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50 KB
  • 2022-06-16 12:14:43 发布

李时珍夜宿古寺 第2课时

  • 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17、李时珍夜宿古寺陶城实验小学韩丽君教学设计一、猜谜导入,初识李时珍1、师:他不仅亲自尝鸡肠草、鹅肠草,还长期吃生姜,为的是检验长食生姜是否有损视力。他为了证实曼佗罗的药性,喝下了浸泡曼佗罗花的毒酒,直至精神恍惚,失去痛觉。他曾经这样对儿子说:“不通过亲自尝试,怎么能验证药性?你爹冒了一回险,就可以免去许多病人再冒一回险。”2、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他是谁吗?3、师:对,他就是李时珍(板书),今天就让我们走近李时珍,去了解他是怎样的一个人,完成板书4、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认识李时珍1、快速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用老师提供的词语讲一讲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1、指名读词语。(1)生字组成的词语(2)课文中的词语饥餐渴饮晓行夜宿断垣残壁长年累月修好《本草》万民得福2、你能选用其中的几个词语说说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吗?师:抓住关键词能够帮助我们概括主要内容,这其实就是将课文读薄。今天,我们要反过来,边读边思,将课文读厚。相信同学们一定都非常感兴趣。三、走近古寺,感受生活之苦。1、同学们,看着这些词语,想着课文内容,你能用一个字来概括李时珍和弟子庞宪在古寺里的生活吗?2、是啊,为采草药(写草字头),夜宿古寺,(写古字),他们的生活是“苦”的!(板书)3、那李时珍觉得苦吗?你能从文章找出相关的语句吗?出示: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齐读)4、师:那么,他们的生活到底苦不苦?苦在哪里?我心入文,就让我们走进文字,走进古寺,感受他们的生活吧!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1---7自然段。出示自学要求:先读读课文1---7自然段,再用“——”找出课文中描写他们吃苦的语句,圈圈画画句子中关键的词语,对感受深的地方还可以做做批注。5、交流:(一)*体会行之苦★出示:李时珍领着弟子庞宪,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在安徽、河南、湖北等地察访药材,已经走了好几个月了。(1)从哪些词语可以体会到“行之苦”?行的时间长:a总时间长:好几个月了。b每天行走的时间长:理解词语:饥餐渴饮(饿了吃饭,渴了喝水。形容生活必需。)晓行夜宿(晓:天明。一早起来赶路,到夜里才住宿下来。形容旅途奔波劳苦。)行的路程长。李时珍和庞宪走遍安徽、河南、湖北等地。教师补充:还有江苏和江西,上万里路,全靠两条腿走呀!(2)师点拨:不走行吗?(珍贵的药材常常生长在人迹罕至的山林之中),为了察访药材,他们走的都是荆棘丛生的小路,无人问津的荒野,虎狼出没的山林。他们每天就这样走啊走,一直走到什么时候?(走到太阳渐渐下山,飞鸟归林。)走到什么地方?(走到前不见村,后不着店。)走到心情怎样?(走到心里焦急起来。)(3)齐读第1、2自然段,再次来体会他们的“行之苦”。可是,李时珍觉得苦吗?出示: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齐读)(二)*体会住之苦出示: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只见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 (1)学生交流:“轻轻”,深怕太重,这破败的古寺门都会倒塌。“到处灰尘”,我们仿佛看到了什么?从地上到窗台,从房顶到每一个角落都是厚厚的灰尘。“断垣残壁”,什么叫断垣残壁。残缺不全,倒塌了的墙壁。形容房屋倒塌残破的景象。垣,矮墙,墙。“长满了青苔”,注意这里不是长了青苔,而是长满了,说明这个墙壁上都是青苔。“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这里不是说神像上仅仅有灰尘,而是有了蜘蛛网,更可以看出古寺的破败,而且是厚厚的蜘蛛网,仿佛是一块布了。所以这里用了一个动词“蒙上”。你看作者用词是多么的精准,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平时在写文章时要借鉴学习的地方。(2)这是怎样的一座古寺?师范读第4自然段,闭上眼睛想象:你仿佛看到了哪些破败的情景?组织交流:①情景: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神像上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②“到处是灰尘,厚厚的蜘蛛网”说明了(长时间没人住)③“断垣残壁、长满了青苔”说明古寺一些墙壁倒塌了,寺里阴暗潮湿)出示:李时珍和庞宪住在破败的古寺里,陪伴他们的是(),是(),是(),是(),在这里,没有(),没有(),没有()……(3)让我们一起用朗读,再现一下当时古寺的破败吧!(4)李时珍住在这样的古寺中觉得苦吗?出示:我们修订《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齐读)*体会食之苦过渡:他们吃的又是什么呢?出示:师徒俩找来些枯枝杂草,生起火来。庞宪用陶碗舀来泉水,煮沸后,两人便坐在火边,一边喝水一边啃干粮。1)他们喝的是什么?吃的是什么?啃是什么意思?你们啃过什么东西?2)为什么要用力咬?你从啃字当中体会到什么?(他们带的干粮干了,硬了。可见,他们在路上察访药材的时间太长太长了)同学们,此时李时珍已经几岁了?50多岁的人了,可李时珍觉得苦吗?出示: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齐读)*想象生活之苦过渡:其实,李时珍师徒俩,经受的生活之苦,何止这些呢?请同学们展开丰富的想象,说一说。想象:中秋佳节,家家户户都在吃着团圆饭,可李时珍师徒俩……冬天,大雪纷飞,寒风刺骨,李时珍和徒弟……有一天,他们在悬崖峭壁上发现一种珍贵的草药,于是……小结:同学们,此时此刻,学到这里你觉得李时珍是怎样的一个人?【相机板书:不怕吃苦】你还能从课文的哪里可以感受到他不怕吃苦吗?出示文中的语言描写;①李时珍对庞宪说:“我们就在这里住一夜吧!”(平静淡定,习以为常)②李时珍笑着问徒弟:“庞宪,你觉得苦吗?”(一个笑字,苦中作乐,乐在其中)③“先生是快50岁的人了,都挺得住,我20多岁的人还能叫苦吗?”(一个“挺”字,道出了此行的艰辛万苦啊)④“恩,常年累月地奔波,在怕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心中有理想,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师:这些懂事他们师徒二人的说的话,这个是什么描写?语言描写,更能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四、总结课堂,深化人物品格今天我们一起走近并且了解了李时珍,知道了他们师徒二人为了完善《本草纲目》走遍荒山野岭,正式由于他们那种不怕吃苦的精神,为了我们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看看李时珍还是一个怎样的人。五、作业1、抄写生字组成的词语2遍2、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