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6.50 KB
  • 2022-06-16 12:13:14 发布

2019-2020年二年级下册第14课《小马过河》word教案

  • 1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2019-2020年二年级下册第14课《小马过河》word教案教材分析这是一篇家喻户晓的童话故事。讲述了小马在帮妈妈驮麦子到磨坊去的途中遇到一条小河,不知是深是浅,最后在妈妈的指引下安全过河的故事。本文以“过河”为线索,采用简洁生动的语言,使学生懂得做事不能只听别人说,要动脑筋想想,亲自去试试才行的道理。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阅读能力还不是很强,注意力也不能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因此教学时可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来吸引学生,也可以播放与课文有关的动画视频或通过分角色表演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建议为了突出重点,巧破难点,顺利实现三维目标,在教学方法上可采用“以读促悟”法,通过朗读让学生自己产生疑问、解决疑问,在不同形式的朗读中感悟文本的内涵。为了更好地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建议不使用传统教学的“以教为主”,转而采取“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为主,以“教师的适时引领”为辅的新型学习方式,目的是在愉悦的氛围中,使学生能轻松掌握所学知识,进而能更加喜欢学习语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13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会写8个生字。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恰当的语气。3.根据词语提示讲故事。【过程与方法】采用图片直观教学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懂得做事不能只听别人说,要动脑筋想想,亲自去试试才行的道理。重点难点重点1.会认13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会写8个生字。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恰当的语气。3.根据词语提示讲故事。难点引导学生懂得做事不能只听别人说,要动脑筋想想,亲自去试试才行的道理。教学准备教师:老马、小马、老牛和松鼠的图片,多媒体课件,歌曲《时间像小马车》。学生:预习课文。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课时目标1.学会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观察画面,看清图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二、重点难点重点1.学会生字新词。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难点观察画面,看清图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三、谈话导入1.出示小马的图片,贴在黑板上,然后画一条小河。2.同学们,这匹小马想要过河,可是有个问题难住他了——这条河水深不深?你们猜猜看,小马最后解决这个问题了没有?他成功地过河了吗?让我们一起去课文中看一看吧。3.板书课题,全班齐读。四、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画出新词,并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2.同桌之间合作学习。(1)翻到课后的生字表,分别读一读,如果读得不正确,进行纠正,还可以借助工具书查一查,读准字音。(2)两个人读一读画的新词,利用工具书查一查不理解的词语,看看解释,初步弄清楚词语的意思。3.教师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读一读。(指名读,“开火车”读)棚 驮 磨 坊 挡 伯 浅 刻 突 哩 唉 试 蹄 既在读生字的过程中,对读得不准确的字音及时提醒。出示多音字“坊”的读音及组词,引导学生掌握。(2)出示词语,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再指名读。愿意 麦子 飞快 为难 身边 四周 立刻 突然 吃惊 认真 脚步 难为情 亲切(3)理解词意。指名学生说一说意思,其他同学作补充,老师针对学生的情况进行重点讲解。五、读课文,看插图,初步理解课文内容1.让学生自己练习读课文,要做到正确、流利。2.同桌之间进行互查。3.与小组成员一起看插图,结合课文相关段落,说说画面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再练习朗读。4.教师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1)出示第1幅插图。①指名说出与此图有关的自然段。(第4自然段)②指名朗读第4自然段,师生评价。(2)出示第2幅插图。①指名说出与此图有关的自然段。(第5自然段)②指名读第5自然段,教师评价。(3)出示第3幅插图。①指名说出与此图有关的自然段。(第8自然段) ②学生齐读第8自然段,学生自评。(4)理解课文内容。出示填空:小马要帮妈妈驮麦子到________去,途中遇到了一条小河,他不知是深是浅。老牛说水________,能蹚过去;但松鼠说水________,不能过河。最后小马在妈妈的指引下,决定________,结果成功地过河了。(学生尝试填空)(磨坊;很浅;很深;自己去试试。)六、指导书写1.指导学生进行书写。(1)让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说说书写时要注意什么。(2)教师范写,易错的地方用彩笔标出来。(3)学生描红、临写,再点3名学生在黑板上书写生字。(4)点评学生写的字。2.读一读生字,再口头组词语。七、梳理板书小马过河愿意麦该伯刻突掉第二课时一、课时目标1.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根据词语提示讲故事。2.让学生懂得遇事要多动脑筋,多思考,不能光听别人说,自己一定要去试一试,找到解决的办法。二、重点难点重点分角色朗读课文,明白道理。难点讲故事,能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说明理由。三、复习导入1.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读。2.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马过河》。四、分段研读课文 (一)学习第1、2自然段。指名朗读第1、2自然段,想一想:小马为什么要过河?(小马帮妈妈做事,要把半口袋麦子驮到河对面的磨坊去。)(二)学习第3~7自然段。1.小马是怎样过河的呢?自由读这几段,想一想:小马遇到了什么困难?他先后都问了谁?板书:能不能过去?老牛  松鼠2.老牛是怎样说的?(指名读)板书:很浅,刚没小腿。3.怎样读好他们的对话呢?自己练习——同桌读——在全班读,学生评一评,教师进行指导。4.听了老牛的话,小马是怎样做的?快读一读。小马听了老牛的话,跑到河边,准备蹚过去。小马听了老牛的话,立刻跑到河边,准备蹚过去。对比这两句话,说说有什么不同。“立刻”说明了什么?(小马听了老牛的话,连想都没想,就要蹚过去)这句话该怎样读呢?5.这时又发生了什么?指名读第5自然段。板书:深得很,会淹死。6.小马与松鼠的对话该怎样读呢?分角色练习朗读。7.这下可把小马给难住了。他怎么办呢?自由读第6、7自然段,想一想:妈妈的话该怎样读呢?指导朗读妈妈的话。8.你觉得妈妈的话当中,哪句话使你最受教育?用笔画出来,再读一读。(孩子,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9.现在就请你动动脑筋,想一想:小马应该怎么办呢?为什么老牛和松鼠说的不一样呢?(老牛个子大,所以觉得水很浅,松鼠个子小,所以觉得水很深。小马应该自己亲自试一试。)(三)学习第8自然段。1.指名读。其他同学想一想:小马过河的结果怎样?2.出示填空:读一读,想想该怎样填。因为小马不像(   ),也不像(   ),所以他觉得河水既不像(      ),也不像(      )(老牛那样高;松鼠那样小;老牛说的那样浅;松鼠说的那样深。)3.展开想象,说一说:小马过河后会说些什么?(自己早点试试就不至于耽误时间了。接受教训,以后多观察、多思考……)五、再读全文,拓展延伸1.自由组队,分角色朗读课文。2.在全班展示朗读。3.出示词语,请学生试着用上这些词语,讲讲这个故事。马棚   愿意   磨坊驮挡住为难 突然拦住吃惊难为情动脑筋小心4.你同意下面的说法吗?说说你的理由。(1)出示句子:◇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所以老牛和松鼠对小马撒谎了。◇小马向很多人请教,是对的。◇别人的经验不一定可靠,得自己去尝试。◇什么事都要自己尝试,别人的话不可信。(2)组织一个小小的辩论会,以小组为单位,先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意见。(3)全班交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六、课堂总结让学生谈谈学习完这篇课文后的体会。七、梳理板书小马过河↓老牛 很浅,刚没小腿松鼠 深得很,会淹死妈妈 自己动脑筋,去试一试    ↓   能过去八、教学感悟《小马过河》这篇文章篇幅长,涉及的事物多,哲理深刻。但课文情节美、事物美、构图美,我希望利用课文自身的美去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情境,在生动活泼的教学中扎扎实实地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这个故事中主要人物是小马,还有老马、老牛伯伯、松鼠。这些人物的语气、语言的感情色彩不同,在指导朗读时,我引导学生读好他们的语气。接着再让学生自由组合进行分角色朗读。这样训练朗读,可以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故事中蕴含的美。当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之后,再为学生提供能反映故事梗概的词语,请学生尝试讲故事。由于学生已对内容了如指掌,讲故事就显得很容易。然后再完成课后第三题,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并能说明自己的理由,意在教会学生拓展课文,将课文所学运用于生活,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见解附送:2019-2020年二年级下册第14课《要下雨了》课堂实录第一课时安排初读课文,学习生字,了解一些关于蚕的知识,了解蚕经历了“卵——蚕——茧——蛾”四个阶段,学习第一自然段。一、复习导入: 昨天的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蚕姑娘一课,同学们交流了通过各种方法了解到的蚕的知识,初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还了解到蚕姑娘一共要经历四个阶段的变化:卵——蚕——茧——蛾。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蚕结茧前的生长变化过程。二、学文:1.师:蚕姑娘一共变了几次?指导学习第一次变化(第2自然段)(课件出示“蚕生长过程的学习表格”)蚕眠的次数原来的模样成长的过程醒后的模样第一次又瘦又小吃睡脱醒变黄姑娘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2.师:我们先来看看她的第一次变化吧!请大家轻声读第二自然段,想想第二自然段有几句话?生:有两句话。3.师:读书,就要好好地读,读通,读懂,有耐心地读,再请大家读第二自然段,这一次用默读的方法,并动动手,把第二自然段中写蚕姑娘变化的动作词圈起来。(出示课件文字:成长过程)生:动作词有:睡、变、醒、吃、脱4.师:你能用“先……接着……然后……的句式把这几个动作词按顺序连起来说一说吗? 生:蚕姑娘先吃了几天蚕叶,接着就睡在蚕床上,不吃也不动,然后脱下黑衣裳,醒了,最后变成黄姑娘。5.师:睡前的蚕姑娘是什么样子的呢?(出示课件文字:睡前的样子)生:是又黑又小的。6.师:同学们学得很仔细,书上插图中的小同学和你们一样也在仔细地观察蚕姑娘的变化,看看,他们是怎样观察的?生:有一个男同学拿着本子作记录。生:女同学把桑叶翻开看看。7.师:是的,边观察边作记录是一种很好的观察方法,他们也发现了蚕姑娘吃了桑叶,就睡在蚕床上,不吃也不动了,如果你就是图中的小同学,发现这样的现像,你的心情会怎样呢?生A:我会很着急。生B:我觉得很奇怪。8.师:带着你的好奇心、着急的心情读一读第一句。9.师:(出示课件又黄又瘦的蚕姑娘的图片)同学们,快看:生:醒了,醒了,变成黄姑娘。10.师:蚕姑娘在睡前与睡后有什么变化?看着蚕姑娘的变化,你高兴吗?让我们读一读蚕姑娘的第一次变化吧!11.师:你能根据老师的提示试着背一背第二自然段吗?出示课件:(  )的蚕姑娘,吃了(  ),就睡在(  ),(  ),脱下(  )。醒了,醒了,变成(  )。12.师:蚕不吃不动,这种睡叫“蚕眠” 我们叫它头眠,后面的三次分别叫二眠、三眠、大眠三、学习第二、三、四次。1.师过渡:瞧,连她的睡眠都这样有趣,那么二眠、三眠、大眠与头眠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呢?继续学习就知道了。同桌同学合作学习:2.自由读课文3、4、5三个自然段,和第2自然段比一比,找一找哪些语句是相同的,哪些是不同的,划出来。填写表格。根据学生的表格进行汇报,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指导学习。(1)出示比较。为什么不用“就”而用“又”?(2)读一读,比较句子。蚕姑娘脱下旧衣裳。蚕姑娘换上新衣裳。蚕姑娘脱下旧衣裳,换上新衣裳。3.师:读这两个句子,你发现了什么?生A:三个句子都有“蚕姑娘”一词。生B:第三个句子其实是前两个句子合在一起的。生C:合在一起时,把第二个句子的“蚕姑娘”去掉。生D:还要把第一个句号改成逗号。4.师:同学们的观察能力可真强,前两个句子写的都是“蚕姑娘”,把两个句合成一个句子时,可以省去第二个句子的“蚕姑娘”承接第一个句子。你再读读下面的两组句子,合并成一个句子。出示练习句:猴子穿着小孩的衣服。猴子爬到高竿的顶上。 5.师:出示课件:蚕姑娘脱下黑的、黄的旧衣裳,换上了嫩白的新衣裳,想想蚕姑娘这时会怎么想,怎么说?你能带着这样高兴的语气读读这一句吗?6.你能根据刚才的学习,把蚕姑娘四次生长变化按正确的顺序排列吗?利用图片,把老师的板书补充完整吗?7.积累词句:师:表格的内容基本上都汇报了,请大家再仔细读一读你填写的表格,你还能发现什么秘密?还有哪些有趣的知识?生A:我发现第一次的蚕姑娘是又黑又小的,变成黄姑娘后,第二次就用“又黄又瘦”,都有一个“黄”字,有承接作用。生B:又黑又小、又黄又瘦、又白又嫩、又白又胖都用了两个“又”字。师:你还说这样的词语吗?生C:绳子又细又长。生D:西瓜又大又圆。生E:我还发现了很多反义词,有黑对白,胖对瘦,睡对醒。师:从这些词语中,你感觉到蚕姑娘的成长与变化了吗?师:你觉得她的变化怎么样?出示课件:()的变化生:神奇的变化;有趣的变化;奇妙的变化。四、表演体验,读好课文。1.一次次变化的蚕姑娘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2. 你们能用朗读向大家展示那么惹人喜爱的蚕姑娘吗?让大家一起来感受她变化的神奇与有趣吧!(1)同桌同学从2、3、4、5、四个自然段中选一个段落,进行朗读表演的练习。(2)小组竞赛。师生共同评议。(3)挑选表现最好的4位学生合作表演。(4)人人都是可爱的蚕姑娘,齐读齐演。3.只要我们多注意观察、研究它们,我们就能揭开它们成长的秘密,得到很多的知识,也能从中得到无穷的乐趣。我们知道蚕姑娘在蚕床上经过四次睡眠,身体渐渐发亮,那么睡了四次的蚕姑娘还会发生些什么变化呢?我们下节课接着研究学习。 小学教育资料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第11页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