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4.00 KB
- 2022-06-16 12:36:36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蜜炼柠檬茶的研制王毅,刘学文四川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系(成都610065)摘要:以柠檬皮和果渣为主要原料,添加蜂蜜、白砂糖、增稠剂等制作蜜炼柠檬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生产工艺和产品配方进行了优化研究,确定最佳工艺和配方为:柠檬皮和果渣30g,增稠剂0.6%,蜂蜜和蔗糖配比3:1,糖度55,pH值3.5。关键词:蜜炼;柠檬皮;果渣;配方StudyontheHoneyLemonTeaWangYi,LiuXueWenDepartmentofFoodScienceandEngineering,SichuanUniversity(Chengdu610065)Abstract:Lemonpeelsandmarcswereusedasexperimentalmaterial.Andhoney,sugar,thickenerwereusedtoproductthelemontea.Then,theformulaoftheteamadeoflemonpeelandmarcwasdevelopedbysingle-factormethodsandorthogonaltest.Theresultsshowthattheoptimumconditionsforproductionprocessare30glemonpeelandmarc,0.6%ofthickener,theratioofhoneyandsugar3:1,55%oftheratioofsugar,PHvalue3.5.Keywords:Honey;Lemonpeel;Marc;Formula在柠檬汁生产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柠檬皮和果渣废料,但柠檬皮和果渣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目前对其有效利用还很少,用柠檬皮和果渣做成食物的例子更少。蜜炼柠檬茶的研制,有效的实现了柠檬的综合应用和精深加工,对环境保护做出了贡献,同时符合消费者安全、绿色、健康的消费观念。1.材料与方法1.1实验材料实验原料:市售柠檬、优质白砂糖、蜂蜜、β-环糊精、柠檬香精、乙基麦芽酚、果胶、黄原胶、CMC、卡拉胶、明胶、海藻酸钠、阿拉伯胶、琼脂(均为食品级)、柠檬酸(分析纯)实验仪器:可调电炉,DL-1.北京中兴伟业仪器公司;手持糖度计;多功能电子恒温水浴锅,上海凯乐电子设备厂;烧杯、量筒、不锈钢锅、台秤、天平、温度计。1.2方法1.2.1加工工艺增稠剂、香精、乙基麦芽酚↓原料预处理→热烫→取皮→切条、取渣→脱苦→糖煮→调配→浓缩→灌装→↑蜂蜜、白砂糖、柠檬酸密封→杀菌→冷却→成品1.2.2操作要点5
(1)原料预处理:选择新鲜、无病虫害、大小整齐、橫径约50mm、色泽一致的柠檬为制作原料,并用清水洗净。(2)热烫:将柠檬放入沸水中烫漂5分钟。(3)取皮渣:切半、去瓤、去籽、去蒂、挖去内层果肉得到果皮,将果肉放入榨汁机榨汁,取柠檬果渣。(4)切条:选择肉质肥厚、手感紧实、青绿少、斑疤少的果皮切成1×0.5cm大小的颗粒。(5)脱苦:将切好的柠檬皮和果渣放入20倍的清水中,在里面加入β-环糊精,充分搅拌并加热到60℃并保持30min。用纱布过滤得到固体物质,在80℃的清水中漂洗3次。(6)糖煮:将处理好的柠檬皮颗粒和果渣放入不同浓度沸糖液中小火熬煮10min。(7)调配和浓缩:将柠檬酸混入糖液中并搅拌均匀,用旺火煮沸10min后,改用文火加热30min左右,其间分三次加入称好的白砂糖和蜂蜜,使得产品的含糖量逐渐升高到55%左右。浓缩过程中要不断的搅拌,并在浓缩快要结束时加入处理好的增稠剂、乙基麦芽酚和香精并搅拌均匀。(8)装罐杀菌和冷却:产品出锅后迅速装入干净的玻璃瓶中密封,85℃巴氏杀菌25min,分段冷却至常温。1.2.3产品的感官评价:感官评价标准表1蜜炼柠檬茶的感官评定标准指标标准分数色泽(10分)淡黄色,不透明,暗淡0—3橙黄色,半透明,稍显暗淡4—6较好的橙黄色,有光泽,均匀,半透明7—10口感(60分)有苦味,口感细腻,无回味0—20味甜,口感细腻,爽口,有回味21—40酸甜可口,口感细腻柔和,爽口,回味浓41—60香气(15分)无柠檬清香味,风味单一0—5有柠檬的清香味,风味多样,无异味6—10柠檬的清香味强烈,风味多样,无异味11—15组织形态(15分)有水析出,质地差0—5可流动的胶粘状,无水析出6—10呈半透明胶粘状,不分泌液汁,无流糖现象,无水析出11—152.结果与讨论2.1脱苦剂的选择第一组:10g柠檬皮和果渣中加入200g清水,放入恒温水浴锅加热至60℃,加入0.5%的β-环糊精,不断搅拌,30min后用纱布过滤,之后用80℃的清水漂洗4次,每次5min。第二组:将10g柠檬皮和果渣用80℃的清水漂洗4次,每次5min,然后将柠檬皮加入200g清水,放入恒温水浴锅加热至60℃,加入0.5%的β-环糊精,不断搅拌,30min后用纱布过滤。5
第三组:与第一组工艺基本一样,将漂洗次数改为3次。表2综合脱苦法对产品风味的影响样号感官评价第一组较苦,柠檬味道较淡,清爽第二组较苦,柠檬味道较淡,不好过滤,粘稠第三组较苦,柠檬味浓,清爽由表2可以直接得出:用0.5%的β-环糊精脱苦,再在80℃的清水中漂洗3次是最优的脱苦方法。2.2增稠剂的选择与复配2.2.1复合增稠剂种类的选择为防止析水现象产生,设计复合增稠剂选择实验,采用3个对比组,分别是果胶-黄原胶、果胶-CMC、CMC-黄原胶。每组中2种增稠剂的比例为1:1,用量均为糖液质量的0.6%,对这3组产品进行感官评定。由表3可知:果胶-黄原胶是最优选择。表3复合增稠剂对产品品质的影响样号复合增稠剂色泽(10)口感(60)香气(15)组织形态(15)综合得分(100)1果胶-黄原胶9551413912果胶-CMC9531413893CMC-黄原胶8541312872.2.2复合增稠剂配比的选择为使复合增稠剂发挥最好效果,设计复合增稠剂配比选择实验,共9组对比实验,果胶:黄原胶分别为:1:9、2:8、3:7、4:6、5:5、6:4、7:3、8:2、9:1,其添加量均为糖液质量的0.6%,制得成品。对这9组产品进行感官评定。由表4确定复合增稠剂的最佳比例为8:2。表4果胶、黄原胶配比对产品品质的影响样号果胶:黄原胶色泽(10)口感(60)香气(15)组织形态(15)综合得分(100)11:975013118122:875112138333:77.548131280.544:685414118755:595514139166:495312128677:385613139088:295614139299:18.552121385.52.3蜂蜜、蔗糖配比的选择分别按照蜂蜜:蔗糖为2:1、3:1、4:1、5:1加入制得产品。对这4组产品进行感官评定。表5蜂蜜、蔗糖不同配比对产品品质的影响样号蔗糖:蜂蜜色泽(10)口感(60)香气(15)组织形态(15)综合得分(100)5
12:165514138823:195613149234:185413138845:1850121383由表5可知,试验2的色泽、口感和组织形态最好,因此蜂蜜与蔗糖的最佳比例是3:1。但是,考虑蜂蜜的许多活性成分不耐热,易挥发,所以蜂蜜应该在浓缩的最后阶段加入。2.4正交实验为考察柠檬皮和果渣、增稠剂(果胶-黄原胶)、糖度和pH这4个因素对产品品质的影响,设计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实验,水平表如表6所示。表6四因素三水平表,L9(34)A(柠檬皮和果渣质量/g)B(增稠剂/%)C(糖度)D(pH)1100.6503.02200.65553.53300.7604.0表7正交实验表ABCD感官评分111117021222803133375421238252231766231279731329283213849332181K17581.377.775.7K279808183.7K385.778.38180.3极差R10.733.38较好水品A3B1C2、3D2因素主次1432由表7知,因素主次排列为A>D>C>B,即柠檬皮和果渣质量>pH值>糖度>增稠剂,产品工艺组合可选A3B1C2、3D2。故作验证试验A3B1C2D2,通过感官评价,其得分为92,因此糖度为55和60均是最优工艺组合。但是,鉴于成本等方面的考虑,选择糖度为55。因此,可知最优组合为A3B1C2D2,即柠檬皮和果渣30g,增稠剂(果胶-黄原胶)0.6%,糖度55,pH值3.5。3结论针对柠檬皮和果渣的营养特点和开发利用现状,对蜜炼柠檬茶的生产工艺和配方进行了研究,通过试验确定最佳配方为:柠檬皮和果渣30g,增稠剂(果胶-黄原胶)0.6%,蜂蜜和蔗糖配比为3:1,糖度55,pH值3.5。参考文献5
[1]李兴国.论柠檬综合加工技术.四川工业学院包装与食品工程系,1000-5722(2000)03-0047-02,2000[2]王川,李丽.从柠檬皮中分离提取果胶的研究[J].中国食品添加剂,2006(3):1[3]程劲.柠檬加工利用研究.四川省科技信息研究所,1671-6892(2005)01-0011-05,2005[4]徐仲伟,刘心茹.三种脱苦方法脱除柑桔汁苦味的研究[J].食品与发酵工业,1992,(4):6—15[5]左安连,毛海舫,李琼,李云霞.柑橘类果汁脱苦方法研究综述[J].上海应用技术学院,2002作者简介:王毅(1985-),男,四川成都人,研究生,研究方向:食品化学与工程通讯作者简介:刘学文,男,1952年生,教授,四川省彭山县人。本人长期从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已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EI收录2篇;获授权发明专利3项;出版《猪肉腌腊制品加工新技术》1部,主编“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食品科学与工程导论》一部,参编研究生教材《食品生态学》和本科生教材《食品工业生态学》,承担省部级和企业委托项目20余项,具有较为丰富的教学和科研经验。5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春吃蜂蜜好 但6种错误吃法反而伤身
- 蜂蜜类食品的检验
- jy 0336-1993蜜蜂第三胸足装片
- lst 3610-1992 桨叶糖蜜混合机
- 姚晨的孝心宣言-婆婆也可成闺蜜
- 毒蜜饯事件和食品添加剂毒性的研究进展
- 蜂蜜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 食品中甜蜜素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 黑客的致命诱惑 蜜罐程序
- 中药蜜丸的传统制作方法
- nyt 1160-2015 蜜蜂饲养技术规范
- nyt 2837-2015 蜜蜂瓦螨鉴定方法
- nyt 2053-2011 蜜柑大实蝇检疫检测与鉴定方法
- nyt 1951-2010 蜜蜂幼虫腐臭病诊断技术规范
- 全球十大蜜月旅游胜地
- ny 5134-2008 无公害食品 蜂蜜
- nyt 1243-2006 蜂蜜中农药残留限量(一)
- ny 5179-2002 无公害食品 哈蜜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