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9.50 KB
  • 2022-06-16 12:37:14 发布

[2017年精编]说起蜜蜂群势的兴衰心得体会

  • 4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说起蜜蜂群势的兴衰,多数蜂人都会认同“春秋”兴,“夏冬”衰一说。其实不然,鄙人亲身经历却恰恰相反——“夏冬”兴,“春秋”平(原样)。原因是鄙人养的是强群(8-10脾),而相当一部分蜂人尊循的所谓顺其自然,群势保持在(2-4脾间)。故而,不同群势在同一时节里会出现两种迥然不同的状况。      群势的强弱怎样界定?又如何量化?没有个统一的说法。鄙人主观认为:5脾以下是弱群;6-7脾是中群;8-9脾是强群;10脾以上是超强群。      因为养成强群难,超强群更难。所以许多养蜂人只好“顺其自然”,再加上生计需要无心打理,与其办不到,不如固守着2-4脾蜂的水准实在。也有些蜂迷追逐强群,由于技术和蜂品种缺乏而屡不如愿,干脆听之任之。更有甚者(无法养成强群)冷不丁会在网上酸溜溜发表一下吃不到葡萄就是酸的看法:“5脾以下最好,5脾以上基本没用……”      我敢说,没有一个真正的养蜂人不爱强群的。打蜜的时候,一箱2-5脾蜂的群势和8-9脾蜂的群势摇出的蜜是怎样的概念?所以群势越强,抗病能力就越强;群势越大,采集 力就越大;群势越盛,繁殖就越快(由于蜂多,工蜂分工井然有序,各个环节面面俱到)。所以强群是高产、防病、繁殖的基本保障。      若想得到强群,必须具备以下三大条件:      一、蜂王      毋庸置疑遗传的规律在我们每一个人身上活生生地现演着:儿女除了模样象父母,甚至个性多数都象。举另一个例子:狮、虎交配后,便生下“狮虎兽”。所以一只良种蜂王(抗病强、繁殖快、采集积极)对养蜂人是十分重要的。千切不要固步自封,误信“本地的就是最好的”,应当改为“适合的就是最好的”。      是不是有了好的品种就可以一劳永逸或一成不变了呢?错也。这也是当前相当一部分养蜂人的误区。因为无论再好的品种,由于年份和雄蜂的“遗传”不确定因素会逐渐出现差异(好与坏)。我亲眼见到许多定地养蜂人恒久不变地“代代相传”。近亲繁殖可以说对动物是致命的,必然导致质量衰退,群势萎缩。      如此说来,是不是所有人都去买“良种”改变当前不如意的群势?大可不必。如果条件允许固然好,没有条件也可以另辟蹊径。你可以私下在论坛上交些朋友 ,或者主动拜访一下周边蜂友和迁徙外来追花季的蜂农以交换蜂种的形式改变自己“近亲”的缺陷。即便你的蜂种还不算优秀,只要得到了“杂交”,相对说,群势会明显有所改观。      1年2换是必须的:新王就象人一样,年轻与老迈的活力是不能相提并论的。地球人都知道新王产卵爆发力强,抗病能力强,年轻母体的强健直接影响到整体工蜂的质量。蜂群一只优秀年轻蜂王加入,各种优势环环相扣,相辅相成,蜂儿岂有不旺?      3年换新是必须的:再好的品种也会随着时间以及“雄蜂”的不确定基因而异化,如正常繁殖3年引入的品种已到第6代了。如有条件的话,这时候就要“废旧立新”再次引入(交换)你认为优良的品种。如条件不允许,就求其次:处王交配要避开自己的蜂场3公里以外(防止近亲再次重复繁殖)。      用天然王是必须的:引入新品种后,除了首次需要大量新王实行移虫育王外,以后尽可能不要使用“人工王”。“人工王”与“天然王”完全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挡次。“人工王”多数虎头蛇尾——没后劲,通常3个月后便“拉稀”。而“天然王”3个月后却如日中天,越产越猛。除此,在抗病和采集能力上“天然王”比“人工王”要强许多倍。      蜂王大小的优劣: 相对说个头大的要好些。将一只强大的年轻蜂王不用任何方法直接介入蜂群中,不见得会围王。因为强盛的蜂王素倾刻会满箱四溢,立即会将工蜂群迷惑而俘虐。工蜂们仿佛虔诚的基督徒觉到了上帝的幸临,于是颤颤兢兢就象非洲雌狮群诚服于威风凛凛的雄狮一样。围王的起因是由1只或2只工蜂发起的(紧追不舍对蜂王啮咬),这时候强壮的年轻蜂王只要给予搞事者致命一蛰或一咬,便会起到“杀一警百”的作用。小个头蜂王无论是身形的威慑,还是蜂王素的散发,抑或是杀戳敌害的能力远不如大个蜂王。另外大个头蜂王交配成功率以及产卵的持恒性远远胜过小个头蜂王。但世事无绝对,大个头蜂王也有劣质的,同样小个头蜂王也有十分卓越的,但优胜的几率,大个头蜂王要占多数。      蜂王季节的天赋:春王差,夏王次,秋王优,冬王佳。      蜂王形态的识别:①极品蜂王:(头大、胸宽、粗长、尾尖);                      ②劣质蜂王:(头小、胸窄、粗短、尾钝〈象雄蜂尾一样〉)。二、蜂箱      不知何年何月,有人使用了7框蜂箱,此后便遍地开花7框箱满天下。后来有人觉得7框箱不便操作,便使用了10框意标箱,接着10框便在养蜂界盛行起来。国人总是喜欢步人后尘,不善创新。其实7框箱是早期那些以养蜂为业的蜂农特地为异地迁徙而制造的,意在便于搬动。因为如此,也就不强求大群势了。后来有了业余养蜂者和蜜蜂发烧友,便有样学样,慎重地用起了7框箱。生怕蜂箱大了对爱蜂不利。有人甚至养了半辈子蜂,还沿袭旧法,固执己见,总误认为中蜂只能在7框箱里才养得好。       其实中蜂(包括南方的品种),完全能养出8框以上的群势。问题的关键,我们养蜂人自己用一个误会的“囚笼”将中蜂的天性拘束了。      如果你是定地养蜂,为何不能用大一些的蜂箱呢?即便你不想发展到8脾10脾,但小蜂箱操作起来(检查、调脾和抖蜂)实在不便。经验老到的超版“与蜂为伍”特别在版面呼吁:“养蜂要用大蜂箱……”我们可以放开思维想想:“为何‘明巢’的群势总是那么强大?”而我们养在蜂箱里的蜂3脾就闹“分蜂”呢?鄙人养了十几箱蜂,所有的群势都保持在8-10脾间。从未见过7脾闹分蜂的(即使是2-4月份分蜂热期间也一样)。原因是:鄙人用的是特制的15脾大蜂箱。      即便是再好的蜂王(10脾不分蜂的),介入“小蜂箱”蜂群里,4-5脾同样会出起分蜂热。原因何在,已不言而喻。要知道,蜜蜂不是石子做的,它只是一种对生存环境极至敏感的肉身动物。我们权且把蜜蜂当作人类吧,如果将100人关在一间100平米的房子里,四面密不透风,空气浑浊,令人窒息……那么这些人会不会想到要改变眼前糟糕的环境,尽快将一部分人分出去?又如果将100人关在1000平米的大房子里,宽敞、舒适……那么这些人所想的就不是要将人分出去,而是想再多聚一些人来强大队伍,建守家园。       有关蜜蜂群势的大少,许多人总把目光片面地锁定在蜂王品种上,而忽略了蜂箱(适应强群的必然条件)。诚然蜂王品种固然重要,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品种,蜂箱再大2脾便会分起蜂来。所以两者必不可缺,相辅相成才是。除此,另外一个问题必须得引起我们重视:即便有了大蜂箱,而蜂箱上的附件也是必须的:⒈附盖;⒉箱体前后气窗。三、技术      再好的硬件设施(好王、大蜂箱),没有一定的养蜂技术也枉然。我曾经在本论坛见一蜂友发主贴:“养蜂不需要技术,傻子也能养好蜂”。对这样的“高见”我只能笑笑。养蜂老手都知道,养蜂时间越长,越感到知识缺乏。待到蜂垮下来,真的是“劳民伤财”而血本无归。鄙人养蜂7年,在行业中还算是个新手,每失败一次,得一次经验教训。从多次的失败中不断总结,三年后才逐渐入门。说到技术,我只略懂皮毛。但(慎劝那些初学养蜂者)不要太相信蜂书上的理论和执迷他人的指点,蜂书上说的和他人的指点,只能作为一种参考,不要死板硬套,要结合自身(不同地域)的实际情况,慢慢去领悟,才会有所长进。重要一点,不要把蜂看作蜂,而是把蜂看作人和朋友,从人的角度去思考蜂,以朋友的怜悯心的去对待蜂,这样才会开窍而养出好蜂来。下面是鄙人几年来一些心得,算不上技术,有些操作方法与传统养蜂法完全离径叛道。邓爷爷说:“不管白猫黑猫,能抓到老鼠就是好猫。”养蜂也一样,不管用什么方法,能养好蜂就是好方法。说明的是:能接受我肤浅观点的就看下去;不接受的,只好在此为浪费了你的宝贵时间致歉了!      ⒈调脾:①繁殖期调脾: 任何蜂场都有强、弱群,关键取决于不同蜂王产卵效率。比如两群5脾的蜂群,强劲的蜂王满是子脾,造成蜂王无事可做,而差劲的蜂王却脾脾拉稀。在强群蜂量不适合加脾的情况下,要考虑强、弱群调脾(将强劲密实的子脾与差劲的稀疏子脾对调)。这样可以利用优王强势的“剩余”弥补弱王的不足。                ②分蜂热调脾:抑制分蜂热是强群的基本保障。每年3-5月底是中蜂分蜂热高发期。就拿鄙人的蜂来说,虽然王好、箱大能维持到8-10脾,但在分蜂热期间常常8脾的也会冒出几颗王台来。如何让群势达到更好效果(不被分弱),技巧就是科学地调脾:                  ⑴割除所有王台;        ⑵放宽蜂路。        ⑶去掉保温挡板。        ⑷大开箱体前后气窗;        ⑸摇尽所有蜂蜜(增强蜂群采集劳累)。        ⑹将封盖子脾与弱群未封盖子脾对调(迅速可以使弱群强盛,起分蜂热的强群蜂量停滞。同时,增加了强群哺喂幼仔的巨大辛劳)。        ⑺正午打开箱盖,往箱底倒水,同时往脾上方喷水(不必提脾)。      ⒉摇蜜: 春暖花开大流蜜期,除有蜂王那脾不摇,其他脾都应当摇尽。酷夏和寒冬时节摇蜜完全不同,有着重要的操作技巧,除有蜂王脾不摇外,另外还要根据脾数相应地留一些脾不摇,摇后的脾放置间隔同样有一定的技巧……否则,弄不好一次摇蜜后蜂便垮了。详情请见鄙人另文《摇蜜与群势的兴衰》http://www.xsbee.cn/thread-17028-1-1.html      ⒊防病:蜂病以防为主,治为辅。蜂群一旦发病,要相当长一段时间才能恢复元气。这对养蜂人的打击是相当沉重的。由于南北有别,北方的蜂况鄙人不敢妄说,但南方养蜂一年务必要做两次“预防”,即开春的2月份和仲夏的7月份。预防药物如下:        烂仔(病菌):罗红霉素、克拉霉素、阿米卡星(丁胺卡那霉素)、头孢曲松钠(菌必治)、头孢吡肟。      中囊(病毒):利巴韦林(ribavirin,病毒唑,三氮唑核苷)、吗啉胍(moroxydine,ABOB,病毒灵)、阿巴卡韦(abacavir)。      最好防烂仔和防中囊的药物一起拌花粉对蜜蜂进行饲喂,每周一次,二次即可。      由于病菌、毒对药物的适应性很快,上述药物若干年后又会失去灭杀作用。所以要想爱蜂长年健康,随时要关注灭杀菌、毒的新药。千万别听信网上某些蜂友复制30几年前的防治药品,什么“土霉素”、“四环素”的,误导误信会让人痛苦不堪。      ⒋饲喂:①乱喂代用饲料: 中蜂一般无需喂饲料,但缺粉少蜜时节,为了繁蜂,又不得不喂。要喂最好喂纯天然花粉。实在要喂“代用饲料”,无论是黄豆粉,还是售卖的“营养饲料”,最好用一半“代用饲料”一半“天然花粉”。如果单纯喂“代用饲料”蜂群必垮。因为天然花粉中含有蜜蜂身体机能必需的主要10种微量元素、10种主要维生素、18种主要氨基酸。这些“黄豆粉”和“营养饲料”里是相对欠缺的。详情见鄙人另文《养蜂十大误区》第七项。http://www.xsbee.cn/thread-22307-1-1.html              ②乱喂白糖水:白糖水偶尔喂一、二次无妨,如长期喂不但不能繁蜂,反而令群势越喂越衰。白糖单纯的营养对蜜蜂是十分致命的。喂白糖水另一个弊病是,被蜜蜂搬回蜂房储存,导致蜂蜜失真成为名符其实的“白糖蜜”(假蜜)。          ⒌夏冬:中蜂每年有二道坎,酷夏与严冬。如果让其“顺其自然”恐怕很难过这二道坎。即便过了,也是元气大伤。作为养蜂人如果了解蜂性,掌握了一定的技术,就会化“坎”为“利”。不但不会损蜂,反会是繁蜂的最佳时节(指南方地区)。在本文开头我就说了,正常养蜂都是春秋旺,夏冬衰,鄙人却恰恰相反:春秋平(原样),夏冬旺。除了强群的因素,另一个不可忽略的原因就是针对性地人为修补季节的缺陷。      酷夏:⑴做好遮荫措施。没条件放树下的,蜂箱的遮盖物不可直接放在箱盖上。最好用木条垫起,让遮阳物与箱盖间有空气流动。        ⑵缺粉少蜜时段要适当饲喂。        ⑶ 中蜂是水蜂,随时要保持箱内潮湿。有条件的话,午后可用蜜瓶装水冻后放隔板外驱温(少量群可行)。此外,往箱内倒水降温是必须的。此举其实并不难,20几箱蜂不出半小时便OK,100箱蜂几桶水便搞掂。往箱内倒水不光是为了保湿降温,另一个重大的作用就是使你的箱内永绝巢虫。          详情见鄙人另文《酷夏繁蜂简单技巧》http://www.xsbee.cn/thread-17118-1-1.html      严冬:⑴要保持蜂多于脾。        ⑵切勿包裹太严实        ⑶及时饲喂是关键        详情见鄙人另文《严冬繁蜂简单方法》http://www.xsbee.cn/thread-23537-1-1.html      只要做好上述措施,南方蜂群势必会繁殖迅速。因为夏、冬时节粉蜜相对缺少,蜜蜂减少了劳苦,寿命成倍延增;加上新蜂不断出房,爆箱也就不足为奇了。      ⒍通风: 不管何时、何地、何季节,都要给箱内做好通气措施。蜜蜂是肉身动物,不是仙,是动物都免不了需要足够氧气。我见过不少养蜂人,长年累月盖着覆布。我每见每问:为何要盖覆布?有人回答说:见别人盖就跟着盖,也不知道到底有什么用。有人说:师傅教我养蜂时就盖,所以一直都盖着。也有人说:盖覆布是为了防止蜜蜂往脾上做巢。还有人说:是为了保温……说法杂乱,很难归纳。至今鄙人也没弄清到底盖覆布有何用?“防止梁上做巢”一说也许还些道理,而保温……冬天尚可,那夏天还保什么温?唯一能解释的也许是习惯吧,就象多数养蜂人习惯7脾小蜂箱一样。因为习惯,所以便成了连自己也弄不清的养蜂定律。看到覆布,就不免想起大清十大酷刑鼻孔上“贴湿纸”……不久犯人便窒息而死。蜂箱里长年累月,不分季节盖着覆布,其实等于在给蜜蜂施酷刑……我敢肯定,凡夏天盖着覆布的,基本上很难养成中群(6脾以上),就别说强群了(8脾以上)。      我们可以从“明巢”和“洞穴”蜂群得到启示,这些不受“箱体约制”,“覆布刑具”之苦的蜂群繁殖之强大,家养蜂根本是无法可比的。“明巢”的通气就不必赘述了,而洞穴空气流畅也是不言而喻的。      如果你真的怜惜爱蜂,酷夏时节就应该人道地撤走覆布,除此,还要在箱盖内两端钉上横木条,这样箱盖与箱口就搁开了一线缝隙,起到了透气(散发热气)作用。与此同时开启箱体前后气窗,切勿穿膛风(箱体前后气窗要错位)。       务必记住:酷夏时节,在做好保湿的前提下,尽量让箱内透气。箱体前后气窗一般情况下都应该开(根据天热强弱,调节气窗大小)。但遇到35度以上的极热天气,除巢门口外,其他所有的通气口和前后气窗务必要关严。因为蜜蜂和幼虫只能适应35度高温,否则便会伤热。如果在这种极热情况下不关严气窗,蜜蜂委实调控不了内温,外面煸入箱内的风不是降温,而是在加温。这样越热蜂越煸,越煸室温越高。如此成蜂和幼蜂经几天酷热便会烘衰。一句话:25-35度间气窗开启,25以下35度以上气窗关严。    ⒎失王:中蜂失王是常事。不要究竞蜂王哪里去了,总之它无缘无故的就没了。检查王很麻烦(很多新手,甚至一部分老手都如此),尤其是强群,要在密密麻麻、重重叠叠的工蜂中找到蜂王不知要花费多少时间。简单方法是:不要查王,提脾看房眼里有没有卵。有卵无王台说明王存在。没卵且起王台便失王了(失王24小时工蜂便做‘急造王’)。如有卵又起王台的话就要认真察看了(非分蜂热期间)。      蜂群一旦失王,繁殖链迅速切断,如让其“自生自灭”,此群必垮(过不多久群势必减一半),这对养蜂人来说是极不愿意的。要保持群势不垮,十分简单,就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持”。方法是:    ①摘除“急造王台”。    ②摇尽失王群脾蜜,分散到产卵积极的蜂群(每群一脾),再从各个群抽出3-4日龄子脾和即将封盖的子脾(各参半)调入失王群。    ③检查各个强群有无起王台,将有王台脾(切勿抖蜂,用扫去蜂)调入失王群。    ④如无王台可调,用切脾育王法育王(可保蜂王质量)。也可用人工王台育王法,方法是:      ⑴将人工王台杯底面去除。      ⑵切除1、2龄幼虫巢房四周腊皮,露出幼虫。      ⑶ 将去除杯底面的人工王台杯套在露出的幼虫上,周围用腊固定密封便可。      待失王群新王开产时,调入的仔脾陆续出尽。这时候要做的,继续与强群对调适量的封盖子脾入群,保证繁殖链衔接不断。如此一来,失王群不会受丝毫“新王孕育期”影响而兴旺依然。      四、赘语:      上述的只是鄙人的心得,不抄袭,不浮夸,原汁原味,地地道道。因为知识肤浅,技术粗糙,所以不尽人意之处在所难免。再说南北有别,地域有别,很难符合诸位心意。更难迎合的还是那些根深蒂固的传统养蜂法。其实关于养蜂怎么摆弄都有道理,没有谁对谁错之说,但前提是能够摆弄出好蜂来就是硬道理。别人的方法只可以供之参考,但不可以生搬硬套来改变自己的惯常操作方法。着重说明的是:鄙人方法只是个人不成熟的经验,不是专家权威的真理,权当闲聊胡诌,万望各位海涵。是为了获蜜(当宠物养的另当别论),要蜜就得开摇。于是摇呀摇,春夏秋冬,蜜机循着养蜂人的渴望旋转不息。有人将蜂摇旺了,有人将蜂摇没了。摇蜜看似简单,其实并不简单,里面的道道是“养蜂技术”上很重要的一环。      1、抖蜂也有技巧:摇蜜必须要抖蜂。抖蜂谁都会,但抖出水准来却很难(蜂扫对会抖蜂的人来说是多余的)。正确的方法是:首先移开挡板适当距离,双手分别抓住蜜脾两耳。不要提得太高(高出蜂箱 少许即可),太高了容易摔伤蜂,同时惊得蜜蜂四处乱飞。将脾放低在板档内迅速猛抖几下。一部分蜂受惊抓住脾面很难抖落。这时候停顿几秒钟,待抓住脾面的蜂放松防备开始爬动时,再猛抖几下。一般三个回合就会彻底将蜂抖尽。个别飞回脾面的蜂用口吹去即可。      2、摇蜜要轻柔均匀:最好两脾同时摇,才能平衡蜜桶,防止一边失重导致齿轮错位发出瞬间惊顿将幼虫震伤。开摇时速度要从慢到快,使劲均匀,同时控制好转速,标准是:蜜机转速极限的5成即可。这样不会因离心作用将幼蛹甩出,蜜脾被扭曲错裂。      3、有王的脾不要摇:抖蜂取蜜,将好端端的安静王国扰得混乱不堪。乱是必然的,就让它乱好了,只要领导(蜂王)不乱就行。摇蜜前找出领导(蜂王)的所在脾,放到箱里边(有“王”面朝箱壁),然后才进行选脾、抖蜂的摇蜜操作。如此一来,被骚扰后的蜂群乱一会就会被镇定自若的领导(蜂王)影响恢复平静。如果把蜂王所在脾进行抖蜂摇蜜的话,被抖落在箱底的蜂王就会胡钻乱窜,势必引导蜂群乱上加乱。甚至会出现围王、“应激反应”一系列严重后果。即便所述现象没有发生,但受惊过度的蜂王必然会停产一段时日,直接影响群势发展。倘若抖脾时将蜂王摔伤或惊飞,更得不偿失。      4、仔脾面大的脾不要摇: 仔脾面大,上面的蜜分区自然很少很少,与其取走那一点点蜜,倒不如留下来。好处有三:一、节省自身劳动,二、保护仔脾,三、方面工蜂汲取哺喂本脾幼仔。工蜂对幼仔的哺喂是十分频繁的,一小时达10次以上。如果取了幼蛹密集的脾蜜,工蜜就要跑远一段路从其他脾上搬来蜂蜜哺喂幼蛹,致使工蜂劳动强度加大,弄得疲惫不堪,就很难保证幼蛹的食粮丰足和供给及时,如此育出的工蜂体质大打折扣。      5、酷热和太冷时不要摇:这两种天气时摇蜜,温差会直接给成蜂和幼仔造成伤害。这还是其次,严重的是脾无储蜜的物理反应才是致命的。要知道,脾上封盖蜜不光是蜜蜂的储粮,另一个重要作用是维持箱内温度稳定的“衡温器”。脾上被封了盖的粘稠浓蜜,能吸纳和储存被蜜蜂调节好的了适温,可以避免开箱或巢口突入的冷、热气流伤害巢内幼蛹,并能迅速恢复箱内常温。如果在酷冷和酷热天将蜜摇了,就等于毁掉了箱内分布均匀的天然“衡温器”,至使蜂群遇冷便冷,逢热便热完全失去保护的惨状。如此,群势必然衰败。      6、不要将所有蜜脾摇尽:相当一部分蜂人几乎是见蜜就摇,并且一摇就将整箱蜜脾摇尽。凡采取这样摇蜜的,通常是蜜蜂群势少,蜂易病,蜜质差。此举造成的危害有如下几种:①箱内“衡温器”丧失(见上述5)。无论任何季节于蜂群繁殖不利。②蜂王停产。因为工蜂无粮可食,饥饿的工蜂不再哺喂蜂王导致停产,繁殖链被破坏,蜂群青黄不接,至使群势逐渐衰败。③ 幼虫被残害。因为巢房蜂蜜点滴无存,工蜂挨饿,拿什么哺喂幼蛹?(正常每小时喂10次以上)。得不到及时哺喂的幼蛹倍受煎熬,好不容易待到第二天有蜜水采回,饥饿的工蜂饱餐一顿后,再去急喂气息奄奄的幼蛹。未经酿酵的稀“蜜”水营养欠缺,害菌滋生。导致工蜂体质迅速下降,不得寿数。幼蛹被喂食后营养严重不良,难正常孵出。即便有幸存活或出房,也难免一部分残疾(爬蜂或缺翅)……所以对蜜蜂索取不要太苛刻,不要太贪,贪多失去就更多。      7、正确(留、取)蜜脾技巧:当箱内蜜脾封盖后,对箱内蜜脾的留、取最佳方法是:2脾取1脾;3脾取2脾;4-5脾取3脾;6脾取4脾;7-8脾取5脾;9脾取6脾;10脾取7脾;11脾取8脾。  过段时日,待空脾满蜜封盖后,再交替对留下的老蜜脾进行摇取。      8、实、空脾放置方法:被摇取的空脾放置也很重要,方法是:2脾的空脾放里面(靠箱壁);3脾的空脾放中间;4-5脾的空、实脾相隔放置;6脾的2空脾放置两边第2位置;7-8脾的空、实脾相隔放置;9脾的两边和中间各放1实脾;10脾和11脾的方法与9脾相同。      打破传统,实行创新。只有科学地掌握“摇蜜”系列技巧,才能在意外和常态下确保箱内繁殖的适温;蜜蜂的食粮充沛,促使工蜂采集积极,优质蜂蜜收成倍增,劳动力次性减少,群势迅速繁兴……、喜欢贪脾:新手常犯的毛病甚至在一部分老手身上也出现,盲目往蜂群里加脾加础,弄得脾多于蜂。脾面蜂数稀零,是群势发展的大忌。      1、幼虫多,哺喂蜂少,顾此失彼,造成营养不良,导致相当一部分出巢新蜂先天性残疾(爬蜂)。即便能正常飞翔,也难得寿数(夭折)。    2、酷夏时节,由于脾多蜂少,工蜂煽风驱热很难面及各个领域,过高室温缩短工蜂寿命并波及幼虫伤热(烂仔)。    3、春冬季节不利保温,造成伤冷,极易引发疾病(烂仔和中囊)。       脾多于蜂是养蜂的致命伤,无论任何时节,群势必垮。    二、喜欢贪群:对某些养蜂人来说,总爱贪群,见箱内有4-5脾就分群。似乎群越多以示他“事业”越宏大。群多而脾少,就象一位实力不足而爱充门面的商人,公司表面装饰似模似样,而内在却让人不敢恭维。群多而脾少的害处是:      1、增加蜂人劳动强度。    2、不利蜂群保温和降温。    3、群势发展迟缓。    4、影响经济收入。    5、容易诱发疾病。    三、蜂病乱施药:好的养蜂高手,一年四季甚少发生蜂病的。一旦发病,会针对性地施药,很快会得到抑制。纵观论坛以及周遭蜂友,相当一部分养蜂技术不错,但在蜂病防治上仍然是个盲区。即是见病滥施药,不分病理和病因,不懂药理和药性。常常把“烂仔”(细菌病)和“中囊”(病毒病)混淆不清。更好笑的是,常见有些蜂友从网上复制一些治理蜂病(老得掉牙)的处方传授他人。动辙就是“四环素、土霉素……”用这些病菌早已产生了抗体几十年的垃圾药去治理病蜂。甚至在某论坛见到一版主 ,教人用“病毒灵”去治幼欧,并强调自己是医生……这些南辕北辙,不懂装懂,误导他人的施治之法,会令那些勤劳而本不富足的养蜂人雪上加箱,其危害是:      1、蜂病越治越重,最后导致整个蜂场倾灭。    2、造成严重精神打击。    3、经济损失惨重。    四、白头蛹便是巢虫:我几乎在所有论坛见一谈到白头蛹,几乎所有的跟贴者都说是巢虫所为。此说又对又不对。白头蛹引起的原因不单是巢虫,还有摇蜜以及检查不慎造成的死蛹,以及鲜为人知的“蜜蜂蛹病”。各种白头蛹的表象如下:      1、白头蛹连线不断,是巢虫莫疑。    2、白头蛹零星稀疏,是人为所致。    3、白头蛹密集成片,是蜂蛹病毒。    五、轻信复式移虫: 育王是养蜂工作中重要的一环,为了达到所需数量和及时换王的目的,经验老到的蜂人就会采取移虫育王。不知哪年哪月,何地何人,意想天开地在移虫育王里来了个创新——复式移王。此举实属画龙添足,弄巧成掘。迄今尚无科学证据证明采用“复式移虫育王”培育的蜂王优于单式移虫。除了接受率高以外,再找不出任何有利之处。“复式移虫育王”的害处是:      1、增加无谓的劳累。    2、延缓了育王日期。    3、把握不好,蜂王质量更差(先天移入2、3日龄的幼虫,第二天挑出幼虫,再移入1日龄的幼虫。1日龄的幼虫食用了2、3日龄幼虫的王浆后,导致幼虫发育物理紊乱,成长加速,出台日期缩短。虽然出台处王体形粗大,但实际上已成了劣王)。见鄙人的另文《天然王KP人工王》。    六、双王同群:现实养蜂操作中,除极少数养蜂玩家喜搞“双王同群”,真正以养蜂为业的从来不搞这无谓游戏的。双王同群并不象某些人悠忽的那样繁殖迅速、维大群,相反弊多利少:      1、不同蜂王素很难兼溶(即便是姐妹王),导致群内工蜂情绪躁动(找不着北),哺育和采集消极。    2、一段时日平稳后(两周左右),工蜂逐渐冷淡弱王让其慢慢衰歇而死。    3、中蜂有好分蜂的特性(一般几脾就闹分蜂)。一只好的蜂王有足够的能力维持10脾以上产卵力,双王同群没有丝毫意义。    七、中蜂乱喂代用饲料: 中蜂与意蜂都是蜂,但性情和爱好是有明显的区别。如果将蜜蜂比作女人,那么意蜂就是性情豪爽、大大咧咧、来者不拒的外国浪女。因为粗犷,所以生活就无需节制和挑剔,什么豆粉、玉米粉、各种代用饲料统统吞入肚……而中蜂就是传统的小家碧玉的委婉女人,情感细腻,生活精细,倘若出格,后果不虞:    1、中蜂一般无需喂饲料,因为这精细“女人”,还有一个勤俭的习惯,平时不舍得动用储备,只在紧要关头,才开仓用粮,但从不会大块朵颐,用粮浅偿辄止,以备饥荒。    2、但缺粉时节,为了繁蜂,主人怜惜,又不得不喂。要喂最好喂纯天然花粉。因为这精细的“女人”是水做的,受不得粗糙之物。    3、实在要喂“代用饲料”,无论是黄豆粉,还是售卖的“营养饲料”,最好用一半“代用饲料”一半“天然花粉”,再加一些“氨基酸”类和酵母粉、蜜水搅和发酵才能喂。    4、且勿单纯饲喂“代用饲料”。因为天然花粉中含有蜜蜂身体机能必需的主要10种微量元素、10种主要维生素、18种主要氨基酸。这些黄豆粉里是相对欠缺的。即便市面出售的“营养饲料”里参有上述原素,但各种原素的比例搭配会严重失衡。结果会导致蜜蜂身体健康日趋衰退……因为再科学的东西,也无法超越生命生存的自然法则。    八、越封闭越好:对于这个问题,蜂友们各抒己见,莫衰一是。根据鄙人的经验,还是通气好。各大蜂论坛常常发出“明巢”的图片就是一个很好的明证。本坛蜂友“蜂友精”一贴:《老林的蜂群》http://www.xsbee.cn/thread-19124-1-1.html 也说明了这个问题。中蜂不是仙,也是动物,是动物就需要清新的空气,窒闷的环境是养不出好群势的。      1、22度以上,35度以下,在做好保湿的前提下,尽量开气窗让蜂箱通气,但切岂穿膛风。    2、一般室外旧箱和自做的杂木箱缝隙多,不开气窗,其实等于开了大气窗。    3、是否需要开气窗,最好由小蜜自己决定,最简单的办法,如察看到小蜜在巢口狂煸风就是该开气窗或搁开箱盖的时候了。    4、太封闭会加重小蜜劳累,缩短小蜜寿命,造成伤热烂仔,菌毒接踵衔生……统而概之,严重影响群势发展和经济收入。    九、饲料不消毒:来路不明的饲料一定要经过消毒后才能喂蜂。多数养蜂人将白糖煮溶后倒入花粉里搅拌发酵一夜后就拿来喂蜂。这是极不严谨也不科学的。      1、花粉里有可能潜在烂仔的“病菌”或中囊的“病毒”,以及其它引发各种疾病的菌毒。    十、摇蜜一扫光: 我所接触的多数蜂友几乎是见蜜就摇,并且一摇就将整箱蜜脾摇尽。凡采取这样摇蜜的,通常是蜜蜂群势少,蜂易病,蜜质差。此举造成的危害有如下几种:      1、箱内“衡温器”严重丧失(蜜脾能衡温),无论任何季节于蜂群繁殖不利。    2、蜂王停产,因为工蜂无粮可食,饥饿的工蜂不再哺喂蜂王导致停产,繁殖链被破坏,蜂群青黄不接,至使群势逐渐衰败。    3、幼虫被残害,因为巢房蜂蜜点滴无存,工蜂饥饿,拿什么哺喂幼蛹?(正常每小时喂10次以上)。得不到及时哺喂的幼蛹倍受煎熬,好不容易待到第二天有蜜水采回,饥饿的工蜂饱餐一顿后,再去急喂气息奄奄的幼蛹。未经酿酵的稀“蜜”水营养欠缺,害菌滋生。导致工蜂体质迅速下降,不得寿数。幼蛹被喂食后营养严重不良,难正常孵出。即便有幸存活或出房,也难免一部分残疾(爬蜂或缺翅)……所以对蜜蜂索取不要太苛刻,不要太贪,贪多失去就更多。见鄙人另文:《摇蜜与群势的兴衰》。我们可否将优良的传统养蜂法作一下改变。如果老沿袭旧的技术,就很难进步。拿蔬菜打比如,反传统——逆季节的果菜比比皆是。可谓“守着火炉吃西瓜”已成了不争的事实。那么我们为何在夏季繁蜂的问题上总是成规固守,对断产不繁的现实莫可奈何?其实只要我们稍动一下脑子,就会对眼前无法解决的问题触类旁通,迎刃而解。    首先要弄清问题的关键在哪里,无非是蜜粉短缺,天气 酷热因素引起的。既然知道了问题症结所在,那么就直接从症结上下手得了。只要症结解除,何愁爱蜂不旺?鄙人养了十几箱蜂,虽说不上很旺,但断产之事全然皆无;无论天气多少酷热,繁殖并不亚于春天。现鄙人将酷夏时期繁蜂的陋法写出来供大伙参考,不对之处还望海涵。    一、根据条件适当饲喂:中蜂在恶劣环境下适应能力优于意蜂,意蜂要在大流蜜才进行采期,所以大流蜜过去就要饲喂。而我们的中蜂就象勤劳自重的的养蜂人一样,不依赖,不怠懒。无论条件多么恶劣,都会利用零星蜜粉源做到自供自给。所以中蜂一般情况下不要饲喂。但在山区或城市某区域,天然蜜粉源因季节而盛衰,蜜粉源间歇断绝不可避免,因此要根据现状适当饲喂。否则仲夏时节,蜜蜂又热又饿,别说正常繁殖,衰败也就不足为怪了。    二、根据天气给予降温:中蜂属水,缺水必衰。无论任何季节都要让箱内保持一定的湿度。酷夏时节水对中蜂尤为重要。热流就象吸血毒蛭,张大巨口狂掠猛汲。暴露在热天烫土的蜂箱,即便遮荫措施做得再好也难逃酷热合围的蒸煮。小蜜顶着毒阳辛勤采水驱热已力不从心,哪还有心力去繁殖、采集?如此,传统养蜂在夏季普遍猝衰,养蜂人叫苦不迭。其实要改变眼下残酷的现状并不难,就是不要让你的爱蜂“自生自灭”,必须人为地给爱蜂施援——注水降温。方法是:    ①、在箱内底部用盆或碗、碟装满水,上面放一些杂草或一块浮性的布(免得淹死爱蜂)。如此一来,就免了爱蜂采水的劳累。水气在箱内缓缓蒸发四处弥漫,箱内一片泽润,袭入的热气随着水气蒸发而散失。    ② 、在箱底放水固然是好,毕竟水面有限,蒸发缓慢;正午时分同样难抵御酷热的强袭,这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直接往箱底倒水。大面积水气蒸腾,致使箱内热气骤降。此举还有一个重要作用,可将箱底幼巢虫与巢卵一一冲除。    ③、有条件的话,用1000克装蜜瓶装水放到冰箱急冻(瓶内水不要装满,8成即可,免得结冰后澎涨变形或爆裂),完全结冰后,下午3-4点最热的时候取出冰瓶放入箱内档板外。由于冰结在瓶内,凉气散发较慢,加上被档板隔离,箱内不会产生骤冷。由于冷热温差的作用,瓶身水珠直泛,滑落在箱底产生潮湿,又带来另一轮(类)降温。冰瓶挥发出的凉气达4个小时以上,可维持到晚上8点气温开始降低后。    若做到了上述几点,箱内热气难驻。小蜜的“袖珍之国”自然是水气洇洇,凉气丝丝。小蜜们会误认为来了阳春三月。在适当辅喂下,工蜂们采集会变得积极,蜂王产卵会变得活跃。此法就是“大棚种植法”的翻版——“反季节繁蜂法”。一)现时“长白”9俾单王图(二)用盆装水放入箱底,盖大眼纱网,防蜂淹死 (三)正午直接往箱内倒水驱热。又可以冲走巢虫、巢卵(四)用1000克装蜜瓶装水急冻(瓶水装8成即可)(五)结冰后的蜜瓶,刚至瓶口 (六)将冰瓶放入箱内(七)箱内冰、水齐备(八)现时的蜂脾还不错前言:养蜂每年有两个坎(酷夏与严冬)。跨过了这两个坎,何愁蜂儿不旺?在各论坛 上,总看到不少蜂友在抱怨:1、蜂儿从5脾变成了1-2脾;2、我的神啊,爱蜂全死了……其实只要肯动脑筋,了解蜂性,采取应对措施,不但可以避免上述悲剧发生,而且还会正常繁殖。    一、换王是前提。若要在严冬繁蜂,再优秀的老王也要陶汰,要舍得割爱。地球人都知道新王爆发力强,同等环境下,新王比老王产卵要积极一倍以上。暮秋之际,就要着手培育出一批优质新王,换掉所有老王。也就是只有精力旺盛的新王能在严冬恶劣的环境下无惧无畏地积极产卵繁蜂。    二、入冬前做好紧脾措施。每群蜂一定要保持在满满4脾以上,抽换老脾,缩小框距,不够满4脾的要将弱群合并,务必要做到箱内蜂多于脾。切勿贪脾、贪群。紧脾减群是为了明天更快的加脾增群。就象跳远运动:往后退几步,会使下一步跳得更远。    三、切勿包裹太严实。要保持箱内透气。我养蜂数年,无论任何季节从未用过覆布,即便是寒风呼啸,也不用半点保温物,只是将箱盖盖严实,缩小巢门即可。前提是:蜂箱必须是无缝的,盖与箱的接合处必须是密实的。切勿座向朝北。勤劳是必须的,由于冬季昼夜温差悬殊,要做到白天将巢门略开大,夜晚适当缩小。    四、及时饲喂是关键。北方的冬季寒冷绵延不断,而南方的冬季冷空气就象老头“发春”,一个月难来一次,即便来了,也不会持久。因此多数时日南方地区气温是宜人的,蜜蜂采集兴致不减。要时刻注意天气预报,当冷空气来临前一天,要进行饲喂。岂白糖水,喂花粉 。因为冬季粉源相对缺少,若要繁出优质工蜂天然花粉必不可缺。为了更好促繁,如条件充许,即便在良好天气情况下每月也至少得饲喂2次以上天然花粉。    五、调脾很重要。做好了紧脾、保温、透气、饲喂,蜂王产卵的积极性自不必言说。无论隔板做得怎样保温,无论怎样蜂多于脾,蜂王处于对幼仔的保护本能是不会到边脾产卵的。因此要人为地进行调脾。在气温17度以上午后开箱进行操作,将中间的封盖脾或卵脾与两边的空脾位置调换,以便蜂王到中间空脾上产卵。与此同时饲喂一次1/1蜜水,提高蜂王产卵的积极性和增强蜜蜂自身热能而自觉散开到各处护脾。过些时日待到边脾幼蜂开始出房时,再进行调脾……如此反复,冬季群势不但不会减少,反而会日趋兴旺。在阳光普照的正午,当见到巢口有新蜂在密集试飞,便说明冬繁成功。    别小觎冬繁,到春暖花开时,别人的蜂群稀零零的还在缓慢复兴,你强大的蜂群已在疯狂采集了。明确地说,冬繁的成功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经济意义。    赘语:说真的,在写此文之前我犹豫再三。因为专家们的“春繁”大作比比皆是,唯独“冬繁”未见只言片语。鄙人不是在冒天下之大不韪故闯雷区,因为真理与错误时间 最后会得出结论。国人历来喜欢惯性生活,更喜欢盲从和偏信,根深蒂固地沿袭一些旧的技法,质疑新生事物。甚至极少部分人抱残守缺,用从未弄出丝毫成效的所谓“高艺”对别人的创新嗤之以鼻而明贬暗损。我算是在《酷夏繁蜂简单技巧》以及《老黑冬繁图》二文里领教过了。根据众蜂友要求,我匆匆写了《冬繁》数语,在此必须说明:我生活在南方深圳,“冬繁”一文只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的亲身体验,对北方地区或者不适合,因此不可混为一谈。即便对南方地区而言也未必能尽如人意。我不是什么“高人”,只是一个蜂痴菜鸟而已,因为喜欢,所以爱玩,玩得离径叛道,玩得不按常规。在此还得请某些“高人”记住一位哲人说过的一句话:“对别人的经验,认可则用之,不认可则弃之。”平常心,笑笑而过。 运动与健康题目:体育锻炼对运动系统的影响指导老师:欧阳靜仁班级:热能092班姓名:林灿雄学号:200910814223 摘要:这篇文章通过对人体运动系统组成的介绍,以及体育锻炼对运动系统的作用和影响的一点点描述,给平时不重视锻炼的人说明了体育锻炼的好处,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人重视体育锻炼。本文部分地方参考相关文件,可信度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高,同时也未免有疏落之处,请指正。参考:http://baike.baidu.com/view/63163.htmhttp://wenku.baidu.com/view/5df244d728ea81c758f5787c.html 关键词:骨,骨连接,骨骼肌,支架作用、保护作用和运动作用,合理的体育锻炼,三磷酸腺苷(ATP)酶 前言体育锻炼与我们息息相关,在我们的身边,无时无刻都有人在运动,各种球类运动、跑步、游泳等等...大家都知道体育锻炼对人体是有好处的,然而具体有些什么好处呢?这个答案有多少人知道。通过这篇文章,希望可以增加大家对体育锻炼的认识。体育锻炼既可增强关节的稳固性,又可提高关节的灵活性。体育锻炼可使肌纤维变粗,肌肉体积增大,因而肌肉显得发达、结实、健壮、匀称而有力。体育锻炼有助于增强肌肉的耐力。体育锻炼能保持肌肉张力,减小肌萎缩和肌肉退行性变化,保持韧带的弹性和关节的灵活性,使脊柱的外形保持正常,从而能够减少和防止骨骼、肌肉、韧带、关节等器官的损伤和退化。 一、人体运动系统的组成人体运动系统的组成包括骨、骨连接和骨骼肌。骨以不同形式(不动、微动或可动)的骨连接联合在一起,构成骨骼,形成了人体体形的基础,并为肌肉提供了广阔的附着点。肌肉是运动系统的主动动力装置,在神经支配下,肌肉收缩,牵拉其所附着的骨,以可动的骨连接为枢纽,产生杠杆运动。(一)骨的组成部分:骨bone是以骨组织为主体构成的器官,是在结缔组织或软骨基础上经过较长时间的发育过程(骨化)形成的。成人骨共206块,依其存在部位可分为颅骨、躯干骨和四肢骨。各部分骨的名称、数目见下页表。骨的形状:人体的骨由于存在部位和功能不同,形态也各异。按其形态特点可概括为下列四种:1、长骨  longbone主要存在于四肢,呈长管状。可分为一体两端。体又叫骨干,其外周部骨质致密,中央为容纳骨髓的骨髓腔。两端较膨大,称为骺。骺的表面有关节软骨附着,形成关节面,与相邻骨的关节面构成运动灵活的关节,以完成较大范围的运动。2、短骨  shortbone   为形状各异的短柱状或立方形骨块,多成群分布于手腕、足的后半部和脊柱等处。短骨能承受较大的压力,常具有多个关节面与相邻的骨形成微动关节,并常辅以坚韧的韧带,构成适于支撑的弹性结构。3、扁骨  flatbone呈板状,主要构成颅腔和胸腔的壁,以保护内部的脏器,扁骨还为肌肉附着提供宽阔的骨面,如肢带骨的肩胛骨和髋骨。4、不规则骨irregularbone  形状不规则且功能多样,有些骨内还生有含气的腔洞,叫做含气骨,如构成鼻旁窦的上颌骨和蝶骨等。(二)骨连接1、韧带连接两骨之间靠结缔组织直接连结的叫韧带连接。韧带ligament多呈膜状、扁带状或束状,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肉眼观呈白色,有光泽,附着于骨的地方与骨膜编织在一起,很难剥除,有的韧带由弹性结缔组织构成,肉眼观呈淡黄色,叫做黄韧带(如项韧带)。一般的韧带连接允许两骨间有极微的动度。但有些骨与骨之间,两直线缘相对或互以齿状缘相嵌,中间有少量结缔组织纤维穿入两侧的骨质中,使连结极为紧密,叫做缝,如颅骨的冠状缝和人字缝。2、软骨结合 相邻两骨之间以软骨相连接叫软骨结合。软骨组织属结缔组织的一种,呈固态有弹性,由大量的软骨细胞和间质构成,由于间质的成分不同,又有透明软骨、纤维软骨和弹力软骨的区分。第一助骨连于胸骨的软骨属透明软骨,而相邻椎骨椎体之间的椎间盘则由纤维软骨构成。由于软骨具有一定弹性,所以能做轻微的活动。有的软骨结合保持终生,而大部分软骨结合在发育过程中骨化变为骨结合。2、骨结合由软骨结合经骨化演变而成,完全不能活动,如五块骶椎以骨结合融为一块骶骨。(三)骨骼肌骨骼肌又称横纹肌,肌肉中的一种。肌细胞呈纤维状,不分支,有明显横纹,核很多,且都位于细胞膜下方。肌细胞内有许多岩细胞长轴平行排列的细丝状肌原纤维。每一肌原纤维都有相间排列的明带(I带)及暗带(A带)。明带染色较浅,而暗带染色较深。暗带中间有一条较明亮的线称H线。H线的中部有一M线。明带中间,有一条较暗的线称为Z线。两个z线之间的区段,叫做一个肌节,长约1.5~2.5微米。相邻的各肌原纤维,明带均在一个平面上,暗带也在一个平面上,因而使肌纤维显出明暗相间的横纹。骨骼肌细胞构成骨骼肌组织,每块骨骼肌主要由骨骼肌组织构成,外包结缔组织膜、内有神经血管分布。骨骼肌收缩受意识支配,故又称“随意肌”。收缩的特点是快而有力,但不持久。 运动系统的肌肉属于横纹肌,由于绝大部分附着于骨,故又名骨骼肌。每块肌肉都是具有一定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器官,有丰富的血管、淋巴分布,在躯体神经支配下收缩或舒张,进行随意运动。肌肉具有一定的弹性,被拉长后,当拉力接触时可自动恢复到原来的程度。肌肉的弹性可以减缓外力对人体的冲击。肌肉内还有感受本身体位和状态的感受器,不断将冲动传向中枢,反射性地保持肌肉的紧张度,以维持体姿和保障运动时的协调。二、体育锻炼对运动系统的作用运动系统主要起支架作用、保护作用和运动作用。人体的运动系统是否强壮、坚实、完善,对人的体质强弱有重大影响。例如,骨架和肌肉对人体起着支撑和保护作用。它不仅为内脏器官,如心、肺、肝、肾以及脑、脊髓等的健全、生长发育提供了可能,而且能保护这些器官使之不易受到外界的损伤。骨、软骨、关节、骨骼肌是人体运动器官,骨的质量,关节连接的牢固性、灵活性,肌肉收缩力量的大小和持续时间的长短等,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体的运动能力。合理的体育锻炼能促进骨的血液循环,增加对骨的血液供应,使正处旺盛造骨时期的骨组织能获得更多造骨原料,加速造骨过程,加快骨的生长。增强骨的抗折抗弯抗压扭曲等能力,使骨更坚固。还能预防关节的变形,保持骨的弹性,延缓骨的老年性退行性变化。除此之外,体育锻炼还有助于增强韧带的弹性,增加关节的稳固性,提高关节的灵活性。 通过体育锻炼,可以使肌肉体积增大,肌肉中脂肪含量减少,肌肉内结缔组织增多,肌肉内化学成分发生变化,肌肉毛细血管增多。体育锻炼时,由于肌肉的活动,促使肌肉内毛细血管大量开放,这样肌肉可获得比平时多得多的氧气及养料,大力促进肌肉的生长,使差价活动的肌纤维数量增加。二、体育锻炼对运动系统的影响体育锻炼既可增强关节的稳固性,又可提高关节的灵活性。关节稳固性的加大,主要是增强了关节周围肌肉力量的结果,同时与关节和韧带的增厚也有密切的关系。关节灵活性的提高,主要是关节囊韧带和关节周围肌肉伸展性加大的结果。人体的柔韧性提高了,肌肉活动的协调性加强了,就有助于适应各种复杂劳动动作的要求。体育锻炼可使肌纤维变粗,肌肉体积增大,因而肌肉显得发达、结实、健壮、匀称而有力。正常人的肌肉约占体重的35%-40%,而经常从事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的人,肌肉可占体重的45%-55%。体育锻炼可使肌肉组织的化学成分发生变化,如肌肉中的肌糖原、肌球蛋白、肌动蛋白和肌红蛋白等含量都有所增加。肌球蛋白、肌动蛋白是肌肉收缩的基本物质,这些物质增多不仅能提高肌肉收缩的能力,而且还使三磷酸腺苷(ATP)酶的活性增强,供给肌肉的能量增多。肌红蛋白具有与氧结合的作用,肌红蛋白含量增加,则肌肉内的氧储备量也增加,有利于肌肉在氧供应不足的情况下继续工作。体育锻炼有助于增强肌肉的耐力。 因为体育锻炼可使肌纤维内线粒体的大小和数量成倍增加,同时在锻炼时还使肌肉中的毛细血管大量开放(安静时肌肉每平方毫米内开放的毛细血管不过80条左右,剧烈运动时开放数可增加到2000-3000条)从而产生更多的能量。因此,长期坚持锻炼,可使肌肉的毛细血管形态结构发生变化,出现囊泡状,增加肌肉的血液供应量。体育锻炼能保持肌肉张力,减小肌萎缩和肌肉退行性变化,保持韧带的弹性和关节的灵活性,使脊柱的外形保持正常,从而能够减少和防止骨骼、肌肉、韧带、关节等器官的损伤和退化。讨论:太极拳对运动系统的作用。总的来说,太极拳是技击与健身相结合的古老拳术。要求心境意导,呼吸自然,思想专一,心理安静,意念引导动作,呼吸要求自然平稳,并与动作相配合。中正安舒,松柔连贯;圆括自然,周身协调;刚柔相济。太极拳运动是一种有氧运动,是神经系统与运动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充分协调的全身运动。太极拳运动是一种神经系统协调下的全身运动,在运动中使全身各种细胞,器官同时平均发展为原则。练太极拳可以“蠕筋骨,利关节”,有抗老防衰之功效。俗话说,人老腿先老。而太极拳重视下肢运动,练太极拳腿部肌肉发达,血管丰满,这样就增加了血液输送与回流的泵力。另外,虚实转换能锻炼两腿的耐力,对维持人体的平衡大有好处。即使运动时全身之肌肉虽已成疲劳不堪的状态,而心脏的搏动并不失常,呼吸并不困难,相反的在运动后,尚能感到比运动前呼吸轻松舒畅。太极拳运动要求松靜与运动相结合,松靜反应主要表现为副交感神经兴奋,使心跳平稳,呼吸匀长,微血管扩张,腺体分泌增加。而且练太极拳对许多慢性而服药不易见效的疾病会产生显著疗效。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重视体育锻炼,只有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才能拥有强健的体魄以及良好的心态,才能更好的进行学习及工作,完成我们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