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5.31 KB
  • 2022-06-16 12:02:13 发布

诺贝尔(Nobel)奖与21世纪的

  • 2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诺贝尔(Nobel)奖与21世纪的 管理科学和信息经济学1 <一>管理学的回顾与21世纪对管理学的挑战一、管理学的回顾若以1911年泰勒(Taylor)的名著《科学管理的原理》和1916年法约尔(Fayol)的名著《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为管理学诞生的标志的话,那么现代意义上的管理学至今不过才经历了90年。在这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里,管理学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显示了作为一门年轻学科勃勃向上的生机和兴旺发达的景象。然而管理学仍然需要发展,因为人类迈向了新世纪,人类文明需要管理科学。2 1、管理学的规范性科斯(Coase)在《企业的性质》一文中指出:管理不同于经营,二者是有区别的,经营意味着预测与通过签订新契约,利用价格机制进行操作;而管理则恰恰意味者仅仅对价格变化做出反映,并在其控制下重新安排生产要素。作为新制度经济学的奠基者科斯教授对经营与管理的界定尽管是从契约和价格应变角度出发,但把握了本质。科斯否定了孔茨(Koontz)认为管理的研究对象是经营理论和管理科学二者结合的观点。按科斯的观点,管理学可以规定为:研究和探索组织及组织内资源配置的构造、控制、方式及方法的学科,是一门应用性理论学科,即是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两大学科领域的交叉科学。3 2、管理学的流派及构成•孔茨分别在1975年和1980年的两篇著名论文中指出,到1980年为止,管理学至今已经发展到了13个学派:古典学派、行为学派、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管理学派、经验主义学派、权变理论学派、管理科学学派、组织行为学派、社会技术学派、经济角色学派、经营管理学派、定量分析学派。•尽管各种流派对管理的看法和主张不一,但其内容并没有超出以下三个方面:即组织、管理方式和经营。西蒙(Simon)指出:决策贯彻管理的全过程,管理就是决策,组织是由作为决策者的个人所组成的系统。20世纪的管理学派别林立,各自从不同的方法上研究和推动了管理学的发展,正因为如此,管理学需要众多的学科来支撑,例如,80年代探讨了组织的文化特征性研究,即企业文化,90年代提出了系统动力学组织和方法论等,进入21世纪,人们又开始了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和知识经济学等有关理论的研究。4 •组织理论研究的演进途径古典组织理论组织行为学组织社会学决策科学组织文化(企业文化)(20年代)(40年代)(60年代)(70年代)(80年代)企业联盟组织再造(管理人类创造力的能力??)(90年代)      (21世纪)•管理方式方法研究的演进途径科学管理理论(Taylor)行为科学管理科学理论决策理论(Simon)(20年代)(30年代)(50年代)(60年代)信息管理理论决策支持系统理论供应链管理人工神经网络理论?(70年代)(80年代)(90年代)(21世纪)•经营理论研究的演进途径厂商理论产业组织市场学消费者理论战略管理电子商务?(20年代)(40年代)(60年代)(70年代)(波特80-90年代)(21世纪)3、管理学研究的演化途径(20世纪)5 二、21世纪对管理学的挑战管理是有效整合组织内有限资源,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和责任的动态创造性活动。人作为管理的主体,在整合资源的过程中会遇到两大类问题:•程序性问题:管理主体只要按既定的程序或范式投放资源,配置资源,即可达到既定目标,例如,生产流水线的运行。•非程序性问题:管理主体没有可以参照的程序或范式而需要针对具体问题去创造全新的适合的资源配置模式,以达到既定的目标。例如,在信息网络中,人们只需在举手之劳获取信息的同时,而在如何防范网络的信息污染,如何堵“黄”,却是一个常棘手的网络管理问题,无既定的管理模式可参照。1、管理主体的创新思维6 7 上述两类问题,作为管理主体的人都是与创新分不开的,要求有着不可缺少的创造性潜能,这种创造性潜能必然包含着对未来创新方面的敏感和在不确定环境中发现本质问题的能力,而这并不是人人都能具备的,因而并不是人人都能成为杰出的管理者。8 2、管理者面临的挑战•传统的资源,如土地、劳力、资本和自然资源支撑了20世纪的发展,而到21世纪,信息和知识将成为社会发展的最大资源,面对此种情况,现行的资源配置模式是否应当放弃,未来的资源配置模式又应当如何?•20世纪发展的环境变化愈来愈快。新世纪的到来,使得一些肩负组织重任的决策者不得不为组织的生存与发展而担心,然而,使组织真正成为有学习能力、有超然思维的有机体又谈何容易,那么,21世纪是什么样的组织才能成为真正这样的组织而立于不败之地位呢?9 •20世纪人的心智模式和思维模式是在众多约束因素综合作用下的产物,当这些约束因素在21世纪发生变化后,重利不重义的20世纪伦理道德和行为方式应该转为全新的方式,以此来构造未来的社会和经济体系,那末,21世纪的管理者应当具备怎样的管理伦理、管理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呢?•21世纪是信息和信息爆炸的世纪。信息越充分越丰富,人们越难及时搜索到自己所需的信息。因此,从所需信息的角度看,一个个生产者和消费者都不是充分信息的拥有者,那么作为管理者如何在他们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人类只有一个地球,21世纪人类将更加体会到世界的渺小,地球的可爱,人们将更多地超越自己的国界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21世纪的跨国公司也许将会为全球经济的发展、全人类福利的增长而设想,这是否成为可能呢?10 •发展是硬道理,21世纪更需要发展。20世纪的发展造成资源出现枯竭、生态环境恶化、生物种群减少、气候反常等,这一切给21世纪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困难,需要正面回答的问题是:人类社会还能持续发展吗?作为支撑社会经济支柱的企业在21世纪中将怎样生存和发展?•21世纪可能是重返综合的世纪,人类如何从综合中获得更大的利益,企业如何从综合中获得新生?管理者如何创造综合性的方式方法?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管理的真谛在于创新。21世纪的管理是管理的创新和创新的管理。11 三、21世纪管理学的发展趋势和展望1、夯实管理学的理论体系20世纪管理学的理论体系基本上由组织研究与研究方法所形成。无论管理学本身还是作为独立的组织理论、管理方法理论,均因多学科而以自己的分析方法进行研究。导致学派林立使理论体系散乱,不一致,不象一个演绎的体系,没有公理,成为一个拼盘。12 这种拼盘的形成,其结果使管理学的进入壁垒很低,任何人不管过去是学什么专业的,有没有管理学的基本知识,便可以以其认识结构而对该学科发一通议论,评头论足,甚至自封为管理学“大师”。这种现象既是管理尚年轻的一种标志,更是管理学未来发展的重大障碍。21世纪的管理学应重整,也必然会重整其理论体,夯实其理论基础,成为一个严密的演绎体系,使“科学性”得到升华。13 2、形成管理学的方法论21世纪的管理学将在其方法论方面伴随着其理体系的重整与进一步发展得到同样的升华,即形成自己较稳定的独特的方法体系,一种真正的主流。3、管理学研究内容的深化—从两个层面深化(1)管理学沿着三个大板块:组织理论、管理方法和经营理论方面的发展路径继续成长•期望在组织的研究、人的管理、新的领导方式、亚文化制式等方面获得全新的成果。14 •期望在业务流程的改造、信息管理方法、组织的技术、心理方法和监控方式获得全新的成果。•期望在重审顾客特点、网络营销、产业竞争、国际竞争等诸多方面获得突破性进展。使上述成果能找到数学模型和系统动力学方法的影子,使之向着更深、更宽阔的层面发展。(2)管理学将在更大程度上吸纳经济学在本世纪和下世纪的最新成果和研究方法,使二者在企业组织这一点上发生真正的沟通15 <二>诺贝尔奖与信息经济学一、诺贝尔奖获得者在信息经济学中的贡献1、科斯(Ronald.Coase)与新制度经济学•科斯对经济制度结构理解的突破科斯通过对微观经济学理论的发展研究,成功地对经济制度结构做了详细的定义,他的著作《新制度经济学》揭示并澄清了经济制度结构和函数交易费用及产权的重要性,对经济学、组织理论的发展有强大的推动作用。•科斯对传统的基础微观经济学进行了补充•科斯为新制度经济学打开了企业这个黑箱,开创了从制度角度研究企业的先河,在产权理论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获1991年度Nobel经济学奖)16 2、纳什、海萨尼、泽尔滕与博弈论(获1994年度Nobel经济学奖)•纳什(Nash)于1950年研究了N人非合作策略型对策,提出了Nash均衡的概念,指出了对策论于经济均衡的内在关系。•泽尔滕(Selton)1965年将扩展型博弈推广到更为普遍的动态博弈,发展了逆推归纳法。•海萨尼(Harsanyi)在1967-1968年提出了不完全信息博弈和贝叶斯(Bayes)均衡概念。17 3、莫里斯、维克里与博弈论的辉煌时期(获1996年度Nobel经济学奖)•莫里斯(Mirlees)的不对称信息条件下的经济激励理论•维克里(Vickley)在激励理论与博弈论的贡献18 4、期权定价理论与1997年度的Nobel经济学奖•罗伯特•莫顿(RobertMerton)和舒尔茨(Scholes)推广和完善了第一个期权定价模型。•舒尔茨给出了著名的布莱克(Black)—舒尔茨无套利期权定价公式,即布莱克—舒尔茨随机微分方程:上述理论成果被直接应用于金融交易实践,推动了各类期权交易的迅猛发展,成为现代金融学发展的一座光辉的里程碑。19 5、阿克洛夫、斯宾斯、斯蒂格利茨与当代信息经济学(获2001年度Nobel经济学奖)•阿克洛夫(Akerlof)与“柠檬市场”1970年,阿克洛夫的论文《柠檬市场:质量的不确定与市场机制》是信息经济学领域的一项开创性研究成果。文中提出了关于市场的信息问题,并做出了深入的分析,得出了所谓“逆向选择”的结论。•斯宾斯(Spence)与“劳动力市场”指出劳动力市场同样存在用人单位与应聘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并由此造成了劳动力市场上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斯蒂格利茨(Stiglitz)与“信息甄别”----保险与金融市场将信息不对称理论应用于保险与金融市场,指出保险公司(信息缺乏方)可以通过信息甄别,给其客户(信息优势方)设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来显示他们风险类型的信息。20 瑞典皇家科学院10月8日宣布,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恩格尔和英国经济学家克莱夫·格兰杰双双获得2003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今年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发明了处理许多经济时间序列两个关键特性的统计方法:时间变化的变更率和非平稳性。”瑞典皇家科学院在授予这两位经济学家这个桂冠时称--他们将获得1000万克朗的奖金(130万美元)。21 根据炸药的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诺贝尔1895年留下的的遗嘱,诺贝尔的奖项只包括化学奖、物理学奖、文学奖、医学奖与和平奖,而经济奖是不包括在其中的。诺贝尔经济奖是瑞典中央银行于1968年以“瑞典银行的名义为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而设立的经济学奖”,该奖于1969年第一次颁发。(固山)22 恩格尔于1942年出生于美国纽约州的中部城市锡拉丘兹,目前在纽约大学任教。瑞典皇家科学院称,“他不仅是研究员们学习的光辉典范,而且也是金融分析家的楷模,他不仅为研究员们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工具,还为分析家们在资产作价和投资配搭风险评估方面找到了捷径。”格兰杰于1934年出生于英国的威尔士,目前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经济学教授。瑞典皇家科学院称他的贡献将用于研究“财富与消费、汇率与物价水平、以及短期与长期利率之间的关系”。23 21世纪信息经济学的发展概括起来为四句话:顺应两个潮流、抓住三个重点、加强四个联系、瞄准五个方向1、顺应两个潮流•全球信息化的潮流•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二、信息经济学21世纪的发展24 2、抓住三个重点•应用性研究这是重中之重,应用研究的领域很广,例如中国加入WTO对各行各业的影响,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不同政策后果的分析,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等等,都需要信息经济学的参与和努力。•基础理论研究包括经济学理论、管理学理论、现代数学理论、社会学理论、政治学理论和法律理论等、要善于将一个定性的问题转化为定量的问题,并从定量分析中得出新的定性的结论。•方法技术性研究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实证研究要靠数量经济学和信息经济学提供方法、技术和工具,新的数量分析方法层出不穷,尤其是博弈论、非均衡、非线形、非稳定、时间序列分析与协整理论、委托-代理模型、逆向选择与信息传递模型等,它们都是信息经济学和数量经济学的前沿。25 3、加强四个联系•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加强与政府的联系•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加强与国际的联系4、瞄准五个方向•向全球经济扩展•向新经济进军•向金融数量分析发展•向管理现代化献计•向数量经济学与信息经济学的交叉结合发展26 上述几个问题只是列举性的。管理学与信息经济学的发展要与时俱进,还需要我们付出艰辛的努力,特别是有待于在坐的年轻一代的学子们的创新研究。“学无止境”,让我们在攀登科学高峰的伟大里程中相互鼓励、携手奋进!27 谢谢!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