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00 KB
  • 2022-06-16 13:09:40 发布

真诚的鼓励与关注是打开学生心窗的金钥匙.doc

  • 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真诚的鼓励与关注是打开学生心窗的金钥匙神木第八小学张芳引言: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许多孩子不知如何与别人交往。特别是那些性格孤僻、内向的孩子,如果没有人正确引导,到后来他们就把自己封闭起来,成为一只离群的孤雁。案例简述:五年前,我在农村任教,新学期的第二天,班里转来一位学生,名叫乔欣。学生们告诉我,她很少与同学讲话,从来不与大家一起玩耍,她就像那些不会说话的桌凳一样——占着一个位儿。后来,我的观察渐渐证实了同学们的说法。每天下课,她总是安静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周围是笑着、闹着的同学,可她只是远远地看着。没有人邀请她参加游戏,而她似乎也只愿意做个旁观者。每一个同学都忘记了她的存在,而她早已习惯了被人遗忘。渐渐的,所有的同学都对她熟视无睹,她也安于一隅。就这样,她似乎成了一只孤雁。当别人无意地问她一句话时,她会受惊似的吓一跳,顿时手足无措。分析诊断:那么乔欣的内心世界是否也像她的外表一样混混沌沌呢?打开她的作文本,我却发现了另一个女孩,她有苦恼,也有欢乐。可以肯定,乔欣并非一个没头没脑的孩子,只是她与外面的世界、周围的同学少了一座沟通的桥。该怎样帮助小琴从封闭中走出来呢?著名的“皮格玛利翁效应”证实,期待是开启心灵大门的最好的钥匙。一个不被别人重视的孩子,会在别人冷漠的目光里遗失自我,反之,一个别人需要的孩子会在别人期望的目光中寻找到自我。她,长期处于“孤岛”的位置,一直在班级里扮演着可有可无的角色,因为没有人需要她,所以她也只有选择封闭自己,孤立自己,最后导致害怕交流,拒绝聊天。措施: 措施一:于是我尝试在课上用目光与她进行沟通。一开始,乔欣很不习惯,见我含笑看着她就浑身不自在,甚至寻着我的目光东张西望——她似乎以为自己是一个透明体,不该有目光在她身上停留。但是,我仍接连不断地传递着一个又一个期待的信号:你听得真仔细!这个问题你会吗?你来回答好吗?在无数次信号中断之后,有一天她终于看明白了我眼光中的希望,终于抖抖索索地举起手。当她用轻得不能再轻的声音回答时,教室里一下子变得鸦雀无声,大家像发现新大陆似的盯着她,仿佛第一回看见她似的。乔欣终于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在我的带动下,班里几个热心的小女孩开始悄悄地走近她,她们拉着她去跳绳、打篮球、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每一次她总显得无所适从,可从她害羞的样子可以看出她很高兴。措施二:我经过仔细观察,终于发现乔欣身上的积极因素:字写得较认真。于是,我紧紧抓住这个“闪光点”,经常以此来表扬她,鼓励她,树立她在班上的良好形象,以激发她的上进心。逐渐的,乔欣真的能写一手好字了。我还发现乔欣在课余时喜欢看书,便经常主动找她谈心,讲“凿壁偷光”、“一定要争气”等故事,帮助乔欣克服自卑感,让她知道“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效果:从这以后,乔欣不再是一座“孤岛”,她变得开朗了,会说话了!她可以一字不差地背出全文;她可以大大方方地参与班级的各类活动,而且表现出色。乔欣终于走出封闭,找到自我,她成功了!总结反思:乔欣是一个典型的封闭自我的学生,通过实践,我感到引导这类孩子走出封闭,走进同学,走进集体,真诚的鼓励与关注是一条到达其心灵城堡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