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8 MB
  • 2022-06-16 12:29:50 发布

呼伦贝尔沙地生态修复现状_问题及对策_罗刚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林 业 建 设第4期·108·FORESTRYCONSTRUCTION2015年8月呼伦贝尔沙地生态修复现状、问题及对策罗刚(内蒙古自治区第二林业监测规划院,内蒙乌兰浩特137400)摘 要:通过对呼伦贝尔沙地形成的历史过程、成因和现状分析,针对近年来呼伦贝尔沙地生态修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与建议。关键词:呼伦贝尔沙地;生态修复;成因;对策Statusquo,problemsandcountermeasuresonHulunbuirsandyecologicalrestorationLUOGang(SecondForestryReconnaissanceandDesigningInstituteofInnerMongolia,Wulanhaote137400)Abstract:Basedontheanalysisofhistoricalformationprocess,causesandpresentsituationofHulunbuirsand,forHulunbuirsandyproblemsexistingintheprocessofecologicalrestorationinrecentyears,countermeasuresandsuggestionsareputforward.KeyWords:Hulunbuirsandy;ecologicalrestoration;causes;countermeasures1引言是沙地樟子松林物种基地、伴生有白桦、榛子等,还有线叶菊、针茅、羊草、白荫菅、地榆等杂类草呼伦贝尔沙地生态修复,有效改善了沙地的组成;还具有典型草原植被,建群种为大针茅、羊区域生态环境,减少对周边草原的覆沙危害。过去草等,其他种有隐子草和杂类草群落以及小叶锦鸡呼伦贝尔沙地治理区内是一望无际的沙海,赤地千儿等;沙地(丘)草原植被,查布嘎蒿、冷蒿半灌里,通过沙地工程治理,流沙被方格状机械沙障锁林群落和黄柳灌丛及榆树疏林等;在河漫及低湿地住,不能移动;沙埋房屋、草场、公路等现象已经有中生禾草、苔草、杂类草等。基本得到控制,遏制了沙进人退的趋势。研究的目的是分析呼伦贝尔沙地生态修复过呼伦贝尔沙地在发挥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民生经程中的成效与不足,探索更好的改善沙地的生态环济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与作用。沙地的生境,保护生物多样性,让生态更好的服务于民生、态修复,不仅影响呼伦贝尔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改善民生的对策。和生态文明建设,可以改善草原牧民人居环境,遏制草原退化、沙化趋势,而且也对大兴安岭森林以2呼伦贝尔沙地概述及松嫩平原的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呼伦贝尔沙地具备珍稀的物种资源和较丰富的2.1地理位置及自然环境特征生物多样性特点。具有典型的森林草原植被特点,呼伦贝尔沙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呼伦收稿日期:2015-06-21作者简介:罗刚,男,林业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森林资源监测、林业调查规划工作。 第4期罗刚:呼伦贝尔沙地生态修复现状、问题及对策·109·贝尔高原。东部为大兴安岭西麓丘陵漫岗,西部植物生长旺盛,治理区林草覆盖度由治理前不足为达赉湖和克鲁伦河,南与蒙古国相邻,北达海拉5%提高到目前的40%以上,保护牧场约133.33万公尔河北岸。该区东西长270km,南北宽约170km。顷。地理坐标:东经115°31′~121°09′,北纬3呼伦贝尔沙地形成的历史过程、成因46°10′~50°12′。地处呼伦贝尔草原的核心区呼伦贝尔沙地是纵贯呼伦贝尔大草原和大兴安域,大多分布在冲积、湖积平原上,呈不规则状分岭西麓的沙带,成为威胁呼伦贝尔市生态安全的心布。由海拉尔河流域、伊敏河流域、新巴尔虎左旗腹大患,也成为继科尔沁、毛乌素、浑善达克沙地中部三条沙带和新巴尔虎右旗达赉湖沿岸等地零星之后的全国第四大沙地。分布的沙丘组成。分布在海拉尔区、鄂温克族自治3.1自然因素旗、陈巴尔虎旗、新巴尔虎左旗、新巴尔虎右旗、3.1.1地质原因满洲里市、扎赉诺尔区等7个旗(市、区)。呼伦贝尔草原在地质构造上属于内陆华夏系沉沙地境内较平坦开阔,微有波状起伏。地势降带。据物探资料显示,呼伦贝尔草原第四纪沉积层【1】由东向西逐渐降低,且南部高于北部,以达赉湖最最厚可达900m,组成物质以中、细沙为主。低,海拔545m。这些深厚的松散沉积物为呼伦贝尔沙地的形成扩展2.2呼伦贝尔沙地现状及生态修复情况提供了丰富的沙源,在古今河床附近尤为丰富。由根据2009年内蒙古自治区第四次沙化监测统计于呼伦贝尔草原土壤类型为AC型的风沙土地段、2数据:呼伦贝尔沙地沙化土地面积560887.4hm,其生态环境脆弱,一般上层仅为10-30cm左右的表土中固定沙地(丘)分布较为广泛,面积为461013.8层。表土层一旦遭到破坏,沉积沙层或沙质土壤就2hm,占沙化土地总面积的82.19%。半固定沙地会裸露,并且在风力作用下加速扩展,造成土地沙2(丘)面积为47682.11hm,占8.50%。流动沙地化。在具有这些潜在条件的地区,当人类活动超过2(丘)面积为7176.89hm,占1.28%。露沙地面积了自然资源负荷限度时,就促进了潜在因素的激发2为45014.59hm,占8.03%。和活化,加剧了沙地的形成和扩大。3.1.2气候原因各沙地类型占沙化土地面积比例现状表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下,使呼伦贝尔沙地沙化土地固定沙地半固定沙地流动沙地露沙承受了严峻考验。尤其是近10年以来,气候的面积(丘)(丘)(丘)地影响进一步加剧。据气象部门监测,沙区近10560887.4461013.7647682.117176.8945014.59年平均气温为0.82℃,与历年平均-0.3℃相比升100%82.19%8.50%1.28%8.03%高1.12℃,并有逐年升高的趋势;平均年降水量为239.2mm,与历年平均降水量316mm相比减少近年来呼伦贝尔沙地生态修复工程取得了比76.8mm,并有逐年减少的趋势。年蒸发量1500—较好的建设成效。沙地治理工程实施后提高了林1900mm。而且呼伦贝尔草原降水量从东向西递草植被盖度,遏制了沙地边缘扩展和内部活化的减,70%的降水量集中在7-8月间,降水分布极势头。2009年开始呼伦贝尔市启动实施呼伦贝尔沙不均衡。地综合治理工程,到2014年完成沙地综合治理面积由于呼伦贝尔沙地气温在逐年增高,而降水33.3万公顷。在生态修复重点区域“五点(海拉尔量逐渐减少,蒸发量是降水量6.3-7.9倍,暖干化趋东山台地、陈巴尔虎旗的乌珠尔苏木和呼和诺尔势显著,导致春旱、春季与夏初连旱出现几率高达【2】镇、新巴尔虎左旗的阿木古郎镇和嵯岗镇)”、43%。在新巴尔虎左旗气候干旱导致草原生物“三带(301国道海拉尔—满洲里公路两侧、海拉量降低、草原承载能力下降,牛羊啃食草根,草场尔—红花尔基公路两侧、海拉尔--阿木古郎公路退化严重,导致草原沙化加剧。这些因子的综合作两侧)”、“两区(伊敏河以东地区、达赖湖周边用使沙质草场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地破坏,造成沙地区)”,治理效果尤其明显。现在肆虐的流沙已地斑点状活化。此外,气温升高造成蒸发增强,尤经被方格状机械沙障盖住,人工播种的固沙灌、草其是冬春季节气温升高,土壤水分散失加快,土壤 ·110·林业建设总第184期干燥疏松,造成沙化加剧。在陈巴尔虎旗,沙丘的经大大降低,超载过牧现象仍然存在。阳坡气温升高造成蒸发增强,导致植被难以生长,3.2.3不合理的开设草原自然路、防火隔离带等原与阴坡盖度相差35%以上,很多沙丘阳坡形成活化因引起的沙化的流沙面。呼伦贝尔草原地势平坦,草原上有一些车辆长由于气温升高,降水减少,连续干旱的气候期行驶形成的自然路(俗称大车道),由于有些地条件影响,使呼伦湖水位严重下降,湖底流动的砂段的草原地面表土层仅10-30cm左右,生态环境极质土壤裸露,加上连续干旱大风气候条件的搬运作其脆弱,不合理的开辟自然路和开设防火隔离带,用,使沙土覆盖了湖边的草原,造成呼伦湖东南岸车辆长期行驶会形成车辙,破坏了原有的草本植物沙地的形成。保护层,进而由车辙形成的长长的沙坑。干旱季节3.2人为因素大风频繁的气候条件,土地表层极易受风力吹蚀,3.2.1樵采加之深厚的沉积沙层或沙质土壤为风沙运动过程提早在1893年-1903年俄国人修筑滨洲铁路过程供了丰富的物质来源。由于原有车道形成了沙坑不中,把铁路两侧固定沙丘上的森林砍伐殆尽,以致能行车,又在附近重新形成了一条车道,进而又形海拉尔河两岸沙地地表裸露。据《苏都护呼伦贝尔成了新的沙化风蚀坑,集中连片使沙化面积逐渐扩调查八旗风俗各事务咨部报告书》记载:“兴安岭大形成沙化土地。以西之大麓,自海拉尔河南岸扎拉莫台起,遐迤而3.2.4管护因素至喀尔喀河东岸,约有四百余里,广约十数里不管理不善是呼伦贝尔沙地发展的一个主要成等,遍产沙松,间有桦、杨树等。此处距近,土人因。沙地和草原交错分布造成了林牧矛盾的突出问及商民用以盖房兼作劈柴。那罕台沙岗在呼伦贝尔题,一方面沙地生态修复需要进行禁牧,另一方面沙公署迤西,相距一百七八十里,纵约四十余里,横地分布区有很多地方仍是牧民赖以生存的草牧场。约十数里不等,遍产沙松。铁轨贯通其间,所有良沙地生态修复工程仅仅是一个点、是局部的,而管材美质,早被俄人砍伐殆尽,惟余弯曲不材,堪供理不善却影响到一个面、影响到整个沙地的生态环劈柴者十无四五。凡铁路切近之木,十数里之间但境。沙化容易、治理难。沙区综合治理是一项系统见濯濯之山而已”。文献所提之处,正是呼伦贝尔工程,如果没有一套系统完善的体制机制作保障,沙地目前所在的位置。就很难保证治理效果。上世纪80和90年代,由于监管措施不利,致使草原上大量的河岸林、水湿地柳树、山榆等被乱4呼伦贝尔沙地生态修复工程中存在的问砍滥伐,植被在日益减少,使草原植被失去了其应题有的防风固沙、涵养水源的能力,整个生物链条失衡,形成了恶性循环,导致沙质地带活化程度日趋4.1沙地治理项目区后续封护管理资金严重不足、加重。沙地治理投资资金来源单一3.2.2超载过牧与滥垦乱挖目前,呼伦贝尔沙地治理项目实施以后,平近代以来,农牧业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扩大生均植被总盖度已经达到了45%以上。但是,后续管产规模来获得,尤其是在牧区,传统生产、生活方理资金严重不足,特别是项目实施完成以后到项目式与脆弱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剧烈的冲突。自1958年区纳入国家重点公益林管护范围之前这段时间,是开始,在草原腹地曾发生了几度开垦草原的浪潮,治沙工程成果管护的关键时期,但是管护资金投入进行粗放的耕作经营。“文革”期间,在“以粮为却几乎是个空白点。以沙地治理面积最大的新巴尔纲”、“牧民不吃亏心粮”政策误导下,滥垦草虎左旗为例,按照三北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荒山荒原,致使草原面积大幅度减少。上世纪80和90地造林投资标准,人工造林1875元/公顷,其中中年代,大面积开垦草原种植,牲畜数量严重超过草央预算内投资1500元/公顷,地方配套375元/公顷。原载畜量,使草场退化沙化程度加剧。90年代以而在实际操作中造林公顷成本为:直播造林2400后滥垦乱挖现象虽然减少,但是由于草原生产力已元/公顷(种子费900元、人工费900元、围栏费540 第4期罗刚:呼伦贝尔沙地生态修复现状、问题及对策·111·元、管护费60元);植苗造林5175元/公顷(按照4呼伦贝尔沙地生态修复对策与建议国家标准每公顷植苗1125株,每株樟子松容器苗3元计算苗木费3375元/公顷,植苗费1200元/公顷,5.1防沙治沙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应坚持不懈围栏费540元/公顷,管护费60元/公顷);机械沙障沙地作为一种特殊的自然生态环境,其存在除10350元/公顷(芦苇材料费:5250元/公顷,沙障铺了是人为因素的影响之外,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设费4500元/公顷,围栏费540元/公顷,管护费60元受地质和气候等自然因素影响形成的,是大自然形/公顷)。由此可以看出现有资金投入与实际治沙成的产物,有一定的形成机理和存在条件。治理的造林成本之间存在着很大的缺口。资金不足严重影目标不是消灭呼伦贝尔沙地,而是遵循自然规律、响沙地生态修复工程质量、尤其是后期管护质量,以自然恢复为主,将恢复沙地植被,控制沙地内部急需多方筹措资金加大投入力度。活化、外部扩展和新增沙化土地作为沙地治理的总目前呼伦贝尔沙地治理项目的投资基本上都是体目标。以国有投资为主,不利于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参与到沙地保护与治理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进行沙地生态修复工程中的积极性。就的,而是一项长期的过程。重治理、轻管护的沙4.2有些项目区缺乏科技支撑,项目实施存在盲目地治理方法,会形成边治理、边破坏的怪圈,不利性于保护呼伦贝尔沙地的生态环境。沙地的管护、特在技术保障层面,有些沙地综合治理项目区缺别是沙地治理工程成果的管理是生态修复的重点。乏科技支撑,工程设计没有遵循因地制宜、适地适由于呼伦贝尔沙地属沙化潜在发展区,再加上其特树、以水定治的原则,项目实施存在盲目性,导致殊的地质结构,明显沙化趋势土地成为草原沙化的项目区沙地治理工程失败。例如,满洲里市在有些最大隐患,应该把防沙治沙工作当作一项长期任务项目区选择了樟子松乔木造林的治理模式,由于项来抓。目区气候干旱,立地条件不适合乔木生长,造林保5.2加强呼伦贝尔沙地生态移民措施,解决生态修存率10%以下,导致沙地治理工程失败。复和牧业发展的矛盾4.3急需加大移民工程实施力度由于呼伦贝尔沙地已连续多年出现干旱天气状呼伦贝尔沙地环境容量小,沙化严重地区缺乏况,草原生产能力下降,项目区内生长的植物也自生存条件、生态环境恶劣。只有通过生态移民,实然成了牲畜啃食的目标。又由于沙地治理后没有近行全面禁牧和封育,将人为因素降低到最低限度,期效益,治理成果经常遭到人畜的破坏,致使一块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才能从“越穷越超载过牧、越沙地多次治理、多次破坏,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破坏生态越穷”的怪圈中走出来,也才能实现真正的巨大损失。由于沙地生态修复和牧业发展的暂时意义上的沙地生态修复。而目前,移民工程才刚刚性矛盾,很多沙化土地牧民有草原承包证,是牧民起步,还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急需研究解决。例赖以生存的草场。因此,应该加强呼伦贝尔沙地生如,缺乏吸引牧民自愿搬迁转移的优惠政策,生态态移民措施,从根本上解决管理问题。环境建设和移民安置资金严重不足,安置后续服务沙区移民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因人口增与技术支撑措施跟不上,包括针对移民应长期坚持加、牲畜数量增加,把牧民从沙区移出来到另一块的宣传教育与生产技能培训措施,以及产业技术支草牧场,不是造成新的草牧场紧张,就是使新移到撑措施。的草牧场沙化。要想把牧民真正从沙区移出来,可4.4工程封护围栏破坏严重以借鉴其他地区的经验,首先要安置好牧民的居项目区围栏在秋冬季节,沙蓬等杂草被风吹住、满足收入基本不变,解决子女上学、就业问后压在围栏上,加上雪压的作用,导致围栏倾倒破题,要移的出、稳的住,保证牧民不返回原生活沙坏。还有部分地段,围栏被流沙掩埋。由于后续管区。其次要保证新的移民地的草畜平衡,防止新沙护资金匮乏,围栏得不到及时的修复,导致围栏失化土地的形成。去了封禁保护的作用。5.3强化沙地治理项目区的封禁保护为达到防沙治沙建设的示范目标,巩固建设成 ·112·林业建设总第184期果是今后工作的重点任务。避免治理后的沙地多年积极鼓励和引导个体经济承包沙化土地进行生达不到治理要求,流动沙地依然流动,沙害依然态治理,提高全社会共同参与治沙的积极性。建议存在的现象。加大保护力度。三分造林七分管理采用公路建设项目中的BT项目管理模式,鼓励社会的林业生态建设经验也适用于防沙治沙工作。建资金投入沙地生态修复项目,项目实施成功后,由议政府每年拿出一定的管护资金,给承包管护的国家收购。调动全社会力量参与沙地生态修复工程单位及个人进行资金补助,以提高社会参与防沙的积极性。治沙的积极性。5.7加大科技支撑投入力度、选择适合项目区的治5.4提高沙地治理工程质量理模式进行沙地生态修复,适度发展沙产业要对个别项目区域内效果差的地块进行补植。紧紧围绕提高造林和封育质量效益这个中心,多年来进行的防沙治沙成果是有了,但有些地块没运用生物技术、机械技术等加强防沙治沙的技术攻有达到治理要求,还需要进行补植补造,做到治理关,有针对性地将造林科技成果及适用技术应用到一块、见效一块、巩固一片,改善沙地的生态环生产一线,充分发挥林业科技示范带头作用。针对境。项目区的立地条件特点,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以“因害设防,综合治理,集中成片、注重实草则草,选择适合项目区的治理模式进行沙地生态效”为原则,设置物理和生物沙障固定沙源,开展修复。“锁边”工程,阻止沙地面积扩展。一方面采用网杨柴、锦鸡儿既是很好的固沙先锋植物,又格式直播造林与飞播造林相结合的方式,缩短治理是优良的饲用植物。结合呼伦贝尔沙地治理工程,成效期,另一方面采用雨季造林的方式,提高造林不仅可以改善附近地段的生态环境,还可以提供饲成活率,保证沙地治理工程质量。草、燃料、木料、药材等多种产品。适度发展灌木5.5进行零星沙地治理,防止沙地扩展植物杨柴、锦鸡儿加工饲料等沙产业,研究饲料加零星分散的风蚀沙坑、风积沙丘、沙化交通道工技术和固沙植物的利用问题,与牧民建立合作,路和牧道等,面积在几亩至几十亩,还有局部没有充分利用固沙植物产生经济效益,为牧民创造更多完全恢复植被的沙地,这些都是呼伦贝尔沙地治理的经济效益,提高牧民对沙地治理、改善生态环境今后工作中的重点。由于地点分散,如果不及时治的积极性。理,流动沙地面积会越来越大,将会扩展为新的沙化土地。为了防止沙地扩展,应该进行零星沙地治参考文献理,制止零星沙地因风蚀逐步扩大的趋势,将沙化[1]孙毅,丁国栋,吴斌,郭建斌,刘艳辉.呼伦贝尔沙地成因消灭在萌芽状态。及防治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07,(12)39-43.5.6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治沙模式,提高全社[2]王希平,赵慧颖.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林牧农业气候资源与区划[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6.会共同参与治沙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