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3.50 KB
  • 2022-06-16 12:30:20 发布

对及合加速理论指导构建及谐呼伦贝尔思考

  • 1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对及合加速理论指导构建及谐呼伦贝尔思考一、从欠发达边疆民族地区和谐发展的实际出发,充分认识和合加速理论的特殊重要意义《和合加速论:当代民族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深入探讨了当代民族经济发展问题,精辟地分析了后发民族经济体与发达民族经济体的三大差异特征,重点研究推进工业化后进民族经济体、从属民族经济体和少数民族经济体发展的路径,寻求协同差异、融合冲突的规律。和合加速发展战略的基本内容是民族经济体内部或民族经济体与外部该要素在冲突融合过程中。形成良性互动,并实现超常规发展。其中,和合与加速发展的关系是互相作用、互为因果的,和合是加速发展的前提。民族经济体内部及民族经济体与外部各要素不形成良性互动关系,加速发展不可能实现。同时,加速发展是和合目标和效果的集中体现,没有加速发展,和合状态也不可能出现和保持。读书并在此基础上概括了民族与民族和合,加速共同发展;民族与社会和合,加速全面发展;民族与自然和合,加速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命题,即“三个和合、三个加速”。这个理论探索和创新,考虑了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兼顾了广泛性与深入性、普遍性与特殊性、主体性与 客体性,对于指导欠发达边疆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积极、重要的推动作用。欠发达地区在发展战略的选择上存在四个最基本的权衡或者取舍,都需要把通过"和合”促成“和谐”的理念深入贯彻。一是欠发达地区繁荣和个人幸福选择相统一中促和谐问题。政府是按最大困难程度选择地区(即所谓“倒数第一”的优先原则),还是按每美元的援助能产生多少新增收入和就业机会来选择投入和帮扶。二是建立欠发达地区专门的区域援助开发组织机构与采取灵活多样的发展援助方式相统一中促和谐问题。专门机构负责对欠发达地区的援助开发工作。包括允许进行工业投资、创建新公司、提供工业资金与咨询、建设和管理工业区、出租和售卖工厂、垦荒和整治环境等。同时。基于欠发达地区的公共服务能力差。引致投资效益低下。资本和劳动力流向公共服务水平高的发达地区等恶性循环。采取灵活多样的发展援助方式,如公共投资、转移支付、经济刺激、直接控制、政府采购和公共区位等。经济刺激主要是通过财政、税收、金融以及技术信息服务等措施,刺激资本流入欠发达地区,最常使用的是投资补贴和稅收优惠。三是欠发达地区政府投入基础设施建设与鼓励地方及民间力量参与相统一中促和谐问题。政府在投入交通、通讯、能源等生产性基础设施。以改善欠发达地区的投资环境。投入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增强 欠发达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的同时,更要注重调动地方各级组织的积极性。并鼓励民间力量的积极参与。四是培育欠发达地区自我发展能力与提供法律保障相统一中促和谐问题。把政府干预与诱发本地区的生产潜力相结合,着重提高劳动者素质。鼓励私人资本投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增加劳动者收入,减少贫困人口。核心是培育后进地区自我发展创造能力和持续发展竞争力。各级政府的援助需要有一个相对稳定和连续的政策,使援助政策法制化。各类资金首先投入教育、培训事业,特别是为失业人员提供培训,提高文化技术水平,增强失业人口重新就业的能力和本领。二、以实现科学发展中崛起的三大特征为总目标,扎实构建和谐呼伦贝尔呼伦贝尔市第二次党代会明确指出,实现呼伦贝尔在科学发展中崛起有三个重要特征,即经济总量实现大的跨越、经济结构实现质的转变、社会建设实现新的和谐。(一)以经济总量大跨越为构建和谐呼伦贝尔奠定坚实基础根据呼伦贝尔市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到2011年的发展趋势预测,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290亿元,2011年达到390亿元o2006-2011年年均增长35%以上,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40%以上。主要依托能源重化 工业、农畜产品加工业和进出口产品加工业构建“三大基地",其工业增加值要占到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90%以上。“三大基地”的主要预期目标是:能源重化工基地方面,总体预期目标是到2010年煤炭、电力、化工、石油和冶金产业增加值达到200亿元,到2011年达到270亿元,2006-2011年年均增长35%以上。绿色食品基地方面,总体目标是到2010年乳制品、肉制品、商品粮油、马铃薯(蔬菜)及特色种养殖产品加工等行业实现工业增加值60亿元,到2011年通过进一步扩能升级,工业增加值达到80亿元,2006-2011年年均增长33%以上。进出口产品加工基地方面,进口木材加工:到2010年,进口木材达到500万立方米,加工量达到300万立方米,加上自产木材200万立方米的加工量,全市木材总加工量达到500万立方米,实现增加值16亿元:到2011年实现增加值21亿元,2006-2011年年均增长32%以上。进口矿产品加工业:加快发展进口俄蒙铁矿、铅锌矿石资源加工业,到2010年实现增加值4亿元:到2011年实现增加值6亿元。出口加工:积极发展机电、电子、电器、纺织、服装加工等轻工业,到2010年实现增加值10亿元:到2011年实现增加值13亿元,2006-2011年年均增长30%以上。(二)以经济结构质的转变体现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 第一,加快能源重化工业、农畜产品加工和进出口加工项目建设。能源重化工业方,重点抓好煤炭、电力、化工三大行业,当前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影响。电力、化工产业将受到一定程度的阻滞,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两三年内360万千瓦外送电源点和海拉尔2X20万千瓦、满洲里2X20万千瓦热电联产项目能够实现开工建设,上海重工实业、金新等煤化工项目及神华煤制油项目正在积极做前期工作。当前还要着重做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一是抓好规划。按照国家宏观调控的有关政策,进一步修编煤炭、电力、冶金、化工四大产业专项规划,注重做好建设项目环保、土地、水资源等关键要素的评估论证。加强对上协调和衔接。积极争取列入国家、自治区规划。二是选好项目业主。加强与神华、华能、鲁能、深能源等大企业的联系沟通,调动企业积极性,主动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各级政府都要为大企业上项目做好全方位服务。三是做好项目前期工作。把握国家产业政策要求,研究、论证、储备一批重大项目。为今后发展积蓄后备力量。四是加大核准、备案力度。发扬团队精神,组建分行业、分项目的推进组,备齐要件。扭住不放,强力攻关,一旦国家政策有所松动,力争在新一轮发展中,把我市的能源重化工项目排在第一位。农畜产品加工项目方面,目前呼伦贝尔市除雀巢、三元、醇江油脂等少数企业具备一定规模外,基本上处于散乱无序的发展状态,引入了一些企业都因市场、资源配置等因素做不大。解决这一问题,一是坚持区域要素一体化的原则。各旗市区要结合资源、生产要素配置的有利条件提出项目。由市里统一制定规划,确定项目摆放地,周边地区都要共同为做大做强项目提供资源、生产要素,确保其做大做强。二是坚持发展成果共享的原则。要根据项目生产过程中资源和生产要素配置状况,相关地区共享经济指标和财税成果。形成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三是坚持联动发展的原则。 在利益格局调整后,形成全市联动招商机制,不论哪个地区谈成的项目,都应按政府统一布局规划,摆放到指定地点建设,并得到合力支持。进出口加工项目方面。目前全市只有木材加工业初步实现了破题。预计2006年进口木材加工量可达到200万立方米,但产业还仍处于初级加工状态。进口矿产资源加工项目还处于前期工作阶段,鲁能取得别列佐夫铁矿开采权后,进展受阻。出口加工目前规模较小,基本上还没有破题,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第二,重点推动有色金属开采加工业项目。重点是依托自有铁矿和进口俄罗斯别列佐夫铁精矿石。建设不锈钢冶炼项目,并加快铜、铅锌等有色金属采选冶炼项目和硅矿采选冶炼项目建设。按“十一五”规划的目标,到2010年,全市不锈钢冶炼能力达到100万吨,粗铜冶炼规模达到10万吨,铅锌达到15万吨以上,工业硅生产能力达到100万吨。在促进有色金属开采加工上,当前重点是要解决好原材料不足问题,加大勘探费用的投入力度。第三,优先抓好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十一五”期间,全市公路建设要围绕"四横、四纵、十二出口”的总体布局,加快以国道、省际通道、省道、经济出口路、口岸公路及通乡公路为主的路网建设步伐,基本建成我市干线公路网络及与周边省区、盟市快速直达的公路运输系统及相应集散运输服务网络。铁路要在加快滨洲复线和"两伊”线建设 步伐的同时,推进扎兰屯一一阿荣旗一一莫旗一一讷河、莫尔道嘎室韦、海拉尔额尔古纳黑山头、满洲里新右旗新左旗阿尔山、新右旗阿日哈沙特蒙古东方省哈比日嘎、新左旗额布都格蒙古塔木察格拉布、扎兰屯柴河阿尔山等地方及跨境铁路前期工作进度,力争在“十一五”时期实现开工建设。通过交通环境的改善,消除交通运输对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不断提高对落后地区的辐射带动能力。加快中心城镇、城关镇的市政、给排水、垃圾处理项目。增强城镇的集聚辐射能力:利用国家支持口岸通道建设的有利时机。加大口岸基础设施和通道建设力度。通过优先实施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尽快改善我市生产生活环境,为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基础。第四,务求在向北开放上实现大突破。在国家出台新的宏观调控政策大背景下,抓住中俄互为友好年的机遇,进一步提高对外合作的层次和水平,是我市外经外贸发展的一个重点。当前要重点解决好室韦、黑山头、阿日哈沙特、额布都格、满洲里等五个口岸建设中的问题,充分利用蒙古国资源,加快推进跨境公路、铁路建设,加强口岸基础设施和通关通道建设。第五,突出抓好旅游业这个亮点。针对旅游业的大好来势,要特别注重研究好在游客人数增多条件下增加旅游收入问题。〜是开发好高端旅游项目。充分推广额尔古纳市、满洲里市近两年大力发展高端旅游项目的经验,加大高端旅游 景区、会展场所建设力度。完善软、硬件环境。提高接待高端消费人群的能力和水平。力争用5-10年。建设呼伦贝尔市具备一流水平会展中心,打造具有草原风情、都市魅力和亚欧文化交融的10大特色旅游景区。二是畅通进出旅游通道。应有组织地增加包专机、专列、旅游车队,缓解购票难,有效增加旅客人数。三是解决好食宿娱乐问题。增加群众投入,提高家庭式接待能力,让游客贴近自然,贴近各民族文化。产生亲和力。四是解决好旅游购物问题。市场空间大,但可作为纪念品的工艺品、土特产品单一。要大力开发自主品牌,形成多门类、多品种、质量高的旅游纪念品加工销售体系。五是实现旅游业均衡发展问题。在冰雪、民俗文化和异国风情上做文章,打造“红春、绿夏、金秋、银冬”四季风光和多民族节庆日旅游品牌,多时段吸引游客,使游客每个月都有不同进入理由。力争通过五年时间的努力,到2010年,旅游总收入达到133亿元。创汇达到4.11亿美元,旅游总人数达到700万人次,把旅游业打造成拉动全市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三)以社会建设新的和谐使人民群众得更多实惠第一,通过产业整合构建和谐生态。一是以发展生态农业整合种养殖业和相关加工业。按照生态学原理把种植、养殖和相关加工业整合起来,形成生态农业,不仅提供各种绿色农产品和一些可再生原材料及能源,而且消化利用来自生 活领域和其他产业的排放物,发挥净化、美化环境和调节气候的作用。如在城乡结合部修建大型沼气池,利用城市排放的各种有机物和农作物秸秆生产沼气。供城乡居民使用,同时生产有机肥返还农田等。二是以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整合能源工业。调整能源工业内部结构,把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和各种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纳入统一管理。重视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比如,研发利用太阳能、风能发电来分解水以制取氢和氧的技术;与此相配套,加紧开发以酒精和氢为能源的发动机技术和混合动力技术,加快这些技术的推广应用和市场化步伐。三是以循环利用和综合利用资源整合原材料工业、制造业和建筑业。按照资源一次性和单一性利用所形成的产业分工。不利于节能降耗。为此,要按照资源循环利用和综合利用的要求进行产业分工和整合。如利用火力发电排放的灰渣生产建筑用砖:钢铁厂在炼钢的同时回收余热发电,利用原来排放的烧结废料生产建筑材料等等。对生产领域产生的排放物设法及时回收利用,实现清洁生产:对消费领域产生的废旧产品和垃圾,通过多种途径进行资源化和再利用处理。四是以绿色交通和现代物流整合服务业。随着交通动力由燃油向清洁能源转换。绿色交通时代正在到来。这就要求采用清洁交通工具,包括太阳能汽车、电动汽车、酒精车、燃氢车等。在道路、车站、港口、机场等设施的建设中尽量减少环境破坏。对毁坏的植被及时修复,实行必要 的异地补偿,保持总量平衡。建立高水平的智能管理系统,将先进的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传感器技术和系统工程技术集成运用于交通运输,调整和优化各种交通方式的结构,提倡近距离步行和有序使用非机动车。传统物流中的资源配送和产品销售是两套系统。资源回收环节比较薄弱。为了节约资源,提高效率,物流业在负责资源配送和产品销售的同时,还要加强废旧物品的回收工作。全面负责两种物质、两个方向的流通:一方面,把各种新产品输往消费者;另一方面,把各种回收后的废旧产品输往生产者进行资源化处理。第二。通过统筹兼顾处理好七方面关系。一是坚持把利益和谐作为社会和谐的核心,不断解决发展中不够协调、不够公平的问题。加快新农牧林区建设。加大政策、投资支持和扶贫力度,不断拓宽增收渠道,解决好“三农”“三牧”“三林”问题。二是坚持在解决突出矛盾中维护社会和谐,把着眼长远与抓好当前相结合,认真解决群众最迫切的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看病、子女上学、生态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问题,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所有人。三是坚持大力推进旗市区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努力缩小旗市区、城乡发展差距,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四是坚持全面推进各项改革,在完成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的基础上,继续全面推进农村牧区、投资、财政等体制改革,解决体制性、机制性障碍,化解深层次矛盾,建 立起各利益主体和谐发展的新型体制关系。五是坚持不断扩大对外开放,进一步提升招商引资、利用外资、进出口贸易年的规模和档次,在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实现和谐发展。六是坚持严厉打击各种消极腐败现象、各类犯罪活动和各种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维护社会和边防的和谐稳定,构建平安呼伦贝尔。七是坚持在转变政府职能中推动社会和谐。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既要注重经济建设和管理,又要注重维护社会的公正公平,促进全市经济社会更加快速、协调发展。(作者系呼伦贝尔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