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9.50 KB
- 2022-06-16 13:09:45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专题七力学三把“金钥匙”解决动力学问题,一般有三种途径:①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力的观点);②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动量观点);③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功能关系、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能量观点)。——以上这三种观点俗称求解力学问题的三把“金钥匙”。三把“金钥匙”的合理选取:研究某一物体所受力的瞬时作用与物体运动状态的关系(或涉及加速度)时,一般用力的观点解决问题;研究某一物体受到力的持续作用发生运动状态改变时,一般选用动量定理;涉及功和位移时优先考虑动能定理;若研究的对象为一物体系统,且它们之间有相互作用时,优先考虑两大守恒定律,特别是出现相对路程的则优先考虑能量守恒定律。一般来说,用动量观点和能量观点比用力的观点解题简便,因此在解题时优先选用这两种观点;但在涉及加速度问题时就必须用力的观点。有些问题,用到的观点不只一个,特别像高考中的一些综合题,常用动量观点和能量观点联合求解,或用动量观点与力的观点联合求解,有时甚至三种观点都采用才能求解,因此,三种观点不要绝对化。下面通过历年高考题说明各个观点的应用。〖典型例题透析〗力学观点与能量观点的综合〖例1〗(1991年上海高考)如图所示,长为l的轻绳一端系于固定点O,另一端系质量为m的小球。将小球从O点正下方处,以一定初速度水平向右抛出,经一定时间绳被拉直,以后小球将以O为支点在竖直平面内摆动。已知绳刚被拉直时,绳与竖直线成600角,求:⑴小球水平抛出时的初速度v0;⑵在绳被拉紧的瞬间,支点O受到的冲量I;⑶小球摆到最低点时,绳所受的拉力T。〖命题意图〗考查平抛运动、运动合成、冲量、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思路〗⑴小球在绳拉直前做平抛运动,令做平抛运动的时间为t,则有:水平方向:lsin600=v0t…………①竖直方向:…………②由①、②式解得:,⑵在绳拉直前瞬时,小球速度的水平分量为vo,竖直分量为gt,如图所示。速度大小,把上问求出的t和vo值代入得:
v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可见小球速度与绳沿同一直线,小球动量在绳拉力的冲量作用下减为零,于是O点所受冲量等于绳拉直前一瞬时小球的动量。⑶小球拉直绳瞬间,球受到的绳拉力对球做负功,动能减少,直至为零。因此,小球在拉直绳开始向下摆动的瞬间动能为零(因该瞬间。没有沿圆弧切线方向的分量),此后球向下摆动,机械能守恒。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在最低点:故:〖探讨评价〗本题难点有两个,其一求绳冲量,其二求开始下摆时的初动能。本题有一巧合,就是在绳刚被拉直瞬间球速度方向(也是平抛运动最后时刻速度方向)恰与绳在同一直线上。因此,球的速度在绳拉直后变为零,绳对球做负功。因为在拉直瞬间球没有垂直绳长方向的速度分量,故此后做圆弧运动的初动能为零。球拉直绳瞬间,球的机械能有损失,绳对球做负功,这一点是学生理解的难点,也是正确解第⑶问的关键。本题若没有那一巧合,而是在绳被拉直前速度方向如图所示,v与绳长成θ角,则第⑵问支点O受到的冲量大小就不是mv,而是mvcosθ;第⑶问中球开始做圆弧运动的初动能也不为零,而是,从而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列出的方程就改为:求最低点绳拉力的方法不变(略)。本题常犯的错误,是认为从抛出到摆到最低点过程中球机械能守恒。因此,在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题时,尽管该守恒定律只涉及初、末态的机械能,但也要注意对中间过程及状态的分析。(二)动量与能量观点〖例2〗(2000年北京、安徽春季高考)相隔一定距离的A、B两球,质量相等,假定它们之间存在恒定的斥力作用,原来两球被按住,处在静止状态。现突然松开两球,同时给A球以速度vo,使之沿两球连线射向B球,B球初速为零。若两球间的距离从最小值(两球未接触)到刚恢复到原始值所经历的时间为t0,求B球在斥力作用下的加速度。〖命题意图〗
考查动量守恒定律、动能定理、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等;在能力上,考查分析综合能力和挖掘题中隐含条件的能力。〖解题思路〗〖解法1〗松开后,A球做初速为vo的匀减速运动,B球做同向的初速为零的匀加速运动,两球间的距离由l变小到恢复到l的过程,如图所示。设A球的路程为l1,B球的路程为l2;间距刚恢复到l时,A球速度为v1,B球速度为v2,由动量守恒定律得:,由动能定理得,对A球:对B球:,由题意据示意图得:l1+l=l2+l,即l1=l2,分析出这一隐含条件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联立得v1=0,v2=0。当两球间距离最小时速度相等,由动量守恒定律mv+mv=mvo得。B球在恒定斥力下加速度a由匀变速运动分式得:得,a的方向与vo的方向相同。〖探讨评价〗⑴解物理问题常要借助图示来帮助寻找隐含条件,本题的“l1+l=l2+l”即是这种方法得到的。⑵对复杂问题要分清它可分几个阶段,各阶段符合什么规律和守恒,然后,用相应知识处理问题,这是求解高考压轴题的基本方法。⑶本题的解法有多种,再列出两种:〖解法2〗图象法。由题意,且球做初速为vo的匀减速直线运动。B球同向做初速为零的匀加速运动,其速度图象都是直线,且斜率大小相等(加速度相等),如图。两直线交点P是A、B两球相距最近的点,对应时刻t1;A直线与横轴交点M为间隔恢复到原来值的点。其对应时刻t2,用t2-t1=t0,。PQ为共用边,。则CQ=QM。OM=2QM=2(t2-t1)=2t0。〖解法3〗巧选参考物法。设A、B两球的加速度大小都为a,vo的方向为正方向,则aA=-a,aB=a;以B球为参照物,A球相对B球初速为vo,加速度a相=aA-aB=-2a,当A球相对B球速度为零时,两球相距最近,则v相=vo-a相t,令v相=0,有vo-2at=0,,由运动对称关系,A向B运动与A远离B运动时间相等,即‘t=t0,。得。
〖例3〗(1992年全国高考)质量分别为m和M的两个粒子发生碰撞,碰撞前后两粒子都在同一直线上。在碰撞过程中损失的动能为定值Eo,今要求碰撞前两粒子的总动能为最小,求碰撞前两粒子的速度大小和方向。〖命题意图〗考查动量和能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在能力上主要考核挖掘隐含条件的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解题思路〗本题在解题前需先设定一些物理量供分析和求解。设碰撞前两粒子的速度分别为vo和Vo,碰撞后两粒子的速度分别为v和V,且都设定沿同一方向。则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和动量守恒定律,有:mvo+MVo=mv+MV由于碰撞中损失的动能E0为定值,为使碰撞前的总动能为最小,就要求碰撞后的总动能应为最小。由于题中并未对两球的总动量加以限定,因此,碰撞前两粒子的总动能的最小取值可以为零,即:又由于动能没有负值,所以必然有:vo=0,V=0。这表示,两粒子碰撞后均应静止。由此,最初两式可简化为:,mvo+MVo=0。解之,得:,符号表示Vo与vo方向相反。即二者相向运动,发生碰撞后速度均变为零。〖探讨评价〗本题解题的难点在于挖掘符合解题要求的隐含条件,即:要求碰撞前两粒子的总动能为最小的前提条件:,不明确这一点,将无法解题。因此,本题对考生的分析综合能力的要求是很高的。不善于寻找与解题密切相关的隐含条件,是不少考生能力的一大缺陷。(三)三个观点的综合〖例4〗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小球,在A点从静止开始沿半球形容器内壁无摩擦地滑下,B点与容器底部A点的高度差为h。容器质量为M,内壁半径为R。求:⑴当容器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小球滑至底部A时,容器内壁对小球的作用力大小。⑵当容器放置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小球滑至底部A时,小球相对容器的速度大小?容器此时对小球的作用力大小。〖命题意图〗
考查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考查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考查相对运动知识及牛顿第二定律,在能力上主要考核分析、理解、应用能力。〖解题思路〗⑴m下滑只有重力做功,故机械能守恒,即有:,…………①底部A是圆周上的一点,由牛顿第二定律。有:⑵容器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则m与M组成的系统在水平方向不受外力,故系统在水平方向上动量守恒;又因m与M无摩擦,故m与M的总机械能也守恒。令m滑到底部时,m的速度为v1,M的速度为v2。由动量守恒定律得:0=mv1+Mv2…………①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②联立①、②两式解得:,小球相对容器的速度大小v’,由牛顿第二定律得:〖探讨评价〗本题的解用到力的观点、能量观点和动量观点。通过本题,力学部分的重要规律都得以考查,因此,本题为一道综合考查能力的试题。本题的求解有一个难点,那就是计算容器对m的作用力。在用牛顿第二定律列时,要理解v的含义,知道v是m相对球心的速度。在第⑴问中,M固定不动,因此,m对地的速度也就是相对容器球心的速度;在第⑵问中,容器也动,因此,m对地的速度v1不是m对容器球心的速度,m对球心(容器)的速度要用矢量合成求得。(四)观点不同方法不同〖例5〗质量为m的物体A,以速度v0从平台上滑到与平台等高、质量为M的静止小车B上,如图所示。小车B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物体A与B之间的滑动摩擦因数为μ,将A视为质点,要使A不致从小车上滑出,小车B的长度乙至少应为多少?〖命题意图〗物体滑上小车后,物体受到向后的摩擦力f=μmg作用而减速,小车受到向前的摩擦力f’=μmg作用而加速,最后是物体相对车静止而以共同速度向前匀速运动;设共同的速度为v,物体相对小车滑行的距离为L,滑行时间为t。
物体A相对地的位移为(L+s),其中s为B相对地的位移。要使A不滑出小车,小车B至少应有的长度,应等于物块A相对小车静止时已通过的相对B的位移L。〖解题思路〗〖解法1〗力的观点:取向右方向为正方向,对A、B分别用牛顿第二定律:-μmg=maA,μmg=MaB应用加速度的定义式:,由牛顿第三定律有:MaB=maA…………①由以上各式解出:由运动学公式:对A:v"2-v2=2aA(L+s)…………②对B:v’2=2aBs…………③联立①、②、③可解得:〖解法2〗功能关系与动量守恒定律对A、B系统运用动量守恒定律:…………①由功能关系:…………②联立①②两式,解得:。〖解法3〗用“相对运动”求解平时位移、加速度、速度都是相对地面(以地面为参照物),本题改为以B为参照物,运用A相对于B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来求解。取向右方向为正,则A相对B加速度:aAB=aA-aB=。由运动学公式得:〖探讨评价〗一道题往往有多种解法,运用的观点不同,解法就不同。如果能选择一个好的方法,对解具体问题会大为简便,若方法选择不合适,往往求解过程繁琐,甚至解到无法解的境地。好的解题方法,靠我们对规律的理解程度和日积月累的解题经验,再加上对具体问题的分析而定。一般而言,对于单个物体考虑,宜用两大定理,特别是涉及时间优先考虑动量定理,求某一物体的对地位移优先考虑动能定理;若研究对象有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则优先考虑两大守恒定律,特别是出现相对距离(或相对路程)则优先考虑能量守恒定律,如果以上规律解决不了,就应考虑牛顿运动定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中国金钥匙组织.doc
- 二年级金钥匙答案.docx
- 开启历史课堂教学的金钥匙.doc
- 给幼儿老师一把金钥匙.doc
- 对于学生-爱是一把金钥匙.doc
- 《“巧练”—学习英语的金钥匙》.doc
- 金钥匙学校语文讲义.doc
- 基层主管管理的6把金钥匙ppt课件.ppt
- 开启心灵之门的金钥匙.doc
- 中考简快作文打造高分作文的金钥匙ppt课件.ppt
- 解竞赛题的金钥匙之四(假设问题).doc
- 金钥匙学校初三寒假班英语讲义(四)-任老师主讲.doc
- 金钥匙学校(东城)初二英语讲义-董老师主讲.doc
- 高考语文应试金钥匙:答题公式.doc
- 三年级下册品德课件12我有一把金钥匙2∣教科版共10张PPT学习资料.ppt
- 三年级下册品德课件12我有一把金钥匙1∣教科版共13张PPT讲课讲稿.ppt
- 建设高绩效团队的三把金钥匙教学内容.ppt
- 学好语文给你8把金钥匙.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