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1.96 KB
  • 2022-06-17 14:59:42 发布

内隐_外显学习动态权衡观与英语语法教学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第27卷第2期江南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Vol.27No.22007年6月JournalofJiangnanUniversity(EducationalSciences)Jun.,2007教学研究内隐/外显学习动态权衡观与英语语法教学1,2胡莉萍(1.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浙江杭州310058;2.江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无锡214122)[摘要]内隐学习是无意识参与的一种学习方式,而外显学习是需要有意识努力与参与的。内隐和外显学习之间有着本质的不同,但是两者之间并不是一种完全隔离的状态,而是有着一定的联系和某种程度上的同一性。内隐/外显的动态权衡学习可以使两者有机结合,优势互补。在语法教学中运用动态权衡理念,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语法能力,促进语法知识向语法能力的转化。[关键词]内隐学习;外显学习;动态权衡;语法教学[中图分类号]H3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641(2007)02-0066-03DynamicEquilibriumofImplicit/ExplicitLearning&EnglishGrammarTeaching2,1HUL-iping(1.SchoolofForeignStudies,ZhejiangUniversity,Hangzhou310058,China;2.SchoolofForeignStudies,JiangnanUniversity,Wuxi214122,China)Abstract:Implicitlearning(IL)isunconsciousbehaviorwhileexplicitlearning(EL)needscon-sciouseffortsandinvolvement.Thoughdifferentinnature,ILandELarenotcompletelyisolatedfromeachother.Insomedegree,theyareofconnectionandhavesomethingincommon.Dynam-icequilibriumofIL/ELcanachieveanadvantagecomplementationwiththeintegrationofILandEL.ThispaperproposesthatdynamicequilibriumofIL/ELshouldbeappliedingrammarteach-inginthatitcansignificantlyimprovestudentsgrammarproficiencyandimprovethetransferfromgrammaticalknowledgetogrammaticalcompetence.Keywords:implicitlearning;explicitlearning;dynamicequilibrium;grammarteaching内隐学习一词是由美国心理学家ReberA.语法的习得,主要依靠内隐学习机制,而二语习得同[4~5]S.首先提出的,他在人工语法(artificialgram-时使用了外显学习和内隐学习两种学习机制。mar)的实验中发现了无意识获得关于刺激环境中复杂知识的过程,并把它定义为内隐学习。自此一、外显学习与内隐学习的概念及特征以后,以Reber为首的早期研究者们从各个角度对1.外显学习的概念和特征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的区别进行研究,将两种学习外显学习是受意识控制,需要意识参与并采取一[1]定义为两种泾渭分明的学习模式。但是近年来定策略的学习方式,是有目的、有选择性注意的学习方人们发现两者之间的界限并非如此清晰,两者或多式。外显学习的特征,一是需要意志的努力与参与,这[2~3]或少存在着某种联系。目前,在语言习得领域是其根本特征;二是会受到年龄、智力、情绪、个性、动基本认同的观点是人类在习得母语,尤其是对母语机、氛围等等因素的影响,具有不稳定和易变性。[收稿日期]2007-02-09[作者简介]胡莉萍(1978-),女,安徽巢湖人,硕士研究生,助教.主要从事英语教学与研究.66 2.内隐学习的概念和特征外显学习和内隐学习之间的独立性是相对的,两者内隐学习是没有明确地意识到或陈述出控制学之间是有着紧密联系的。首先,两者都有学习的特习者的行为规则是什么,但却获得了这种规则的学异性,即学习过程会对各种信息进行特异地编码,导习方法。内隐学习的特征有:自动的,无意识性,致对学习效果的测量依赖于学习和测量的情景、方[9]学习者在没有意识参与的条件下发现刺激任务的隐式、上下文等因素的一致性。其次,两者都注意需含规则和潜在结构,并学会在任务环境中对复杂的求性,外显学习是一种有目的指向、需要意识参与的关系作出适当的反应,它是保证内隐学习真正产生过程,自然具备注意需求性;在大部分情况下,内隐的前提;稳定性,不受或较少受心理或神经损伤的学习表现为自动性,但内隐学习所包含的各种感知影响,也不易受年龄,IQ等其他因素的影响;通过觉元素仍需要受到注意选择和加工,所以内隐学习内隐学习获得的知识比外显学习获得的知识更具有也注意需求性但阈限相对较低。耐久性,在理论上保证了学习者的长期记忆(long-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是相互作用的。有研究表termmemory);内隐记忆(implicitmemory)和信明,外显学习有时促进内隐学习,有时又阻碍内隐学息处理(informationprocessing)很少受加工容量和习。Reber认为,当鼓励被试者去找寻他们不可能注意资源分配因素的影响,故内隐学习具有无加工发现的规律时,外显学习会阻碍内隐学习,进而影响容量限制性的特征。学习者对复杂规律的真正习得;但若被试者熟知规律,深入且精当的外显指导能促进被试者的内隐学二、内隐学习与外显学习的区别和联系习,并且外显训练的时间越早越有利于内隐的学[10]1.内隐学习与外显学习的区别习。内隐学习反过来也会促进外显学习,内隐学习与外显学习的区别首先表现在获得的Mathews等人的研究表明,当学习者共同运用外显和内隐学习时,效果最好,这说明两者之间存在协同知识不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外显学习获得的是[11]353特定的刺激或是刺激间某些表浅的规则,而内隐学效应。习获得的是刺激内部的、潜在的、具有抽象性的深层[6]三、内隐/外显学习动态权衡观结构。内隐和外显的神经生理学基础也是不同的。某郭秀艳、杨治良、周颖以加工分离程序(PDP)为些神经受损伤或脑缺损的病人,虽然外显认知系统基本方法,从年龄效应方面讨论了内隐学习和外显[7]发生紊乱,但内隐认知系统却维持正常。外显和学习之间的权衡。以此为基础,研究者提出了内隐[2]446内隐学习激活的是脑部不同的区域。外显学习更多和外显的权衡关系。权衡是指内隐和外显的贡地激活右半脑区域,而内隐学习激活与抽象过程相献大小会彼此发生变化,并且在两者之间存在着某[8]联系的左半脑区域。种平衡。当两者水平都较低时,两者相互促进;当其内隐和外显的学习机制的差别体现在心理能中一方处于较高地位时,两者相互竞争,出现此消彼量、心理表征和信息产生3个方面。Berry等人发长的规律。内隐和外显学习机制在这种动态变换过[11]356现,对于一个复杂的任务,个体进行粗选学习时,会程中形成了双锥体模式,如图1所示。不加选择地接收和储存刺激之间的所有关联性;而进行精选学习时则会先精挑细选出几个关键的变量,然后只对这几个关键变量之间的关联性进行观察和贮存。粗选学习是无意识的纯粹的接触反应,类似于内隐学习;精选学习是有意识的努力加工过程,类似于外显学习。Willingham指出,外显学习是自我空间表征,而内隐学习是客体中心表征。Stedler指出,内隐学习产生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图1内隐/外显学习机制(动态变换)双锥体模式它是记忆中两个相邻节点激活的结果;而外显学习Fig.1B-ipyramidalModeofImplicit/ExplicitLearning(DynamicVariation)产生知识之间的纵向联系,它是组块化的结果,是一从双锥体模式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在种层次式的表征。语言的学习过程中并不存在完全的外显学习和内隐2.内隐学习与外显学习的联系学习;语言学习的过程是动态的,有时以内隐学习20世纪8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发现67 为主,有时以外显学习为主,有时是内隐和外显各教学的重要性。20世纪90年代以来,任务型方法半,这要依据学习任务的具体情况而定;内隐和外(task-basedapproach)强调语言意义和形式的统显学习在对立竞争的过程中达到某种平衡,但这一,在语法领域反映了语法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的[4]103种平衡是动态的,随着学习的深入这种平衡折衷与统一。被不断地打破,形成新的动态平衡;个体学习习长期以来,英语语法教学割裂了外显学习和内惯的差异性对动态平衡有较大的影响,有的学习隐学习之间的内在联系,厚此薄彼。在各种应试的者倾向于知道语言知识本身(外显学习),有的则仅压力下,英语语法的教学贯穿的是冷峻的外显学习,注重语言的运用(内隐学习),内隐学习可以节约认教学的重点也不是核心语法,而是边缘语法,从知资源,降低注意资源分配负荷,减少工作记忆力,而忽略了内隐学习。而交际法又片面强调语言的运是影响二语学习效率的重要心理因素之一,故内隐用,忽视了语言的规范,夸大了内隐学习的作用。学习在整个认知体系中具有优势地位;无论是内(2)语法教学中的动态平衡。目前,英语教学所隐学习还是外显学习,都只是学习的一种方式,最终处的是一个非目标语的环境,内隐学习所需要的大[12]的目的都是将外显知识变为内隐知识,实现知量的保证质量的输入很难达到。因此,学习者识向能力的转化。在很大程度上要通过外显学习获得语言知识,然后将这种陈述性知识(declarativeknowledge)转变为四、动态权衡教学理念在英语语法教学程序性知识(proceduralknowledge),进而转变为一种自动能力(automaticskill)。语法的生成和监控中的运用能力必须在运用性的操练中得以程序化、自动1.语法教学中的外显学习和内隐学习[13]化。但是学生学习语法的目的是运用语言,而显性解释语法规则和演绎语法现象是语法教学中不是象语言学家那样了解语言系统是怎样工作的。的外显学习,通过这种学习直接获得的是语法知识,是因此,抽象的语法概念和语法规律不是教学的中心,一种陈述性的和程序化的知识,是规则的描述。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能自如运用语法知识;语法语法教学中的内隐学习重视二语学习中的元语[14]是用来帮助学习的,而不是学习的目的本身。规则(metalinguisticrule),通过句型的反复练习,使内隐学习也可以达到让学习者自主灵活运用语学习者从目的语的各种结构中推出语法的普遍规法的目的,学习者对语法知识没有显性的表达,但通则,并且可以自动地运用这种规则。过练习,也能达到运用语法规则理解和产生句子和2.语法教学中的动态平衡监测句子准确性的能力。内隐学习的代表交际(1)语法教学的历史与现状。二战前,传统的法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采用真实的、地道的语语法翻译(grammar-translationapproach)强调二言材料,用句型情景来学习语言,目的是培养学生使语的外显学习,并且把外显语法教学放到了一个重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但是在交际的环境里,要的位置。二战以后,结构主义方法(structuralap-学生主观的意志,态度,情感,文化修养都会影响语proach)和听说法(audiolingualapproach)兴起并言功能的发挥,对语言的规范也不够重视。交际法繁荣,语法逐渐被淡化,甚至有人提出要摈弃英语语是对语法在语言的学习和使用中的关键作用的认法教学。20世纪60年代,听说法因教话语而非语[15]可。言受到抨击,语法规则的外显指导又重新引入到了采用内隐/外显学习动态权衡理念进行英语语法所谓的修正的,升级的翻译法认知语码方法教学,针对不同的个体特征,在不同的阶段采用不同中,外显学习再次被强调,因为学习者对二语规则的的外显和内隐结合模式,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把语法感知往往优先于运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知识(外显知识)转变为语法能力(内隐知识),提高学的自然法(naturalapproach)和交际法(com-生的语法生成能力,达到语法教学的真正目的。municativeapproach)使人们又开始淡化外显语法[参考文献][1]FiserJ,AslinRN.Statisticallearningofhigh-ordertemporalstructurefromvisualshape-sequence[J].JournalofExper-imentalPsychology,2002,28(3):458-467.(下转第76页)68 得到了较大的改善,而且学生的听说能力也有所提增强了听力理解,而且还促使学生去充分了解英语高。因此,完全有理由相信,以影视手段辅助英语教世界的风俗民情和人生百态,提高艺术欣赏水平,起学是帮助学生学习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有效途到寓教于乐的课堂教学效果。但教师和学生都必须径。而这正充分地从实践上论证了影视教学的必要意识到,学习英语仅仅依赖于电影本身的信息和娱性和重要性。乐功能是不够的,还要在学生主体的动机和兴趣上,把语言的输出、输入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全面发展学四、结语生的语言技能和交际技能。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综上所述,影视教学是外语课堂教学多元化的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应不断地进行探索和研究。有效尝试,不仅在极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参考文献][1]HerronC,HanleyJ,ColeS.Acomparisonstudyoftwoadvanceorganizersforintroducingbeginningforeignlanguageclassroom[J].ModernLanguageJournal,1994,(4):188-198.[2]CanningC.Visualsupportandlanguageteaching[M].TESOL:ArabiaNews,1998.[3]胡文仲,高一虹.外语教学与文化[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4]SapirE.Language:AnIntroductiontotheStudyofSpeech[M].NewYork:HarcourtBrace&Company.1921.[5]LyonsJohn.Semantics[M].London:CambridgeUnivPress.1968.[6]斯图尔特蔡斯.论语言、思维和现实沃尔夫文集[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责任编辑:秦和平)(上接第68页)[2]郭秀艳,杨治良,周颖.意识-无意识成分贡献的权衡现象非文字再认条件下[J].心理学报,2003,35(4):441-446.[3]MathewsRC,BussRR,StanleyWB,etal.Roleofimplicitandexplicitprocessesinlearningfromexamples:Asyner-gisticeffect[J].JournalofExperimentalPsychology,1989,15(6):1083-1100.[4]EllisNC.Constructions,Chunking,andConnectionism:TheEmergenceofSecondLanguageStructure[C].CatherineJDoughty,MichaelHLong.Thehandbookof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Oxford:Blackwell,2003.[5]EllisR.TheDefinitionandMeasurementofL2ExplicitKnowledge[J].LanguageLearning,2004,54(2):227-275.[6]ReberAS.Implicitlearningofsyntacticlanguages:Theroleofstructionalset.JournalofExperimentalPsychology[J].HumanLearningandMemory,1976,2(1):88-94.[7]NissenMJ,BullemerP.Attentionalrequirementoflearning:Evidencefromperformancemeasures[J].CognitivePsy-chology,1987,19(1):1-32.[8]SegerCA.Neuralactivitydiffersbetweenexplicitandimplicitlearningofartificialgrammarstrings:AnFMRIstudy[J].Psychobiology,2000,28(3):283-292.[9]StadlerMA.Distinguishingimplicitandexplicitlearning[J].PshchonomicBulletin&Review,1997,4(1):56-62.[10]郭秀艳,杨治良.内隐学习的研究历程[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18(3):85-90.[11]郭秀艳,杨治良.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的相互关系[J].心理学报,2002,34(4):351-356.[12]牛强,马丁沃尔夫.故意注意与词汇学习[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92-94.[13]O"MalleyJM,ChamotAU.LearningStrategiesin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M].Shanghai:ShanghaiForeignLan-guageEducationPress.2001.[14]CorderS.P.ErrorAnalysisandInterlanguage[M].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1981.[15]WiddowsonHG.ExplorationsinAppliedLinguistics[M].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1979.(责任编辑:王士中)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