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50 KB
  • 2022-06-16 13:12:54 发布

浅论小学语文歇后语教学必要性和可行性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浅论小学语文歇后语教学必要性和可行性  摘要歇后语是熟语的一种,相比较熟语的其他形式,歇后语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涉及的很少,有的教材甚至没有选择歇后语作为教学内容,但是歇后语无论是从自身的特点还是从儿童发展的角度来看,都是一个很好的教学内容。本文从对角度对歇后语教学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探讨,并对小学歇后语的教学实施进行了探索。关键词小学语文歇后语教学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DiscussionontheNecessityandFeasibilityofChineseTwo-PartAllegoricalSayingTeachinginPrimarySchoolFULing,LIUHuan(Hu’nanFirstNormalUniversity,Changsha,Hu’nan410000)AbstractAtwo-partallegoricalsayingisonekindofidiomphrases,comparedwithotherforms,whichisrarelyinvolvedintheprimaryschoollanguageteachingmaterial,someoftextbooksevennotchoiceasteachingcontents.Buttwo-partallegoricalsayingfromitsowncharacteristicsand7 theviewofchilddevelopmentisaverygoodteachingcontent.Inthisarticle,thenecessityandfeasibilityoftwo-partallegoricalsayingteachingarediscussedinthispaper,andexploretheimplementationoftwo-partallegoricalsayingteachingofprimaryschool.KeywordsChineseteachinginelementaryschool;two-partallegoricalsaying;teaching1以歇后语特点为角度1.1歇后语独具民族特色和历史文化底蕴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歇后语主要流传在老百姓的口头,所以与中华民族民俗风情有很多联系,其中蕴藏的传统民俗文化就更具独特性和丰富性。所以,歇后语作为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既是使我国优秀文化遗产得以继承的重要载体,又是使文明古国的历史遗产得以发扬光大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2歇后语具有独特的语言特点第一,修辞美——歇后语语言生动,形象俏皮。巧用比喻:比喻可使事物形象描写的更加鲜明,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通过形象的比喻,让人产生丰富的美的联想,从而感悟其话语里的哲理。7 如:“芭蕉叶上垒鸟窝——好景不长”。妙用双关:前一部分都是隐语,后一部分运用谐音构成双关,表层意思引出深层意义,听起来妙趣横生,让人咀嚼再三,过耳难忘。如:“黑旋风的本名——理亏(李逵)”。善用拟人:运用拟人修辞法赋予动物、事物以人的情感,使语言俏皮幽默,让人忍俊不禁。“癞蛤蟆穿大红袍——只可远看,不能近瞧”。喜用夸张:歇后语除了较多运用以上修辞手法之外,还有意识地突出、夸大事物的情状,渲染事物的本质,将抽象的道理生动化,给人以非常真实之感,能引起强烈的共鸣。第二,含蓄美——歇后语表意委婉,迂回曲折。“含蓄”是文学作品追求的艺术境界,也是文学创作追求的审美目标7 。古人有云:“文贵远,远必含蓄。”含蓄被公认为汉语表达的较高境界。歇后语深得含蓄委婉之妙,含而不露。在语言活动中,或前后都说,或只说出前半段,不说后半段,而要听者通过审美联想活动,从前半段中“悟”出后半段的意蕴所在。第三,凝练美——歇后语简洁明快,词约意丰。歇后语的语言形式高度凝练,简洁明快,用字大都保持在五六个字以内,很少有超过十个字的。歇后语通常只说前一部分——谜面,隐住后面谜底部分。这种特殊的结构形式会造成一种突出的戏剧效果,不但强化了受话人对语义的了解,而且引出一种美妙的意境。第四,韵律美——歇后语讲究节奏,音韵和谐。在节奏上: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并不工整,不像成语那样整齐。前一部分有四字格的、五字格的、六七字格的,后一部分多为两字格、三字格或四字格,读起来前后呼应,自然流畅。在音律上:汉字有阴、阳、上、去四种不同的音调,在歇后语中,四种音调参差组合,平仄相间,犹如古诗词一样讲究音律,朗读起来有异乎寻常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既易诵易记,又富有音乐的韵律美。2以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为角度2.1小学生需要的特点在整个小学阶段,儿童有着强烈的活动需要,包括对游戏活动的需要和对运动活动的需要等。首先,对求知、认识需要。这是小学生的主导需要,表现为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趋势。小学生正处在长知识的阶段,求知欲很强,尤其在科技发展的时代,他们更渴求知识。这种求知的需要不仅是文化科学知识,还包括社会、生活等方面。其次,交往的需要。今天的小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中基本上处于缺乏儿童伙伴的状态,但他们从内心来讲却很需要获得同伴的支持和友谊,需要集体给予的温暖。歇后语教学首先满足了小学生群体对知识,对认识的需要,也给学生提供了不同形式的交往的机会,实际上适应了小学生这一年龄阶段需要的特点。2.2小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7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认为,在学校情景中,促使学生追求成就、希望获得成功的内在推动力量主要由三种内驱力组成,即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其中,附属内驱力又称交往内驱力,指学生为了获得家长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根据以上动机特点可知,教师合理的教学引导,同伴之间良好的学习的氛围可以更好地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的产生,并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语言学习是小学阶段最重要的学习内容之一,对于发展小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和思维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借助鲜活的语言学习,来促进其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根据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协调性、开放性、可塑性特点,学生可以从歇后语学习和实践中可以较好地发展个性,品德和社会性,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与行为习惯。在歇后语学习和实践过程可以加强师生之间、同伴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抓住机会进行潜移默化的传统文化教育。3对歇后语教学实施的构想第一,教师进行歇后语随堂教学。即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在进行教材所编入的歇后语教学的基础上,由教师引入课外歇后语资源。小学生对歇后语这种鲜活的语言形式是非常喜爱的,教师应有选择,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积累歇后语,学习,理解,鉴赏,应用歇后语。7 第二,学生自主收集,积累歇后语。引导学生利用双休日、节假日等课余时间深入生活,收集歇后语。可以采用三种收集方式:(1)个人访问。学生以个体为单位充分挖掘社会关系网,随时随地向身边的人征收歇后语,如长辈、街坊邻居、亲朋好友等。(2)小组采访。学生自发组成采访小组,以小记者身份主动接触周围有特殊生活经历的人物、知识分子等,以获得更多更全面的歇后语。(3)到文化馆、图书馆查阅书籍,上网下载等方式拓宽各种渠道,收集各种歇后语。第三,开展歇后语趣味活动。可以采取各种活动形式,如歇后语主题班会,办歇后语手抄报,歇后语黑板报等。这类活动对学生具有很大的自由性,自主性和趣味性。教师应在正确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小学生的最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将歇后语的积累和学习融入到班级生活的点点滴滴。第四,探究出适合小学生的歇后语校本课程,进行系统的校本课程设计开发。包括收集歇后语以编写歇后语教材,设计课程结构,建构歇后语课程模式和课程评价体系等诸多方面的内容。此过程是一个相对完整系统的歇后语教学过程,这一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过程。需要投入更大的人力物力来进行和完善,但不失为一种好方法。通过以上几种途径,既可以缓解歇后语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缺失,又可以使学生在开展歇后语语学习的综合实践活动中,走入社会,进行人际交往,养成合作品质,融入集体并认识应用社会资源,同时也认识和了解自己,树立人生理想,积极进取。参考文献[1]7 蒋蓉.小学语文教学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3.[2]唐作藩.中国语言文字学大辞典[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7.[3]王岩.论汉语熟语的审美功能及其语用意义[J].汉字文化,2007(6).[4]温端政.汉语语汇学[M].上海:商务印书馆,2005.[5]温端政.中国俗语大辞典[M].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3.[6]伍新春.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2004.7.[7]朱光潜.朱光潜美学集[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