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1.00 KB
  • 2022-06-16 12:44:12 发布

二年级语文下册《蜜蜂引路》教学课件.ppt

  • 1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26蜜蜂引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列宁(1870-1924)列宁是马克思、恩格林创立的无产阶级学说及其事业的继承者。他创建了俄国布尔什维克党,并缔造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他是世界无产阶级及其它劳动人民的领袖和导师、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压迫民族的朋友。返回 1922年,列宁住在莫斯科附近的一座小山上。当地有个养蜂的人,列宁常常派人去请他来谈天。思考:1、这一段告诉了我们什么?2、“常常”一词还可以换成什么词?返回 有一回,列宁想找那个人谈谈怎样养蜂。可是往常派去找他的人到莫斯科去了,别人都不知道他住在哪里,列宁就亲自去找。返回 思考:1、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2、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列宁看见了什么?他是怎样分析的?返回 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许多蜜蜂。他仔细观察,只见那些蜜蜂采了蜜就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里,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列宁走到那所房子跟前敲了敲门,开门的果然就是那个养蜂的人。返回 路边的花丛;花丛上飞舞着的蜜蜂;蜜蜂飞进去的小园子;小园子旁边的小房子。3、根据课文,你能画出列宁找养蜂人的路线图吗?返回 养蜂的人看见列宁,惊讶地说:“您好,列宁同志,是谁把您领到这儿来的?”列宁笑着说:“我有向导,是您的蜜蜂把我领到这儿来的。”返回 我会选常常往常经常平常1、放学后,他()到操场打球。2、班长的学习成绩非常好,他()得到老师的表扬。3、他()就很爱运动,所以在运动会上取得了好成绩。常常往常经常平常3、()派去找他的人不在,列宁只好亲自去找。返回 斗鹅列宁小时候就特别喜欢读书,不到五岁就识字了。上学前,他就成了图书馆的小读者啦!因为家里的书和杂志已经不够他读了。   有一天,他正兴冲冲地捧着刚借来的新书回家,快到家门口了,遇上了邻居家养的一群鹅。大鹅不知他手里拿的是什么东西,就跑着,叫着,朝着他扑了过来……跑,已经来不及了。如果把书扔掉,随便抓起一根棍子,就可以抵挡了。可是,不能!那样会把书弄坏的。于是,他把书紧紧地抱在胸前。   大鹅一步步向他逼近了,这时,他急得躺倒在地上,脸朝天,用两只脚抵挡这群大鹅的进攻(gōng)。   姐姐听到叫喊声,赶来了,轰(hōng)走了大鹅,扶起了他。幼(yòu)小的列宁,衣服虽然弄脏了,可是看到手中的书保护得好好的,一本也没弄坏,他脸上露出了胜利的微笑。 勤奋好学的列宁列宁9岁多就上中学一年级了。在班上,他年龄最小,学习成绩却数第一。   列宁有个好习惯,每天早晨很早就起床,洗脸,擦了身,整理好床铺,就抓紧时间把功课复习一遍。在中学的几年中,他几乎天天都是这样,生活很有规律。   列宁上课专心听讲,门门功课都学得很好。晚上,他和弟妹们一起做作业。别人才动笔,他很快就做完了。爸爸看到这种情况,担心他养不成用功的习惯,经常提醒他说:“要刻苦学习,要认真地完成作业。”   有一天,列宁听到妹妹奥里珈在隔壁练钢琴,一段很短的曲子,她弹了一遍又一遍,起码练到没有一点错儿才停下来,列宁感动地说“这种劲头真让人佩服!”他觉得应该学习妹妹这种刻苦的精神。从此以后,他做功课格外用功,而且做得比老师规定的还要多。他还经常找些参考书读,认真地做读书笔记。   列宁的作文经常受到老师的夸奖。教师给打的分数往往不是“5”分,而是“5+”。每次作文时,老师在一两个星期以前,就把题目告诉学生。列宁知道作文题目后,马上就开始准备,读参考书,考虑文章的内容,写提纲,打草稿。他把稿纸折成两半,在左边起草把右边穿着。草稿起好以后,就在右半边补充、修改,或者写些必要的说明了。不几天,右边的一半也快写满了。等到交卷的时候,他的文章已经认真细致地改过好几遍了,文章自然又充分又有条理。 列宁不喜欢死啃书本,不论学什么,都肯动脑子钻研。同学们都不爱学拉丁文,觉得很枯燥。列宁却学得津津有味,因为他找出了拉丁文的特点,掌握了拉丁文特有的各种语法规律。有一天,拉丁文教师让坐在前排的一个同学翻译一篇很难的课文。这个同学站起来,翻译了一半就再也译不下去了。老师说:“下一个。”第二个同学站起来,也翻译不下去。老师说第三个,第四个……直到大多数同学站了起来,才轮到列宁。同学们都轻松地透了口气,他们相信列宁准能答应答得不错,那么大家就可以坐下来了。教室里静静的,列宁声音不高,翻译得十分流畅。教师坐在讲台上一动不动地听着,等列宁翻译完了,他走到列宁跟前,紧紧地抱着列宁亲切地说:“谢谢你,我的孩子!”   列宁还有一个好习惯,遇到不懂的事情,总要弄个明白。有一次,他和同学们挖到一个屎克螂的洞。屎克螂的洞很宽,洞深约有半米。洞里分几个格子,在一个格子里有一大堆粪,而另一个格子里地摆着许多工作圆溜溜的粪球。列宁读过一些讲昆虫生活的书,就跟同学们讲:“这些粪球是屎克螂从外面运进来的,屎克螂有个滚粪球的习性。”同学们问,屎克螂把粪球滚到窝里去干什么呢?这一下可把列宁给问住了。他答应第二天告诉大家。他回去问了哥哥,还读了有关的书。第二天,他果然带来了答案:“原来屎克螂把卵产在粪球上面,孵化出来的幼虫,就可以把粪球当食物。过了几天,他又告诉同学说:在古代的埃及,屎克螂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埃及人把石头雕的和泥塑的屎克螂放在庙里供奉,或者带在身上作护身符。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原来这几天,列宁翻阅了不少讲到屎克螂的书。   列宁对各种知识都有兴趣。他不但学好了各门功课,而且还阅读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和政治理论书籍。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