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00 KB
- 2022-06-16 12:11:35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名称:论朱祖谋词中的屈原情结学生姓名:王睿院别:中国语言文学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指导教师:刘红麟副教授2011年11月23日
一、综述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一)研究动态朱祖谋是清末四大词家之一,生于国家多难之秋,一生经历了戊戌变法、庚子事变和辛亥革命三件大事。四十岁时,专攻于词,身经亡国之痛的他在许多词作中寄托了国家之慨。在他的词作中,有着强烈的爱国情操和洁身自好的高尚品格,这与同样身处易代之际的爱国诗人屈原有着惊人的共鸣。目前对本课题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1.秦敏、沙先一的《词史与诗史的交融———论彊村词对杜诗的师承》中,作者指出朱祖谋的词对杜甫诗词中精神的师承与弘扬,并在文中提及到,词人在词作中寄寓了如同屈原那般贤才难为国用的愤慨之情。2.郑晓云的硕士论文《彊村词浅议》,系统而又全面地探讨了彊村词的思想内容,细致分析了彊村词的艺术手法。3.郑晓云的《论朱祖谋的人品与词品》一文,论述了朱祖谋拳拳的爱国赤子之心,以及他高洁的性灵和高致的词品。4.姚晓雷的《试论清末常州词派文人的屈骚情结》一文,论述了屈骚情结作为一种文化原型在清末常州派词人身上的休现。包括香草美人式的抱节自持、对多难家国的真挚关注、清帝逊位后的遗老心态等5.朱德慈在《中晚期常州词派研究》一文中,对朱祖谋词的艺术风格进行了详细论述,并指出清季四大词家在情感态度上都表现出伤时忧国的情感,并对旧朝抱着深深地怀念之情,而在审美选择上秋草、落花、衰荷、落叶等意象寄寓自己失意、哀怨的情绪。就现在的研究状况来说,很多学者都对彊村词中的爱国情怀进行了阐述,有些也提及了彊村与屈原之间存在某种联系,但真正把彊村词中的屈原情结进行概括和总结的几乎没有。我写这篇论文,希望能够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系统的对朱祖谋词中的屈原情结进行阐述和总结,以求更深入的理解和感悟彊村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阐述其深刻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二)选题依据1.屈原作为一代爱国诗人,其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文人士大夫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深深地影响着历代的文人。屈原已经成为了古代士大夫文人一个强大的精神支柱,成为了一种文化的符号。屈原情结也在各代文人身上有着或深或浅的印记。
2.清末词人朱祖谋托身与艰危时世,是一个出生于官宦世家的传统文人,深受正统思想的影响,有着心怀天下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朱祖谋四十岁才开始专力治词,正是易代之际,心忧天下却壮志难酬,这与屈子忠而见逐的经历是及其的相似。3.通过研读彊村词,我发现其词内容多为书法易代之感,有朋酬唱之作中也多抒发迟暮之情,这与屈原诗作中忠君爱国之情、美人迟暮之感相同。4.通过相关文献的查阅与整理,词作的阅读比较,我发现朱祖谋无论是在诗词的思想内容还是创作的艺术手法之上,都对屈原有着深深的接受痕迹。5.通过仔细阅读朱祖谋的词作及相关研究资料,本人决定深入研究朱祖谋对屈原的接受,并总结出彊村词中的屈原情结,(三)选题意义通过研究彊村词中的屈原情结,我发现在创作手法上,朱祖谋对屈原的接受值得我们好好研究,主要体现在寄托手法的应用和楚辞章句的化用,尽得离骚之形,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在艺术手法上,屈原精神虽由来已久,却日久弥新,它深深影响着古往今来一代又一代的文人。朱祖谋对君主和国家的忠心让我们感动,遗世独立、刚正不阿的崇高品格又深得离骚之魂。这种始终把国家放在最重要的位置的家国精神,在现代社会显得尤为宝贵,值得我们当代人深思,有着较为深远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一)基本内容1.论述屈原和朱祖谋他们所处的时代,生平经历与个性特征、词作的艺术风格与审美情怀。屈原和朱祖谋都处于易代之际、亡国之时,时事的变化让他们都有着对祖国深深的依恋之情,词人将这种情感都付之于诗词的缠绵悱恻。彊村词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上都受到了屈原一定的影响。2.分析朱祖谋受屈原影响从而产生屈原情结的原因(1)屈原作为一种精神象征的影响(2)社会因素。都处于国难之际,易代之时(3)个人因素。朱祖谋从小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家国观念、忠君爱国思想根深蒂固3.简述彊村词中屈原情结的具体表现(1)思想内容
①卓然于世的悲愤思想Ⅰ卓然于世之风骨Ⅱ忠君爱国之深情②缠绵悱恻的迟暮之情(2)艺术手法①香草美人的寄托手法(香草体系、美人体系)②楚辞章句的大量化用4.总述彊村词中的屈原情结,并对朱祖谋的屈原情结进行一定的深入理解,理解其现实意义,挖掘其艺术价值,指导我们今后的文学研究。(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1.试从屈原和朱祖谋的生平经历与所处社会环境等方面,分析朱祖谋词中屈原情结形成的原因。2.理解屈原情结在彊村词中的具体表现,并结合具体例子对其进行阐释。3.理解朱祖谋词中屈原精神的现实意义,并作具体的阐释。三、研究的步骤、方法、措施及进度安排(一)研究步骤(1)收集所写论题的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对本课题研究成果;(2)整理、总结已有资料,写出论文提纲;(3)完成开题报告,完善论文提纲;(4)完成初稿写作,交指导老师审阅;(5)修改初稿,完成定稿。(二)研究方法文化历史研究法比较分析法文献调查为主网络检索法论证法(三)进度安排(1)2011年11月15日——11月30日完成任务书(2)2011年12月15日——12月30日完成开题报告(3)2012年第八学期的第一个周末完成现场开题,开始论文写作(4)2012年4月1日前完成初稿撰写
(5)2012年4月1日——4月20日完成论文修改(6)2012年4月20日——4月25日完成论文中期检查(7)2012年5月1日前论文定稿(8)2012年5月6日参加论文答辩四、主要参考文献[1]卓清芬.清末四大家词学及词作研究[M].台湾:国立台湾大学出版委员会,中华民国九十二年.[2]朱孝臧著白敦仁笺注.彊村语业笺注[M].成都:巴蜀书社出版社,2002.[3]陈维崧等著钱仲联选.清八大名家词集[M].长沙:岳麓书社出版社,1992.[4]张涤云.论彊村与彊村词[J].杭州大学学报,1995,(25).[5]彭清.“试画虞渊落照红”——论《彊村语业》[J].文学评论,1987,(3).[6]李金坤.中、晚唐诗人“凤”、“骚”情结简论[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2009(11).[7]葛晓音.屈赋比兴的性质及其作用的转化[J].北京大学学报,2005,(1).[8]王德华.论屈骚精神对当代的启示[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3,(1).[9]郭建勋.论词对楚辞的接受[J].求索,2002,(1).[10]刘红麟.晚清四大家词学与词作研究[D].苏州大学博士论文.2005.[11]赵丹.《离骚》比兴手法特色谈[J].中国古代文学研究,2009,(3).[12]刘志宏.《离骚》“香草美人”抒情模式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3.[13]崔富章.屈骚精神亘古常新[J].甘肃社会科学,2006,(1).
[14]杨雨田慧敏.论文廷式词对屈骚的接受[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2009,(11).[15]陈冬.屈大均词的屈骚之风[J].辽东学院学报,2009,(11).五、指导教师意见签名:六、教研室意见签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屈原一中安全教育内容
- 屈原列传随堂练习
- 屈原列传原文及翻译
- 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041)-屈原
- 屈原诗歌与楚人审美观念研究
- 屈原《九歌》的叙事学研究
-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针对训练《陈情表》《项脊轩志》《屈原列传》《兰亭集序》苏教版
- 屈原管理区农业机械管理局
- 「看动画学历史」工作纸屈原
- 2017高三下学期语文基础达标测试:屈原列传(节选)
- 从屈原投江说开去
- 第六册《屈原列传》学案
- 高三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课时训练:屈原列传(节选)
- 山东省语文高中鲁人版学案必修三学生版:屈原列传第三课时
-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屈原(节选)》优秀导学案
- 职高苏教版《屈原列传》(教案)
- 屈原与楚辞教案
- 屈原列传(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