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28 KB
  • 2022-06-16 12:14:44 发布

李时珍夜宿古寺(第二课时)

  • 1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案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绿线中的字只识不写,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纲目》而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踏实的认真作风。教学重点:能采用自创的阅读方法自学课文,对句子进行的品析赏读。教学难点: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怕吃苦的可敬精神。养成教育训练点:培养学生通过精读课文重要段落,分析体会人物形象感,知人物精神的习惯。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中国的医药学史上,有一本空前巨著,板书《本草纲目》,它是医药科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的作者就是——板书:李时珍。   2、通过课前的预习,你对李时珍这个人物有多少了解?   3、今天我们就要阅读一则他在创作《本草纲目》过程中发生的故事。写全课题:李时珍夜宿古寺  二、质疑   1、指名学生朗读课题   2、读了这个课题以后,你有什么疑问呢?请学生回答。   3、请学生说说你对课题的理解:李时珍晚上寄宿在古寺中。  三、学生自学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能够读准字音,理解词语的意思,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四、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出示本课生字,词语,指名学生朗读。饥餐渴饮晓行夜宿药材师徒  灰尘断垣残壁青苔破庙呃逆生嚼涎滑生嚼无涎2、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对于难读的词语,请学生多读两遍。   3、交流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的?能够解决的,马上师生讨论解决,不能解决的,留到下节课的教学中。  五、理清文章的主要段落大意  六、朗读课文  七、生字教学  八、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完成习字册的上的作业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李时珍夜宿古寺二、教学课文第一、二节二、交流读书体会。  课文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李时珍为编写《本草纲目》不怕吃苦的呢?  (一)第一段(从李时珍夜宿古寺中看出。)  1、展现在你眼前的是怎样的一座怎样的古寺?(出示:只见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讨论交流:灰尘、断垣残壁、青苔、神像、蜘蛛网)练习朗读。继续展开想象:你还看到些什么?这样的寺院,你可以用哪个词来形容?(破败、荒凉、简陋。板书)2、你知道李时珍住破庙的原因吗?(因为他们一心想赶路,错过了客店。)a)“一心”什么意思?李时珍为什么事一心赶路?他们是怎么赶路的?(让学生联系“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已经走了好几个月”来交流)b)错过了客店,就没人家住宿了吗?(抓“前不见村,后不着店”,“隐隐约约”理解)c)是啊,长时间的长途跋涉没有减缓李时珍师徒前进的脚步,为了赶路,他们错过了客店,这时,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学生朗读)看到这一切,李时珍会说些什么呢?(出示。句中无“就”字。学生辨析。“就”字说明李时珍为编写《本草纲目》不怕吃苦——随遇而安。)  1、指名一位学生朗读课文一、二节   2、你知道李时珍夜宿古寺的原因吗?指名学生交流。(因为他们一心想赶路,错过了客店)  3、从这一点中,你体会到什么?  4、从这两小节中,你还知道李时珍师徒察访药材怎么样?(让学生联系“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已经走了好几个月”来自由交流交流)  5、是啊,长时间的长途跋涉没有减缓李时珍师徒前进的脚步,为了赶路,他们错过了客店,这就是李时珍夜宿古寺的主要原因。  6、齐读第一、二节  三、学习课文三、四节  1、是的,前不见村,后不着店的荒野上,李时珍师徒焦急地走着,突然前方的树丛中隐约出现了房屋的轮廓,走近前一看,哦!是一座—“古寺”(生答。出示古寺的图片)  2、这是一座怎样的古寺啊?请你细细读读课文第四节,将描写古寺的相关语句画出来!  3、学生朗读,做标记  4、交流:  一座破败的古寺、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   5、读了这几句话,,你知道了什么?(古寺的条件非常的差,很久没有人来了,很危险等等)  6、你能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吗?  7、读好这句话“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厚厚的蜘蛛网。”四、分析课文5-12节(二)第二段(从师徒谈论“苦”字看出)  1、师徒俩在什么时候谈论的?(板书:啃干粮)  2、可见,他们的条件是这样的艰苦:没有柴火,他们——捡树枝杂草;没有丰盛的晚餐,他们——烧开水,啃干粮。他们谈笑风生:(出示第五自然段最后一句~七自然段。学生朗读)[  这种生活苦不苦?为何觉得不“苦”?  (“破庙”——“家里”的对比,看出现在的“苦”,“万民得福”——“吃点苦”的对比,看出李时珍——“以苦为乐”。)  因此,他是怎样和徒弟谈论“苦”字?(出示笑)李时珍是何等让人敬佩!怎样来读好这段话?  3、分角色表演朗读。(同桌互练,个别表演。)  1、为了察访药材,为了修好《本草》,这些对李时珍来说已经算不得什么了!师徒俩毅然决定在古寺中寄宿一夜!   2、请你自己读读课文5-12节,去看看一下李时珍在古寺的生活,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在旁边简单地做做批注。3、学生认真读课文,在有感触的地方做上批注。(三)学习第三段虽然这么辛苦,师徒俩对工作采取什么态度呢?(出示第12自然段。朗读。)(1)“鸡肠草……”这儿用了一个省略号,什么意思?“鹅肠草,生嚼无涎……”这儿又用了一个省略号,表达的意思和前面的相同吗?(不同,前面的省略号表示李时珍记到“鸡肠草”时,有点吃不准,于是疑惑、思考,这才叫庞宪拿来药包,找出“鸡肠草”和“鹅肠草”作比较。后面的省略号表示李时珍记下的并非到鹅肠草为止,下面还有很多其他的药材。)(2)李时珍是怎样分辨“鸡肠草”和“鹅肠草”的不同药性?(放在嘴里咀嚼。)(李时珍的这样做将遇到什么样的危险?)好多植物是有毒性的,这样鉴别你们觉得值得吗?可见,李时珍对科学是那样的——严谨认真。(板书)(3)亲自尝草药是很危险的,李时珍这样做就是为了——万民得福。我们怎样来读好这段话“(敬佩、赞扬)  学生练读,个别读,齐读。 非常仔细  ●李时珍端详了一阵,各扯下------若有所悟。  ●出示两中药材的图片,请学生看   ●抓住李时珍的动作来说说体会  ●朗读体会  非常爱劳动人民  ●抓住李时珍的语言来体会  a.李时珍笑着问徒弟:“庞宪,觉得苦吗?”(“笑”字,让学生联系课文的前前后后,说说这种真的苦不苦?)  b.“恩,长年累月地------值得的。”(两组对比,住在破庙里和住在家里,万民得福和自己吃苦,让学生说说自己的体会)   c.“庞宪,趁着大好-----记下来吧。”(放弃自己休息,在月光下记录)出示他在月光下记录的图片,你想对他说写什么?  5、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当空,但李时珍还在认真辨别着,记录着。  五、拓展说话  1、同学们,我们今天学的这个故事(朗读课题),仅仅是发生在李时珍撰写《本草纲目》中的一个故事,你还了解他的哪些故事?(指名一两个学生说)  2、正是由于李时珍这种不畏艰辛,认真踏实的作风,才发现了很多有用的中药,例如课文讲到的:   忍冬花初开时,-----消暑解寒。  胭脂草------治虫咬伤。  刀豆子-----治呃逆。  鸡肠草------  3、你还知道哪些中药?说说它的药效!  4、中国医药学的史册上要永远记着这个名字——李时珍;世界医药学的史册上也要永远记着这个名字——李时珍,他创造出了举世闻名的医药著作《本草纲目》(出示图片),此时,瞻仰着他的象,看着这本《本草纲目》,你想说些什么?  六、总结课文    让我们永远记着这位为了人民,行程一万余里,倾注毕生心血和精力,足迹踏遍大江南北,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完成医学著作《本草纲目》的李时珍(齐读)!板书设计李时珍夜宿古寺苦 值以苦为乐严谨认真教学反思《李时珍夜宿古寺》贯穿一个“苦”字,体现“不怕吃苦”四个字,教学中,我围绕文中的“苦”和“不怕吃苦”展开教学。我先让学生感知文字,从字词到句,从句子到段落,从段落到全篇,逐步读懂。教法上我采用了以下形式:一、找一找——找文中所有的苦,二、画一画——画出文中“不怕吃苦”的句子,三、演一演——演出文中人物动作和神态,四、读一读——读你感彻肺腑的段落,五、问一问——问你最想知道的问题。这样五个环节的设计,可以打破传统的半讲半问,串讲串问的教学方法,激发和鼓励学生去找、去画、去演、去说、去读、去提,实现一种新型的、自主的、开放的语文学习方式,这样的学习过程看似“散”,其实阅读贯穿始终,整个过程都跳不出教师的这一系列设计中。总之,这节课的教学中,我以“有指导的读书活动”为主线,融字词句训练于其中,强调朗读感悟以读为本,更好地使用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顺利地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