主要是在上述模型的基础上对影响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一些经济学家通过经济计量学方法和实际资料对美国、日本等国的经济实践进行比较研究。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20世纪70年代,对经济增长的极限问题的研究102索成为了主流,罗马俱乐部的经济学家们提出了“零洛经济增长”的主张。的新20世纪70、80年代以后出现的“新经济增长理论”古则适应当代世界各国的实际把技术进步作为增长的内典增生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其对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作长理用。论我们在这里要了解的是20世纪50年代索洛的增长理论。索洛的经济增长理论的背景是发达国家经济的增长过程。20世纪40年代,英国经济学家R·哈罗德和美国经济学家E·多马分别研究了同一个问题,经济在稳定状态中增长需要什么条件?他们分析的对象是一个只包含劳动和土地两种生产要素的简单经济体系,他们假设这个经济体系的技术水平不变,资本—产量比率不变,规模收益不变。这样的经济实现稳定增长的条件是G=S/C,即储蓄率(S)等于经济增长率(G)与资本—产量比率(C)的乘积,这就是哈罗德—多马的稳定性条件。为了分析经济的短期与长期波动,在此稳定性条件基础上,哈罗德又提出了三个增长率概念:实际增长率、有保证的增长率和自然增长率。他认为,经济长期稳定的条件是三者相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等。但是应该说这种稳定条件是很难达到的,因为103没有证据表明,取决于有效需求大小的实际增长率索洛会一定与有保证的增长率和自然增长率必然相等,的所以,人们把哈罗德提出的经济长期均衡条件称为新古是一条难以达到的增长刃锋。典索洛的新古典增长模型正是通过改变资本—产量增长比率不变的假设来解决这一“刃锋”问题的。理索洛的分析假定是资本—劳动比例是可变的,规论模收益不变,资本劳动的边际生产力递减,技术水平不变。在此基础上,索洛分析了资本—劳动或资本—产出比率的变动对经济长期增长的影响。索洛模型的公式是G=aΔL/L+(1-a)ΔK/K,其中的ΔL/L和ΔK/K分别是劳动增长率和资本增长率,a和(1-a)代表劳动与资本在经济增长中所作出的贡献。(1-a)/a就是资本—劳动比率。既然模型把以上因素都包含进了公式中,就意味着劳动增长率、资本增长率、资本—劳动比率都是一个变量,都可以通过自身的变动使实际增长率与有保证的增长率和自然增长率相一致,从而实现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索洛特别分析了资本—劳动比率是如何变动的。他认为是通过价格机制来实现的。当利率相对于工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资提高时,也就是资本的价格相对于劳动的价格提104索高时,资本的用量就会减少,劳动的用量相对增洛多,资本—劳动比例会因此而降低。反之,这一比的新例会提高。古一般情况下,资本—劳动比例都会提高,各国典增经济发展的实际证明了这一点,资本—劳动比例的长理变化反映在模型公式上,我们发现会带来经济增长论率G的提高,经济发展由此被推动。应该说,索洛的模型更符合经济现实,上述模型中所列举的因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索洛对市场作用的推崇不仅仅表现在刚才提到的对资本—劳动比率变动原因的分析上,而且表现在它对均衡增长率这一概念的阐述上。在索洛的增长模型中,有一个由人口的增长速度决定的均衡增长率概念,一国实际增长率如果与之相等,则说明经济增长与人口增长的速度一致,既不会出现大量的失业,又可以避免通货膨胀。当然,这种均衡状态是不容易达到的,经济系统经常会偏离均衡。但是,即使出现了失衡,经济系统也有办法自动恢复。比如说,一定时期,人口大量增长,超过了财富的增长速度,引起经济的衰退。这一方面是个坏事,因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为劳动力的过剩供给会带来工资水平的下降,另一105方面对企业而言这反而是个好事,工资水平的下降索洛会降低企业生产的成本,有利于企业提高赢利水的平。所以,企业会加大投资,扩大生产规模,许新古多企业这样做的结果就是社会生产的重新恢复。也典就是说,按照索洛的理论,只要允许市场机制自由增长发挥作用,经济就不像哈罗德说的那样,在纤细的理钢丝上危险地推进,而是在宽阔、平坦的柏油路上论大步前行。即现代社会由于技术进步和资本深化的作用,是可以保持长期稳定的经济增长的。索洛不仅证明了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是可能的,而且,他还认为,在经济增长的稳定状态,工资和利润都能达到较高的水平。这与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家的观点完全不同。按照斯密的《国富论》中的说法,经济的增长是不会无限制地进行的,因为,一国的土地等资源是有限的,一旦这些自然资源由于匮乏而告终,一国的经济就无法再前进了,那时的工资和利润水平将会非常的低。另一位著名学者马尔萨斯更是为我们描述了一幅战争频繁、饥荒肆虐、粮食短缺、人口暴涨、经济停滞的恐怖场面。事实果真如此吗?恰恰相反,人类的经济发展实践表明:经济增长率上升的过程同时也是企业利润水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平和劳动者工资水平不断上升的过程。现实并没有106索像斯密所认为的那样悲观,经济增长不仅没有停洛滞,反而速度越来越快,发展空间越来越广阔。索的新洛认为,这一切都是因为技术进步和资本深化的的古作用使然。典增索洛的模型也可以用另外一种形式来表示,即一长理个社会的全部产品中减去消费的部分以后,剩下来论的便是储蓄。整个社会的储蓄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一方面给每个人增添更多的资本设备,即资本深化;另一方面为每一个新出生的人提供平均数量的资本设备,即资本的广化。在工业革命后的两个多世纪里,各国的资本增长普遍超过了人口的增长,资本深化和资本的广化都在出现。特别是资本的深化,引起了人均产出水平的极大提高,从而使劳动者的工资大幅度增长了。正是由于资本的深化和广化,人类才能实现了工资与利润水平同时提高的长期持续发展,这种趋势随着各种新技术和新发明的出现还将继续下去,人类完全有理由相信自己的未来是美好的。正如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宣称的那样—不要被哈罗德的结论和马尔萨斯的预言吓倒,我们有权利憧憬更美好的未来。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107索洛的新古典增长理论索洛的新古典增长理论theoryofnew—classicaleconomicgrowth经济增长极限理论theoryofeconomic—growthlimits经济增长理论theoriesofeconomicgrowth经济增长economicgrowth经济发展economicdevelopment规模收益不变constantreturnstoscale生产要素factorsofproduction哈罗德—多马模型Harrod—Domargrowthmodel马尔萨斯人口增长理论Malthusiantheoryofpopulationgrowth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我并不认为我必须有个某些事物的摸型(通常是数学模型),才能对这个事物有所了解。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科斯发现和澄清了交易费用和财产权对经济的制度结构和运行的意义,他的研究成果是经济体系中一套全新的基本粒子。瑞典皇家科学院公告制度学派理论之一:科斯定理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罗纳德·H·科斯RonaldH.Coase(1910~)美国经济学家、法学家1991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罗纳德·H·科斯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殊荣的法学家兼经济学家,芝加哥学派的成员。1910年科斯出生于英格兰,1929~1932年就读于伦敦经济学院,获经济学学士学位。1935~1951在该院任教,1964~1982年在芝加哥大学任经济学教授,同时担任该大学《法律与经济学杂志主编》。1982年退休,但仍担任芝加哥大学法学院名誉教授及法学与经济学高级研究员。为表彰他在经济体制结构研究方面取得的突破性进展,诺奖评委会授予他1991年的经济学诺贝尔奖。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罗纳德·科斯是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111科者。科斯的著作不多,他只写了一本书《英国广播:垄断斯事业的研究》,另外就是几篇文章。定理其中,最出名的是两篇《企业的性质》与《社会成本问题》。前者是1937年在英国发表的,当时没有多大影响。后者对传统经济学的外在性理论提出了挑战。与常见的经济学论文相比,《社会成本问题》没有密密麻麻的公式,也没有晦涩难懂的理论,而只有几个简单的案例,但却蕴涵着深刻的经济思想,它一经发表,立刻震惊了西方经济学界和法学界。文中对产权的重视以及与此相关的经济学和法学关系的研究显得很突出。诺贝尔颁奖委员会对科斯的评价是,科斯的文献“对经济史的研究增加了新推动力,一门新的科学—法律经济学,在经济学与法学的交叉地带应运而生。”1966年,斯蒂格勒在教科书《价格理论》中加入了《社会成本问题》一文的内容并第一次使用了“科斯定理”这个名称,这使科斯的名气一下子大了起来。20世纪70和80年代,他的名气越来越大,西方的经济学教科书差不多都加进了科斯定理。应该说,科斯的获奖和经济形势有关。他是在1966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年出的名,那时适逢自由主义思潮抬头,其实,他112科的《企业的性质》发表于1937年,但那时正赶上斯经济危机刚刚过去,凯恩斯主义思潮盛行,所以,定理提倡自由主义的科斯的理论也就没有立足之地了。科斯著述不多,但他仍得到了诺贝尔奖,所以有人说,你只要有新的东西,然后又活得足够长,你就可以得到诺贝尔奖。科斯是81岁时获的奖。科斯定理是针对外部性经济问题提出来的。所谓的外部性讲的是一个经济单位的活动对另一个经济单位的影响。不管是生产还是消费活动都会对别人产生影响。积极的影响、有益的影响、正面的影响叫外在经济;反之,负面的影响、消极的影响、有害的影响叫外在非经济。外在经济的标准例子是果园旁边的蜜蜂养殖场,蜜蜂在果园里四处飞舞采集花蜜,不仅使养殖者得到收益,而且也为果树传播了花粉,从而提高了果园的产量。外在非经济的标准例子是沿着一条河建立的化工厂和养鱼场,化工厂排放的废水给河流带来了污染,使下游的养鱼场产量下降。因此,化工厂给养鱼场带来了损失,产生了外部非经济性,而且化工厂的产量越大,给养鱼场带来的外部非经济性亦越大。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外部性问题被经济学界所关注已经很久了,这一问题最早是由西奇威克提出来的,后来马歇尔又有113科所阐述,系统讲述这个问题的是庇古。自从庇古斯定1920年将环境污染作为外部性问题分析以后,又有理一些经济学家对此进行了延伸研究,如G·哈丁著《公地的悲剧》:“中世纪英格兰宣布公共牧地为一般公众自由使用。请想一想,如果一个牧民在他的畜群中增加一头牲畜,在公地上放牧,那末他所得到的全部直接利益实际上要减去由于公地必须负担多一个牲口所造成整个放牧质量的损失。但是这个牧民不会感到这种损失,因为这一项负担被使用公地的每一个牧民分担了。由此他受到极大的鼓励一再增加牲畜,公地上的其他牧民也这样做。这样,公地就由于过度放牧、缺乏保护和水土流失被毁坏掉。毫无疑问,在这件事情上,每个牧民只是考虑自己的最大利益,而他们的整体作用却使全体牧民破了产”。外部的非经济行为,即一个人的行动对别人所产生的破坏作用也许很小,但当每一个人受到引诱采取类似的行动时,外部的非经济行为总作用可导致毁灭。既然外部的非经济性对人们的影响很大,那么如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何消除外部性、合理配置资源,就成为外部性理论的114科基本课题。斯从历史上看,这一研究是按照直接行政干预、征定理收环境税费和实行产权交易三个层次展开的。最早主张对外部性问题实行政府管制的代表人物有著名经济学家斯蒂格勒,他从20世纪40年代起就开始对电力、证券等行业的政府管制问题进行研究。虽然他得出了管制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不能增进效率的“管制无用论”,但在处理外部性问题时,他依然看好政府的作用,提出了处理外部性问题的“其他政策”。包括:政府可以进行权力分配,禁止以某种会造成外部损害的方式使用资源;政府可以对排放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加上一定的限制;政府可以采取实际行动提供某些服务以消除负的外部性。主张政府利用经济手段解决外部性问题,始于著名英国经济学家庇古。在1920年出版的《福利经济学》一书的第二部分,首次全面地论述了外部性及其解决办法。他认为环境污染引起了社会成本与私人成本的差异。污染所造成的损失于排污企业来说是一种外在成本,没有计入会计成本,企业的有生产效率并不意味着社会生产的效率。而从社会的角度,要使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达到最优即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最有效率的状态,就必须令市场价格等于社会成115本。因此,需要政府代表社会进行干预,使外在科成本企业内在化。为此,庇古提出了著名的修正斯定性税,即税收—补贴办法,其目的是使私人成本理与社会成本一致。一方面直接比例于所产生的外部非经济性数量向行动一方征税,使他的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相等,从而迫使其减少生产;另一方面给予外部经济性的生产者以相当于外部经济性价值的补贴,从而鼓励他将产量扩大到对社会最有效的水平。比如,蜜蜂养殖者的蜜蜂为果园带来总收益为100元,则应补贴蜜蜂养殖者100元,养殖者有了更多的收益,就会多养蜂,于是又给果园带来更多的收益,假设又多了50元的收益,则政府应该再补贴养殖者50元,养殖者又会扩大规模,接着再得到政府的补贴,直到蜜蜂养殖者为果园(即为社会)增添的最后一元钱外在经济都得到政府补贴,这时,从社会而言,就达到了蜜蜂养殖的最适当状态。依此类推,所有具有外在经济性的行业都会达到应该具有的规模。反之,对外在非经济的企业,比如,污染了渔场的化工厂,政府应向其罚款。比如,化工厂给渔场带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来了100元的损失,则政府应向其罚款100元,用116科来补偿渔场的损失,或者责令化工厂安装除尘设斯备。如果化工厂交不出罚款,则表明该厂给社会造定理成的损失大于它创造的利润,则政府应强制其关闭或缩小规模,直到该厂为社会创造的恰好能抵消它为社会造成的外在不经济损失总额为止,这时的企业规模也一定是资源得到了最恰当配置的规模。庇古提出的这种罚款或补贴后来通常称为庇古税。这种解决外在性的办法对以后的理论研究和政策实践产生了巨大影响,1972年5月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提出的“谁污染谁负担”的原则,就是基于庇古税的原理。一直到90年代排污权交易的广泛实践,才使这一政策原理的主流地位受到新的挑战。人们逐渐意识到,征税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恰当地规定税率和合理地征税,也要花费许多地成本,导致社会福利的净损失,所以,需要找寻别的解决办法。针对外在经济和不经济,科斯从产权和交易费用角度出发,提出了自己的进行产权交易的解决思路。所谓“产权”在现代经济学中的含义是很广的,它可被理解为一种通过社会强制而实现的对某种经济物品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的多种用途进行选择的权利。产权可以分为两类:私有产权和公共产权。117科科斯等人研究的是私人产权。他们强调:对自身拥斯定有的产品的占有、使用、改变、馈赠、转让和不受侵理犯的一组权利都被认为是拥有产权的表现。举例来说,如果钢铁厂被赋予“任意处置河水,获取利润”的权利,那么就说在排放污染这一问题上钢铁厂拥有对河水的产权;如果沿河居民被赋予了“使用清洁河水,可以拒绝任何污染”的权利,则说居民们拥有对河水的“产权”,而钢铁厂则没有这个“产权”。什么是交易成本?在进行经济活动过程中,为达成任何一项自愿交易所必须耗费的各项费用的总和就叫交易成本。这可能包括市场调查、情报收集、条件谈判、起草合同等等活动所要付出的成本。这种成本的付出从当事人的角度是为了克服信息的不完全和不对称,了解对手的真实情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从另一方面,为了保护人们的合法权益,减少交易成本,往往又要由政府出面,设立一定的机构和制度,但这样反过来又增加了交易成本。美国的制度经济学家道格拉斯·诺思和约翰·瓦利斯曾经试图计算美国经济中交易成本占资源耗费总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额的比重。在考察了商业、金融、房地产业以及包118科括立法、司法和行政机构等政府部门以后,他们发斯现,这些提供交易服务的部门所用掉的经济资源的定理数量,(实际上也就反映着一个社会中交易成本大小的变化),在1870年占美国国民生产总值的25%,而在1970增长到50%以上,可见交易成本在经济活动中的重要性。这个概念是科斯在1937年的《论企业的性质》中提到的,他从这个概念出发再加上产权理论分析了外部性问题。科斯分析的结果是,在存在外部效应的场合:1.假定在交易过程中不存在交易成本,只要产权是明确界定的,则不论产权在谁一方,交易双方的自愿交易都可以使资源获得同样的有效配置。2.若交易费用大于零,则不同的产权界定会造成不同的资源配置结果。第一个结论被人们称为科斯第一定理,而后一个结论被人们称为科斯第二定理。为了说明以上结论,科斯做了著名的“养牛与种麦”的案例分析。为简化起见,我们换一个例子来说明以上结论。假定一个化工厂排出的污水污染了下游的5个渔场,每个渔场由此损失75元,5个渔场共造成375元的损失。再假定有两个解决办法,一是花150元给化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工厂安装一个污水处理设备,二是给每个渔场买一119台价值50元的小型净水器,共需250元。科斯如果政府不加干预,在产权明确的前提下,到底定问题该如何解决呢?现在就要来看产权清晰的假定理了。如果产权被界定在化工厂一边,即化工厂拥有排放污水的权利,渔场又想拥有清洁水源,那么,他们就会进行商议,5家渔场共同出钱“贿赂”化工厂安装一个价值150元的设备,花150元的代价会避免375元的损失,这对渔场是合算的。如果产权被界定在渔场一边,即渔场有不受污染的权利,那么,处理污染的问题就要由化工厂来进行了。化工厂在两种方案中选择的结果是自己出150元钱安装一个设备比给5个渔场安装净水器损失要小,也就是说,化工厂也必然选择1方案。在上述例子中,只要产权归化工厂还是归渔场是明确的,则由他们任何一方进行选择都会选择花150元安装一个污水处理设备来消除污染解决外部影响问题。这告诉我们,解决外部影响问题不一定需要政府干预,只要产权是明确的,市场会自动地进行合理解决。当然,在此过程中,政府也不是无事可做,明确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产权就是它的责任。有效地运用国家权利保护产权120科是市场正常交易的基础,在此政府要做一个裁判而斯不是一个场上队员。这与强调政府作用的斯蒂格勒定理的观点以及被大家所认可的需要借助政府来进行的征收“庇古税”的方案是完全不同的。科斯定理因此被认为是对传统经济学的修正。一般认为,科斯在对外部性问题的分析上有两个理论突破。第一,他认为有害的外在性有相互性,化工厂污染了渔场的水,当然化工厂应该负责,但另一方面,渔场索赔,化工厂就要蒙受损失,在正常成本之外又加上了一定的成本。二者相互在施加影响。第二,外在性不需要政府的干预,可以通过私人的谈判来解决,解决之后照样能达到资源的有效配置,也就是说,市场机制可以矫正市场失灵,这是科斯所一直信奉的观点。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不仅交易成本普遍存在,而且许多交易会因成本太大而无法达成,而且往往牵涉众多的当事人。例如,如果化工厂污染的不是五家渔汤,而是多家,同时还污染了农场、菜地以及很多住户的水源,那么多家受害者就很难取得一致意见,并提出化工厂可能接受的赔偿要求。化工厂和受害者双方为了在谈判中取得有利地位,也需要付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出大量成本收集有关污染损失和治理成本等方面的信息并进行信息的甄别、选择以及合同的起草等方面121科的工作,这些都会使问题解决的难度加大,甚至使斯定最后的协议无法达成。这就是科斯定理所遇到的障理碍。值得说明的是,科斯定理也被西方国家的政治家广泛使用。科斯的追随者们认为,产权可以分成公有和私有两种,公有产权的交易成本高,私有产权的交易成本低。所以,把公有产权变成私有产权是有效率的、是最经济的,因此科斯定理被西方国家用来作为反对政府干预、推行私有化的理论依据。科斯定理Coasetheorem私人成本privatecost社会成本socialcost庇古税pigouviantaxation交易成本transactioncost外在性externality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为了一个有效的经济系统,必须不仅有市场,而且也有适当规模的组织内部的计划。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科斯发现和澄清了交易费用和财产权对经济的制度结构和运行的意义,他的研究成果是经济体系中一套全新的基本粒子。瑞典皇家科学院公告制度学派理论之二:公共物品与科斯的灯塔经济学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让我们假设这样的一件事情。一个老城区的巷子里住着20~30户居民,这个巷子很崎岖,狭窄。巷125公子里一直没有路灯,居民们晚上进出很不方便。于是,共物可能有人就会提议,安一个路灯吧,这样大家都方便。品与那么,剩下的问题就是装路灯的费用怎么解决?大家科怎样分摊这笔钱比较好呢?既然路灯是方便大家,就斯的依人数平均分摊好了!可是,人也分大人小孩,大人晚灯塔上出门比较多,享受到的好处比较多。小孩子晚上一经般是不出门的,让他们和大人负担一样的费用似乎是济学不太合理。所以,干脆,就按照户数分摊好了,反正每家每天总有人会享受到路灯的好处,马上有人又会提出异议了,我们家才两口人,邻居家有五口人,要我们和他们家交一样的钱你说合理不合理?而且我们家这两口人都上了岁数,晚上我们根本就不出门,只是乖乖地呆在家里看电视,根本用不上路灯,为什么要分摊?或者,还有人可能说,我们都在这里住了几十年了,这里哪拐弯,哪直行,我闭着眼睛都能知道,哪还用得上路灯呢?要安灯,你们出钱好了,反正我是用不着!怎么办?各种各样的争执是一定会有的,假设持上述这些观点的人是少数,最后假设勉强达成了一致,同意共同出钱安这个路灯,那么,由谁来收钱呢?既然受益的是大家,那么就由大家推举一个人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来为大家服务吧。可是,被推举出来的这个人可能126公会想,虽然大家说好了各自负担多少,如果有人事共物后赖帐,或有意无意地拖延时日,就是不付钱,怎品么办?我又没有惩罚、纠举的权利,我怎么能约束别与科人呢?斯的上述的例子很具体而深刻地反映了一个社会在处灯理公共物品这个问题上所面临的困难。对这类问题塔经的分析最早是从灯塔开始的。济学早期的英国,灯塔设施的建造与管理是由私人提供的。由于海上航行经常出事故,为了满足航海者对灯塔服务的需要,一些临海人家自己出钱建设了灯塔,然后根据过往船只的大小和次数向船只收费,以此作为维护灯塔日常开支的费用并获取一定的利润。经营一段时间后,灯塔的建造者逐渐发现,过往的船只总是想方设法逃避交费。他们或者绕过灯塔行驶,或者以自己熟悉海路为名干脆就拒绝交费。建造者们只能增雇人手加强管理,但他们又没有执法权,就是真碰上不交费的人,他们也没奈何。而且,增雇人手也加大了建造者们的成本,慢慢的他们就变得入不敷出了,于是,私人建造的灯塔慢慢的也就关闭了。可是,海上航行对灯塔的需求是一直存在的,那就只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能由政府出面来建设了。127政府经营灯塔刚开始让大家很高兴,因为过往船公共只不用自己交费了,好像节约了资源。但没多久大物品家就发现,这时的灯塔比私人经营时的损坏率提高与了很多,反正是大家的东西,大家都不爱护,最科斯后,政府花在灯塔维修上的费用要远远超过私人经的灯营时的费用。而且,表面上过往船只并没有交钱,塔但实际上政府拨下来用于建造和维修灯塔的费用也是经济纳税人的钱,从整个社会资源配置的角度看,这部学分资源的配置是无效率的。因为灯塔是公共物品。在经济学说史上,有几位大经济学家都曾说过灯塔。他们是:约翰·穆勒、庇古和萨缪尔森。他们的共同意见是“指引海上轮夜航方向的灯塔,只能由政府建造”。在他们看来,任何私人自己出钱去建造灯塔,然后再用市场交易方式向利用过灯塔灯光的轮船收费的企图都会失败。与一般商品不同的是,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点。所谓商品的非排他性是指:商品的生产者和购买者不可能或需要花费高额成本才能把他人排斥在获得该商品带来的利益之外。例如,一个国家的国防为所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有纳税人服务是必然的,但即使你是一个逃税人,128公一旦外敌侵略,你照样会获得保护,因为把某个人共物排除在外或者依照纳税数额的高低来享有保护几乎是品不可能的。是否具有这一特点是公共物品和一般商与科品的重要区别。对一般商品而言,如果你不花代斯的价,那么你难以获得相关利益。灯公共物品具备的第二个特征即非竞争性。这与消塔经费商品所增加的成本有关。通常,当我们增加消费济学一单位商品时,生产者就必须多花费一定的成本多生产一个单位。例如,我多消费一个面包,生产面包的厂商就要花费一定的成本把它生产出来。但有些物品不具有这样的特征。例如,电视台提供的电视节目花费的成本与我们其中的某个人是否收看关系不大。如果在增加消费一单位商品时社会所需要增加的成本等于零,该商品就具有非竞争性特点,该商品就是公共物品。以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来衡量灯塔,我们发现,灯塔是典型的公共物品。它温暖的光芒德泽广被,过往的船只都能均蒙其利。其他的东西像面包牛奶,一个人享用了之后别人就不能再享用,灯塔的光线却不是这样,多一艘船享用不会使光芒减少一丝一毫。而且,你在杂货店里付了钱才能得到牛奶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面包;可是,即使你不付钱,还是可以享有灯塔的129指引,别人很难因为你不付钱而把你排除在灯塔的普公共照之外。物正是看到了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低效率,科斯品与特意从美国赶到英国,实地考察英国灯塔制度的历科斯史演变。在分析了私人灯塔制度和政府提供灯塔服的务的利弊之后,科斯提出了一个新观点。他认为,并灯塔不是私人灯塔制度本身效率不高,而是政府对相关经济的制度提供工作没有做好,导致了私人灯塔制度演学变为公共灯塔制度。只要政府做好相关的制度保证,私人灯塔制度的效率要明显高于公共灯塔制度。政府可以鼓励私人灯塔经营者进行竞争,避免他们由于独家垄断提高收费标准而获取暴利,同时通过产权界定赋予他们收费以及获取利润的权利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另外,国家为私人提供灯塔建设这种公共物品的活动进行鼓励,从政策上给予一些优惠。这样,通过制度的完善,政府监管下的私人经营就可以既解决私人交易成本过高的问题,又解决政府经营效率低下浪费资源的问题。政府在此过程中并不是代替私人经营灯塔,而是提供制度并对制度的实施予以监督。以上经验已经被大家所接受,一些西方国家和地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区开始对通讯,交通等公共物品实行市场化,交给130公私人经营。我国最早进行这种尝试的是四川成都,共物对自来水通过BOT方式进行私人经营。品正因为灯塔也是公共物品,所以,在它的利用与科过程中,也存在搭便车的现象。搭便车这一说法的斯的由来据说是起源于欧洲中世纪的一个故事。一批骑灯士在行军路上碰到路障,要想通过,必须先清除障塔经碍。但是,高傲的骑士们谁也不肯动手清除。后济学来,一个骑士找到邻近的村民帮助清除路障,最后,其他人也都跟着得以通过。后来,这些不愿意劳动只想着借光的骑士被人们称做搭便车者。这种现象的出现当然是源于公共产品的特点。正因为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所以不能阻止其他人不付代价地享用它。中国的典故“滥竽充数”实际上就是对搭便车现象的描述。据说,齐宣王喜欢300只竽同时合奏,不会演奏的南郭先生每次就装模做样地混迹于其中。后来,当齐缗王不再喜欢群竽合奏而偏好独奏的时候,南郭先生便灰溜溜地逃走了。从经济学角度看,齐缗王的独奏改革等于把公共产品变成了私人产品,搭便车便不能再存在下去。现实生活中搭便车的情况很多,如前面提到的路灯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的使用、国防服务的提供等情形下都是如此,看来只有依靠好的制度,才确实能尽量减少甚至是避免131公这种现象的危害。共物品与科斯的灯塔经济学排他性原则principleofexclusivity非竞争性物品nonrivalgoods非排他性物品nonexclusivegoods搭便车者freerider自然垄断naturalmonopoly市场失灵marketfailure公共物品publicgoods私人物品privategoods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贝克尔把微观经济分析的范围扩展到包括非市场行为的人类行为及其相互作用的广泛领域。瑞典皇家科学院公告婚姻与家庭经济学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加里·贝克尔CaryBecker(1930~)美国经济学家1992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贝克尔1930年出生于美国的宾西法尼亚州,1955年在芝加哥大学获得文学博士学位。1957年后先后担任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美国国家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和芝加哥大学经济学教授职务。1987年当选为美国经济学会主席。为表彰贝克尔用微观经济分析理论对人类行为等领域研究所取得的丰硕成果,瑞典皇家科学院授予他1992年的经济学诺奖。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从1969年至今,诺贝尔经济学奖每年一度,一共颁发了33次,先后有40多位经济学家获此殊荣。135婚其中的大部分人,都是因为对经济理论本身的发展姻与做出了巨大贡献而获奖,但也有为数不多的几个,家庭在理论上并无建树,而是由于创新了经济学的研究经方法、开创了经济学新的研究领域而登上了领奖济学台。1992年诺奖获得者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加里·贝克尔便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个。贝克尔认为,经济学不仅仅是研究经济问题的学问,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应该可以被应用到人文科学的任何一个领域。任何一种常规和非常规的资源,只要它是有多种用途的,而它本身又是稀缺的,那么,有关这种资源的分配和选择问题便均可以纳入经济学的范畴,均可以用经济学的方法来加以研究。从这个意义上讲,一些似乎与经济学毫不相关的问题,如结婚、生育、子女抚养、家庭结构、社会教育、抢劫犯罪、甚至是歧视行为和利他主义,都可以纳入经济分析的范畴。对所有这些问题,贝克尔都用一套严谨的经济模型做出了解释,并得出了一系列常识无法论证的结论。在应用经济理论分析人类行为方面,贝克尔做了成功的先驱工作,开辟了一个以前只是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和心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理学家关心的研究领域,极大地扩展了经济学的疆136婚界,以至于有人提出了“经济学帝国主义”的说姻与法,而贝克尔也被称为“作为帝国创建者的经济学家家”。庭经贝克尔的人力资本理论济人力资本这一概念并不是由贝克尔提出来的,在学此领域内,沃尔什和舒尔茨是先行者。1935年哈佛大学教授沃尔什发表了题为《人力资本观》(又译《把资本的概念应用到人身上》)的文章,首次采用“现值折算法”分析不同教育程度学生个人的教育费用和毕业后因能力提高收入增加的情况,得出各级教育的收益率,回答了上大学或高中是否值得的问题。这本书被西方学者认为是最早用人力资本概念研究教育经济学的第一篇论文。1979年诺奖得主西奥多·W·舒尔茨是公认的人力资本理论的构建者。他在1960年发表了题为《人力资本投资》的演说,阐述了许多传统经济学理论不好解释的经济快速增长的根源问题,明确提出人力资本是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这篇演讲震惊西方经济学界,奠定了人力资本理论的基本结构体系。后来,他又出版了一系列相关论著,有《用教育来形成的资本》、《教育和经济增长》、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回顾人力投资的概念》以及《教育的经济价值》等书,他由此被称为“人力资本理论之父”。137婚在前人理论的基础上,贝克尔对人力资本理论作姻与了很好的发展。虽然人力资本理论并非贝克尔所创家庭造,但该理论的系统化和微观基础的完成应归功于经贝克尔。而且,借助于时间分配和新家庭经济理论济学是贝克尔人力资本理论的一大特色,这在贝克尔的学术贡献中占有重要地位。贝克尔对人力资本理论进行研究始于1963年。早在1957年,前苏联成功地发射了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这件事极大地刺激了美国的政界和科学界。美国政府马上召集专家学者来研究美国的科技发展状况,分析美国在空间技术方面落后于前苏联的原因。在经济学界,一大批中青年学者将关注的目光集中在教育领域,重点探讨了教育投资对科技发展的作用,形成诸多有影响的研究成果。贝克尔1963年出版的《人力资本》一书,便是其中的代表作。贝克尔把人力资本投资定义为“通过增加人的资源影响未来货币和心理收入的活动”,这种投资包括正规学校教育、在职培训、医疗保健等等。对其中的在职培训的分析是贝克尔人力资本理论中最富有成果的一部分。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贝克尔认为工人通过直接在生产中学习新技术固138婚然能够增加人力资本存量,但这个过程非常缓慢。姻与一个比较主动的办法是在职培训。和投资于机器、家设备、厂房相比,对人力资本进行培训会增加现期庭经的支出,减少现期的收益,但是,如果它可以大幅济度地提高未来的收益,或者大幅度地降低未来的支学出,企业就乐于提供这种培训。为了说明这个问题,贝克尔进一步将培训分为两种:一般培训与特殊培训。所谓一般培训,就是职工接受培训所获得的知识、技能,不但对本企业有用,而且对其他企业也是有用的。例如军队培养的机械师,其技术不仅军工企业需要,民用企业也需要。一般培训的受益者是职工,因为他所掌握的技术,可以带到其他企业,从而在未来增加职工自已的收入。所以,一般培训的费用,应该由职工支付,如果让企业承担,企业就有可能由于雇员的流动而蒙受损失。特殊培训又称专门培训,它可以大幅度地提高本企业的生产率,但对其他企业的影响很小或根本没有影响。如宇航员、战斗机驾驶员、导弹操纵人员等,都是典型的特殊培训或专门培训。另外,为使新雇员熟悉自己的组织从而使企业能更有效地利用劳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动力,企业一般都要花费一些资金对新员工进行培训,这也是一种特殊培训。相比一般培训,特殊培139婚训的好处,则大部分被企业占有,进行了这种支出姻与的企业的生产率会比其他企业提高更快,因此,企家庭业应该为此支付培训费用。经对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的分析是贝克尔的第二个济学理论要点。人们常常会提出问题:为什么年轻人愿意进行更多的人力资本投资?为什么有时候人力资本投资会不足?能力与人力资本投资之间是什么关系?贝克尔经过研究发现,有4个因素可以影响投资的收益,使收益率更高或更低。1.工作的时期。工作时期的延长会增加任何一个时期所进行的投资的收益率。贝克尔据此解释了年轻人之所以更愿意进行教育培训投资,是因为他们在以后更多的年代里能得到收益,因而有更大的激励。2.风险与流动偏好。因为人力资本是不能流动的资产,而且也很少能作为贷款的担保,所以,与这种资本相关的是正的流动偏好报酬。3.资本市场与知识。贝克尔的分析表明,资本市场的健全程度直接影响人力资本投资的大小。不健全的资本市场产生提供资金的困难性,再加上年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轻人知识经验的不足因而不完全了解投资的机会,140婚构成了某些人力资本投资不足的原因。姻与4.贝克尔通过精密的逻辑及数理模型已经证明,家在收入、能力与对人力资本投资的刺激之间存在着庭经一种联系,即“能力与人力资本投资之间是同方向济变动的关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力资学本的投资越大,投资人的能力增长就越快。上述对企业培训和投资收益率的分析对企业及个人的人力资本投资决策提供了很实用的指导,正因为如此,瑞典皇家科学院的公告评价说:“加里·贝克尔的最有价值的贡献或许应该在人力资本领域去寻找即在人的技能以及对人的技能进行投资的结果方面去寻找。”贝克尔的婚姻与家庭理论家是什么?家是我们满怀乡愁去寻找的那个所在、是我们疲惫时歇脚的港湾、是海德格尔所说的“诗意的居所”、是在精神上给我们以力量物质上给我们以满足的家园。中国人很早就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家庭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观念以及行为方式。人是如此依恋着家庭,以至于从古至今,人们从社会学、伦理学的角度对家庭进行了诸多的研究。但是我们发现,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家庭分析是经济学很少涉足的领地,在东西方的正141统经济学中,都没有为家庭分析留下多少位置。婚姻20世纪70年代以来,加里·贝克尔发表了一系与家列有影响的著作,“用研究人类行为物质方面的工庭具和结构去分析结婚、生育、离婚、居民户的劳动经济分工、声望和其他非物质方面”,创立了家庭经济学学。他在1960年、1964年和1981年发表的《生育率的经济分析》《人力资本》《家庭论》三部著作,被看成是这方面的代表作。贝克尔家庭经济理论的分析是建立在完整的市场假设的基础上的。他做了这样两个说明:首先,现代社会的婚姻几乎都是出于自愿,故偏好理论以及理性经济人假设完全适用于此。其次,婚配过程像一般的市场模式一样,是在信息不完全的前提下由当事人进行选择与竞争的过程,所以,可以假定婚姻关系也是一种市场关系,可以假设一个自由竞争的婚姻市场的存在,这样,在一般市场模式中的成本收益分析、效用价值分析等原理就也可以用于对婚姻状况的分析。在上述假设基础上贝克尔首先分析了婚恋行为。贝克尔把婚姻关系和婚恋行为看作是一种市场关系和市场行为,他运用经济学的工具构造了多种行为模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型,对婚姻市场上的结婚、离婚和一夫多妻、一夫142婚一妻制进行了解释:姻与人们为什么要结婚?抛开异性相吸、感情需要等人类家学和社会学的解释不谈,单从经济学的角度考虑,人们很庭经容易会想到一个词“规模经济”。的确,男女两人同吃同济住是比一个人生活经济,但几个男性或女性通过同学吃同住同样可以获得规模经济,所以,贝克尔认为,规模经济不是婚姻出现的主要原因。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具有不同专业化优势的、在能力与收入方面差别很大的互补的男性和女性通过婚姻的形式可以使自身及双方的收益达到最大,贝克尔认为,这是婚姻存在的真正理由。男女之间传统上的社会角色是不同的,在中国一般认为最能被大家接受的模式是男主外、女主内,两者的分工不同。亚当·斯密在《原富》第一册中曾列举过劳动分工的3大优越性,即分工节约了劳动者在不同工种之间转换工作的时间;分工的专业化使劳动者得以积累人力资本;分工增加了创造工具的机会,加速了物质资本的积累。这里谈到的第一个优越性是劳动时间在不同工作之间的安排问题。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模式明确区分了家务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界限,减少了夫妻之间在家务劳动与社会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劳动之间不断转换所付出的时间,从社会分工的角143度看是合理的。当然,反过来说,女主外男主内的婚姻模式能达到同样的效果,这种模式随着女性独立意与家识的增强也日益成为流行的趋势。庭除了分工可以节约总的劳动时间以外,互补性在经济婚姻中也占了重要的位置。的确,我们在生活中经学常看到,生意上成功的男人与漂亮妩媚的女人结婚;受过高等教育的男人与温柔而有教养的女人结婚;事业型女人则与家庭型男人结婚。这根据贝克尔的分析,在“两个收入能力差别较大的人之间结婚的概率较大,因为其中存在着有报酬的工作和家庭生产的互补”。实际上,互补性使结婚成为了一个双赢的方案,无论对男性还是女性都是如此。结婚的理由如果在于专业化和互补性带来的效率的话,那么一夫一妻制为什么会成为现代社会典型的婚姻形式呢?贝克尔依然运用经济学的观点进行了解释。他分析的基点首先是坚持竞争的婚姻市场的存在。就像假定完全竞争市场上产品同质一样,贝克尔假定所有男性不存在差异,所有女性也不存在差异。而且家庭成员的增减遵循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一夫一妻制的家庭从新增成员获得的收益递减。在此基础上,他认为,两个男性的独身家庭和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一个一夫三妻的家庭获得的总产出将低于三个一夫一144婚妻的家庭的总产出。所以,一夫一妻制是最有效率姻与的婚姻形式,他获得了婚姻形式中的支配地位。但家是,贝克尔还指出,当男性(或女性)在财富能力或庭经其他特征方面出现显著差异时,一夫多妻制的婚姻济形式也会得到鼓励。比如我国封建社会君主的三宫学六院七十二嫔妃和百姓的三妻四妾的存在。对婚姻市场进行分析之后,贝克尔对生育行为进行了研究。与传统理论不同,贝克尔将家庭不仅看成是消费单位,而且还是生产单位。他认为孩子实际上就是家庭的最重要的“产品”。按照他在1960年的论文《生育率的经济分析》中所下的定义,“子女是一种心理收入或满足的来源,按照经济学的术语,子女可以看成是一种消费商品,有些时候,子女还可以提供货币收入,所以子女既是一种耐用消费品又是一种生产品。”我们发现,作为家庭产品的孩子的养育是要支付成本的,也就是说,孩子的生产和养育也是一种投资行为,这种投资分为经济投入和感情投入两部分,其中的经济投入又可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两部分。直接成本是用于食物、衣服、娱乐、学习等方面的费用。间接成本又称机会成本,指父母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为养育孩子而失去的机会或利用这种机会所带来的收145入,比如养育孩子要牺牲父母的闲暇时间、怀孕或婚姻抚养孩子可能会影响母亲的升迁甚至丢掉工作等。与家贝克尔认为,父母在做出是否养育孩子以及养育庭孩子的数量方面的决定时,同样要遵循成本—效益经济分析。这方面的研究有助于解释,为什么富裕家庭学的孩子较少,而贫困的家庭却往往倾向于生较多的孩子。与贫困家庭相比,富裕家庭的父母,一般都有较好的工作、较高的薪水以及比较舒适的工作环境等,为了养育孩子,他们所付出的牺牲也就是他们要支付的机会成本无疑更高一些。同时,富裕家庭更能理解现代社会对孩子质量的要求,他们也愿意并有能力为孩子质量的提高方面多花费支出,这就是说,他们养育孩子的直接成本也是很高的。这样一来,权衡利弊,比较富裕的父母,就倾向于养育较少的孩子的同时提高这些孩子的素质。这是贝克尔家庭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突破,它为现代社会生育率持续下降提供了(不同于人口经济学家提供的)经济学解释,这与著名人口学家马尔萨斯的观点恰恰是相反的。马尔萨斯认为,收入的增加将会导致家庭规模的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扩大。原因是好的医疗条件会使儿童死亡率降低,146婚收入的增加将会使人们早婚且不大节欲,从而导致姻与生育率的提高。贝克尔则认为,目前儿童死亡率已家大大降低,收入变化对其的影响已微不足道。而且庭经在当代避孕技术的发展已使新增人口的数量可以得到济控制。所以,总的来说,正如前面分析的,富裕学的家庭“生产”的一般是质量更高但从数量上却不一定是最多的孩子。即“收入的增加可能既增加子女数量,又增加子女质量,但是数量弹性应低于质量弹性。”以上就是贝克尔家庭经济学的主要内容,这种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在面世之初就受到许多学者的批评。最严厉的批评集中在对婚姻市场这一假定的合理性的判断上。许多人认为,虽然从个人选择的角度看,婚姻关系在很多方面是一种市场关系,但婚姻市场终究是一种特殊的市场,与一般的商品交易不同的是,婚姻市场上交易的对象是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沟通,是以身相许,是心心相印,而不仅仅是干巴巴的一纸契约。这种特点在进行严格的纯经济学的分析时就很容易被忽略,这在贝克尔的论著中也有表现。所以他的文章迟迟得不到发表,保守的学术同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行经常在公开场合对他进行讥笑和嘲讽。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逐渐看到他的理论的147婚意义所在。贝克尔作为一个富于创新精神的不断进姻与行理论拓荒的经济学家的地位逐渐得到了大家的承家庭认。他的分析为社会科学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他经开创的许多经济分析领域后来得到了广泛和深入的发济学展完善。很多人开始使用贝克尔的分析方法,将经济分析的视角转向于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在解释这些“非经济现象”方面,经济分析方法取得了空前的成功。正因为如此,瑞典皇家科学院才将1992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他。对于这种经济分析方法的极端扩大化趋势,贝克尔教授说:“只要现实生活提出新的问题,经济学家随时准备放弃理论假设;毕竟,假设不是教条。”人力资本投资investmentofhumancapital效用最大化utilitymaximization孩子净成本netcostofchildren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就是要在同行中标新立异,与众不同。这样会在同行中不受欢迎,我不介意我不受欢迎。我仍认为不受欢迎是好事。这意味着我们提出一些与众不同的理论和观点,这是我们芝加哥试图要做的。我们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不怕提出与同行的看法不同的观点。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道格拉斯·C·诺斯和罗伯特·福格尔为了解释经济和制度的变化,应用经济理论和定量方法,更新了经济史的研究。瑞典皇家科学院公告制度变迁与路径依赖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道格拉斯·C·诺斯DouglassC.North(1920~)美国经济学家1993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诺斯1920年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1952年在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1947年开始在伯克利任教,1961年任华盛顿大学研究所的所长,1981~1982年任教于剑桥大学。1982年重新回到华盛顿大学,现在任该大学经济系卢斯讲座教授。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英国有一位老人李约瑟穷其毕生精力曾写成一部151系统论述中国古代文明史的传世巨著《中国古代的制度科技与文明》。在这本书中,他提出了一个被后人变迁称为李约瑟之谜的问题:为什么在古代靠四大发明与领先于世界的中国在近代明显地落后了?是什么防碍路径了近代以来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他认为,西方之依所以能够在近代以来领先于世界,靠的主要是工业赖革命。然而,西方17、18世纪发生工业革命的条件中国在14世纪就已经具备了,但是,中国并没有抓住机会。为什么会这样?与此相似,对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情况进行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在一些有着大体相同的悠久历史的国家或民族之间,现在经济发展的水平却存在着令人惊异的巨大差异。为什么会是这样?为什么有些国家或民族的制度不断向有利于经济增长的方向演进并大大促进了其经济的发展,而有些国家或民族的制度却对经济发展起着阻碍的作用,并且这种无效率的制度还能够长期稳定地存在,难以产生变革?对此,199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诺斯运用其与1991年诺奖得主科斯共同开创的制度经济学理论给予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解释。1973年,美国出版了一本名为《西方世界的兴起》的经济史学著作。尽管这本书的篇幅并不大,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但它却在西方经济史学界乃至整个经济学界引起了巨152制大的反响。这本书运用时代最先进的经济学理论工度变具,从全新的角度对欧洲经济发展的历史作了令人迁耳目一新的重新考察和解释,并且令人信服地证明与路了制度这一被传统经济学所长期忽视的因素在近代欧径洲经济发展中的决定性的作用,从而引起了人们对依赖制度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的重视。这本书的作者之一,就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道格拉斯·诺斯。《西方世界的兴起》一书虽然揭开了制度变迁理论登上经济学舞台的序幕,但是这部著作还仅仅是以历史考察为主,还没有提出一套很系统的理论。因此,诺斯在1981年又独自撰写和出版了一本名为《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的专著。此后,他还在1990年又出版了《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一书,又对他的理论作了更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诺斯认为,在他的这后两本书中,“制度理论得到了最透彻的阐述”。将制度被看作是经济增长的原因的确是诺斯的创举。我们知道,从斯密以来,经济学家们一直是把专业化和劳动分工的发展、生产技术的进步以及由此产生的市场规模的扩大看成是经济增长的原因。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而制度因素始终被看成是一个外生变量而被排除在经153济增长模型之外。难怪有人说,诺斯的发现是“一制度石激起千层浪”。变迁那么,制度是怎么影响一个社会的经济增长呢?与用诺斯的话来说,“制度是一个社会的游戏规则,路径更规范地说,它们是为决定人们的相互关系而人为依设定的一些制约。制度构造了人们在政治、社会或赖经济方面发生交换的激励结构”。不过,这种激励结构有可能是有利于经济增长的,即有效率的;也可能是不利于经济增长的,即无效率的。那么,什么样的制度才是有效率的呢?按照诺斯的观点,有效率的制度至少应当有如下两个基本特征:1.有效率的制度应能够最大限度地消除人们“搭便车”的可能性,使每个社会成员从事生产性活动的成果得到有效的保护,从而使他们获得一种努力从事生产活动的激励。2.有效率的制度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生产要素的潜力,使每一个社会成员的积极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而无效率的制度则与之相反,必然因为成员搭便车严重而降低资源配置的效率。有效率的制度最明显的例证是中国农村改革中家庭联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联产承包制发端于安徽凤阳154制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的小井村。当时的小井村,吃度变粮靠返销,生活靠救济,花钱靠贷款,是个有名的迁“三靠村”。穷困带来了变革的动力。村里的18户与路农民冒着坐牢的危险签定了一个合同:“从现在径起,我们分田到户,家家户户签字盖章,如果以后依赖(分田到户)能干,每户保证全年应上缴的公粮,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大家保证把我们的孩子养到18岁。”分田一年以后,这个村的全部农民都摘掉了吃供销粮的帽子,实现了自给自足。这些农民并没有意识到,他们的行动改变了历史,以分田到户为特征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由此展开,进而城市的大规模经济改革也轰轰烈烈地展开了。同样的人,同样的地,为什么会有完全不一样的效率与收获,关键就在于改革前后的制度不同,好的制度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由此产生了结果的不同。制度的确是促进经济增长乃至社会进步的关键因素。诺斯将制度因素引入对经济社会问题的研究,贡献无疑是革命性的。拿经济增长问题来说,在诺斯之前,很多人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影响经济增长的诸多因素,如投资、技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术、劳动力素质等等,但是没有人能够用传统理论155对一些关键问题提出有说服力的答案。比如,处于制度同样发展环境中的不同国家为什么技术创新的速度不变迁同?什么是有效率的投资结构?用奥尔森的话来说:与“他们追到江河源头的小溪和湖泊,但没有解释注路径入这些源头的雨水是怎么形成的。同时,他们也没依有说明通往江河的渠道是如何被堵塞的。”但是诺赖斯做到了这一点。一种制度一旦形成,在一定时期就会处于一种均衡状态,就是类似于纳什均衡的状态。在这种制度下,没有人能够通过制度创新得到好处,没有人有制度变革的积极性。对大家而言,目前的这种制度组合是最优的。这种均衡状态会一直持续下去,直到有一天,当某个社会群体认为发动制度变迁有必要,而且变迁过程对他们而言有利可图,预期收益大于成本,他们就会积极地酝酿、筹划发动变迁。按照诺斯的解释,制度变迁的一般过程包括这样的几步。第一,形成推动制度变迁的第一行动集团。第二,提出有关制度变迁的方案。第三,根据制度变迁的原则对方案进行评估。第四,形成推动制度变迁的第二行动集团,即在制度变迁中起次要作用的集团。第五,由这两个集团共同努力去实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现制度变迁的程度。156制从上述理论似乎可以推论出,正如中国古人所言的度变“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趋势一样,任何一种制度迁都不会无限制地长期存在,总会被制度变迁的力量打与路破。但是,现实中确实也存在一些制度特别是无效率的径制度长期存在而且无法改变,为什么会是这样?诺依赖斯提出了一套叫做“路径依赖”的理论,来回答这个问题。路径依赖最初是由生物学家在研究物种进化分叉时提出的概念,后来被应用到对技术应用效果的分析中。这种理论的意思是,一种技术一旦首先被利用起来,就会产生一种收益递增的趋势,随着它的利用率逐渐提高,其在市场上的地位就越稳固,而它的地位越巩固,它也就被应用得越广泛……这种良性循环会使它在市场上的地位越来越加强,以一种对自身不断强化的趋势迅速蔓延并直至统治整个市场。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有某种比它更先进的同类技术出现,但是由于后者晚到一步,市场已经被前者统治,在市场上也很难有容身之地。这一理论最早是由一个事例来支持的。QWERTY打字机键盘于1870年被发明出来以后,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932年有人发明据说可以大大提高打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字速度的DSK键盘,但这种键盘没有推广开来。大157卫等人将这个事例当作路径依赖的一个主要证据。制度认为对QWERTY键盘的路径依赖排斥了效率更高的DSK变迁键盘。与制度经济学家从技术演进的路径依赖中受到启路径发,把它应用到制度演进的分析上。制度演进的路依径依赖是指,一种制度一旦被一个社会所采用,不赖管这种制度正确与否,都会在一定时期产生自我强化倾向而不容易改变,除非借助于外力才可能摆脱这种状态。按照诺斯等人的理解,这种自我强化的机制产生的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1.制度变迁中存在规模效应和沉没成本。制度的建立和实施要花费大量的成本,这种成本一旦投入就无法收回。2.存在学习效应,制度创造收益的能力会引导人们互相效仿和学习,加速该制度的发展和扩散,越多的人采用某种制度,该制度就越难改变;3.存在协作效应。一种制度一旦实行就会有相关配套的措施被执行,产生协同影响。4.既得利益约束。利益因素是路径依赖产生的深层次因素。一种制度形成以后总会产生一批该制度下的既得利益者和既得利益集团,这些人总会对各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种试图改革现存制度的行为予以压制和打击,即使158制这种变革对大多数人是有利的。他们会想方设法维度变护既有的制度,尽可能扩大利益获取的范围,延长迁自己的统治时间。这是制度变迁过程中碰到的最大与路障碍,也是最难解决的问题。径以上4个方面的原因会使制度具有一种在其原来依赖的路径上始终保持下去的惯性。诺斯认为,正是这种“制度自我强化机制”的作用,使得一个社会一旦选择了某种制度,无论它是否有效率,都很难再从这种制度中摆脱出来。在制度变迁的问题上,我们不能忽略非正式制度与正是制度相互影响。正式制度是能对社会发展和人们的生活产生巨大影响,比如各种法规、规则以及经济组织之间签定的正式契约(如合同、协议)等等。但是,在我们的生活中还存在着大量的非正式制度。这种非正式制度主要指的是在社会发展和历史演进过程中自发形成的、不依赖于人们主观意志的文化传统和行为习惯。比如社会的意识形态、文化积淀、风俗习惯等等。如果这种非正式制度是积极的,与正式制度是契合的,就会促进正式制度的实施;反之,消极保守的非正式制度必将阻碍正式制度的实行和发展。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诺斯在诺贝尔经济学奖颁奖仪式上的演讲中就提159到了市场经济改革和社会文化传统的关系。他认制度为,俄罗斯这个民族历经了长时期的封建沙皇专制变迁和斯大林集权统治,在其思想中已经形成了根深蒂与固的惟上级命令是从的习惯,因而缺乏基本的竞争路径观念与意识,也缺乏创业精神和企业家精神,他们依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建立起与市场经济发展相匹配的市赖场环境,这与西方国家为俄罗斯设计的市场经济模式(正式制度)存在很大的冲突,所以俄罗斯的改革才会困难重重。由此说明,对经济转轨国家而言,效仿别国的制度是容易的,但最困难的就是如何使这种制度与本国的意识形态和文化传统等非正式制度协调一致,这是一个漫长而相对艰难的过程。制度变迁institutionalchange路径依赖path-dependent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我一生要为改善社会而工作,做这件事的方法是去发现什么东西使经济像现在这样运作或不能运作。我相信,一旦我们了解什么决定经济在时间过程中的成绩,我们就可能改善它们的成绩。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信息经济学理论之一:冷战、智猪与博弈理论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博弈”一词的英文单词是Game,意为对策、163游戏。顾名思义,博弈论就是在游戏中产生的理冷战论。事实上,博弈论的早期思想也确实源于游戏。、智在诸如下棋、打牌、划拳等游戏中,人们要解决的猪问题是在面对对手时如何才能获胜,这实际上是当与博事人面对一定的来自他方的信息量选择最佳行动计划弈和最优策略的问题。例如,在人们非常熟悉的“石理论头、剪刀、布”的游戏中,我们的问题是:对方如何行动?而我又将如何应对才是最佳?这实际上就涉及到了博弈论的核心问题,博弈论事实上考虑的是一个参与主体的决策行为对其他人的可能影响,以及其他人的行为对他的可能影响,通过选择最佳行动计划,来寻求收益或效用的最大化。在我国,博弈的思想源远流长,虽然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但博弈的思想和实践活动,却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著名的“齐王与田忌赛马”就是一个经典事例。这里,田忌进行的是“在给定齐王策略不变情况下如何取胜”的策略选择,实际上就是现代博弈论中的完全信息条件下的两人博弈问题。著名的《孙子兵法》以及《三十六计》都可以称做是活生生的军事博弈论教科书。现在,《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所揭示的各种情形下的谋略与策略,已在企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业实践中被广泛地学习和采用。164冷博弈论作为一种理论最早是由美国数学家约翰·战、冯·诺伊曼在1937年提出的。冯·诺伊曼和经济智学家奥斯卡·摩根斯坦1944年合著的《对策论与经猪与济行为》一书被公认为是博弈论诞生的标志。后博来,泽尔藤、于1965提出了动态决策,海萨尼弈理1967~1968年提出了不完全信息对策和贝叶斯均衡论等,使博弈论的发展进入了崭新时期。今天,在经济学中博弈论作为一种重要的分析方法已渗透到几乎所有的领域。博弈论被称作是“现代西方经济学的一次大的革命”,它已经成为主流经济学的一部分,对经济学理论与方法正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正因为如此,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纳什、泽尔腾和海萨尼三位博弈理论家和经济学家。接着维克瑞莫里斯在微观经济学中对各种信息不完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个人行为和制度安排的研究中做出重大贡献又荣获了199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下面,试以现实中的3个实例来说明博弈理论之精妙。首先讲一个位置博弈问题。西单是北京街头商店最为云集的地方之一。短短的一条路上中友百货、西单购物中心、赛特等大型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商店林立,更兼有众多国际名牌的专卖店夹杂其165中。也许有人认为这种布局纯属资源浪费,如果将冷战其分散分布于北京各条街上,无疑会给市民购物带、智来许多便利。他们为什么愿意挤在一起?这究竟是猪合理的市场竞争的结果还是资源浪费呢?现以中友百与博货和赛特商城的设址为例进行分析:弈理论***********************************************01/4d1/2c3/41(中友百货)(赛特商城)以*代表消费者,假设消费者是均匀分布的。而且,消费者愿意到离自己最近的地方就餐。将街道表示成长度为1的线段[0,1]。在价格和服务质量基本一致的情况下(事实上,中友和赛特的价格基本上一样贵,服务员也一样美丽有礼),如果本着“不发生资源浪费且对顾客提供方便”的原则,那么在1/4与3/4点处两家选址是最合理不过的,因为他们将拥有几乎一样多的顾客,赚到一样多的利润。但商家是理性的经济人,在可能的情况下,他们总希望能最大化自己的利润。因此赛特可能就有这样的想法:如果我将店址从3/4点处左移至c点,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那么,c点与1/4点之间的中点不再是1/2,而是d166冷点,d点位于1/2的左边,这等于说赛特从中友处战、抢走[d,1/2]段的顾客。中友百货作为同样成智熟的博弈方自然也会作此选择,将店址从1/4处向右猪与移以争取更多的顾客。双方重复博弈的结果将使各自博的店址位于1/2处,而且没有一个愿意主动偏离均衡弈理状态而使自己的利益受损,即出现纳什均衡的结果。论以此可以解释西单商业街商店的拥挤,可以解释电视台为什么竞相将强档节目置于黄金时间播出以争夺观众,同样可以解释我们常说的“货卖堆山”的道理。第二个例子是博弈论在政治上的运用。兰德公司(RAND)认识到这一理论的潜力,聘用冯·诺伊曼研究制订冷战策略。诺伊曼设计的理论模型如下:假设有三个人约翰、史密斯、查理进行决斗。规则是每人只能开一枪并决出胜负。其中约翰的枪法最差,平均三枪只打中一枪。史密斯枪法略好,平均三枪能打中两枪。查理枪法最好,百发百中。为了公平,由枪法最差的约翰先开枪,然后是史密斯和查理。现在的问题是约翰应该怎么办才有最大的存活机会?对约翰来说有三种选择,先打史密斯、先打查理、或谁都不打放空枪。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首先确定在一定要打的情况下,先打谁?直觉是167查理的威胁最大,应该打查理。因为如果约翰先瞄冷战准史密斯并且凑巧打死了他,那么接下来轮到百发、智百中的查理开枪,约翰就死定了。猪如果约翰瞄准查理并且凑巧打死了他,那么接下与博来轮到史密斯开枪,约翰死掉的可能性有三分之弈二,存活机会有三分之一。结论得出来了,如果一理论定要打就打查理。那么,如果可以放空枪,结果如何?约翰放完空枪(或为了隐瞒真实意图而假装没打中),轮到史密斯开枪。史密斯一定是打查理,因为等一下轮到查理打时,查理一定打史密斯,所以史密斯别无选择。结果有两个:查理被打死或没被打死。其中前者的概率是三分之二。假如查理死了,那么第二轮重新开始,又轮到约翰率先开枪。除去了最强的对手,而且依然由约翰率先开枪,显然第二轮的形势比第一轮的形势对约翰更有利。后者的概率是三分之一,即查理没被史密斯打死,那么轮到查理打,查理一定打死史密斯而不打约翰。次强的对手被除掉了,第二轮的形势与第一轮的形势相比,还是对约翰相当有利。所以,经过严密推理和精确计算后得出的正确结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论是:约翰既不该打查理,也不该打史密斯,而应168冷该故意放空枪。这将改变约翰在决斗中的地位,他战、不再是在三人决斗中第一个开枪,而变成在二人决智斗中率先开枪,他毫无代价地利用借刀杀人法除掉猪与了一个比自己强大的对手,而且除掉最强对手查理博的概率还要大于除掉次强对手史密斯的概率。而对弈理史密斯和查理而言,由于约翰在第一轮放空枪,使论得他们处在了危险万分的境地,两者必有一死。依据此策略,本来势力强大的西方集团不做强者查理,而扮弱者约翰,诱惑别国对其有错误分析,从而做到“后发制人”。我们常说的“欲擒故纵”、“不战而屈人之兵”、“以逸待劳”等也暗合此道。再给大家介绍一个原理类似的博弈例子—智猪博奕,人们常常用它来解释改革成功的缘由。它出自张维迎教授的《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假设猪圈里有一头大猪,一头小猪。猪圈的一边有猪食槽,另外一边安装着猪食供应的按钮,按一下按钮会有10个单位的猪食进槽,但是谁去按这个按钮则要首先付出2个单位的成本(相当于自然地找寻食物的消耗)。如果小猪按按钮,大猪先到槽边,大小猪分到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食物的收益之比为9:1;大小猪同时按按钮,同时169到槽边,收益比是7:3;大猪按按钮,小猪先到冷战槽边,收益比是6:4。、智我们总是同情弱者的,我们现在要问的是:小猪应猪该选择什么样的策略?是等待,还是先去按按纽,与博还是和大猪同时去按按纽?结论是:小猪必须选择弈等待。原因很简单:在大猪和小猪同时按动按钮理论时,小猪可以得到1个单位的纯收益(吃到3个单位,付出2个单位,以下计算同理),而小猪等待大猪去按按钮的话,小猪则可以获得4个单位的纯收益。小猪耐不住性子自己抢先去按按钮的话,小猪的收入将不抵成本,纯收益为-1个单位。当然最后还有一个可能,如果小猪与大猪拖下去,谁也不去按按钮,那么大小猪的收益都为零。对小猪而言,收益为零的结果要好于-1的结果。总之,“等待优于行动”,大猪选择按,小猪要选择等待;大猪选择不按,小猪还是最好选择等待。即不管大猪选择按还是不按,小猪的最佳策略都是等待。而对于大猪来说,一方面出于天性的需要,饥饿难耐的首先是它,所以要先去按钮;另一方面,大猪也会计算,不按的话会饿肚子,按的话还可以有4个单位的收益。所以,按按钮的责任(找寻食物)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最后一定理所当然地要落在大猪的身上,而小猪跟170冷着沾光。最后的结果—(大猪按,小猪等待)是一战、个纳什均衡,是大小猪经过计算选择的最优策略。智同样的改革带给一部分人的好处可能比另一部分猪与人大得多,这时候,前一部分人比后一部分人更有博积极性改革,改革往往就是由这样一些“大猪”推弈理动的,“大猪”越多,改革速度越快。而选择等论待的小猪是典型的“搭便车”者,它坐享了大猪的成果。在产权不清晰的情况下,多劳不多得、吃大锅饭的现象是肯定存在的。这就是改革初期我们就提出废除“大锅饭”,砸碎“三铁”(铁饭碗、铁交椅、铁工资)的原因所在。反过来,如果我们能够按照科斯定理的要求严格界定产权,那么,这种情况可以得到改变。比如,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大猪按出的饲料归大猪支配,小猪按出的饲料归小猪支配,那么大猪小猪都存在去按的动力和积极性,不劳而获也就被杜绝了。以上只是博弈论在社会生活中几个方面的应用。事实上现在,小到夫妻吵架、邻里争端,大到国家对立、政策调整都可以用博弈理论进行解释,博弈的思想和原则正在逐渐被人们接受和弘扬。信息经济学economicsinformation博奕论gametheory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纳什由于引进了合作博弈与非合作博弈的区分,并为非合作博弈创立了一种均衡概念。这种均衡概念现在被命名为纳什均衡。瑞典皇家科学院公报信息经济学理论之二:纳什均衡与《美丽心灵》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约翰·纳什JohnF.Nash(1928~)美国经济学家1994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纳什1928年出生于美国西弗吉尼亚州。1950年,年仅22岁就以一篇关于“非合作博弈”的论文获得了数学博士学位,在这篇博士论文基础上改写成的同名论文,确立了纳什在非合作博弈理论研究中的奠基者地位,并使他日后荣获了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荣誉。1950年毕业后,纳什在普林斯顿大学做了一年的讲师,1951年夏季,纳什来到麻省理工学院数学系工作。在麻省理工期间,纳什继续他的博弈论问题的研究。1959年春,纳什的身体变得很糟糕,不得不从麻省理工辞职。进入80年代以后,纳什的病情有所好转,他又开始了研究工作。纳什在其学术生涯中著述不多,但他的关于非合作博弈的富有创意的论文激发了许多学者进行后续研究。自纳什1994年获奖以后,1996年和2001年的经济学诺奖也被这一领域的学者获得。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是美国普林斯173顿大学的约翰·纳什。纳什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纳什原因是他在博弈论领域的贡献。关于博弈论,流传均衡最广的是一个叫做“囚徒困境”的故事:与话说有一天,一位富翁在家中被杀,财物被盗。《美警方在此案的侦破过程中,抓到两个犯罪嫌疑人张丽三和李四,并从他们的住处搜出被害人家中丢失的心灵财物。但是,他们矢口否认曾杀过人,辩称他们只》是顺手牵羊偷了点儿东西。于是警方将两人隔离,分别关在不同的房间进行审讯。警察分别对张三和李四说,“由于你们的偷盗罪已有确凿的证据,所以可以判你们1年刑期。但是,我可以和你做个交易。如果你单独坦白杀人的罪行,我只判你3个月的监禁,但你的同伙要被判10年刑。如果你拒不坦白,而被同伙检举,那么你就将被判10年刑,他只判3个月的监禁。但是,如果你们两人都坦白交代,那么,你们都要被判5年刑。”张三和李四怎么办呢?他们面临着两难的选择—坦白或抵赖。显然最好的策略是双方都抵赖,结果是大家都只被判一年。但是由于两人处于隔离的情况下无法串供。按照亚当·斯密的理论,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理性的经济人”,都会从利己的目的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出发进行选择。这两个人都会有这样一个盘算过174纳程:假如他招了,我不招,得坐10年监狱,招了什均才5年,所以招了划算;假如我招了,他也招,得衡坐5年,他要是不招,我就只坐3个月,而他会坐与《10年牢,也是招了划算。综合以上几种情况考虑,美不管他招不招,对我而言都是招了划算。两个人都丽心会动这样的脑筋,最终,两个人都选择了招,结果灵都被判5年刑期。》原本对双方都有利的策略(抵赖)和结局(被判1年刑)就不会出现。这就是著名的“囚徒困境”。它实际上反映了一个很深刻的问题,这就是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的矛盾。实际上,如果两个都抵赖,各判刑1年,显然比都判5年好,但实际上做不到,因为它不满足个人理性要求。作为一个理性的人,张三和李四都会想,如果我抵赖而对方坦白的话,自己就可能判刑10年,理性的人是不会冒这种险的。但张三和李四都理性选择的结果,两人都被判了5年,最优的被判1年的结果并没有出现。也就是说,对每个人而言都是理性的选择,但对于整个集体来说却是不理性的。这与传统经济学所言的结论相悖,传统经济学认为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市场经济存在“看不见的手”,它调节的结果是每175个人的理性选择最终会造成对整个集体的最大利益。纳什实际上,就像囚徒困境一样,这只看不见的手在参均衡与选择的人数只有少数几个的时候会失去作用,因与为这个时候,人们决策的过程会考虑其他参与者的《美想法,就像赌博和下棋的时候一样,这就和买家和丽卖家数量都巨大时的完全竞争不完全一样,需要新心灵的一套思路进行研究。》在上面的例子中,我们注意到了一个并非最优的结果,就是两人都选择坦白的策略以及因此被判5年的结果,这个结果被称为“纳什均衡”,也叫非合作均衡。博弈论中最基本的概念就是“纳什均衡”,一谈到博弈论,人们说的最多的最著名的也是“纳什均衡”。纳什均衡指的是这样一种战略组合,这种战略组合由所有参与人的最优战略组成,也就是说,给定别人战略的情况下,没有任何单个参与人有积极性选择其他战略使自己获得更大利益,从而没有任何人有积极性打破这种均衡。其实,纳什均衡就是一种“僵局”:给定别人不动的情况下,没有人有兴趣动。当然,我们也注意到,“纳什均衡”虽然是由单个人的最优战略组成,但并不意味着是一个总体最优的结果。如上述,在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的冲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突的情况下,各人追求利己行为而导致的最终结局176纳是一个“纳什均衡”,也是对所有人都不利的结什均局。这很显然对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的衡原理提出了挑战。与《斯密在《国富论》中有一句名言:“通过追求美(个人的)自身利益,他常常会比其实际上想做的那丽心样更有效地促进社会利益。”从“纳什均衡”我们灵引出了“看不见的手”的原理的一个悖论:从利己》目的出发,结果损人不利己,既不利己也不利他。两个囚徒的命运就是如此。从这个意义上说,“纳什均衡”提出的悖论实际上动摇了西方经济学的基石。同时,它也提示我们:合作是有利的“利己策略”。实际上,如果上述两个囚徒能够串供进行合作,那么他们一定会选择都抵赖从而只因偷盗罪被判1年。当然,正是考虑到了这一点,所以警察才对他们隔离审查从而获知了事实真相,对囚徒而言最有利的合作结果才没有出现。“纳什均衡”描述的就是一种非合作博弈均衡,在现实中非合作的情况要比合作情况普遍。所以“纳什均衡”是对冯·诺依曼和摩根斯特恩的合作博弈理论的重大发展,甚至可以说是一场革命。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今天,纳什均衡被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的研究177中,尤其在进行制度分析时,我们可以应用它得出纳什一个很重要的结论:一种制度(体制)安排,要发生均衡效力,必须是一种纳什均衡。否则,这种制度安排与便不能成立。《美纳什均衡的提出者就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约丽翰·纳什。他在20岁写的有关非合作博弈的论文使心灵他获得了1994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实际上,纳什并不是一个按部就班的好学生,他经常旷课。据他的同学们回忆,他们根本想不起来曾经什么时候和纳什一起完完整整地上过一门必修课。然而纳什毕竟是英才天纵,他广泛地涉猎了数学王国的每一个分支,如拓扑学、代数几何学、逻辑学、博弈论等等。他充满着咄咄逼人的学术野心,经常显示出与众不同的自信和自负。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他一直对博弈问题充满着浓厚的兴趣。1950年的整个夏天,也就是纳什忙于应付紧张的博士学位的考试期间,他的博弈论研究工作被迫中断。然而,这种中断恰恰给他带来了灵感。据说某一日,纳什忽然才思喷涌,脑中产生许多想法,其中之一就是日后使他获诺奖的“纳什均衡”模型。纳什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题为“非合作博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弈”的长篇博士论文寄给了美国全国科学院每月公178纳报,发表后立即引起了轰动。什均可惜的是,这个伟大的天才在进入而立之年的时候衡却产生了严重的妄想型精神分裂症。他在自己独特的精与《神世界里为自己安排着各种各样的角色,他有时相美信自己是上帝的一只左脚,有时又告诉人们他是南丽心极洲帝国的皇帝。在1962年的夏天,他甚至给毛泽灵东寄了一封信,地址是:新泽西州,普林斯顿,范》氏大楼转毛泽东。在长达30年的时间里,纳什孤独地徘徊在普林斯顿大学的校园内,在黑板上写着各种无人能理解的公式。没有人知道,这个消瘦、苍白的老头就是赫赫有名的纳什,人们只是在教科书里经常看到纳什的名字,如“纳什均衡”、“纳什谈判解”、“纳什程序”、“纳什嵌入”、“纳什破裂”等等,但是没有人知道这些名词的发明者还健在。直到1994年的10月12日,几乎没有获得过任何表彰的纳什和另外两人同时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人们开始纷纷把惊异的目光投在纳什的身上。人们一方面对这个传奇性人物本身感到惊奇,另一方面对诺奖评审委员会考虑让一个精神病人获得至高无上的诺贝尔奖感到惊讶。据说为是否把奖颁给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他,评奖委员会内部还出现了争执,不是因为纳什179的成就不够大,而是因为他的精神状况。但是许多纳什帮助纳什的学者坚持认为,仅仅因为患有精神病而均衡剥夺了一个人的获奖权利,这种做法是有悖公平与的。《美奇怪的是,纳什的精神状况在得知获奖消息后出丽现了奇迹般的恢复。他甚至按照惯例和瑞典国王单心灵独交谈了10分钟,据说他和迷恋赛车的国王用10分》钟时间探讨的是,在道路左边高速行驶会有什么潜在的危险。随后纳什在乌普萨拉大学发表了患病30多年来的第一次演说。题目是“宇宙不再膨胀的可能性”—这是一个连爱因斯坦过去也常常说他只是在头脑非常清晰的时刻才能真正理解的问题。2000年6月13日,一个真正的天才—约翰·纳什度过了他的74岁生日,几乎与此同时,第74届奥斯卡奖的评奖活动也在进行。根据他的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美丽心灵》已经获得这届奥斯卡奖8个奖项的提名,获得了许多人的肯定。一个孤独的天才以他美丽的心灵得到了大家的尊重。纳什均衡Nashequilibrium,囚徒困境prisonersdilemma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我们进行工作的方法是研究一个问题,什么是对理性讨论博弈行为的理性预测?利用一项理性预测应当是惟一的,局中人应能推导和利用它……纳什均衡NashEquilibrium囚徒困境prisoner`sdilemma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维克里和莫里斯荣获1996年经济学诺奖的原因是他们对在不对称信息条件下激励的经济理论所做出的基础性贡献。他俩的研究对经济学家来说是一个关键领域,他们使刺激条件、能力和社会责任成为经济学方程式中的因素。瑞典皇家科学院公告信息经济学理论之三:委托—代理问题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詹姆斯·莫里斯JamesMirrlees(1936~)英国经济学家1996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莫里斯1936年出生于苏格兰,1969年年仅37岁时就被牛津大学聘为经济学教授,一直在牛津执教到1995年。1995年到剑桥大学任教至今。莫里斯开创了委托-代理理论的研究模型。60年代,他发展了维克里的税收理论,通过对税率与人们的工作积极性之间的研究找到了最佳税率。威廉·维克里WilliamVickrey(1914~1996)加拿大经济学家1996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维克里1914年出生于加拿大,1947年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博士学位,并一直在该校任教。1996年的诺奖授予他,使他激动不已,但遗憾的是,得知获奖的消息仅3天,维克里教授就不幸去世了,这令哥伦比亚大学的师生们悲痛不已,因为维克里教授在那里工作了60年。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委托和代理的概念来源于法律用语,如果一方183通过签定合同的形式自愿委托另一方从事某种行为,委托委托—代理关系即告产生。代经济学中对委托—代理问题的分析是信息经济学的重理要研究领域之一。信息经济学主要分析信息不对称条件问题下委托—代理关系中出现的问题,探讨委托人和代理人如何通过合同的形式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规范双方行为特别是代理人行为的问题。这里所说的委托人一般指的是不具有信息优势,需要通过观察判断和合同的签定对代理人行为进行限制并保护自身权益的一方;而代理人指的是具有信息优势,如果不加限制,会对委托人利益造成损害的一方。所以,信息经济学的有关理论又被称为契约理论或机制设计理论。经济学中委托—代理关系存在的前提是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有三种情况,一是委托人有信息优势,企图从代理人那里榨取更多的收益。二是合约签定前代理人拥有信息优势,这类信息一般是外生的,如代理人的能力、偏好、以及身体健康状况等,代理人知道很清楚,但委托人却很难清楚地辨别,所以委托人往往会陷入逆向选择。比如企业在雇佣工人的时候,事先并不知道每个工人能力的高低,只能借助学历等外在因素加以判断。信息不对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称的第三种情况发生在合约签定以后,由于代理人184委拥有私人信息,委托人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托约束,委托人面临道德风险。比如,经理人员在雇佣代合同签定以后,就不再努力工作,但董事会却无法判理问别。或者当投保人购买了财产险以后,就不愿意再花题钱安防盗门或其他的防盗设备,致使保险公司的赔付率上升等。委托—代理关系主要发生在第三种情况,此时,利益有可能受损的董事会和保险公司就是委托人,而具有信息优势的经理人员和投保人就是代理人。在委托—代理关系中既然普遍存在道德风险问题,那么,如何设计出有效的机制对代理人进行激励,使其能够在符合委托人利益的前提下行事,就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了,对这一问题做出巨大贡献的是英国剑桥大学的教授詹姆斯·莫里斯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威廉姆·维克里,他们两人在这一领域的开创性贡献使其荣获了1996年的经济学诺奖。莫里斯教授对道德风险的分析包含在《最优所得税探讨》一文中,该文发表在《经济研究评论》上。该文是研究最优所得税的。一般而言,政府是根据人们的收入来征税的,如果税收原则被设计为对收入高的人征高税,就会挫伤高收入人群的积极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性,他们就会假装能力低下,使政府无法征到税。185假设有甲、乙两个人,甲工作1小时可以生产一委托个单位的产品,乙在1小时可以生产出两个单位的产代品。如果政府把起征点定为1个单位的产品,规定理生产1单位以上产品就需交税,那么乙的积极性会受问题到损害,乙就会只工作半小时生产1个单位的产品,这时,他的产量正好不用征税,而且得到了与甲同样的收入,剩下的半小时就是闲暇时间。在与甲收入相同的情况下,乙又为自己安排了闲暇时间,实际上,他个人的福利因此被提高了。此时,政府的税收行为就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所以,税收制度的设计是很重要的,如何设计出能让人说真话的制度对政府税收收入有很大影响。莫里斯教授对道德风险问题分析的另一个例子是雇工与地主的关系问题。在土地私有的情况下,地主雇佣劳力耕种。此时,地主是委托人,而雇工就是代理人。决定产出量的除了气候状况这一随机因素以外,主要取决于雇工的努力程度。地主事实上是很难完全清楚雇工的工作情况的,地主和雇工是信息不对称的双方,他们之间不可能在风险的承担上达到一个理想的状态。此时,如果由地主向雇工预先支付一个给定的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报酬,就等于使雇工的收入与他的努力程度无关,186委雇工也就失去了努力耕作的积极性,收成不会太托好,地主的收入也会受到影响。所以,既然收成的代好坏主要取决于气候因素之外的雇工的努力程度,理问在报酬机制的设计上,雇工就应该承担某些风险。题比如,将其收入与最终的收成好坏挂钩,多劳多收入,少劳少收入。这样,地主的风险也会降低。同样的原则适用于对雇工的分析。假设一个只有雇工组成的经济体系,如果雇工只能吃自己生产的粮食,那么雇工很可能饿死,因为除了自己的努力外,收成还取决于天气状况。所以,为了能够降低风险,可以考虑将所有的粮食放在一起分配,每个雇工都得到平等的一份。这样,每个雇工面临的风险就降低了,但是这样做的结果很可能是大家都不再努力耕作了,因为自己干多干少都一个样,谁也不会再有积极性。莫里斯在1974年提出的这个例子事实上说明了激励与保险之间的矛盾。如果一个人害怕风险,那么最好的办法是让他不承担风险而拿一份固定工资。但这时又会产生多劳少劳一个样,偷懒就会出现。因而,为了让他有工作积极性,必须让他承担一定的风险,这就是委托—代理理论的一个基本结论。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莫里斯教授在进行实例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委托187—代理理论的模型化方法,这些重要的结论都在他委托1975年的一篇文章中得以体现。代但有意思的是,他1975年的这篇文章却没有公理开发表,他原计划写9节,但我们能看到的只有4问题节,而且是份打印稿。据莫里斯教授自己说,他写出草稿后,本来是想再做一些修改的,但因为种种原因耽误了。一些年轻人在他的启发下也写出了类似的文章,所以,他就做罢了。虽然没有公开发表,但大家都尊重他的研究成果,西方的一些教科书在讲到此处都提到,对委托—代理理论作出开创性贡献的是莫里斯教授在1975年的一篇文章,足见大家对知识产权的尊重。维克里教授用一个古董市场的拍卖机制来说明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传统市场理论认为,信息不对称不会带来有效率的均衡结果。但维克里教授认为,市场是否有效率取决于市场规则是否符合激励相容机制的要求,能否有效地诱导自私的参与者主动说出他真正愿意支付的价格。他设计了一个以密封方式进行的拍卖活动。在古董拍卖市场上,一般的规则都会规定谁出价高谁得到古董。假设有一个竞买者对一件古董的价值估计是8000元,但你要是去问他愿意出多少,一般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他会撒谎,他会告诉你愿意出6000元。这是可以理188委解的,因为在这种竞价制度下,他会考虑,我是不托是出价太高了,本来6000就可以拿下,如果我出价代6100就亏了。还有,这种竞价制度的一个缺陷在于理问存在着有人故意抬高价格的可能,会使真正想买的人题最后不得不付出相对高的价格才能得到古董。维克里教授想出了一个解决这两个问题的办法,让每一个竞买者把自己愿意出的价格写在纸上,最后由出价最高的人得到古董,但他只需支付次高的出价(这叫二级密封价格拍卖)。维克里教授认为,这种方式可以诱使竞买者说出他愿意支付的真实价格。因为在这种方式下,一个竞买者的出价如果比自己真正愿意支付的价格低,他就会冒其他人以低于他自己原本愿意支付的价格夺走此物的风险,所以,说实话比不说实话要好。举例来说,一个人对古董的估价是8000,如果他出价是8000,第二个竞买者出价是7500,他就会得到古董并获得500元的剩余。如果他出价是7000,他就不会得到古董,净剩余为0。所以,他肯定会选择说出自己实际愿意支付的价格。500元的消费者剩余就是对他说实话的奖励。维克里教授证明,这种二级密封拍卖机制不仅可以把拍卖物卖给出价最高的人,而且是在所有拍卖机制里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卖者能得到最高收入的拍卖机制,它可以使交易双189方都获利,符合帕累托标准的要求。委托莫里斯和维克里教授开创的委托—代理理论被很代好地应用在了公司治理结构的设计上。理公司中委托代理关系产生的最根本原因是资本所有问题权与控制权的分离。在所有权与控制权合一的古典企业中不存在委托—代理问题,因为这种企业中代理人与委托人是合一的。但是在现代企业中,特别是在现代公司制企业中,委托—代理关系就出现了。因为公司制企业可能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委托人与代理人的效用函数不一致。二是委托人与代理人信息不对称。这两个问题实际上就是委托—代理关系产生的两个前提条件。作为资本所有者的股东就是委托人,他们所追求的目标是资本收益的最大化。拥有公司实际控制权的经理人员作为代理人,追求的是更高的货币收益和尽可能多的各种非货币收益。比如,豪华的业务旅行,气派的办公条件和更多的隐性实惠等。为了能够满足自己的愿望,经理们也许会在不加约束的情况下会盲目扩大经营规模,进行无意义的投资,以图扩大自己的影响和声望。而对那些真正应该进行长期投资的项目,因为收益回报期比较长,所以经理们也许没有积极性去做,而这又将损害公司和股东的长远利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益。这些问题的存在往往不易被察觉,只能靠真正有190委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来解决。托这里的关键是要设计出一套对代理人的激励约束代机制,使代理人在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实理问现委托人利益的最大化。因为委托人面临着道德风题险的问题,即代理人不会把自己的工作情况如实相告,所以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委托人信息不充分的问题。委托人可以通过几个渠道了解代理人行为的信息:1.观察产品市场的竞争情况。观察本企业产品的竞争能力和企业利润的多少可以大致确定代理人所付出的努力及其能力,一个理性的经营者会采取行动使自己的企业业绩不低于行业平均水平。2.观察股票市场的波动情况。人们经常把股市叫做“晴雨表”,企业所拥有的股票价格在股市上的波动往往会反映出企业的经营状况,经理经营不力一般都会导致股票价格下跌,投资者就会抛售手中的证券,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用脚投票”。一般来说,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你能观察到代理人的工作结果,但你不能观察到活动本身,因而对当事人支付的报酬就必须以能观察到的结果为基础。在大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致了解真实信息的基础上,作为委托人的资本所有191者就可以设计出相对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了:委托机制的设计一般要遵循这样一个原则—委托人代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要求,当然希望代理人能够理为自己努力工作,但委托人也要兼顾到代理人的问题“理性经济人”要求,激励机制的设计要使代理人觉得接受这个契约比不接受该契约要更合算。另外,根据莫里斯—霍姆斯特姆模型方法中对激励与保险之间的关系的分析,激励与保险是矛盾的,如果代理人害怕风险,那么最好的激励办法是让他拿固定工资,但这又会产生道德风险,他会偷懒,所以,激励机制的设计还必须让他承担一定的风险。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人们摸索出了各种工资制度对经理人进行激励。经理的报酬一般由固定薪金、奖金、股票与股票买卖选择权、退休金计划构成。固定薪金缺乏灵活性,但他能对经理人提供安全感和保障;奖金可以与当年的经营效益挂钩,是很灵活的激励方式,但也容易诱发经理的短期行为;股票与股票买卖选择权可以促使经理们为长期的利益而对企业进行长远意义上的投资与经营,当然对经理们而言,这也意味着风险的加大;退休金计划则使经理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们具有了安全感和归属感。总的来看,各种激励方192委式各有利弊,所以,经理的最优报酬设计应是所有托不同报酬形式的最优组合。以美国公司为例。代据美国商业周刊报道,美国瑞伯克公司总经理费理问曼的雇佣合同条款中规定公司的税前利润必须达到题2000万美元,他可从超过此目标的税前利润中提成5%作为奖金。1986年他除获得了36万美元的固定薪金以外,还按上述条例获得了奖金120万美元。为了防止经理的短期行为,各公司一般都让奖金、分成、赠股等根据企业长期经营业绩付给的激励性报酬占很大的比重,可占经理长期收入的40%~60%。某些公司还将效益奖金支付的时间延后3~5年,而且附加继续为公司工作的条件。比如,许多公司规定经理如果完成一定的业绩并且继续为公司工作就可以得到相当多数量的赠股,赠股多少随职位等级递增梯度增大。这些激励机制应用的目的都是为了能使经理们把对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追求与企业利润的增长目标统一起来,在获得应得报酬的同时促进企业的长期发展。当然,激励机制同时也能起到约束的作用,如果经理们不努力工作,上述与长期经营业绩挂钩的弹性收入就不能够得到,这是一种硬性的约束。除此之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外,经理市场的约束对经理们而言,也是强有力193的。伴随着“经理革命”的出现,充分竞争的经委托理市场在市场经济国家里逐渐形成并且日趋完善。真代正的职业经理都很注重自己的声誉,为了能够提升自理己在经理市场上的人力资本价值,他们一般都会努力问题工作,以更好的业绩来展示自己的经营能力。上述激励机制的设计过程充分地应用了委托—代理理论的相关思想和结论,正是看到了委托—代理理论在指导公司经营实践和对传统的制度建设原则的改进方面的日益重要的作用,瑞典皇家科学院将1996年的经济学诺奖颁给了莫里斯教授和维克里教授,以表彰他们在这一领域的开创性贡献。委托人principal代理人agent委托—代理模型principal—agentmodel莫里斯-霍姆斯特姆模型方法Mirrlees—Holmstromapproach拍卖auctions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国家不是神,它并没有无所不在和正确无误的天赋。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三位经济学家是因为对充满不对称信息的市场进行分析所做出的重要贡献而获奖。瑞典皇家科学院公告信息经济学理论之四:旧车市场的故事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Stiglitz(1943~)美国经济学家2001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斯蒂格利茨1943年生于美国的印第安纳州,1967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头衔,曾提任世界银行的首席经济学家,现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迈克尔·斯宾塞MicaelSpence(1948~)美国经济学家2001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斯宾塞1948年生于美国的新泽西,1972年获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头衔,现兼任美国哈佛和斯坦福两所大学的教授。乔治·阿克洛夫GeorgeAkerlof(1940~)美国经济学家2001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乔治·阿克洛夫1940年生于美国的纽黑文,1966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头衔,现为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大学经济学教授。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在2001年10月10日,诺贝尔委员会宣布将本197年度的经济学奖授予三位美国经济学家:阿克洛旧车夫、斯宾塞和斯蒂格里茨,以表彰他们为现代信息市场经济学的发展做出的奠基性贡献。具体地说,他们的三人的贡献是提出了当买方和卖方具有非对称信息时故事市场运作的理论。今天,随着这一理论在从农业到现代金融业等诸多领域的广泛应用,人们已日益认识到了它的重要性。这是继1994年豪尔绍尼、纳什和塞尔顿,1996年莫里斯和维克里获奖之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领域的学者再领风骚。不对称信息理论的开创始于阿克洛夫在1970年发表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的题目看上去很不起眼,人们把它直译为“柠檬市场”,其实指的就是“次品市场”。因为在英文中,“次品”俗称“柠檬”,与优品“李子”相对应。据说阿克洛夫在完成该文后向经济学期刊投稿,连续被四五家杂志拒绝,其中包括美国经济学会的《美国经济评论》、芝加哥大学的《政治经济学期刊》、欧洲的《经济研究评论》等一流经济学杂志,理由据说是因为编辑认为该文中包含的原理以及分析手段太简单。最后,几经周折这篇文章终于在哈佛大学的《经济学季刊》上发表,立刻引起了巨大反响。此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事对先前的几家杂志社触动很大,后来,《美国经198旧济评论》的编辑部专门指定一名编辑评审那些看上车市去平凡或奇异、但有可能是开创性的论文。场这篇引起巨大轰动的论文描述了这样一个简单的模的故型。假设有一个二手车市场,其中有1000辆二手事车。这些车虽然表面上看起来一样新,但它们的使用年限甚至行驶的里程都不一样,即实际上它们的质量是不一样的。这个模型假定整个二手车市场内汽车的质量由0至1之间均匀分布,每种质量段的车数量一样。卖主对于自己的车的质量了解得很清楚,而买主却处于不对称信息条件下的劣势一方。假定质量为1的车价钱为60000元。在买方根本不知道车的质量的情况下,他愿意出多少价钱买一辆车呢?最正常的是愿意出30000元。也就是说买车的人对车的期望质量位于0到1中间的1/2的地方,所以他只愿意出最好车的1/2的价钱。在买方只愿意出1/2价钱的时候,卖方会怎么做呢?他们就将不再出售价格高于30000元的好车了,这一部分价格高于30000元的好车就退出了市场。但这样一来,进入了恶性循环的状态,当买车的人发现有一半的车退出了市场后,他就会判断出留下的都是不好的车。于是,他们所能接受的价位会降到30000元的1/2,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即15000元。而卖主对此相应的反应则是再次使质量199高于15000元的车退出市场。依此类推,市场上质旧车量好的车的数目会越来越少,最终导致了这个二手市场车市场的瓦解。的通过模型的分析我们发现,市场或者价格机制并故事没有带来帕累托最优,因为有买主愿出高价购买好车,但市场这一“看不见的手”并没有把好车从卖主手里转移到买主手中。与此相对应的是想卖好车的人也没有能卖出好车,即好车都退出了市场,市场上出售的只剩下了次品,这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劣币驱逐良币”的“逆向选择”。逆向选择出现的原因就在于信息不对称。与逆向选择一起经常被人们提起的另一个词是“道德风险”。一般而言,信息的不对称会带来两种问题,隐藏信息与隐藏行动。在交易过程中隐藏信息会导致逆向选择,而在交易过程结束以后隐藏行动会带来道德风险。其实“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讲的都是一个如何让人既说真话又不偷懒的问题。在设计一项机制的时候,你必须在要求说真话和不偷懒之间作一个折衷。比如老师让没做作业的学生举手,如果你对举了手的学生惩罚太重,那么下次就没有人会再说真话,而如果你惩罚太轻,又会诱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使更多的人不做作业,出现“道德风险”。200旧由于信息不对称在市场中是普遍存在的,阿克洛车市夫的以上分析具有普遍意义。他讲的故事虽然是旧场车市场,但也可以换成烟、酒市场或婚恋市场,也的故能解释为什么假冒伪劣产品充斥这些市场。事举婚恋市场的例子。假设某优秀男生甲和另一男生乙共同追求美丽女生丙。次优男生乙自知论帅气程度及经济实力都不如甲,所以追求攻势就格外猛烈,而优秀男生甲虽然也很喜欢丙,但碍于面子,也由于自恃实力雄厚所以追求起来就内敛含蓄不温不火。美丽女生丙实际上喜欢甲要远胜于乙,但女孩子的自尊心理作怪,再加上信息不对称—她不能肯定甲是不是也那么喜欢她,所以会显得很矜持。最后的结果很可能是乙大获全盛娶到了丙。而丙会带着遗憾,心里想着甲却成为了别人的新娘。这就是“劣币驱逐良币”,这就是“逆向选择”—虽然无奈然而却实在,生活中许多事情的结果大抵都是如此。阿克洛夫的二手车市场模型揭示了如此简单但却深刻的原理,因此被称做信息经济学的开山之作。其实上面的例子还可以继续分析下去,我们很容易就会替卖好车的人想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比如你可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以告诉买者你卖的是好车,如果买者不信,你可以201负担全部或者大部分费用找专家检验汽车;或者与旧车买者达成一份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规定如是坏车市场则包赔一切损失等等。这实际上是在做信号传递的的工作。信号传递是一种克服市场无效率的方法。买故事车的人很容易就可以借此判断出车的好坏,因为只有好车的卖者才敢承担全部费用请人验车,卖坏车的人是绝不敢做这样的事情的。斯宾塞教授在1973年发表的一篇有关教育市场的论文提出了信号传递的基本模型。他当时正在哈佛大学读博士,他观察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很多MBA的学生在进哈佛大学之前很普通,但经过几年哈佛的教育再出去就能比教授多挣几倍、甚至十几倍的钱。这使人禁不住要问为什么?哈佛的教育难道真有这么厉害吗?他研究的结果是教育不仅仅具有生产性,更重要的是教育具有信号传递的作用。斯宾塞在其博士论文《劳动市场的信号》一文中指出,人才市场同样存在用人单位与应聘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在找工作时,应聘人往往对自己的能力比雇主知道得更清楚。设想市场上有两种应聘者,高能者和低能者。二者都有积极性向雇主传递自己能力很高的信号,尤其是低能者要想方设法把自己伪装成一个高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能者。这时候雇主怎么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呢?斯宾202旧塞认为,教育投资的程度可以作为一种可信的传递车市信息的工具。那些上过名牌大学的人一般讲要比普场通学校的学生更聪明更勤奋,也更专注更有自制的故力。根据这种判断,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一些人愿事意花重资上名牌大学,原因是名牌大学和高学位都可以作为在将来找工作时向雇主传递的高能力的信号。当然,高学历也不一定就意味着高能力,名牌大学有时也会出现一些能力及知识较差的学生,但是在没有更好选择的情况下,受教育水平基本上可以视作一个很好的判断工具。那些拥有较高学历的人是向招聘单位发送了较强的信号,所以会得较高的工资。较高的工资一方面会作为人才的筛选机制,另一方面也会作为受聘者的约束机制,为了避免失去如此高工资的工作,员工们在被聘后会尽量努力工作以维持现状。(当教育程度作为一个信号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解释为什么那么多人要去争取一个文凭甚至伪造学历。)由于第一个提出了信号传递模型,对于信息经济学研究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使得斯宾塞教授荣获了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2001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203信号博弈问题可以适用于对许多现象的分析。旧车比如在留学申请的过程中,国外的大学首先要看市场申请者的TOFEL和GRE的成绩,第二是他们(她们)的的GPA,第三是推荐信。他们不可能真的知道每个申请故事者的能力高低,只能根据申请者的材料进行判断是否要录取及是否提供奖学金,这时,TOFEL和GRE成绩就成了传递申请者能力和学习意愿的工具。同样,在生活中信号传递的例子也比比皆是。比如在消费者购物的过程中,往往不能对商家、产品的情况有清晰的了解,在决策中往往要借助于一些外部信号。如消费者会对那些承诺有较长保修期的商家比较有信心;或者认为广告攻势比较强的企业实力必然强等。还有,不知大家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没有,各地的银行在外部装潢上一般都比相邻的建筑物要更宏伟一些、更漂亮一些,而少见蔽屋陋舍充作银行的,为什么如此?这其实也是一种信号传递,这实际上是在向消费者传达信誉卓著、实力雄厚的信号。在进行信号传递问题的研究中,人们经常要讲到两个有意思的词—“承诺”和“威胁”。通过进行承诺和威胁,人们会提高自己所传递的信号的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可信度。比如刚刚我们讲到人才市场上,学历可以204旧作为能力的显示器,但实际上,即使你有大学文车市凭,但也会受到社会上假文凭泛滥的冲击,雇主常场常还得考虑你的文凭的可信度(即真实程度)然后才能的故作出自己的决策。现在你可以向雇主表示:可以向事你毕业的学校调查或者在网上查证,如果文凭有任何水分,那么你甘愿接受高额的罚款。这就使你的文凭的可信度提高了,这种行为在博弈论中称为“承诺行动”。承诺行动可以改变博弈的结果。比如,项羽与秦兵作战,在过河后就把船都弄沉,锅都砸破,表示不再回来的决心,最终大获全胜。与承诺有点相似的是“威胁”。威胁的可信度,往往会影响到博弈的结果。《圣经(旧约)》上有个故事:两个妇女为孩子的所有权发生争执,到所罗门国王面前请求判决。两个妇女都说孩子是自己生的,于是国王命人取来剑,说:“把孩子切成两半,让他们每人拿走一块。”结果一个妇女马上说:把孩子给她吧,不要杀了他。另一个妇女说:切吧,谁也别想要孩子。于是孩子判给了第一个妇女。在这个故事中,国王就采取了“威胁”。两个妇女相信国王威胁的可信度,所以作出了真实的反映。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斯宾塞的研究被斯蒂格利茨继续深化了,两人研205究的问题都可以看作是探寻让人说真话的机制的努旧车力,只不过研究思路有些区别。市场斯蒂格利茨名气非常大,他的经济学理论在中国的很流行。他曾是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和世故事界银行副行长。斯蒂格利茨的贡献主要是在20世纪70年代做出的。他在其开创性论文中讲到了保险市场的逆向选择的例子。举例说明,我们都知道前些年自行车是有保险的,尤其是对捷安特车各保险公司都承诺担保,但近几年这项业务纷纷被取消了。原因在于:保险公司一旦要进行自行车保险,它必须先得出一个基本赔付金的判断。假定刚开始时自行车总数的1/50会被盗,每辆自行车的价格为500元。那么基本的保险金应该是500元的1/50,也就是每月10元。在投保有成本的情况下,那些保管自行车非常小心从而自行车丢失的机率非常低的人们就不会再参加自行车保险,只有那些保管自行车不太小心的人才会参加保险。但这样一来,自行车的失窃率就不是1/50,而上升到1/20。这样保险公司如果每月还只收10元的基本保险费就要亏本了,所以它只好把保险费提高。这样,原来那些保管自行车不太小心的人又退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出去了,只有那些保管自己的车最不小心的人才会206旧继续上保险,这就导致失窃率更高了。如此恶性循车市环,最终这个保险业务就开展不下去了。场上述例子中,存在着非常明显的因信息不对称而的故导致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情况。事首先看道德风险:比如我投了自行车的保险,那么我看管自行车的努力可能会因为投保而发生改变,因为车丢了是有人赔的,所以,丢车概率非常小的车在投保后丢失的概率也会上升。如果所有投保自行车的被盗概率都上升,保险公司按预定保费提供服务就可能会亏损,最终的结果就是没有公司愿意提供自行车保险。与之相关的逆向选择是指:每个投保人在投保之前可能就知道自己自行车失窃的概率,而保险公司不一定知道这种信息,这样那些觉得自己的自行车被盗的概率比较大的人会更有积极性投保,这样保险公司赔偿的概率也会变高,会更加容易亏损。这时保险公司也许会采取提高保费的办法来获得利润,但这样会将那些犹豫不决的客户驱逐出保险市场,而这部分人往往是丢车概率比较小的人,因为丢车概率越小,他所能接受的保费就越低,最终,逆向选择的结果使保险市场同样难以存在。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这就是斯蒂格利茨和他的合作者在1976年的文章207中的重要观点:我们不能通过提高保费的措施使保险旧车市场的逆向选择现象消失,反而会使该来的不来,市场不该来的来了。那到底该怎么解决上述问题?的斯蒂格利茨提出,不具备信息的一方可以通过调故事整合同的形式来“筛选”有信息的一方。即保险公司可以提供一系列的保险合同(即不同的保险费率和免赔额的组合)让投保人选择,比如让买保者在高自赔率加低保险费及低自赔率加高保险费两种投保方式间作出选择,从而达到区分不同风险类别的投保人的目的。再或者,可采用目前最流行的方法—实行保险折扣,即规定一定比例或数额的保险赔偿由客户自己承担,这样会有效地减少投保人的冒险行为,比如虽然买了医疗保险但没病就不会随便去医院。还有,常用的办法是尽量获得更多的信息,比如定期检查火灾投保者的防火安全系统以确定或调整保费;指定医疗保险投保人到某一医疗机构进行健康检查作为确定保险费的依据等。当然,做以上工作是要花费成本的,所以保险公司更愿意采用利益刺激的方式解决逆向选择问题,即奖励安全行为,惩罚冒险行为。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斯蒂格利茨这种带有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市场208旧模型是斯宾塞模型的深化。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车市斯宾塞提出的问题是拥有信息的人如何传递信息,场那些即使在保费上升后仍然积极投保的人的行动信号的故本身显示了他是一个高丢车概率的人。而斯蒂格利事茨的模型说明的是,不拥有信息优势的人如何通过设计比较好的合同来对拥有信息的人进行筛选,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贡献。这个原则后来在信贷市场及劳动力市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比如在信贷市场上,一个人借钱投资,在不确定的情况下,投资是有风险的,实际上这一风险是由银行承担的。因为银行和借款人在信息拥有量方面处于不平等的地位。有些借款人是风险的爱好者,即使将来投资的风险很高,他们也依然愿意投资,相应的,即使此时银行的贷款利率很高,他们也愿意借款。另一类人与此相反,他们预期到自己未来的投资风险很低,回报率也不高,那么他们会不愿意借比较高利率的钱。银行对他们的情况可能不了解,无法对两类顾客进行区分。这时如果银行想通过提高利率来弥补自己的亏损,就会把那部分有稳定回报率的低风险顾客拒之门外,借贷市场上剩下的只是那些愿意冒更多风险的人,他们向银行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借款的结果是贷款风险水平提高,贷款质量下降,209银行遭受坏账的压力。这时银行不得不采用信贷配旧车给,即通过选择使所有申请贷款的人中只有一部分市场人能得到满足,哪怕有部分人想提高利率来获得更的多的贷款,也不会成功。这样银行可以有效地减少故事高风险顾客集中的压力,有效地降低自身的风险提高自己的收入,这个结论在今天被很多银行在实践中应用到。三位经济学家分别从产品市场、劳动力市场、保险及资金市场等领域对信息不对称问题进行了探讨,为市场机制的完善提供了新的角度与方法,这是对传统经济学的重大突破,三位经济学家也无可争议地荣膺了经济学诺奖。逆向选择adverseselection道德风险moralhazard帕累托最优Paretooptimum信息不对称informationalasymmetry占优均衡dominantequilibrium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世界上大多数人是穷的,所以如果我们懂得穷人的经济学,我们会懂得许多真正重要的经济学。世界上大多数穷人靠农业为生,所以如果我们懂得农业经济学,我们会懂得许多穷人的经济学。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罗伯特·卢卡斯研究的是行为科学和经济学之间的边缘领域。他的理论对于经济政策,以及对于经济理论确实有着重大的意义。卢卡斯提出的理性预期假说,改造了宏观经济分析和深化了我们对经济政策的理解。卢卡斯已经使得直到70年代为止所发表的大多数经济理论站不住脚了。他也是自那时以来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瑞典皇家科学院公告理性预期革命与卢卡斯的“非理性预期”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罗伯特·卢卡斯RobertLucas(1937~)美国经济学家1995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卢卡斯1937年出生于华盛顿州,1964年于芝加哥大学获经济学哲学博士学位。1963~1974年在宾西法尼亚州的卡内基—梅隆大学任教,1975年回到芝加哥大学任经济系教授。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要对一些因素进行估计213和预测。比如,我们会根据今天和昨天的天气情况预理性测明天的阴晴;我们会将一件名牌西服去年和今年的预期价格进行比较,判断其价格调整的趋势从而做出是今革命年购买还是明年待其价格再便宜时再购买的决定。这与卢种估计和预测是经常进行的。经济学家们注意到了这卡斯一现象,并对预期行为本身进行了研究。的“准确地说,经济学中的预期是指当事人对经济变非理量(如价格、利率、利润或收入)在未来的变动方向和性预变动幅度的一种事前估计。美国经济学家约翰·穆勒期”把经济学家们提出的各种预期分为三类:静态预期、外推型预期和适应性预期。以价格预期为例:静态预期是一种最不准确的预期,是指简单地把上一期的价格当作现期的价格。外推型预期是指人们形成第n期的价格时,要依据上一期的实际价格,而且要考虑上一期的实际价格和它前一期的实际价格相比较的变动幅度,比如根据上期比它前期价格上升5%的实际来推断第n期价格。第三种预期叫适应性预期,指的是人们要考虑到上一期的预期误差才能估计下期价格,比如上世纪60年代,当时的物价比较稳定,通货膨胀的压力比较小。这种预期形式可以较好地反映经济现实。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以上三种预期形式虽然一种比一种更接近现实,214理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即上述模式中都假设人性预们是根据过去的经验来对未来做出判断,而没有充期革分地考虑作为经济人的预期主体对经济信息的判断能命与力以及对经济政策的理解能力,因此,穆勒认为,卢卡这些假说是不大符合人的理性的。根据西方经济学斯的的关于理性经济人的基本假定,任何人的行为都应“非该是按照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原则来进行。在对未来理性的预期方面,理性的经济人会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预期用的资源和信息,对经济变量做出在长期来说最为”准确的预期。这种预期,穆勒把它叫做是理性预期。穆勒认为,理性预期和其他前述预期观点的突出区别在于,理性预期是经济人的理性预期行为的结果,这种结果一定体现了预期和现实行为结果的一致性。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卢卡斯对穆勒提出的理性预期假说进行了深化,并把它作为工具分析了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问题,得出了个人和企业进行理性预期条件下政府宏观经济政策无效的结论,对奉行国家干预政策的凯恩斯主义给予了沉重的打击,也被称为是理性预期革命。卢卡斯分析的第一个理论依据就是前述穆勒提出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的理性预期假说,另一个理论依据是自然率假说。215自然率假说的基本内容是,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理性经济中,经济总是处于或趋向于充分就业的状态。预期即使出现一些例如战争、政治斗争的加剧、全面的革命经济衰退等干扰性因素使失业率上升,经济体系也与卢会自动进行调整恢复,这些干扰因素对经济活动的卡斯影响只能是暂时的、无规则的,不可能使经济长期的“脱离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说到这里,顺便提一非理句,充分就业是各国宏观调控的四大目标之一。但性预实际上,充分就业并不等于完全就业,在充分就业期”的状态下,也总有一些人处于失业状态,比如工人不愿意接受现有工资水平而自愿失业,或由于工种变换或季节转换造成的摩擦性失业等。自然失业人数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叫做自然失业率,一般认为自然失业率在4%~6%之间就是正常的,就算充分就业。也就是说,就业率在94%~96%就算充分就业了。为分析问题方便,下文中的自然率指的是自然就业率。根据自然率假说,卢卡斯等人进一步指出,就业率大于或小于自然率取决于实际通货膨胀率和预期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差距。如果实际通胀率大于预期通胀率,就业率就大于自然率。反之如果实际通胀率小于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预期通胀率,就业率小于自然率,如果两者相等,216理就业率等于自然率。性预例如,在某一时期,假设经济处于均衡状态。期革此时就业率等于自然率,实际通货膨胀率为0,人命与们的预期通货膨胀也为0。这时,假定由于某种原卢卡因,一切商品和劳务价格普遍上涨2%。在短时间斯的内,商品的生产者和经营者都以为只有自己生产和“非经营的商品价格上涨而别的商品价格没有上涨,于理性是他们会认为是社会对自己商品的需求量增加了,预期于是就会增加该商品的供应量。对劳动者而言,短”时间内会认为自己的工资上涨了2%,于是就会增加劳动力的供应,原来那些不愿接受现有工资水平的人也会积极地就业,使全社会的就业率大于自然率。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即在长期内,商品的生产者和经营者会发现,并不是只有自己经营的商品价格上涨,每一种商品实际上都涨了价,他们过去认为自己商品实际价格上升,从而认为需求量上涨的看法是一种误解。劳动者也看到,虽然劳动工资上升了2%,但通货膨胀率也上升了2%,自己的实际工资率并没有上升。秘密被发现以后,一切又恢复了原状。商品经营者逐渐把生产缩减到了原来的水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平,劳动的供给量也会恢复到原来的数量,就业率217就会被逐渐地调整到自然率的水平。此时,一切都理性已恢复到了均衡状态,但惟一不同的是,整个社会预期的物价水平已实际上升了2%。逐渐清醒的经营者和革命劳动者目前的预期通货膨胀率也必然为2%。与卢如果政策制定者这时还要提高就业水平,使就卡斯业率像过去那样大于自然率,他们就必须设法使实的“际通货膨胀率达到4%。因为,如果他仅仅使实际通非理货膨胀率还处于2%的水平,那么,由于人们已作了性预2%的预期,实际通货膨胀率正好等于预期通货膨胀期”率,经营者和劳动者都不会具有自己商品价格单独上涨的幻觉,不会觉得有利可图从而不会增加产量,所以,就业率仍然会处于自然率的水平。也就是说,政策制定者提高就业率的意图要想实现,就必须使实际通货膨胀率大于预期通货膨胀率,让生产经营者和劳动者产生货币幻觉才可以。但正如上面的分析所说明的,就业率大于自然率的状态只可能在短期内存在,在长期中,经营者和劳动者会发现物价上涨只是一种错觉,于是会修正自己的行为,使生产量从而使就业率恢复到均衡水平。这种分析结果的政策含义是很明显的,即要想使宏观政策有效,就必须使其具备欺骗的性质,但从长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期来看,欺骗是无效的,理性的经济主体会根据自218理己的理性预期作出理性的行为。所以,对政策制定性预者来说,最好的办法是与人民合作,并将你所做的期革事告诉他们,使他们自己有一个判断的依据,而不命与是试图去愚弄他们。卢卡斯等人的分析实际是告诉卢卡我们,“如果你以为你能够愚弄人民,那你就是在斯的愚弄自己”。“非归纳起来,卢卡斯等人对凯恩斯理论的攻击主要理性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预期1.凯恩斯理论中的“适应性预期”假设。他们”认为,虽然凯恩斯在其宏观经济模型中也曾反复讲到预期,但他的预期只是适应性预期,只是根据过去来预测将来的办法,是一种“后向预期”,具有随机性,不合乎理性假设。根据卢卡斯等人的观点,这种适应性预期只有在将来的变动和过去的变动相似或差别不大时,才可能是准确的或大致准确的。而实际上经济变量不可能在两个时段完全相似,从而使用适应性预期的凯恩斯宏观经济模型就很难符合现实,这使其在实际中毫无用处。2.质疑宏观经济政策调控经济的可能性。根据我们上面做出的分析,卢卡斯等人认为“总产量和就业的实际水平与系统地对商业周期发展做出反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应的货币和财政活动无关”。也就是说凯恩斯主义219奉行的使失业率降低到自然失业率以下的需求管理理性政策,只要是有规则的系统的,最终都会被人们预期完全预料到,所以是无效的。进一步,理性预期学革命派将理性预期假定同货币主义者的自然率假说结合与卢起来将其应用到宏观经济模型的创建中并以此表卡斯明,“不仅凯恩斯主义的长期菲利浦斯曲线,就连货的“币主义的短期菲利浦斯曲线都将不复存在”。非理3.卢卡斯指出了凯恩斯学派宏观经济模型的缺性预陷。他认为,首先在凯恩斯主义的理论模型中,同期”一个经济当事人在不同的函数或方程中有自相矛盾的行为。例如,在消费函数中,人们之所以现在不消费被认为是为了取得将来的消费,而在劳动的供给函数中,他们被认为在现在的收入和闲暇之间进行选择。即劳动者在消费函数中考虑到了将来,而在劳动供给函数中只想到现在。按照理性预期学派的观点,相同的合乎理性的人在经济生活中必定具有相同的行为准则。其次,卢卡斯指出凯恩斯学派的宏观经济模型使用的预期是“适应性预期”,根据这种与当时的市场形势变化无关的预期做出的模型就“原则上不能对可供选择的经济政策的实际结果提供任何有用的信息”。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而决策机构根据这些错误的预测在不同的政策规则中220理做出的选择的正确性也就值得怀疑。性预所以,卢卡斯认为,对大部分凯恩斯宏观经济期革模型必定要进行修改或予以更换。命与诺贝尔评奖委员会将1995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授卢卡予卢卡斯,确是众望所归。以他为代表开创的理性预斯的期学说被称为20世纪西方经济学中的一次理性预期革“非命,对20世纪70年代以来宏观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理性重大影响。“理性预期”作为一种宏观分析工具在西方预期经济学的理论分析中已被广泛采用,并且在股票、债”券、外汇市场的运行分析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理性预期”已逐渐被纳入到西方主流经济学体系之中。作为理性预期学派创始人的卢卡斯也因获奖受到了人们更多的关注。据说卢卡斯不仅是一位学识渊博的经济学家,还是一位嗜烟如命的“瘾君子”。芝加哥大学他的课堂上经常是烟雾缭绕,因为每逢上课,他走进课堂的第一件事就是拿出烟灰缸,点燃一支烟,边吞云吐雾,边阐发他的理性预期理论。在卢卡斯获奖之后,一位他原来的同事为报纸撰文披露了关于卢卡斯吸烟的一则轶闻。讲的是这位同事本人是个厌恶香烟味道的人,他的办公室门上总是贴着一张字条,写明入此办公室“禁止吸烟”,不过,后面还补上一句:“卢卡斯除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外。”因为这位教授认为与卢卡斯探讨经济学问题221所能带来的智慧上的收获,足以补偿令人不快的烟理性味,因而愿意冒着被烟熏呛的危险与其交谈。预期说到卢卡斯的获奖,人们会经常提到一个有意思革命的轶闻,这则轶闻在很多报纸上都被冠以“卢卡斯与卢的女巫前妻”的题目。说的是,卢卡斯没有想到自卡斯己会获得经济学诺奖。相反,他的前妻却“非理性的“预期”到了这一点。卢卡斯与前妻于1982年分居,非理1989年正式办理离婚手续。在办手续时,前妻提性预出:若是卢卡斯在1995年底前获得诺贝尔奖,她要期”分得全部奖金的一半。卢卡斯心想:获诺贝尔奖?这不是开玩笑吗?他因此也就漫不经心地答应了。7年以后,也就是1995年10月10日,诺奖评审委员会宣布了卢卡斯获奖的消息,此时离前妻约定的最后时限只差80来天,卢卡斯不得不按离婚合同的约定将奖金的一半分给她。为此,卢卡斯后悔不迭,认为他的前妻简直是个女巫!这就是理性预期学派创始人的“非理性预期”。理性预期rationalexpectation适应性预期adaptiveexpectation政策无效policyineffectivenesstheorem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谁能说将来的宏观经济理论如何发展?人们所能确信的是设计符合事实的显式模型的连续努力将产生进步,以及最好的和最实际的宏观经济学将利用基本经济理论的发展。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森阐明了使个人价值集合成集体决策的条件,和使集体决策规则与个人权利空间相一致的条件。通过分析集体决策时关于不同个人福利的有效信息,他改进了比较社会福利不同分配的理论基础,并且建立了新的更加合理的贫困指标,在实证研究方面,森的理论成果的应用,加强了我们对饥荒下经济运行的理解。瑞典皇家科学院公告饥荒与贫困的经济学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阿马蒂亚·森AmartyaSen(1934~)印度经济学家1998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阿马蒂亚·森1934年生于印度的班格尔,1959年在英国剑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88年,他辞去哈佛大学哲学和经济学教授职位(但仍为该校的荣誉退休教授)出任英国剑桥大学的崔尼提学院院长。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诺贝尔经济学奖1998年度的获得者是印度经济225学家阿马蒂亚·森,他在公共选择的一般理论、福饥荒利与贫穷的指标以及对饥荒的实证研究等方面的成与贫就使他获得了学术界的尊重并最终达到了辉煌的顶困峰。我国国内经济学界对森的介绍较少,但实际上的经自70年代以来,森在西方的福利经济学界、哲学济和伦理学界早已是名声显赫,公共选择理论的代表学人物布坎南早在1994年就预言森必将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森所研究的领域是福利经济学。福利经济学属于规范经济学的范畴,是研究社会资源是否按照帕累托标准在经济体系内进行最优配置的问题。它常常要进行判断经济体系的一种状态比另一种状态是更好还是更糟?一种状态是否应该转变为另一种状态,怎样转变才能更好?这种研究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涉及到了价值判断问题。这与当代经济学界忽视价值和伦理观念的研究,只注重资源配置或效率最大化问题研究,即所谓的“价值免谈”问题的风气恰恰相反。因此,从事这方面研究的经济学者常常被认为是“不务正业”。森也一度承受了这种评价,他对福利经济学的研究曾遭受到其在剑桥大学的导师琼·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罗宾逊夫人的反对。罗宾逊夫人作为经济学界少有226饥的女性经济学家因提出垄断竞争理论而名噪于世。荒与她对道德持有一种率真的实证主义观点,厌恶关于贫福利、价值判断和规范评价的讨论。森在剑桥大学困的的第二年开始在罗宾逊夫人指导下写作博士论文。经罗宾逊夫人喜欢森有关“技术选择”的博士论文选济学题,但却认为森日益感兴趣的福利经济学是胡说八道,是道德垃圾。在森撰写《集体选择》一书时,罗宾逊夫人给他写信,希望他回去做一些正经的研究,不要不务正业。罗宾逊夫人所说的正经工作是资本理论、增长理论和分配理论,这正是她的主要研究领域。森虽然很尊敬罗宾逊夫人,但并没有受到她的经济学观点的太大影响,他依然坚持其在福利经济学领域的探索。不过,为了能够进入主流学派,使自己的学术观点得到承认,森的许多著作也像时下流行的范式一样不乏高深的数学公式;但另一方面,在国际经济学界日益呈现数理化研究倾向的同时,他却把自己的研究重点放到了规范分析的角度上,他运用经济学与哲学和伦理学相结合的方法,对当今世界尚未解决的许多实际经济问题给予了莫大的关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经济学的经世济民职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能。森在研究方法上的这一重大创新受到了瑞典皇227家科学院的高度评价,也受到了同行经济学家的一饥荒致赞扬。与贫阿马蒂亚·森的主要学术贡献可以分成三部分来困介绍,分别是对阿罗不可能定理的解决、对饥荒形的经成原因的研究和对贫困问题的关注。济阿马蒂亚·森克服了197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学主阿罗的不可能定理衍生出的难题,从而对福利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阿罗不可能定理在前边已经作了介绍,它指的是多数规则的一个根本缺陷就是在实际决策中往往导致循环投票。例如,有A,B,C三人针对X,Y,Z三种选择方案进行投票,A对三种方案的偏好次序是X>Y>Z,的偏好次序为Y>Z>X,C则认为Z>X>Y。根据三人的偏好不难看出,大多数人是偏好x胜于y,同样大多数人也是偏好y胜于z。按照逻辑上的一致性,这种偏好应当是可以传递的,即大多数人偏好x胜于z。但实际上,大多数人偏好z胜于x。因此,阿罗得出结论,以投票的多数规则来确定社会或集体的选择会产生循环的结果,这就好像一只狗在追自己的尾巴,会没完没了地循环下去。也就是说,在通常情况下,当社会所有成员的偏好为已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知时,不可能通过一定的方法从个人偏好次序得出228饥社会偏好次序,传统的少数服从多数的投票原则不荒与可能通过一定的程序准确地表达社会全体成员的个人贫偏好或者使令大家都满意的公共决策出台。阿罗的分困的析被称作“投票悖论”,它对所有的公共选择问题都经是一种固有的难题,这实际上就是宣布了公共决策过济学程的失效。阿罗的不可能定理一经问世便对当时的政治哲学和福利经济学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甚至招来了上百篇文章对他的定理的驳斥。李特尔、萨缪尔森、黄有光、帕克斯等大牌经济学家纷纷著文表达自己的观点。但事实证明,阿罗的不可能性定理经受住了所有技术上的批评,其基本理论从来没有受到重大挑战。森也针对阿罗不可能定理发起了挑战,他的睿智在于他所建议的解决方法其实非常简单。森发现,当所有人都同意其中一项选择方案并非是最佳的情况下,阿罗的“投票悖论”就可以轻松地迎刃而解。比如,我们假定所有人均同意X项选择方案并非最佳,这样上述的偏好次序就可以表示成:A偏好Y>X>Z,B认为Y>Z>X,而C则看好Z>X>Y。在对三种方案进行投票时可以发现,Y以两票对一票而胜出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于X;Z也以两票对一票而胜出于X;Y又以两票对229一票而胜出于Z。这样,Y>Z,Z>X的结果是Y以多饥荒数票被选出成为最优方案,投票悖论就此消失。与贫森的这一发现也可以延伸和拓展,刚才我们分析困的是所有人都同意其中一项选择方案并非是最佳的模的经式,那么当所有人都同意其中一项选择方案并非是次济佳以及所有人都同意其中一项选择方案并非是最差的学情况下,投票悖论依然可以得到解决,取而代之的结果是得大多数投票者获胜的规则可以起作用并总是能取得惟一的选择方案。森的另一成就在于对全新的福利与贫穷指数的创建上。森对贫困与福利指数的创新建立在对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概念的理解上。森认为,经济增长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增长本身,而是因为增长过程中带来的“相关利益”,例如更高的预期人均寿命、更好的教育程度等。他曾在《贫困与饥荒》一文中举过一个例子。斯里兰卡若要想提高本国国民的预期人均寿命有两个办法,一是通过政府的公共政策,二是致力于发展经济,通过经济水平的提高带动人均寿命的提高。根据森的分析,如果采用后者的话,比前者多花58年到152年的时间才能达到同样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的目标。也就是说不能简单地把经济增长作为社会230饥福利提高的手段,这也正是传统上以人均收入水平荒与衡量社会进步程度的片面之处。贫既然人均收入水平作为衡量依据有缺陷,森主张困的应该用“能力理论”来衡量社会的进步。他认为,经经济发展最终应归结到人们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例济学如人们是否长寿、健康、能否读书写字、相互沟通等等。与此相关,经济发展应被视为个人能力不断扩大的过程。按照“能力理论”,我们就能很好地解释上述人均GNP提高,但是人均预期寿命却没有相应提高的原因。森用哥斯达黎加和纽约哈姆莱地区进行了比较。哥斯达黎加人均预期寿命长是因为它良好的公共健康服务和基础教育,而哈莱姆地区居民预期寿命短,除了缺乏良好的公共健康服务和基础教育,街头暴力还总是在夺取年轻男子的性命。也就是说,考察一个地区的福利水平不能仅仅看它的基本生存条件,还要考虑这之外的社会生活能力。如果把这些考察进去,森发现,哈莱姆地区的福利水平不会超过孟加拉国。虽然哈莱姆的居民能控制更多的资源,但要获取诸如“体面地进入社会”、“参与社会公共生活”这样的社会生活能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力,他们就要支付巨大的费用。这个分析向那种认231为只要靠自由竞争的市场制度就能创造巨大财富,饥荒靠这些财富创造的效用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贫困问题的与贫传统观念提出了挑战。困森建议经济学家们除了关注人类最基本的生活保的经障条件,如让更多的人拥有食品、住房、接受基础教济育和医疗健康等,同时还要关注另外的一些东西,如学更多的自由权、更多的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以及更充分地被尊重等。在对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含义有了自己的界定后,森构建了一个比较不同国家的福利分配和一国国内的福利分配变化差异的专门化指数。他认为传统的贫穷指数即以一国处于贫困线以下的人口份额(H)作为衡量指标的做法存在很多的缺陷。首先贫困线的确定缺乏足够的理论基础,多多少少带有些武断性;其次,它忽视了贫穷群体内部的不同贫困程度的变化。也就是说,在贫穷群体的收入水平普遍有较大的提高但整体上仍低于贫困线以下时,传统的贫穷指数就难以反映出这种收入水平的变化。为了弥补这些不足,森在构建贫穷指数的过程中,首先阐明了描述收入分配的洛伦兹曲线和衡量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的基尼系数之间的关系,并给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出了社会对不同收入分配的偏好次序。在此基础232饥上,他提出了自己的贫穷指数,即P=H·[I+(1-荒与I)·G],其中G为基尼系数,I为衡量收入分配的贫指标,处于0和1之间。G和I均针对处于贫困线以困的下的贫穷群体计算得出。经在对福利指数的研究中,森认为一些常用的指数济学(如人均收入等)仅仅反映了多数人生活状况的平均数,而忽视了福利分配的状态,即难以科学地反映出大多数人生活水平提高但少数人仍然一贫如洗的事实。森对福利一词的理解是:创造福利的并不是商品本身,而是它所带来的那些机会和活动,而这些机会和活动是建立在个人能力的基础上,因而那些能促进个人能力提高的因素也会促进福利的实现,比如拥有房屋、食品、健康、自由、平等等,所有这些因素都应当在衡量福利时加以考虑。森的这一创见受到国际发展经济学界的高度重视,不仅在“森福利指数”的创建中这一原则得到了体现,而且许多世界著名的福利指标,如联合国的人类发展指数,都是本着这一精神创建的。森对福利指数的创建和研究体现了他一贯独特的研究方法,即采取经济学与哲学、伦理学相结合的方法,使对重要经济问题的讨论重新回到道德伦理方面,这是他在研究方法上的重大创新。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森对饥荒形成机制的卓越研究也是他获奖的原因233之一。他通过对1940年以来发生在印度、孟加拉饥荒和非洲撒哈拉沙漠贫穷国家的数起灾荒的实证研究与贫中,总结出了饥荒形成机制的根本原因。困以前,发展经济学认为第三世界国家发生饥荒的的经主要原因就是因为食物的短缺或发生干旱、洪水等因济素造成的,因此要减少饥荒的损失就要有大量的粮食学储备及有效的国际食物援助。但森认为,大饥荒的形成并不能只用这些简单的因素就可以解释,实际上,在大饥荒后面还有更深层次的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各种因素的作用,往往是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了大饥荒的出现。在他1981年出版的重要著作《贫困与饥荒:论权利与剥夺》一书中,森提出了一种所谓的“权利分析法”来从理论上解释饥荒的灾难性后果。所谓权利指的是个人在社会上运用他所享有的权利和所面临的机会而获得可供选择的商品的能力,即权利取决于个人拥有的要素禀赋和在市场上交换的可能性两个因素。在市场经济中,人们获取食物的方式无非是两种,一种是自己直接生产食物,另一种是用物品或服务通过交换间接地获取食物。在前一种情况下,人们具有食物获取的生产权利,在后一种情况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下,人们具有食物获取的交换权利。当自己直接生234饥产食物量下降时,意味着直接权利失效,当人们通荒与过交换获取的食物量下降时,意味着交易权利的失贫效,这两种权利失效都有可能造成饥荒。困的因此,获取粮食的权利的失效才是造成饥荒的基经本原因,即便是在粮食并不缺乏的地区,饥荒仍有济学可能发生。当然,在一般情况下,粮食匮乏的确会触发饥荒,但森通过对1973年埃塞俄比亚和1974年孟加拉国饥荒的研究,没有发现有关粮食供给严重短缺的证据。而且事实上,在大多数发生饥荒的年度,这些发生饥荒的国家不但有充足的食品供应,甚至食品生产较前一年度有较大增长并有对外出口。以1974年的孟加拉邦大饥荒为例。当年孟加拉粮食产量较1973年增长了13%,人均粮食产量增长了5.3%,粮食根本不短缺,之所以发生饥荒是因为洪水使得工人,尤其是从事粮食运输的农业工人失去了就业机会,而通货膨胀又大大降低了农业工人进入食品市场的购买力,这一群体因为失去了获取粮食的权利而大批饿死。因此,森认为,当饥荒发生时,不能只是采取发放救济食品、迁徙移民等一般措施,更重要的是政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府应该采取特殊的政策来使灾民取得获取食品的权235利。饥荒在《饥荒与贫困》一文之后,经济学界出现了与贫大批以“权利方法”研究饥荒和饥饿问题的文章。困其中包括对中国1959~1961年大饥荒成因的研究。的经研究者运用“权利理论”做出的解释是:尽管三年济自然灾害确实造成了粮食减产,但这不是饥荒的主学要原因,更多的原因是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即所谓“三分天灾,七分人祸”。比如,以人为分割统一的国内市场为特点的户籍制度的建立、以工农产品价格存在剪刀差为特点的价格机制和以工业化为导向的大跃进运动,导致对农村、对农业生产尤其是对粮食生产的忽视,导致农业生产的萎蘼;另外,不合理的分配制度也是导致饥荒的另一个原因,由于工业化运动引起了非农劳动力和城市人口的剧增,国家要求农村提供的粮食数量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以至农民把大部分口粮上缴国家,这可以从那次饥荒中农村地区的人口受灾程度远较城市人口严重的事实中得到反映。再就是严重的官僚计划体制导致了对饥荒的反映迟钝。在不少人挨饿的时候,基层地区还在向上面报告“亩产达万斤”以及粮食如何充足的谎话,以致于当1959年农村死亡人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口急剧上升的时候,国家的粮食出口量却达到了历236饥史最高水平。荒与阿马蒂亚·森因为对饥荒和贫困问题的研究而获贫得诺贝尔奖这其中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获奖本身。自20困的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经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取得长足的进步,这是和经济学济学家们的贡献分不开的,经济学家们对经济运行机制、对二元经济结构模型、对经济增长方式等问题的分析极大地指导了各国经济发展的实践。但是,经济学家们似乎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对增长问题的研究上了,而对发展问题的研究却被忽视。事实上,在整体数量增进的同时,国与国之间、人与人之间的收入差距在不断拉大,相对贫困甚至是绝对贫困问题依然是困扰全人类的主要问题。有关数据表明,全球贫困人口仍维持在近20亿的水平,与60年代相比,除人口增加带来的贫困人口比率下降以外,绝对数几乎没变。森的获奖,预示着贫困问题又重新成为了国际经济学界的研究课题,并终将恢复其本身应具有的重要地位。值得一提的是,阿玛蒂亚·森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亚洲人,这对他的祖国印度有着非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同寻常的意义。森用他一生的时间频繁地穿梭于他237的祖国印度和英国、美国之间。他是英国剑桥大学饥荒三一学院第一个非不列颠人的院长,同时还是美国与贫哈佛大学哲学和经济学荣誉教授。“关于印度的不困平等和严重忽视教育的现象我已写了40年”,森的经说,他最终因为在社会福利经济学,包括饥饿、贫济困、人权等方面的贡献而得到诺贝尔奖评奖委员会学的表彰。他的言论在世界得到了承认,在他的祖国印度他已被人们崇拜为神人,上万人涌到加尔各答体育场庆祝他的获奖,甚至许多新生儿都起名为阿马蒂亚(寓意流芳百世)。他的奖金促成了西孟加拉财政官员承诺建立8000所小学,并且他用其获得的94万美元奖金中的40万美元建立了两个信托基金,一个在印度,另一个在孟加拉。他以少年时代以后的家乡普拉提奇给信托基金命名,该基金旨在扫除文盲和愚昧,建立改善基本健康保障体系,特别防止危害妇女尤其是少女健康的情况。森说:“有钱是很好,但如果我有更多的钱,我不认为我自己会生活得更好,倘若我再得到大奖,我将全部投入到信托基金中去。”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说:“全世界贫穷的、被剥夺的人们在经济学家中找不到任何人比阿玛提亚·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森更加言理明晰地富有远见地捍卫他们的利益。通238饥过阐明我们的生活质量不应该是我们的财富,而是荒与根据我们的自由来衡量,他的著作已对发展的理论贫和实践造成革命性的变化,联合国在自己的发展工困的作中极大地获益于森教授的明智和健全。”经济学经济发展economicdevelopment经济增长economicgrowth洛伦兹曲线Lorenzcurve基尼系数Ginicoefficient自然失业率naturalrateofunemployment充分就业fullemployment多数规则majorityrule投票悖论thevotingparadox福利与贫穷指数indexofwelfareandpoverty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theUN"shumandevelopmentindex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蒙代尔的贡献在于对在不同汇率制度下的货币和财政政策的分析以及对最佳货币区域的分析。蒙代尔教授奠定了开放经济中货币与财政政策理论的基石……尽管几十年过去了,蒙代尔教授的贡献仍显得十分突出,并构成了国际宏观经济学教学的核心内容。瑞典皇家科学院公告欧元之父—蒙代尔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罗伯特·蒙代尔RobertMundell(1932~)加拿大经济学家1999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蒙代尔1932年生于加拿大的金斯敦市。1965年以有关“国际资本流动”的一篇论文获得博士学位。之后执教于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芝加哥大学等,并应聘为世界银行、美国财政部、欧共体(现称欧盟)等机构的经济顾问。自1974年以来,一直任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应该说,蒙代尔获得199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与241国际经济形势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1998年席卷整欧元个亚洲并影响了世界经济的金融风暴迫使各个国家开之始重新审视自己的金融制度,在开放条件下如何促进父各国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完善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与此相关的汇率制度、资本市场的开放程度和财政与货蒙代币政策的有效性等问题就相应地受到了重视,而这正尔是蒙代尔的研究领域。当然,蒙代尔能够获奖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他的前瞻性研究成果,在20世纪60年代,国际资本市场开放程度相当低的情况下,蒙代尔就已经预言了今天经济生活会面临的问题:比如,随着国际资本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各国不同的汇率政策将如何影响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应用?是否一定要遵循传统的国际货币安排格局,即一个国家只拥有自己的一套货币?几个国家联合适用一套共同货币是否可能?他对这些问题的回答结果使传统的开放经济中的宏观经济理论得到了改造,并且他的各国可以有共同货币的研究思想最终促使了欧元的诞生。具体而言,蒙代尔对经济学的伟大贡献主要来自两个领域,一是提出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二是最优货币区域理论。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首先来看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开放条件下宏观稳242欧定政策理论)。元蒙代尔—弗莱明模型是蒙代尔和英国经济学家J·之父马库斯·弗莱明在60年代初几乎同时但又独立提出来的。弗莱明是蒙代尔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FM)研究蒙所的同事。二人的研究结果相互补充地证明了资本完代全流动条件下的开放经济中,固定和浮动汇率制度对尔财政和货币制度效果的影响。现在的教科书把两者的成果合称为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上述模型是建立在传统的IS—LM模型基础上的,该模型最初是由1972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希克斯建立的,主要研究的是封闭条件下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均衡问题。这种均衡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被称做内部均衡。而在国际经济往来中实现的国际收支平衡被称做外部均衡。人们更多关注的是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同时实现。开放经济条件下,资本是可以自由流动的,一国与国际市场的利率水平出现极小的差异也会引起资本的巨大流动。所以,一国的国际收支平衡只有在该国的利率等于国际市场利率的时候才会实现。假设中央银行实行一项货币政策,打算进行货币扩张。本国货币扩张的结果必然造成本国利率水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平的下降,国内利率低于国际利率的结果是大量资243本外流,出现大规模国际收支赤字,这会形成汇率欧元贬值的压力,为了稳定汇率,中央银行必须干预,之出售外国货币,同时接受本国货币。因此本国货币父供给减少,利率水平上升,经济系统逐渐地恢复到最初的均衡水平。此时,最初的货币扩张被完全抵蒙代消了。同样的道理,政府的任何紧缩货币的企图都尔将导致大规模的国际收支赢余,引起货币升值,迫使中央银行进行干预以保持汇率稳定,结果是本国货币量的增加将最初的货币紧缩抵消。以上分析的是固定汇率制度下的资本完全流动的情况,其政策含义很明显,在固定汇率和资本完全流动条件下,一国无法实行独立的货币政策,或者说单独的货币政策基本上是无效的。因此,当一国面临外部冲击,主要是国际金融和货币因素的冲击时,固定汇率制应该是较为理想的汇率制度。毕竟在固定汇率制下,国际资本套利活动可以自发化解货币因素的外部冲击,并且使财政政策纠正经济失衡的效果达到最优。再来看浮动汇率制。在完全的浮动汇率制下,一国的货币当局不能干预外汇市场。只能通过汇率的自由调整保证外汇市场出清,达到供求平衡。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假设一国的出口需求增加了,这会引起对货币的244欧需求量增加,从而引起利率的上升。本国利率超过元国外利率水平的结果是大量资本流入,产生国际收之父支赢余并由此引起本国货币升值。升值对出口是有影响的,因为这意味着进口品的价格下降,且本国蒙商品变得相对昂贵,对本国商品的需求就会减少,代净出口下降并最终回到原来的水平。由此可见,浮尔动汇率制度下,财政政策的效果是有限的。与此相反,在浮动汇率下的货币政策将成为影响经济活力的有力工具。扩大货币供给往往会导致较低的利率,导致资本流出和更疲软的汇率,而这反过来可以使净出口增加从而促进经济扩张。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不同的汇率制度很关键。在浮动汇率下,货币政策效果明显,财政政策软弱无力,而在固定汇率下,结果与此相反。这个结论对各国的金融实践有很深远的影响。它很清楚地表明了一个原则,即当一国面临的外部冲击,主要是由国际资本的流动造成的时候,固定汇率制应该是较为理想的汇率制度。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爆发对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结论是一个佐证。大多数东南亚国家太快地开放了本国金融市场,在资本完全流动的前提下,本国脆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弱的金融体系不能够抵挡来自国际游资的大规模冲245击,造成整个汇率体制的崩溃。所以,应该像中国欧元所做的那样,资本市场的开放是有计划的、渐进之的。父从二战结束到70年代中期石油危机爆发之前的较长一段时间内,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对促进世界汇蒙代率体系的稳定起了很大作用,特别是在战后布雷顿尔森林体系的形成过程中它被作为汇率安排的指导思想,对促进国与国之间贸易的发展做了很大贡献。蒙代尔做出的另一个重要的贡献是对最佳货币区域的分析。1855年,法国大文豪维克多·雨果在一篇文章中提到,欧洲币种繁多,弊多利少,他说:“增加币种,就是增多磨擦,增多磨擦,就是减少流通”。他憧憬有一天欧洲出现一种通用的单一货币。1999年1月1日,欧洲统一货币—欧元正式诞生。在经过3年的过渡期之后,2002年1月1日,欧元纸币和硬币已正式进入流通领域,成为欧元区惟一合法的流通货币,雨果的梦想在100多年后终于变成了现实。欧元的诞生,得益于蒙代尔在1961年提出的观点。当时只有30岁的蒙代尔在自己的文章里提出这样一个问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题:“一些国家什么时候会愿意放弃货币主权,而246欧去使用一个共同货币呢?”按照他的设想,西欧各元国经济水平相近,相互之间要素流动性较高,可以之父组成一个货币区,区域内各成员的货币相互之间实行固定汇率,甚至使用同一货币。他的这个设想指蒙引欧洲的决策者把欧元从一个纸面上的概念变成今天代的现实,因此人们都把蒙代尔称为“欧元之父”。尔最优货币区域是指汇率应固定的最佳区域,传统上人们都认为一个国家使用一种货币是天经地义的事,但实际上,根据蒙代尔的研究,在一个由许多国家组成的大的区域内,如果劳动、资本等生产要素在国与国之间是自由流动的,那么这些国家理论上应当只有一种货币,因为要素流动使汇率变动成为多余,要素在区域内全方位的流动可以在出现影响供求的扰动时,减少改变要素实际价格的压力,从而减少把改变汇率作为改变要素实际价格的一种工具的要求。举例来说,假设有两个地区,需求由A地区生产的商品转向B地区生产的商品。于是,A地区出现超额供给,B地区出现超额需求。如果劳动力具有高度流动性,那么劳动力会从A地区移往B地区,失业不会成为问题,B地区就业和生产的增长可以缓解需求不足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的情况,并最终达到供求相等的均衡状态,A地区247也同样如此,只不过调整的方向相反而已。欧元要素的自由流动是实行统一货币的关键。随着欧洲之国家逐步走向一体化,各国之间的劳动、资本要素的流父动也空前活跃,这为组成共同货币联盟奠定了基础。蒙代尔虽然没有亲自参加欧元的创建,但学术界普遍认蒙代为,他获诺奖的部分原因可以归结为在共同货币方面的尔预言性理论。2002年3月1日起,欧元已正式取代欧盟12国各自的货币开始流通,12个欧元国的3.04亿民众,告别了他们祖祖辈辈使用的法郎、马克、里拉等货币,开始使用共同的货币—欧元。现在,欧元已经正式流通将近一年了,我们看到,欧元已经基本确立了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仅次于美元的地位。在经贸领域,以欧元作为结算货币的国家和地区不断增加,中东欧国家、地中海国家、独联体国家等,都不同程度地扩大了以欧元作为贸易结算的领域。欧元的使用大大提高了欧元区内部贸易的增加幅度。欧元启动后,欧元区之间的货币汇率已经锁定,汇率波动自然消失,这大大减少了统一大市场内的经济风险。欧盟区内贸易从占欧盟出口量的60%上升到接近80%,减少了对外部市场的依赖。在加快欧盟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国家经济发展进程的基础上,欧元似乎也变成了推248欧进欧洲政治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器”。元从1999年~2002年欧元过渡的3年时间里,欧之父盟的政治一体化建设大步迈进。欧盟共同安全已经确定了具体时间表,要在2003年建成一支6万人的蒙欧洲快速反应部队维护欧洲的和平与稳定;在司法代内政方面,欧盟已决定设立欧洲单一逮捕证制度,尔并建立一支5000人的共同警察部队,执行紧急维持秩序行动等等,不难看出,欧元对推进欧洲政治一体化建设的作用是巨大的,因而不少人也将欧元视为“政治货币”。以上讲的是蒙代尔的开放条件下的经济稳定政策理论和最优货币区域理论,这方面的贡献使他在经济学界声誉卓著,而在政策实践上蒙代尔的“供应学派”观点也使他得到了美国政府和公众的尊重。70年代,美国经济出现了高通胀和高失业率并存的“滞胀”困境,蒙代尔提议双管齐下,一方面提高利率来保护美元,另一方面要减少税收来刺激经济。但是,他的建议遭到大多数人的反对,大家都担心减税将会加大赤字。蒙代尔坚持认为,美国公司和个人所得税激增不利于公司和个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人进行投资,必须要进行改革,应该通过降低边249际税率(公司和个人最高所得税率)以增加投资和欧元刺激经济。之到了80年代初,经过漫长的等待之后,蒙代尔父的经济理论终于成为里根总统经济政策的基础。里根在1981年出任总统后,随即宣布提高利率以控制蒙代通货膨胀,同时又降低公司最高所得税率以刺激经尔济增长。虽然因为出现了短暂经济衰退,引发了美国知识界、政界和经济界的巨大震动,然而到了1983年1月,减税的效应得到了充分发挥,美国经济因此开始了持续多年的增长。现在,蒙代尔的观点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可,没有人再对以实现低通胀为目标的货币政策提出异议。经济一体化economicintegration自由贸易区freetradearea货币政策monetarypolicy财政政策fiscalpolicy固定汇率fixedexchangerates货币联盟monetaryunion浮动汇率flexibleexchangerates汇率制度exchangeratesystem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卡恩曼是因为把心理研究的成果与经济学融合到了一起,特别是在有关不确定状态下人们如何作出判断和决策方面的研究而获奖。史密斯为实证经济学奠定了基础。他发明了一系列的实验方法,从而为对经济学进行可靠的试验确立了标准。瑞典皇家科学院公告经济学的实验研究与经济行为的心理分析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弗农·史密斯F.Smith(1927~)美国经济学家2002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史密斯教授1927年出生于美国堪萨斯州。1955年在哈佛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1975年起任亚利桑那大学经济学教授,现兼任乔治·梅森大学经济学与法学教授。系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和美国艺术与科学研究院院士。1992年由于在实验经济学方面的杰出贡献而获得了美国经济学联合会杰出资深会员称号。他被公认为是实验经济学的重要创始人。丹尼尔·卡恩曼D.kahneman(1934~)美国、以色列双重国籍经济学家2002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卡恩曼教授1934年出生于以色列的特拉维夫,1961年获得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学位。自1993年起,卡恩曼开始担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和公共事务教授。系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和美国艺术与科学研究院院士,曾获美国心理学协会杰出科学贡献奖等多种奖项。他与已故著名学者特维尔斯基一起被看作是现代行为经济学的先驱。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诺贝尔经济学奖2002年度的颁布格外引人注253经目,因为评选委员会不仅把诺奖颁给了两位绝对反济学传统、反潮流的学者,而且其中的卡恩曼教授还是的实位“货真价实的外来人”,他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心验研理学家,他声称自己从未学过经济学。究与卡恩曼教授是一位具有美国和以色列双重国籍的经济学者,他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和公共事务教行为授。瑞典皇家科学院在公告中赞扬卡恩曼将心理学引的心入经济学研究,从而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奠定了基理分础。他的主要贡献是在不确定条件下理性个体的判断析和决策行为方面的发现,尤其是对人们的各种非理性行为原因的分析。这个理论被广泛地应用到了金融研究领域,人们利用他的研究结果分析金融市场上出现的很多传统经济学理论无法解释的问题,比如前一段时间美国经济出现复苏,股市却一反常态的低靡,心理因素在这里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卡恩曼与已故著名学者特维尔斯基一起被看作是现代行为经济学的先驱。来自乔治·梅森大学的史密斯是地地道道的经济学科班出身,已经做了几十年的经济学教授,可以说,研究经济学是他的看家本领。不过,史密斯的研究具有很强的“反潮流”的特点,他一反过去人们认为的实验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只是物理学和化学研究手段的观点,率先进行了实254经验经济学的研究。他被认为是“真正看到了供应与济学需求在实验室环境下运作的第一人”,赢得了“实的实验经济学之父”的美誉。验研行为经济学和实验经济学的出现是经济学发展的一个究与新动向。经济20世纪中后期开始,经济学的演变中出现了一个行为十分引人注目的现象,即经济研究领域开始逐渐超出的心了传统经济学的范围,经济分析的对象扩张到几乎所理分有人类行为,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交流和相互渗透大析大加深,出现了许多交叉学科和边缘学派,例如,混沌经济学、信息经济学、行为经济学、实验经济学等,以至于有人提出“经济学帝国主义”的说法。卡恩曼和史密斯就利用心理学理论和实验研究的方法对传统经济学进行了大胆创新,修改了传统的经济学假设和结论。传统经济学的研究主要建筑在受自身利益最大化驱使的理性经济人可以作出理性决策的假设之上,而且经济学还被普遍视为一种依赖实际观察、而不能进入实验室的非实验性科学。卡恩曼和史密斯的研究对传统经济学是一个有力的冲击—卡恩曼用感知心理学分析法研究人类的判断和决策行为,分析人类的决策倾向,而史密斯则通过实验室实验来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测试根据经济学理论所做出的预测,正确地预知人255们在市场环境中的集体行为。目前这两种截然不同经济的领域正在相互渗透和融合。波士顿大学经济学教学的授威布尔说,“现在,经济学家们在实验室里利用实验史密斯的实验方法测试卡恩曼的有关决策理论。”研究卡恩曼和史密斯的经济分析都关注人类行为本身。与经这实际上是涉及了经济学深层次的基本问题。经济学济行并不仅仅是表面上给大家感觉的那些货币关系、产为的值、价格等等问题,在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时,比如心理解释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人的行为的相互作用分析时,都会涉及到内在的一些因素如人们的心理活动、心理偏好、心理预期、对幸福和痛苦的认识等等心理学问题。这给经济行为的心理分析留下了空间。另外,表面上看,作为社会科学的经济学与自然科学是不同的,它很难做实验,比如,无法通过实验的手段准确预知政府政策的效果,对金融危机等突发事件也无法预测。但有一点经济学与自然科学是共通的,那就是经济学说也有一个证明和证伪的问题,经济学也只有被证伪后才能上升为科学。所以经济学也有其实验基础,实验经济学是有科学性的。通过在微观层次上对某一个人的行为控制实验,可以对经济学的理论加以证明。实验经济学和心理经济学正是在最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基本的层次上,运用不同的形式来说明人们的心理256经活动、价值偏好及某些意识和行为的相互关系,来济学更好地论证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更好地解释经济学的实的各种现象。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将本届经济学诺验研奖颁给这两位学者正是对这方面研究的鼓励。究与先来看史密斯的研究成果。经济史密斯的研究是受了张伯伦的启发。20世纪40行为年代末张伯伦在他的课堂上创造了一个课堂实验来的心验证市场的不完全性,史密斯作为课堂上的学生觉理分得大受启发,从此就开始着手进行实验经济学的研析究。进行经济实验需要借助于经济模型,模型设计在实验里十分重要,但客观地说,模拟比模型更为重要。实验者要能够在一个高度仿真的环境中观察出人们不确定的价值观及其与经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所以,建立一个高度仿真的环境至关重要。比如史密斯曾经做过一个验证电力系统开放效果的实验。这个实验涉及到庞大、复杂和高度专业化的电力系统,建立一个真实的电力系统是不可能的,也没有必要。史密斯采用自己开发的软件“POWER2K”模拟了电力系统的交易情况。计算机为每个参与者提供市场供给的全面信息,让他们在每个交易日像真实购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买者一样提供报价,实验参与者可以在一分钟内任257意修改其报价,当时间终止,供给方报价和需求方经济的报价信息输入计算机进行最优化计算,以整个电学的网的交易总额最大化为目的确定每个交易时段的价格实验和相互间的交易量,最终的结果通过大量的图表表研究现出来,易于被人们理解和接受。在整个实验过程与经中,高度的信息化、智能化和系统化的特点显露无济行疑。这种特点使实验经济学的应用范围大大扩大,为的也使实验数据的加工能力增强。心理除了对电力系统进行模拟以外,从20世纪60年分析代开始,史密斯还对公共部门实施私有化的问题以及拍卖市场等问题进行过实验,他的许多实验被奉为实验经济学的典范。瑞典皇家科学院评价说:“由于社会经济行为十分复杂,仅凭传统经济理论很难评估它们的效果,因此这种实验方法很有用。”卡恩曼的行为经济学研究的是人们看上去是理性的行为实际上是如何的不理性。这种研究结论与传统经济学的结论相悖。传统经济学中基本的假设是经济人是完全理性和自利的,他们会合理利用已获得的信息来作出可以最大化其效用的决策。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偏离理性的行为。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比如,有的人为了省5元钱而花6元的汽油费开车去258经批发市场购买几包卫生纸;股市上明明消息都是利济学好的,但人们却纷纷抛股打压等等,这些非理性行的实为是如何出现的?卡恩曼认为,人们在进行理性推验研断时存在的心理趋向影响到了最终的决策。(下文引究与用了相关报道中的例子):经济1.他发现,一个理性的人在推断时不仅会使用行为大样本的所有信息,也会利用所有的先验信息。的心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实际上只是重视了所直观见到理分的现象,而忽视了以往存在的知识。例如,如果析你在电视上看到30%留长发的人为坏人,那么以后你再看到这种长相的人一定会认为他是坏人。卡内曼提出了“小数定律”,即人们通常会将小样本中某事件的概率分布看成是总体分布,夸大了样本对总体的代表性。例如,投掷10次硬币如果出现7次正面,3次反面,人们会将这个结果推论到投掷1000次的情况,因而高估出现正面的概率。另外,人们在进行推断时,往往存在连接效应。1985年,卡恩曼和特维尔斯基通过一事例说明了连接效应。比如首先告诉实验的参与者,林达是一位学生,她主攻哲学,她很关注歧视和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社会公正问题,她还参加反核示威运动。然后实259验要求参与者对一些说法的正确性进行判断。(1)经济林达是一个银行出纳员。(2)林达是一位银行出纳学的员和女权运动者。85%的参与者都选择了第二个选实验项,仅仅因为根据描述使她看起来更像一位女权研究主义者。而根据连接规则,“林达是一个银行出纳与经员”的概率要大于“林达是一位银行出纳员和女权济行运动者”的概率,所以,连接效应和连接规则是相为的悖的。心理2.卡恩曼发现,人们在对不确定事物进行判断和分析估计的时候,通常会设定一个初始值,然后根据反馈信息对这个初始值进行修订。但事实上人们的修正往往是不完全的,他们的观念似乎会“抛锚”于、固执于无关的初始信息,这就是所谓的“锚定”。把这一理论运用于金融理论,则说明当前的股票价格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过去的价格决定的。3.偏好逆转。卡恩曼发现,理性个人的偏好并非如传统理论认为的那样是最优化的选择,而是波动不定的。他们为此做过实验。假设有两种彩票进行选择,彩票A赢得4美元的概率是99%,一无所获的概率是1%。彩票B赢得16美元的概率是33%,一无所获的概率是67%。要在这两者之间作出选择时,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彩票A是典型的选择。如果问哪张彩票最值得买,或260经者说哪张有最高的保留价格或哪张有最高出售价格,济学那就是B了。也就是说,人们的偏好在A与B之间的实摇摆,具备非理性的特质。这个现象不仅同预期效验研用假设不一致,而且同所有的经济偏好理论不一究与致。由此,卡恩曼指出传统的新古典主义的偏好理经济论与事实相距甚远。行为4.人们的敏感性呈递减的趋势。比如,人们普的心遍认为,100美元与200美元之间的差别,比1000理分美元与1100美元之间的差别要大。这意味着人们不析能对财富的分配政策做出正确的估计。凡此种种生活中看似理性的个体的不理性行为还有很多,卡恩曼的研究证明了在不确定条件下人们的行为对理性偏离的原因及其性质,也指出了这种对传统模型偏离的非理性是可预料和可研究的,因而人们的经济行为不符合严格的理论假设也是可以理解和加以控制的。这些结论被广泛地应用于分析证券和金融市场上人们的非理性行为。卡恩曼和史密斯的获奖为行为经济学和实验经济学的更快发展奠定了基础。他们二人也因为在这两个领域的突出贡献得到了大家的承认和尊重。诺奖颁布后,两位经济学家都非常高兴。尤其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 是卡恩曼,当他在新泽西的普林斯顿大学校园收到261自己获奖的消息时,激动异常,以至于失手将自己经济锁在了家门外,最后不得不破窗而入。对于自己与学的史密斯分享的53万美金,有人曾问过卡恩曼要用来实验做什么?他不无幽默地说,“我这把年纪一定会用研究它做出许多大事情。”当然激动之余,他也很清与经醒。虽然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卡恩曼却认为自济行己其实算不上经济学家,而是心理学家。他希望自为的己的生活能够尽快恢复平静,以便继续从事教学和心理研究工作。史密斯对自己获奖也十分高兴,他公开分析表示要把50万美元的奖金全部捐献给他1997年创立的实验经济学研究国际基金会,以促进这一领域的更快发展。连接效应conjunctioneffect更多资料参见E书联盟,网址:http://www.book11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