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00 KB
  • 2022-06-16 11:58:28 发布

针灸治疗贝尔面瘫研究进展

  • 1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针灸治疗贝尔面瘫研究进展(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喉科四川成都610072)[]S853.61[]A災尔面瘫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急性周围性面瘫。丙医认为寒冷刺激、过度劳累以及精神创伤、糖尿病、妊娠、遗传等为诱发因素,目前病因尚不确切,其病因学说主要有:1.血管痉挛学说;2.病毒感染和免疫学说;3.压迫学说;4.遗传学说等(1)。中医认为災尔面瘫属“口眼喁斜”范畴。古代医籍有关于卒口僻、喁僻不遂、口嗎僻、偏风口喁、口喁邪僻、口眼喁斜等病证中可以找到类似木病的记载。早在《内经》已有关于卒口僻的论述,如《灵枢·经筋》曰:“卒U僻,急者目不合,热则筋纵,目不开。颊筋有寒,则急引颊移口;有热,则筋驰纵,缓不胜收,故僻。”描述了口眼喁斜的症状、病机以及与经筋的关系。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风病诸候·风口蜗候》所载:“风邪人于足阳明,手太阳之筋??故使口呙僻”,乃因风邪外袭,多由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外邪乘虚而入于经脉,气血痹阻、筋脉失养、筋肉纵缓不收而发病。对后世针灸治疗木病奠定基础。根据2001年美国神经病学会颁布的贝尔面瘫临床指南,两医以类固醇激素、阿昔洛韦及外科面祌经减压治疗为主(2);中医则以针灸治疗为主,长期临床实践及大量文献表明针灸治疗面瘫-A有独特疗效。有循证医学及临床研究表明针灸治疗贝尔面瘫的疗效优于丙药(3)。美国医学会于1998年1月将针灸疗法纳入《通用医疗程序编码》;近年两医治疗W尔面瘫无突出进展,而中医针灸在临床研究上取得很大进步,总结出许多有确切疗效的针灸方法,现分类综述如下:1.治法上:1.1:分期针刺:朱氏、苏氏(4.5)等认为周围性面瘫分为三个阶段:发展期(发病后1-7天);静止期(7〜20天);恢复期(20天以上)。刘氏(6)将122例周围性面瘫患者进行分组对比,治疗组针对各期特点施以不同针灸疗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针灸疗法,结果治疗组的愈显率为90.32%,对照组为70.0%,;提示针灸分期治疗相对常规针灸治疗效果更好。王氏(7)等采用武连仲所创“分期针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31例,治愈22例(70.9%),与对照组15例(50%)相比较,疗效奋显著性差异,认为分期针刺治疗的思路值得推广位用;赵氏(8)提出针对面瘫的不同吋期当采取不同的针刺方法,发展期患侧宜局部浅刺或平刺;静止期当适当深刺、透穴,中等刺激;恢复期则以透穴为主,加大刺激。1.2:辩证论治:刘氏(9)将75例周围性面瘫辩证分为风寒型与风热型,分别远取足三里,厉兑,结合面部透刺治疗,与单纯面部取穴治疗的50例对照组比较,结果观察组治愈率69.3%>显效率17.3%;对照组治愈率48.0%、显效率20.0%,得出辩证取穴可以提高疗效。梁氏(10)以30例青年W尔面瘫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对照组常规用穴上,依据“脾胃学说”,分三期加穴位治疗。急性期:“培土生金”,选取大椎脾俞、肺俞;静止期:“培土抑木”,选取中脘、气海、太冲、足三里;恢复期:“固本培元”,选取足三里、中脘、下脘、气海、关元。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7%,对照组为86.7%。李氏(11)提出针灸辨治面瘫病的三因四法,即导致面瘫病理因素的风、热、虚三因和治疗面瘫的疏风、清热、补虚、通络四法,并举出各型辩证取穴的要点:如针泻合谷、曲池以疏风散邪;针泻合谷、内庭、足三里以泻阳明热;针补合谷、三阴交以补益气血之虚;针补合谷、足三里以补中益气,并在临床实践中取得较好疗效。2针刺手法:2.1:短针浅刺:唐氏(12)采用短针浅刺法治疗災尔面瘫急性期55例,选用长度25mm,直径0.30mm—次性针,以平补平泻法浅刺,总有效率92.7%。王氏(13)用多针浅刺法治疗134例W尔面瘫患者,取攒竹、太阳、迎香、下关、颊车等穴,刺入约0.2-0.5寸,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结果134例患者中痊愈108例,总冇效率达到99.3%得出多针浅刺法能提高周围性面瘫疗效。吴、萧氏(14/15)等认为周围性面瘫病变部位较表浅,主要在络脉、经筋和肌肉之间,所以针刺深度宜浅不宜深。李氏(16)认为浅刺法能起疏通筋络,驱邪外出 的作用。而认为透刺法因进针与肌W纤维方向不一致,不利于针感扩散,且痛感明显,故认为多针浅刺较透刺法优越。2.2:透刺:旁氏(17)通过历代文献及临床实践,总结透刺法具有协调阴阳、疏通经络,经气流通、上下相接,免伤卫气、增强针感的功用,将其分为竖透法、横透法、斜透法、围透法四类,认为此法具有取穴少、针感强、疗效好的特点,值得推广。黄氏(18)以透刺为主治疗106例周围性面瘫,取穴攒竹透暗明,阳白透鱼腰,丝竹空透太阳,地仓透颊牢,迎香透四白等方法,与同期激素治疗为主的98例对照组比较,前者治愈率为96.2%.,后者为72.4%。表明以透刺法治疗明显优于以激素为主的西药疗法,且病程越短,疗效越佳,并认为采用透法可以广泛刺激面神经颅外段分布区,改善神经营养,促进神经组织代谢,提高神经兴奋性,增强肌纤维收缩,从而旮利于病损面神经功能的迅速恢复。此外,刘氏(19)的环透针治疗法、杨氏(20)的四联针透穴法临床有效治愈率均在87%以上,均取得良好疗效。3.针刺部位:1.经筋刺法:此法是石学敏教授根据《灵枢·经筋》奋关理论及自身经验总结而来。王氏(21)用此法观察6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针刺主穴为阳白四透、地仓与颊车之间阳明经筋排刺、颧髂、太阳透地仓。与30例无排刺组对比,结果经筋组愈显率为92%,对照组则为60%,提示经筋刺法有确切疗效。许氏(22)也将11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分组进行临床观察,结果经筋组和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8.5%和90.5%,经筋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李氏(23)将此法进行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研宄,将成都、天津、青岛3个临床中心的360例贝尔面瘫患者随机分为经筋排刺组与分期针刺组,前者在分期针刺组基础上加用阳明经筋排刺,根据统计结果得出经筋排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疗效肯定,且在急性期和静止期介入针刺治疗的效果优于恢复期介入。2.腹针:学者博智云认为:经络分为先天经络与后天经络2个部分,以神阙为核心的大腹部存在着一个全身高级调控系统即神阙经络系统,这个系统对 全身具有宏观调控并创建了腹针疗法(24)。周氏(25)将11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腹针组和对照组,前者取穴中脘、下脘、气海、关元、滑肉门、外陵;后者取穴竹、阳白、太阳、四白、地仓、颊车等;结果腹针组治愈率为68.3%、愈显率为91.7%;而对照组分别为44%、66%,指出采用腹针为主治疗周围性面瘫,具有疗效好,疗程短,痛苦少等优点,值得推广。3.巨刺:此法记载于《灵枢·官针》:“凡刺有九,以应九变?巨刺者,左取右,右取左”,是一种以针刺病变部位对侧(健侧>经穴的一种传统针刺方法。苒氏(26)将12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巨刺疗法,对照组采取常规针灸疗法,经治疗,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61.6%,得出结论巨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显著,优于传统辨证针灸治疗,具冇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占氏(27)将急性面神经炎患者分为两组,采用分期治疗。观察组120例早期加用缪刺法,结果观察组治愈率95.3%,优于对照组81.7%;并指出面瘫急性期直接针刺患侧可能会使炎症扩散,损伤神经,加重病情,而早期加用缪刺法能间接地调节患侧运动神经,使其逐渐恢复功能,且可以缓解旱期面神经相对紧张状态,有利于面肌功能恢复。4.腕踝针:腕踝针是一种皮下针刺疗法,治疗吋通过刺激腕踝皮肤下的化学及牵张感受器,产生针刺信号沿外周的神经肌肉纤维传到中枢神经系统,达到治疗效果。李氏(28)采用腕踝针疗法对4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急性临床观察,并与30例常规针刺组急性对照,结果腕针组与常规组的疗效及治疗天数差异无显著(P>O.05),但两组在治疗次数与疗效的关系上差异冇关联(P<0.005)o提出腕踝针较常规针刺的治疗次数少,减轻患者痛苦,值得推广.5.远道取穴:勒某(29)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认为选用远端腧穴进行针刺,能激发经气,改善血液循环,缓解症状,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在急性期取风池为主,以疏风散邪。静止期以合谷为主,以清泄阳明之热。恢复期取心经郄穴阴郄以调和滋阴柔筋,并取得良好疗效。刘氏(30)以《内经》:“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头者,取之足…”的原则,循经远取曲池、合谷、足 三里、冲阳等穴治疗68例周围性面瘫患者,有效率达97.1%,指出此法有较好疗效,并能减轻病人的痛苦。4.局部取穴:顾氏(31)以针刺耳垂下(耳垂与颊面皮肤交界电直下3分)奇穴为主穴治疗83例周围性面瘫患者,总有效率为97.59%。马氏(32)以面三针(攒竹、人中、牵正)透刺为主综合治疗周围性面瘫48例,总有效率达100%。项氏(33)采用平衡阴阳针刺法,在常规取穴基础上,加督脉之水沟和任脉之承浆调和阴阳,总有效率达100%,较常规针刺组93.8%及西药组71.9%有显著性差异。此外潘氏通过温针灸翳风穴(34)、李氏重用颧骼穴(35)、黄氏以听宫为主穴(36)、盛氏面三针法(37)、针灸局部半月祌经节(38)等治疗周围性面瘫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总治愈率都接近100%。4.针灸方式:4.1:电针疗法:潘氏(39)将140例周围性面瘫为患者分为电针组及常规针灸组进行对照研究,结果电针治疗组对受损伤的面神经的恢复疗效优于常规针灸对照(P<O.05),认为电针疗效好、疗程短的优点,具有推广价值。吴氏(40)通过电针治疗急性期面瘫100例,结果电针组痊愈率和治疗吋间均优于常规组(P<O.05),尤其是治疗吋间,指出电针在急性期面瘫具有快速、良好的疗效。4.2:刺血疗法:贾某(41)认为刺血疗法具有祛除外邪、化瘀通络的作用。门诊上治疗34例急性周围性面瘫患者,分别在第1〜3天,在双侧耳尖、轮6、少商、商阳、关冲处用三棱针点刺放血,血色以暗红、深红变为鲜红为度;第4天以后取患侧前额、颊部、唇周皮肤常规消毒梅花针叩刺出血,以皮肤表面出现小血珠为度;并辅以常规毫针疗法,20天后观察,总奋效率达100%;高氏(42)用针刺配合放血疗法,治疗48例W尔面瘫患者,治愈44例;好转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达98.0%,认为刺血疗法可活血通络,疏调面部气血,冇助于面肌功能恢复。4.3:管灸:苇管灸为古代治疗面神经麻痹的灸法,而管灸疗法是对苇 管灸的技术改良。田氏(43)利用管灸加针刺疗法治疗疱疹病毒引起的周围性面瘫81例,有效治愈率达92%,疗效显著;此外,李氏(44)应用隔姜灸配合电针法及王氏(45)的隔槐皮灸法治疗面瘫患者均有一定的临床疗效。4.4:穴位敷割法:李氏(46)运用穴位敷割法治疗106例周围性面瘫。主穴取翳风、听宫、地仓、颊车、颧髂。用无菌刀片轻割皮肤(不超过表皮层)约5mm长,并敷以割敷膏(用僵蚕、全蝎1:1粉末)0.2g后以1cm×lcm橡皮膏粘贴固定。1周1次,每次将原贴敷膏除去,以湿热毛巾洗敷数分钟,然后按前法再次割敷,治疗4周后评价疗效。结果对于不冋吋期的面瘫都具奋良好的恢复效果。并指出此法简单易行,而且作用持久而有效,克服了针灸治疗的不足,减少患者痛苦。4.5:穴位注射法:张氏(47)将62例W尔氏面瘫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前者采用VitBl注射液穴位注射,取地仓、下关、迎香、听会、翳风、颊车穴交替注入,每穴0.3〜0.5ml;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结果治疗组痊愈17人,显效8人,有效6人,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李氏(48)采用针灸配合弥可保穴位注射发治疗155例周围性面瘫患者,对照组采用针灸加弥可保肌肉注射治疗,结果总冇效率99.4%,明显高于对照组87.7%,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此外,应用穴位埋线法(49):将羊肠线埋入皮下,产生对筋脉穴位的持续刺激,在周围性面瘫的治疗上也有一定的效果。4.6:针药结合:李氏(50)采取针药结合法治疗266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以防风15g、薄荷10g、荆芥IOg、白芷10g、芦根30g、全蝎7g、白僵蚕10g、白附子7g、陈皮IOg、炙甘草10g为主方随证加减。对比单纯针刺组,结果针刺组有效率94.75%,而针药组97.37%。陈氏(51)将周围性面瘫分为:①风痰阻络型;②肝胆郁热型:③外感风热型:④外感风寒型四型,通过辨证给药结合针灸治疗140例患者,治愈129例;显效9例;2例无效。总有效率98.6%,疗效显著。此外,蒙药结合针灸(52)、复方马钱子等药物穴位敷贴(53)、电针结合温药洒外涂(38)及中药熏蒸配合针灸(54)等方法经临床证实都旮确切疗效。 4.7:心理干预:李氏(55)和魏氏(56)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分别对39例和63例贝尔面瘫患者进行心理健康评价测试,结果提示面瘫患者存在各种心理健康问题,认为心理干预有利于面瘫患者身心恢复。甘氏(57)利用针灸配合心理干预法治疗周围性面瘫48例,结果总有效率94%明显优于常规针灸组73%,认为针灸配合心理干预治疗周围性面瘫可明显缩短病程,降低致畸率,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贾氏(58)对4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采取针灸配合心理干预疗法,总有效率为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78.30%),认为此法可提高周围性面瘫疗效。4.8:其他:随着吋代发展,现代器械的辅助治疗在临床运用中越来越受到重视。例如:田氏(59)和雷氏(60)将针灸结合TDP法与单纯针灸法进行临床对比,结果前者治愈率均高于后者,认为针刺配合祌灯治疗贝尔面瘫具冇协同作用,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与推广。此外针灸结合超短波、红外线、高压氧舱、恒磁场、HeNe激光照射等均经临床研究都取得良好的疗效。5、基础研究:5.1:功能磁共振技术(fMRI):fMRI技术能动态显示脑功能区被激活的区域;韩氏(61)利用此技术,以6例左侧周围性面瘫患者为对象,针刺其左侧合谷穴后,得出脑功能图像;结果不同脑区出现相应的信号降低或升高;并且信号变化的脑区多为语言中枢与听觉中枢,推测与合谷穴治疗失音、耳鸣耳聋等有一定联系。所以指出穴位刺激与人脑各区域的确存在一定相关性,受影响的人脑区域与穴位的功效、主治作用密切相关。此后,韩氏(62)又分别对地仓穴、合谷穴及后溪穴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发现前两者激活的大脑功能区相似,而后者未见和前两者冇相关联系的激活区域。从而推测穴位与人脑的联系与其所属的经脉冇密切联系。5.2:红外热像技术:康氏依据“面口合谷收”取穴,利用红外热像方法,取面部22个部位1430对温度数值,观察65例面瘫患者针刺合谷穴前后的面部温度变化,结果面部75.8%为升温变化,面正侧、左右面及其他19个部 位温度均有所提高,具奋统计学意义。得出红外热像方法可作为针灸治疗面瘫效果的判定指标,具有使用推广价值(63)。高某也利用红外热像,比较针刺治疗前后面瘫患者两侧面颊、内毗、眠上、额及舌区等5个测温区的温度差,结果患侧温度明显高于健侧,认为远红外热像变化可作为针刺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瘫的评价指标。(64)此外,张某通过激光多普勒血流成像仪,直观的显示了针灸前后局部微循环的变化,说明微循环改变吋针灸致病机理之一,为以后的针灸基础研究提供了手段与思路(65)。其他:形态学上,邰氏(66)认为在熟悉面神经走行、分支及相关感受器、效应器的前提下有针对性的调节进针的部位、角度和方向能提高疗效,减少副损伤。并强调骨性标志及肌性标志为取穴关键,而断面及层次结构则是进针方向以及深度的尺度,指出单纯靠经验取穴及针感进针传统不适合现代针灸的发展。赵氏(67)利用红外图像处理技术,结合MinimumEigenvalue角点检测和Log边缘检测法,提出一种面部穴位自动定位算法,实现了计算机自动定位贝尔面瘫针灸穴位位置,为针灸现代化发展提供新思路,也使针灸更加客观化、标准化,值得深入研宄;在分子细胞学上,学者提出了针刺位穴后促使肥大细胞释放介质与针刺疗效作用机理具有相关性(I)(68),以及ATP、P2X等相关受体在针刺信号转化中的担当重要角色(69)等,但针灸具体的生理、生化机制0前仍无文献报告。总结与展望:基于中医理论指导下大量的临床实践表明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己经十分肯定。各地学者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总结出多种各具特色的针灸疗法,并取得确切临床疗效,为治疗周围性面瘫提供了丰富的思路指导。但是大多数报告还停留在传统经验及个人技巧上,临床观察、研究类文献多,而基础实验类文献少,缺乏对病因病机、诊疗原理及其作用机制的探讨,以及缺少大样本、规范化量表评分的研宄,研究的深度及广度不够,当根据循证医学的方法进一步改进,增加报告可信度。同吋,治疗上也存在许多争议,包括针刺介入吋机、取穴部位、针灸手法和针刺轻重的选择等,说法不一,缺乏客观、统-的操作规范,所以操 作标准化的相关研究也有待深入。此外,随着科技的发展,除了在治疗方式上的改进外,更应该加强对其机理的探讨,利用现代影像学、生理生化学、细胞学等,研宄面神经生理结构,从组织、器官、细胞乃至艽分子水平、基因水平去探讨针灸作用的机制,为针灸治疗提供现代科学的理论基础,这样才能更好地发展针灸,以此为奠基更好的认识疾病,解决疾病。 :[1]史文峰.W尔麻痹的病因学说和治疗方法冋顾.中国医药指南,2008,03(01):3.[2]全世明尔面瘫治疗指南.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6,30(7):274.[3]梁繁荣,余曙光.针灸治疗贝尔麻痹临床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研究.中医杂志,2004,45(8):584.[4]朱春华,林学武.谈周围性面瘫针刺治疗吋机.中国针灸,1994,14(4):223.[5]苏云玉,周围性面瘫针刺治疗时机的选择.上海针灸杂志,1996,15(1):23.[6]刘宜军.分期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观察.中国针灸.2004,24(10):677.[7】王子臣.“分期针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31例疗效观察.中国针灸,2002,22(7):453.[8蹈忠顺.针刺治疗面神经炎三原则.江苏中医,199718(8);29.[9]刘涛,季守贤.远取足三里、厉兑结合面部深透刺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观察.中国针灸,2004,24(12):821.822.[10]梁进娟.用“脾胃学说”指导针灸分期治疗青年W尔氏面瘫30例临床观察.中国医导报纸,2013,19(7):68.[11]李传岐.针灸辨治面瘫病的三因四法.四川中医,2001,19(7):69.[12]唐海德.健康必读,2012,,12(12):55.[13]王璞.多针浅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134例.针灸临床杂志,2008,24(11):10.[14]吴建军.浅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60例.湖南中医杂志,1998,14(4): [15]董洪英.浅刺法治疗急性面瘫的临床体会.针灸临床杂志,1997, 13(10):23.[16]李常度.多针浅刺法治疗难治性面瘫.中医杂志,1994;18(11):679.[17]庞俊.透穴刺法及临床应用.中国针灸,2000.20(2):103.[18]黄虹.透刺法加神灯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03,23(9):519.[19]刘傲霜.环透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新中医,1995;27(10);36.[20]杨洁.四联针透穴法治疗面瘫陕西中医,1995;16(10);465.[21]王舒.“经筋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50例疗效观察.中国针灸,2010,21(3):155.[22]许凯声.经筋透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中国针灸,2006,26(3):169.[23]李桂平.经筋排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多中心人样本随机对照试验研究.中华针灸电子杂志:2012,1(2):58—62.[24]薄智云,谈谈腹针疗法.中国针灸,2001,21(8):474.[25]周贤华.腹针为主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观察.针灸临床杂志,2007,23(1):18.[26]普怡,巨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60例.黑龙江中医药,2013.42(6):64.[27]占亚东.早期加用缪刺法治疗急性面神经炎的疗效观察.广西中医药,2005,28(6):32.[28]李良平.腕踝针治疗周围性面瘫40例临床观察.中国针灸,2001,21(4):199.[29]靳爽,论周围性面瘫治疗中的远道取穴.西部中医药,2014,27(2):56.[30]刘焕兰.循经远端取穴治疗面瘫68例疗效观察.针灸治疗杂志, 2004,02(1):39.[31]顾建华,贾淑华.针灸治疗面瘫83例临床观察.中医药学报,1997,25(6):42.[32]马坤范.面三针透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48例.四川中医,2002,20(2):39.[33]项琼瑶.平衡阴阳针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后期的临床观察.上海针灸杂志,2005,24(8):32.[34]潘风琴.温针灸翳风穴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针灸临床杂志,2003,19(7):41.[35]李彩琴.重用颧髎穴治疗面瘫.临床医药实践,2012,21(3):234.[36]黄雪梅.听宫为主穴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上海针灸杂志,2003,22(8):36.[37]陆斌,周俊灵.盛氏面三针治疗Bell面瘫临床疗效观察.上海针灸杂志,2009,28(10):568.[38]赵根生.电针半月神经节为主结合温药洒涂擦治疗面瘫68例.陕西中医,2007,28(3):303.[39]潘华.电针与常规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对照研究.中国针灸,2004,24(8):531.[40]吴江莹.电针治疗急性期面瘫100例的体会.针灸临床杂志,2004,20(8):35.[41]粟胜勇.放血疗法结合针刺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32例.中国针灸,2007,27(1):17.[42]高荣霞.针刺配合放血疗法治疗贝尔面瘫48例.实用中医药杂志,2011,1(1):53.[43]田丰玮.管灸治疗疱疹病毒性面神经炎相关因素研究.针灸临床杂志,2006,22(1):5. [36]李迎霞.电针加隔姜灸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观察.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6):2214.[45】王德鹏.隔槐根皮灸治疗面瘫21例.中国针灸,2000,15(7):431.[46]李万高.穴位割敷法治疗周围性面瘫106例.中国针灸,2007,6(27):443.[47]张俊杰.穴位注射治疗贝尔氏面瘫的研究.医学前沿,2012,15(02):233.[48]李纯.针灸配合弥可保注射液治疗周围性面瘫观察.实用中医药杂志,2004,20(5):245.[49]陈学农.穴位埋线治疗陈旧性面瘫158例的临床研究.针灸临床杂志,2003,19(12):35.[50]李家康.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532例临床疗效分析.针灸临床杂志,2008,24(7):16-17.[51]陈文州.针药并用治疗面瘫140例,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7.22(6):55.[52]金梅.蒙药配合针灸治疗面神经炎.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0,11(11):20.[53]马小平.复方马钱子散穴位贴敷下关穴治疗周围性面瘫64例临床观察.2001,42(10):598.[53]赵根生.电针半月神经节为主结合温药酒涂擦治疗面瘫68例.陕西中医,2007,28(3):303.[54]徐杨青.针刺配合中药熏蒸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上海针灸杂志,2009,28(8):467.[55]李梦晨.Bell’s面瘫对患者的心理影响及其心理健康状况.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6):58.[56]魏佳军.BellS面瘫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13(1):28. [46]甘丽娇.针灸配合心理干预治疗周围性面瘫.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2):212.[47]贾静.针灸配合心理干预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中西医结合研究,2010,2(2):77.[48]田强.电针配合TDP灯照射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分析,遵义医学院学报,2005,21(5):467.[49]雷跃.针刺配合神灯(TDP)治疗面瘫(W尔麻瘠)的疗效观察.中医药学刊,2006,24(3):439.[50]韩俊洲.电针周围性面瘫患者合谷穴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中国医学影像技,2008,05(3):336.[51]韩俊洲.电针周围性面瘫患者穴位功能磁共振成像研宄.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9,0W7):445.[52]康莲英.面瘫治疗中针刺合谷穴的红外热像观察.中外医疗,2010,07(2):149.[53]高宇红.远红外热像变化可作为针刺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瘫的评价指标.中国组织工程研宄与临床康复,2008,24(3):336.[54]张栋,运用激光多普勒血流成像仪探讨针灸作用原理的初步研究.中国针灸,2004,24(7):499.[55]邰浩清.形态学在针灸临床中的应用之初探.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16(6):364.[56]赵阳.外面部图像的W尔面瘫针灸穴位定位算法.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12,33(7):1613.[57]张迪.络穴位与肥大细胞相关性研究进展.针刺研究,2005,30(6):115.[58]聂坤.2X受体、ATP和针刺的信号转换.上海针灸杂志,2009,28(5):298.2015-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