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19.51 KB
  • 2022-06-16 12:40:52 发布

《蜜蜂的寓言》与18世纪英国文学

  • 1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蜜蜂的寓言》与18世纪英国文学韩加明内容提要曼德维尔所著《蜜蜂的寓言》曾经引起广泛的争议。本文简要介绍《蜜蜂的寓言》出版历史和基本内容,然后联系斯威夫特、蒲柏、理查逊、菲尔丁和约翰逊等18世纪英国重要作家的著作,探讨《蜜蜂的寓言》产生的影响或引起的反应,从中考察现代资本主义兴起时期文学作品中围绕自由思想和道德问题的讨论。关键词曼德维尔《蜜蜂的寓言》自由思想英国文学伯纳德·曼德维尔(1670—1733)出生在言,或私人的恶德、公众的利益》为书名的第荷兰一个医生世家,1685年入莱顿大学修哲一版。这一版增加了20段评论和题为《美德学和医学,1691年获医学博士学位,成为开之起源》的论文,曼德维尔在论文中公然提出业医生。大约在1696年前后,他为学习英语美德的起源不是上帝,而是被基督教视为首恶来到伦敦,1699年与一个英国姑娘结婚,此后的“傲慢”。这一版仍然没有引起太大反响。长期旅居英国,直到1733年去世。从1703年又过了九年,曼德维尔在1723年出版了《蜜起,曼德维尔开始用英语发表作品,先是翻译蜂的寓言》的第二版。这一版不仅增加了两段了拉·封丹的寓言,后来出版了引起很大争议“评论”,原有的评论大为扩充,而且又添了两的著作《蜜蜂的寓言》。本文将简述《蜜蜂的篇论文:《论慈善和慈善学校》和《社会本质寓言》的基本内容,然后探讨其对当时和稍后之探究》。这一次曼德维尔终于引起读者的广的18世纪英国文学的影响。泛注意,各种批评文章潮水般涌来,米德塞克《蜜蜂的寓言》最早的版本是1705年4月斯的大陪审团更裁定《蜜蜂的寓言》有害公2日匿名出版的一个20多页的小册子《抱怨益。曼德维尔在1724年版的序言中写道,“在的蜂巢:或骗子变作老实人》。诗中描绘了蜂本书结尾的‘声明’当中,读者自会看到我不国人人自私自利、社会繁荣昌盛的局面。后得不为自己说的话。读者还会在其中看到那个来,居民们突然良心发现,要改过自新,做毫大陪审团的裁定,以及一封致尊敬的c爵士无私心、克己奉公的正人君子,结果是商业萧的信。”到了1724年版,《蜜蜂的寓言》基本条,社会衰退,理想国变成了荒原。这个小册定型,后来出版的1725、1728、1729和1732子发表以后没有引起多大反响。到了1714年,年版基本上大同小异,只有个别文字的修订。小册子经过修订再版,这也是用《蜜蜂的寓F.B.凯在牛津评注版《蜜蜂的寓言》7l 国外文学2005年第2期(总第98期)《导论》中写道,“就在第一部的各个版本不断物价上涨,出口竞争力下降,最终破坏经济。出现的时候,曼德维尔也在撰写《寓言》的第他写道:“与做工相比,上学是荒废时光;孩二部,包括序言和六篇对话,目的在于扩充并子们在这种条件下生活得越长,就越不适合他维护他的观点。该书1728年(封面标明1729们长大以后要从事的劳动,从体力和意愿方面年)出版,题目是《蜜蜂的寓言。第二部。由来看都是如此。对于那些将要在繁重痛苦的环第一部作者所撰》。该书独立出版——实际上,境中生活的穷人,他们越早进入这种环境,就是由另一个出版商出的。”后来《蜜蜂的寓越容易耐心地忍受这种生活。”④这种观点不仅言》第一部和第二部仍分别出版,直到1733与我们今天强调的每个人必须享有的受教育权年才第一次作为一部书的两卷一起出版。凯的是格格不入的,就是在当时关注自己脸面的中现代评注版是两卷本。企鹅经典版的编者菲利上阶级也不愿承认,虽然事实上直到19世纪普·哈斯认为第二卷实际上与《蜜蜂的寓言》初大量使用童工仍然是许多资本家的发财之关系不大。他在《序言》中指出:“这一卷篇道。《论慈善和慈善学校》是使《蜜蜂的寓言》幅不小的著作与《蜜蜂的寓言》的联系只不过臭名昭著的导火索,但从思想史来看,曼德维是继续探讨作者在《寓言》中提出的论点,正尔最有影响或最有争议的仍是他关于“私人的如曼德维尔后来的所有著作一样⋯⋯但是,新恶德=公众的利益”的悖论,而这一悖论却蕴著缺少《寓言》的讽刺意味,其形式是完全不涵着深刻的科学道理。同的。”④因此,企鹅经典版只收第一卷。中译《抱怨的蜂巢》是一首400多行的诗歌,本为了全面介绍曼德维尔的观点,对原文两卷采用的不是当时最为流行的五音步英雄双韵的内容作了删减压缩而成单卷本。体,而是勃特勒在讽刺诗《赫底布拉斯》中用考察《蜜蜂的寓言,或私人的恶德、公众的四音步双韵体,这种诗歌形式更自由轻松,的利益》出版史,值得注意的是为何1723年带有滑稽色彩。全诗可以分成两大部分:1—版引起如此轩然大波,而早期的版本却很少引215行是第一部分,描写蜂国的繁荣景象;216起人们注意。答案在中译本删除的《论慈善和—433行是第二部分,描写居民变诚实之后产慈善学校》这篇长文。在凯编辑的评注版中,生的恶果。两部分长度大致相当,所以也可以这篇文章长达70页,是三篇论文中最长的。称为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每一部分又可以分而论文涉及的内容——慈善与慈善学校——更成三小部分,各包括长短不同的几个诗节,而是当时的潮流。从常理来看,慈善和慈善学校且两大部分的三小部分之间也可以说有相当清当然是值得赞扬的善举,是人性为善的表现形晰的对应关系。第一部分的第一至第三小节式。但是,曼德维尔却逆潮流而动,论证说慈(1—58行)带有总论性质;第四至第八小节善的根本原因是人们的“骄傲、自负和怜悯”(59—130行)分别描述律师、医生、牧师、等“激情”,而这些严格看来都不是“德”或军人和政客等不同职业人士;第九至第十五小“善”,而是“恶”。曼德维尔不仅从行善人的节是综合论述。蜂巢虽然每一个体都只为自己动机来攻击慈善事业,而且从慈善的效果方面谋利,整个社会却相当繁荣昌盛:“因此,每论证说慈善学校有害无利。他从效果方面的分个部分虽都被恶充满,/然而,整个蜂国却是析主要有两点:一、穷孩子生来就是做苦力一个乐园。”⑨第二部分描写的恰恰是相反的情的,让他们上学是浪费了宝贵的工作时间;景。第十六至第十八小节描写蜂国居民开始良二、穷孩子上学以后将不再甘于做苦力,这更心发现,忏悔自己的邪恶,向天主发出了这样影响社会生产力,并进而导致劳工成本上升,的祈祷:“好心的神,吾辈若诚实该有多72 《蜜蜂的寓言》与l8世纪英国文学好!,,@主神被这种祈祷感动,下令“使那个抱民众造反,所以要使穷人愚昧无知,一味傻怨的蜂巢全无欺诈。”∞蜂国立刻就出现了一种干。”0作为对早期资本主义社会的分析,曼德新景象:“半点钟之后,在整个蜂国里/一镑的维尔并非要改变现存秩序,只不过是把人所共价值跌至仅值一文钱。”@第十九至二十四节分知但羞于启齿的话说了出来。别描述律师、医生、牧师、政客和军人等的情凯指出,曼德维尔的对手有两个,一是传形。人人诚实相待,没有坑蒙欺骗;人人勤俭统的宗教严格主义者(Rigorists),他们认为鉴节约,没有了奢侈铺张。没有人打官司,律师于人的堕落本性,只有抵制私欲的行为才是德失业了;很少有人生病,于是医生也没有了生行,追求私利的动机都是恶:二是以莎夫茨伯意。第二十五至三十节描写了这一变革带来的里为代表的乐观理性主义者,他们认为人的本总体效果:物价下跌、商业萧条、工业衰退、性为善,符合道德的行为是理性行事。∞曼德失业严重;曾经繁荣兴旺的蜂国变成了“万户维尔对恶的定义正是综合了上述两种立场的结萧疏”的不毛之地:“他们纷纷飞进一个空树果:只有不受私欲推动的理性行为才是美德,洞里,/以便去安享满足与诚实无欺。”最后但观察现实生活却发现人的行为都是受私欲和一节揭示了这首诗的“寓意”:激情左右的,因此都来自于恶德。凯这样总结说:“换言之,他利用了论敌自己的标准来向因此不必抱怨:只有傻子他们表明,按照他们的标准,他们在一生中没想使大蜂国变诚实。有做一件符合美德的事;如果真要按照那些原享有世上各种便利,既赢得则行事,他们必然将使社会归于崩溃。与此同战争,且要生活得安逸,时,曼德维尔自己在这个舞台的中间开怀大不存在大恶;但这不过笑,这更使他的批评者恼羞成怒。”杜蒙特在是头脑里的一个理想国。∞论述曼德维尔的贡献时,特别强调的是他把经济学同传统伦理学区分开来:“道德规范研究在《美德之起源》中曼德维尔写道:“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管是否涉及到物,而曼法者及其他智者为建立社会而殚精竭虑、奋力德维尔把获利、财富、物质繁荣看作社会生活以求的一件最主要的事情,一向就是使将被他的核心。我们可以把《寓言》,尤其是那首诗,们治理的人们相信:克服私欲,这比放纵私欲视为自始至终关注这种重心的变化:道德(或给每个个人带来的益处更多;而照顾公众利益许)适于(过去)小而稳定的社会,不适于今亦比照顾个人利益要好得多。”他对这些所谓天大而有活力的社会(经济)。”∞这是一种关的“立法者”和“智者”嗤之一鼻,认为他们于社会历史发展的进步观点,在当时是很先进所做的只不过是用杜撰的道德说教使人们放弃的;这种进步历史观到了19世纪才成为主流。自己的本能要求和欲望。诺瓦克对曼德维尔的曼德维尔把经济发展同道德伦理区分开来,使观点做了这样的归纳:“他把社会机构看作是他能够更清楚地观察认识经济生活的特点,并聪明人设计的用来控制弱者和约束强者的工提出许多发人深思的观点。他的这种区分也可具。宗教的作用是捉弄穷人。婚姻看上去行之以说是经济学从道德伦理变为科学的开端,没有效,实际上不过是约束性欲的手段。女子的有这种区分就不可能建立真正的经济科学。他羞怯不是一种美德,而是教养的结果。实际强调的大社会与小社会,发展缓慢或停滞的社上,最温柔的女子如果说出自己的私心,必让会与富有活力、发展迅速的社会的区别是很有情场老手瞠目结舌。社会统治者关心的是防止见地的观点。73 国外文学2005年第2期(总第98期)F.B.凯在《导论》中探讨了曼德维尔威夫特在论文中区分了“真正的”基督教和在三个方面的影响:文学、伦理学和经济学。“名义的”基督教:前者近似一种理想状态,凯指出:“他在文学上的影响很有限。《寓言》而后者是人们日常习惯的状态。他的文章的起没有直接的模仿者:它的影响仅限于给别的作因是政府准备取消宗教“审查条例”(Test家提供了解释或阐发的素材。这些作家包括蒲Act),给不从国教者以同等权利。作为高教会柏、约翰逊、亚当·斯密和伏尔泰。”凯论述派的斯威夫特对此坚决反对,并把它比作取消《蜜蜂的寓言》的文学影响的内容只有两三页,基督教。威利写道:“他对在现代社会实行关于英国作家则只提到了蒲柏诗歌中近似曼德‘真正的’基督教可能引起的后果的描述,与维尔的内容和《约翰逊传》中关于曼德维尔的曼德维尔关于把道德引进蜂巢产生的后果的描谈话等等。凯在这一节最后写道;“这一切只述非常相似。”不过是曼德维尔影响中一个很不重要的方面。下面是威利从《论反对废除基督教》的引他的重大影响是在伦理学和经济学方面。”这史:无疑是正确的。杨春学先生撰写的《中译本序言》也主要是从伦理学和经济学两个方面论述我希望没有读者会认为我不明智到为真正了《蜜蜂的寓言》的影响和意义,中译本作为的基督教挺身辩护,这种真正的基督教在“国外经济学名著译丛”的一种出版本身就表古时候(如果我们可以相信那时候的作明了《蜜蜂的寓言》的基本定位。当凯的评注者)曾对人的信念和行为有过影响:提出版1924年问世的时候,18世纪文学研究或者恢复真正的基督教当然是个荒唐的计划;说整个机构化的英国文学研究还正处在起步阶那将是破坏基础:一下子毁掉王国的全部段。但在后来的80年里,18世纪英国文学研巧智和一半学问:毁坏事物的整个架构和究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关于曼德维尔在英机体;那会破坏商业,消灭艺术和科学及国文学中的地位和他对英国文学的影响的研究其教授;筒言之,把我们的法院、交易所也进一步深入。因此,我们现在可以从更广的和商店变成荒原;那会像贺拉斯的建议一范围,把《蜜蜂的寓言》与其问世以后著名作样荒唐,他曾建议罗马人一起离开他们的家的作品加以比较探讨,力求更好地把握它的城市,在世界的某个偏远地区找个新地影响。方,这样来治愈他们那腐败的风俗。0斯威夫特1667年出生于爱尔兰,大约与曼德维尔同龄,他的第一部有影响的著作《木可能有人会说,最后一个分句清楚表明斯威夫桶的故事》1704年出版,因此可以说两人差特借鉴的是贺拉斯:但这未尝不是作者的障眼不多同时登上文坛。此后斯威夫特不断在英格法。这段话虽不能证明斯威夫特的描写是受到兰和爱尔兰之间往返,有时长期住在伦敦,很曼德维尔的影响,至少表明两人在思维观点是有可能曾经看过《抱怨的蜂巢》。他1707年发很相近的。威利也指出了斯威夫特的区别:表的《论反对废除基督教》从表面上来看当然“他并不像曼德维尔那样认为蜂巢要强大就必与《抱怨的蜂巢》风马牛不相及,但是细心分须邪恶;实际上,他作为讽刺家的特点恰恰表析却能找到一些相似的地方。巴兹尔·威利的现在他认为蜂巢应该而且可以受到标准的指《18世纪背景》一书第六章《讽刺中的“自引,这些标准是柏拉图或西塞罗可以接受的然”》包括两节:一、曼德维尔;二、关于斯——这是古代圣哲和现代英国国教会所代表的威夫特的小注,这是颇具匠心的。他指出,斯理性、‘自然’和文明的标准。”∞在这一点上74 《蜜蜂的寓言》与l8世纪英国文学我们可以清楚看到斯威夫特和曼德维尔作为讽感动物,不是理性动物,人的行为动机说到底刺家的区别:斯威夫特希望能铲除邪恶(虽然是自爱。”他还说曼德维尔的基本观点几乎是他并未天真地相信这种理想),曼德维尔则从对罗什福科的格言“美德经常不过是伪装起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观点认为有些恶是不可避免的恶”的阐释,只是要把“经常”改为“总甚至于不可或缺的。是”。@拉罗什福科的格言在18世纪的英国影1726年,斯威夫特出版了他的名著《格响很广,斯威夫特也深受影响。他在1731年列佛游记》。从英国小说史上看,《格列佛游创作的《斯威夫特博士之死》的核心就是拉罗记》是对笛福所著《鲁滨孙飘流记》的反讽:什福科的另一著名格言:“好友遭不幸,自己鲁滨孙海外冒险,在荒岛生活28年仍保持清常窃喜”。(直译是:好朋友遭不幸时我们总能醒头脑,最后胜利返回英国,成了富有的商找到点快乐。)在诗中,斯威夫特描写了他的人;格列佛周游列国,备受折磨,最后几乎成死讯在朋友中引起的反应,女王对他终于死了了不理世人,甘居马厩的疯子。但是,作为在感到欣慰;他在贵妇人中的朋友甚至不愿让他《蜜蜂的寓言》引起极大争议的20年代的产的死讯打断自己正在玩的牌戏,他最好的朋友物,《格列佛游记》似乎也受到曼德维尔的影蒲柏和盖伊也不过是在十天半月的时间里常怀响。最明显的例子是《格列佛游记》第四卷对念他。这首诗共484行,只比《抱怨的蜂巢》人形兽性的亚乌的描写。他们肮脏不堪、贪得稍长,而且也是用带有滑稽色彩的四步抑扬格无厌、粗鄙淫荡、好逸恶劳,集中了几乎所有双韵体。这些方面的相似使我们觉得斯威夫特能够想象得到的一切恶习。而这样的动物最后很可能是受到曼德维尔的启发。从《论反对废被格列佛认作同类,无疑是对人类尊严的极大除基督教》,到《格列佛游记》,再到《斯威夫嘲弄,作者也因此被视为臭名昭著的恨世者。特博士之死》,这些作品在很多方面都表现了莱斯利·斯蒂芬在《18世纪英国思想史》中指与曼德维尔的相似性,虽然我们不能忘记两人出,“曼德维尔同斯威夫特一样鄙视人类;但的基本立场是针锋相对的:斯威夫特是道德严是,他的鄙视没有把他逼疯,只是使他找到嘲格主义者,面对现代社会的种种腐败堕落感到笑的机会。他鄙视自己,也鄙视邻人,并愿意痛心疾首,因此对社会发展的看法是悲观的;处在可鄙的状态。他是个嘲笑者,不是个厌世曼德维尔实际上是具有自由思想的现实主义者。‘你们都是亚乌’,他似乎在说,‘我也是者,他虽然也认识到现代社会的问题,但却用个亚乌;所以,让我们吃吧,喝吧,乐历史发展的眼光来对待,从而为现代经济学提吧。”在归纳介绍18世纪学者对曼德维尔的供了有益的观点。反应时,凯引了斯蒂芬的话,然后写道:“对亚里山大·蒲柏出生于光荣革命的1688这段话我们必须做这样的补充,即曼德维尔并年,1711年发表《论批评》一举成名,1712年没有真正觉得人是亚乌;他只不过认识到一些发表了被誉为戏拟英雄史诗代表作的《劫发事实,这些事实使与他脾性不同者把人称为亚记》。此后十几年专心翻译荷马史诗,1720年乌。”∞正是由于认识到并正视人类的弱点,接出版《伊利昂纪》,1725年出版《奥德修纪》。受人类的弱点及其社会原因,曼德维尔才能用他在1728年发表的《群愚史诗》共有三卷,现实主义的态度对待现代社会。并在经济学和在第三卷的结尾,愚国的女王昏昏欲睡,她的伦理学方面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众多子孙也都没有了精神。凯在《导论》中提到法国作家拉罗什福科对曼德维尔的影响,指出“两人都坚持人是情正像一个人跳入湖中所引起,75 国外文学2005年第2期(总第98期)一个涟漪出现了,又是一个涟漪;昭著、颇有争议的人物,蒲柏不想与他产生瓜愚国女王对其臣民的效果,葛,所以在定稿中没有使用。凯在脚注中还指恰如从一个涟漪到另一个。出,“我相信,进一步的研究会发现更多蒲柏借鉴曼德维尔的内容。”@凯的预言是正确的。在她的众多臣子中就有曼德维尔,而且是与名《人论》第一卷最后一段开始有这么两行:“停叫摩根的所谓反宗教的“道德哲学家”出现在下吧,别把秩序叫做不完善:/该得之福正赖—行:“摩根和曼德维尔也不再唠叨。”1729我们所抱怨。”这显然让人想起《抱怨的蜂巢》年蒲柏出版了《群愚史诗》,为诗中提到的人结束段的“寓意”。同一段还有这样两行:“一物增加了注释,但没有为曼德维尔加注,可见切纠纷,都是未理解的和谐;/一切部分的恶,其广泛的知名度:蒲柏把曼德维尔列在讽刺对都是总体的善。”圆同样与曼德维尔的悖论有异象中,至少表明自己不赞成他的观点。威廉·cHj同工之妙。《人论》第三卷中对自然秩序和威姆塞特在为他编辑的《蒲柏诗文选》中加的人的自爱的分析也使人想起曼德维尔的《寓注是这样写的:“伯纳德·德·曼德维尔同样为言》。但是,特别有意思的是,蒲柏在这一节自己是道德哲学家而自豪,他是名著《蜜蜂的的结尾部分化解了曼德维尔的悖论,方法是把寓言》的作者。他力图证明所谓美德是无赖杜个人与大众,或者说个体与整体统一起来:撰的,基督教的美德是傻瓜强加的,恶德是必需的,而且是社会繁荣昌盛的唯一和充足的源人,就像慷慨的葡萄藤,支持生命;泉。”∞这样来概括《蜜蜂的寓言》的主旨虽然他的力量得自他所给予的护拥。有失偏颇,但大致符合18世纪读者对曼德维行星各自绕着自己的轨道,尔著作的看法。但同时又在把太阳环绕;蒲柏虽然像当时的绝大多数学者作家一样因此,灵魂有两个运动无休止,反对曼德维尔的基本观点,但并不表明他对其一个为自己,一个为整体。观点全盘否定。恰恰相反,30年代发表的《人上帝和自然就是这样主宰全宇,论》和《道德书札》在许多方面表现了曼德维使自爱与社会和谐为一。∞尔的影响。凯在《导论》的脚注中写道,埃尔温和考托普编的蒲柏著作集指出《道德书札》这当然是蒲柏的理想化观念,与曼德维尔的现之三的第13至14行,第25至26行、《人论》实主义描绘是截然不同的,但至少表明他对曼第二卷第129至130行,第157至158行,第德维尔所关注的人性中的“恶德”很有同感。193至194行和第四卷第220行与曼德维尔有蒲柏的《人论》是以写给博林布鲁克子爵关。但凯认为,说《人论》第二卷第129至的四封书札的形式而做的,目的在于用诗歌形130行,第157至158行和第四卷第220行与式阐发当时流行的思想观念。博林布鲁克虽然曼德维尔有关似乎有疑问,《人论》第二卷第在政治上是詹姆斯党复辟派,在思想上却信奉193至194行源于曼德维尔的可能性较大,《道莎夫茨伯里的乐观主义自由思想,也就是自然德书札》之三的有关诗行显然是来自曼德维神论。蒲柏的诗也反映了这种特点。但与莎夫尔。另外,蒲柏在《人论》第二卷第240行的茨伯里不同的是,蒲柏在诗中也没有忽略曼德手稿中曾化用《蜜蜂的寓言》的副标题:“公维尔所强调的人的自爱、贪婪、傲慢等所谓共利益从私人恶德中得来”。圆可能因为与曼德恶,而是把这些恶纳入到包容一切的统一体维尔的标题太相近,而曼德维尔在当时是臭名中。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可以把从莎夫茨伯76 《蜜蜂的寓言》与l8世纪英国文学里经曼德维尔到蒲柏的论辩过程,看作由肯定中指责曼德维尔。理查逊让《克拉丽莎》的男(理性/善)到否定(激情/恶)再到否定之否主人公拉夫雷斯用曼德维尔为自己的罪恶行径定(激情加理性/善与恶包容)的辩证过程。辩护。在致贝尔福德的信中,拉夫雷斯写道:劳拉·布朗分析了《人论》在基本观点上存在“我把得到这位女士看作自己幸福不可缺少的的矛盾,一方面说存在的都是合理的,另一方部分:人们都争取获得使他们幸福的东西而不面又抨击不合理现象的存在;一方面申明理性管别人会怎么看,不是很自然的吗?”固这是典的力量,另一方面又强调激情的主导作用;一型的一切为个人私利服务的观点。由于他对克方面赞美无私的善举,另一方面又特别关注人拉丽莎的引诱强暴,最后可以恰恰证明少女的自爱的本质。她认为这些矛盾并不是蒲柏自己父母和监护人所谓警惕与男人交往的警告,拉认识上的矛盾,而是当时社会条件下思想意识夫雷斯认为,“即使最坏的事情发生了,我仍矛盾的反映。而曼德维尔关于私人的恶德是公然没有逾越可敬的朋友曼德维尔的原理,私人众的利益的悖论就是这些矛盾的典型表现。因的恶德是公众的利益。”@白特斯廷引这段话来此,关于曼德维尔与蒲柏之间的联系,布朗写支持他的观点,即理查逊从传统基督教思想反道:“虽然蒲柏不是简单地模仿曼德维尔,曼对曼德维尔等所代表的自由思想观点。黄梅德维尔对《人论》的影响也不是唯一甚或最重则更注意曼德维尔与霍布斯的区别:“在理查要的,我们在诗中发现的哲学上的困境和矛盾逊笔下(也许18世纪初期的英国社会实况也在结构上与曼德维尔著作中那著名的道德悖论的确如此),真正有影响的不是霍布斯主义以是相似的。”∞但是两者的区别是很清楚的:曼集权国家调节、控制自私人性的政治设想,而德维尔可以说是放弃了传统基督教道德而专注恰恰是他认为人们各自为一己私利而彼此争夺于资本主义经济,“《人论》从哲学上来看则是的世界观和人性观。不仅拉夫雷斯,连克拉丽悬在资本主义伦理与传统基督教道德两者之莎的挚友安娜对世界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持间”。锄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曼德维尔被誉为有类似的见解。”∞现代经济学的开拓者之一,而蒲柏则只不过用菲尔丁对曼德维尔的反应则更复杂。他在诗歌形式重述了流行的观点。但同样引人注目30年代曾有一段时期比较青睐自由思想,对的是,曼德维尔因其大胆的悖论而备受责难,莎夫茨伯里的理性主义自然神论和曼德维尔私蒲柏则因对当时流行意识的诗化表现而广受青欲激情主导行动都有所涉猎,但从30年代末睐。以后,他逐渐与上述两种自由思想拉开了距由于曼德维尔的著作是匿名发表的,在相离。菲尔丁在著作中直接提到曼德维尔有两当长时期内人们不知道曼德维尔其人。从次,第一次是在1751年12月出版的《阿米丽1723年《蜜蜂的寓言》第二版开始,由于著亚》第三卷第五章,第二次是在1752年3月4作遭谴责,作者出来辩解,这样曼德维尔的名日的《考文特花园杂志》。∞菲尔丁在拼写中特字才传播开来。斯威夫特的《论反对废除基督意省略了曼氏大名的最后两个字母,变成了教》及其他著作都没有提曼德维尔的名字或许MANDEVIL(人面魔鬼)。《阿米丽亚》前三卷因作者匿名所致,蒲柏除了在《群愚史诗》第主要是布斯在监狱中与以前的恋人马修斯的谈三卷提到曼德维尔的名字外,在《人论》和话,谈话的主要内容是布斯与阿米丽亚从恋爱《道德信札》没有提曼德维尔的名字。1733年到结婚以后的故事。在第三卷第五章布斯讲到曼德维尔去世以后,形势就有了变化,著名小自己在直布罗托战斗中受伤,战友鲍波·詹姆说家塞缪尔·理查逊和亨利·菲尔丁都曾在著作斯对他关怀备至,这完全是受激情趋使,而不77 国外文学2005年第2期(总第98期)受美德或宗教影响。他的决定论难题。这个难题清楚显现在菲尔丁在小说结尾强调的道德主题与小说叙事本身表马修斯小姐笑了笑说,“你不用费劲现的相反信息之间的矛盾中。”解释你的信条。我也一直对此坚信不移。勒洛依·史密斯指出,“曼德维尔显然属于在我看来,你提到的那两个词,不过是种菲尔丁斥之为‘政治哲学家’的一伙反理性主伪装,以便让虚伪在世上更好地行骗。自义怀疑论者,他们嘲笑人对来世报赏的希望,从我读了曼德沃那个有趣的家伙之后,就‘与德行作战’,否定爱的存在,这伙人中也包一直这么认为。”括把恶德称作‘国家之主要利益’的人。”四史“原谅我,小姐,”布斯回答说,“我密斯这段引文涉及菲尔丁的《战士》杂志,希望你也别信曼德沃,他把人性描写得粗《约瑟夫·安德鲁斯的经历》,《论交往》,《真爱俗不堪。他把人的心灵可以拥有的最美好国者》和《汤姆·琼斯》等著作。虽然从30年激情排斥在外,却试图用傲慢或恐惧等卑代末开始菲尔丁就显然与曼德维尔“划清了界劣的冲动来说明那种激情的效果或力量。线”,他“也经常有意无意地运用与曼德维尔而实际上,恰如存在恨一样,人的心灵中有关的一些观点⋯⋯有时菲尔丁利用的人物反也存在爱的激情;同样的推理既可证明前映了曼德维尔对人性和社会的解释,而他在者,也可证明后者的存在。”《约瑟夫·安德鲁斯的经历》中对自负的定义与那女士回答说,“说真的,我不懂,曼德维尔有关那种激情的看法相近。菲尔丁在我从来也没怎么想过这些问题。我只知道《江奈生·魏尔德传》中对伟人的讽刺的基础在这一点:读曼德沃时,我觉得他说的都是曼德维尔早有先见⋯⋯在他的行为模式和最终对的;我常听人说,他证明宗教和美德都实现审慎的价值方面汤姆·琼斯真实表现了曼不过是些好听的词罢了。但是,如果他说德维尔对理想伴侣的描绘。”够我们可以说菲尔爱不存在,那他肯定是错了。——我自己丁的反面人物一般都是曼德维尔关于人皆为私就可以证明这一点。”利激情所左右观点的支持者,如魏尔德和布利菲等。但在布斯身上事情比较复杂,而布斯又在这段对话中,虽然布斯自己关于激情的观点与菲尔丁本人关系密切,因此又可证明菲尔丁显然与曼德维尔的观点是一致的,菲尔丁却把自己对曼德维尔的观点虽不能赞成,但却清楚反面角色马修斯刻画成曼德维尔的信徒,而由其深刻意义。布斯出面对曼德维尔否定爱这种美好激情来予如果说理查逊和菲尔丁都指名道姓地抨击以谴责,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与曼德维尔区别开曼德维尔,坚定的道德家和基督教信徒约翰逊来。到小说快要结束时,布斯更因读了巴罗的博士对曼德维尔的高度评价就更加引人注目。布道文而放弃了曼德维尔的激情观点,皈依了凯编的评注版《蜜蜂的寓言》扉页列的历代作自由派国教会。现代批评家一般都认为布斯的家对《寓言》的评论中,为首的就是约翰逊博形象带有自传性质,他对曼德维尔观点的复杂士对他的传记作者鲍斯威尔说的话:“我想,性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菲尔丁对待曼德维尔我读曼德维尔是在40或50年以前⋯⋯他大大的复杂态度。白特斯廷写道:“虽然菲尔丁的地打开了我观察真实生活的眼界。”主人公拥抱了基督教而不再彷徨,哈利逊博士詹姆斯·L·克利夫德在传记《年轻的山姆·约对作为布斯的怀疑论之基础的激情心理的确认翰逊》中写道,大约在1729年前后,“他第一表明,作者自己还没有完全解决曾经长期困扰次读到曼德维尔的著作,但与许多人不同,他78 《蜜蜂的寓言》与l8世纪英国文学并没有觉得《蜜蜂的寓言》的悖论——个人的上更有美德;尽管那也可能包括傲恶德产生公众的利益——骇人听闻或不可理慢。”西沃德小姐问道,这不就是曼喻。他从一开始就对曼德维尔赤裸裸的现实主德维尔的“私人的恶德等于公众的利义和深刻性格洞见印象很深,所以此后他就对益”吗?约翰逊答:“那本书的缺陷‘自己和他人的原始腐败之污点特别警惕”’。是,曼德维尔既没有定义恶德,也没鲍斯威尔的《约翰逊博士传》是英国传记文学有定义利益。他把一切给予快乐的东经典之作,它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大量引用传西都视为恶。他的道德概念极狭隘,主的谈话。这些谈话大都是作者根据自己的记是修道院的道德,把快乐本身看作是录或记忆写成的,当然不能等同于传主的原恶,恰如把吃鱼加盐视为恶,因为盐话,但基本精神是保持下来的,这也就是为什使鱼的味道更好;他还把财富看作公么我们一般把传记中的话当作传主的原话,凯众利益,而这并不总是如此。快乐本在其评注版所引的约翰逊论曼德维尔的话也是身不是恶。拥有一个花园是种快乐,如此。现代约翰逊研究专家弗兰克·布雷迪在可我们都知道这没什么不好。同时,为自己编辑的节略本《约翰逊博士传》所写的在现实社会,有许多快乐是恶,但因序言中指出,“鲍斯威尔真正强调的是他的记太适合我们而几乎不可避免。天堂的录的本质真实;只有录音机之类设备可以精确幸福属于快乐与美德和谐一致的那种地记录每一个字。对鲍斯威尔著作的可信性的情况。曼德维尔举一个人在酒馆里喝最清楚证据是,除了几个显而易见的自我表现醉酒为例,说这是公众利益,因为公者,熟悉约翰逊的人都没有说《传》不准众得到了钱。但是,必须考虑到,这确。”∞因此我们仍然可以引《约翰逊博士传》件事所带来的利益,包括酒店主、制作为探讨约翰逊对曼德维尔观点的基本材料。酒商、麦芽商和农夫的刊益,可能比在这里,我们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这就是,不上它给这个醉酒的人和他的家庭的凯所引的一句话实际上出现在一大段关于曼德伤害。这才是检验善恶的方法,看它维尔的谈话的最后。把上下文联系起来.或许对全体产生的善多,还是恶多。善可可以使我们更加全面地了解约翰逊的观点。能产生于恶,但不是从恶本身;比凯在《导论》中曾指出约翰逊关于奢侈有如,强盗可能从一个人那儿抢了钱.利于社会发展的观点与曼德维尔如出一辙,并给了另一个更需要用钱的人。在这里引了约翰逊不少论著作证。在《约翰逊博士善产生了,但不是从抢劫本身所致,传》中,关于曼德维尔的最长一段话也是由奢而是通过财产的转移。我读曼德维尔侈引起的:是在40年,或者说,我相信,50年前。他没使我感到困惑不解,他大大他像往常一样为奢侈辩护;“你在奢地打开了我观察真实生活的眼界。侈方面花钱,必然有利于穷人。不,不,很清楚,社会的幸福依赖美你把钱花在奢侈上比直接给穷人对他德。”@们更有利:因为,把钱花在奢侈上就给穷人创造了工作,而给他们钱则使这一段话显然不是一次谈话的原始记录,可能他们懒散。当然,我承认,为了慈善是归纳了约翰逊关于曼德维尔的各种观点综合直接把钱给穷人可能比把钱花在奢侈而成。四五十年前读曼德维尔指他在大学期间79 国外文学2005年第2期(总第98期)(1727—29),正是有关曼德维尔的争议最盛的益之间的复杂关系仍然不乏借鉴意义。时候,约翰逊不感到困惑说明他与曼德维尔有同感。他在谈话中关于奢侈的观点与曼德维尔是一致的,而他说慈善行为可能包括傲慢因素注释:也是曼德维尔的观点。他批评曼德维尔道德观①曼德维尔:《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恶德,公众的利益》,肖聿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6页。念太狭窄也有道理,但如前所述,曼德维尔之序言虽然表明“1714年序言”,但最后两段是1724年版所以非要(表面)坚持严格主义道德观是有特增加的内容。殊用意的。而约翰逊关于检验善恶要看对全体②⑩⑩⑩⑩@④⑤F.B.Kaye,“Commentary,Critical,的效果而定的观点,则显然表现了功利主义道Historical,andExplanatory”,inBernardMandeville,The德观的影响。他最后的结论,“社会的幸福依FableoftheBees。orPrivateVices。PublicBenefits,wit}IaComentary,Critical,Historical,andExplanatorybyF.B.赖美德”表面上看与曼德维尔是背道而驰的,Kaye(1924。Indianapolis:LibertyFund,1988),PP.35—出现在刚刚肯定曼德维尔的一句话之后更显得36.PP.120—122。P.126。P.118,P.120,P.105,矛盾;但从全段来看,这不过是表明了作为道PP.118—119,P.119.德家的约翰逊与专门关注物质利益、经济繁荣③PhilipHarth,“Introduction”toTheFableoftheBees,Philip的曼德维尔的区别。而且,我们还必须注意Harthed.(Harmondsworth:PenguinBooks,1970),P.12.到,从某种意义上来看,专门关注物质利益和④Mandeville,TheFableoftheBees,orPrivateVices,Public经济繁荣也可以说是曼德维尔的一种姿态,因Benefits,wit}IaCommentary,Critical,Historical,andExplanatorybyF.B.Kaye。P.228,为从他的著作的字里行间我们仍不时感觉到道⑤⑥⑦⑧⑨⑩⑩《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恶德,公众的利德讽刺家的存在。他是人,不过有时戴上一层益》,肖聿译,l9,2O,2O,2l,27,28,32页。(在当时人看来)魔鬼的面具。⑩MiximillianE.Novak,EighteenthCenturyEnglishLiterature虽然曼德维尔既不是大思想家,也不是大(LOndon:Maemillan。1983)。P.29.文学家,他在l8世纪英国文学史上却占有特⑩LouisDumont,FromMandevilletoMarx:TheGenesisandTriumphofEconomicIdeology(Chicago:UniversityofChicago殊的地位。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从大致Press,1977)。PP.76—77.·与曼德维尔同时代的斯威夫特和蒲柏到在曼德⑩①BasilWilley,TheEighteenthCenturyBackground(London&维尔去世之后才登上文坛的理查逊、菲尔丁和NewYork:ARKPaperbacks。1986),P.102,P.103.约翰逊,这些l8世纪重要作家的创作都与曼⑩转引自Willey,TheEighteenthCenturyBackground。102—德维尔有某种联系。这些作家都没有公开赞同103页。曼德维尔在《蜜蜂的寓言》中提出的著名悖⑤LeslieStephen。HistoryofEnglishThoughtintheEighteenthCentury,Vo1.II(London:JohnMurray,1927),P.34.论:私人的恶德是公众的利益,但是他们的作⑦BernardMandeville,TheFableoftheBees,orPrivateVices。品都或多或少地表明了曼德维尔的影响。曼德PublicBenefits,withaComentary,Critical,Historical,and维尔继承并进一步发展了霍布斯的“性恶论”,ExplanatorybyF.B.Kaye。Vo1.II.P.405.认为人的所有追求都以利己为原动力。但这种④⑤@0AlexanderPope,SelectedPoetryandProse。ed.with利己的动机不但不损害社会,反而带来了社会anIntroductionbyWilliamK.Wimsatt,SecondEd.(NewYork:Holt,Rinehart&Winston,1972),P.474,P.475。的繁荣。把这种观点同l8世纪备受青睐的关PP.201—202。P.220.于“人性善”的乐观主义观点结合起来看,可④⑦LauraBrown,AlexanderPope(Oxford:BasilBlackwell。以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当时文学的全貌,避免简1985)。P.90。P.91.单化的观点。而且即使在今天看来,曼德维尔⑦0SamuelRichardson,Clar/ssa,orTheH/story0YoungLady的观点对于我们正确认识现代社会中道德与利(Harmondsworth:PenguinBooks,1985),P.847。P.847.80 《蜜蜂的寓言》与l8世纪英国文学@@MartinC.Battestin,“TheCritiqueofFreethinkingfrom封2。SwifttoSterne”.Eighteenth-CenturyFiction15(April·July@JamesL.Cliford,YoungSamJohnson(NewYork:McGraw-2003),P.365,P.378.HillBookCo.,1955),P.126.0黄梅:<推敲“自我”:小说在l8世纪的英国》,三联书@FrankB,~dy,“Introduction”toBoswellsLifeofJohnson,ed.店2003年版,191页。andabridgedbyFrankBrady(NewYork:NewAmerican④MartinC.Battestin,AHenryFieldingComi~nion(Westport,Library,1968),P.12.C.T:GreenwoodPress.2OOO),PP.96—97.@Boswell"sLifeJohnson,ed.andabridgedbyFrankBrady(New⑤HenryFielding,Amelia(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York:NewAmericanLibrary,1968),PP.462—463.1975),PP.114—115.00LeroyW.Smith,“FieldingandMandevile:The‘War(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AgainstVirtue”’,Criticism3(1961),P.9.责任编辑:杨国政@‘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恶德,公众的利益>,肖聿译,8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