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85 KB
- 2022-06-16 12:11:33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8、爱国诗人屈原第课时总序第个教学目标:1.认识课后8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屮关键词句。3.理解课文的内容,并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4.感受爱国诗人屈原的伟大精神,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的内容,感受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学难点:感悟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受到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教学用具:PPT出示屈原的有关资料、图片、录像片。学生课前查有关屈原的资料教学方法:以“为什么说屈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为主要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加强朗读指导,深人体会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学过程一、播放录像,激趣导入一、导入1•你们知道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吗?这些习俗是怎么来的呢?(播放端午节人们吃粽子,赛龙舟的一段录像。)2•那同学们看了视频知道了端午节主要是为了纪念屈原,那么你们知道人们这样崇敬、怀念屈原的原因吗?今天这节课,老师将带领大家一起走近屈原,领略这位伟大人物的风釆。(板书课题)3出示课题。4让同学们出示白己收集的有关屈原的资料。(学生读)5让我们一起进入课文进一步了解一下这个伟大的人物吧!要求;1.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读连贯。2.利用工具书扫清生字词障碍。3•思考:为什么说屈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三、交流白学体会,进行感情朗读1.小组交流。可先交流自己的感受,再提出不理解的问题。(老师提示:1读课题说说从课题看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屈原的。2.从哪些地方表现了屈原的爱国在书上圈圈画画并标上序号。3.课文哪一小节重点写了屈原是一个诗人)学生可能提出的疑问有:(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句话是什么意思?(2)为什么司马迁说屈原的精神“与日月争光可也”?(3)为什么说屈原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更是一位伟大的诗人?根据疑问,再读书,尝试自己解决,然后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指导。
(1)该句的意思是说追求理想和真理的道路是那样漫长、深远,我将克服一切艰险而努力追求、探索,表现了屈原坚定不移的信念和决心。(2)屈原热爱祖国,提出了许多进步的政治主张,但是遭到了楚怀王的疏远和放逐。他虽流亡荒野,却始终不曾放弃自己的理想,不曾放弃对真理的追求。他写下了大量诗篇,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表达自己的高洁的理想,所以说屈原的精神“与口月争光可也”!(3)屈原知识渊聘,具有卓越的政治才干,先后担任过三闾大夫、左徒等显要的官职,提出了许多进步的政治主张。他被放逐二十多年,一直关心楚国的命运,为祖国的命运奔走呼号,所以说他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说屈原是一位伟大的诗人的是因为屈原运用了楚国民歌的表现手法,创造出“楚辞”这种诗歌的新体裁。2.把最令自己感动的段落读给同学听。四、抓住重点,深入体会1.幻灯出示屈原和渔夫对话的有关段落,学生齐声朗读。2.分角色朗读。(教师可读旁白部分,女生可读渔夫的话,男生可读屈原的话。)3.说一说你从“心急如焚”“满头白发”“奔走呼号”这些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屈原非常热爱自己的祖国,十分关心祖国的命运。)4.学生齐读屈原的话,讨论交流,你体会到了什么。屈原的话语表现了屈原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坚贞纯洁的品格。五、学生再读课文,用简洁的话语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六、教师总结屈原满怀着无限的悲痛葬身于汩罗江中。他虽然去世了,但他的精神永远活在人们心中。让我们永远记住屈原这个光辉的名字吧!七、课堂小结由学生谈学习本课的收获。:7、李时珍与《本草纲目》第课时总序第个教案课型:编写时间:2012年2月23日教学目标:学会本课的十个生字,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教学重点:感悟课文内容,学习归并自然段给课文分段的方法。教学难点:体会李吋珍的思想品质。教学用具:课件、课文朗读录音。教学方法:以“这篇课文哪些内容最能体现李时珍的精神品质”为主要问题引导学生深人探究,加强朗读指导,深人体会李吋珍勇于实践、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教学过程一、导入激趣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治疗疾病的许多药方早在五百年以前就被记载在《本草纲目》这本巨著上。这本巨著是谁写的?他用了多长时间写成的?他是怎样一个人?让我们一起走近李
时珍和《本草纲目》吧!二、初读感知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生词。(读课文吋可以圈画生字、新词。)2.利用工具书解决自己不理解的词语。3.再次读课文,把语句读通顺,并想想课文主要介绍了什么?三、小组活动课件出示交流内容。1.两人一组轮流读课文,互相认读生字新词。(提醒学生互读吋把语句读通顺。)2.课文主要介绍了有关李时珍的哪些事情?想想着重写了哪一件事?本文写了有关李时珍的四件事:①捉白花蛇,数蛇身上的花纹。②仔细研究皇家禁物榔梅。③不辞劳苦地搜集各种标本。④冒着生命危险,亲身试药。文章着重写了李时珍冒着生命危险亲身试药的事。四、组内质疑1.学生默读课文,在小组内提出你们不懂的问题来。2.请同学们将小组内的问题归纳一下,共同寻找的相关的段落内容读一读,并进行解疑。五、课堂小结由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教学(反记)反思:学生对李吋珍冒着生命危险去尝试曼陀罗■这种崇高的献身精神体会不够。【语文说课】《题西林壁》名师说课示范+说课稿!2017-11-2821:03面试/教师每天更新中小学语数外音体美及幼儿园试讲、说课面试示范和教案,示范音频由17学堂各科任老师录制,欢迎大家关注支持!《题西林壁》名师示范说课咅频17考教师在喜马拉雅FM正式上线“教师面试夜听”专辑每日21点准时更新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过程与方法:培养独立鉴赏诗词的能力,形成个性化的审美情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感受诗歌的意境。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师生双方教学活动方案预设预设修改或生成记录(—)导入:
常常说“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那读书有那些所得呢?今天我们将通过《观书有感》來学会如何赏析这些名句佳作。(二)赏析《观书有感》教师印发《观书有感》的赏析文章,让学生加以体会,并进一步展开讨论,哪些地方特别精彩?哪些地方有不同的见解或补充?《观书有感》是南宋时期理学家,教育家朱熹的作品,这是较为著名的一首。全诗在写法上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抽象的思想用具体的事物表现了出来,很有特色。女口:用:“半亩方塘”比喻书本,用池塘的“水”比喻书中的知识、学问、思想;用“源头活水”比喻读书得来的新知识;用“天光云影共徘徊"来比喻读书的感受。三、四句诗人在写法上采取了自问自答的方式,给我们揭示水如此清澈的原因:这水为什么如此清澈呢?因为源头有活水一直不停地流下來。在一问一答中,诗人用池塘中的“水“比喻书本中的知识、学问、思想,用“源头活水”比喻读书得来的新知识。这两句诗看似说明水清的原因,实际上是借此现象告诉读者这样一个道理:一个人,哪怕已经学到了不少知识,但如果就此不再读书了,原有的知识就会慢慢枯竭、老化、思想就会僵化,只有不断学习,知识学问、思想观念才能不断地得到充实更新。(三)朗读训练1、在你们的学习中相信也有这样的体会?请把你的体会融入到你的朗读之中。自由大声朗读这首诗。2、指明学生读,大家评议。3、齐读。试着背一背。(四)学生小结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诵古诗。2.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屮描绘的美景,感悟“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知识”的深刻道理。3.激发学生读书、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美景。教学难点:领悟诗中蕴含的深刻哲理。了解诗借景喻理的特点。教学过程设计:一、激一一揭示课题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自古以来,文人辈出,宋朝的吋候,出了一位伟大学者,思想家,教育家,他的名字叫朱熹。(板书:朱熹)朱熹的思想很多成为明、清两朝的治国方针,他取得如此大的成就,是因为他一生勤奋读书,他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出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宋)朱熹作为一个人,就要不断读书,不断学习,同时要不断实践,才能获得成功,才能对社会有更大的贡献。二、写——整体感知朱熹先生是勤奋读书的典范,不光读,还注意思考。有一天,朱熹读书读累了,信步走到一个池塘边,一塘清水引发了朱熹对读书的又--种思考,他颇有感触地写下了这首诗:(板书全诗歌)齐读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昨天,我请同学们按照自学要求自学了这首诗,现在,来看看你们学得怎样?三、品一一还原诗情
(一)、出示:自学要求:1、看看图画,读读全诗。2、理解词语“鉴”“徘徊”“渠”“如许”,并说说诗句的意思;3、说说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4、记下不懂的问题。(二)、读中体会诗歌的内涵(1)谁愿意来读读这首诗?(i"ll示全诗,指读)(2)说说诗句中不理解的词语。(教师做上记号)学习古诗,遇到不理解的字、词,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组词,借助图画)(3)引导学生理解一、二句诗意“鉴”是个生字,遇到生字,不理解,我们要查查字典。出示字典中的字条:镜子(古代用铜制成)。照。仔细看。你认为应该选哪条意思?为什么?(让学生联系上下文选择合适的字解)师:怎么写?(板书,学生跟着书空)古代镜子是用铜制成的,所以底下是“金”。铜镜不用时常常用布盖着,用时打开。这里的“开”理解为打开。你能把这句话的意思说好吗?(理解诗句,说诗句意思时,可以用上这些方法:连词成句,调整词序,添加词语。)师:把半亩方塘比喻成一面刚打开的镜子,可见池塘里的水怎样?(用比喻突出水的清澈透明。)水的清澈透明,还表现在哪里?“徘徊”是什么意思?借助图画,说说这句诗的意思。齐读一、二两句诗。这两句诗,描写了池塘优美的景色(板书:景),老师非常喜欢喜欢这明丽清新的E园风光。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朗诵这两句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描绘)美读:一边想像画面,一边美美地朗读这两句诗。师:多美的景色呀!蓝天和白云一齐映入水塘,不停地晃动,为什么会不停地晃动?(暗示了水不停地流动,也就是一一活水)(4)那后面两句诗你能理解吗?我们先来读一读。引导学生理解三、四句诗意“渠”是什么意思?(它,指方塘。古诗中的人称代词与现代文不一样,还记得《示儿》中的“家祭无忘告乃翁”,乃,你。)哪得,怎么会。如许,这样。清如许,这样的清澈。为,是因为。(三)、学生写话:大致写写对这首诗的理解(四)、背诵这首诗。四、悟一一引入哲理理解1、引导学生质疑。这首诗学完了吗?还有什么问题呢?引出:诗的题目是“观书有感”,为什么诗中却没有提到读书?它和读书有着怎样的联系呢?也就是说诗人看到方塘,为什么联想到读书呢?池水清澈读书源源不断的活水流进不断地读书使人2、交流,指答。出示、齐读:源源不断的活水使池塘变得如此清澈。
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才能使人变得更加聪明。3、小结:五、拓一一延伸阅读范围1、出示《观书有感其二》师:朱熹先生写了这么一首写景的诗,非常优美,巧妙地把读书的道理蕴藏在里面,使人们一下子就能接受他的观点,他的思考,可真不愧是一个杰出的思想家,所以像这样的诗也叫“说理诗”(板书:说理诗)。朱熹还有一首鲜为人知的《观书有感》:出示《观书有感其二》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毛轻。向來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自学,体会诗句的意思,想想诗所说明的道理。(蒙冲:古代的一种战船。向来:从来,一向。一毛轻:轻如一根羽毛。意思为往日舟大水浅,众人使劲推船,也是白费力气,而当春水猛涨,即使朦腫巨舰也如羽毛般轻,自由自在地飘行在水流中。诗中突出春水的重要,意在强调做学问要功夫到家,才能有所突破)2、总结本课同学们,伟大的诗人杜甫曾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多读了,才会活用,平吋候的积累非常重要,希望同学也能像朱熹那样勤奋读书,善于思考,写出好文章来。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自学生字新词,学会3个生字“鉴”“徘”“徊。3、能解释诗句中的关键词语,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能借助图画,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景象。教学重点:理解诗意,明白诗人借方塘表达的感受教学难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读书的感受教学过程:
—、导入: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共同来学习一首古诗,谁来读课题?(2人)一起读。2、知道作者吗?你知道他的哪些情况?向大家介绍一下。3、能用“熹”组词吗?还记得“熹”的意思吗?今天我们所读的朱熹的这首诗是否也如早晨的一缕阳光,把我们的心里照得亮亮的呢?打开课本,我们來读诗。二、正确、流利地读诗1、放声朗读,将诗多读几遍,做到读正确,读流利。2、指名多位学生读诗。3、检查预习情况:(1)这首诗中有3个生字,都认识了吗?指名认读。(2)你能给“鉴”扩上一两个词吗?诗中的“鉴”又是什么意思呢?“徘徊”又怎么理解呢?三、想象画面,领悟古诗内涵。1、读了这首诗,知道诗中是围绕哪一个事物来写的吗?(板书:池塘)什么样的池塘?2、你说得错。同学们再读一读诗,尤其是前两行,你能把作考笔下的池塘说具体点吗?(1)生读诗,说给同桌听。(2)指名说。(知道为什么说镜子是打开的吗?)3、是的,这打开的“镜子”可漂亮了。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副怎样的画面呢?让我们提起笔来写一写。4、指名交流。指导朗读前两行。5、同学门,站在这清澈美丽的池塘前,你一定会和朱熹一起询问:为什么池塘这般清澈?你知道吗?活水生说原因(板书:池塘——清澈),师生引读后两行。6、同学们,学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吗?(生质疑)师:对呀,是不是搞错了?小组长赶快带领组员讨论一下,这池塘和读书有什么关系?(1)小组讨论(2)指名交流(3)看來这池塘在这里是有所指的,那活水同样也有着深意。谁再來说一说?(板书:头脑灵活)(4)是啊,每天的读书学习就是那池塘上流大源头活水,只有日日读书,你的头脑才会明澈如镜,才会云影徘徊。所以题目是(生读)(5)题目的意思是朱熹在看书吋产生了一个感想,这个感想就是……(齐读诗)四、背诵古诗1、我想作者在读书时一定是又明白了什么人生哲理,他感受到读书对于自己的意义,他要把自己的这种体会告诉天下所有的人,怎么写呢?直接说“啊,读书重要,读书能让你头脑清楚、灵活。同学们,这样行吗?2、(出示挂图)我们来看图。一天早上,朱熹披衣走出院门,他看书沉思,不吋抬头望望远处的翠山,低头瞧瞧脚边的野草,他大目光停留在池塘里那跳动的波光云影上•突然,哗哗的流水声催生了他的灵感,他知道怎么去表达心里的意思了。(生齐背)
3、你记住这首诗了吗?自由背,指名背。五、拓展延伸1、同学们,《观书有感》是一首关于读书的诗,其中“问渠哪得请如许,为有源头活水來。”是千古名句。前面一首《冬枚读书示子聿》也是关于读书的,“纸上得來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也是千古名句。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关于读书的古诗、名言警句?2、全班交流,师补充。(另一首朱熹的《观书有感》)3、小结:有人说,不断认识自己的无知,你才更有智慧。有人说,能够摄収书中营养的人要比吃得更多的人更健康。同学们,读书吧,因为每一本书就是一级级阶梯,你每爬一级,就意味着向智慧。向成功迈进一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中外名人传记百部-屈原
- 江苏省启东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文言文整体阅读:屈原列传课后微练习2
- 语文鲁人版必修3《单元综合1、屈原列传》测评与答案
- 《屈原列传复习学案》doc版
- 《屈原列传导学案》doc版
- 從離騷看屈原的悲劇性格
- 屈原投江的爱国故事_名人故事
- 彭咸——兼论其与屈原的关系
- 如何看待屈原的爱国精神
- 论屈原人格美兰州大学
- 论屈原的人格美兰州大学
- 2016-2017年苏教版《史记》选修《屈原列传》4课时教案(1)
- 高二语文学案:《屈原列传》(苏教版选修《中外戏剧名作选读》)
- 纪念屈原、李白纪念王国维
- 百部中国古典名著 屈原全集
- 屈原与楚辞(三《离骚》和《九章》)
- 屈原心理学论文范文-探讨端午节蕴涵的养生心理word版下载
- 高中史记《屈原列传》原文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