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50 KB
- 2022-06-16 12:28:22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阐述“作家不是想当就能当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库切、莫言在北京“作家不是想当就能当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库切、莫言在北京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作家不是想当就能当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库切、莫言在北京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诺贝尔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帕特里克·怀特(澳大利亚作家,197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得过诺贝尔文学奖,但他没有机会和罗曼·罗兰、海明威促膝长谈。今天库切先生和大家都热爱的莫言先生,两手紧紧握在一起,这是文坛上难得的盛事。” 听到主持人李尧的话,身穿白色衬衣、黑色夹克的库切笑了。在“第二次中国—澳大利亚文学论坛”两天的活动里,这是库切仅有的一次微笑,流星一样一闪而过。 2013年4月2日上午,北京现代文学馆,第二次“中国—澳大利亚文学论坛”开幕式,笑逐颜开的嘉宾中,库切和莫言分立铁凝和澳大利亚驻华大使孙芳安两边,高出别人一头的库切脸上弥漫着莫衷一是的表情。下午,73岁的库切和58岁的莫言坐到了一起,他们讨论的主题是“诺贝尔文学奖及其作用”。
两个新郎,一群单身汉 十年前得奖的库切已经超然于得奖,他的主题演讲直言诺贝尔文学奖“理想主义”评选标准的局限性:“至少在早些年的时候,诺贝尔奖并不是颁发给当时最伟大的作家,而是获奖作家的世界观必须和诺贝尔本人的相容。” 库切以近些年得奖的三位作家耶利内克、奈保尔和贝克特为例,表明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奖标准已经开始松动。库切没说出的作家中,也许还会有自己的名字——他的作品显然也不符合诺贝尔文学奖“理想主义”的评奖标准。 莫言没有库切那样轻松,他依然深陷得奖后的“烦恼”:“如果自己选,我肯定不选这个(诺贝尔文学奖)话题。” 莫言细数自己与诺贝尔文学奖的纠葛:“在中国,一旦被封为最有希望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你的苦日子就来了。如果你想表达对某个理由的看法,你要小心,有人会批评你是用这样的方式吸引瑞典学院的注意。” 得奖后,分身无术的莫言疲于招架、不胜其烦:“
我希望尽快恢复日常生活,恢复写作。但人经常生活在身不由己的过程中,今天的活动我愿意来吗?我也不愿意来。这个题目我愿意讲吗?我根本不愿意讲。不来,我愧对澳洲同行,愧对库切先生。今后大家最好不要邀请我,多光彩的事我都不参加。第一不要邀请我,第二不要到我老家去,大家各干各的。” 库切立刻表示理解和安慰:“我非常同情莫言先生,诺奖有时颁给处于写作生涯中间状态的作家。多丽丝·莱辛几年前获奖,并没影响到她的写作,因为那已经是她写作生涯的末期。如果颁奖给一个还将持续写作的作家,确实会有影响干扰的效果。” 库切行事低调,有人甚至预测,他在论坛上的发言不会超过五句话。 这次库切作了长达15分钟的演讲,并且耐心回答了听众提问。只是在听众问库切“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后,在国内文学界的地位是否有所转变”时,库切不置可否,最后干脆用了典型的库切式回答:“这个理由我能否跳过?” 第二天论坛上,库切和莫言的发言遭到作家刘震云的调侃:“他俩好比两个新婚的新郎,正对着一群单身汉大谈洞房花烛夜的得与失!一大群作家聚在一起,谈什么都可以,就是别谈文学。那就好比一群厨子走出厨房到街边谈厨艺,显得比较二。” 一个理科生笔下的“逃避”和“逃避” 库切1940年出生于南非开普敦。从开普敦大学数学系和英文系各拿到一个学士学位,库切在伦敦IBM公司做过程序员。1965年在美国德克萨斯大学,他获得语言学博士学位,论文题目是用计算机分析萨缪尔·
贝克特的写作风格。从事文学创作之前,库切有着标准理科生的履历。 1974年,库切发表了第一部小说《昏暗的国度》,此后一直专注写作,1980年发表成名作《等待野蛮人》。 1983年,库切出版小说《迈克尔·K的生活和时代》,书中显示出库切与贝克特、卡夫卡和加缪在精神上的密切联系:“在这个时代,一个人得像头野兽一样生活,太可惜了。一个想活着的人不能生活在有光线有窗的房子里,必须生活在一个洞里,白天必须隐藏起来。他活着,就必须不留下丁点儿活着的痕迹。现在就得是这样。”库切承认贝克特是自己的导师,贝克特让他懂得文学不仅是语言的节奏和句法,更应是思想的节奏和句法。 库切所有的作品都与“人能否逃避历史”和“无可逃避的孤独”这两个议题有关。这在他的代表作《耻》中,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 《耻》讲的是52岁的大学英文系教授卢里沉醉风流,引诱年轻的女学生,东窗事发后,拒绝公开悔过:“我是个旧派人,我宁愿别人把我往大墙前这么一推,一扣扳机。一了百了。”
结果卢里名誉扫地,失去教职,回到乡下,与女儿露西共同生活,并构思歌剧《拜伦在意大利》。不久,三个黑人入室抢劫,强奸露西并致其怀孕。女儿息事宁人的态度让卢里再次深感羞耻。卢里回城,发现家里也被偷得精光,无家可归的卢里只能去照料一条弃犬。他的歌剧到最后也没完成。 当女儿露西一无所有之后,有一段父女之间的对话: “这多让人丢脸。”他开口说道,“那么高的心气,到头来落到这个地步。” “不错,我同意。是很丢脸,但这也许是新的起点。也许这就是我该学着去接受的东西。从起点开始。从真正的一无所有开始,没有办法,没有武器,没有财产,没有权利,没有尊严。” “像狗一样。” “对,像狗一样。” 《耻》在2008年被改编成同名电影,约翰·马尔科维奇扮演卢里。电影改编是库切愿意谈论的话题,他告诉记者,“它相当忠实于原作。”唯一的不满,是对演员安排。 库切于1983年和1999年两次获得布克奖,是第一位两度获得该奖的小说家。但他两次都没有出席颁奖仪式。他曾经在《伊丽莎白·科斯特洛:八堂课》中,借书中人物科斯特洛之口,表明了对颁奖仪式的看法:“我应该告诉他们不要麻烦举行什么发奖仪式,直接把支票寄给我就行了。”“作家不是想当就能当的”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库切、莫言在北京由优秀站.zbjy.提供,助您写好论文. 2003年,库切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在人类反对野蛮愚昧的历史中,库切通过写作表达了对脆弱个人斗争经验的坚定支持。”他是第三位数学系出身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前两位是罗素和索尔仁尼琴。库切很给面子地出席了颁奖礼,并特地撰写了名为《他和他的人》的受奖词。2002年,库切移居澳大利亚,现在是阿德莱德大学教授。2013年仍有新作《耶稣的童年》问世,讲述一位天才儿童远渡重洋进入一个陌生的国度,被抹除记忆,篡改身份的故事。 “阴曹地府的酷刑”VS“不幸的孩子” 莫言和库切联袂主持了此次论坛的作家朗读和闭幕式。中国作家铁凝、徐小斌、刘震云,澳大利亚作家尼古拉斯·周思、布莱恩·卡斯特罗、盖尔·琼斯先后朗读了自己的作品。最后朗读的是莫言和库切。 作家朗读前,莫言已被听众团团围住要签名,向库切要签名的要少些。 眼看人越来越多,莫言实在招架不住,连声说:“我还有事。”起身匆匆离去,直到朗读时才出现在公众面前。 朗读前,莫言又玩了次“消失”:“我要读的作品放在我的包里,包在舞台后面,我去拿。看不到我的观众,别以为我是逃跑了。”台下一阵哄笑。
莫言朗读的是《生死疲劳》第一章“受酷刑喊冤阎罗殿遭欺瞒转世白蹄驴”的开头:“我的故事,从1950年1月1日讲起。在此之前两年多的时间里,我在阴曹地府里受尽了人间难以想“作家不是想当就能当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库切、莫言在北京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zbjy.提供,.象的酷刑。每次提审,我都会鸣冤叫屈。我的声音悲壮凄凉,传播到阎罗大殿的每个角落,激发出重重叠叠的回声……” 库切选了《伊丽莎白·科斯特洛:八堂课》的片段,仍是沙哑低沉的嗓音:“约翰回想着,从他能记事起,母亲一般都是在早上把自己关起来写作。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许别人打扰她。他过去常把自己看成是一个不幸的孩子,孤独,没人爱。当他和姐姐特别难过时,他们常常跌坐在那紧锁着的门外边,发出轻细的啜泣声……” 4月5日晚,库切来到自己中文传记王敬慧家做客。王敬慧与库切相识交往多年,写作《永远的流散者:库切评传》一书时,得到过库切很多帮助,库切还“作家不是想当就能当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库切、莫言在北京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作家不是想当就能当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库切、莫言在北京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诺贝尔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拿出很多第一次公开发表的家庭照片,供王敬慧使用。
库切对中国普通人的生活状况充满好奇,他询问王敬慧的父辈是否经历过“文革”,“文革”究竟是什么样的;也对中国的计划生育和人口的性别比例等理由十分好奇。 王敬慧的学生在亚特兰大读大学三年级,选修课程里有创意写作。王敬慧为此请教库切的意见,库切不以为然:大三学生选创意写作课程并无必要,不如选个基本写作的课程来得实在。写作需要天赋,要有提炼生活感悟的能力,作家不是想当就能当。 这是库切在中国放松和开心的时刻。王敬慧说:“库切是周到、礼貌、谦逊的人,他的沉默寡言不是傲慢,而只是他待人接物的方式。他不愿谈论自己的作品和隐私,因为他需要自己的空间,他也不愿意被误读。” 和译者文敏聊天时,库切给文敏算了下翻译一本书能有多少稿费。他算得很快,一显数学家身手。最后得出结论:翻译钱不多,不能以此为生。 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了《库切小说文库》,想把演讲也汇编出书,库切答:“我演讲很少,出书就太薄了,我以后也不会再演讲了。”但对为限量版三部曲写序和提供手迹的要求,他欣然应允。 1999年再获布克奖后,库切曾表示:“在我一生中,我一直成功地做到了怎样避开成为一个名人。”
库切显然要将这谨慎和低调的原则一直恪守下去。 (:《南方周末》王寅/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从诺贝尔经济学奖看现代微观经济学的发展论文
- 直方图与索贝尔算子相结合的MR图像肿瘤边缘检测方法的研究毕业设计(论文)
- 金K贝尔---压片机维修使用说明书
- 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
- 信息化对呼伦贝尔旅游业的促进作用
- 36例贝尔麻痹患者的心理分析及健康教育
- 贝尔地板:双十一“颠覆”建材行业掀起服务革命
- 新巴尔虎左旗呼伦贝尔肉羊发展与合理利用草原
- 广东到呼伦贝尔旅游大晴天旅行网涉外旅游专业学生处置旅游突发事件的pbl教学模式
- 纽贝尔上岗技能证管理办法
- 贝尔宾团队角色理论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参与式教学方法
- 关于哲学的摄影艺术家——贝尔纳弗孔
-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公司个性化adsl应用方案
- 奥苏贝尔的动机理论
- 读《诺贝尔》作文
- 对于诺贝尔文学奖如同一面“哈哈镜”
- 呼伦贝尔地区春播胡萝卜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实践
-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中考化学试题(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