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00 KB
  • 2022-06-16 11:58:32 发布

基于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呼伦贝尔学院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研究-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基于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呼伦贝尔学院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研究*摘要教育技术能力已经成为教师必备的一项基本技能,师范生作为未来教师的主力军,必须具备这一基本技能才能适应教育发展和要求。从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开设的角度分析呼伦贝尔学院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具体从师资、教学必备条件、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体系、实践平台、教学资源积累、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详细探讨,给出可行性建议。关键词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中图分类号:G65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489X(2014)24-0120-026 为适应教育信息化的需求和发展,我国相继颁布了一系列文件对在职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提出明确要求并进行相应培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2004年12月25日,国家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对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的教学人员、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提出详细、明确的要求,并在全国范围内对中小学教师进行了全面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2013年10月,教育部颁布《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并于2014年相继制定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和培训课程标准及测评指南等。作为未来教师的主力军,师范生的能力必须符合当前信息化时代教育的要求,必须具备相应的教育技术能力,才能适应未来教师的工作岗位。呼伦贝尔学院现有16个本科师范专业,在查阅相关专业课程体系中发现,有关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课程有心理学、教育学、教师口语和专业教学技能训练的课程,有关信息技术能力培养的课程是公共计算机,主要讲授Windows基本操作和Word文字处理软件、Excel电子表格、PowerPoint演示文稿、Internet应用、ACCESS数据库知识等[1]。对于师范生如何有效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并没有设置相关课程进行培养。根据2013年对呼伦贝尔学院师范生的调查,师范生的教育技术能力与国家对教师的要求标准相差甚远。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作为培养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的主干课程,在全国各地师范院校均已作为公共必修课开设,并已经取得一定的经验,可指导呼伦贝尔学院进行相应的课程设置和实施。1组建教育技术公共课师资队伍立足现有教育技术专业教师,组建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师资队伍。目前教育技术专业教研室共有专任教师9人,其中助教2人、讲师6人、教授1人;年龄在27~35岁之间8人,40岁以上1人。教师在职称和年龄上既有经验丰富的专业教授引领,又有年轻有活力的中青年教师不断进行实践探索,并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进人才,丰富教师队伍。6 2提供必备教学条件提供合理课时现代教育技术是一门理论联系实际的综合性课程。根据其他院校对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总结和现代教育技术本身涵盖的内容,建议提供54~72课时的教学课时。提供基本教学场所现代教育技术需要依托先进的技术平台进行授课、实践。依据呼伦贝尔目前的教学实施状况,需至少提供功能良好的多媒体教室进行理论课的讲授,同时需要为实践配备一定的计算机机房进行多媒体资源的开发。保证课程相关基础知识的奠定现代教育技术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心理学、教育学基础和信息技术能力,因此,公共计算机、心理学、教育学等课程应作为先行课程开设,保证学生在接触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时有良好的相关学科的基础。3确定课程培养目标,制定合理课程体系课程目标是课程教学的导向,课程体系是课程教学的内容,必须符合当前课程改革需求。针对课程改革及教育信息化的需求,教育部近年出台过两个主要文件对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进行了要求,即2004年颁布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和2014年颁布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依据这两个主要文件并结合学院实际和学生基本情况,确定课程目标和课程体系。6 课程目标1)理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2)理解教育技术的主要理论;3)掌握并应用教学设计的理论进行教学准备、实施和评价;4)掌握常用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开发;5)会使用常用网络软件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为主的教学;6)掌握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理论和实践;7)帮助学生树立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意识,建立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专业发展的意识和能力。课程体系(图1)4建立合理实践平台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其中实践部分又由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教师教学技能训练两大部分构成。依据呼伦贝尔学院目前教学实践设备缺乏的现状,主要通过以下形式进行实践。开放计算机网络教室每个院系都有计算机网络教室,可适当开放给学生使用,让学生利用课后时间完成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开发过程。与专业教学方法技能训练相结合6 师范专业都有本专业教学技能训练课,可以将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与专业教学技能训练紧密结合。在专业教学技能训练中要求学生体现现代教育技术思想。5逐步完善相关教学资源自编教材教材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主要内容来源,纵观目前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教材,均有共性之处,但又都具个性特征。为了能使教学内容符合呼伦贝尔学院师范类公共课程体系,与其他课程建立合理联系,对于教材选择自行编写的形式进行建设。丰富教学资源首先,积累优秀多媒体课件,尤其要对每届学生的优秀作品进行积累展示,促进学生依据学科更好地设计、开发多媒体教学资源。其次,积累优秀教案和教学实例,让学生通过模仿、分析等方式更直观、深刻地掌握教育技术对现代教育教学的促进作用。再次,依托网上现代教育技术免费精品课程,让学生便捷地获取国内优秀师资团队的教学。6探索合理考核方案采用多种考核形式进行考核6 依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或考核知识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考核。例如:对于基础知识点的考查,可采用试卷的形式进行;对于资源开发的考查,可采用作品的形式进行;对于知识应用的考查,可采用设计方案的形式进行。将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注重评价的发展性原则,而不仅仅是甄别功能,将考核分为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在学期学习中,根据教学进度安排合理的过程性考核,通过考核改进和优化教学;在学期末,对学生知识的整体掌握情况进行考核。目前,呼伦贝尔学院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还处于探索阶段,以个别专业教师申请公共选修课的形式开设。随着社会、教育领域对教师的要求,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在培养学生教育技术能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开设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参考文献[1]孟小冬.呼伦贝尔学院公共计算机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咸宁学院学报,2012(3):159-160.*本文来源于呼伦贝尔学院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课题批号:YJYBZC201248。作者:张雅娴,呼伦贝尔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教学设计等(021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