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91 KB
  • 2022-06-16 12:40:04 发布

抓疑、解疑、及时——《甜蜜蜜的聚会》活动反思

  • 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抓疑、解疑、及时——《甜蜜蜜的聚会》活动反思《甜蜜蜜的聚会》是小班上学期《甜甜蜜蜜》主题活动中的一个教学活动,在实践过程中我对活动的准备、实施及如何建构幼儿教师的问题意识并及时实施有了新的想法。一、抓住疑惑,在备课的过程中,我就发现教材中的备课建议是让小朋友根据不同种类的甜食进行分类活动,分类的标准是甜食标志,当时我就有疑惑,对于小班孩子来说“标志”这个词有可能不理解,可能会影响孩子的活动,但是我又想这是教材的建议,肯定是他们经过多次实验才得出的结论,肯定行的,就没有多考虑。对于品尝环节我也有点顾虑,小班孩子自我中心意识比较强,不太会合作、谦让,而且我要求孩子们准备的是一样甜食,到时候会不会抢呢?这些疑惑在我脑子里闪过,却只留下了影子,没有好好思考。二、实践中的调整活动前我对孩子的兴趣是有把握的,活动中如我所想孩子们兴趣浓厚,都想介绍自己带来的甜食。在此我发现了第一个事先没有考虑到的问题:很多孩子只讲一句话“吃起来甜甜的,酸酸的”,对于自己带的食物的名称是不知道的,我只好临时教他们一些食物的名字。第3页共3页 第二个环节是把甜食送到家,这时我的第一个疑惑发生了作用,孩子不理解水果、饮料、糕点究竟是一种什么好吃的东西,更不用说“标志”这个词了,他们压根儿就不知道那是啥东西。手里的东西没有地方可送,即使老师先送了相应的食物,那些手里拿着不同食物的孩子还是无法选择。我很难过。因为孩子眼睛流露出的是茫然,是没有获得成功的失望。这对他们的探究活动是有影响的。于是我把幼儿单独的“送”改成“妈妈和孩子一起送”,在送的过程中告诉幼儿这种食物属于什么类。由于我改变及时,活动流程还是得到了很好的掌控。@_@我是分割线@_@在品尝环节,果然也出现了问题,佳佳只带了橘子水,他看见鑫鑫的软管饮料就无法控制自己,吵着要喝,没有得到就开始静坐,什么也不吃,我又哄又骗总算用其他食物引开了他对软管饮料的注意。三、调整每个问题的出现总是因工作的疏漏造成的,细想这些问题,我都是曾经考虑到的,但是因不重视而轻易放掉了,影响了活动质量。这次活动让我意识到,在家长和幼儿共同收集材料时,有心的家长会让幼儿了解相关知识,如这是旺仔牛奶,喝起来甜的,是一种饮料。如此日积月累,孩子的知识面会很广,词语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也会相应提高。而有的家长只是完成了老师布置的“收集”任务,没有给予幼儿更多的观察、思考、分辨的机会。我想我们的家长工作要更加细化,在发短信时可以加上你要的一些经验的准备,一来可以让自己的教学活动获得成功,二来也可以帮助家长养成重视孩子日常生活经验积累的好习惯。第3页共3页 在“标志”方面,我当时就对提出“操作要求”的“语言”做了调整,“桂圆、橘子、香蕉、石榴和苹果是一家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水果,请把它们送到苹果家一起做游戏”。这里我不再突出“水果标志”这个词,而是让幼儿体验感受“水果”,仅仅是一种体验而已。因为我已经想好了把这些常识的获得渗透在区域游戏和家庭的日常活动中,在这里需要做的是: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快乐,只有快乐的体验,才是幼儿产生探究愿望的源泉。在教学活动中,孩子对教学内容的相关经验准备、孩子的想法、教师的组织方式、引导语言等等都会直接影响到一个教学活动的效果。这些都是教师在活动设计的时候应该想到,但又不一定全都能想到的,这就要求我们勤于思考,会抓问题,养成有问题及时解决的习惯。在日常工作中,我们不仅要专注于“如何做”,还应该认真想想“为什么要这样做”。常常做到“有效的调整”和“务实的反思”,这样做有益于归纳总结教学经验,有助于教学能力的提高。第3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