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00 KB
- 2022-06-16 12:44:11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乌姆鲁勒·盖斯名句的“甜蜜”研究 �热菡�要:贾希利叶时期阿拉伯文学的重要表现形式非诗歌莫属,而诗歌又以《悬诗》为典范,《悬诗》作者中更是以乌姆鲁勒・盖斯为翘首,他的悬诗开场“停下吧,朋友,让我们哭泣”在当今阿拉伯社会几乎如中国的三字经开篇“人之初,性本善”那样脱口而出,其诗作也成了评价阿拉伯诗歌水平的一个艺术标尺。但是由于物理史料的缺乏,关于诗作真伪至今莫衷一是,而对于盖斯作品的解读也是样态各异,笔者通过对其千古名句“alyawmkhamronwghadanamaro”一段大胆的解释力图论证在当时历史背景条件下产生该解释的可能性和作出“甜蜜”解读的合理性。 关键词:乌姆鲁勒・盖斯悬诗丝绸之路 一、作品翻译存疑及大胆解读。 、乌姆鲁勒・盖斯的名句“alyawmkhamronwghadanamaro”出处 乌姆鲁勒・盖斯的父亲被人杀害后,他闻讯长吟了一整句话,《阿拉伯文学选集》里的阿拉伯语原文如下: “Daya’anysaghiran,whamalnydamohokabiran,wlasahwalyawmwlasokrghadan, Alyawmkhamronwghadanamaro.”
作为该选集的编写者薛庆国教授在其另一著作《阿拉伯文化大观园》中对这一段的译文是:“‘父王从小把我抛弃,却要我长大后为他报仇!’并发出了流传千古的誓言:‘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醒来干正事!’”在陈丹青笔录木心讲述的《文学回忆录》中是:“后来父亲被杀,他得知消息后,叫道:‘你毁了我的青春,又把复仇重任压在我身。今天喝酒,明天办事!’”二本著作中没有提到原文的第二句。 在仲跻昆教授的《阿拉伯文学通史》里关于这一段的译文直接明了:“小时候他让我浪游,长大了却让我复仇。今日不醒,明日不醉。今日且饮酒,明日壮志酬!”黎巴嫩汉纳・法胡里著郅溥浩译的《阿拉伯文学史》中为:“于是他叹道:‘父王从小把我抛弃,却要我长大为他复仇,今日虽然痛饮,明天却醉不成,莫如金朝有酒金朝醉,明日好去干正事!’”而王复、陆孝修编译的《悬诗》中则为:“他伤心地说:‘我年幼的时候,父亲听任我日益消瘦,如今我已长大成人,他却对我十分关心。’他耸耸肩又说:‘今日不戒酒,明日还痛饮: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动手干大业。’
”三部著作对于第二句的翻译“今日不醉,明日不醒”、“今日虽然痛饮,明天却醉不成”和“今日不戒酒,明日还痛饮”出现了明显的意思上的差别:仲跻昆教授对原作的解读表达了某种“一不做二不休”的决绝意志,强调不管是今日还是明日都要喝;郅溥浩译著则给人一种不情愿的被迫放弃饮酒的感觉;最后王复陆孝修编译的《悬诗》著作则是明确表达不放弃饮酒。 、对第二句“wlasahwalyawmwlasokrghadan”的大胆解读 《阿拉伯文化大观园》和《文学回忆录》里不知道是何原因没有提及第二句,后三本著作中几位前辈大家在翻译第二句时又各具特色甚至意思大相径庭,笔者斗胆猜想也许前二位作者对第二句意思存有疑问所以不提,而后三位则是根据自己的理解各自解读。出于好学之心和“越是外行,勇气越大”的鲁莽之气,笔者大胆对第二句给出一种富有想象力的翻译:“如果今朝还酩酊大醉,明日定会是‘无药可救’”。这里笔者把sokr译成名词“糖”而不是“饮”这个动词,而且把“糖”引申为一种“解酒药”。这一启发来自于季羡林教授《文化交流的必然性和复杂性》这篇报告中谈及其对“糖”历史的一段精彩论述。季羡林教授认为“糖”的背后有一部文化交流的历史,他从语言起源的角度论证“糖”是从印度传出去的,中国的米字旁的“糖”字,到六朝才出现,进而说到至唐贞观年间我国已经能够制糖,但是水平不高,要派人去印度学习。后来我国制出来的糖,颜色、味道都超过了印度。《新唐书》说“色味逾西域远甚”。同时季羡林教授还谈到中古时期白糖很贵,当药来用,非皇家贵族、大商人是吃不起的。这里笔者大胆提出这样的假设:在乌姆鲁勒・盖斯年代的历史背景下是否有糖传人了阿拉伯半岛的
可能性,以他的家庭背景是否可以品尝到当药来用的糖?如果存在这样的可能性,那么诗人所言道的sokr解读成“糖”一词似乎就有了一些依据。 二、乌姆鲁勒・盖斯生活年代的历史背景和他所处的地理位置 、乌姆鲁勒・盖斯生活的年代 关于乌姆鲁勒・盖斯的生卒年观点不一。蔡伟良教授著的《阿拉伯文学史》中认为他大约生于公元500年,死于530-540年间,仲跻昆教授的《阿拉伯文学通史》里直接给出500-540年,郅溥浩译著的黎巴嫩汉纳・法胡里著的《阿拉伯文学史》与仲跻昆教授给出的年份相同,王复、陆孝修编译的《悬诗》中则认为是约500-540年。从以上对乌姆鲁勒・盖斯生卒年介绍中我们可以圈定一个时间范围就是公元6世纪初到世纪中叶,这个时期的我国正处在南北朝时期,这个时期也是中国和西方通过“丝绸之路”开展贸易的时期。从汉张骞凿通西域后,通使西域骆驿不绝,《史记・大宛列传》记载“初置酒泉郡以通西北国,因益发使抵安息、奄蔡、黎轩、条支、身毒国”,《汉书・张骞传》有:”因益发使抵安息、奄蔡、�有�
、条支、身毒国。”“条支”就是指阿拉伯地区,“身毒国”即印度。由此可见从那时起我国已经与阿拉伯地区和印度半岛打通了道路。到了南北朝时期,虽然当时处于诸侯割据,南北方政权更迭的历史条件下,但是丝绸之路上的贸易往来和人文交流并未中断反而成为了此后阿巴斯王朝和唐王朝二大帝国之间丝路贸易进入繁荣时期的必要过渡阶段。《魏书・西域传》、《北史・列传第八十五・西域传》、《梁书》等史书对此时的中国与西方包括阿拉伯地区的各种贸易往来与人文交流都有详实的记载。根据季羡林教授对“糖”历史的研究,此时中国就出现了由印度东部传入我国的“糖”,既然“糖”可以从印度向东传入我国,那么不能排除向西传入阿拉伯地区的可能性,因为印度只是丝绸之路的一个中转站或节点。那么这个时期的“糖”由印度向西又可以流通到哪里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哥伦比亚研究不同地区蜂蜜产品中农药残留情况-论文.pdf
- 蜜柚黑斑病症状及病原鉴定-论文.pdf
- 2020春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4蜜蜂教案+反思新人教.doc
- 《蜜蜂》教学设计 (2).doc
- 利用动态和静态顶空法分析蜜源植物的挥发性化合物-论文.pdf
- 糖蜜废水的处理及发展.docx
- 导学案_14、蜜蜂__第二课时.doc
- 部编版2020年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4蜜蜂教案 .doc
- 抓好党建促进脱贫攻坚经验介绍--争创“蜂巢式”党组织 争做“蜜蜂式”共产党员.docx
- 读《蚂蚁和蜜》有感作文.doc
- 花蝴蝶和小蜜蜂作文.doc
- 三年级下册语文课课练-14蜜蜂 人教部编版(含答案).doc
- 自主汽车官降,蜜糖还是砒霜-.doc
- 蜂蜜治疗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体会.doc
- 《蜜蜂引路》(第一二课时).doc
- 治疗颈肩腰腿痛的中药配方及蜜丸的制作办法.doc
- 中性氧化铝做前处理对食品中安赛蜜检测结果的影响.pdf
- 嘴唇干涂点蜂蜜来保湿-论文.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