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4.46 KB
- 2022-06-16 12:02:17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Įౠ઼į۞࡚ጯ̶ژเ>ჴ>औ∗ၡ>>ࢋ川端康成的《雪國》是諾貝爾文學獎的得獎作品之一,除了日本之外,在日本以外的地區也廣受歡迎,但是《雪國》是一部難解的作品,這也是不爭的事實。本論文嘗試全面地從《雪國》的美學角度來看本作品的文學價值。內容包括女性之美、自然景物之美、夜晚的美學、空無的美學及文章的修辭之美。在女性之美的部分,包括「互補的美學」、「徒勞的美學」及「悲情的美學」。在自然景物方面,包含「純粹描寫」、「自然與人事的融合」。在夜晚的美學方面,著重在與古典、近現代文學的比較方面。在文章的修辭部分主要著重在「二極對置法」及「幽玄寫法」上的分析;最後的「空無的美學」包含「死亡」及「別離」的兩個議題。ᙯᔣෟĈ川端康成,《雪國》,美學分析,悲情的美學∗本文94年4月20日收件;94年6月3日審查通過。
138̚γ͛ጯ.第34卷.第5期.2005年10月TheStructureofBeautyinYasunariKawabata’sSnowCountry*Tsui-oHuangAbstractArepresentativeworkofYasunariKawabata’s,SnowCountryisaworld-renownednovel.Despitetheinternationalacclaim,thenovelisoftentreatedasaregularpieceofpornographyduetoitsplotlinesurroundingaculturedprotagonistwhoenjoyseroticismandsex,andwhomeetsahetaerabychanceatahotspringhotel.AlthoughtherehavealreadyexistedsomedetailedanalysesofthestructureofbeautyinSnowCountry,Ithinkthereisstillsomeroomforfurtherstudy.ByjuxtaposingSnowCountrywithclassicalJapaneseliteratureandtraditionalJapaneseculture,thispaperwilldefineitsaesthetics.Thispaperattemptstoanalyzethestructureofbeautyinthenovel,including“femininebeauty,”“beautyofnature,”“beautyofthenight,”“beautyofnothingness,”and“beautyoftherhetoric.”Keywords:YasunariKawabata,SnowCountry,structureofbeauty,aestheticsofdeath∗AssociateProfessor,DepartmentofJapaneseLanguageandLiterature,Fu-JenUniversity.
《雪國》的美學分析139˘ăࡁտજᄃϫ۞《雪國》的誕生費時十四年,自川端康成(1899-1972)於昭和10年(1935)1月以「夕景色の鏡」為篇名刊登於《文芸春秋》以來,其後陸續以「白い朝の鏡」、「物語」、「徒労」、「萱の花」、「火の枕」、「手毬歌」等六個章名連載於不同的雜誌上,到昭和12年6月由創元社以《雪國》一名出版。然而停頓了三年之後,又持續發表或改寫前作,而以「雪中火事」、「天の河」、「雪国抄」、「続雪国」等篇名發表,至翌年昭和23年12月才誕生完整版。在其後的川端康成全1集中,又數度修改。這部耗費無數歲月寫就的作品雖然在戰爭期間因國家政策的關係,而沒有受到有關當局的青睞,但是無可否認,它被視為是川端文學的代表作,也是後來川端康成得到諾貝爾文學獎(1968)的主要著作。當然在整個昭和期的小說中,更被視為是首屈一指的名作(《日本近代文學大事典》444)。2《雪國》描寫徒食無為的文化人──島村在兩年多的歲月裏三度滯留雪鄉,與當地的藝妓──駒子之間交往的經緯。駒子據聞是為患病的未婚夫籌醫藥費才當藝妓的,另一位名叫葉子的女孩則負責照顧這位病患,駒子與葉子之間的關係充滿謎題。在兩年的交往中,島村一面感受到駒子的愛意,同時也時時驚訝於駒子認真、徒勞的生命。最後,當島村開始萌生離開雪鄉的念頭之際,葉子卻在一場大火中墜落地面,作品於焉結束。《雪國》對國人來說並不陌生,早在川端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初,就已經出現翻譯作品,以及一連串的評論。不過論及真正的研究,只能說都僅止於概觀性的介3紹,尚未出現對應文本、深入探究的研究成果。依據《雪國》研究專家原善及岩1陸續有十二卷本、十六卷本及三十七卷本等。本論文所引用的文本為《川端康成全集》(三十五卷、補卷二卷)新潮社昭和55年2月-59年5月。本論文中所使用的文本為:日文是《川端康成全集第十卷》(《川端康成全集》三十五卷、補卷二卷新潮社);中文譯本則為金溟若譯《雪鄉》(星光出版)。2指上越的湯澤溫泉地(位於新瀉縣)。川端康成於昭和九年6月13日第一次來到此地。3按照《雪鄉》譯者金溟若的詮釋,《雪國》的特色在於:(1)承襲了日本傳統文學的特色,特別是俳句動靜融合為一的表現手法,例如在冬夜的死寂中突然聽到遠處溪流的嗚咽等等。還有《雪國》中的會話常運用異義同音的雙關語,與下句呼應,如同《源氏物語》中以短歌來發展會話的效果。(2)語言模糊化,可以帶給讀者雋永的回味。不過這樣的詮釋,並沒有深入進行文本分析。還有,張國安所編著的《川端康成傳》裏,雖然也提到了《雪國》,但是是以川端的生平傳記為描述重心,記述《雪國》寫作前後時的川端生活、文學理念。
140̚γ͛ጯ.第34卷.第5期.2005年10月田光子的統計,《雪國》的研究論文數目與同為名著的《伊豆の踊子》、《山の音》等作品相較,約達一倍以上(羽鳥1998:41),可見在川端康成的著作中,《雪國》廣受愛戴的程度了。至於受到喜愛的原因,根據羽鳥徹哉的推測,其一是由於作品充滿迷題,容易引起讀者一窺究竟的意願,另外一個理由,就是《雪國》是名作的緣故(羽鳥1998:41)。海外讀者若視《雪國》為名作,則恐怕與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這件事脫離不了關係,因此,讀者們是否真正認同這部作品,還需要進一步的理解。以中國為例,岩田光子針對在中國所舉辦的「川端文學研究第三屆中日研4討會」做出了以下的感想:「連對獲得世界肯定的《雪國》,都採取「不倫之愛」這種否定的角度來詮釋,這讓我有些吃驚。中國人對「愛」的看法是,「愛」不能只停留在「愛」的層次,它必須是能達到高尚人格的完成。換言之,必須發展到道德世界」(岩田106-07)。從這樣的論述中可以讀出中日雙方對此作所表現出來的文化上的差異。確實,一位已有妻小的都會遊民來到偏僻的鄉下溫泉地,與當地的藝妓發展不倫戀情……,這樣的情節,卻能代表日本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肯定,以中國人對文學的期待,當然是要感到費解的。從日本方面來看,《日本近代文學大事典》就主張這部作品的文學地位遠超過大正時期以來強調「現實再現」的私小說,因此格外受到矚目(《日本近代文學大事典》444);至於討論作品藝術性等的論文數,在日本國內那就更為可觀了。至於川端自己,則在昭和23年6月出刊的「雪國的後序」一文中表示:「在我的作品中《雪國》是擁有較多的閱讀的,我在戰爭期間得知,居住海外的日本人閱讀此作時會興起懷鄉之情,這加深了我的自覺」(川端,「『雪国』あとがき」621)。究竟是何種因素讓離鄉背井的日本人興起思鄉的情緒?雖然,溫泉景點配合藝妓的登場,這本身就十足營造出日本文化的氣氛來,但是除此之外,是否存有其他的特質容易讓日本人興起緬懷之情?本論文的主旨即在於解讀日本民族的這種「執著」另外,晚近的碩士論文中,也開始針對川端康成的作品進行分析,但是缺乏專篇論文的介紹,其中以文化大學江秀月的碩士論文:《川端康成〈雪國〉中譯本之比較研究》較深入探討到文辭、文句的意涵,不過主旨僅止於譯文的比較。另外就是同為文化大學碩士論文:黃月良《三島由紀夫川端康成》,其中僅以4頁程度來介紹《雪國》的「桃源鄉」特質。至於研究日本文學的歸國學人中也甚少完整地提及這部作品。安田女子大學大學院博士張月環,其博士論文《川端康成の美の性格》是一部出色的論著,不過提到《雪國》也只是為了論及川端文學中的「火」的意象時,才舉《雪國》為例。另外筆者所著的《川端文芸の世界》(豪峰出版,2000)中的第四章〈川端文芸における鏡〉中曾提及了《雪國》裏的「鏡子」的機能,但仍然未對《雪國》做全面性的剖析。41996年8月20日至26日於中國杭州大學所舉辦。主辦團體日方為「川端文學研究會」、中國方面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協辦為「杭州大學」。探討主題為「川端文学と愛」。
《雪國》的美學分析141的內涵。期望釐清這個問題點之餘,進而瞭然日本文化於一、二。在進入主題之前,先對先行研究做一番整理,了解一般日本學界的觀點。˟ăАҖࡁտ《雪國》從創作之初到平成十年,總共六十餘年期間,已累積到無以數計的研5究資料。簡單地將這段時間內的研究內容做一整理,其大致的方向如下:首先是有關「成立過程」方面的研究:由於花費十四年的歲月所成,因此「成立過程」的探究即成為一個重要的研究主題。內容包括(1)「斷續分載」的寫作方式與近代新聞業的風格不無關係。(2)數度改稿的原理與其差異所孕含的意義。(3)加上「雪国抄」、「続雪国」二篇,導致作品的主角由人物轉換成自然界。(4)《雪國》結尾的美學──「結尾的處理」一直是川端作品的一大特色,這也與《雪國》數度改稿不無關係。第二個研究主題:從探究川端的傳記及作品中登場人物的真人真事,來分析作品。舉凡對於「雪中火災」的真偽、作品背景地點的湯澤溫泉的實際狀況等,都有詳細的調查。第三個研究方向:對於文中的辭句進行深入的剖析。由於《雪國》文句有如古典文學般地難讀,因此為數眾多的學者傾力於分析作品語句。這個主題結合了文學與語學的研究方法。第四項為「人物論」,針對劇中人物進行考察、分析。包括駒子、葉子、島村,甚至是不曾發出一語的行男這個人物都成為分析重點。研究重點特別是比較二位女性的特質,以及島村矛盾的性格。這部份的論文數量最為龐大。第五項為「描寫論」的研究方法。特別針對《雪國》裏的自然景物的描寫,以及其所孕含的意義進行探討。特別是作品中隨處可見的「抒情式的詠嘆」。除此之6外,探究自然景物如何來襯托兩位女性之個性,也是一項重要的研究。5這份「先行研究」的整理工作主要依據(1)羽鳥徹哉‧原善等人所編著的《川端康成全作品研究事典》(勉誠出版平成10年6月)(2)岩田光子編《川端康成〈雪国〉作品論集成》(大空社平成8年11月)。(3)林武志著〈《雪国》研究史〉(《川端康成作品研究史》教育出版センター昭和59年10月)。(4)上坂信男著《川端康成─その〈源氏物語〉体験─》(右文書院昭和61.1)。(5)長谷川泉‧平山三男編《川端康成〈雪國〉60周年》(至文堂平成10.3)等資料而整理完成的。6有關自然景物的觀點,以羽鳥徹哉的〈《雪国》における自然〉(《作家川端の展開》)最為詳細。
142̚γ͛ጯ.第34卷.第5期.2005年10月第六項為探究此作品的寫作技巧。例如上述第五點所論,有關自然景物與人物7緊密結合的特色;還有,將西方傳入的「新感覺」的手法與日本傳統文學的寫作方式結合為一的技巧;另外,有觀點直指其文辭所特含的「曖昧性」,以及文句常以逆接的助詞、副詞以及表達疑問意涵的副詞來輔助,以致作品呈現出超越常識性的美感,而構築出玄妙、幽豔的美學空間來。第七項內容是將《雪國》視為一個異界、幻想的美的世界、非現實的世界來研究、分析。將日本近現代文學中具有異界背景的作品,以及中國的陶淵明的〈桃花源記〉、西方的《水妖記》、《綠之館》等作品做一比較分析,從比較中探究出《雪國》的異界特色。其結論為包含《雪國》在內的日本作品多敘述疲憊於現實生活中的男子,前往異界,與美麗的女子邂逅,精神終獲治療,而後返回現實世界的內容。這類作品通常都缺乏社會性,而是屬於極端個人化的內涵。而且西方寫這類作品者通常都非一流作家,但是在日本卻都是赫赫有名的第一線作家,其理由即在於日本過度快速追求「文明開化」的結果,才會大量出現疲憊於現實生活,致力於尋求世8外桃源的主人翁。第八個研究內容為站在「翻譯論」的視點。將原作《雪國》與其它語言的譯本做比較,探討譯文中的缺漏或誤譯等,然後強調《雪國》中所展現出來的語言特質。9第九個研究重點是指摘《雪國》與《源氏物語》的雷同之處。島村搭乘火車進入雪鄉之舉被視為與《源氏物語》中的「宇治十帖」主角薰,由都城前往宇治的行動相仿。另外,島村尊重「徒勞」來突顯愛的純粹性,此舉也與《源氏物語》的光源氏同一價值觀。還有駒子的肉體之美相對葉子之精神之美,這是分身的設計,與《源氏物語》中藤壺分身為紫上與女三宮,或者紫上再分身為宇治大君、中君與浮舟等角色的寫作手法如出一轍。除了這些之外,尚有《雪國》裏「銀河」的設計問題,島村與駒子仰頭觀望的「銀河」,也有薰與浮舟愛情故事背景的宇治川的影子。甚至鑑於《雪國》是由一篇篇看似獨立的章節所構成,因而認定《雪國》具有《源氏物語》樣式。除了上述所謂的《源氏物語》之影響外,也有觀點指陳《雪國》10裏,對自然的詠嘆與對人事的詠嘆相互融合為一,這是日本文學向來的傳統。第十點是有關《雪國》的海外評價的部份。這個觀點是站在比較文學的角度來7特別指的是由感覺而起的自由聯想,以及運用象徵、隱喻等的手法。8本論點以鶴田欣也的〈《向う側》の文学〉、〈西洋文学の《向う側》〉及奥出健の〈異郷の母たち─《伊豆の踊子》と《雪国》─〉等論文為主要依據。9討論其結構與《源氏物語》之關係的論文有磯貝英夫的〈《雪国》──作品分析の方法〉(《川端康成》)、上坂信男的《川端康成──その〈源氏物語〉体験》等。10持有這種觀點的是磯貝英夫的〈雪国─作品分析の方法─〉(《川端康成》)。
《雪國》的美學分析143分析《雪國》的特質。例如,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法國詩人開始模仿日本的俳句,因此將《雪國》的文體與這些詩人的創作連結在一起來思考。另外,喜愛以作中人物的片段人生或小道具來呈現悲劇內容的俄國作家契柯夫(AntonPavlovichChekhov,1860-1904),及慣以纖細的感情及優雅的文體來寫作的英國女流作家(KatherineMansfield,1888-1923)等人的作品也被拿來與《雪國》做對比研究。以上的資料十分龐大,而且也分析周延,不過筆者依然最認同這部作品所展現的美的結構。理由之一在於,《雪國》字裏行間盡是對美的追尋,除了對自然之美的讚嘆外,在島村心目中,兩位女性都是美的宿主,自己只是一直扮演著旁觀者的角色,一路獵取美的對象而已。島村是為了什麼事而來到雪鄉呢?原來島村是對自己不切實際的工作產生懷疑而將自己放逐到到異鄉,卻因為在雪鄉裏遇到了同樣具有非現實之特質的當地藝妓,藉由獲得知音而一再流連忘返。他是抱持著把自己掏空的態度來觀看雪鄉,因此雪鄉的一切都顯得魅力無窮。雪鄉之旅的唯一目的只是進行一趟美的巡禮,一場追求非現實之美的旅程而已,島村在獲得了美的洗禮之後,「決心」回到屬於他的現實世界。因此,真善美三者中,在《雪國》裏雖各自佔有份量,但是「美」的呈現應是最大的主題。另外一個理由是,戰後川端提及日本的「傳統美」之時,做了如下的表述:以日本作家自居的自覺,以及繼承日本美傳統的願望,這兩項在我身上都不是新奇的事,但是在一切消失之前,應該要直視著殘破的山河吧!〔……〕我把戰後的生命視為餘生,而餘生不屬於自己,是為了展現日本美之傳統而存在的。(川端,〈獨影自命〉268-69)透過這樣的宣言,說明決定把自己的餘生奉獻於對傳統美學的研究。不過若論及這項「宣言」的蘊釀時期,其實可追溯至戰爭期間,也就是《雪國》寫作的期間。川端對戰爭表達了無奈,因此脫離現實,開始沉醉在古典文學中,特別是《源氏物11語》,關心其中人的煩憂,以及美學所在(川端,〈哀愁〉392)。因此,追究《雪國》的誕生背景時,自然不可忽略「美的追尋」這個要素。由於川端在這個時期的文學主張,再加上《雪國》字裏行間所展現出來的對美11川端康成於東京大學畢業時的畢業論文(《日本小說史小論》),就是以平安朝的物語史為主題,可見其從年輕時代開始即熱心於古典文學的研究。另外在〈哀愁〉這一篇文章中也提到戰爭期間經常在電車裏陶醉於《源氏物語》的世界中,雖然整個戰爭期間空襲、雜亂、燒焦味、人心惶惶……但是身處這種環境中的自己卻與千年前的文學維持一個極為調和的關係,自己對這種現象深為驚訝。
144̚γ͛ጯ.第34卷.第5期.2005年10月的追尋,因此,本論文將鎖定在美學上的探究。而如此一來,前述先行研究中第五項的自然景物功能上的探討,及第六項的「玄妙、幽豔」美學,都會在本論文中再度被提及,但是,在本論文中將全盤照顧到《雪國》中的所有的美的要素,不僅是自然景物,還包括女性美的特質,以及作品中的文句、修辭,以及作品結尾的美學處理……,所以可以說本論文是《雪國》的美學總整理。ˬă࡚۞ඕၹ《雪國》中的美學究竟是屬於什麼特質呢?作品中對美的主張,主要是針對駒子與葉子兩位女性而發的,其次是此作品花費無數的篇幅在介紹自然風景、環境;除此之外,對「夜晚」的關注也是首尾一貫,因此在本論文中,對於「夜晚」的功能將有一番探討;另外一項就是有關「空無」美學的剖析。首先就先來探討《雪國》裏的女性之美。ś˘ğّ̝࡚̃1.̢࡚ྃጯ《雪國》裏的兩位女性──駒子與葉子──在島村眼中都是美的宿主。駒子的1213美是島村可觸及到的現實的美、官能的美、潔淨的美,同時在個性上又被視為具野性之美。島村從第一次到到雪鄉起就深被這樣的女性所吸引。另一位美少女葉子之美是謎樣的美、非現實之美、精神之美以及聲音之美。在作品的開頭處,與島村同一車廂中即予人謎樣的觀感,而且在往後的交往中,島村越發覺得葉子與駒子以及駒子未婚夫行男三人的關係撲朔迷離。與駒子活生生、熱情的感覺不同的是,1415葉子冰涼得予人難以接近。但同時她卻又是擁有近乎悲傷般美麗的聲音,島村1617從一開頭就被她呼喊火車站長的聲音所吸引,她的一對澄澈、刺人般的美麗雙眼12「那美麗而紅勻的嘴唇,收縮而成櫻桃小口的時候,也能把所映的光輝圓潤的閃動。而隨著唄文而張大了時,又是可愛地隨即收縮,與她身上的魅力是維妙維肖的」(69)、「駒子的嘴唇,美麗得像水蛭的輪環一般潤滑」(96)。13「女人給他的印象,是乾淨得出奇。他疑心會連足趾彎裏都是那麼乾淨的吧」(14)、「因為初見到了這個乾淨的女人的緣故」(26)、「與其說是美艷,到不如說是潔淨」(27)、「駒子乾乾淨淨地坐在那裏」(111)、「駒子的肌膚,像剛洗過一般的乾淨」(151)。14「她的舉止雖是那麼溫柔,島村卻在她的身上新發現了澄澈的冷峭」(7)。15「她的聲音美麗得近乎悲愴」(3)、「那是清澈得近於凄愴的美麗的聲音」(50)、「傳過來低沉澄澈的,那個葉子的美麗的呼聲」(65)、「她的聲音美得驚人」(132)……。16「她的聲音美麗得近乎悲愴,響亮得會在雪夜裏傳過來回聲一般」(3)。
《雪國》的美學分析145也常迫使島村頻頻回顧。這兩位女性經常被放置在一起做對應,例如當透過映著山上積雪的鏡子中瞧見駒子之美時,島村馬上回憶起前一天在前來雪鄉的火車上,映在黃昏火車玻璃上的葉子的美貌來(47)。而當翌日葉子再度出現在島村面前,島村自然而然憶起昨晚火車上讓他注目過的那陰森森地宛如遠處燈火的葉子眼神時,島村馬上又聯想到駒子,「現在他又把昨夜的印象,想了起來。記起這些,同時他又想起鏡子中,浮現在一片白雪中的,駒子紅潤的面龐」(51)。換言之,兩位女性一直扮演互相陪襯、對應的角色。在個性上亦然,駒子充滿了熱情,有時像是一頭難以馴服的動物般,18充滿了意志力與能量;而葉子雖然堅毅,但是卻予人冷淡的感覺。兩位女性具有如此地互補的性質,兩人合而為一扮演著島村心目中的理想女性形象。這不僅是在外表方面或個性方面的互補,更深一層來探討,駒子始終不太願意在島村面前談起葉子,甚至說起葉子時還懷抱著戒心與憎恨情緒,例如,駒子差遣葉子送字條來給島村之後,駒子詢問島村:「那孩子說什麼來著?她好會撚酸呀」(131),因此島村可以感受到二人之間複雜的情感。葉子澄澈、刺人的目光常瞧得島村感到心19虛;駒子與島村的交往過程中不得不時時意識到葉子的存在,然而儘管如此,到了結尾,葉子從火災現場墜落的時候,駒子拚命地要摟住葉子,「好像摟著自己的犧牲或刑罰的一般」(175)。《雪國》裏特別設定了葉子這樣的人物,其理由無非是要她來扮演駒子的精神層面、良心的部分。換言之,駒子積極的態度,或者具攻擊性的言詞等等表現,都只是駒子個性的一個部分,擺置另一位嚴肅、冷峻、旁觀的監督人於側,可補駒子的不足。對於這樣不僅外觀上,甚至在個性上的互補作用,先行研究中已有論者提出,也就是這樣兩位對照的女性,其實是日本古典文學的承襲,特別是《源氏物語》中的替身女性的問題。雖然如此,但筆者只想更單純地來看這種對立與互補所帶給美學上的加分效果。透過二人動物性對植物性(駒子與葉子的姓名區別)、肉體之美對精神之美、視覺之美對聽覺之美、現實之美對非現實之美……等的對立、互補,產生了更立體、多元的情趣,島村無法停頓在只對其中一位女性的關注上,因為一人的舉止會延續、過度到另一人的身上,而此而交織出完整的女性形象。川端文學中對低階層的女性──藝妓、女工、女服務生等,向來都有較多的關懷,《雪國》也不例外,但是從沒有一部作品像《雪國》般,費17「葉子用了那刺人一般的美麗目光,瞥了島村一眼」(132)。18「那樣子,就好像恐懼天亮的夜行動物一般,顯得坐立不安。妖豔的野性,愈來愈顯著了的一般」(42)。19「葉子用了那刺人一般的美麗目光,瞥了島村一眼。島村不自覺地現出狼狽的樣子」(132)。
146̚γ͛ጯ.第34卷.第5期.2005年10月心地在女性美方面安排出完整的結構。2.ೌଐ࡚ጯ雖然多數的論者均強調二人的差異性,但本論文中特別要強調的並非這種對立、互補的性質,而是主人翁島村眼中的二位女性共同具有的「悲涼」的特質。在《雪國》裏,無論是駒子或葉子,雖然在島村心中各自擁有吸引人的美的特質,但是兩人都隱約透露出悲哀的感覺,雖然駒子生存的意志力讓島村甚是驚訝,但是「把島村從老遠的地方吸引了來的這個女人,卻有著深深的哀情」(102)、「每天這樣打發時間,前途茫茫,駒子自己都覺得身心兩沒著落。但她那說不出的孤獨感,倒反而增加了無限的風情」(126)、「她那抹著濃厚脂粉的肉,豐滿得有著催人悲哀的感覺」(127)。至於何以會讓島村感到悲涼,主要原因包括有關駒子的身世,以及駒子過於認真近乎徒勞的生命態度。例如,身為藝妓,對於客人本就不該存有長長久久的愛情憧憬,但是駒子卻在長久的歲月中一直對島村癡戀地等待,「你呀,二月十四日的諾言是怎麼了的。全是謊言,累我等得好苦」(89)。在宴會工作時也時時找機會到島村的客房來。又例如,身處窮鄉僻壤之地,駒子卻從十五、六歲開始,就把看過的小說的題目、出場人物姓名、彼此的關係一一記載下來,島村覺得這樣的舉動只是徒勞無益。然而對島村而言,他彷彿看到了徒勞這個舉動背後的價值。「完全是徒勞,島村無端地正想強調著再這樣重覆一句時,雪的寧靜深沁著他,是女的在吸引住了他。他也知道那在她絕不會是徒勞無益的,但覺得迎頭給她一句徒勞,反能使她的存在淨化了似地」(37)。換言之,駒子只因為想做,所以就認真地做的一種「無所為而為」的生存哲學,在島村看來似有純粹化、淨化的正面意義在。這就是所謂的「徒勞之美」,徒勞何以為美?本作品中的駒子一直在做一些島村認為沒有太大意義,或者是看不到回饋、看不到一般人所認為的價值等的舉動,但是正因為如此才愈發突顯了這種舉動的純粹性。島村隨後的感想為「聽她的口氣,就像在討論遙遠的外國文學,煞像並無奢求的乞丐的哀鳴」(37)。換言之,駒子的舉止並無現實利益的考量,而是具有極度的純粹性。島村因而回身去注意到自己,他覺得自己單靠雜誌、文章或圖片而寫出西洋舞蹈的評論文章,這何嘗不也屬於是徒勞之舉,這當中缺乏積極的作為,因而引發島村深深的哀傷,但是無論如何,駒子在他眼中卻因而更充滿生命力,「但坐在眼前的她,倒是濺染著山靈氣息而生命充沛的紅潤血色」(38)。正因為這一點發現,讓島村開始覺得對駒子得重新看待。另外,當島村得到一些有關駒子、葉子與生病的男人之間關係的訊息之後,島村自忖:「如果駒子是那兒子的未婚妻,
《雪國》的美學分析147葉子是那兒子的新情人,而那兒子又快死了。島村的腦海中,又浮上了『徒勞』兩字。駒子守住對未婚夫的諾言,甚至下海給他治病,凡此種種,不是徒勞又是麼呢?」(56)。而緊接著島村又有了以下的感觸:「島村心想,碰到駒子時再當面給她一句徒勞。同時,島村感到她的存在非常純真」(56)。除此之外,駒子練習三弦琴的狀況也引起島村的徒勞之感。島村覺得在遙遠的山中,如此用勁地練習,是十分特殊的現象,「島村認為這是空虛的徒勞,同時也可憐它是遙遠的憧憬。這是駒子的生活方式,由於她本身的價值,凛然藉著撥弦的聲音而滿溢了出來的吧」(69)。以上都是環繞在針對駒子之言行舉止上而發的感嘆,然而島村即便從駒子的外表也感受到徒勞,「他正心想著這裏只是四面環繞著積雪群山的狹仄地帶時,回頭去看駒子漆也似的黑髮,在這幽暗山峽的落寞中,反而顯得悽涼」(77)。這何嘗不是為駒子的「認真」、「豐饒」感到委屈。駒子所展現出的純粹性,當然也出現在另一位女性葉子身上。葉子在第一幕火車上就因照顧病人的模樣而吸引了島村,其後又是專一地照顧駒子未婚夫的這個病人,甚至病人過世後,還天天上墳,雖然具體理由為何不甚了解,但是這些舉動在島村眼中看來是完全的獻身式付出。所以葉子一樣引起島村的哀嘆之情。同時葉子的最大特徵就在於她擁有美得近乎悲愴的聲音;甚至曾經哀求島村帶她回東京等舉動,都讓島村內心有諸多感觸。《雪國》就是這樣一部帶有濃厚的「悲情美學」的作品。換言之,《雪國》裏的兩位女性,各自雖是美的宿主,但生命中卻屢現哀愁,看在旁觀者的島村眼中,卻有無盡的同情,進而不免為其生命的純粹度而感動、欽羡。所以在《雪國》裏,「悲情的美學」是與「徒勞之美」有著本質上的相連。「悲情的美學」的起源來自古典世界,或稱為「物之哀」,它含有悲哀、悲傷以及憐憫、感慨、同情、感動等情感,也就是面對著客體所表達出的悲痛、哀傷,主體生出憐憫、同情,進而因對客體的生命觀感到贊賞、感動等等情感。在兩年的歲月當中,島村一路觀看著駒子的變化,既憐憫她無私的付出,同時對於駒子的生命力也表達了驚訝與感佩。在「悲哀」當中卻又時時對其「美麗」發出讚嘆,例如,「每天這樣打發日子,前途茫茫,駒子自己都覺得身心兩沒著落。但她那說不出的孤獨感,倒反而增加了無限的風情」(126)。「美麗」與「哀愁」就是如此地一體兩面。除了對對方的感受之外,「悲情」之所以為美,還有一個重大原因就是,透過對對方的感情投射之後,最終還是要回到對自己生命的關照上來。島村在每次的感受中,終了都要回顧到自身的生存態度來:「駒子雖對他表示愛意,但因他自己的空虛感,老把它視為美麗的徒勞。而這,卻又反而使他有觸及駒子生命力的,赤裸
148̚γ͛ጯ.第34卷.第5期.2005年10月著的肌膚似地。他哀憐駒子,同時也哀憐自己」(124)。最後葉子墜落地面的情景,看到火的亮光在葉子蒼白的臉上閃動的景象時,島村內心感到一陣震顫,「一瞬間,映出來他與駒子所過的歲月。這裏,也有著無法形容的痛苦與悲哀」(175)。這是主體與客體融而為一的一種美學呈現,在《雪國》中深刻地表現出來。「悲情」之所以為美,可以再舉川端的其他作品來說明,在〈哀愁〉一作中,川端提到「戰爭期間及戰後,心中留存著《源氏物語》的哀傷的日本人絕對不在少數吧!〈土曜夫人〉的傷痛及《源氏物語》的哀傷,其本身都因為日本式的安慰與拯救而趨於緩和,這種哀傷、哀痛的本質不同於西洋性質。我沒有經驗過西式的悲痛與苦惱,在日本也沒看過西式的虛無與頹廢」(393)。作者在此毋寧是以肯定的態度來看「悲情」。因為「悲情」,所以找到共同緬懷的對象,透過對「悲情」的感受,而彼此撫慰了寂寞的心靈。在《雪國》裏,島村對駒子、葉子的哀嘆之情,最後得以在原本徬徨無主的人生議題上終於獲致心靈的昇華。這樣的「悲情的美學」最後表現在「別離」上。葉子墜落的場面象徵著別離,而島村與駒子之間的交流也暗示著即將結束,不管曾經如何地心靈契合,其結局終須一別,這是川端文學特有的結局方式,充滿著悲涼的感覺,但是卻也留下美的餘韻。ś˟ğҋ̝࡚1.к૾۞ҋ川端文學的自然觀大體上分為兩大要素,其一是思想層面的自然觀,另一項是出現在作品中的大自然描繪。前者可以《抒情歌》為例,展現了濃厚的佛教思想。不過在《雪國》中所展現的自然觀毋寧是偏向後者的「自然描寫」。例如,四季變化分明:冬末春初「殘雪新綠」的景色;夏天的「新綠」;秋天「嬌豔的楓紅」、閃著銀光的白荻、盤旋飛舞的紅蜻蜓、夕陽下熟得發紅的柿子、藉著初雪鮮豔地復活了的紅葉;出現於冬季的「結冰的寒夜」、「蕭索的冬夜」、「枯冬的黃昏」、以及「像是想把夜色中的大地赤裸著捲上去似的,一直低垂下來。豔麗婀娜得令人驚悸」的銀河(166);還有,隨處可見層層巒山、茂密的樹林、蓋著薄雪,一株株分外醒目地頂著天空豎立於雪地上的的杉木、河流、曠野、紅紅升起的晨曦、緋紅的夕照……等等,……粉妝了位於裏日本的這個鄉下溫泉的面貌,也無一不牽引著讀者進行一場美的巡禮,一攤開《雪國》就如同閱覽日本古典時代的繪卷般。除了上述這些景緻外,也由於主人翁島村扮演的是一位旅人,因此藉由他的雙眼,帶領了讀者深度旅遊雪國,欣賞到雪國特有的風情──滑雪場的景緻、滑雪用具廠鉋
《雪國》的美學分析149木的聲音、屋脊除雪的景象、在雪地漂曬縐布的景象……等等,或許這些景物的出現就是引起海外日本人鄉愁的原因之一吧!當然,日本的文學作品無論古今多是以大自然之美來豐富其文學性,以日本傳統文學中的和歌為例,幾乎都是充斥著四季以及戀愛的題材,而且在戀歌中又多依賴四季景色來寄情。所以說,和歌中的最大要素就是自然景物了,其他散文類也不例外。如此說來,《雪國》只是再現日本文化中再現自然之美的特質而已?川端曾說:「我常從風景中獲取了短篇小說的靈感,中意的景色會給於我創作上的刺激。常讓我的心情保持新鮮」(川端,〈私七箇條〉46)。或許,在《雪國》中,景物不再只是單純的景物而已,而是更具多元的意義。以下就是自然景物在《雪國》中所扮演的機能分析。首先就是文章中充斥著諸多幽玄式的風景描寫,例如「島村從火車上下來,首先進入眼簾的,便是山上的這些白花。在陡峭的山腰近頂處,滿山盛開著,閃著銀色的白光。它們就像照射到山上的秋陽,曾使他深為感嘆」(88)。何以秋陽使他感嘆?原本單純的風景描寫,卻經過這樣的佈局而不得不令人對島村的情感內容有所聯想。諸如此類的描寫非常多,不過《雪國》寫景的最大特色其實是在於景物與人物的交融上。2.Ήҋ₧ᄃΉˠ₧۞ᏉЪ「自然景物與登場人物合而為一」這種表現手法,在日本文學中向來是不缺乏,但無可諱言,《雪國》是最典型的一部作品。《雪國》中的兩位女性,其特質就是常由自然景物來襯托出。從第一幕,島村在火車車廂內所見的景象談起:「鏡的底子裏,流動著黃昏的景色〔……〕人物是透明的虛空,風景是昏闇中朦朧的流光,這兩者融在一起,描繪出超然物外的象徵的世界。尤其是那小姐的臉龐上映出來野山燈火的時候,島村因那無法形容的美,甚至顫動著心胸」、「在小姐的輪廓周圍,不住地閃動著黃昏景色,連那小姐的面孔也成了透明似的。流動在面孔後面的暮色,給人好像是經過她的臉上過去一般的錯覺,抓不住細看的機會」(6)、「燈火在她的臉上流過,但不能照亮她的臉。那是冷而遠的光,在她的小瞳孔四周模糊地閃爍著。而當她的眼睛與火光重疊的那一瞬間,她的眼睛便在昏闇的波間浮動,成為妖艷的夜光蟲了」(7)。這些文句都表達了葉子美的特質──難以掌握、撲朔迷離中帶著妖艷之美。另外,對於駒子則更是以龐大的篇幅來描述。例如,島村第一次來到雪國時透過駒子找來藝妓,但是島村對該藝妓的容貌並不滿意,因而辭退她,事後感到有些內疚,這時駒子說:「那有什麼,還不是看客人的高興,什麼時候她回去都無所謂」,
150̚γ͛ጯ.第34卷.第5期.2005年10月而且接下來馬上就出現了以下的景物描寫:「河中多石,流水的聲音給人圓潤甘美的感覺」(26)。從這樣的描述即可感受到駒子已開始對島村懷抱情感,並且竊喜島村辭退其他藝妓的行動。還有,在描述駒子彈奏三弦琴的景象時,也與大自然緊密連結著進行。駒子彈三弦琴的動作之所以鏗鏘有力,完全是拜大自然所賜,「這裏,沒有劇場的圍牆,沒有聽眾,也沒有都市的塵囂,弦音只是沁透過純潔的冬天早晨,一直響徹於遙遠積雪的山巒之間。她雖不自覺,但平時以山峽的大自然為對象,孤獨地練習的結果,挑撥鏗鏘有力……這孤獨使她踏破了哀愁,孕育了野性的意力」(68),這暗示了駒子具有野性般的堅忍個性,是因為與大自然為伍而得到的。後段提到漂曬縐布的場面,雖然就整體作品來看,篇幅過大,有冗長之憾,但是重點在於島村覺得駒子彷彿是「縐布」特質的寫照,涼到底部,「寒天時織成的麻布夏天穿起來涼快,是陰陽自然之理。與島村糾纏的駒子,也似乎有著根本的涼意」(154)。對於了解駒子來說是一個重大的發現,這種種發現都是深受大自然20之啟發而得以了悟的。在形容駒子的潔淨時,也與風景作一個緊密的連結。諸如此類的例子,再再說明《雪國》中的自然景觀除了妝點雪國的環境之外,更重要的是在人物特性的說明上,自然景物扮演著關鍵的腳色;或者,是受到大自然的啟示而處處有新的發現。這是《雪國》寫作手法的一大特色,但也正因為如此,若不能明白其寫作技巧,可能會對作品中的細膩之美無動於衷。羽鳥徹哉甚至於指出作者以昆蟲、植物來象徵登場人物。「秋天『蛾』的寫生,與過了鼎盛時期的駒子形象重疊;而慌亂的『蜻蛉』則與對島村加深執著到了異乎尋常的駒子形象重疊。植物方面如『萱』、『杉』也登場了。〔……〕萱是遠望給人哀憐、靠不住的感覺,但是一靠近則會發現它堅韌地生存著,這與駒子的形象相仿。〔……〕筆直聳立的杉木,則是超越悲傷,挺直背脊的駒子的象徵」(羽鳥46)。另外,幽玄之美的一個特色即在於留有「餘情」,也就是不盡言,卻留給讀者無限的想像空間,以葉子為例,島村了解於她的,只不過是火車中照顧病人的一幕,另外就是數度發出悲愴美的聲音,以及擁有一雙銳利的美麗眼睛,還有一度哀求島村帶她去東京,最後一次就是火災現場的墜落場景,如此而已,葉子幾乎缺乏行動,身世成謎,言行舉止更令人難解,但是在作品中卻是讓人難以忘懷的人物。整體而言,除了上述之外,作品中還安排了回想、回憶,讓整個情節呈現多摺、複雜、豐富的情節。20「女人給他的印象,是乾淨得出奇。他疑心會連足趾彎裏都是那麼乾淨的吧。島村甚至懷疑這也許是因為自己剛看過山中的初夏在作祟」(14)。
《雪國》的美學分析151śˬğ۞࡚ጯ《雪國》裡一開頭及結束、背景都設定在黑夜。從「穿過縣境長長的隧道便是雪國。夜色一片白茫茫地」(1)的開頭到結尾「仰頭去望,天河好像想摟抱這個大地似的,低低地沉了下來」(169)、「天河像發著呼嘯向島村沖瀉了下來的一般」(175)的銀河場面,可說是前後一貫地以夜晚為背景。這樣的設計在《雪國》中又具有何種意涵呢?在分析《雪國》的特質之前,先來看看日本文化裏,「夜晚」的機能。在本論文中所謂的「夜晚」,是指從黃昏跨至夜晚的這個時間帶。當然在日本文化中,向來對夜晚的歌誦及描述黑夜所發生的故事等古典作品為數眾多。例如《古事記》中的男女二神──伊邪那岐、伊邪那美發展愛的故事就是在夜晚發生的。二神產下各個神祇的場面都是以敘事方式進行,然而當二神在談情說愛時,就選擇在「夜之國」,亦即「黃泉之國」,以對話的形式來進行。換言之,從敘事詩轉換為抒情詩的場面,「夜晚」即時登場。如此地,從遠古時代起,「夜晚」即是抒情的場所。橋本典子也針對「夜晚」,做了以下的發言:「從白天的世界大逆轉到夜晚的世界,其實就是從理性獨佔的世界轉換為想像力的世界」(橋本5)。另外,古典時代男女的戀愛生活也盡是發生在夜晚,由於是母系社會,結婚後的男性通常都是前往妻子處過夜,早上就得離開,也因此所有的愛情故事都是發生在夜晚。古典作品如《伊勢物語》、《源氏物語》、《更級日記》等古典物語裏都有豐富的記載。也由於這樣的文化背景,造就了日本視「夜晚」為一個絕對別於白天的時空,白天與夜晚是極端的對立,即便到了今日,相對於日本人在白天的嚴謹,夜晚的日本人對自由、浪漫的追求,總要讓人有判若兩人的感覺。另外,日本21在和歌方面也有著名的「三夕之歌」。到了近世,「夜晚」較為特殊的表現即在於歌舞伎中經常利用「夜晚」的設定,主人翁在這個時點犧牲,但是同時即暗示了翌日的新生的降臨。近現代文學中也不乏以夜晚為主題的作品,例如樋口一葉的〈十三夜〉、夏目漱石的〈夢十夜〉、〈道草〉、〈明暗〉、谷崎潤一郎的〈陰翳禮讚〉、〈蘆刈〉、〈刺青〉、泉鏡花的〈高野聖〉、森鷗外的〈高瀨舟〉等等。其中有的是藉由夜晚探討人的存在問題,例如夏目漱石的作品;有的是藉著夜晚來歌誦女性之美,如〈蘆刈〉等;特別是谷崎潤一郎的〈陰翳禮讚〉,認為透過房屋幽暗的設計,而利用到光線或是夜晚的燈光來造成陰翳,是日本美學中的最大特色(谷崎919)。其它如〈刺青〉、〈高野聖〉等作品都是透過夜晚的襯托來展現女主角的21「三夕之歌」分別是鎌倉初期的歌僧寂蓮法師、西行法師及歌人藤原定家三人的作品。內容均為寫黃昏之景,而且藉由景物來反映作者的心情,或者來陳述作者的審美觀。
152̚γ͛ጯ.第34卷.第5期.2005年10月魔性之美。森鷗外的〈高瀨舟〉則是利用夜晚,對於「錢財之於人生的意義」這個議題獲得了充份的自省機會……。可以瞭解,到了近現代,「夜晚」在文學作品中的機能,愈發多元。同屬現代作品的《雪國》,在「夜晚」這樣的環境設定上,究竟具有何種機能呢?首先當然是夜晚活動的展開與古典世界中利用晚上前往妻子家的婚姻關係一般,它是屬於隱晦的但是同時也是浪漫的。其次,它同時也是創造美的世界的必然媒介,這個部份在前文的「女性之美」及「自然之美」中已陸續介紹過:在作品的開端處,島村於火車中與葉子相遇,也是極力地描繪黑夜中的葉子的美貌。接下來就是在夜空中星星、月亮、銀河等出現特殊的面貌來,這個部分增添了異地雪鄉脫俗之美與淨化人心的效能。後文的銀河之美,「赤裸裸的天河,像是想把夜色中的大地赤裸著捲上去似的,一直低垂下來。豔麗婀娜得令人驚悸。〔……〕天河上鑲滿了的星星,不僅一顆顆看得分明,澄清得連處處點綴著的光雲中的銀砂粒子,也一粒粒顯示出來」(166)。彷彿就是一幅美麗的夢幻圖畫。再者,感官在夜晚當中愈發顯得敏銳。首先是葉子美妙的聲音,「她的聲音美麗得近乎悲愴,響亮得會在雪夜裏傳過來回聲一般」(3)。唯有在夜裡,所以美的質量跟著提升了。作品中不斷地出現「遙遠的回聲」等字眼,這些黑夜中的「幽遠」的聲音,讓整部作品呈現「幽玄之美」。其次就是觸覺也跟著活動起來,在第一場景的火車上,島村「在這不可信賴的記憶裏,只有這個指頭仍濺染著女人的觸覺,把自己引到那個在遠處的女人那裏去似地」(4)。「夜晚」在《雪國》裏的另一個重要機能就在於,它與森鷗外的〈高瀨舟〉同樣的都具有令人深思的機會,日本美學家今道友信在與森本哲郎對談時,提及日本人通常是把「夜晚」視為思索的場合,所以「神秘」或是「深度思想」的發生時刻也就非「夜晚」莫屬了(今道77)。駒子與島村在最終一幕中各自都有一番反省。駒子說:「你走了以後,我會規規矩矩過日子的」(169)。從原本眷戀、糾纏島村的情況,轉為理解的立場。而且當駒子摟著墜落的葉子時,「駒子好像摟著自己的犧牲或刑罰的一般」。對於駒子而言,這樣的舉動暗示著對自己一直以來的生活有了一番深刻的反省。至於島村則是「不知道為了什麼,島村無端地覺得離別已迫在眉睫了似的」(172)。尤其最後的場景,「島村想走近駒子,但被想從駒子手上接去葉子的人們推了一把,踉踉蹌蹌地幌著身子。掙扎住站定了時,天河像發著呼嘯向島村沖瀉了下來的一般」(175)。換言之,這段描述暗示了島村已與雪國緣盡,而最終他把注意力放在天河的景象,相信內心必有諸多的感慨與省思。所以說,《雪國》裏的「夜晚」具有日本傳統以來至現代文學中所有的特色,
《雪國》的美學分析153既有古典世界裏特有的夜晚婚姻式的浪漫,又有日本對陰翳之美特有的偏好,同時又具有近現代文學中主流的「夜晚」功能──促使人反省的媒介。而且除了這些與日本的傳統有關的機能之外,《雪國》中的「夜晚」,常帶來敏銳的視覺、觸覺與聽覺,這部份的特色,毋寧是川端個人的寫作風格,讀者透過這樣的引導,自身的感官也一起跟著復甦了起來。在川端文學的世界中,「夜晚」向來就是一個重要文學題材,《眠れる美女》、《山の音》等作品更是具有豐富意涵,「川端文學中的『夜晚』美學」也許可以成為下一個研究主題。śαğ۩۞࡚ጯ《雪國》的空無美學,主要展現在對「死亡」及「別離」的議題上。以前者為例,作品中數度出現了「死」的場面:在秋天的季節中有蟲子的死亡──「……隨著季節的推移而自然死亡……老停在鐵沙網上不動的燈蛾,竟是已死的,像枯葉一般掉下去。拿在手上一看,島村心想,怎麼生成這麼美麗的」(129)。換言之,蟲子死亡的場面沒有予人骯髒、傷感的感覺,反而是極端美麗的畫面。另外,作品結尾的火災場面,「那些火星向天河中展散開來,島村又覺得自己像被天河撩上去似的。煙向天河衝,天河也向下流瀉著」(172)。首先就是將可怖的火災場面與美麗的銀河結合在一起;接下來是事件主角葉子從繭倉二樓掉落的景象被描繪得具有非現實之美:「硬直了的身體,被拋落在空中變成柔軟,但如傀儡之無抵抗,是沒有生命的自由,是生和死都休止了的姿態」(173)。然而「島村不曉得為什麼始終沒有想到死,覺得是葉子內生命的變形,一個轉機似地」(174)。換言之,如此的「死亡」場面看不到陰暗,反而有種新生降臨的氣氛。確實,川端文學中的「死亡」向來含有強烈的美的要素。這個特質毋寧是繼承了傳統的生死觀。與西洋文學相較,日本文學確實向來就較具有美化「死亡」的傾向,也就是在悲哀的情緒中美化死亡,這種傳統的日本生死觀,不僅在《雪國》中22出現,它也是川端文學的一個重要的主題。還有,《雪國》裏的死亡場面與自然緊緊相連結:向來,在面對死亡之際,冀望與自然合而為一,或者,透過回歸大自然而達到轉生的祈願是日本的傳統文化。日本和歌中的例子不勝枚舉,如有間皇22川端作品中,大部分的作品多論及到死亡的議題,而其中將死亡與美做最直接之連結的除了《雪國》之外,還有《千羽鶴》、《眠れる美女》、〈散りぬるを〉等作品。在這些作品中,女性的死亡反而更表現出女性官能美的一面。相關論述,請參照筆者所著〈川端文学における《無》の美〉(《川端文学の世界》)。
154̚γ͛ጯ.第34卷.第5期.2005年10月子、大津皇子以及中世的西行法師、近世的俳偕師松尾芭蕉都留下了膾炙人口的死亡與大自然連結的辭世之歌,其他物語等作品亦然。《雪國》的最後的場面便具有這種特質,只是相較於傳統多崇尚花、草、月亮等自然之美,《雪國》卻以浩瀚的銀河為依賴,這應該是《雪國》一面承繼傳統,但同時又有所開創的特色吧!另一個議題──「別離」,也是「空無」美學的重要內涵。島村始終以旁觀者的角度來觀察雪鄉的一切,與駒子之間,從一開始就無所期待。島村首度來到雪鄉,從山上下來後,到溫泉地要找藝妓,遇到駒子,島村卻希望與她能發展出一段普通的友誼,因此強調:「我不逗你,你得知道,我是一個流浪的旅人哪」(17)。對已有妻小的島村而言,自一開始即理智地保持了距離。第一次分開後,原本答應要於特定日子相見,但是「有過那麼一段往事的,而竟沒有一封信,人也不來,答應了的舞蹈本子也爽了約,從女的這邊來說,只能說是被輕輕地給忘掉了」(11)。然而隨著長時間的交往,當島村發現駒子愈來愈認真時,島村不免要感到心虛了:「駒子越是這樣苦苦地煎迫,島村對於自己半死不活的苛責,越是加深了。……駒子的一切,島村都已瞭解;駒子對於島村,卻一無所知似地。駒子像撞在牆壁上的回聲一般空虛的聲音,島村聽起來像是降落在自己胸中的積雪似地。島村的這種任性不羈,是不能永遠繼續下去的。……這次回去,他覺得自己一時間是不會再來這個溫泉地了。……下決心非得離開這裏不可了」(155)。換言之,相對於駒子的認真、執著,島村自己卻始終扮演旁觀者角色,駒子越是認真,島村就越感覺偏離了自己一向的生命追尋,因為此趟是來找回對自己的確認,因此,島村非離去不可了。最後的「雪中火災」一幕,「駒子望著火那邊,有點興奮的倨傲的臉上,閃動著火焰的呼吸。島村的胸中湧上一陣昂奮之感。……不知道為了什麼,島村無端地覺得離別已迫在眉睫了似的」(172)。向來旁觀的他,如此地與對方同陷「熱烈」情境中,有生命共同體的感覺時,島村便覺得非離開不可了。包括《雪國》在內的川端康成的作品,向來的結局都是如此,如《伊豆舞孃》中高中生與舞孃的分離、《古都》中的姐妹、《千羽鶴》裏各個人物的不同結局、《山之音》裏分崩離析的家庭……。這樣的特質,自然也吻合包括文學在內的日本文化的特色,往前追溯,甚至可到達神話、傳說時代的文化內涵了。按照河合隼雄的看法,這就是日本文化中「空無」的美感。而這種空無本就是一個超越肯定與否定的存在(河合40-42)。例如談一場沒有結局的戀愛,或是如日本隨筆名著《徒然草》中所述的,在沒有月光中想像月亮之美……等等,如此才留存餘韻之美。換言之,包括《雪國》在內的諸多日本文學作品,其特色都在於強調沒有結局的「空無」。但是面對這種「空無」,雖然予人淡淡的哀傷,但正因為如此,它反而能留
《雪國》的美學分析155給讀者雋永的懷念。相信這也是讓日本人興起緬懷之情的一個重要因素吧!ṣ́ğܑ͛ன強烈的對比,也就是所謂的「二極對置法」為本作品帶來豐富的美感。例如「駒子」這個動物性名字與「葉子」的植物性名字的對比,彷彿對之後展開的兩人的個性做了暗示一般。還有,冒頭文的「穿過縣境長長的隧道便是雪國。夜色一片白茫茫地」之類的黑白對比,呈現出雪鄉這個嚴苛異境的特質。另外「紅」與「白」的表現特別是針對駒子而展現的,十足呈現出駒子的官能之美。例如早上醒來,駒子在梳妝台前坐下,島村發現駒子「鏡中亮著的白光,是雪。在那雪中,浮現出女人緋紅的臉。有一種無法形容的潔白的美」(43);「脂粉不施,在都市裏經過磨練,再加上山靈的濺染,像剝開的百合或洋蔥的根一般嫩豔的肌膚,紅潤直透到脖子上,顯得潔白無垢」(70)。最後一幕,駒子與島村走在雪地上時,「紅色的襯裏時現時隱,在星光燦閃下的雪地上,襯顯出紅色來」(166)。「紅」與「青」的對比,帶來了多彩、絢爛的自然景色。「火」與「水」、「溫暖」與「冰涼」、「動」與「靜」等對立則是在描述駒子與葉子兩位女性時使用的用語,其目的是為了展現兩人的多重人物造形,凡此總總都給這部作品帶來多層次的結構之美。特別是「朝」與「夕」的對立,更是古典世界的再現。據東京大學文化學教授多田一臣的論述,日本萬葉時代的人們就已經是依賴朝與夕來構築世界觀。例如,萬葉時期的和歌,朝霧對應夕霧,朝風對應夕風……以朝夕對立來表現自然現象者為數眾多。之所以有如此的現象是因為朝夕乃是自然靈威最強烈的時刻,換言之,朝夕是人類與自然交流的最恰當的時刻。由此理論來看《雪國》,可發現本作品似乎承襲了日本民族自古以來即存在的深層思想──對朝夕所表現出來的虔敬之心。還有最後場面的雪中火災,根據平山三男的調查,火災確實發生了,但是當晚並沒有下雪(平山134),可見將「雪」與「火」擺置在一起的是作者特意的安排。特別在作品最後的火災現場,駒子抱著墜落地面的葉子時,「好像摟著自己的犧牲或刑罰的一般」。「犧牲」與「刑罰」是不相同的內涵,是指駒子為葉子所做的「犧牲」?或是因為駒子在情感上可能背叛了行男,以致於該受到「懲罰」?這裏的兩個詞包含了厚重的內涵,讓讀者費心思索。另外,為了達到對比的效果,如同秋山公男所指出的,《雪國》裏多用「逆接助詞」、「疑問副詞」,以及曖昧用語(秋山334-37),例如,「女人倐地抬起了頭,壓在島村掌心上的眼皮到鼻子兩邊都紅紅地,透過濃粧的脂粉,顯示出來。這雖使人想起雪鄉夜晚的嚴寒,同時綠雲般的青絲,卻又帶給人溫暖的感覺」(34)。
156̚γ͛ጯ.第34卷.第5期.2005年10月換言之,在烏黑頭髮的襯托下,讓駒子的紅色肌膚顯現出溫暖的感覺。這原本應是難以想像的搭配,但是使用了具有逆接效果的「同時」的字眼,讓二者連結在一起。或者如「駒子雖對他表示愛意,但因他自己的空虛感,老把它視為美麗的徒勞。而這,卻又反而使他有觸及駒子生命力的,赤裸著的肌膚似地」(124)。這裡也使用了「卻又反而」等字眼,增加意涵的豐富性。除了「逆接助詞」等用詞之外,也使用一些模稜兩可的用語來增加曲折性,以及深度陰翳的美感。例如,島村參觀了漂曬縐布時的感觸「與島村糾纏的駒子,也似乎有著根本的涼意。因此,對於駒子內在的那一點熱意,使島村更感到憐惜」(154)。在說明駒子個性上之涼熱特質時,並沒有太多詳細的敘述,只用了「也似乎」這種曖昧的字眼。「如同龐大的極光一般的天河,浸著島村的身體在流瀉,給人以站在天涯海角一般的感覺。處在冷峭陰森的靜寂之中,而竟又因什麼艷麗而驚悸似的」(169)。「冷峭陰森」與「艷麗」可以同時存在,而之間僅以「竟又因什麼」這樣模糊的邏輯來將相對的兩個意向連結在一起。「島村的手暖了,駒子的手更燙。不知道為了什麼,島村無端地覺得離別已迫在眉睫了似的」(172)。利用「不知道為了什麼」這幾個字,讓讀者自己去想像。類似這樣的用語不勝枚舉,《雪國》之所以難解,這也是一個重大的因素,但是無可否認,這樣的表現手法,會讓情節呈現多重的效果,讀者想像的空間更為豐富。以上所羅列出來的,包括自然之美與人物心理的結合、夜晚的設計,以及文章的特殊用語等等,利用這些營造出陰翳、複雜曲折、令人回味的效果來,對應日本傳統美學而言,也就是所謂的「幽玄美學」。「幽玄美學」是日本傳統的重要美學之一,它包含了「餘情」、「餘韻」、「冷豔」、「深奧」、「隱晦」等特質,在日本中世文學中特別受到彰顯。̣ăඕ>ኢ《雪國》自始至終,都是在進行美的追尋。《雪國》裏的女性之美,除了形體之美外,互補的特質也延伸了美的豐富性;而「徒勞」的行為帶來了人生的純度,就如同櫻花文化裏,不問結局、不問歸處,只在乎登場揮灑時的美麗純度,這種美的展現也就更凸顯了《雪國》的藝術價值;至於「悲情美學」,本是川端文學的主流美學,如〈伊豆の踊子〉、〈林金花の憂鬱〉、〈招魂祭一景〉、〈古都〉、〈千羽鶴〉、〈山の音〉等作品中的女主人翁都要勾起男主角的哀嘆之情,同時在主體與客體之間架起了情感交融的橋樑,可以說「悲情美學」在川端作品中是一脈相承
《雪國》的美學分析157的。在〈哀愁〉一作中,川端提到「戰敗後的自己儘是回歸到日本古代以來的悲哀當中,我不信戰爭的世相,也不信任風俗、現實。我也幾乎要遠離近代小說基礎的寫實」(391)。換言之,「悲情」的追尋與呈現是川端戰後重要的文學理念,只不過是以《雪國》中的呈現最為出色。《雪國》的另一個美學重點是幽玄之美。包括遣詞用字、情節結構、自然與人物的關係,以及「夜晚」情景的登場等等,都讓這部作品呈現「餘韻」、「隱晦」、『深奧』的幽玄之美。這樣的表現手法可以歸因於川端早期所習得的「新感覺派」的手法,而其表現出的結果,卻十足地展現出日本的傳統美學內涵,可以說,川端康成的文學底層,無論如何終究都是由日本傳統的文學觀所鋪陳出來的。除了上述二者之外,另一個受到傳統日本文化影響的就是「空無」的美學,這種空無的哲學極大可能是來自中國的老莊思想,或是佛教的思想,但是無論如何,在《雪國》裏它卻更貼近日本傳統文化中帶有淒美感的生死觀。在上述這些眾多的傳統美學的再現之外,屬於川端之獨創處毋寧是在作品的結構、文章詞句等表現手法上。固然日本傳統和歌等的寫作技巧,例如雙關語、「体23言止め」等可能也影響了川端文學在「幽玄美學」的呈現上,但是在逆接用語、曖昧用語方面的運用,是日本近現代作家中少見的,因此寧可將之歸功於新感覺派24的純熟技巧。其它如銀河取代了傳統的自然景物,甚至是自然與人物的完全融合的寫作技巧等,後者雖然也出現在日本文學的寫作手法中,但自然與人物的緊密連結程度,至今應無任何作品能出其右的。還有,色彩的強烈對比,也與傳統中主張的「調和」大異其趣。不過,以上所述,不管是來自傳統的承襲或創新的部份,所追求的就是建構一個美的世界。日本文化中對「美」的執著向來都要強於其它文化,恐怕「居住海外的日本人閱讀此作時會興起懷鄉之情」的原因,就在於《雪國》所構築出來的美的世界勾起了這個民族共同的「鄉愁」吧!23所謂「体言止め」是日本傳統和歌終場使用的寫作手法之一,也就是以名詞為結尾,讓整首和歌蘊含餘情。24在奈良時期的《萬葉集》裏雖然出現了一些有關銀河的描寫,但是到了平安時代的《古今和歌集》,只剩三例;中世的《新古今和歌集》裏就只剩下一例。相反地,其它的花、草、樹木、月亮、星星等自然卻始終佔多數,可見「銀河」這種「龐大」的自然景觀向來就不是日本文學的主流素材。
158̚γ͛ጯ.第34卷.第5期.2005年10月引用書目金溟若譯。1985。《雪鄉》。台北:星光。河合隼雄。2004。《日本人的傳說與心靈》。台北:心靈工坊。川端康成。1983a。〈哀愁〉。《川端康成全集》。第二十七卷。東京:新潮社。392-93。──。1983b。〈創元社版《雪国》あとがき〉。《川端康成全集》。第三十三卷。東京:新潮社。621。──。1983c。〈獨影自命〉。《川端康成全集》。第三十三卷。東京:新潮社。386-91。──。1983d。〈私七箇條〉。《川端康成全集》。第三十三卷。東京:新潮社。46。上坂信男。1986。《川端康成-その『源氏物語』体験-》。東京:右文書院。今道友信。1995。〈《夜》と日本の美学〉。《日本の美学23夜》。東京:ぺりかん社。77。日本近代文學館。1984。《日本近代文學大事典》。東京:講談社。平山三男。1990。〈《雪国》の虚と実-《雪中火事》の新資料報告-〉。《川端康成日本の美学》。東京:有精堂。134。羽鳥徹哉。1998。〈《雪国》、さまざまな研究〉。《川端康成〈雪国〉60周年》。東京:至文堂。41-47。羽鳥徹哉・原善。1998。〈雪国〉。《川端康成全作品研究事典》。東京:勉誠出版。364-67。林武志。1984。〈《雪国》研究史〉。《川端康成作品研究史》。東京:教育出版センター。164-219。岩田光子。1997。《川端文学への視界12》。東京:教育出版センター。秋山公男。2001。《近代文學美の諸相》。東京:翰林書房。奥出健。1985。〈異郷の母たち-《伊豆の踊子》と《雪国》-〉。《文学における〈向う側〉》。東京:明治書院。171-204。黃翠娥。2000。〈川端文芸における《無》の美〉。《川端文芸の世界》。台北:豪峰。179-201。磯貝英夫。1980。〈雪国-作品分析の方法-〉。《川端康成》。日本文学研究資料叢書。東京:有精堂。204-14。橋本典子。1995。〈夜の美学〉。《日本の美学23夜》。東京:ぺりかん社。5。鶴田欣也。1985。〈西洋文学の《向う側》〉。《文学における〈向う側〉》。東京:明治書院。5-35。──────黃翠娥,輔仁大學日本語文學系副教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语文:21《诺贝尔》过关试题(13-14苏教版五年级上)
- 【文档】诺贝尔介绍材料《诺贝尔》(语文苏教五上)
- 第一个荣获诺贝尔化学奖的范特霍夫
- 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及功绩
- 诺贝尔获奖简介
-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份有限公司 WCDMA外协工程师技术认
- 呼伦贝尔地区不同民族小学生血脂状况分析
- 呼伦贝尔阿荣旗物业管理暂行规定(试行)
- 如果你的爱停留在呼伦贝尔
- 2019-2020年五年级上册《诺贝尔》教学设计1
- 2019-2020年五年级上册《诺贝尔》课堂练习
- 福禄贝尔的学前教育理论及其在幼儿园的应用
- 2019年一年级语文下册 课文4 16 小诺贝尔同步练习 语文S版
- 贝尔在皇马可踢六种位置或者同伴C罗出任双中锋
- 贝尔ONT-24240E-Q_用户手册
-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诺贝尔教学设计
- 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一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考试试卷 D卷
- 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2019年一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考试试卷 D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