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24 KB
  • 2022-06-16 12:14:43 发布

李时珍夜宿古寺 教学设计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巧用关键词,理解、概括、表达——《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设计与评析连云港市头中心小学谭景芝设计理念一篇课文该怎么教呢?看王校长《云雀的心愿》教学设计,提出鲜明的观点“教什么”比“怎么教”重要,在自己的心中也有了教学的方向。一篇课文如果你连教什么都无法确定,还谈什么“怎么教”呢?以往的教学中,困扰我的也是“我到底要教点什么”,一直以来的思索,在培育站这段时间的活动中,在与同仁们的学习中,心中找到了些许方向,那就是要“简约、朴素、本真”。这是孙庆博老师在《学本课堂》一书中所说的,我也把它记下了。很多时候,一篇文本,这也想教,那也想教,甚至有时就像朱特说的“网上东拼西凑,什么都想教,结果内容几节课都教不完”。简约的课堂才是高效的。教学一篇课文,关键是要先理解它。对于学生理解课文,很多时候却无从下手。于永正老师说“朗读好课文,教学就成功了一大半”,所以语文教学,朗读是一个重要的渠道。在朗读好的基础上抓关键词,这对于学生理解文被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就主抓关键词,力求通过对关键词的理解从而达到理解文本的目的。教学分析《李时珍夜宿古寺》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本文通过记叙我国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不顾高龄寻访药材,与弟子庞宪住破庙、吃干粮、在月光下记录寻访所得,冒着生命危险品尝药材的事,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这一单元共四课,除了本课外还有《说勤奋》、《维生素C的故事》、《奇妙的国际互联网》,从中可以看出,本单元的主题是勤奋、创新、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现在优越的生活条件,可能会让孩子无法体会到为了理想不怕吃苦,坚持到底的精神,可能会对文本中出现的词句理解上出现困难。我想,对于这部分的教学,就可以通过对文本关键词的理解上作为突破口,在与文中插图对照形成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 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语文课程标准》)根据这一指导纲要,我在本课教学中就围绕文本关键词由词到句再到段落逐步概括段落大意,从而理解文本。再通过理解关键词,感受人物情感。1.抓关键字,以问导学。抓住字眼设疑,学生产生疑问,就为下面的文本学习指出方向,教学就有循可依了。“宿”意思是什么?李时珍为什夜宿古寺?他在古寺中做了什么?等等问题就自然的产生了。在这些问题的牵引下,学生就不由自主地通过朗读课文,寻找答案。2.抓关键词,概括文本。很多学生不知道怎么概括大意,往往会把整段或是大部分文字都读出来了,这样又成为了背课文或是复述课文了。怎么让学生用简洁的话概括大意呢?抓文本中的关键词就很值得。“查访草药”“你觉得苦吗?”“记录寻访所得”几个关键词句就把大意概括出来了。然后教给学生“添枝加叶”,这样复述课文也就变得水到渠成了。3.抓住环境描写以及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特点。其实这也是写人的文章的基本方法。我们学习语文的目的之一是习得方法。把学到的写作方法及时地迁移运用到自己的语言中,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得到知识的积累,技能的发展。课文中两处环境描写,有点睛衬托的作用,对这两句地朗读与思考,也是这课教学不可忽视的。目标要点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抓住文中关键词句概括文本段落大意并能复述课文。2.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会写本课生字,重点指导“宿”、“庙”、“详”等字的书写,通过对关键字的理解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晓行夜宿”、“端详”等词语。3.体会环境描写刻画人物的作用,感受李时珍为编写《本草纲目》不怕吃苦、严谨认真的作风。教学重点:抓住文中关键词用简洁的话概括文本段落大意。教学难点:体会文中两处环境描写的句子,感受李时珍为编写《本草纲目》不怕吃苦、严谨认真的作风。 教学准备:课前学生搜集资料了解李时珍相关信息,初步感受人物特点。教学过程一、点明题意,以问导学1.课前让大家搜集资料了解李时珍,现在谁能给大家介绍你了解到的李时珍吗?2.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呀,李时珍为编写《本草纲目》付出了很多努力。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李时珍夜宿古寺》,讲得就是他编写《本草纲目》过程中发生的事。3.请大家和我一起书写课题。“宿”的宝盖头像房子屋顶一般盖住下面的单人旁和百字,单人旁的撇要写得长点。(出示“宿”)“宿”字的构形是在房子里有一个人、一张席子,整个字表示人在房子里睡在席上,这里我们可以理解为住宿、休息的意思。4.(齐读课题)看到课题《李时珍夜宿古寺》,你有什么想说的呢?预设问题:(1)李时珍为什么要夜宿古寺?(2)李时珍在古寺里做了什么?(3)这是怎样的古寺?【设计意图:围绕“宿”的字理让学生理解字义形象直观,这样课题的意思也是水到渠成。在通过质疑课题,产生问题,围绕所产生的问题组织教学。】二、自主学习,概括文本1.下面就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根据老师出示的要求自主学习课文。(出示自学要求)(1)默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句,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2)边读边思考,李时珍为什么要夜宿古寺?李时珍在古寺里做了什么?划出相关语句,写下自己的体会。2.检查自学情况(出示词语)晓行夜宿查访隐隐约约飞鸟归林轮廓夜幕降临长年累月破庙皎洁大好月色寻访端详呼啸 (1)指名学生读。(2)指导书写“庙”、“详”。半包围结构在写的时候要注意半包半藏。3.认识了词语,再看课文,围绕刚才“自学要求”出示的问题,你能否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把课文分成三段呢?每段写了什么呢?(出示)第一段(至自然段):第二段(至自然段):第三段(至自然段):(1)提示:注意观察课文表示时间的词语,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2)学生交流分段落。(3)指导学生概括段落大意。提示:概括段落大意,要注意寻找文中的关键词语。预设二:第一段(1至4自然段):李时珍带弟子外出查访药材,夜宿古寺。第二段(5至7自然段):师徒俩谈论“苦”。第三段(8至13自然段):师徒俩在古寺中借着月光记录寻访所得。4.我们分好了段落,大意也概括出来了,现在你能说出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吗?(李时珍带着弟子外出查访药材,夜宿古寺记录寻访所得的事。)5.你把课文内容概括的很简洁,如果我们把刚才概括的段落大意,再给它“添枝加叶”就能很好的把这个故事复述出来了。谁能来试试呢?【设计意图:由词到句再到“添枝加叶”在递进中让学生学会概括文本,复述课文的方法。学生学会了复述的方法,再出现这样的概括就会更加游刃有余了。】三、围绕关键词句,感悟表达1.李时珍为编写《本草纲目》晓行夜宿,住古寺,尝草药,不怕苦,多么执着啊。我们先来看看他夜宿的古寺的样子吧,谁来读一读?(出示句子)近前一看,原来是一座破败的古寺。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只见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1)这么破败的古寺你想在这里住吗,为什么?(关键词:破败到处长满厚厚)通过这段的描写,更加衬托出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所付出的幸苦。 (2)是呀,古寺既然如此破败为什么还要在这里住呀?(关键词:一心赶路前不见村,后不着店)(3)原来他们为了一心查访药材错过了客店,前不见村,后不着店的,怎么办呢?李时珍对庞宪说——(指名学生读)从中你体会到什么?(不怕苦这样的事情他们应该遇到过很多次)(4)我们看,对破败古寺的描写恰恰衬托了李时珍查访草药是不怕苦的。让我们在来读下描写古寺的句子。(读完描写古寺的语句,紧接引导读李时珍对庞宪说的话。)2.师徒俩就这样住进了古寺,他们生火烧水啃干粮,边吃边聊,他们说了什么?(出示师徒对话)李时珍笑着问徒弟:“庞宪,觉得哭吗?”“先生快50岁的人了,都挺得住,我20多岁的人还能叫苦吗?”“嗯,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1)听了师徒俩的话,你了解到了什么?(关键词:岁数大苦多了吃点苦一心为民)(2)李时珍说“吃点苦”,那是怎样的苦?长年累月的这样吃苦,李时珍却说吃了一点点苦,从中你体会到什么?(2)分角色朗读。3.寺内是一幅温馨的画面,那么寺外呢?(出示)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中天。(1)读了这段寺外环境描写,有什么感受呢?(关键词:冷深夜)(2)这一段没有写李时珍,但我们却从字里行间看到了孜孜不倦,不怕吃苦的李时珍。这就是用环境衬托人物的写作手法。同学们一定要学习这种写作方法,他会让你的习作“锦上添花”的。(3)夜已深,而李时珍还在记录草药,哪些地方让你感动呢?(预设:李时珍端详了一阵,各扯下一点放在嘴里嚼嚼,若有所悟)通过关键词“嚼嚼”、“端详”体会李时珍一丝不苟,不怕危险的精神。 4.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在皎洁的月光下,庞宪看着师父忙碌的身影,心中会想些什么呢?(1)(出示要求)请你在写时也用上环境描写。(2)交流【设计意图:环境描写在本课中出现多次,其描写均为衬托人物。在教学中,对环境描写地朗读与感悟就变得非常重要。“破败的古寺”“山风呼啸”几个关键词就成为理解李时珍不怕苦精神的字眼了。设计这一环节,主要的还是要让学生把这一描写方法在写作中运用到实处。】四、总结,布置作业《本草纲目》一书中共记载了1892种药材,书中附方11000多个,药物图片1100余幅。而这些都是李时珍这样不辞疲劳,一丝不苟地记录下来的,面对这些苦他是这样说的“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我想李时珍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一定感动了大家,请同学们能把这个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让感动你的故事感动更多人。板书设计:李时珍夜宿古寺夜宿古寺不怕苦编写《本草》一丝不苟案例分析语文到底教什么?是对文本的解读,还是方法的习得,总在纠结中无法抉择。“语文教学的本质就是借助文本培养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于是我还是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在教给学生技能方法后,让他们再次通过读课文,写出所感所悟,这应该就是一次共同学习积累的过程。一、抓关键词在环境描写中感悟人物形象1.李时珍为编写《本草纲目》晓行夜宿,住古寺,尝草药,不怕苦,多么执着啊。我们先来看看他夜宿的古寺的样子吧,谁来读一读?(出示句子)近前一看,原来是一座破败的古寺。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只见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1)这么破败的古寺你想在这里住吗,为什么?(关键词:破败到处长满厚厚)通过这段的描写,更加衬托出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所付出的幸苦。 在这里我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破败”“到处”“长满”“厚厚”体会这是一座荒凉、阴暗潮湿、破败的古寺,感受条件的艰苦。之后让学生默读课文,还有哪些句子也可以看出当时条件差,生活苦的?学生交流,在这里,我以读为主,以感受古寺“破败”为主,一是因为文章篇幅比较长,在一堂课有限的时间内,不可能面面俱到,得精心剪裁课文,大胆舍弃,直奔重点段,腾出足够的时间、空间来让学生品读重点段。二、从语言描写中体会人物形象李时珍笑着问徒弟:“庞宪,觉得哭吗?”“先生快50岁的人了,都挺得住,我20多岁的人还能叫苦吗?”“嗯,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1)听了师徒俩的话,你了解到了什么?(关键词:岁数大在编写《本草纲目》一心为民)(2)李时珍说“吃点苦”,那是怎样的苦?长年累月的这样吃苦,李时珍却说吃了一点点苦,从中你体会到什么?这部分通过李时珍的语言描写,引导学生理解“吃点苦”到底吃的是什么苦。再从文本中找出描写李时珍吃苦的句子,从而体会李时珍为民谋福,不辞劳苦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