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00 KB
  • 2022-06-16 12:13:48 发布

《小马过河》作者彭文席-word.doc

  • 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小马过河》作者彭文席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小马跑到河边,试着往前蹚……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这个经典的寓言故事,入选小学语文课本至今,已影响了几代人。寓言的作者、瑞安人彭文席,2009年5月27日下午5时多因病医治无效去世,享年85岁。“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彭文席1925年5月5日出生在瑞安市飞云镇云周十八家村一个没落的读书人家庭。1946年在瑞安各地当小学教师。1955年发表寓言《小马过河》,引起轰动,并入选小学教材,曾被译成英、法、日等14种文字。1980年,当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大会时,《小马过河》被评为一等奖。而作者彭文席本人,早年却因种种原因回乡务农,以致于许多人根本不知道《小马过河》的作者是谁,甚至有人说可能是外国人的作品吧。其实,此时的彭文席,仍受到不公正的“四类分子”的待遇,在浙南农村的一所中学当代课教师。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 温州儿童文学学会会长、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张鹤鸣,是彭文席20多年的好朋友,昨天听闻彭文席去世,难过得一时说不出话来。“前段时间去医院看他,他身体状况还挺好的,我们走时,他还坚持送到楼梯口。”张鹤鸣这样说。《小马过河》知名度很高,张鹤鸣眼里的彭文席却很低调,也从来不与人计较。儿童文学是他最深的牵挂,60多岁时,他担任了《小花朵》杂志的主编,每天上下班,花费在路上的时间就要数小时。瑞安市儿童文学学会会长谢丙其,昨夜得知彭文席去世的消息后十分惊讶。他称彭文席是一位令人尊敬的儿童文学老前辈。谢丙其还说,10多天前,一省报副刊主编从杭州赶到瑞安,专程采访彭文席。彭老师当时尽管已经住院,但精神状态很好,有说有笑,称自己80多岁了还是第一次住院呢。彭文席的孙子彭丛隼说,他的奶奶去年农历年底去世。奶奶的去世,对爷爷打击很大。爷爷一生坎坷,这么多年来,奶奶和他一直相扶相持。奶奶住院期间,都是爷爷在医院里照顾的。奶奶去世后,爷爷感到很孤独,几个月来,经常会翻出奶奶照片,跟儿孙说起和奶奶的一些往事。在彭丛隼看来,彭文席身上总有种古典文人气,性格直率而硬朗:“爷爷不喜欢城市生活,这么多年来一直住在农村。”据了解,彭文席出殡时间定在6月1日早上7时。记者孙丽小马过河马棚里住着一匹老马和一匹小马。有一天,老马对小马说:“你已经长大了,能帮妈妈做点事吗?”小马连蹦带跳地说:“怎么不能?我很愿意帮您做事。”老马高兴地说:“那好啊,你把这半袋麦子驮到磨坊去吧。” 小马驮起口袋,飞快地往磨坊跑去。跑着跑着,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河水哗哗地流着。小马为难了,心想:我能不能过去呢?如果妈妈在身边,问问她该怎么办,那多好啊!可是离家很远了。他向四周望望,看见一头老牛在河边吃草,小马嗒嗒嗒嗒跑过去,问道:“牛伯伯,请您告诉我,这条河,我能过去吗?”老牛说:“水很浅,刚没小腿,能过去。”小马听了老牛的话,立刻跑到河边,准备过去。突然从树上跳下一只松鼠,拦住他大叫:“小马!别过河,别过河,河水会淹死你的!”小马吃惊地问:“水很深吗?”松鼠认真地说:“当然啦!昨天,我的一个伙伴就掉在这条河里淹死的!”小马连忙收住脚步,不知道怎么办好。他叹了口气说:“唉!还是回家问问妈妈吧!”小马甩甩尾巴,跑回家去。妈妈问:“怎么回来啦?”小马难为情地说:“有一条河挡住了去路,过……过不去。”妈妈说:“那条河不是很浅吗?”小马说:“是呀!牛伯伯也这么说。可是松鼠说河水很深,还淹死过他的伙伴呢。”妈妈说:“那么到底是深还是浅?你仔细想过他们的话吗?”小马低下了头,说:“没……没想过。”妈妈亲切地对小马说:“孩子,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你去试一试,就会明白了。”小马跑到河边,试着往前蹚……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他顺利地过了河,把麦子送到了磨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