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8.33 KB
- 2022-06-16 12:40:30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蜜蜂引路教案和板书设计【课前透视】讲读课文《蜜蜂引路》,是一篇记叙文。记叙了列宇通过观察蜜蜂采蜜和飞行的路线,利用蜜蜂作向导,:了养蜂人的故事。说明列宁是个善于观察,认真思考的人。课文故事性强,情节吸引导读者,且内容短小。爱听故事是小学生们共有的特征。教学中,要抓住课文内容和语言上的特点,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边利用课文的插图,引导学生想象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结合重点词句,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得,遇到疑难事情的时候,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找出事物之间的联系,进行周密合理的推理判断,就有可题的办法。【教学目标】1、会认6个生字,会写9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区别“常常”和“往常”的意思。3、能领会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教学重点】认字写字、能结合重点的词句理解蜜蜂是如何给列宁引路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信息资料】1、生字词语卡片、插图或课件。2、了解列宁的生平,阅读列宁的故事。【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K切入举偶』1、谈话激疑:同学们,当我们想去一个地方,却不知道路怎样走,你通常会想什么办法呢?(学生交流),那你们当向导吗?今天我们就來共同读一个故事——《蜜蜂引路》(板题)。2、谈话激趣:同学们,你们了解蜜蜂吗?可是你们知道蜜蜂能给人带路吗?教师相机板题。小学生大多喜欢小动物,从对蜜蜂的了解引入课文,激发学生读文热情,交待了文章主要内容。K对话平台1一、感知1、自由读课文,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不太熟练的地方多读儿遍。2、边读边想:课文里写了一件什么事?3、组内合作识字:互读、互听、正音。4、教师引导:鼓励学生小老师,教同学们认识生字,重点交流识字记字方法。5、游戏巩固识字:让学生说出一种识字游戏方法,并让该生当小老师主持游戏,巩固识字。
6、指读课文,检查识字和朗读情况,师生评议,正音。抓住低年级教学的重点,突出识字教学,引发学生白主识字的热情,充分尊重学生识字的个性经验,转换.养学生能力。二、研读1、引导学生寻找故事发生的起因。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节。2、组织学生读书,引导阅读交流:(1)边读边画,故事发生的吋I"可、地点、人物。相机理解“附近”的意思(可以语言叙述,可以画画表:(2)体会列宁为什么要去找养蜂人?理解“常常”和“往常”的意思(引导学生换词或造句理解)。结用“因为……所以……”或者“……是因为……”说说列宁去找养蜂人的的原因。3、联系事情结果,引发学生读书兴趣:思考:列宇能找到养蜂的人吗?从列宇的话里,你知道他是如何找到养蜂人的?阅读课文最后一自然节,体会故事情节的生动性。通过朗读理解养蜂人的“惊讶”。教师适时启发思•蜜蜂是怎样引路的呢?(为下堂课教学做准备)抓住故事情节上的特点,从因、果入手,适时地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培养学生语感,训练学生思维。同找列宁如何找到养蜂人的答案,激发学生研读故事经过的热情。为下文的学习做了铺垫。三、写字1、出示“我会写”中:附近谈派引列蜂2、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特征,想办法记住这些字,找出难点字和书写上应该注意的问题。3、教师范写难点字,强调重点笔画。女山谈:右边上面的“火”字一捺变成“点”:派:右边不要写成“瓜”字。4、学生练写,共同评议。优秀作业展示。重点指导本节课屮出现的生字,教学屮应该在识字的环节加强识记字的交流。指导写字时要注意引导学生E第二课吋一、复习1、读写词语,利用生字词语卡片,组织学生读写。同桌互相检查评议。2、指读课文。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二、讨论1、提出问题,引导读书:列宇是怎样找到养蜂的人?2、合作学习:结合插图,想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想想列宁的住处,花丛,园子,小房子各在什么地方。想办法弄清楚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读书,启发学生可以用语言叙述过程、画路线图、表演等方法。3、汇报交流:鼓励学生采用自己的方法,展示自己的读书收获,教师相机引导。如:学生用画画加辅助语言的形式,画岀“列宁住处、花从、园子、小房子等景物,然后按课文内容进行叙述。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边说边指,理解课文。学生用语言叙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上适当的关联词语,如“因为……所以……先……然后……最后……”等,把话说清楚。
4、抓住重点词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以问题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读书。鼓励学生有创意的理解、表达,在读书和汇报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观察想像、分析和解决总理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意识。体现整合的思想。三、感悟1、启发学生思考:你认为列宁是个怎样的人?2、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强调抓住课文的相关内容,把自己的理由说得有理有据。通过交流,挖掘人物的精神,让学生在理解与分析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突出文章的中心。同时强调抓住内容进行说明,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四、写字1、出示“我会写”中的“讶、敲”,引导学生进行观察。2、学生尝试书写,教师巡视,注意重点笔画的指导。如:“敲”字应左宽右窄。注意右边“支”不能写成“支”。3、同桌互相评议。【伴教锦囊】K词语解释1附近:靠近某地的。常常:时常。往常:过去的一般的日子。惊讶:惊异。观察:仔细察看客观事物或现象。列宁:原名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1870〜1923)。列宁于1870年4月22口出生在俄国伏尔加河畔的辛比尔斯克,父亲是一位具有民主主义思想的教育活动家,哥哥亚历山大因参与谋刺沙皇而被处死。在家庭的影响下,1887年秋列宁进入喀山大学法律系学习,然而,不久他就因为参与同学运动而被学校开除,遭到逮捕和流放。第二年,回到喀山后,他开始研究马克思的《资本论》和普列汉诺夫的著作。1892年,他又开始筹建马克思主义小组,并将《共产党宣言》译成了俄文,还写下了第一本著作《农民生活中新的经济变化》。这时的列宁已由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为一个共产主义者了。1895年,列宁在彼得堡创建了彼得堡工人解放协会。这年年底,他再次被捕入狱,14个月的狱中生活后,又被流放到西伯利亚。在西伯利亚的3年中,他开始使用“列宁”这个化名,写出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一书,并与另一位革命者克鲁普斯卡娅结了婚。1900年2月,列宇在西伯利亚的流放结束,回到彼得堡后不久转赴西欧,在徳国兴办了笫一张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机关报《火星报》。1903年7月30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在布鲁塞尔召开代表大会,会上形成了以列宁为核心的布尔什维克,布尔什维克的意思是多数派。布尔什维克和其思想体系的发生,标志着列宁主义的形成。1905年11月,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迸发后,列宁冋到祖国直接领导革命,并提出了无产阶级政党在民主革命中的战略。12月,莫斯科武装起义失败,列宁又开始了长达十多年的笫二次流亡生活。在此期间,他写了《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马克思主义和修正主义》等一系列著作,使马克思主义得到了全面的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迸发后,列宁又提出了“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的口号,说明了社会主义可以在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的理论。1917年3月,沙皇政府被推翻。听到沙皇垮台的消息以后,列宁立即返回俄国,积极准备发动武装起义。在列宇的领导下,俄国人民终于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这一伟大胜利开辟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新纪元。
革命胜利后,列宁当选为第一届苏维埃政府主席,他领导人民粉碎了帝国主义的三次武装进攻和国内的叛乱,使苏俄的经济建设逐步走上了正轨。列宁在晚年患了脑溢血症,但他在病中仍口授了《论合作制》等文章和信件。列宁的全部著述达55卷,所以有人说他是一位多产的作家。1923年,列宁病情开始恶化,第二年倒霉与世长辞,终年54岁。莫斯科:原苏联首都,现俄罗斯联邦首都,是政治、经济、金融,科学、艺术中心。莫斯科地处俄罗斯欧洲局部的中部,地跨莫斯科河和其支流亚乌扎河两岸,是世界特大都市之一。莫斯科市区被一条环城高速公路所包围,这条高速公路的周长为109公里。莫斯科面积为10万平方公里。莫斯科也是全俄最大的交通运输枢纽。莫斯科还是重要的国际空港,5个机场与俄罗斯国内的200个城市相连。K阅读在线H列宁和卫兵十月革命刚刚胜利,一天早晨,朝阳透过薄雾,把金色的光辉洒在高大的斯莫尔尼宫上。人民委员会就设在斯莫尔尼宫,在门前站岗的是新战士洛班诺夫。班长叮嘱他说:“洛班诺夫同志,你今天第一次站岗。到这里来的人很多,你的任务是检查他们的通行证。列宁同志要来这里开会,你千万不能让坏人混进来!”“是,班长同志。”洛班诺夫行了个军礼,“我以革命的名义保证,一定为列宁同志站好岗!”太阳越升越高,到斯莫尔尼宫开会和办事的人真多,有工人,有士兵,有农民,还有同学。洛班诺夫认真地检查了他们的通行证。人民委员会主席列宁来了。他一边走,一边在考虑什么问题。“同志,您的通行证?”洛班诺夫拦住了他。“噢,通行证,我就拿。”列宁急忙把手伸进衣兜里拿通行证。一位來开会的同志看到洛班诺夫拦住了列宁查通行证,就生气地嚷起來:“放行吧,放行吧!他是列宁!”“对不起。”洛班诺夫严肃地说,“我没有见过列宁。没有通行证,谁也不能进!”列宁把通行证交给洛班诺夫。洛班诺夫接过来一看,果然是列宁同志,他非常不安,举手行礼说:""列"宁同志,请原谅,我耽误了你的时间。”列宁握住这位年轻战士的手,高兴地说:“你做的很对,小伙子!你对工作很负责任。谢谢!”他又回过头来对旁边那位同志说:“你不该责备他。我们就需要这样认真负责的好战士。革命纪律是每个人都应该遵守的,我也不能例外。”[教学要求]知识与能力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特点。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特点。
难点:学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连段成篇的方法。[课吋安排]两课吋。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二、教具准备生词卡片、投影片。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猜一猜:有一种昆虫,专门在花丛中采蜜、传授花粉,本领可大了。你们知道它是谁吗?(蜜蜂)2.揭示课题:“引路”是什么意思?(带路)3.蜜蜂给谁引路?蜜蜂是怎样引路的?带着这些问题自由读课文。(二)自学生字1.指名读课文,读准生字的读音。2.认清字形。弓I:左右结构,左边是“弓”,右边是“1”。莫:上中下结构,上边是“卄”,中间是“日”,卜边是“大”。斯:左右结构,左边是“其”,右边是“斤”。派:左右结构,左边是“7”,右边共6笔。谈:左右结构,左边是“言”,右边是“炎”。敲:左右结构,左边是“髙”,右边不要写成“支”。讶:左右结构,左边是“言”,右边是“牙”。导:上下结构,上边是“巳”,下边是“寸”。3.理解词语的意思。谈天:聊天,闲谈。惊讶:感到很奇怪;惊异。向导:带路的人。(三)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1.默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主要讲了列宁利用蜜蜂引路,找到养蜂人的事。2.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蜜蜂引路这什事?(第二、三、四自然段)3.按自然段读课文,了解每个自然段的内容。(四)学生质疑,提出不懂的问题(五)板书设计20蜜蜂引路yinsipaitanqicioJingdao引路莫斯科派人谈天敲门惊讶向导
第二课吋•、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特点。2.学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连段成篇的方法。二、教具准备投影片。三、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自由读课文:回忆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二)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特点1.学习第一自然段。(1)思考:读了这一自然段你都知道了什么?学生甲:我知道这件事发生的时间1922年。地点:莫斯科・,学生乙:找还知道了列宁常常与养蜂人谈天。(2)老师小结。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了列宁常常与养蜂人谈天。2.学习第二自然段。(1)默读课文,列宁为什么要亲自去找养蜂人?(2)用“因为……所以……”句式说说列宁为什么要亲自去找养蜂人?因为往常派去找养蜂人的人到莫斯科去了,别人都不知道他住在哪里,所以列宁要亲自去找养蜂人。(3)老师小结。这一自然段主要交代了事情的起因。3.学习第三自然段。(1)小组讨论: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用图表表示。(2)小组汇报。列宁:发现花从中有蜜蜂一一蜜蜂飞进园子一一小房子一一找到养蜂人。(3)列宁为什么认为跟着蜜蜂走就能找到养蜂人?因为列F想:蜜蜂是养蜂人养的,蜜蜂采完蜜就要回到蜂房,按照蜜蜂飞间的方向走,就一一定能找到养蜂的人。(4)老师小结。由于列宁通过观察了解到花从、蜜蜂、养蜂人之间的关系,就能从中发现线索,找到养蜂人。4.学习第四自然段。⑴出示投影,看图,养蜂人见到列宁后可能会说些什么?(2)列宁是怎样回答的?(3)为什么列宁说蜜蜂是他的向导,把他领到这儿来的?(4)老师小结。列宁发现了蜜蜂,经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分析,就顺看蜜蜂飞回的方向走,结果找到了养蜂人。(5)分角色朗读第4自然段,读岀惊讶、高兴的语气。5.总结全文。(1)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第一自然段: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第二自然段:交代了事情的起因。第三自然段:交代了事情的经过。第四自然段:交代了事情的结果。(2)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3)老师小结。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要学习列宁遇事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做出判断、解决问题的好方法。6.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板书设计20蜜蜂引路列宁一一蜜蜂(向导)一一养蜂人认真思考仔细观察做出判断花丛(路边)园子(附近)小房子(旁边)(四)课堂作业设计1.看拼音写词语。mosikeqiaojingpairOnxiangdao()()()")()2.组词。导()蜜()蜂()釆()圆()异()密()峰()彩()园()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晾奇经常__愉快__壮丽仔细一一聊天一•兴奋一一洪亮一-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小山一一()房子一()火车一()草地——()园子一()蜜蜂一()飞机一一()f绢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里有许多()。他仔细(),只见那些()采了蜜,就飞进附近的一个()里,()旁边有一所小()。参考答案课堂作业设计第二课时2.导(向导)蜜(蜜蜂)蜂(蜜蜂)采(采访)圆(圆形)异(奇异)密(茂密)峰(山峰)彩(彩色)园(园子)3.惊奇一一惊讶经常一一常常愉快一一高兴壮丽一一壮观仔细一一认真聊天一一谈天兴奋一一激动洪亮一一响亮4.一(座)小山一(所)房子一(列)火车一(片)草地一(个)园子一(群)蜜蜂一(架)飞机一(块)手绢5.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许多(蜜蜂)。他仔细(观察),只见那些(蜜蜂)采了蜜就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里,(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