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54 MB
  • 2022-06-16 12:11:31 发布

【5A文】屈原列传内容分析与知识点汇总.ppt

  • 5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5A文】屈原列传内容分析与知识点汇总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司马迁大约因为屈原、贾谊都是文学家,又都怀才不遇,贾谊还作过《吊屈原赋》,所以就把他们合写一传。课文选的是屈原的传文部分(有删节)。秦朝以前,古书中都不记载屈原的生平事迹。《史记》中的这篇传记,是记载屈原生平事迹最早,最完整的文献。 屈原(约前339~约前278):名平,字原。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战国末期楚国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作为一位政治家和爱国志士,屈原爱国爱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人格,千百年来感召着无数中华儿女。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开创了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后人也因此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1953年,屈原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波兰哥白尼、英国莎士比亚、意大利但丁)受到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第一自然段重点文言知识★博闻强志:入:出:任:知识广博,记忆力强。闻,动→名,见识,知识。志,记。:动→状,对朝庭内。动→状,对外。信任 第1段首先简介屈原的姓名、官职和杰出才能,说明“王甚任之”。王怎样“甚任”之?为什么“甚任之”?王甚任之:“为左徒”,“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的原因:①楚之同姓:屈原的祖先屈瑕是楚武王的儿子,受封于屈,因以屈为氏,是楚国王族中的一支。②屈原具有杰出的才能:“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第二自然段重点文言知识害其能:害:造为宪令:属(zhǔ):伐:屈平不与:上大夫见而欲夺之:疏:嫉妒屈原的贤能。作“患”讲,这是嫉妒的意思。制定国家的法令。写作夸耀,炫耀。疏远改变,更改允许,同意 王为什么怒而疏屈原?原因:直接原因是上官大夫“谗之”,根子在于“争宠而心害其能”。 属(1)动词,读zhǔ。①连接,连续。如:然亡国破家相随属……(《屈原列传》)②撰写,写作。如:屈平属草稿未定。(《屈原列传》)③通“嘱”,意为“嘱咐”“委托”。如: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④邀请,劝请。如:举酒属客。《前赤壁赋》)(2)动词,读shǔ。①隶属,属于。如:名属教坊第一部。(《琵琶行》)(3)名词,读shǔ。相当于“等”“辈”“类”,常与“吾”“若”“之”等结合,表人称复数,可译为“我们”“我们这些人”“你们”“你们这些人”“这些人”等。如: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过秦论》) 1、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2、谗谄之蔽明也4、邪曲之害公也5、方正之不容也6、明道德之广崇7、蝉蜕于浊秽8、正道直行第三自然段重点文言知识动作名,听力动作名,中伤别人的小人形作名,奸邪之人形作名,端方正直的人形作动,阐明名作状,像蝉一样使动,使……端正,使……正直 通假字:1、离骚者,犹离忧也。2、人穷则反本3、靡不毕见4、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5、自疏濯淖污泥之中6、皦然泥而不滓者也7、其指极大通“罹”,遭遇通“返”,返回通“现”,表现通“旨”,旨趣通“浊”,污浊通“浊”,污浊通“涅”,染黑通“旨”,旨趣 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忧愁的具体内容是“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屈原为什么作《离骚》? 重点词语齐与楚从亲使使如秦受地楚诚能绝齐而齐竟怒不救楚词类活用厚币委质事楚惠王患之梳理第四自然段文言知识到,往果真名作状,用厚礼意动,以……为患合纵一直 词语解释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是时屈平既疏怀王怒,不听词类活用时秦昭王与楚婚古今异义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第五、六、七段文言知识古义:骗人的假话今义:无理狡辩,动词凭借,当权的臣子已经名作动,结为婚姻答应 屈平既绌厚币委质事楚亡走赵,赵不内顾反通“黜”,罢免官职通“贽”,见面礼通“纳”,接纳通“返”,返回梳理第4——7段自然段文言知识 司马迁重点记叙了屈平被绌之后,楚国经历了哪三次失败?兵败失地复释张仪怀王客死于秦 请分别分析产生这些失败的原因。第一次失败放走张仪怀王客死于秦贪婪权臣贪婪,楚王昏庸不纳忠言,听信小人内外交困,众叛亲离,日益衰败 这些失败与屈原有怎样的关系?这一系列事件中,屈原的活动并不多,但作者所写的重点仍是屈原,意在揭示屈原的被贬黜与楚国一系列失败之间的因果关系,说明屈原对楚国政治、外交、军事的不可或缺作用。 翻译8——10自然段 1.国家危难之际,屈原的态度和信念是什么?表现了什么精神?(8-10)态度:嫉之信念: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存君兴国精神:忠贞不渝的爱国精神2.这一部分作者议论的观点是什么?对表现屈原有什么作用?这一部分作者指出楚国的危难在于“怀王之终不悟”,“此不知人之祸也”。通过议论,突出了屈原在楚国兴盛衰亡上举足轻重的地位。 翻译11——12自然段 这一部分着重记叙屈原与渔父的对话,有什么作用?第一次对话:揭示出屈原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第二次对话:突出屈原的高贵品质。既明屈原之志,亦抒作者太史公之情。 任疏绌沉迁才华横溢1高洁志行3正直与邪曲不相容2屈原流放江南8-10怀王三次受骗4-7影响12高贵品质11屈原的命运:爱国、正直屈原精神以屈原的活动时间为序,用课文中的五个字概括屈原的一生。 古今异义1、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2、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3、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第二年古义:骗人的假话 今义:无理狡辩,动词古义:返回(楚国)恢复(国家)。今义:一遍又一遍;颠来倒去;重复的情况。 4、颜色憔悴5、形容枯槁6、而能与世推移古义:脸色今义:色彩古义:形体容貌今义:对人或事物的形状或性质加以描绘。古义:变化今义:移动 特殊句式1、“离骚”者,犹离忧也。2、天者,人之始也3、秦,虎狼之国。4、此不知人之祸也5、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6、遂绝齐判断句省略句,省略介词“于” 7、方正之不容也8、信而见疑,忠而被谤9、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10、而自令见放为11、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12、数十年,竟为秦所灭13、是以见放14、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被动句 1、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写道:“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08天津卷)2、其志洁,;其行廉,故死而不容。(司马迁《屈原列传》)(08安徽卷)3、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司马迁《屈原列传》)(05湖南卷)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离骚)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离骚)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也。(离骚)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离骚)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九歌)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九章·涉江)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渔父)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渔父)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卜居) 三、通假字:解释句中通假字1、离骚者,犹离忧也2、人穷则反本3、靡不毕见4、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5、自疏濯淖污泥之中6、屈平既绌7、齐与楚从亲8、亡走赵,赵不内9、被发行吟泽畔10、厚币委质事楚三:1.罹2.返3.现4.旨5.浊6.黜7.纵8.纳9.披10.贽 四、古今异义1、颜色憔悴2、形容枯槁3、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4、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四:1.脸色;色彩2.形体容貌;对人或事物加以描绘3.说话得体,善于应酬;不慌不忙,镇定自若的样子4.第二年;今年的下一年 五、解释加点的词:1、娴于辞令2、争宠而心害其能3、屈平属草稿4、平伐其功5、王怒而疏屈平6、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7、可谓穷矣8、其文约其辞微9、惠王患之10、大兴师伐秦11、臣请往如楚12、奈何绝秦欢13、屈平既嫉之14、人君无愚、智15、王怒而迁之16、楚有宋玉、景差之徒17、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五:1、熟悉2、嫉妒3、写作4、夸耀5、疏远6、恨,痛心7、处境艰难8、简约含蓄9、担心10、发动11、到12、断绝13、恨14、无论15、放逐,流放16、这类人17、效法 (一)实词:1、闻:①博闻强志,明于治乱,②无何,宰以卓异闻③况草野之无闻者乎④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2、志:①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②博闻强志,明于治乱③其志洁,其行廉④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⑤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1、见闻、闻名、名声、听到2、志向、记忆、志向、心意、标记 3、疏:①王怒而疏屈平②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③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影④《谏太宗十思疏》⑤梅以疏为美⑦其于计之疏也⑧十三经注疏4、害①争宠而心害其能②为陶谦所害③除国之大害④不能害人3、疏远、用奏折陈述、稀疏、给皇帝的奏议4、嫉妒、杀害、祸害害处、损害伤害 5、许①而赵不许,曲在赵②时人莫之许也③先生不知何许人也④塞上长城空自许5、答应允许、赞许赞同、处所地方、称赞应许 6、属①亡国破家相随属②属予作文以记之③司命之所属④屈平属草稿未定⑤有宁越徐尚……之属7、离①“离骚”者,犹离忧也②约从离衡③如有离违,宜别图之④多情自古伤离别6、连接、嘱托、隶属归属、写作、类7、遭遇、使离散、背离违背、离开 8、迁①王怒而迁之②再迁为太史令③予左迁九江郡司马④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9、与①与之斗卮酒②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③何哉?与秦而不助五国也④蹇叔之子与师8、流放、升职、贬官、变更变动9、给、和、结交亲驸、参加 为1、以为“非我莫能为”也()以1、竭忠尽智,以事其君() 2、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2、以一仪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 3、竟为秦所灭()3、以其弟子兰为令尹() 4、化而为鸟,其名为鹏()4、以啮人,无御之者() 5、庖丁为文惠君解牛()5、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6、为其不可得而法()6、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 7、闻秦王善为秦声()7、其后楚日以削() 8、我为赵将()8、传以示美人() 9、为刎颈之交()9、皆以美于徐公() 10、夫夷以近,则游者众()为1、做2、句末语气词,表示反问3、被4、成为5、替、给6、因为7、弹奏8、做9、成为 乃1、乃令张仪佯云秦()焉1、愿得张仪而甘心焉() 2、怀王乃悉发国中兵()2、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3、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3、姜氏欲之,焉辟害() 4、今君乃亡赵走燕()4、而惴惴焉摩玩不已() 5、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5、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6、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6、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 7、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7、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 8、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8、积土成山,风雨兴焉()1、2、用3、任用4、如果5、因为6、因为7、而,修饰关系8、而,顺承关系9、认为10、而,表并列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