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8.00 KB
  • 2022-06-16 13:09:35 发布

观察——开启作文天地的金钥匙.doc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观察——开启作文天地的金钥匙在《新课标》第二学段(3-4年级)习作一项屮指出:“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血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说明观察能力是习作最重要的基础实不为过,鲁迅先生在《给董永舒》结尾处写到“此后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强调了观察在习作屮的重要性。教会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教给学生有关的观察知识,培养学生一定的观察能力,养成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是小学生习作入门的指导,也是获得一切知识的首要步骤。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借助备种感觉器官接受外部特征的心理活动,目的是看清事物具体属性和总体属性,观察力是对客观事物的分析和综合的能力。观察力为学生从事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奠定了基础,它好比一把金钥匙,可以开启学生智慧之锁,使Z与外部世界有了更多的联系。而且,观察是学生的一种主动行为,能够把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起来,对观察对象会更深入细致地了解,这种主动探究的过稈,能够使所获得的信息可以更容易作为长期记忆进行保存,这无疑也是学生积累起來的一笔财富。一、工欲利其事,先必利其器事物的表象以感性形态存在,具有可见、可闻、可触的直观性特点。人们通过感官便可占有事物表彖,心理学研究表明,感觉反映的仅仅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才能反映事物的整体,也就是只有综合不同感官感觉才能形成知觉,在观察过程屮要积极开动所有感官,产生多种感觉的心理效应,让众多表象进入大脑,形成完整的印象,为文章写作提供丰富的材料。什么是观察?观察是一种练习,是对我们每个观察的人的五种感官的训练,即对眼、耳、鼻、舌、手的训练。观察,不仅仅是用眼看的意思,还有“调查、考察、体验”的意思。打两个形象的比喻说吧,观察就好像了解力物的“窗口”,观察又好比拍摄照片的“镜头”。要想获得充足的习作材料,写出充满生活气息,富有真情实感的好作品,光靠视觉一一眼睛,那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调动五官,也就是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一齐工作。认真地观察、了解,研究一切人物、事情和事物(动物、植物、静物),使头脑里同时得到多种获取材料的通道。做到不但观察形态,听音响,辨别味道,而且感觉事物的冷暖,将这些感觉,构成一个完整、统一的Mifu"o中年段的习作大多基于学生对口常生活的观察,没有好的观察习惯,就等于一堆杂乱无章的信息从不曾有规律地编排,所以,学生写的作文就出现记忆零散的现象。因此,让学生进入习作天地的大门Z前,就要先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运用白身的“五员大将”——眼、耳、口、鼻、手,来帮助白己感知事物的本质现象。“工欲利其事,先必利其器。”只有握住观察这把金钥匙,才能更顺利地开启习作天地的大门。为了让学生了解自己身体上还有这么多的“秘密武器”,我设计了一节开放式的活动课,在一个华丽的小盒子里,装了两个鸡蛋,一生一熟,要求学生在不敲开蛋壳的前提下,能用什么方法来区分生鸡蛋和熟鸡蛋。通过学生的各种试验,利用了白己身体的各种器官进行观察,并且让学生做好观察的记录,每个学生都可以按照白己想得到的方式來观察这两只鸡蛋。观察结果如下:观察学生观察方式观察结果1号学生摸:两个鸡蛋感觉很滑,很凉。1号蛋是生的,2号蛋是熟的 2号学生看:蛋壳的颜色,1号鸡蛋深些,2号鸡蛋浅些1号蛋是熟的,2号蛋是生的。3号学生听:轻轻敲击蛋壳两个鸡蛋的声音都很实。1号蛋是生的,2号蛋是熟的4号学生闻:两个鸡蛋闻起來都没有什么味道1号蛋是生的,2号蛋是熟的5号学生摇:2号鸡蛋能晃动,1号鸡蛋晃不起來。1号蛋是熟的,2号蛋是生的。6号学生转:1号鸡蛋转得飞快,2号鸡蛋转几下就不动了。1号蛋是熟的,2号蛋是生的。7号学生掂:两个鸡蛋的重最都差不多。1号蛋是生的,2号蛋是熟的学生是活跃的,而且敢于进行尝试,在明确要求的情况下,他们为了揭开谜底,千方百计进行探索,探索的过程,让他们不由白主地用上各种观察的方式,所以,不是学生不懂得如何观察,而是他们缺乏有效的观察指导,以及良好的观察习惯,明明手握利器,去不懂得好好利用,教师不管如何设计教学环节,只要能提供一切机会给学生,让学生亲身体会,才能极大地发挥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观察的功能。二、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对于教师而言,就要在习作教学屮积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很多时候教师在这一步骤上往往只停留在理论说教上,缺少实际的指导。对于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个性,他们对生活的感知、理解和态度都有一定程度的羌异,因此,指导学生去细心观察和描華生活,启发和激活学生的感官、经验和思路。对观察的指导不能单纯靠空洞的理论说教,离开具体的生活,教师的指导就没有着落。要把知道落到实处,应该有计划地积极开展课内科外活动,在具体的活动屮知道学生观察什么,怎么观察。生活,唯有生活才能给我们提供更多的观察元索。屮年段的学生要学会留心周I韦1的事物,也就是说,他们的意识逐渐从关注白我,转换到关注周伟1,在关注范围扩大的同时,对木身已经存在事物的发现,会让他们迫不及待地想交流、想表达。所以,开发这方面的观察资源,实在是提供给学生一种全新的体验。观察是对周围世界事物和现象的有意识、有计划的察看、了解。写作的观察不同于一般的随意“观看”,它需要观察者仔细专注地察看对象的特征,并的对这些特征作出白己的分析、评判、选择、记忆,使Z成为白己的第一手有价值的写作材料。正如福楼拜教导莫泊桑时所说:“要长时间很注意地去观察,以便发现别人没有发现和没有写过的特点。任何事物里,都有未曾被发现的东西,……为了要描写一•堆篝火和平原上的一棵树木,我们要瓯对肴这堆火和这棵树,一直到我们发现了它们和其他的树和其他的火不相同的特点的时候。”为了让观察与写作更好地结合,我在双休LI安排学生帮助父母洗碗,并把过程详细地写下来。其实,这些家务,屮年级的学生完全可以承担,或者也行很多的学生已经在做这样一件事,但是,平时是为了做家务而洗碗,这次是为了写作而洗碗,要求不一样,那么学生在对待洗碗的态度上也是不一样,在洗碗的过程中,他们关注的程度要比以往都集屮,对毎一个步骤的进行也要比以往更清晰。这种主动投入,正是观察的本质体现,当中有个学生为了把涮碗的动作写仔细,在写草稿时,边写,边拿着纸巾和一个碗在模拟涮碗。所以她能写下“我把碗放在滴有洗洁精的洗碗盘里,左手大拇指抓住碗边,其余四个手指扣住碗底,右手拿起洗碗布,沿着碗边开始转动,妈妈说,饭碗的边比较难洗,我就多转几圈,这时候,左手还要配合好,碗才能转起来。”如果不是学生在观察的时候写作,在写作的时候观 察,这些细节有怎能如此清楚呢?我曾布置学生写《我的妈妈》,很多学生不会作细致客观的观察,只会写“我的妈妈很慈祥”、“我的妈妈很勤劳”、“我的妈妈很关心我”Z类空洞的句了,到底如何慈祥,如何勤劳,怎样关心我,写不出来。相反,同样写《我的妈妈》,有个学生则善于用心观察,从II常生活的细致处观察妈妈。他发现——“妈妈吃饭很奇怪:我喜欢吃肉,妈妈"喜欢"吃菜;我专挑少骨多肉的鱼脯肉吃,妈妈专挑多骨的鱼头鱼尾吃;我吃菜专挑最嫩的芯部吃,妈妈专挑较老的吃……”他带着疑问继续进行分析思考,终于知道妈妈这样做是为了将好吃的留给其他人吃,并非饮食喜好与众不同。这个学生就因为善于用心捕捉“妈妈吃饭”这一虽不显眼却平凡见伟大的生活小节,将妈妈写活了。我以这个浅显例了启导学生,使学生更理解细致观察的重要性,结果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经过这样分析之后,让学生再观察一次然后写《我的妈妈》,要观察生活屮的妈妈,写生活屮的妈妈。大部分学生都能通过白己的观察把平常的一些细节写了下来,令一些看到白己孩子习作的家长感动不已。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备不同事物的发展不是一成不变的,正因为如此,引导学生观察就不能有所限定,不同的事物选择不同的观察角度,即便是同一个事物,所处的位置不同,所观察的结果也不尽相同,我们正是要鼓励学生在观察时学会变换角度,引导学生观察事物时,除了要系统地感知事物的备个方面,还要变换观察点多层次地观察事物的各个方面和备种关系。“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看山如此,观察一个人、一件物、一件事也如此。正因为多角度、多层面的观察,才会更好地启发学生的思维,由此而让学生在不同角度得到不同的收获,这样才可以使他们的习作逐渐丰满起来,也不会因为长时间固定在一个观察点上,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的联系。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时,多引导学生变换观察的角度,蕖理好观察的顺序,才不至于出现“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屮”的困惑。在教学屮,我注意引导学生认识课文作者的观察方法: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作者通过乞个时期的观察取得素材,从春、夏、秋、冬来描述小兴安岭不同的情景及其与在那里安居的动物Z间的那份密不可分的感情。如《爬山虎的脚》,处处体现了作者对爬山虎长时间的,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的观察,才发现爬山虎的叶——“刚长出来的叶了是嫩红的,不几天叶了长大,就变成嫩绿的……叶尖一顺儿朝下……”。才发现爬山虎的脚一一“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将不为人注意的爬山虎的脚描写得形象具体。又如《观潮》,作者既留心了江潮不断变化的样了,又留心了江潮发岀的声音,既观察了江潮的气势变化,又观察了观潮人群的情绪反应,把江潮写得有声有色,使读者如睹其景,如闻其声。今年的春天来得较早,校园里的一些榕树急不可耐地换下了保留了一冬的黄金衣,一时间,在十来株榕树上就有了几个季节的变化,有的还在慢悠悠的卸妆,有的用力一抖把黄金衣全脱下,有的已经披上新一季的绿装了。这种难得的景象正是观察的好时机,我把学生领到校道上,给他们布置任务,在校园里隐藏着一个季节上的秘密,让他们通过白己的眼睛去寻找去发现,学生们抬头看着身边的榕树,马上心领神会,或是三五成群,或是单独行动,都来到榕树底下细细观察。学生围绕着这些不同季节装束的榕树,在观察中找寻榕树的变化,把不同表象综合一起,一篇一篇描写校园榕树的美文就从他们的笔尖下流淌出来。 对屮年段的学生进行观察能力的培养,门槛不易太高,应按照学生年龄发展的特点按部就班地开展,在掌握了一定的观察步骤、方法、原则和注意点以后,还要让学生在平时的生活屮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人人都有一定的观察能力,这种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只有在不断的运用屮才能得以提高。观察不仅可以汲取知识,而且知识在观察屮活跃起来,就像钥匙常会锂亮发光。小学生养成了观察的习惯,就会细心地观察身边事物的发展变化、事态的发展,通过多看、多思、多记,获取习作材料,丰富写作内容。日积月累,心中有“粮”,上课不慌,习作时,就会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了。观察是让小学生通过各种感觉器官,有意识的去认识客观事物与现象的一种方法,观察是科学实践活动的基木方法与重要手段,在科学教学中应很好的指导学生学会正确的观察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客观的观察提出问题,思考并寻求问题的答案。那么,如何才能具有很好的观察能力呢?一、直觉性观察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人体备种感觉器官吸收知识、捕捉信息的比例是不同的。其屮视觉为83%,听觉为11%,嗅觉为3.5%,味觉为1%,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如在教学三年级科学植物单元时,事先我让学生分组观察不同种树,提出要求并做记录。课上让学生各抒己间,交流、描述“这”棵树的样了。有的学生说眼睛看到的不同树叶:形状、大小、颜色、叶缘、叶基、叶尖、叶脉、叶柄等;有的学生讲用鼻子闻到的树的果实的气味;有的学生汇报用手摸到的果皮、树皮的表面粗糙程度;有的同学采来一些树叶到课堂上互相展览、交流、讨论,学生乐得美不胜收。这样通过让学生获得清晰正确的表象,经过学生白己观察、分析、比较,有形象思维过度到抽象思维,认识植物的共同特征。学生对实物的观察越完隸,越深刻,获得的知识越巩固,即遗忘率越低。科学课程屮有许多插图和挂图。教师还应指导学生观察这些图,间接地感知自然事物或自然现彖。教学三年级科学〈各种各样的叶〉学生通过观察挂图,可以更多的认识植物,有的树叶并不常见,也不利于岚接观察,利用挂图可不受时间和设备限制随时进行观察;利用挂图还可以使同学们反复观察进行比较,有利于培养学生精细观察的能力。二、实验性观察。科学课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科。〈科学〉四年级上册共有40多和观察实验,要让学生在自己动手操作实验,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和结果的过程屮,训练他们的观察力。如何在实验屮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首先,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观察实验过稈。如做物体的热胀冷缩实验时,有意设置 悬念“你们在给物体加热过程屮观察到什么现象?”激发学生对实验本身产竺强烈的兴趣和急切要了解实验结果与原因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集屮精力,注意实验屮的备个环节,尤其关键过程。如热胀冷缩实验中,水受热液面上升,水手冷液面下降;空气受热上面红液上升,空气受冷上面红液下降;铁球受热不能从圆环屮通过,铁球受冷能从圆环屮通过。通过观察分析使学生怫得液体、气体、固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并学会全面细致的观察事物变化过稈的能力。其次,在实验屮要训练记录观察到的实验现彖和结果,促使学生观察更深刻更精确,在实验示熬理观察记录,分析实验屮出现的各种现彖,可加深理解实验原理,巩同实验结果。获得新知识。再次教导学生正确使用实验仪器如热学盒、温度计、酒精灯、电流实验盒等实验器材,为今后学生独立完成实验、独立观察打下良好的基础。三、长期性观察。大H然是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战好课堂。有许多白然现象如动植物的生长发育、天气的变化等是在长期观察屮进行的,需要进行长期的、耐心的观察,才能获得完報的知识,锻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能力。在长期性观察Z前,教师应首先帮助学生制定详细的观察计划,然后向学生讲解所要观察的内容、目的和要求、观察的方法以及如何做好观察记录、描绘观察图,采制有关标本,参阅有关科学读物。如观察“天气”,一年四季不同时间的气候是不同的,学生要观测一年四季的天气情况,就要做到持之以恒。教师应指导学生“我是一个小气象员”根据木地情况,进行观测并填记表格,如口期、天气、风向、风力最高温度、最低温度、湿度、降雨量等,教师逐一进行辅导填记,有领到放的原贝|」,启示学生不同时节的气象有所不同。在长期性观察活动屮,教师应随时检查和督促学生的活动情况。指导学生深入,反复地观察所研究的对象,把握其主要特征,使学生写的观察记录完整准确,绘制的观察图形象逼真,采集的标木具有科学性和代表性。长期性观察活动结束示,教师要及时组织交流和总结,并指导学生写好“小论文”,使他们在长期性观察活动屮获得丰富感性科学知识,经过抽象、分析、比较、综合、归纳,上升为理性知识,形成科学的概念和结论。通过以上对学生各种观察的培养,既发展了学生的观察力,又培养他们百折不挠,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使学生学会观察并善于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