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2.15 KB
  • 2022-06-16 12:14:50 发布

17《李时珍夜宿古寺》导学案表格式教案设计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17李时珍夜宿古寺导学案设计课题李时珍夜宿古寺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李时珍夜宿古寺》是一篇故事性很强的课文。课文以“夜色”为推移展开情节,表现了李吋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基于《语文课程标准》侣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木课循着“默读帝思一一探究批注一一交流互动一一感情诵读”这样的学路,引导学生围绕教师提出阅读话题:“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李时珍。”静心阅读,充分触摸语言,在潜心学文中与文本、教师、学生展开多维对话,抓住语言文字的传神处、空白处、巧妙处、精彩处……进行揣摩、品析、掂量、玩味,化粘神理念为鲜明形象的感知、想象和体验,以获取文本意义的感悟和思想情感的感染等。学前准备1•搜集有关李时珍利《本草纲目》的资料。(师生)2.预习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读通课文,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理解。(学生)3.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效果检测一、游戏导入,简介人物(用时:4分钟)1.教师岀示以下几组提示,请学生猜出相应的人物。(1)19年史学家《资治通鉴》(2)远渡重洋生物学家青蛙卵剥离手术(3)江苏宜兴画家《奔马图》(4)一万余里“医林二圣”之一《本草纲目》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并说说对课题的理解。3.简介李时珍以及《本草纲目》。1.学生根据提示猜人物:(1)司马光;(2)童第周;(3)徐悲鸿;(4)李时珍。2.学生读题,交流对课题的理解。3.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简要谈谈对李时珍及《本草纲目》的了解。1.《本草纲目》的作者是()。A.司马光B.李时珍C.童第周D.徐悲鸿2.连线。《资治通鉴》徐悲鸿《奔马图》李时珍《本草纲目》司马光青蛙卵剥离手术童第周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用时:25分钟)1.组织学生自读课文,出示自学要求。(1)人声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长句子多读几遍。(2)画出生字新词,想想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在不理解的词语下打个问号。(3)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尝试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把课文分为三段,并概括段落大意。2.组织交流自学情况。(1)出示课文中的生字以及生字组成的词语,检查掌握情况。1.学生自主学习。(1)学生口由朗读课文,借助课后生字表,读准字音并练习将课文读通顺。(2)学生画岀课文屮的生字新词,尝试采用多种方法理解。(3)学生尝试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落人意,完成课后练习4<>2.师生交流自学情况。(1)在老师的指导下朗读生字新词,同学之间互相提醒生字读写的注意点。(2)交流词语理解情况。如:“饥餐渴饮”“晓行枚宿”可以采用拆词法来理解;“断垣残壁”3.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完成练习。晓()夜()飞鸟()()()垣()壁长()累()()有()悟()餐()饮你能选用其中的几个词语描写一下夜晚的呆色吗?4.在情境中根据音节填字。李时珍师3()俩住su()在一座满是chQn()土的破miao()内,将当天的寻访所得xidng()细地记录下来。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检查课文朗读情况。(3)检查课文段落划分以及段童概括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轮廓”可采用看图法来理解;“呃逆”“涎滑”可以在查字典的基础上联系生活实际來理解。(3)朗读课文。同伴之间以“五不”要求互相评价朗读情况。(4)交流分段和段落大意。第-•段(1〜4自然段):写因赶路而错过了客店,李时珍和弟了庞宪决定在一座破败的古寺住一夜。(小标题:夜宿古寺)第二段(5〜7自然段):写师徒俩虽然啃下粮、住破庙,但为修好《本草纲目》都不觉得苦。(小标题:寺中谈苦)第三段(8〜13自然段):写入夜后,李时珍不顾劳累,借着月光在认真记载着白天的寻访收获。(小标题:连夜记录)(5)采用段怠综合法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5.课文直通车。课文主要讲了我国古代伟大的家李时珍不顾年岁大,为了修好,住、啃,以及在月光下的事迹。三、学习第1自然段,初步体会人物形彖(用时:5分钟)1.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说说从这个口然段中体会到了什么?李时珍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指导朗读。1.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归纳总结:(1)地方多:安徽、河南、湖北等地;(2)路途长:好几个月;(3)条件差:饥餐渴饮、晓行夜宿;(4)工作细:到人迹罕至的地方实地察访。抓住以上要点初步感受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2.有感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6.品味语言。李时珍领着弟子庞宪,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在安徽、河南、湖北等地察访药材,已经走了好儿个月了。“饥餐渴饮”的意思是,“晓行夜宿”的意思是。从这两个词语中我体会到了O四、教学生识字,指导书写(用时:4分钟)1.教学生识记字形。(1)学生自学生字字形,同桌交流生字的记忆方法。(2)检查学生掌握情况。2.指导书写,提醒学生注意“左窄右宽”的特点,重点指导“宿、尘、煮”。3.练习描红,教师巡视。1.学生自主识记生字,同桌交流生字记忆方法。2.交流书写注意点。如:“宿”要注意上小下大;“尘”要注意上下人体相等;“煮”要注意上大下小。3.练习描红。7.选字填空。祥详(1)我端()着眼前的这只小甲虫,入了神。(2)老奶奶神态()和地给我们讲述着那古老的传说。定订⑶为了修()好《本草纲目》,李时珍吃了很多苦。(4)学校规()下午四点前必须放学。五、总结留疑,布置作业(用时:2分钟)1.教师总结本堂课的内容。2.留疑:李时珍和弟子在古寺里做了些什么?说了些什么?下堂课再学习。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 3.作业:朗读课文;抄写词语。教师批注第二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效果检测一、整体回顾,复习导入(用时:3分钟)说说课文主耍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回忆、交流。二、品词析句,感受印象(用时:25分钟)(一)自主阅读:默读课文,谈谈李时珍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彖?是从哪些词句屮体会到的?将词句圈画出來,并作简要批注。(二)组织学生交流:1.感受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1)出示重点句,抓住关键词来体会。(2)出示图片,感受古寺的破败。(3)体会作者为什么要描写古寺的破败。(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2•感受李时珍造福于民,甘愿付出的可贵精神。(1)出示重点句,在对比屮感受人物精神。(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3.感受李时珍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1)出示重点句,品析重点词“端详”和“放在嘴里1嚼1嚼”。(2)讲《李时珍以身试药》的故事。(3)思考:李时珍为什么这么做。(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一)学生潜心默读课文,品读语言文字,感受人物形象,并作简要批注。(二)学生交流:1.感受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近前一看,原来是一座破败的古寺。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只见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李时珍对庞宪说:“我们就在这里住一夜吧!”⑴抓住“到处”“长满”“厚厚”“断垣残壁”来感受这座古寺的破败。(2)通过图片进一步感受。(3)领悟:作者通过描写古寺的破败来衬托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4)有感情地朗读,加深体会。2.感受李时珍造福于民,廿愿付出的可贵精神。嗯,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1)抓住两个对比,一是“家里”与“破庙”对比,二是“万民得福”与“个人吃苦”对比,感受李时珍造福于民,甘愿付出的可贵精神。(2)有感情地朗读。3.感受李时珍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它们的叶子十分和似,但是&品味语言。(1)近前一看,原來是一座破败的古寺。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只见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靑苔,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李时珍对庞宪说:“我们就在这里住一夜吧!”从“到处”“长满”“厚厚”“断垣残壁”等词语中我体会到,作者之所以要将古寺的破败写得这么具体,是为了。(2)嗯,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从这段话屮我感受到了O(3)它们的叶子十分相似,但是药性不同。怎样区别它们呢?李时珍端详了一阵,各扯下一点放在嘴里嚼嚼,若有所悟。他接着往下写:“鸡肠草,生嚼涎滑;鹅肠草,生嚼无涎……”从“端详”和“放在嘴里嚼嚼”感受到,李吋珍这样做是为了,。 药性不同。怎样区别它们呢?李时珍端详了一阵,各扯下一点放在嘴里嚼嚼,若冇所悟。他接着往下写:“鸡肠草,生嚼涎滑;鹅肠草,生嚼无涎……”(1)通过品析“端详”和“放在嘴里嚼嚼”感受李时珍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2)通过聆听老师讲的故事进一步体会。(3)交流:李时珍之所以这么做,是为了让《本草纲hl》更加准确,一切都是为了万民得福。(4)有感情地朗读。三、总结写法,深化认识(用时:5分钟)1•整体回顾课文,画出课文屮描写夜色推移的句子。2.思考:作者为什么耍写这些内容。1•整体默读,圈画句子。(1)眼看太阳渐渐下山,飞鸟归林,师徙俩不免焦急起來。(2)夜幕渐渐降临了,师徒俩找来些枯枝杂草,生起火来。(3)皎洁的月光透过露天的屋顶,照进房子里。(4)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中天。2.思考并交流这样写的好处。(1)通过夜色推移,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2)通过环境描写,衬托人物形象:时间逐渐推移,夜也越来越深了,环境又很艰苦,而李时珍却还在研究草药,衬托了李时珍不畏艰苦,一心修订《本草纲目》,为民造福的可贵形象。9.读句子,完成练习。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中天。“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表明,月亮“移到了中天”表明。课文通过景物描写衬托了O四、复述课文,转化语言(用时:7分钟)1.整理复述提纲。2.指导复述。1.整体回顾,整理复述捉纲。(夜宿古寺一一啃食干粮一一寺中谈苦一一记载草药一一冒险品尝)2.复述课文:(1)同桌相互复述;(2)指名全班复述,师生共同评议。教师批注板书设计李时珍仪宿古寺夜宿古寺:到处长满厚厚一一不怕吃苦 寺中谈苦:苦多了值得的一一造福于民连夜记录:端详放在嘴里嚼嚼一一严谨认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