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花酿蜜余香满口.doc 7页

  • 43.50 KB
  • 2022-06-16 12:42:53 发布

采花酿蜜余香满口.doc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采花酿蜜余香满口——关于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一点感受单位:哈尔滨市第一五九中学姓名:李万君时间:2006年11月18日 采花酿蜜余香满口——关于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一点感受在哈尔滨市的最西端坐落着一所普通的初级中学——第一五九中学。“尚德、有志、求索、笃行”的金色校训,让工作在这里的教师朴实中还坚守着团结奋进、务实进取的风范。红砖铺设的活动场洁净如初,那上面印记者一段段素质教育的佳话;雪花飞扬的季节里,教室内燃烧的炉火跳动着的是师生间的互敬互爱。也许是身边的青纱帐和杨树林的赐予,让这个近千人的学校是中散发着难有的和谐与清爽。在新课改的大潮中我们享受着教育教学的翠绿与金黄,探索着“先学后教,导练结合”的教育理念。虽然教学条件有限,但师生们的热情与碧草青青的操场、屡创佳绩的教学成果共同描绘了一幅特有的农村教育风采图。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语文学科的作文教学才有机会捕捉到与众不同的生活剪影,才会有更真更纯的文字盛宴,来抒写孩子们心中的悄悄话。下面就谈一下自己在教学中的经历和拙见:一、“神农尝百果”——俯下身子与学生牵手北京特级教师吴昌顺先生在提倡教学的双主体时曾说:“从‘学’的角度看,学生是主体、教材是客体、教师是媒体。”我很喜欢吴老师的这番话,在教学实践中也信奉着这一宗旨,力求发挥好媒介作用,抓住身边的资源去感染学生,点击学生心中的涟漪,让学生由未知到已知、由已知到运用,再推陈出新。1、百合初绽——推荐名家名篇庄子有云“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要想在笔端信手驰骋,让思绪飞扬起来,学生必须有一定的文学积淀。但郊区学校的孩子大多没有什么阅读量,父母对其的培养意识淡薄。为了打开这一闭关自守的被动局面,我首先在每节课的课前开展三分钟演讲,自己先下水为孩子们示范。为他们描绘中外名著中或感人、或发人深省、或啼笑皆非的情节;为他们讲述历代文人墨客的坎坷经历和文学生涯。当他们时而张大嘴巴、时而泪光涔涔、时而笑意荡漾,我知道,那扇稚嫩的大门已经开启了。接下来的课前三分钟便是他们的“背”稿演讲,虽然有些照本宣科,但我为他们深山散发出的泥土气息而骄傲。终于有一天,一位一向倔强直率的女孩在《学生之友》中发表了一篇文章《书香》——“不知不觉中爱上 了书。有书的日子感觉真好。动人的情节,字里行间的种种情愫,从手页到末页充溢着清香,与书有关的一切让我着迷。……我读《西游记》,领教齐天大圣的本事;我读《红楼梦》,感受黛玉葬花的凄美;我读《海的女儿》,慨叹情义无价;我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学习保尔面对重重困难时的不屈与顽强;我读《骆驼祥子》,体会旧制度下小人物生活的艰辛和困苦;我读《繁星•春水》,品味亲情的浓郁。书香,永远伴着我。”当他攥着十元钱的稿费和一本赠品跑到我面前时,上扬的嘴角难掩那份收获的喜悦。“老师,那个让我在不知不觉中爱上书的人是你。”惊愕的同时我不禁感叹:没想到我的一时感言竟为孩子们搭建了自信的桥梁。自此,这个小小的课前三分钟变成了语文课上的保留节目。看着他们天真的样子,我也找到了那可未泯的童心。1、青梅溢彩——寻找发现美的眼睛亚里士多德说“思维是从惊奇开始的”。我的理解是:那惊奇的渊源便是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美。哪怕是白驹过隙的瞬间,也要让他充满忧郁般的芬芳。面对这些素草含羞般的孩子们,他们具备观察和感叹的权利,但却缺少了细致和耐心。学校每学期都有丰富多彩的活动,如:趣味运动会、篮球赛、演讲比赛、中英文故事会、学科竞赛、节日征文等活动。可知,校园生活就是我们发现美的第一站。帮助学生们即兴的对眼前的兴奋点进行口述或文字记载,虽然开始时他们极为通俗的话语常会引得大家哄堂大笑,我的鼓励在此时便发挥了作用,经过点拨式的指导和反复的修改,磨砺后的描绘就不同凡响了。一位学生在描写趣味运动会中“抢救伤员”的比赛情景时写道:“坐在凳子上的同学好像真的受伤了。嘴巴咧得好长,两手紧紧握着凳子腿儿,牙齿死死地咬着嘴唇,手臂上的红布条也舞蹈着往前奔。再看两位抬凳子的同学,为了统一步伐,还在快速的含着口号,旁边一队的失误丝毫没有影响他们的比赛,而且。眼睛更坚定地望着前方。终于到终点了,我的手心都攥出了汉。”还有一位学生描写同学吃午饭的样子:“班级中性子最急的同学总爱吃面条,而最儒雅、稳重的乖乖女却爱盒饭。你瞧,今天是地三鲜和爆炒黄豆芽,她把茄子撕扯成一条条,再把黄豆芽一粒粒的夹到嘴里,一下、两下……。米饭的热气已渐渐少了她忙夹起塞在嘴里,一下、两下……。吃到兴头时还会夸赞两句‘真香、真香’ ,正欲回头与后面同学交换一下意见,可那已经疲惫的嘴却突然停下了,因为教室里只剩下她和几位温习功课的同学了。”像这样的描写还有很多。虽然仍显稚嫩,但那份细心劲儿是显而易见的。我给第一位同学的评语是:“读了你的文字,我就像坐在凳子上的人,为你而奔跑!”而对第二位学生我则调侃式的对他说:“你可要小心啊,也许明天你就是大家观察的焦点!”其实,生活就是琐碎的,关键是如何从零乱中理出自己的羊肠小路。写作就是写生活,需要细致的观察为其润色,需要一点灵感让其充满鸟语花香。我在引导孩子们观察的同时,也在耐心的观察着他们。透过他们的一言一行,一姿一容,把握学生的情绪和心理变化,相准“一瞬”之机,发现学生积极思维的嫩芽,排除思路的障碍,帮助他们筛选可贵的信息,以至下笔从容。1、铃兰吐翠——真情滋养下的感悟孩子们的真诚和善良总能让我感动。记得那时01年的毕业班。语文课上大家正沉浸在对诗歌的赏析中。炉筒子在几下劈啪声之后突然松动,眼看就要掉下来,附近的同学慌忙躲闪。坐在班级后面的几个大个儿男生在第一时间不约而同的冲上去用手托住炉筒子,并麻利的捋顺铁丝重新将其牢牢的捆扎起来。细心的女同学立即把自己的手套递给他们。危急总算过去了,还未散去的烟气中,那几位男生变成了黑脸包公,露出格外显眼的白牙,挤出一个微笑,逗得大家一阵喧闹。此时,我发现一项爱干净的女生悄悄地把已经弄干净的手套塞在自己的书包里;托炉筒子的男生手掌已被烫红,正慢慢擦拭。我为其中的善良和勇敢深深震动,这不就是一节生动的情景课吗?这样的孩子怎么会在写作中没有素材呢?我灵机一动,把下一节语文课改成——“那一刻,我……”当同学们为自己的作文而感到惊讶时,也明白了一个道理:生活处处寓含着真情和哲理,只要你用心去采集,生活就会充满阳光与鲜花。一位后进生,父母靠捡破烂为生。一间土房,光线灰暗,靠着炕的墙已经被烟熏得发黑。这样的家庭他在校的午餐却奢侈的惊人。一次上课,他竟以组织纪律为由大吵大嚷。我与他步行两公里把他送到家,坐在他家的炕上与他们一家三口聊天。第二天,该生写了一篇让我非常吃惊的检讨书,约有两千字。他字字真诚地向我讲述怎样开始厌学,怎样学会上网。他说:“老师,男子汉大丈夫,我会记住我的诺言,决不让你失望。” 经他本人同意,我给检讨书改换了题目——《两公里心路》,并成为我知道学生写真情作文的有一个契机。习作中有的学生以《蜕变》为题,以己心去意别人;有的学生针对学习与上网展开讨论;有的学生则把“两公里心路”幻化成自己与父母间代沟的挣扎;还有的在距离上作文章,真诚的道出了快乐他人,也快乐自己的道理。孩子们真切的体会正如黄宗羲先生说得那样:“凡情之至者,其文未有不至者也。”二、细化过程——彰显阳春白雪的晶莹中学生的作文过程不同于一般学科的知识学习,他是学生心智的反应,是人格内涵的体现,是学生内部深藏着的冲动。这些有血有肉的、充满青春活力的经历就是最难能可贵的桃花源。所以,为了更好的培养孩子们的写作兴趣,既重感性的内化,又重理性的外化过程。习作中,除了感情积淀和文字熏陶,我还注重小环节。如:拟题、修改、扩写、仿写及生活化的评语等片段训练。1、以题为饵:文题不仅是一篇文章的标识,更是文章的灵魂。它能给读者以启发,指出阅读的方向、范围、对象、话题,甚至会起到“以一斑窥全豹”的效果,帮学生拓展一个充分想象的空间,锻炼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力、想象力。而且,阅读一篇好文章,了解一个文题点睛的妙处,也会在学生的习作中提高他们的选择推敲能力。所以,抓住文题中的片片真言体现文章的魅力是习作成功的第一步。其具体做法如下:(1)、搜罗可利用信息,提炼关键词常见的文题有两种:一类是独立式,一个动词、一个人物的称呼、一件事物就是此类文题(如《掌声》、《项链》等);另一类是组合式,组合式又可分为偏正式、并列式、动宾式和简单句式(如《感恩的心》、《鲜花与野草》、《典当幸福》、《走着走着花就开了》等)。无论哪一种文题都可以明确文章的话题,明确线索或写作对象,明确文体。然后再有侧重的去关注重点词所指示的语段和精彩描绘,准确无误的按照这一主线去挖掘文章的思想,就会有如进森林倾听莺歌燕语的奇妙感受。例如:《母亲的手》、《老师的吻》:“手”和“吻”就是文章为突出母爱、师情而重点描绘的对象。 《谈友谊》:以“友谊”为话题,“谈”字是评论、陈述的意思,表明是议论文。《那件黄色衬衫》:中心词是“衬衫”,明确了文章的线索,“那件”说明对衬衫的印象深刻,回忆性散文。从以上例子中可以看出“关键词”在文中的指示作用是不容忽视的,而提炼的技巧还要通过长期的积累和实践。正如叶圣陶先生说“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2)延伸文题、捕捉生机一个朴素的文题会定向的给读者一个思考的方向和空间,而一个运用修辞等手法的文题将会给有限的几个字增添许多绿色。只要抓住其修辞手法的表现词,就如同修建了文章展现美的通道,甚至是广场。例如:①运用比喻:《心花》:“花”即给人开放之感。引申开来就是敞开心扉,进行交流、沟通,甚至产生共鸣。②运用拟人:《亲近自己的双腿》:“腿”是我们身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怎样能再近距离的接触呢?显然它是懂得、理解、感受的意思,“亲近”给我们的启示,用得好!③运用想象:《染绿的声音》:声音本无形,作者却把它赋予了色彩,大胆地运用了通感。“绿”的涵义便是文章要追求的境界,诗化的文章也便从此开始。1、片段训练:在课时紧张的情况下,我也经常引导学生进行一下片段训练。仿写总是以作业的形式出现,课前讲评,去粗取精。情境联想是学生最喜爱的一种形式。一次描写训练中,我搬来美术中常用的大卫石膏像,要求只抓住那一幅独特的神情来写。可以随自己的理解把它放置在任何一种情境之下去品味。学生写道:扩写训练有些随机性,常常是因为学生习作中的缺憾。发动大家的才能去共同修补不失为一种好方法。《枕头里的爱》是在写亲情的话题中出现的。这位小作者这样描写中心情节:“母亲为了给我去火,遵从医生建议去买菊花。…… 突然,怀里抱着一大捆菊花的妈妈兴冲冲的跑进屋。‘这一大捆菊花是在一个卖花的人那买的,他说明天还会有,我明天还去买。’妈妈的样子好像受到奖励的孩子。……”此段虽然有描写,但食之无味。随着同学们沙沙的笔耕声,终于推选出有代表性的语段:“突然,妈妈抱着一大捆白色的菊花兴冲冲的跑进屋,口里还大嚷着:‘买花的人说,明天还有呢!’看着妈妈那笔舒展的菊花还要灿烂的笑容,淡雅的菊香好似盈满了我的鼻翼,润滋着我的喉咙,流遍了我的全身,我的身体霎时间感觉格外清爽。昨日的火气被这纯净的白、艳阳般的暖和一人的清爽洗刷殆尽。”此外,每片习作的讲评过后我都会组织学生修改,哪怕只是改了错别字,也从不放过。如:一位学生写《友谊的彩带》,当他受到朋友的帮助时只用“看着他远去的背影,我的眼睛湿润了”这样一句极为朴素的话表达心灵间的一次碰撞。修改后格调就焕然一新了:“他对我轻轻微笑,那笑容似乎是一缕阳光,照进我心中,照亮了我心中的花朵,使她绽放成一把小伞,在雨中伴我同行。”以上就是我近八年的教育生涯中对作文教学的一点粗浅的认识。能与大家共享是我的幸运,如果能得到大家的建议更是我的荣耀。生活的乐趣在于采集,虽然会有凿壁偷光的艰辛,但你总会在丝丝微光中享尽人生的馨香。今年中考,我所任课并担任班主任的班级50名参考生中有22人语文成绩优秀,11人达到百分以上,三人考入省重点,11人考入市重点。我为有这样的教育氛围而自豪,是这样的语文教学才会让我如此成长。细品过去,我不禁想起何其芳说过的一句话:“去用自己的心点燃别人的火,去以心发现心。”我的理想在教育,我的心也永远在教育的天空飞翔,不论风有多大,雨有多急。我都会铭记一句话——“宁可枝头抱香死,不随落叶舞西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