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50 KB
  • 2023-04-06 13:31:30 发布

剪出好心情葫芦娃娃剪纸教学案例

  • 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剪”出好心情——《葫芦娃娃》剪纸教学案例剪纸源于我国,有千百年的历史,是我们的国宝,在世界具有很高的声誉。运用于教学中,其对启发少儿的想象力、锻炼心灵手巧和胆大心细的品格,有着不可低估和得天独厚的作用。但如何剪出好心情呢?那就要看教学环节的设计是否能满足孩子们的心理需要了。儿童正处在一个心理不断成长、发展且极不成熟稳定的阶段,他们具有和成年人不同的特殊的心理需要。如:(一)心理安全的需要。即需要有一种安全感。(二)归属和爱的需要。即希望与他人建立情感联系。被人接纳和爱,并归属于一定的群体。(三)获得新体验的需要。即能不断地拓展生活经验、充实各种知识、尝试各种新的体验的需要。(四)自主和承担责任的需要,即希望有机会自己作出选择、决断、并承担一定的社会角色和责任。(五)得到尊重、鼓励和肯定的需要,即希望自己的想法、情感、个性差异以及人格得到他人理解和尊重,自己的积极努力和有价值的尝试得到鼓励,自己的优点、长处被他人肯定,获得自尊和自信。《葫芦娃娃》这节剪纸课,课时为一课时。所讲授的是“设计.应用”领域里的内容。方法是先取一张纸,用对折的方法加上巧妙的构思剪出令人耳目一新的图案来,给欣赏者以美的感受,给我们的生活增添许多乐趣。目的是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葫芦的有关知识,学会设计葫芦娃娃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通过欣赏及学习制作葫芦娃娃的方法,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以及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为了满足儿童的五种心理需要,使孩子们在学习活动中有一个好心情,我安排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一、导入新课:营造安全的学习氛围 (1)开门见山,揭示课题。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运用剪纸的方法设计葫芦娃娃。(点击课件,播放课题首页)(2)介绍嘉宾,激发兴趣。教师:老师请来了一位神秘嘉宾来和我们一起上这一课,大家欢迎!课程理念:通过开门见山的方法导入新课,交代本课任务,使学生快速的进入学习状态。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小跳跳的出现使孩子们感到既惊奇又亲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样的导入既节约时间,又满足了学生对于心理安全的需要。二、引导发现:创设文化情境跳跳:嗨,大家好!我是葫芦娃娃,我的名字叫跳跳,谁愿意和我一起玩闯关游戏!注:小跳跳的开场白简明扼要的将自己做了介绍,小跳跳的提议也同时激起了学生参与游戏的热情。第一关:你曾在哪里见过葫芦?葫芦是一年生攀缘草本植物,有卷须和软毛,叶片呈卵状。果实光滑,初绿色,后变白、变黄。全国各地都有种植葫芦的人,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注:现代研究表明,有效的学习是建立在儿童原有经验的基础上,没有儿童的主动参与和原有的经验构建,任何脱离儿童经验的灌输都是低效的学习。本课件第一关就是从儿童的经验出发,联系他们的实际生活,激发其深入了解“葫芦” 的兴趣。第二关:葫芦的用途?葫芦的果实嫩时可做蔬菜食用,老熟时可做容器,亦可药用。经过烫烙、绘制、刺绣和加工还可以做成工艺品呢!教学理念:新课程指出:美术教学要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要让学生在广泛的情境中学习美术,使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人类社会的丰富性;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宽容与尊重。本课中的在第一关和第二关,就是教师将一些自然科学的有关知识溶入了课件中,使学生通过闯关游戏了解到了葫芦是一种什么样的植物,和葫芦的用途;又使学生在课件中感受生活的美、自然的美。从而帮助学生了解生活。三、深入探究,鼓励学生大胆创新第三关:跳跳不跳了,这是为什么呢?跳跳:呜……,你们知道我为什么哭吗?因为我没有伙伴跟我玩,你们能给我找几个葫芦娃娃来跟我玩吗?课程理念:利用学生善良、同情弱小的心理,通过闯关游戏,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探究活动。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积极思维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探究学习,学习创作剪制葫芦娃娃。另外,在学生创作的过程中,我们安排循环的播放课件“范图循环”与“步骤循环”两个部分内容,在这两个循环课件中我们设计了一个声音按扭,在教师想与学生进行语言沟通的时候,教师可以随时关掉音乐,使学生能更清晰的领会教师的意图。另外我们又设计了“教师范图”“创作步骤”两个可以由教师控制的按扭,教师通过点击鼠标可以控制住“翻页”与“停留时间”这两部分内容主要是为了防备课上突发事件而预备的。练习与作业是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掌握、巩固知识与技能的主要途径,还可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而且还是检查、了解和评价学生学习质量和水平的重要依据。教学中,对于学生的练习与作业,要注意任何种练习与作业,都要及时地给予指导和评价。关注过程不偏重结果,不以成败论英雄,要善于在过程中发现学生的优势、潜力和创造性;加强对完成作业有困难的学生的指导与帮助。让孩子们放松心态自由自在地作画。但以学生为“主体”,也不能忽略老师的“主导”。离开老师的引导作用,放羊式的教学,就会失控。美术教育不能让儿童自由化发展。中国近现代大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艺术的技能是一定要教的,倘使不教,让儿童自己去瞎摸,那是太不经济了。在儿童觉得有意思而技术不及不能表达的时候,教师给予及时的点拨,正是解除儿童痛苦的做法,并不是干涉,是会受到学生欢迎的。在各个教学环节上,教师还应就绘画的内容、节奏、顺序等做必要的启发式的指导。四、总结、延伸点击课件“结束语”:小跳跳:哈!哈!谢谢大家给我叫来这么多的小伙伴,我跟小伙伴玩去喽!再见!在课尾处,我们安排小跳跳向大家道谢,说再见,使课件有如一篇漂亮的文章前后呼应,形成整体感。本课的成功就在于以下几点:一、良好的师生关系满足了学生“心理安全”的需要。美国心理学家罗斯杰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本课中教师对学生的积极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受到了教师的尊重与保护,从而使孩子们的天性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二、优化教学设计,让兴趣使课堂充满活力。兴趣是一种喜好的,是引导孩子们探索知识、认识事物的意识倾向。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征将闯关游戏引入课堂。闯关游戏的设计为学生营造了一个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游戏是学生喜欢的活动方式,一般参与的积极性都很高。在本课中教师大胆的将闯关游戏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使他们爱学、乐学,从而将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三、创设生活情境,引领学生发现美术,丰富和拓展学生的生活经验。美术来源于生活。教师在本课中充分挖掘教学知识产生的生活背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出发,引领学生通过“你曾在哪里见过葫芦?”“葫芦的用途?”这两个问题先引发学生对已有生活经验的回忆再通过看大屏幕观看到葫芦的生长过程以及葫芦的用途。尤其是小跳跳那绘声绘色的讲解使学生们了解了葫芦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植物,了解美术与生活的关系,体现了“只有将美术作品与广泛的文化情景联系在一起,才能拓展学生的人文视野。四、满足学生自主和承担责任的需要,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跳跳不跳了,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是因为没有伙伴,怎么办呢?孩子们那“同情弱小的善良天性”促使他们增强责任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五、搭设成功的平台,满足学生被尊重、被鼓励和被肯定的需要。 “每一个小孩子都需要持续给予鼓励,就如同种子需要水一样。”多么恰当的比喻呀!是的,儿童成长过程中需要鼓励。在本课的学习过程中,教师没有吝啬自己的表扬,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大胆实践,创作出不同动态、不同表情、不同装饰纹样的葫芦娃娃。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需要是人心理发展和行为的内部动力。人的需要是多方面和多层级的,其中有一些需要称之为基本需要,包括生理和心理方面的。人的基本心理需要包括安全、归属和爱、尊重和自我实现等。新课程的指导理念意味着我们对学情的分析,将提升到全面了解学生这一高度。教师不仅要关注他们的知识水平与学习态度,还要关注他们的生活经验、社会阅历、学习能力、合作创新能力。建立在对学生全面了解基础的美术教学,才是最有效的教学。总之,本课的成功归功于对儿童心理需要的满足。通过这样的一节课不仅使学生更直观地认识了葫芦,并对创作葫芦娃娃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而且表现在课堂上就是学生们各抒己见、大胆地表明自己与众不同的观点与态度。作业中也充分展现出其独到之处。教师作为学生学习引导者、促进者和安全的学习氛围的营造者不仅成功地点燃了学生创新的火种,而且使孩子们在课堂上始终拥有一份“好心情”。愿这份“好心情”与孩子们相伴一生。这就是我对本课的点滴体会,不足之处敬请各位老师多多指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