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50 KB
  • 2022-06-16 12:44:04 发布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4蜜蜂.doc

  • 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蜜蜂》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弄清实验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3.学习作者观察、思考和实验的方法,感受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思想教育:感受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教学重难点:作者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和思考,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教学准备:布置学生查阅有关蜜蜂的资料,有条件的学生可以读读《昆虫记》这本书。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蜜蜂》。看了这个题目,你们想提出哪些问题?(学生自由发表各自的想法。)2.读读课文前的阅读提示,作者提出了一个关于蜜蜂的什么问题,让我们读读阅读提示。二、自读课文,合作探究。1.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阅读提示中的问题,把有关的语句画出来。2.自由组合或学习小组合作探究,了解作者实验的经过。(1)把捉来的蜜蜂放在一个袋子里。(2)在捉来的蜜蜂的背上做白色的记号。(3)在两里远的地方放飞。(4)检查蜂巢。三、学生交流,教师点拨。1.学生就学习小组中讨论的结果进行交流,并提出各自不同的观点及依据。2.从作者的做法里,你有什么发现或感受呢?(1)(勇于探索的精神)文中哪些地方给了你这么深的感触呢?(从“虽然手被蜜蜂刺了好多下,但我一直坚持着”可以看出。) (2)(对问题考虑得很周密)具体表现在文中的哪些地方?捉自家花园的蜜蜂,为的是便于观察。做白色记号,是为了证实飞回花园的蜜蜂是“我”抛弃的。在两里外放飞是为了了解蜜蜂认不认得回家的路。(3)(对蜜蜂的喜爱之情)找一找,读一读,想一想。先读给同桌听。读时教师适机点拨,体会作者对蜜蜂的喜爱之情。刚放飞时,恰巧起风了,作者观察到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这时,作者想蜜蜂怎么可以眺望到遥远的家园呢?说明作者担忧蜜蜂找不着家。第二天检查蜂窝时又看到15只身上有白色记号的蜜蜂,想到:“尽管它们逆风而飞,尽管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们确确实实回来了。”这是一种我们人类所缺少的本能,体现出作者对蜜蜂认路本领的赞叹之情。这些地方要多读,读出感情。3.课文中哪些语句是写实验结果的?指名朗读。(蜜蜂有辨别方向的能力)对“本能”一词你是怎么理解的,能举些例子说说吗?四、归纳小结。1.再读课文,整体感悟。2.谈谈你读了这篇课文后受到什么启发?(鼓励学生在畅谈感受的基础上,加以归纳。如,周到严密、多想多思、勇于探索。)五、拓展作业。你熟悉哪一种小动物,它有什么习性?做个小实验来证实。验证过程中要做到多观察、多思考。板书设计:离家20只教学反思:平时不专心的同学能倾听别的同学发言了;平时不爱动脑的同学,虽然发言不一定正确,但也在思考了;平时不爱发言的孩子,虽然上台有些紧张,声音有些小,但在其他同学的带动下也能登台展示了。这不正是我们需要的课堂吗?从学生的角度看,这第一课时完全达成了目标,这是好的开始。但单位时间内效率有待提高,以保证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通过这节课也使我产生了些许疑惑:当学生出现问题或冷堂时,教师该如何指点才能真正体现生本呢?在今后的生本教学过程中,我还要不断地努力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