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夜宿古诗 3页

  • 21.50 KB
  • 2022-06-16 12:14:43 发布

李时珍夜宿古诗

  • 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李时珍夜宿古寺》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学习本课生字词2、 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理清脉络3、 学习理解词语的方法二、教具准备:课件三、教学过程:(一)  由生字“宿”导入,揭题板书“宿”,师:认识这个字吗?你能组哪些词?哪个词是“夜宿”这个词中“宿”的意思?晚上住宿就是“夜宿”,昨天你们夜宿在哪?外出旅游一般夜宿何处?古时候把旅馆叫做客栈,有位古人出门在外不夜宿客栈,却夜宿古寺,这位古人就是—李时珍(板书课题)学生介绍李时珍。师:《本草纲目》在课文中简称《本草》,李时珍写《本草纲目》三次易稿,前后花了近三十年时间,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其中的一幕。(二)  听课文范读,要求听准字音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三)  检查1、 认读生字词:饥餐渴饮晓行夜宿药材师徒俩灰尘断垣残壁青苔破庙呃逆生嚼涎滑生嚼无涎前不见村,后不着店2、将词语顺序打乱,重新排列师徒俩   饥餐渴饮晓行夜宿破庙灰尘断垣残壁青苔药材呃逆生嚼涎滑生嚼无涎学生认读,找找排列有什么规律找一找这些词语中有哪些词语不理解再读课文,在文中划出不理解的词语所在的句子。(四句话)(四)  李时珍过着怎样的生活呢?出示第一句(课文第一段)1、 “饥餐渴饮”什么意思?再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与此相关的内容。出示句子“庞宪用陶碗.......啃干粮”读句子,你觉得李时珍吃得怎样,喝得怎样?“饥餐渴饮”(吃不好,喝不好)(联系上下文可以使我们对词语的意思理解的更准确。)读句子,读出意思。(板书:饥餐渴饮)2、用同样的方法理解“晓行夜宿”的意思。默读课文,划出文中相关语句。出示“这天……晚上到哪里住宿呢?”这句话写出了“晓行夜宿”中哪一部分的意思?这么晚他们才找地方投宿,试想第二天一大早,他们又会干什么?这就叫“晓行夜宿”。这种情况可以说在这对师徒身上经常发生。读句子,再读问句。 3、再读第一段话四、第二句(第4节第一句)李时珍夜宿古寺,这是怎么样的一座寺庙呢?指名读句子“断垣残壁”这个词语的理解难点在哪?查字典理解“垣”,理解“断垣残壁”(通过查字典,理解关键字,帮助理解词语)可以用什么词语形容这座古寺呢?朗读。五、在这样一座破庙里李时珍简单地吃过晚饭,又干什么了呢?快速在课文中寻找答案,用文中的语言回答。(板书:记下寻访所得)出示第三、四句(11小节和12小节最后一句话)“刀豆子......呃逆”“他接着往下写......无涎......”1、 你可以通过什么方法理解词义呢?2、 汇报结果(查字典、结合生活实践......)3、出示句子:1)忍冬花.......2)胭脂草......3)刀豆子......4)鸡肠草......学生正确读句子。介绍:《本草纲目》一共记载了1892味药,李时珍就是这样一边察访药材,一边及时记下所得,终于完成了这一巨著。六、这节课学到这你有了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六、再读生字词九、生字描红十、作业 收集常见中药名称及药效 板书:16、李时珍夜宿古寺饥餐渴饮平常断垣残壁记下寻访所得 《李时珍夜宿古寺》说课稿中山小学刘蓉《李时珍夜宿古寺》一文讲述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不顾年岁大,为修好《本草》住破寺、吃干粮,以及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得的事迹,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文章篇幅较长,我认为教学中应突出3个重点:第一点,李时珍因察访药材吃不好、喝不好、住不好,从餐饮住三方面让学生感悟李时珍经历的艰辛。第二点,引领学生通过课文的朗读理解感悟李时珍为写《本草》,与民造福而甘愿吃苦的品质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第三点,文中提到了许多中药名称,要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一些常见的中药。本课的教学我准备用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有三个,一是学习本课的生字词,二是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三是学习理解词语的方法。之所以这样考虑是因为这篇课文较长,而且在读的过程中发现有许多词语不容易读好,不容易理解,如:饥餐渴饮、断垣残壁、生嚼涎滑等,这些成为了学习课文的障碍,这些成为了学习课文的障碍。首先肯定要让学生读正确。这是第一课时必须做到的,字词不过关这第一课时又从何谈起。但读正确之后,如何理解这些词语呢?我就在字词上动起了脑筋,以学习理解词语方法为主线,将整篇课文的学习贯穿起来,由生字“宿”导入,通过组词的方面帮助学生理解“宿”这个字,然后在生字词学习中让学生自己找出不理解的词语,再从课文中找出这些词语所在的句子。“饥餐渴饮”“晓行夜宿”这两个词重点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断垣残壁”的理解则是让学生明白可借助字典理解关键字,帮助理解词。而“生嚼无涎”则让学生明白联系生活实际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这样学生不仅理解了词语,学习了方法,而且将课文的朗读也贯穿其中,将初读与精读相结合,以达到正确、流利读通课文的目的。第一课时我没有对课文内容做太深的讲解。试上时涉及了一些,但发现时间不允许,而且显得条理不够清楚。所以决定必须有所舍弃。因而第一课时对课文的理解就定位在呈现文中情景,了解之中人物及环境,不深入主题。第二课时,我将结合第一课时板书回忆课文内容然后结合课文中第7、12小节,引导学生们重点感悟李时珍为写《本草纲目》为民造福、以苦为乐、甘于奉献的精神及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补充一些课外的资料,帮助学生加深对李时珍的认识。然后引导学生复述课文,再完成书后的练习3、4两项练习。这是我对这篇课文的教学思路,还有许多不到之处,希望得到大家的批评及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