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9.98 KB
  • 2022-06-16 15:12:30 发布

语文苏教版六年级上册12姥姥的剪纸第二课时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12姥姥的剪纸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精读课文,感受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对“我”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2,感受散文的语言特色:优美凝练、含蓄(结合例句)3.“寄情于物”的写法(“剪纸”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是情感的载体)教学过程:一、整体回忆内容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2课,学生读课题2.请你回忆一下,课文围绕剪纸,写了哪两件事?(姥姥剪纸技艺高超;姥姥用剪纸拴住了我)二、感悟姥姥剪纸技艺高超1.姥姥的剪纸技艺高超(板书:艺高),高超到什么地步?课文中有一个字能最简洁、最准确地概括?快速找一找。(板书:神)2.“神”字在字典中有很多解释,你觉得课文中是哪一个意思?3.这节课,就让我们循着“神”字,走进姥姥的剪纸,看看姥姥的剪纸神在哪里?请大家默读课文1到6自然段,画出相应的句子,在关键的词语上圈圈画画,在旁边写写你的理解。(读、戈U、圈、写)4.组织交流,重点学习以下3处:★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便要什么就有什么了,……无所不能。(“普普通通”“翻来折去”材料平常,方法简单,居然“要什么有什么”“无所不能”,从正面表现了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1)神在哪里?谁来补充?2)老师这样写“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像母鸡,剪只公鸡像公鸡?”(读 读这两句,进行比较,有何发现?)3)对,如果说“像”字写出了姥姥剪纸的形似,那么“能”字则写出了神似,这样写用一个词语形容就叫(出示词语)形神兼备。“能”字把动物写活了。4)这个同学的感受特别好,奖励你来由衷地赞一赞姥姥的剪纸。5)姥姥无所不能,我们也来像课文那样夸夸姥姥。同桌互说。出示仿说句式:剪像^剪像^剪能^剪能(6)作者在写的时候为什么选取了这些动物呢?有没有什么深意?7)同学们,现在你们就是姥姥的左邻右舍,谁来夸一夸?★“一天我用双手死死地捂住姥姥的双眼,让她摸着剪窗花。岂知工夫不大,一幅‘喜鹊登枝’便完成了。啮!梅枝与喜鹊形象生动,大小疏密无可挑剔。”“你差点把姥姥的眼珠子按冒了。”1)从哪里看出了姥姥的神?2)抓住词语“死死地捂住”、“工夫不大”、“把眼珠子按冒”3)谁来读读,读出姥姥剪纸技艺的“神”。4)看,姥姥在被捂着眼睛的情况下,还能剪出这样无可挑剔的图样。这技艺可真神啊!5)集体朗读7.姥姥剪纸技艺高超,真是“神”了!那么,她为什么有这身出神入化的剪纸本领呢?8.重点组织交流:★“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数九隆冬以三伏盛夏以日光下剪一月光下剪,/丁光下剪,上至摸黑剪。—1)师生配合朗读:姥姥总在剪,她一一(生)数九隆冬剪,三伏盛夏剪,(师)一年四季总在剪;姥姥总在剪,她——(生)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灯光下剪一一(师)一天到晚都在剪;姥姥总在剪,天黑了,她一一(生)甚至摸黑剪。2)这段文字你体会到什么?概括地说,不就是前面的哪个词?(总剪)(出示)3)一个剪字不就都说清了吗,为什么要用那么多剪字呢?4)数九隆冬是一年中最冷的日子,你仿佛看到了?三伏盛夏是一年中最热的日 子,你仿佛看到了?你还看到了?5)散文的语言优美,这一组组短语就像一幅幅画面,把场景中的人物和事件呈现了出来,这叫画面感。谁能读出来?6)指名读7)齐读三、感受姥姥对我的一片深情1.姥姥熟能生巧,剪纸技艺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自己细细读课文7-13节,姥姥给我剪过哪些剪纸?划出这几幅剪纸的内容。2.学生交流,出示。3.放声读好这几幅剪纸的内容,你有什么发现?(都只剪老牛和兔子)4.再读着四副画面。为何只剪老牛和兔子?(姥姥带表老牛,兔子代表我)姥姥要通过这个剪纸内容要告诉我什么呢?5.组织交流(这些剪纸只关于我和姥姥;姥姥非常喜欢我;这些剪纸传递的是我与姥姥的一个个温情的故事,传递的是一种爱。姥姥的的生活就是我的生活。我被剪纸中的故事所吸引。)不明白的再读。6.所以说,剪纸的“神”不光是技艺传“神”,更神的是传的是“情”。7.同学们,我们再回过头来看这句话,出示:“密云多雨的盛夏,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险,便用剪纸把我拴到屋檐下。”齐读。8.把我栓到屋檐下的仅仅是姥姥的剪纸吗?更是什么?(姥姥对我的爱,对我的情深深吸引着我)四、深化“剪纸”传情的写法1.在课文展现的四副老牛和小兔子图中,你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哪一副?2.出示:“我上学了,小学、中学、大学——越走越远了。但我还是不断收到姥姥寄来的剪纸,其中有一幅是这样的: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一只欢蹦..........着远去的小兔子,联结它们的是一片开阔的草地。我知道,这是姥姥对我的期待。..指名读为什么印象如此深刻? 2.这幅剪纸传递了怎样的情?(期待:希望见到我;学业有前途,未来有出息)3.齐读感受,从哪里看出了期待?4.“定定地”“出神地”“望着”“站着”这些不是华丽的词语,而是朴素的平常的,但是因为它们都是围绕情感来写的,让读者充分准确的感受到文字传达的感情。在文中作者就通过这些朴素的词语传达了姥姥对我的思念与期待。这是散文的一种含蓄的写法。指名读。5.练笔。我上学了,小学、中学、大学——越走越远了。但我还是不断收到姥姥寄来的剪纸,其中有一幅是这样的:,由此我知道了。请同学们也仿照这幅剪纸的内容,用生动的形容词和准确的动词来充分准确的表达出你写的这幅剪纸中姥姥对作者传递的情感。学生写。6.学生交流。8.姥姥是个农村妇女,也许不善言辞,满腔的深情倾注在这剪纸之上;作者,是个作家,理应能言善道,却也不愿将自己的情感全部暴露无遗。她对故乡,对姥姥的感情凝聚在这段文字中:引读。“事实上,我不管走多远,走多久,梦中总不时映现家乡的窗花和村路两侧的四季田野。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9.此时,这里有什么在打动你的心灵?(作者思念姥姥,思念家乡的情感)板书“情浓”10.现在再请你回忆全文,为什么课题是姥姥的剪纸,而不是剪纸?(写出了作者对姥姥的思念,还有姥姥对我的疼爱)(写姥姥的剪纸,其实是寄托了作者与姥姥之间深深的情意。剪纸是联结我与姥姥的情感桥梁,通过它传递情感寄托思念,包含着我与姥姥的浓浓亲情。)11.板书:这种写法叫寄情于物。板书:寄情于物12.我们以前学过的一些散文都用了“寄情于物”的写法,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曾经学过的文章,哪些是运用了这样的写法?(用少许的时间让学生回忆作者寄怎样的感情于什么之上?) 琦君《桂花雨》孙友田《月光启蒙》萧红《我和祖父的园子》9.《父亲牛》快速浏览,说说作者如何寄情于物的?五、布置作业1.推荐课外阅读:运用寓情于物方法的散文朱自清《背影》板书设计:姥姥的剪纸神艺高寄情于物传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