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9.79 KB
  • 2022-06-16 12:11:32 发布

语文鲁人版必修3《单元综合1、屈原列传》测评与答案

  • 2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单元综合测评(一)(时间:120分钟,分值:120分)—、基础巩固(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既有浩如烟海的传统文化典籍,也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和各种流派的现代艺术,这些都深深吸引着前来参观的外国友人。②今年的元宵晚会上,著名豫剧演员小香玉将《谁说女子不如男》唱得字正腔圆、声情并茂,令观众刮目相看、赞叹不已。••••③最近出版的长篇小说《雪莲花开》通过对藏族姑娘卓玛的人牛历程的叙述,表现了她鲜明的民族性格和一言九鼎的诚信精神。••••④经过周密的调查,公安人员终于掌握了在逃人员的行踪,然后兵分三路按图索骥,一举将他们全都缉拿归案。•••⑤这儿幅书法作品笔走龙蛇、流畅飘逸,在本次春季拍卖会上甫一亮相,就••••引起了国内外藏家的极大兴趣。⑥天寒地冻、滴水成冰的季节终于过去,春天在大家的盼望中姗姗而来,到处都涣然冰释,生机勃勃。••••A.①②④B.①④⑤C.②③⑥D.③⑤⑥【解析】本题从用错对象、望文生义等角度设误考查成语的使用。①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使用正确。②刮目相看:用新的眼光来看待。是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用在“著名豫剧演员”身上,不合语境。③一言九鼎:一句话的分量像九鼎那样重,形容所说的话分量很重,作用很大。不能用来修饰“诚信精神”,对象误用。④按图索骥:按照图像寻找好马,比喻按照死规矩机械、呆板地做事,也泛指按照线索寻找目标。本句中采用了它的第二个义项,使用正确。⑤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笔势雄健活泼。使用正确。⑥涣然冰释:形容嫌隙、疑虑、误会等完全消失。望文生义。 【答案】B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导学号:35750029]A.无论是门栅、牌楼还是木坊、石桥,都残留着经过历史风雨汰洗的色彩,都镌刻着一个个朴素的故事,都冋荡着凄婉的古风遗韵。B.由于电视、电脑的普及,在给现代人带来丰富多彩的视听艺术的同时,也悄悄地改变着人们在印刷媒体时代所形成的审美趣味和欣赏习惯。C.读完塞林格的《麦□□的守望者》,读者就会被这柔弱的语言所谱写的忧伤的情绪所感染,使读者感到余味无穷,不忍释手。D.他以中国作家中少见的心怀和笔力,打破了意识形态的禁锢、民族的隔膜和历史的误会,用精致的语言在小说屮细腻地体会穿越时空的同情。【解析】B项,缺少主语,去掉“由于”。C项,成分残缺,应在“柔弱的语言”前加介词“用”;句式杂糅,去掉“使读者”。D项,搭配不当,“打破”能与“禁锢”搭配,但不能与“隔膜”“误会”搭配。【答案】A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导学号:35750030]没有一个人的生命是完整无缺的,每个人都少了一样东西。,仿佛我们背上的一根刺,时时提醒我们要谦卑;要懂得怜恤。①以前我也痛恨我人生中的缺失②你不想要它③每个人的生命,都被上苍划上了一道缺口④因为我认识到生命中的缺口⑤它却如影随形⑥但现在我却能宽心接受A.③②⑤①⑥④B.③②①⑥④⑤C.①⑥④③②⑤D.①⑥②⑤④③【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注意题中横线前后的语句,由横线前的语句,可确定③紧承其后,由横线后的语句,可确定④在其前,由上述两点即可确定答案。【答案】A4•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随着雾霾频发,油品质量对环境的影响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有测试表明,一些城市空气中PM2.5的20%左右来自机动车尾气,而只要使用符合新 标准的汽油和柴油,o有鉴于此,我国将加快推进成品油质量升级国家专项行动。A.即使现有汽车不作任何改造,其尾气中相关污染物的排放也能减少10%B.汽车尾气中相关污染物的排放就可减少10%,现有汽车的改造并不是必须的C.再加上对现有汽车进行改造,其尾气中相关污染物的排放就将减少10%以上D.不管是否改造现有汽车,其尾气中的相关污染物排放都将减少10%【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整个语段叙述的中心是尾气排放量对空气质量的影响,“使用符合新标准的汽油和柴油"、提升“成品油质量”都是为了降低尾气排放量。所以,要填写的句子的叙述重点也应该落到尾气排放量上。B项,叙述重点是“汽车的改造”;C项中的“再加上对现有汽车进行改造”与原文中“只要使用……和柴油”矛盾;D项,“不管……都……”句式,不如A项的“即使……也……”语气强烈,更能显示出后文“加快推进成品油质量升级”的迫切性,所以A项更恰当。【答案】A二、阅读理解(44分)(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8题。(19分)胡世宁,字永清,仁和人。弘治六年进士。性刚直,不畏强御;且知兵。除••德安推官。岐王初就藩,从官骄,世宁裁之。迁广西太平知府。太平知州李浚数杀掠吏民,世宁密檄龙英、知州赵元瑶擒之。母丧归。服阕赴京。道沧州,流寇攻城急,世宁即驰入城,画防守计。贼攻七日夜,不能拔,引去。迁江西副使。当是时,宁王宸濠骄横有异志,莫敢言,世宁愤甚。正德九年三月上疏曰:“敕王止治其国,毋挠有司,以靖乱源,销意外变。”底濠闻,大■怒。列世宁罪,遍赂权幸,必杀世宁。世宁已迁福建按察使取道还里宸濠遂诬世宁逃驰使令浙江巡按潘鹏执送江西鹏尽系世宁家人索之急。李承勋为按察使,保护之。世宁乃亡命抵京师,自投锦衣狱。狱中三上书言宸濠逆状,卒不省。系岁余,言官程启充、徐文华、萧鸣凤、邢寰等交章救,乃谪戍沈阳。居四年,宸濠果反。世宁起戍中为湖广按察使。寻摧右佥都御史,巡抚四川。以父忧归。•• 世宁风格峻整,居官廉。疾恶若仇,而荐达贤士如不及。都御史马昊、陈九畴坐累废;副使施儒、杨必进考察被黜;御史李润、副使范辂为时所抑,连章荐之。与人语,吶不出口,及具疏,援据古今,洞中竅会。与李承勋善,而持议不苟合。始以议礼与张堪、桂萼合,堪、萼德之,欲援以自助,世宁不肯附会,论事多牴梧。诸大臣皆忌之。帝始终优礼不替。九年秋卒。赠少保,谥端敏。■摘编自《明史•列传第八十七》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世宁已迁福建按察使/取道还里/宸濠遂诬世宁逃/驰使令浙江巡按潘鹏执送江西/鹏尽系世宁家人/索之急/B.世宁己迁/福建按察使取道还里/宸濠遂诬世宁逃/驰使令浙江巡按潘鹏执送江西/鹏尽系世宁家人/索之急/C.世宁已迁/福建按察使/取道述里/宸濠遂诬世宁逃/驰使令浙江巡按潘鹏执送江西/鹏尽系世宁家人/索之急/D.世宇已迁福建按察使/取道还里/宸濠遂诬世宇逃/驰使令浙江巡按潘鹏执送江西/鹏尽系世宁/家人索之急/【解析】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运用排除法找到答案。“世宁已迁福建按察使”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主谓宾齐全),中间不应断开,因此排除B、C两项。“鹏尽系世宁家人”中,“尽”意思是"全部”,那么“系”的宾语应该是“世宁家人”,由后文可知“索之急”中的“之”指代世宁,故排除D项,选A项。【答案】A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导学号:35750031]A・弘治,是中国明朝第九个皇帝明孝宗朱祐槿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始于汉武帝。A.疏,又称“奏议”或“奏疏”,是臣僚向帝王进言使用文书的统称。疏的木意为“疏通”,这里引中为分条说明的文字。 A.父忧,为“丁父忧”的省写。“丁忧”,古代官员父母亲去世后必须停职守制的制度,丁忧期间,丁忧人不准为官。B.谥,谥号,仅指古代君主、诸侯死后,根据他们的牛平事迹与品德修养,给予的一个寓含善意评价或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解析】可以获得谥号的有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比如本文传主胡世宁就是大臣。【答案】D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胡世宁通晓军事。他的军事才能在流寇攻打沧州时展现出来,流寇攻打沧州七天七夜,沧州城还是没有攻破,最后,流寇被迫撤离。B.胡世宁疾恶如仇。他为人风格端庄、峻严,任广四太平知府时,太平知州李浚几次三番杀害吏民,掠夺财产,胡世宁率人逮捕了他。C.胡世宁不畏权贵。他果断揭发宁王宸濠骄横不法和造反的意图,虽遭受迫害,并被关进监狱,也毫不屈服,他最后被谏官营救岀狱。D.胡世宁刚正不阿。张堰、桂萼感激他在议论“大礼”时意见一致,想拉他一把,让他帮自己的忙,世宁却不肯附合他们。【解析】“胡世宁率人逮捕了他”错,应是“密令龙英、知州赵元瑶逮捕了他”。【答案】B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道沧州,流寇攻城急,世宁即驰入城,画防守计。(5分)译文:(2)与人语,呐不出口,及具疏,援据古今,洞中竅会。(5分)译文:【答案】(1)( 胡世宁)取道沧州时,流寇正猛烈攻打州城,他于是骑马快跑入城,帮着策划守城的办法。(2)(胡世宁)与人说话,好像嘴笨说不出什么,等撰写奏章时,却援引古今,常常切中要害。【参考译文】胡世宁,字永清,浙江仁和人。弘治六年(1493)中榜进士。他性情刚直,不怕威胁;并且懂得军事。开始他做德州推官。歧王初登王位,下属官吏骄横,世宁制裁了他们。他又升任广西太平知府。太平知州李浚几次三番杀害吏民,掠夺财产,世宁密令龙英、知州赵元瑶捕捉了他。母亲死后他回家守孝。三年守孝完后又赴京候补去。取道沧州时,流寇正猛烈攻打州城,(世宁)于是骑马快跑入城,帮着策划守城的办法。流寇攻打了七天七夜,打不下来,才撤退走了。他升任江西副使。这个时候,宁王宸濠骄横不法有造反的意图,但是没人敢说起此事,世宁恼火极了。正德九年(1514)三月就上书说:“皇上命令宁王只治理自己的封国,不要干扰地方官府,以期铲除作乱的根源,灭绝无法设想的祸变。”宸濠知道这件事后大为恼火,就罗列了世宁的罪过,贿赂当权的宠臣们,非杀掉世宁不可。世宁当时已升为福建按察使,赴任途中取道还乡。宸濠就诬蔑说他逃跑了,派人传令浙江巡按潘鹏将他抓住送江西来。潘鹏把世宁的家人全关了起来,紧急追捕世宁。李承勋当时是浙江按察使,暗中保护了他。世宁于是逃出,去了北京,自己投案住进了锦衣卫的监狱。在监狱中他三次上书陈述宸濠大逆不道的罪状,最后无人理会。关押了一年多,谏官程启充、徐文华、萧鸣凤、刑寰等人递上奏章搭救他,才把他放出,贬往沈阳戍守。过了四年,宸濠果然造起反来。世宁从贬戍地被重新启用,做了湖广按察使。不久升任右佥都御史前往巡抚四川。因为父亲去世回乡守孝去了。世宁为人风格端庄、峻严,居官廉洁,疾恶如仇,而推荐贤人,却惟恐他们仕路不通。都御史马昊、陈九畴因罪被罢官;副使施儒、杨必进在考评中被黜斥;御史李润、副使范辂被当时大臣压制,他都连章推荐。与人说话,好像嘴笨说不出什么,等撰写奏章时,却援引古今,常常切中要害。他和李承勋关系很好,但议论政事从不苟且迎合。起初议论“大礼”时他和张堪、桂萼意见一致,张堪、桂萼感激他,想拉他一把,让他帮自己的忙;世宁却不肯附和他们,议论政事常常和他们意见抵触。朝中大臣都忌恨他。好在世宗皇帝对他始终恩礼不衰。 九年(1530)秋天去世后,被追赠为少侯,谥端敏。(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25分)今夜的泪水李汉荣那个星期天,我在山上漫步,沿着野草缠绕的小径随意走着,我不想寻找确凿的目的地,我把双脚交给这些古藤般时隐时现的小道,就由它们把我带到哪里算哪里,即便被带进密不透风难辨方向的林莽,我也不会埋怨,就迷一次路吧。这么多年,周而复始地走着明白无误的路,想迷一次路都没有机会,一切都设计好了,规定好了,人只要一动身,就进入了固定的程序,就踏上了锁定的路线,红灯停,绿灯行,就这么笔直地走来走去,直至终点。一条路走到黑,这使我们失去了对路的感激。这就如同把一个无味的梦做到天亮,而且夜夜重复,那个梦早就不是梦了,全然没有了梦的神奇浪漫。被同一个梦占据的睡眠与无梦的睡眠并没有什么两样,都是对死亡的提前预演。我就在野草杂树中胡乱走着,天渐渐黑了,我正可以在夜色里迷一次路,对黑夜的到来我有了一种隐隐的快感。一条野径把我带入一片竹林。早听人说过,南山上有一个竹海,与更南的四川相连,在南山的“海域”也有近千亩。那么我是下海了?至少已来到浅海湾。我折了一根干瘦的竹竿作为探路的拐杖,边走边敲敲这根竹子,敲敲那根竹子,既是为自己壮胆,也顺便对寂寞中坚守的竹子们表示敬意和问候。天似乎完全黑下来了,在林子里行走更能真切地看到夜晚是怎样一笔一笔很快涂染了它漆黑的形象。然而林中似乎又有了亮色,竹子与竹子之间断续传递着神秘的光线,我仰头一看,竹叶交叠的高处,分布着星星点点的小孔,光,正是从那里漏下来的。此时,我体验到自然界那些生灵们有限的幸福,比如野猪、松鼠、刺猬、山羊、兔子、猫头鹰……虽然,在这严酷的世界上,没有谁帮助它们同情它们,在自生自灭的命运里,它们是何等孤独悲苦,天敌的伤害,饥饿的打击,病痛的折磨,它们每时每刻都在提心吊胆地活着。然而,我似乎夸大了它们的痛苦。至少,阳光雨水对它们是免费供应的,还有,在黑夜降临的时刻,天上那些伟大的星星绝不因为它们卑微就不关照它们,相反,与它们的实际需求相比,大自然把大额度的光亮赐给它们。走了大约两个小时,我折回身,向来时的方向走。我没有迷路,星星们不让我迷路。莫名其妙地,我竟流出了眼泪,我觉得这伟大的宇宙固然充满莫测的危险和深奥的玄机,但壮阔的宇宙毕竟对人、对生命体现了无微不至的仁慈。此时已是深夜,这寂寞的山野也许只有我一人独行,当然也许还有一些保持着夜游习 惯的伙计,比如猫、狗、松鼠也在夜的某个角落散步或恋爱,但是,毕竟此地就我一人呀,宇宙却为我准备了一万盏一千万盏一千亿盏华灯!整整一条银河都陪着我漫游,天国里全部的照明设施都归我——一个凡夫俗子使用!这是怎样的大恩大德啊。我就想,在如此壮丽无比的夜色下,谁能忍心辜负这皎皎明月盈盈星空?这伟大深邃的星空,正是神的无边胸怀,在这神圣星光的映照下,人只能去热爱,去歌唱,去进行美好的创造和劳动,去沉思,沉思存在的源头,沉思无限时间和空间向我们暗示的神秘寓意,或者怀着感恩的心情进入睡眠……我想,历史上那些道德高尚智慧卓越心灵伟大的人,除了特殊的禀赋和所传承的高深优美文化影响了他们,他们更重要的道德和心灵源头当是这伟大不朽的宇宙星空——这浩瀚无涯的时空之海光芒之海召唤和启示了他们心灵里潜藏的浩瀚崇高的道德冲动:必须熔铸一颗崇高清澈的大心,才配面对这星空。经过虔诚的磨砺、修养、吐纳,他们终于有了一颗与宇宙对称的伟大灵魂。可是,曾几何时,这崇高的精神的星空渐渐成了物理学的星空,化学的星空,气象学的星空,商业的星空,间谍卫星的星空。它渐渐从心灵的天幕暗淡下来。古典的、天真的激情退潮了。人类的目光,更多地锁定在自己制造的符号网络里;人类的心灵,更多地沉溺于物质福利的狭小池塘里。星空依旧如公元前一样浩瀚壮美,星空下,却少有与之对称的伟大激情和壮美灵魂。星空,徒然地照着失去神性失去信仰的现代的荒滩。我在竹林里,借着朦胧而亲切的光线一边走着,一边想着,一次次流出了眼泪。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导学号:35750032]A.作者对“红灯停,绿灯行”“笔直地走来走去”的生活方式是不满的,他追求的是一种自由自在、不受世俗约束的生活。B.作者认为,壮阔的宇宙星空对人、对生命是仁慈的,具有崇高的精神;作为人,就应该具有与2对称的伟大激情和壮美灵魂。C・“一万盏”“一千万盏”“一千亿盏”“整整一条银河”一组数量词连用,加强了语气,深切地表达出作者对仁慈宇宙的感激之情。D.“物理学的星空,化学的星空……”一句,点明了现代文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破坏了星空的环境,表达出作者对这一现象的不满。E.文章语言流畅,联想丰富,由眼前之路联想到生活之路,由平常人联想到智慧卓越的人,意味深长,给人启迪。 【解析】A项,“追求的是一种自由自在、不受世俗约束的生活”错,与主旨不符;D项,“影响破坏了星空的环境”错,句子的意思是说人们过多注重的是“物质福利”,缺少有与崇高精神的星空对称的伟大激情和壮美灵魂。【答案】AD5.作者为什么说:“就迷一次路吧”?星星没有让“我”迷路,“我”为什么流出了眼泪?(6分)【解析】第一问可从该句的后面一段话“这么多年……都是对死亡的提前预演。”得出答案。第二问可从“但是,毕竟此地就我一人呀……或者怀着感恩的心情进入睡眠……”这些语句总结岀答案。【答案】第一问:①因为多年来,“我”周而复始地走着明白无误的人生之路,想迷一次路都没有机会。②生活过于单调乏味,这使“我”失去了对路的感激。第二问:①“我”觉得这伟大的宇宙固然充满莫测的危险和深奥的玄机。②我感恩于宇宙星空的仁慈(或大恩大徳,或召唤与启示)而流泪。6.文章第二段写“野猪、松鼠、刺猬”等小生灵的意图是什么?(6分)【解析】本题考虑其作用主要从两个方面思考即内容和结构。从内容来看可结合第二段最后几句归纳出,结构上应属于为后面写自己的感悟作铺垫。【答案】①为了说明宇宙星空不会因为地球上的生物卑微而不关照它们。②与后文写人接受宇宙星空的恩惠而有感悟作比较。③为下文作铺垫。7.作者认为,历史上出现那些“道徳高尚智慧卓越心灵伟大的人”的条件有哪些?(8分)【解析】本题可从“除了特殊的禀赋和所传承的高深优美文化影响了他们……他们终于有了一颗与宇宙对称的伟大灵魂。”几句语言中归纳出答案。【答案】①特殊的禀赋和所传承的高深优美文化的影响;②宇宙星空对他 们的召唤和启示;③自身虔诚的磨砺、修养、吐纳。三、语言运用(14分)5.下面是中国邮政为保护地球水环境发行的邮票中的主体图形,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6分)【解析】本题以图文转换的形式考查对画面的理解和语言表达鲜明、生动的能力。描述画面要抓住画面特征,准确描写图上的地球、清水、鱼、手和污水,揭示岀它们的相互关系。配文要简洁,表达要鲜明、生动。【答案】(示例)该图由地球、清流、鱼、手和浊流构成。地球上各种鱼在清澈的水流里游动,人类之手止在阻挡排向清流中的污水,整个图形表达了人类保护水环境、拒绝水污染的决心。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导学号:35750033]艺术固然离不开技巧,_©_O要把艺术技巧和其他技巧(如式术或权术)、艺术创作和其他创作(如工业设计或科学发明)区别开来,应该有一个基本的前提。这个前提就是美。美是人的本质的对象化,是客观地呈现出来的人的精神现象。它直接诉诸感性而不诉诸理性。所以那些认识到的、理解到的技巧,那些事后通过分析才呈现出来的技巧,如军事技巧或政治技巧,,从而也不属于艺术的范畴。①②【解析】句①为总领句,语意方向应为“不是一切技巧都是艺术。”句②是对军事技巧或政治技巧的判断,语意方向应为“不是"美"”O 【答案】(示例)但并非一切技巧都是艺术就不属于美的范畴(意思对即可)5.用排比的修辞方式,改写下面画线部分。要求:①句式一致;②字数相等;③与上文语意连贯;④不改变原意。(4分)长途跋涉后,我终于在林中寻到这幽深澄碧的水潭。这潭水,可以将我的容颜映照在它明镜一般的水面上;我把这潭水当作激发我诗兴的佳酿;这潭水还可以成为我的墨池,供我笔走龙蛇。【解析】本题考查变换句式。解答这类题目,要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入手,既要考虑写作内容,又要考虑句式和修鋅手法。【答案】(示例)如明镜,让我映照容颜;似佳酿,助我激发诗兴;若墨池,供我笔走龙蛇。四、写作(50分)1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周杰伦在《菊花台》中唱道:“你的泪光柔弱中带伤,惨白的月弯弯钩住过往,夜太漫长凝结成了霜,是谁在阁楼上冰冷地绝望……”这是包含忧伤的泪光。张韶涵在《你的泪光》中唱道:“我应该是带着爱的希望,快乐地为你飞翔,不想再将伤心绑在身上,回应着你的泪光,我有个愿望,只想快乐不想悲伤,眼泪我会擦干,只留幸福在我脸上……”这是追求阳光般温暖快乐的泪光。泪光中折射着行为的价值,泪光中蕴含着人们对生活的种种体会。不同境遇的人看到他人的泪光体会各不相同。而对泪光蕴含的意义的理解,则是人与人沟通理解的一种重要方式。请以“你的泪光”为标题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写作提示】这是一个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情可抒的作文题,也很容易写出真情实感,可以引导学生多观察生活,关注社会,做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在审题过程中,对“你”的理解是写好这篇文章的关键,“你”既可以指具体的某一个人(包括身边的人,近到老师、家长、同学,远到国家领导人、各界名人;也可是古代和近代的历史人物,或者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等),也可以指某种动物或者植物,采用拟人手法,借它的泪光写某种社会现象,反映社会中 的一些问题。“泪光”中是喜悦还是悲伤,是激动抑或感怀,林林总总,尽在“泪”中。【参考例文】你的泪光风起了,你不说,只留下一丝清爽;雨来了,你不说,只抛下一方微甜;云掠过,你不说,只将印迹铭刻于心间。只等待高傲的女儿低下头,看那漫野的爱之花朵。在你的泪光中,我终于懂得,有一种爱叫静默。又是因为一件小事,我与你展开了激烈的争吵。我注视着你,愤怒地说着不悅耳的话,却无意间发现你的额角有几缕银丝,你生气地皱着眉,那里面有深深的沟壑。我心底漫上一丝不忍,却终因成长的叛逆与尖锐关上了房门。可是,如果我没有关上阻隔我们的那扇门,我就会发现站在客厅中的你眼中泛着泪光,沉默地摇了摇头。即将去遥远的外省参加数学竞赛,你送我到火车站,我们良久地僵持无言。我仰望天空,铅灰色的积云覆盖了阳光,天色仿佛一张泣尽了忧郁的脸,心里一片悲伤。终于踏上了火车,你熟练地告诉我哪里到站,要注意保暖,保管好财物,还为我打好了热水,放好了行李包。我站在你的身旁,静静地看着你利落的动作,仿佛看到了你平日出差时,在旅途中孑然一身的样子,心中有缓慢的温热在流动。火车即将行驶,你下车,在窗边招手。像初生的雏燕第一次飞离母亲的怀抱,我的心里有莫名的担心与畏惧,我紧紧地扒住窗框,对着窗外的你招手。你大声喊着什么,但火车逐渐运行起来,我只听到一句:“晚上记得盖被子!”可是,你眼中的泪光我看得十分真切,那泪光中透露着你对倔强高傲的女儿的不舍与担忧。即使你的女儿乖张、尖锐,不懂得怜惜、尊重你;即使你的女儿固执、偏激,只知道争吵与伤害,即使……在你的泪光中,我读到的,全部是你静默深沉的母爱啊!它们像繁复绚丽的花朵,一朵一朵,盛开在我的心田。【点评】人常说,“母爱似海,宽阔而深邃”,本文作者却能以敏感的心灵感受到母爱的另一种内涵——静默而深沉。在欲扬先抑的巧妙布局中,在精心描摹的细节描写中,在首尾呼应的反复手法中,在流畅舒缓的叙写中,我们感受到作者那颗细腻而又诗意的心灵。天底下这份人人赞美的情感显得那么生动而具体。学业分层测评(五)屈原列传[基础巩固层] 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导学号:35750038]A.出则接遇宾客遇:遇到■B.平伐其功伐:夸耀■C.明道徳之广崇明:阐明■D.使使如秦受地女口:至IJ,去■【解析】接待。【答案】A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因留怀王,以求割地■乂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B.上官大夫与之同列■屈平不与■C・王怒而疏屈平■顷襄王怒而迁之D.虽与日月争光可也■虽放流,眷顾楚国■【解析】C项,均为连词,表顺承,于是,就。A项,介词,趁机/介词,用;B项,介词,和/动词,给;D项,连词,表假设,即使/连词,表转折,虽然。【答案】C3.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邪曲之害公也B.蝉蜕于浊秽C.怀王贪而信张仪 A.然皆祖屈原Z从容辞令【解析】A项,“邪曲”形容词用作名词。B项,“蝉”名词作状语。D项,“祖”名词的意动用法。【答案】C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导学号:35750039]A.“离骚”者,犹离忧也B.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C.厚币委质事楚D.竟死于秦而归葬【解析】A项,离通“罹”;B项,指通“旨”;C项,质通“贽”。【答案】D2.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信而见疑,忠而被谤B.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C.数十年,竟为秦所灭D.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解析】D项为定语后置句,其他三项为被动句。【答案】D[阅读提升层]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朱云,字游,鲁人也,徙平陵。少时通轻侠,借客报仇。长八尺余,容貌甚壮,以勇力闻。年四十,乃变节从博士白子友受《易》,又事前将军萧望之受《论语》,皆能传其业。好倜傥大节,当世以是高之。元帝时,华阴丞嘉上封事,言:“治道在于得贤。平陵朱云,兼资文武,忠••正有智略,可使以六百石秩试守御史大夫,以尽其能。”上乃下其事问公卿。太子少傅匡衡对,以为“大臣者,国家之股肱,万姓所瞻仰,明王所慎择也。而嘉••猥称云,欲令为御史大夫,妄相称举,疑有奸心,渐不可长,宜下有司案验以明 好恶。”嘉竟坐之。至成帝时,丞相故安昌侯张禹以帝师位特进,甚尊重。云上书求见,公卿在••前。云曰:“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孔子所谓,鄙夫不可与事君","苟患失之,亡所不至"者也。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以厉其余。”上问:"谁也?”对曰:“安昌侯张禹。”上大怒,曰:"小臣居下讪上,迁辱师傅,罪死不赦。”御史将云下,云攀殿槛,槛折。云呼曰:“臣得下从龙逢、比干游于地下,足矣!未知圣朝何如耳?”御史遂将云去。于是左将军辛庆忌免冠解印绶,叩头殿下曰:“此臣素著狂直于世,使其言是,不可诛;其言非,固当容之。臣敢以死争。"‘庆忌叩头流血。上意解,然后得已,及后当治槛,上曰:“勿易!因而辑之,以旌直臣。”云自是之后不复仕,常居鄂田,教授诸生。时出乘牛车从诸生,所过皆敬事焉。薛宣为丞相,云往见之。宣备宾主礼因留云宿从容谓云曰在田野亡事且留我东阁可以观四方奇士云曰小生乃欲相吏邪宣不敢复言云年七十余,终于家。病不呼医饮药。遗言以身服敛,棺周于身,土周于椁,为丈五坟,葬平陵东郭外。(选自《汉书•朱云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宣备宾主礼/因留云宿/从容谓云/曰在田野亡事/口留我东阁/可以观四方奇士/云曰/小生乃欲相吏邪/宣不敢复言B.宣备宾主礼/因留云宿/从容谓云/曰在田野亡事/且留我东阁/可以观四方/奇士云曰/小生乃欲相吏邪/宣不敢复言C.宣备宾主礼/因留云宿/从容谓云曰/在II野亡事/且留我东阁/可以观四方奇士/云曰/小生乃欲相吏邪/宣不敢复言D.宣备宾主礼/因留云宿/从容谓云曰/在出野亡事/且留我东阁/可以观四方/奇士云曰/小生乃欲相吏邪/宣不敢复言【解析】“曰”为话语的标志,其后应断开,排除A、B两项;“观”的宾语应为“奇士”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项。故选C。【答案】C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博士”,古为官名。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A.“华阴”南依秦岭,北临渭水,自古有“三秦要道、八省通衢”之称,是中原通往四北的必经之地。B.“少傅”为“三公九卿”中“九卿”之一,由夏朝始设;周朝以少师、少傅、少保、冢宰、司徒、宗伯、司马、司寇、司空为九卿,历代多沿置。C.“特进”为古代官名,始设于西汉末年,一般授予列侯中有特殊地位的人,位在三公下。【解析】在本文中“特进”是“特别晋升”的意思。【答案】D1.下列对原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导学号:35750040]A.朱云,汉吋有名的高士。他少年任侠好勇,中年改节读书,研习《易》及《论语》,由豪侠而成为名儒。B.华阴县丞认为朱云才兼文武,忠正而有智谋,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推荐他做御史大夫。这一建议却遭到太子少傅匡衡的反对。C・汉成帝时,采云斥责皇帝的师傅张禹为佞臣,成帝很生气,御史拉他下殿,他攀住栏杆硬是不肯走,于是“朱云折槛”成为一段佳话。D.朱云生性耿直,倜傥有大节,人们很尊敬他。他对皇帝的意见也敢反驳,对宰相邀他做官婉言谢绝,病重时不请医不喝药,要求死后薄葬。【解析】“朱云婉言谢绝宰相邀他做官事”错,文中从朱云话的语气和后文“宣不敢复言""看,并非婉言,同时,宰相并没言明让他做官。【答案】D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译文:(2)此臣素著狂直于世,使其言是,不可诛;其言非,固当容之。译文:(3)时岀乘牛车从诸生,所过皆敬事焉。 译文:【答案】(1)如今朝廷大臣对上不能匡扶君主,对下不能有益于百姓,都是空占职位、白领俸禄而不理事的人。(2)这个臣子向来以狂放正直而闻名于世。假如他的话说得对,就不能杀他;他的话不对,木来也应该宽容他。(3)(朱云)有时乘牛车使诸生跟从(或带领诸生)出门,经过的地方的人们都对他很敬重。【参考译文】朱云,字游,是鲁国(今山东曲阜市东)人,后迁居平陵。年轻时交结轻捷豪健的侠客,帮助侠客报仇。他身高八尺多,容貌十分壮伟,凭借勇力闻名。四十岁时,才改变节操跟随博士白子友学习《周易》,又侍奉前将军萧望之学习《论语》,都能够传授《周易》和《论语》。喜欢倜傥洒脱的大节,当时社会上的人因此很看重他。汉元帝时,华阴县丞嘉向皇帝上呈密封的奏章,说:“治理的办法在于得到贤才。平陵人朱云,文武兼备,忠正而有智谋,可以让他以六百石的官秩试任御史大夫,以尽显他的才能。”元帝于是把这建议交付公卿研究,征询意见。太子少傅匡衡在对策中认为“大臣是国家的股肱,是万民景仰的对象,圣明的君王都谨慎地选择。可是嘉却曲意称颂朱云,想让他担任御史大夫,狂妄地互相称颂举荐,恐怕怀有奸邪的想法,这种欺诈行为不能助长,应该交给有司查验以明了他的好坏。”嘉竟因此获罪。到成帝时,丞相也就是原来的安昌侯张禹以皇帝师傅的资格破格提拔,很被尊重。朱云上书求见,(皇上召见他时,)公卿大臣都在旁边。朱云说:"如今朝廷大臣对上不能匡扶君主,对下不能有益于百姓,都是空占职位、白领俸禄而不理事的人,就是孔子所说的"目光短浅的人不可以辅佐国君","如果担心失去宠幸俸禄,就会言行避邪,没有什么事做不出来"。臣希望皇上赐给我尚方斩马剑,斩断一名奸臣的头来警戒其他官员。”皇上问:“你要斩的是谁呀?”朱云回答说:“安昌侯张禹。”成帝大怒,说:“你一个小官居于下位而指责长上,在朝廷上侮辱我的师傅,罪死不赦!”御史拖朱云下殿,朱云死死攀住殿前的栏杆不走,结果栏杆被他拉断了。朱云喊道:“臣能到地下和关龙逢(夏桀时忠臣,因谏被杀)、比干(商纣时忠臣,因谏被杀)交游,已经心满意足了!只是不知道国家前途会怎样?”御史终于拉着朱云走了。这时候左将军辛庆忌摘下帽子,解下 印绶,在殿下叩头说:“这个臣子向来以狂放正直而闻名于世。假如他的话说得对,就不能杀他;他的话不对,本来也应该宽容他。臣敢用死相争。”辛庆忌叩头流血。成帝的怒气逐渐消解,终于免了朱云的死罪,等到后来修理栏杆时,成帝说:“不要调换了!照原样补好它,用来表彰刚烈正直的臣子。”朱云从此以后不再做官,经常住在鄂田(鄂县的乡下),教育后生,传授学业。有时乘牛车使诸生跟从(或带领诸生)出门,经过的地方的人们都对他很敬重。薛宣做丞相时,朱云前往拜见。薛宣尽备宾主之礼相待,于是留朱云住宿,从容对朱云说:“您在乡下也没有事,暂且留在我的东阁中,可以看看天下的奇士。”朱云说:“小生(我到你这里来)难道想做丞相(你的)小吏吗?”薛宣就不敢再提这事。朱云七十多岁的时候,在家中去世。他病重时不请医生不喝药。立下遗嘱说,穿着身上的衣服入殓,棺木只需容身,墓穴只需容棺,只造个一丈五尺的小坟,埋葬在平陵城的东门外。[语言运用层]1.按照要求,把下面的三句话改写成一句话,并保留原有信息(可酌情增减词语)。【导学号:35750041]《离骚》是我国古代第一首长篇政治抒情诗。屈原是第一首长篇政治抒情诗《离骚》的作者。楚国的腐败政治和黑暗势力被《离骚》无情地揭露了岀来。①以《离骚》为主语②以屈原为主语【解析】本题考查句式的选用和变换,实际上考查短句转换成长句的能力。题目看似简单,实则要注意从三个短句中筛选出除用作母版的那个句子,也就是主谓宾排成的句子,其余两个也要注意调整语序。 【答案】①《离骚》是屈原创作的无情揭露楚国的腐败政治和黑暗势力的我国古代第一首长篇政治抒情诗。②屈原是以无情地揭露楚国的腐败政治和黑暗势力为主题的我国古代第一首长篇政治抒情诗的作者。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花青素是一种水溶性的植物色素,分布在液泡内的细胞液中,能够决定花的红色、蓝色、紫色等颜色的差别。这是因为花青素一①一:在酸性溶液中呈现红色,在碱性溶液中变为蓝色,处于中性环境时则是紫色。更令人称奇的是—②比如有一种牵牛花清晨是粉红色,之后变成紫红色,最后变成蓝色。究其原因,就是花瓣表皮细胞的液泡内pH值发生了变化,从而形成花的颜色的变化。①②③【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整个语段介绍花青素对花的颜色的决定作用。第一空是对前面一句原因的揭示,也是对其后花青素在不同溶液中呈现不同颜色的总括;第二空是对其后三种情况的总括;第三空和前后内容形成顺承关系,可以判断第三空应填花青素的变化。【答案】(示例)①在不同环境屮会形成不同颜色②有些花的颜色可以一日数变③花青素也就随之发牛变化2.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输水路线,源起湖北丹江口水库,终至北京、天津。请依据下图,用一段文字描述该干线工程的输水路线。【导学号:35750042] 要求:①包含图示总干渠经过地;②不少于5个动词;③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④不超过80字。【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准确、简明、连贯。解答此题,首先要认真观察题干所给的示意图,全面准确读图。其次,要看清题干要求,本题中有4项要求,在解题时一定不能疏忽任何一项。选取恰当的动词后,用这些动词把整个句子衔接起来,即把输水路线经过的主要地方连接起来,注意前后连贯,表达准确即可。【答案】(示例)一渠清泉,源自丹江口水库,从南阳北上郑州,穿越黄河,过焦作,出安阳,入河北邯郸,经邢台,走石家庄,分流东至天津,北达北京。源源南水北流去,绵绵千里饮甘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