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50 KB
- 2022-06-16 12:14:53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李时珍【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及其伟大贡献;2.通过想象、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文中关键词;3.结合“金钥匙”联系概括,培养概括要点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李时珍“救死扶伤”的志愿和编写《本草纲目》的坚定意志,通过理解、想象等体会他所付出的艰辛。【教学难点】1)感受编写过程中所付出的艰辛。2)教学训练点:通过想象、对比、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课文的重点词语,从而感受编写过程的艰辛,感受“伟大”。【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谈话介绍李时珍,板书课题。2.学生谈自己对李时珍的了解。3.教师小结:李时珍最伟大的贡献就在于编写了一部伟大的著作《本草纲目》。二、走进《本草纲目》,初步感受“伟大”。1.抓住数量词,指导朗读,初步感受《本草纲目》的伟大。(1)师:课文是怎样介绍《本草纲目》?生:《本草纲目》有一百多万字,记载了一千八九百种药物,是中药书中的一部伟大著作。(2)教师相机指导学生抓住两个关键数量词“一百多万”、“一千八九百种”,通过指导学生朗读,感受本草纲目的伟大,(3)师小结:两个数字,说明了《本草纲目》全面、详细而准确,因此,《本草纲目》是一部伟大的药物书。4/4
2.通过和旧的药物书对比,感受《本草纲目》的伟大。(1)师:而当时旧的药物书却有……(2)教师引导学生找到旧的药物书的三个缺点,通过对比,体会《本草纲目》的完善,再次感受它的伟大。(3)引导男女生对比读:总而言之,女生读——旧的药物书有不少缺点,可《本草纲目》却男生读——有一百多万字,记载了一千八九百种药物。(4)教师小结:《本草纲目》全面,详细而准确,这样一比较,我们不由感叹——《本草纲目》真是中药书中一部伟大的著作。3.抓住“终于”,体会不易,感受伟大。(1)引导学生再读第五自然段,抓住关键词“整整二十七年”、“终于”体会编写的不易。(2)通过删词比较法进一步对比,感受艰辛,指导读出感受。课件示句子:他整整用了二十七年的时间,编写成了一部著名的药物书。他整整用了二十七年的时间,终于编写成了一部著名的药物书。4.师生轮读五段,整体感受《本草纲目》这部书的伟大。三、走进艰辛的准备过程,进一步感受伟大。(一)出示自读提示,引导学生通过自读,概括李时珍做所做的准备工作:采药、尝药、访药。(二)学习采药片段,感受“不怕”。1.默读“采药”片段,感受艰辛的付出。2.汇报交流,理解“山高路远”,“严寒酷暑”,读出词语中饱含的艰辛:(1)通过想象画面理解词语“山高路远”,感受采药中环境的艰险。师:看到“山高路远”这个词语,你的眼前仿佛浮现怎样的画面?预设生:山很高,高得插入云霄,路很远,远得看不到尽头。(2)通过对“暑”字的学习,理解“严寒酷暑”,感受采药时气候的恶劣。师:这个词语中哪个字让你感受到热,你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预设生:上面有个“日”,代表太阳,火辣辣的,下面是个“者”,指的人,顶着烈日在行走的人就是李时珍。师:火辣辣的太阳晒着,烤着,真热。其实,在古代,“暑”字是这样的。出示课件(说文解字“暑”的由来)。指导书写“暑”字。3.教师指导个体读句子:严寒酷暑,山高路远,李时珍毫不退缩,读出他的坚定。4/4
4.想象李时珍在采药过程中还可能遇到什么困难。课件示句式:他不怕——,不怕——走遍了产药的名山,进行语言训练。5.通过朗读,读出李时珍面对困难的坚定和不退缩。(三)体会尝药的危险和访药的艰苦。1.在尝药和访药的过程中,李时珍还不怕什么?指导学生默读,思考,小组归纳,完成题单。2.交流,走进内心,感受李时珍不畏艰辛。课件出示:(1)他不怕山高路远,不怕严寒酷暑,走遍了产药的名山。(2)他不怕______________,许多药材都亲口品尝。(3)他不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个体说,引导学生个体读。师:你怕山高路远,严寒酷暑吗?预设生:怕。师:可李时珍却……以此类推……引导学生读三个“不怕”。(四)感受“不怕”背后的精神力量。1.教师小结:这就是李时珍,这几句话中都有一个相同的词语,那就是——不怕。所有的不怕,正如李时珍曾所过的一句话(课件出示):“心比铁石坚,至死不怕难。”2.体会心中的信念。师:到底是什么样的志愿,让李时珍“至死不怕难”?相机板书:救死扶伤。你是怎样理解“救死扶伤”?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救死扶伤”。(五)紧扣信念,动情诵读。1.师:是啊,正因为心中有“救死扶伤”的信念,所以——生读:他不怕山高路远,不怕严寒酷暑,走遍了产药的名山。2.师:因为心中有“救死扶伤”的信念,所以——生读:他不怕尝药的危险,许多药材都亲口品尝,判断药性和药效。3.师:因为心中有“救死扶伤”的信念,所以——生读:他不怕艰辛,走了上万里路,访问了千百个医生、老农、渔民和猎人。4.师:是的,孩子,他所有的不怕,所有的付出,所做的一切,都是因为他立下这样的志愿——生读:救死扶伤,解除病人痛苦。四、凝聚感动,铭记伟大:1.读写结合,凝聚感动。4/4
(1)师:就这样,他整整用了二十七年的时间,终于编写成了一部著名的药物书——《本草纲目》,而这部书也成就了李时珍伟大的人生,在世界医学史上树立起一座不朽的丰碑。(板画:书与丰碑)(2)书写墓志铭。汇报交流。2.向李时珍致敬。师(结合板书总结):同学们,这部书有一百多万字,字字都凝聚着救死扶伤的信念,有一千八九百种药物,种种都是他伟大人生的见证,这部书是伟大的著作,更是一座不朽的丰碑,所以我们说——生齐读:一本书是一种信念,一本书是一段人生,一本书就是一座不朽的丰碑。【教学反思】《李时珍》是一篇人物传记,对中段学生来就,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上起来有一定的挑战性。在对教材解读的时候,我对文本做了新的资源重组——紧紧抓住课文的“文眼”:伟大,即一位伟大的人编写了一部伟大的书,同时,这部伟大的著作也成就了其伟大的一生。结合这样的解读,我的教学设计紧抓课文的灵魂处:“伟大的书”为突破口,从课文第五段对书的评价入手,通过学生对两个关键的数量词的理解,初步感受到《本草纲目》的伟大;再通过巧妙地切入,进入第三自然段的学习,一个对比:旧书的不足与《本草纲目》的完善,进一步引导学生用课文的语言文字印证了《本草纲目》的伟大;再接下来的重点段落四自然的学习上,我采用了先“领”后“放”的教学方式,首先和孩子们一起通过关键词“山高路远”、“严寒酷暑”的理解,运用“想象理解法”、“说文解字理解法”,帮助孩子体会到采药的途中环境的艰险、气候的恶劣,接着用一个统领的问题“李时珍还不怕什么?”激起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愿望,用小组合作的方式,结合题单,自主学习,通过编写的不易,更深入的让孩子体会到了“伟大”。整个课堂,我都用自己充满激情的声音和气势,激发起了学生参与的热情,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在整个课堂实施上,我注重落实对学生语言文字的扎实训练,无论是对生字认识,重点词语的理解,还是学生情到深处的朗读,读与写的有机结合,都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体现了对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做到真正关注了学生生命的状态和终身的发展,做到追求课堂的求真务实与回归生命的本真。4/4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李时珍》课件2.ppt
- 第1课 杰出的中医药学家李时珍 (3).ppt
- 《李时珍》课件4.ppt
- 课文17 李时珍夜宿古寺.ppt
- 科学家的故事 李时珍与《本草纲目》.ppt
- 李时珍小故事.doc
-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案1.doc
- 高中作文素材李时珍.doc
- 李时珍观后感范文.doc
- 17李时珍夜宿古寺(2).doc
- 16李时珍夜宿古寺.doc
- 《李时珍夜宿古寺》课件.ppt
- 《李时珍》教学设计.doc
-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9.2李时珍同步练习.doc
-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9.2李时珍同步练习A卷.doc
-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7课《李时珍夜宿古寺》同步练习(II )卷.doc
-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7课《李时珍夜宿古寺》同步练习(I)卷.doc
-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7课《李时珍夜宿古寺》同步练习A卷.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