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4 MB
  • 2022-06-16 12:30:13 发布

200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万方数据第20卷第6期2008年12月生命科学ChineseBulletinofLifeSciencesV01.20.No.6Dec.,2008文章编号:1004.0374(2008)06—0835.03200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宣布将2008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德国科学家哈拉尔德·楚尔·豪森(HaraldzurHausen)矛l两位法国科学家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FraneoiseBarr6一Sinoussi)并l吕克·蒙塔尼(LucMontagnier)。德国科学家因发现人类乳头瘤病毒(HPV)引发子宫颈癌获此殊荣,两名法国科学家因发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获此殊荣。摘要:哈拉尔德·楚尔·豪森发现致瘤人类乳头瘤病毒(HPV)可以引发宫颈癌这一在女性中第二常见癌症。他认为HPV.DNA在肿瘤中处于一种沉默状态,可以通过特定的病毒检测方法发现。他发现HPV属于一种异类病毒家族,只有几种HPV类型可以引发癌症。他的发现使人们了解了HPV的致癌机理,促进了HPV疫苗的研发。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和吕克·蒙塔尼发现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他们在早期获得性免疫缺陷患者肿大的淋巴结细胞和晚期患者的血液中鉴定了病毒产物,并根据其形态特点和生化免疫特性等确定这种逆转录病毒是人类首个已知的慢病毒。HIV的大量复制以及对淋巴细胞的损害导致人体免疫功能下降。这一发现为了解艾滋病,并进行抗病毒治疗提供了可能。1发现人类乳头状瘤病毒导致宫颈癌不同于20世纪70年代的流行观点,哈拉尔德·楚尔·豪森假定HPV在宫颈癌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他假设如果肿瘤细胞含有致瘤性病毒,那么在其基因组中就会整合有病毒的DNA。HPV基因就会促使细胞不断增殖,从而通过特异的病毒DNA检测方法就可以发现。尽管研究发现只有部分病毒DNA整合到宿主基因组中,但十多年来,哈拉尔德·楚尔·豪森一赢都在寻找不同的HPV类型。1983年,他在宫颈癌活体切片中发现一种新的HPV.DNA,从而发现了新的HPVl6型病毒。1984年,他从宫颈癌患者体内克隆了HPVl6和HPvl8,而后.科学奖.来证明全世界大约有70%的宫颈癌患者体内都携带有这两种病毒。2发现HPV的意义HPV给全球公共健康造成的压力非常大,全世界的癌症患者中有超过5%的人是受到HPV的感染。性传播是HPV感染的最常见途径,占受感染者的50%一80%,在超过100种已知的HPV类型中,大约有40种感染男性生殖器,其中15种导致女性成为宫颈癌高危人群。另外,在外阴、阴茎、口腔以及其他癌症中也发现有HPV的存在。在通过组织学检测确诊的宫颈癌患者中有99.7%的人都受到HPV感染。哈拉尔德·楚尔·豪森证实了人类乳头瘤病毒的构成,这使人们了解了乳头瘤病毒的致癌机理,以及影响病毒存活和细胞转化的因素。他发现HPVl6和HPVl8。在此基础上疫苗最终研发成功,使被HPVl6和HPVl8感染的风险降低了95%以上。疫苗同时也降低了子宫颈癌进行外科手术的必要性,减轻了社会负担。3HIV的发现自从1981年一种新型的免疫缺陷病例报道以来,寻找其病原体的工作就开始了。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和吕克·蒙塔尼分离培养了获得性免疫缺陷早期患者肿胀淋巴结中的细胞。他们发现了逆转录酶的活性,这说明存在逆转录复制。同时他们还从被感染的细胞中发现了反向质粒。与以前所描述的人类致瘤逆转录病毒不同,这次所发现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并不能导致细胞的无限制生长。相反,HIV病毒需要激活细胞完成复制,介导T淋巴细胞融合。而T淋巴细胞是人体免疫的关键,这也部分解释了HIV病毒是如何损害免疫系统的。1984年,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和吕克·蒙塔尼检测了性接触感染者、血友病患者、通过母婴传播患者及输血感染者,获得了多个人类逆转录病毒,他们称之为慢病毒。这一发现对遍及全球的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万方数据836生命科学第20卷4发现HIV的意义发现HIV病毒后不久,多个研究团队证实HIV病毒就是导致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的元凶。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和吕克·蒙塔尼的发现使HIV.1基因组的快速克隆成为可能,从而进一步研究其复制周期中的关键细节,以及与宿主间相互作用,促进了病毒检测及血液制品检查方法的完善,限制病毒的大范围传播。病毒复制周期细节的研究也促进了抗病毒药物研究的空前发展。预防与治疗相结合大大减少了疾病的扩散,提高了患者的生活期望。HIV克隆使我们可以研究其起源与进化。这种病毒很可能是20世纪初由西非黑猩猩传给人类,至于为什么直到1970年以后才大规模扩散仍不明确。对病毒一宿主相互作用的研究发现,HIV病毒通过破坏宿主淋巴系统功能,不断变化,将自己的基因组隐藏在宿主淋巴细胞DNA中,以逃避宿主免疫系统的攻击,这样尽管进行长期的抗病毒治疗也难以将其彻底根除。更多有关病毒一宿主关系的研究将为疫苗的研制以及病毒潜伏期的治疗提供依据。HIV是一种新的流行病,科学医药界快速反应,探索鉴定病毒起源,提供治疗方案,这在以前是从未有过的。成功进行抗逆转录治疗不仅是HIV感染者的期望,也是所有健康人的期望。哈拉尔德·楚尔·豪森(1936一),德国人,德国杜塞尔多夫大学医学博士,现就职于德国海德堡癌症研究中心。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1947一),法国人,巴黎巴斯德研究所病毒学博士,就职于巴黎巴斯德学院病毒部。吕克·蒙塔尼(1932一),法国人,巴黎大学病毒学博士,现就职于世界艾滋病研究与预防基金会。管兴华译自http://www.nobelprize.org.简讯.女性投身科学,铸就五年辉煌——2008年第五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颁奖典礼暨五周年庆典2008年12月1日下午,第五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颁奖典礼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隆重举行。该奖项于2004年1月1日创立,作为欧莱雅一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为投身于科学的女性”计划在中国的延伸和发展,旨在表彰奖励那些在科学研究和科学应用领域取得重大科技成果的青年女科学家,使更多的年轻女性投身到新时期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中来。五年来,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获奖者达到44名,其中正奖24名,提名奖20名,分别来自l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欧莱雅(中国)对于奖项的资助总额也达到了260万元人民币。第五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共评选出5名获奖者和5名提名奖获得者。获得本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的是: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员韩喜球,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杨启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研究员谭文,南京理工大学电子工程与光电技术学院教授车文荃,西北工业大学航海学院环境工程系教授盛美萍。获得提名奖的是: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教授毕银丽,郑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许群,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祝凌燕,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研究员王风平,北京中医药大学副主任医师时晶。在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之际,历届获奖女科学家在庆典上发表了“女性投身科研”的十项倡议,为了持续表彰和奖励在科学领域获得重大科技成果的女性青年科技工作者,激励她们继续从事科学事业,全国妇联、中国科协、中国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全国委员会、欧莱雅(中国)共同宣布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第二个五年计划(2009—2013)正式启动。 万方数据*6*f2008印诺Ⅵ尔乍理学或K学甏HPV一人类乳头瘤病毒I州麝肇“i皮m№∞*Hm中。。迎M十n}e自HpvDNA≈☆“*日目№gHmpHIV一人类免疫缺陷病毒镬—、。’j、:。HIv的发现⋯⋯、№镕m《Km№#m“《n:{,蔓j,,ol:?2挚图1HPV和H1V的发现及致病机理◇。弗⋯m,母“。⋯M\麟一\枞㈣触州靴m伊。o 200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作者:管兴华作者单位:刊名:生命科学英文刊名:CHINESEBULLETINOFLIFESCIENCES年,卷(期):2008,20(6)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smkx200806004.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