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引路教学设计.doc 3页

  • 36.52 KB
  • 2022-06-16 12:42:59 发布

蜜蜂引路教学设计.doc

  • 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26、《蜜蜂引路》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教材分析:《蜜蜂引路》本组教材中的第二篇课文,是一篇启发学生思维的课文,课文篇幅短小,情节简单。课文讲述“列宁细心观察,蜜蜂能引路”的故事,让我们体会到“遇事也要多思考,多分析,多动脑,想办法解决问题。”的道理。通过本课的学习,列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品质,是值得我们大家学习的。二、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区别“常常”和“往常”的意思。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学习列宁善于观察、认真思考的好品质。三、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教学难点:从列宁利用蜜蜂引路的事例中受到启发和教育。四、教学策略:根据二年级学生阅读实际情况,采用现代教学手段,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给他们营造一个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学习氛围,能更好的展示自己的机会,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五、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测,引入新课1、检查生字情况课件1出示本课生字,指名组词认读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6《蜜蜂引路》(课件2)(二)细读课文,理解体会过渡:勤劳的小蜜蜂本领可大了,除了传花粉、采花蜜,还会引路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蜜蜂是怎样引路的?1、(出示课件3)读书要求(1)生默读课文(2)回答问题(板书:列宁----养蜂人)2、出示(课件4)问:文中哪段话写了这幅图的内容?找出来读一读。出示课件5:第四自然段内容,注意他们此时的表情(神态)养蜂人看到列宁用-------语气读。(惊讶)列宁看到养蜂人微笑时用------语气读(幽默、风趣、亲切)指导读:(1)抽生读(2)男女生分角色读 思考:养蜂人看到列宁时为什么惊讶?(生答)师补充:养蜂人没想到列宁会亲自去他家,可见列宁从未来过养蜂人的家。“向导”是谁?3、列宁为什么这一次亲自去找养蜂人呢?自读课文1---2自然段。(课件6)(1)用关联词“因为···所以···”回答。(2)对比思考:“常常”和“往常”(课件7)师:同学们分清了两个词的意思,我们一起做个填空练习。(课件8)4、过渡:列宁想要找养蜂人,首先要弄清养蜂人的家在哪里,下面我们就跟列宁一起去找找养蜂人的家究竟在哪里。哪个自然段介绍列宁找养蜂人的家?出示(课件9)读读思考(1)学生回答(2)说说本段有几句话?(抽三个学生分别读)(3)检查学生画的线路图(课件10)5、出示(课件11)学生跟着老师边看图片边说。6、师:根据学生回答,老师带来了一个练习:想一想,说一说(课件12、13)4、(1)生填空(2)全班读一读7、师:列宁敲了敲门,开门的是他要找的养蜂人吗?他想的和看到的是一样吗?(课件14)5、(1)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2)怎样读好它?(3)抽一生读8、师:列宁把不会说话的蜜蜂当做向导,在陌生的地方找到了他要找的人,可以看出列宁是怎样的一个人?(1)学生回答。(2)师归纳并板书三、拓展阅读:(课件16)过渡:读书的时间到了,想更多地了解就赶紧打开阅读材料P79-82《法老蚁的秘密》、《鸽子导航归巢另有新说法》和阅读天地二,读得快的同学继续往下读,看谁读得又快又好!四、拓展写话:(课件17-18)过渡: 同学们,我们在这个单元里认识了聪明的玲玲,通过蜜蜂找到养蜂人的列宁。现在有几个小动物遇到困难了,听说你们是聪明的孩子,想请你们帮帮它们的忙,你们有信心吗?五、板书设计列宁→蜜蜂引路→养蜂人(善于观察认真思考勤于动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