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00 KB
- 2022-06-16 12:16:43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23.鲁班和橹板教案及反思云师大附属世纪金源小学一年级(8)班叶馨蔓第二课时一.再现课题,检查复习1.再现课题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能工巧匠——鲁班(书空)他发明了一种摇船的工具,叫做——橹板(书空)(看鲁班像及橹板图,把音读准)2.生词过关盯着默默地想吃力驾驶拨水滑行圆形扑通安腿(让生指名读,齐读,纠正)二.细读感悟1.默读第一段,鲁班为什么要发明橹板呢?(因为老艄公撑船十分吃力。等把船撑到对岸,累得满头大汗了。)让学生感受“吃力”,读出吃力的感情。师:撑船十分吃力到什么程度,哪一句话告诉你?生:累得“满头大汗”。男生读一读,读出“十分吃力”,“满头大汗”。2.学习第二段。
师:老艄公这么辛苦劳累,鲁班怎么想的?(自由小声读)用“——”画出鲁班思考的问题。(对照屏幕检查)指出:好办法就是为了省力。师:鲁班在动脑筋呢,咱们不要打扰他,轻轻的读这一句,注意句子的停顿。(女生读)“盯着”:十分专注“默默地想”:默不出声,用心思考。3.读第三段。师:后来,鲁班想出“好办法”了吗?(读第五段)生:找到了,发明了橹板。师:鲁班是受到什么启发呢?生:小鸭子。师:是呀!这儿就有几只可爱的小鸭子!你们瞧,鸭子“嘎嘎”叫着,扑通扑通跳下水,它们在干什么呀?生:游水。师:大声读读第三段。鸭子游得怎样,快吗?很快,很轻松——“轻快”,你能把这个词语读好吗?(把词语放到句中读:“身子轻快地向前滑行。”)师:“滑行”是一种什么感觉?(像溜冰,轻快前进)咦,小鸭子为什么能游得这么轻快呀?生:因为鸭子用脚蹼往身后拨水。
(出示小鸡爪和鸭脚蹼)师:考考你,哪幅图是鸭子的脚蹼?(第二幅)有什么不同?生:鸡爪是分开的,鸭脚趾有蹼连在一起。师:鸭脚蹼可是拨水的好工具呀。让我们一起来学学小鸭子游水的动作吧!把快乐的心情读出来。(可一边比动作,一边读。学生练读。)4.读第四段。师:知道吗?鲁班也在看呢,他是怎么看的?读一读第四段。师:鲁班是怎么看的?生:出神地看着。(请学生做一做这动作)师:仔细看图,我看到了一个聚精会神的鲁班。看来鲁班一边看,还一边——想。想出来了吗?哪个词看出来?生:忽然,眼睛一亮。师:你能带表情读一读吗?(学生自由练读)师:想到好办法的鲁班,心里怎样?你能高兴的读一读吗?(指名读)师:鲁班不光看到了,想到了,还——(马上找来一根粗木棍。)
师:真是动手又动脑,才能有创造。咱们去看看他是怎么做的吧!(自由读)师:读懂了吗?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生:……师:他把木棍上半截削成,就像,把下半截削成,就像。(用简笔画比较鸭蹼和橹板的相似处,让学生明白理解。)师:鲁班做的这个东西好用吗?课文哪里描写?(不光省力,船也行得快多了。像小鸭子一样轻快,滑行。)5.后来呀,人们就把这种摇船的工具叫做——橹板。你知道为什么吗?(这种工具是鲁班发明的,人们为了纪念鲁班,表达感谢,就把这种像板子一样的摇船工具叫做“橹板”)师:学到这儿,你觉得鲁班是个怎样的人?(仔细观察,爱动脑,爱动手的人)三.说一说鲁班的其它发明以及别人的发明。小结:其实,那么多人看见过鸭子游水,为何只有鲁班想到发明橹板?这些东西都是从生活中的一些细小的地方受到启发的。在别人眼里再平常不过的现象,却能引发鲁班的思考,然后通过亲自动手实践,进行创造发明,给大家带来了很多的方便,也因此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课后作业:把鲁班的故事告诉你的家人。
板书设计:23鲁班和橹板(简笔画)竹篙吃力想办法橹板省力教学反思本节课是第八单元的课文,属创新篇。这是一篇传说故事,写的是鲁班发明橹板的事,赞扬了鲁班爱观察,善联想,能创造的优秀品质。第一课时已初读课文,学习了生字词。这一节是第二课时,着重细读感悟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因为是低年级的孩子,自主解读文本的能力还有所欠缺,我在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有效对话的时候注重以读为本,有目的地读、有层次地读、有韵味地读,从而让课堂丰富生动起来。在课堂上,让学生每一次朗读都有明确的目标。例如:鸭子们游得怎么样?小朋友快去看看吧。自由读第三自然段。在第四自然段以鲁班看得怎么样?鲁班是怎么做的?做的东西好用吗?这三个问题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目的性对话。在体会感悟第二段后,让学生说一说鲁班想出“好办法”了吗?直接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第五段。让学生感受鲁班的聪明爱动脑。
第三自然段的中心词为“轻快”,我以游得怎么样为切入点。一读,读出轻快;二读滑行,感受轻快;三再读发现轻快的原因;四读,感受脚蹼的作用,感受轻快时高兴的心情。这样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让学生在读中循序渐进,逐层深入。第四自然段中“出神”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处理中的难点,让一年级学生仅凭既有的生活经验来理解这个词语,有一定的难度,可它确实体现鲁班爱动脑、爱观察的关键词。为此我采用以评带引的方式,在抛出“鲁班看得怎么样?”的问题后,接着引导学生“你能读出鲁班出神的样子吗?”当学生动情地读“鲁班出神地看着。”时,适时地评价:看得多认真呀!看得多专注呀!我好像看到了一个聚精会神的鲁班!在讲述鸭脚蹼和橹板的联系时,用简笔画在黑板上画出来,进行对比演变,学生很容易理解明白。让学生说一说,讲一讲自己收集的发明故事,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力。并进一步体会发明创造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捷,以及成功的喜悦。最后进行总结,点明课文主旨。当然,本节课还存在多处不足及遗憾。也带给我许多思考。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要不断积极学习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