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50 KB
  • 2023-04-06 13:31:30 发布

新课程实验校本课程让剪纸教学特色更加凸现——《剪纸》课程阶段总结...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新课程实验★校本课程★让剪纸教学特色更加凸现——《剪纸》课程阶段总结集里中学丁子文二00三年下期至二00四年上期,我校将剪纸确定为校本课程进行开发,在七年级各班普遍开课,每周一课时。七年一期教学了剪纸的基础知识和折叠剪纸技法,七年二期教学了非折叠剪纸中的动物系列。一年来剪纸教学特色在我校更加凸现。一、课程开发背景剪纸作为我校劳技课选修项目,已进行了三年教学实践,在实践中所进行的《初中剪纸教学整体研究》课题已被浏阳教研室验收结题,并评为市第二届教研成果二等奖。实践证明,学生很喜欢剪纸这门艺术,剪纸教学已成为我校培养学生素质的特色课之一。为落实新课程开发的要求,加强我校剪纸教学特色,特将剪纸课程作为我校校本课程之一进行开发。二、一年来的开发情况(一)以剪纸为手段,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1、学生剪出了很多有创意的好作品。去年12月9日开辟了七年级学生的优秀作品专刊,得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设立了123班的优秀作品专册和128班林丽同学的个人专册。邹业梓、胡慧婷、林丽、苏宁波、张志的作品评分在97分以上。2、剪纸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知识和能力。学生很喜欢剪纸课,去年下期期末针对剪纸教学情况对129班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在“你喜欢剪纸吗?”这一项里,54个学生除一个学生回答为一般外,其余学生都回答为喜欢或很喜欢。在“通过学习剪纸,你的哪些知识和能力得到了提高?”这一项里,学生回答有:知道了剪纸种类和方法,掌握了一些剪纸技术;画画的知识增加了;思维能力增强了;审美观有提高了;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创新能力有所提高。在“学习剪纸,对你还有哪些帮助?”一项里,学生回答的是:做事比以前细心,让一个人的脾气得到改变;增强自信心,从而对每门课都有信心;培养了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二)校本课程辅导资料《剪纸技法》得到不断完善。去年下期在第一章里增加了“剪制要领”内容;更换了有些不理想的图样。今年上学期又充实了部分动植物的图样及剪制方法。相信,再经过不断的完善,《剪纸技法》教材定能作为学生学习两学年剪纸的教材了。(三)完善和实施了测试和评价机制。以前只对期末所交作品进行评分作为学期成绩。这种做法有些不妥,调皮生平时有些扰乱课堂,影响课堂秩序和教学效果,但他们动手能力强,剪出的作品说不准能评上优秀分,而有些动手能力差的学生平时学习用功,可剪出的作品实难评上高分,这样的评价方法不利于规范课堂秩序,不利于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挫伤了守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使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增加情感态度与价值因素,更趋公正、合理。现修改为①测试采取期末交来作品评分和对平时学习态度评价综合计分的方法进行,期末作品评分最高70分,学习态度满分30分。②70 新课程实验★校本课程★对平时学习态度的评价具体为,每节课要求每个学生完成一件作品(含半成品),不完成者,每次扣4分,有课堂违纪者,每次扣1-4分,扣分多少由老师当场宣布,剪纸课代表进行登记,期末统计扣分情况。③为激励学生创新,也为课堂违纪者创造补过的机会,对平时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创新作品,参赛、布展的作品给予奖分,每件作品奖分1-3分,奖分最高可达10分,但总分不得超过满分100分。去年下期七年级538人参加评价,及格率100%,优秀人数431人,优秀率81%,其中美术班的优秀率高的达到了94.4%。今年上期只有7个常规班390人学习剪纸,及格人数384人,及格率98.4%,优秀人数291人,优秀率75%。三、做有心人,探索剪纸教学艺术。要充分发挥剪纸教学提高学生素质的作用,关键的一点是要调动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做好这一点,教师必须做好课前准备。确定目标,设计好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如每堂课我都准备四五件不同的欣赏作品,让学生能在多层次的作品中吸取精华,从而激发创新火花;再如,为了使剪纸艺术适用生活和生产,使剪纸教学贴近学生生活,我采用把学生带出校门,走进社区的方法,让学生以生活、生产中的原形为背景进行剪纸创作,从而提高剪纸教学的适用性。剪纸是一门集艺术、劳技、科学于一体的综合学科,需要不断探索。我感觉教学中在“科学利用时间,更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避免将剪纸课上成纯技术课”、“让学生多进行创造过程的实践与展示”、“让剪纸艺术为学生进入社会提供一技之长”等方面还大有文章可做。我们将矢志不渝,继续教学研究活动,使剪纸教学发挥其提高学生素质的作用。2004年8月《礼貌与交往》课程的现实与展望——长南路小学校本课程学年度小结2003年下学期,根据各地新课程改革试验的经验,结合有关部门对校本课程开设的要求,长南路小学起动了校本课程实验。在认真分析学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上,推出《趣味数学》等9门校本课程供学生选择。通过家长会等多种形式的家校沟通,在学校的指导下,家长和学生自主选择了《电脑绘画》、《趣味数学》、《珠算式心算》、《健美操》、《礼貌与交往》等6门课程作为第一批校本课程,并规划若干年后能开出20--40门校本课程。经过一个学期的实施,由于学生年龄特征和场地、教育资源等原因,《电脑绘画》等课程已经无法开出,校本课程的实施遇到了很大的困难。为此,学校校本课程课题组开展了广泛深入的讨论,总结出“学生的需要具有发展性和客观性”、“课程的设置就是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的需要,校本课程是学校教育理念直接落实到学生学习活动中,从而凸显学校特色的途径”的认识。结合学校“拥有蓝天、拥有生活、一起学习、一起成长”70 新课程实验★校本课程★的办学理念,课程组认为,《礼貌与交往》这一课程,能够全面地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符合绝大多数学生的需要,教育资源丰富,选择《礼貌与交往》作为校本课程,是非常必要且切实可行的。一、《礼貌与交往》的教育价值目前,我校学生中独生子女率高达91%以上,家长中82%处于高中以下的文化水平,且有46%以上学生由祖父辈监护,而监护人的文化水平90%以上达不到初级中等学校水平。独生子女在学生家庭中的中心地位,家庭教育功利倾向,使学生的自我中心意识出现膨胀式增长,而交流协作意识淡薄,由此发展,他们将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另外,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就职业而言,30%以上学生家庭以门面、房屋出租为主要经济来源,50%以上学生家庭以小商小贩为主要经济来源,几乎没有在大中型企业工作的人员,科级以上干部家庭的学生不到1%,学生家庭经济并未走向全面开放,学生家庭的交流合作意识尚未形成。这些因素,致使学生自我封闭、自我中心的弱点更加突出。对于具有这些突出特点的学生,必须加强学生关注他人、关注社会的人际关系教育,通过培养他们恭谦、友好、礼让的意识和幽默、睿智的性格,形成开放型的富有协作精神的人格,以适应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礼貌与交往》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从生活中摄取具有较普遍意义的场景,让学生通过活动,培养关注他人、注意倾听、边听边想、边看边想、先想再说的良好习惯,逐步感悟社会生活中人和人之间交流合作的普遍性和重要性,感受交流合作过程中关注礼貌对于培养自我、表现自我和协调关系的意义与作用;并了解自己家乡以及其他地方礼仪特点,丰富生活;让学生通过学习和不断实践,形成恭谦、友好、礼让的态度,幽默、睿智的风格。当然,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和协作精神,也是国家课程中所要实现的重要目标,但基于我校的地域和学生生活环境的特点,只有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礼貌礼仪、交往交际教育,才能更好地克服学生成长过程的消极因素,强化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优化学生的成长过程,实现学校的办学理念。二、《礼貌与交往》的教育现状2004年上学期,学校校本课程课题组由校长任组长,主管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的学校党支部书记作常务组长,组织全体一年级任课教师参加,进行《礼貌与交往》课程开发。课题组认为,目前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是随意的、不系统的,而学校的教育才是系统化的、有目的有步骤的,所以,在2003学年度上学期系统地进行了坐立行、听说读的基本行为规范实践的基础上,本学期仍然只能着眼于学生校内行为的范围。所以,将一级子课题定为“校内交往”。确定了子课题目标:通过校内交往的系统实践,使学生消除交往的心理障碍,了解与老师与同学、校内来宾交往的约定俗成的内容,并在交往的过程中有意无意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本项子课题内容的分类:从活动范围角度分为课内交往、课外交往;从交往对象角度分为生生交往、生师交往,其中还包括交往对象的熟悉与生疏的区别、个体与个体以及个体与群体的交往;从交往动机角度分为给予与索取、祈使与请求、表现与交流、被动和主动;从交往方式角度分为口头与手势、体态与表情、行为与语言;从交往注意角度分为有意交往与无意交往。同时,课题组将一级子课题“学生校内交往实践研究”70 新课程实验★校本课程★又划分为15个二级子课题,将9位一年级任课教师分为3个子课题小组,分别在教学实践中对子课题进行研究实验。这15个子课题是:1、上课和下课的师生交往;2、课内接受老师对学生群体的指令;3、课内对非指令性内容的处理;4、课内在老师安排下的学生小组交流;5、课内执行老师对个体学生的指令;6、课内发出的对同学老师的祈使与请求;7、课间游戏交往;8、课间行走、呼唤行为;9、校园环境与安全;9、物品的索取与给予;10、给同学和老师的帮助与接受帮助;11、生气之后行为和语言;12、进校和离校的招呼;13、进入老师办公室、打扰别人时的示意办法;14、见到了不认识的长辈和其他进入学校的客人。经过广泛征求意见,教务处对课题组制定了包括实验方案、教学行为、效果测评方案等实施细节。这样,2004年上学期,课题组有序地进行了这项实验。教师针对每一个二级子课题的内容对学生进行了抽样测验,优秀率达90%以上,学校对子课题组的工作进行了评价,得分率平均达97分。在学校举行了各项教育教学开放活动中,学生在课堂课外的各种表现,受到了来宾们的一致好评。三、《礼貌与交往》的教育展望礼貌,指言语动作谦虚、恭敬的表现,交往,是人与人之间的互相来往。礼貌,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起点,也是人与人之间不断发展的过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内容丰富,人的交往能力也在和他人交往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因此,《礼貌与交往》的教育远不止于让学生在交往的过程中注意礼貌,而是要让学生通过礼貌与交往的实践,不断地增强交流协作意识,不断地丰富和他人之间的关系,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完善自我,表现自我,从而形成良好的外表形象和开放的富有协作精神的人格。我校具有自身特殊性,主要表现在生源的特殊性和学校地域的特殊性,就注定了学校必须将交往协作精神的培养作为自己的重要课题,并贯穿学生1至6年级的学习的全过程。因此,《礼貌与交往》课程将作为我校本课程体系中的主干课程。一、二年级阶段:学生实践的内容以日常生活中与人交往的基本规范为主。包括学校和家庭以及诸如商店、车站、公园等其他场所的与人交往。三、四年级阶段:课程的内容延伸到社会,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为主要内容。包括合作学习、共同生活,一起完成工作任务的人际关系。五、六年级阶段:重点在于提高交往心理水平、表达水平。针对当时当地学生的特点,结合学校处在城乡结合部、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的校外资源优势,利用长沙市示范学校的办学条件、教师资源,发挥教师有过多项工作经历、生活经验丰富的特长,通过六年的《礼貌与交往》的系统实践,我们相信一定能为培养一代乐于交往、善于交往、举止高雅、办事睿智的社会公民打下良好的基础,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