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7.00 KB
  • 2022-06-16 15:10:23 发布

姥姥的剪纸表格式教案.doc

  • 1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六)年级(上)册(语文)学科集体备课表备课时间10.24主备人郝翠英主备人所在单位城西小学复备时间10.28授课教师郝翠英授课教师所在单位城西小学课  题12、姥姥的剪纸课   型新授课时分配2课时第 1课时上课时间10.31项   目内          容教学目标知 识能 力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 程方 法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情 感态 度价值观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剪纸技艺的高超。  教学重点通过品读语言文字,感受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 教学难点通过让学生与文本接触,整体感知全文,为下一节课体会“祖孙情”打下基础  教学、教具(课件)准   备课件;布置学生预习,完成“练习册第一课时”。  教    学    流   程 教 学 环 节教 师 活 动预设学生活动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幅作品,请大家欣赏。看了这些剪纸作品,让你想到哪些词语?师相机板书。2、这几幅剪纸都出自一位老人之手。这节课,老师就带领大家走近这位老人,走进这位老人的拿手绝活——剪纸。(板书:12、姥姥的剪纸)齐读课题。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学生质疑。     教  学   环   节二、检查预习,感知人物1、出示第一组生字词。小屯     择菜     薅草     喂猪     准头    刁难   左邻右舍  捂着     岂知     庄稼     啃食     挑剔    耍赖   数九隆冬①   指名读, 指导字音,强调个别字读音,如:择(zhái)菜、刁难(nàn)、庄稼(jia),齐读。2、出示第二组词语。心灵手巧   广结善缘   无所不能   有求必应啧啧赞叹   刷刷刷刷   悦耳至极   清清爽爽   喜鹊登枝   牛驮小兔②   指名读。③   指导字形:爽④   仔细观察这些词语,你有什么发现?⑤   初步感知“喜鹊登枝”(欣赏)、“老牛与兔子”这几幅剪纸作品的描写,谈感受。2、透过这些词语,你仿佛看到一位什么样的姥姥?3、过渡:这节课让我们先来感受姥姥高超的剪纸技艺。描写姥姥剪纸技艺高超的语句,反复读一读。2、交流:A、“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无所不能。”(出示)(1)“无所不能”的意思就是——(2)谁来谈一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指名回答)(3)是呀,普普通通的剪刀,普普通通的彩纸,在姥姥的手里却能变成各种各样的栩栩如生的剪纸,这不能不说明姥姥的剪纸技艺高超。(媒体突出两个“普普通通”、“无所不能”)(4)我们一起读好这句话。(齐读)B、“我从小就听人啧啧赞叹……公鸡能打鸣。”    (出示)(1)这是啧啧赞叹的口气吗?谁还想读。  (再指读)(2)从乡亲们的赞叹声中,你感受到什么?(3)姥姥仅仅是动物剪得活灵活现吗?现在请你们扮演乡亲们,学着书上这句话的韵味和形式来夸夸姥姥剪的其它东西,同桌先互相夸夸。(大屏幕出示:你姥姥神了,剪    像   ,剪   像   ,剪个         ,剪个         。)来,这位老乡,你来赞叹赞叹。(指名回答)(4)乡亲们的赞叹让我们感受到姥姥高超的剪纸技艺,这是一种侧面描写的方法。3生说自己想到的词语    学生质疑       仔细观察,学生小组交流发现。    (姥姥的作品很受欢迎,姥姥有求必应)(指名回答)  (自豪)请你自豪地读一读这句话。(指名读、齐读)        (2)指名读句子。    、过渡:正因为姥姥剪纸技艺高超,姥姥的剪纸活灵活现,所以——出示句子:“大平原托着的小屯里,……心灵手巧的劳作。”(1)知道什么是小屯吗?(小村庄)(2)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从哪里体会到的?(3)同学们想想,当作者写下这句话的时候,他的心情会是怎样的?(自豪)请你自豪地读一读这句话。(指名读、齐读) 过渡:姥姥的作品很受欢迎,仅仅是因为姥姥的剪纸活灵活现吗?还有什么原因?4、出示第三自然段,品读体会姥姥的广结善缘、有求必应,抓住姥姥的动作、语言体会她的爽朗、勤劳。5、交流体现姥姥剪纸技艺高超的事例:“我是个出名的调皮蛋,经常……无可挑剔。” (1)说说读了这个事例的感受,理解“刁难、挑剔、耍赖、调皮蛋”在文中的意思。 (2)指名读句子。2、小结:作者用生动传神的语言将一位心灵手巧、技艺高超的姥姥带到了我们的眼前,下节课我们继续体会姥姥剪纸技艺高超的原因和浓浓的祖孙请。四、作业:1、完成《补充习题》第一、二、三1题。2、熟读课文,思考课后第4题。读一读。2、交流:A、“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无所不能。”(出示)(1)“无所不能”的意思就是——(2)谁来谈一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指名回答)(3)是呀,普普通通的剪刀,普普通通的彩纸,在姥姥的手里却能变成各种各样的栩栩如生的剪纸,这不能不说明姥姥的剪纸技艺高超。(媒体突出两个“普普通通”、“无所不能”)(4)我们一起读好这句话。(齐读)B、“我从小就听人啧啧赞叹……公鸡能打鸣。”    (出示)(1)这是啧啧赞叹的口气吗?谁还想读。  (再指读)(2)从乡亲们的赞叹声中,你感受到什么?(3(姥姥的作品很受欢迎,姥姥有求必应)小组探究交流体现姥姥剪纸技艺高超的事例:“我是个出名的调皮蛋,经常……无可挑剔。” (1)说说读了这个事例的感受,理解“刁难、挑剔、耍赖、调皮蛋”在文中的意思。“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无所不能。” )姥姥仅仅是动物剪得活灵活现吗?现在请你们扮演乡亲们,学着书上这句话的韵味和形式来夸夸姥姥剪的其它东西,同桌先互相夸夸。(大屏幕出示:你姥姥神了,剪    像   ,剪   像   ,剪个         ,剪个         。)来,这位老乡,你来赞叹赞叹。(4)乡亲们的赞叹让我们感受到姥姥高超的剪纸技艺,这是一种侧面描写的方法。3、过渡:正因为姥姥剪纸技艺高超,姥姥的剪纸活灵活现,所以——出示句子:“大平原托着的小屯里,……心灵手巧的劳作。”(1)知道什么是小屯吗?(小村庄)(2)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从哪里体会到的?(3)同学们想想,当作者写下这句话的时候,他的心情会是怎样的?过渡:姥姥的作品很受欢迎,仅仅是因为姥姥的剪纸活灵活现吗?还有什么原因?4、出示第三自然段,品读体会姥姥的广结善缘、有求必应,抓住姥姥的动作、语言体会她的爽朗、勤劳。 2、小结:作者用生动传神的语言将一位心灵手巧、技艺高超的姥姥带到了我们的眼前,下节课我们继续体会姥姥剪纸技艺高超的原因和浓浓的祖孙请。四、作业:1、完成《补充习题》第一、二、三1题。2、熟读课文,思考课后第4题。 5、小组交流体现姥姥剪纸技艺高超的事例:“我是个出名的调皮蛋,经常……无可挑剔。” 说说读了这个事例的感受,理解“刁难、挑剔、耍赖、调皮蛋”在文中的意思。    板 书 设 计12 姥姥的剪纸           技艺高超 栩栩如生           勤劳善良 活灵活现                                                     课 后 反 思 教学中,我通过抓住姥姥的“剪纸”,让学生找出“剪纸”图的语句,并从中体会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例如“你姥姥神了,……公鸡能打鸣”,突出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娴熟。然后紧扣环节设计问题“姥姥的剪纸为什么那么神呢?”又带领学生围绕“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一句进行引导学习,品味语言,体现姥姥的技艺的高超是付出了努力练成的,再抓住“身心入境”一词,深刻表现剪纸给姥姥带来的投入与快乐。  (六)年级(上)册(语文)学科集体备课表 备课时间10.24主备人郝翠英主备人所在单位城西小学复备时间10.28授课教师郝翠英授课教师所在单位城西小学课  题12、姥姥的剪纸课   型新授课时分配2课时第 2课时上课时间10.31项   目内          容教 学 目 标知 识能 力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过 程方 法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情 感态 度价值观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教学重点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教具(课件)准   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    学    流   程 教教 师 活 动预设学生活动  学 环 节第二课时一、观赏剪纸,导入教学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2课——《姥姥的剪纸》,学生齐读课题。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笑源有一位不平常的姥姥,姥姥的拿手好戏是什么呢?(剪纸)姥姥的剪纸到底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大家想不想见识一下?老师有一个要求,看过之后,要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姥姥的剪纸有什么特点。3、(课件演示):一组包括人物、动物、植物和器物的剪纸图片二、研读课文1—6自然段,体会姥姥的特点1、那么,你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姥姥剪纸技艺高超呢?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1—6自然段,画出相关的句子。(媒体出示)2、结合学生回答,课件出示下列句子,指导学生朗读,体会技艺高超。①抓住两个“普普通通”和“翻来折去”体会材料的平常,方法的简单。“居然便要什么就有什么了”,“无所不能”从正面表现了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这一对比把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一下子表现的淋漓尽致。②抓住邻居的赞叹:“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从侧面表现了姥姥的剪纸作品十分逼真。猫、虎、母鸡、公鸡都是动物,除了动物,姥姥还会剪什么?书上怎么说的?现在请你扮演乡亲们,学着书上这句话的韵味和形式来夸夸姥姥剪的其它东西,同桌先互相夸夸。(大屏幕出示:你姥姥神了,剪    像   ,剪   像   ,剪个              ,剪个                  。)学生讨论,互相夸夸。指名交流。③抓住“神了”,体会人们对姥姥剪纸的肯定和钦佩。指导朗读,指名朗读。齐读。2)一天,我用双手死死地捂住姥姥的双眼,让她摸着剪窗花。岂知工夫不大,一幅“喜鹊登枝”便完成了。嗬!梅枝与喜鹊形象生动,大小疏密无可挑剔。①引导学生抓住“死死地捂住”“摸着剪”“形象生动”“无可挑剔”来感受姥姥的剪纸技艺高超。 ②媒体出示“喜鹊登枝”的剪纸。这就是姥姥剪的“喜鹊登枝”,我们来欣赏一下。你觉得这幅“喜鹊登枝”图,美在哪里?看到这里,我们不由赞叹:姥姥的剪纸真是“神”了。③指导朗读,读出姥姥的技术高超,以及我的敬佩之情。3、姥姥的剪纸真是神啊,同学们,姥姥的剪纸为什么会这么神呢?她的这手绝活是生来就具有的吗?你从哪儿看出来的?结合学生回答,出示下列句子,并联系生活实际加以体会。“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理解“熟能生巧”,你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用一个小故事来说明“熟能生巧”吗?文中的那句话就是对熟能生巧的最好解释呢?“数九隆冬剪,三伏盛夏剪,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灯光下剪,甚至摸黑剪。姥姥的手就是眼睛,好使的剪刀就像她两根延长的手指。”4、过渡:姥姥不仅剪纸技艺高超,她还是一个            的人。你能用课文中的词来说一说吗?指名说,相机板书:广结善缘 有求必应  勤劳善良指名读句子。5、小结:姥姥技艺高超,加上广结善缘、有求必应,她的剪纸在当地已经深入人心。板书:深入人心三、研读7—12自然段,体会姥姥对我的浓浓亲情。1、姥姥对乡亲们是如此友好热情,她为左邻右舍送去了无数精美的剪纸,除了喜鹊登枝,除了家家户户的窗花,姥姥剪的最多的是什么?她为什么这么做呢?2、交流:剪的最多的是“老牛和兔子”,姥姥是用剪纸把我拴在屋檐下。(出示)“密云多雨的盛夏,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险,便用剪纸把我拴在屋檐下。”这句极其平常的话语中有一个字用的极为传神巧妙——“拴”,我们又能从中感悟到什么呢?3、(出示)自由朗读课文7-11小节,文中具体描写了几幅关于老牛和兔子的剪纸,用波浪线划下来,说说你从这几幅剪纸中又体会到姥姥怎样的情感呢?讨论交流: (1)媒体出示:一只顽皮的小兔子骑在一头温顺的老牛的背上。一头老牛和一只兔子在草地上啃食青草。①你能给这两幅剪纸给个名字吗?②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③分角色读一读对话。4、作者的顽皮可爱愉悦着姥姥,姥姥的慈祥疼爱感染着作者,从那时候起,我总是缠着姥姥剪兔子和老牛,它们形象各异——引读——姥姥剪的兔子和老牛无论形象怎么改变,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引读——我摆弄着各式各样的窗花——5、从段话中,你读出了什么?(作者对姥姥的赞美、依恋)6、如果说以前姥姥的剪纸是深入人心的话,那现在,姥姥的剪纸已经深入“我”心。(板书:深入“我”心)四、学习13自然段,体会我对姥姥的思念。过渡:美好的童年时光是短暂的,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上学了,小学、中学、大学——越走越远了。此时,姥姥的剪纸还拴得住我吗?大声读读13自然段。1、大声读课文。2、交流。     (1)媒体出示:我还是不断收到姥姥寄来的剪纸,其中有一幅是这样的: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一只欢蹦着远去的小兔子,联结它们的是一片开阔的草地。①从中你读出了什么?②有感情地朗读。(2)姥姥对“我”充满了思念与期待,“我”的心里又何尝忘记过姥姥呢?(配乐朗读)——事实上,我不管走多远,走多久,梦中总不时映现家乡的窗花和村路两侧的四季田野。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从这段文字中,你读出了什么?(对姥姥、对家乡的思念)五、总结课文。   同学们,剪纸不仅展示了姥姥的心灵手巧、技艺高超,更体现了姥姥对“我”的疼爱与牵挂,同时也寄托了“我”对姥姥的思念和依恋。它如同桥梁,联结了“我”与姥姥之间的亲情,它宛如纽带,接近了“我”与姥姥心灵的距离。让我们共同记住这份浓浓的亲情的见证——姥姥的剪纸(读题)。 生欣赏后,学生自主交流,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姥姥的剪纸有什么特点。(如: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活灵活现、无所不能、技艺高超、心灵手巧……) 小组合作交流:   (1)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一张普普通通的彩纸,在姥姥的手里翻来折去,便要什么就有什么了,人物、动物、植物、器物,无所不能。我从小就听人啧啧赞叹:“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  抓住关键词语来体会姥姥的剪纸技艺的高超 ,对于学生来说更容易理解,也更容易寻找突破的线索。          在学完课文之后,要让学生感受姥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姥姥和我之间的浓浓的亲情。               教  学   环   节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从侧面表现了姥姥的剪纸作品十分逼真。猫、虎、母鸡、公鸡都是动物,除了动物,姥姥还会剪什么?书上怎么说的?(大屏幕出示:你姥姥神了,剪    像   ,剪   像   ,剪个              ,剪个                  。)学生讨论,互相夸夸。指名交流。③抓住“神了”,体会人们对姥姥剪纸的肯定和钦佩。指导朗读,指名朗读。齐读。①引导学生抓住“死死地捂住”“摸着剪”“形象生动”“无可挑剔”来感受姥姥的剪纸技艺高超。 ②媒体出示“喜鹊登枝”的剪纸。这就是姥姥剪的“喜鹊登枝”,我们来欣赏一下。你觉得这幅“喜鹊登枝”图,美在哪里?看到这里,我们不由赞叹:姥姥的剪纸真是“神”了。③指导朗读,读出姥姥的技术高超,以及我的敬佩之情。3、姥姥的剪纸真是神啊,同学们,姥姥的剪纸为什么会这么神呢?她的这手绝活是生来就具有的吗?你从哪儿看出来的?理解“熟能生巧”,你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用一个小故事来说明“熟能生巧”吗?文中的那句话就是对熟能生巧的最好解释呢?“数九隆冬剪,三伏盛夏剪,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灯光下剪,甚至摸黑剪。姥姥的手就是眼睛,好使的剪刀就像她两根延长的手指。”4、过渡:姥姥不仅剪纸技艺高超,她还是一个            的人。你能用课文中的词来说一说吗?指名读句子。5、小结:姥姥技艺高超,加上广结善缘、有求必应,她的剪纸在当地已经深入人心。板书:深入人心三、研读7—12自然段,体会姥姥对我的浓浓亲情。1、姥姥对乡亲们是如此友好热情,她为左邻右舍送去了无数精美的剪纸,除了喜鹊登枝,除了家家户户的窗花,姥姥剪的最多的是什么?她为什么这么做呢?2、交流:剪的最多的是“老牛和兔子”,姥姥是用剪纸把我拴在屋檐下。(出示)“密云多雨的盛夏,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险,便用剪纸把我拴在屋檐下。”现在请你扮演乡亲们,学着书上这句话的韵味和形式来夸夸姥姥剪的其它东西,同桌先互相夸夸。小组合作交流:(2)一天,我用双手死死地捂住姥姥的双眼,让她摸着剪窗花。岂知工夫不大,一幅“喜鹊登枝”便完成了。嗬!梅枝与喜鹊形象生动,大小疏密无可挑剔。           学生朗读             结合学生回答,出示下列句子,并联系生活实际加以体会。“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  这句极其平常的话语中有一个字用的极为传神巧妙——“拴”,我们又能从中感悟到什么呢?3、(出示)自由朗读课文7-11小节,文中具体描写了几幅关于老牛和兔子的剪纸,用波浪线划下来,说说你从这几幅剪纸中又体会到姥姥怎样的情感呢?讨论交流:(1)媒体出示:①你能给这两幅剪纸给个名字吗?②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4、作者的顽皮可爱愉悦着姥姥,姥姥的慈祥疼爱感染着作者,从那时候起,我总是缠着姥姥剪兔子和老牛,它们形象各异——引读——姥姥剪的兔子和老牛无论形象怎么改变,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引读——我摆弄着各式各样的窗花——5、从这段话中,你读出了什么?6、如果说以前姥姥的剪纸是深入人心的话,那现在,姥姥的剪纸已经深入“我”心。(板书:深入“我”心)四、学习13自然段,体会我对姥姥的思念。过渡:美好的童年时光是短暂的,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上学了,小学、中学、大学——越走越远了。此时,姥姥的剪纸还拴得住我吗?大声读读13自然段。1、大声读课文。2、小组交流探究。     (1)媒体出示:我还是不断收到姥姥寄来的剪纸,其中有一幅是这样的: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一只欢蹦着远去的小兔子,联结它们的是一片开阔的草地。①从中你读出了什么?②有感情地朗读。(2)姥姥对“我”充满了思念与期待,“我”的心里又何尝忘记过姥姥呢?(配乐朗读)——从这段文字中,你读出了什么?五、总结课文。同学们,剪纸不仅展示了姥姥的心灵手巧、技艺高超,更体现了姥姥对“我”的疼爱与牵挂,同时也寄托了“我”对姥姥的思念和依恋。它如同桥梁,联结了“我”与姥姥之间的亲情,它宛如纽带,接近了“我”与姥姥心灵的距离。让我们共同记住这份浓浓的亲情的见证——姥姥的剪纸(读题)。     指名说:广结善缘 有求必应  勤劳善良                                       事实上,我不管走多远,走多久,梦中总不时映现家乡的窗花和村路两侧的四季田野。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   (对姥姥、对家乡的思念)最后,让学生带着这份感动,带着对牢牢地赞美,放开声音去朗读文本,再次回味那字里行间传达出来的浓浓的情意。学生讨论交流: 1、一只顽皮的小兔子骑在一头温顺的老牛的背上。2、一头老牛和一只兔子在草地上啃食青草。   抓住剪纸这一线索,我们深深感受到姥姥对我的疼爱、思念和期待,也被这份爱所感动。   板 书 设 计姥姥的剪纸剪纸赞人 剪纸喻理  剪纸穿情  课 后 反 思   对“拴”的处理,我认为也较为到位。结合当时是“密云多雨的盛夏”的危险和作者的活动,文中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险,“便用剪纸把我拴在屋檐下”的“拴”,引出课文中的“拴”,与学生进行热烈地讨论“课文中用什么拴住了什么”,经过追问明白了姥姥用剪纸拴住了我的身体,更用剪纸拴住了我那颗贪玩的心……为领悟祖孙俩那浓浓的情作好辅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