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4.50 KB
- 2022-06-16 12:29:09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学士学位论文题目:呼伦贝尔草原特色旅游现状及开发策略研究姓名:李红娟学号:2009112012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专业/届别:旅游管理/2013届指导教师:魏丽英职称:讲师
摘要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下,以及世界生态旅游大热趋势的推动下,呼伦贝尔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依托类型多样的草原和丰富多彩的蒙古族文化,大力推动旅游业的发展。但是,呼伦贝尔草原旅游尚处于初级阶段,存在景点相似度高、文化内涵不突出、管理水平落后及生态环境脆弱等诸多问题。为改变呼伦贝尔草原旅游小、差、散、弱的局面,本文利用文献分析法、描述性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着重分析了呼伦贝尔的草原旅游资源和发展现状,并从开发、管理与保护等多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希望可以为呼伦贝尔草原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借鉴意义的建议。关键词:呼伦贝尔草原;特色旅游;开发策略
AbstractUnderthesupportoftherelevantnationalpolicies,aswellasthetrendofworldeco-tourismhot,HulunBuirhasgivenfullplaytotheiradvantagesinresources,relyingonthevarioustypesofgrasslandsandcolorfulethnicculture,promotingthedevelopmentoftourismvigorously.However,HulunBuirgrasslandtourismisstillinitsinfancy,sotherearestillproblems,suchashighsimilaritybetweendifferentscenespot,insufficientculturalconnotations,poormanagement,andfragileecologicalenvironment.InordertochangeHulunBuirgrasslandtourismsmall,poor,scattered,weaksituation,thisarticleusesliteratureresearchmethod,descriptiveresearchmethodandexperiencesummarizationmethod,focusesonthetourismresourcesanddevelopmentsituationofHulunBuirgrasslandanalysis,suggestingmanystrategiesfromthedevelopment,managementandprotectionaspects.ItishopedtoaffordsomesuggestionstobebenefitedtothesustainableprogressofHulunBuirgrasslandspecialtourism.Keywords:HulunBuirgrassland;specialtourism;developmentstrategy
目录第1章绪论……………………………………………………………………………11.1选题的背景和意义………………………………………………………………11.2研究现状…………………………………………………………………………11.3研究思路与方法…………………………………………………………………21.4本章小结…………………………………………………………………………2第2章呼伦贝尔草原旅游资源概括分析……………………………………………32.1呼伦贝尔草原旅游的自然资源…………………………………………………32.2呼伦贝尔草原旅游的文化资源…………………………………………………42.3本章小结…………………………………………………………………………4第3章呼伦贝尔草原旅游发展背景及机遇…………………………………………63.1国家政策的扶持…………………………………………………………………63.2地方政府的支持…………………………………………………………………63.3生态旅游消费趋势的推动………………………………………………………73.4本章小结…………………………………………………………………………7第4章呼伦贝尔草原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84.1旅游产品结构
单一………………………………………………………………84.2景点小散弱差情况严重…………………………………………………………84.3旅游企业投资分散………………………………………………………………84.4主要客源市场被分流……………………………………………………………94.5生态环境隐患突出………………………………………………………………94.6景区景点管理水平落后………………………………………………………104.7旅游受季节限制………………………………………………………………104.8旅游服务水平总体偏低………………………………………………………104.9本章小结………………………………………………………………………11第5章呼伦贝尔草原特色旅游的发展策略…………………………………………125.1加强草原民俗风情旅游资源挖掘……………………………………………125.2提升现有旅游产品的体验价值………………………………………………125.3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力度………………………………………………………125.4进行草原旅游市场细分………………………………………………………135.5加大草原生态保护力度………………………………………………………145.6加强景区景点行政管理………………………………………………………145.7大力开展草原冬季冰雪旅游…………………………………………………145.8加强人才培养以提高服务质量………………………………………………155.9本章小结………………………………………………………………………15结论……………………………………………………………………………………16参考文献………………………………………………………………………………17牡丹江师范学院学士学位论文7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士学位论文第1章绪论1.1选题背景和意义1.1.1选题的背景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旅游业已经在全球范围内成为发展势头最强、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其对区域就业的带动性以及对文化与环境的促进作用也日益显现出来。当今,由于依赖于草原进行远足旅行、狩猎、观光、休闲度假以及宗教或文化活动的人不在少数,所以世界上拥有大片草原的国家都非常重视草原旅游业的发展,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草原旅游的发展对旅游区周围的农村经济环境起到了带动作[1]。1.1.2选题的意义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水平显著提高。随着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人民对精神文化层面的需求也不断增加,旅游业因此得以迅速发展起来。而呼伦贝尔作为少数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非常希望改变自身的落后面貌,想要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以进一步提高社会生产力的水平,因此发展旅游产业成为其重要举措,特别是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草原旅游事业。本文意在从呼伦贝尔开展草原旅游活动的实际情况出发,站在客观的角度上,为其特色草原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具有参考价值的意见和建议。1.2研究现状国内外对于草原旅游发展研究的相关理论和成果是近十几年出现的。1.2.1国外研究现状近十几年来,国外关于草原旅游的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如何更好地利用草地景观为旅游者的活动进行服务。这其中一项工作就是关于草地景观上游乐设施的颜色评价问题,即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公众最喜欢的草地上游乐设施的种类、外形和颜色等。国外研究表明,对草地娱乐设施和道路的设计可以通过计算机的手段来辅助完成。对草地景观游乐价值评价的结果还表明远处景观元素的种类、草地周围景观元素、草地类型、大小、颜色、观赏植物的存在以及草地上便利设施的种类和颜色等极大地影响了草地景观的美学价值,而美本身又会带来经济价值。7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士学位论文1.2.2国内研究现状从20世纪90年以来,我国学者开始关注草原旅游的发展。对发展草原旅游的资源基础与地域进行调查,评价发展草原旅游的可行性与地位,并提出一些草原旅游发展的制约问题,如旅游开发的深度和广度不够,旅游产品文化含量少,经营方式粗放,接待型旅游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旅游市场营销手段较少,旅游季节性影响相对较大,缺少地区整体形象和旅游产品品牌效应等等。1.3研究思路与方法1.3.1研究思路本文从呼伦贝尔发展草原旅游的资源出发,在对其进行了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的分析和评价后,结合当前旅游业快速发展的机遇和挑战,指出了呼伦贝尔在发展草原特色旅游过程中存在的小、散、差、弱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并进一步提出了挖掘文化内涵、提高旅游体验价值、保护旅游资源、进行市场细分等相应的发展策略。1.3.2研究方法1、文献分析法:在立题之初,通过图书馆及互联网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了大量的搜集工作,为本文的撰写提供了客观依据。2、描述性研究法:在研究的时候,对已经存在于呼伦贝尔草原旅游发展过程中的现象、规律和理论通过自己的理解和验证,给予叙述并解释出来。3、经验总结法:通过对呼伦贝尔草原旅游的客观事实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并上升为其日后继续发展的一种经验。7牡丹江师范学院学士学位论文1.4本章小结本章对《呼伦贝尔草原特色旅游现状及开发策略研究》的选题背景、选题目的及意义、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进行了系统化的阐述,为本文的进一步论述进行了铺垫。8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士学位论文第2章呼伦贝尔草原旅游资源概况分析8牡丹江师范学院学士学位论文呼伦贝尔位于中国雄鸡版图的顶冠,处于三国的交界处,是东北亚经济圈的重要部分。呼伦贝尔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城市,那里人们和谐发展,土地宽阔,资源丰富,地理位置优势,文化底蕴丰厚。呼伦贝尔的草原旅游资源以呼伦贝尔市范围内的草原为主。草原景观以其辽阔、坦荡、悠扬、蕴含天人合一的文化而著称,它与数以千计的草原植物、动物及传统游牧文化、风土人情相结合,极具旅游价值,构成一类旅游目的地[2]。也就是说,从旅游学的角度来看,草原旅游资源既包括自然旅游资源,也包括人文旅游资源。因此,本文中的草原旅游资源既包括草地资源和以草原为载体的其它自然资源,同时也包括在草原上生活的少数民族创造的独特游牧文化。2.1呼伦贝尔草原旅游的自然资源呼伦贝尔草原位于大兴安岭西麓,是牧业四旗:新巴尔虎右旗、新巴尔虎左旗、陈旗、鄂温克旗和海拉尔区、满洲里市及额尔古纳市南部、牙克石市西部草原的总称。由东向西呈规律性分布,依次为地跨森林草原、草甸草原和干旱草原三个地带,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呼伦贝尔草原的景观类型一般可以分为如下几类:2.1.1草甸草原景观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山地的岭东和岭西的两个山麓和呼伦贝尔高原的东部,处于草原向森林的过渡地带。它所呈现的是森林植被和草原植被共同存在的景象。这里是内蒙古自治区最优良的天然植被聚集地,也是全区草原带中湿润程度最高的地区。2.1.2山地草甸景观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坡地海拔1200至1500米一带以及平缓台地和沟谷区域,它是以多年生中生莎草、禾草和杂类草占优势的草原景观类型。2.1.3沼泽草地景观主要分布在呼伦贝尔市境内的河流两岸终年或季节性积水的湖泊和湖泊周围的浅水区域内,它是由水生或湿生植物组成的草原景观类型。22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士学位论文2.1.4典型草原景观主要分布在呼伦贝尔高原中西部,是中国最优良的天然放牧基地和割草基地,也是自治区面积最为广大的牧场。2.1.5低平地草甸景观主要分布在呼伦贝尔市境内的沿河流两岸以及湖泊周围、地表水丰富且与地下水沟通的平原低地区域及丘间凹地,是以多年生中生禾本科、莎草科植物为主要组成部分的草原景观类型。2.2呼伦贝尔草原旅游的文化资源生活在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在漫长的岁月长河中,不断与居住地区的自然环境相适应,创造发展了与农业文化、工业文化并列的牧业文化,也称为草原文化[3]。呼伦贝尔草原历史悠久的民族民俗文化是呼伦贝尔旅游资源的灵魂。2.2.1少数民族资源呼伦贝尔草原以其富饶的自然资源孕育了中国北方诸多游牧民族,因此被誉为“中国北方游牧民族成长的摇篮”。这其中,除了蒙古族以外,还包括了“三少民族”达翰尔、鄂温克、鄂伦春,它们大多保留着原始的生活方式,民族底蕴浓厚。在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生活在呼伦贝尔大草原上的巴尔虎蒙古族和布里亚特蒙古族也以其独特的民俗文化区别于内蒙古自治区其他地区的蒙古族,特色鲜明。2.2.2民俗节庆资源蒙古民族有着非常丰富的节庆活动。每年7月份举行的草原“那达慕”是呼伦贝尔大草原上最具有代表意义的节庆活动。所谓“那达慕”大会,是居住在内蒙古自治区等地的蒙古、鄂温克、达斡尔等少数民族人民的盛大集会。它的前身是“祭敖包”,是蒙古民族在长期的游牧生活中,创造和流传下来的具有独特民族色彩的竞技项目和游艺、体育项目。在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草原上的其他节日还包括伊慕额节、米阔鲁节、瑟宾节和篝火节等。2.3本章小结呼伦贝尔发展草原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不仅仅体现在它拥有22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士学位论文中国目前保存最完好、污染最少的草原,同时还体现在呼伦贝尔草原承载的独特草原游牧文化及蒙古族民俗风情上。呼伦贝尔的草原旅游资源是发展呼伦贝尔草原旅游事业的基础。22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士学位论文第3章呼伦贝尔草原旅游发展背景及机遇近年来,我国的社会经济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而旅游作为高层次的精神消费形式,被越来越多的普通民众所追捧。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呼伦贝尔理应抓住大好机遇,促进自身草原旅游事业的发展。3.1国家政策的扶持我国大力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对产业结构进行结构调整,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国家对西部落后地区在产业政策、财政支付、基础设施投资、招商优惠、生态改善工程等方面都加大了支持力度,成为西部旅游发展强大的推动外力。并且,国家鼓励少数民族地区从本地的实际出发,积极开展外引内联,发展边境贸易,支持少数民族地区通过积极稳妥的改革,推动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优惠的财政政策,国家先后设立了“民族地区补助费”、“民族地区机动金”,实行定额补助制度,支援经济不发达地区发展资金,扶贫贴息贷款和以工代赈资金,支援民族地区的建设。这些政策在很大程度上鼓励并促进了内蒙古自治区的经济发展,推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结构的改革,对呼伦贝尔草原特色旅游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3.2地方政府的支持内蒙古自治区的地方各级政府均对旅游业的发展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在1991年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及政府下发的《关于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决定中就明确地指出了“要把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支柱,并进一步带动旅游相关产业的发展。”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决定》中,则进一步了“要切实把旅游产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龙头产业、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实现加快脱贫致富的高效产业,并将之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加快发展速度,使之尽早成为我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的观点。在内蒙古的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中,在战略高度上再一次强调了旅游业上带动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的重要手段。在历次旅游工作会议中,也都提出了要把草原旅游作为内蒙古进一步发展旅游产业的首要旅游产品。由此可见,草原旅游是内蒙古自治区旅游产品的主体和形象品牌[4]。22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士学位论文3.3生态旅游消费趋势的推动所谓生态旅游是一种以有特色的生态环境为主要景观的旅游。生态旅游是针对旅游业对环境的影响而产生和倡导的一种全新的旅游业。它的理念是可持续发展,前提是保护生态环境,准则是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而生态旅游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特殊区域的人地关系[5]。因此发展生态旅游必须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采取生态友好的方式,开展生态体验、生态教育、生态认知,从而获得身心双层面的愉悦。生态旅游作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实践形式,被认为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必然的选择,其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历史资源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因而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普遍重视和迅速发展,并将成为21世纪世界旅游业的主流[6]。当今,以“走向保护区、亲近大自然”为主题的生态旅游热潮正在全球范围内兴起。2005年,呼伦贝尔市抓住这一机遇,依托于自身独特的资源条件、产业基础和发展潜力,提出了建设“中国北方原生态旅游胜地”的发展定位,并确定了“旅贸活市”的发展模式,着力实现旅游业在发展上新的突破。3.4本章小结无论是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措施,还是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政府对发展旅游业的扶持政策,客观上都为呼伦贝尔发展草原旅游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此外,生态旅游在全球范围内的兴起也为其草原旅游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22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士学位论文第4章呼伦贝尔草原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呼伦贝尔地区最早开展的旅游项目就是草原旅游,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从呼和诺尔草原旅游景区和巴彦呼硕草原旅游景区建立试点开始,呼伦贝尔草原旅游已经进行了将近四十年。在这四十年当中,呼伦贝尔的草原旅游虽然有所发展,但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4.1旅游产品结构单一目前,呼伦贝尔草原旅游的内容极为单一,绝大部分的旅游产品都集中在草原观光的层面上,档次低,内容不丰富,文化含量少,民族特色不突出,总体仍然处于开发的初级阶段。再加上草原的辽阔和平坦,使之在小范围内很难有明显的变化,无论走到哪里都是“蓝天、白云、绿草、和蒙古包”的组合,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旅游者的审美疲劳,逗留时间减少。而少数民族民俗风情部分虽然也有开发,但多为骑马、吃蒙餐和篝火歌舞表演欣赏等,缺乏层次感,没有对蒙古族的游牧文化的精髓进行深刻地挖掘,不免落入俗套。景区景点过度雷同,还导致了低水平恶性竞争的发生,即旅游经营者进行价格战,在消耗了旅游资源的同时无法获得应有的经济效益。4.2景点小散弱差情况严重由于开展草原旅游所需要的经营成本相对较低,再加上国家和自治区各级地方政府鼓均对改变草原生态资源的利用方式进行政策引导,鼓励牧民在继续畜牧业生产的同时发展旅游产业,从而带动当地的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使得近年来呼伦贝尔草原上以单个牧民家庭为单位的旅游景点大量出现。在现有市场没有扩大的情况下,大量盲目加入竞争者加剧了价格竞争的恶性循环。这些小、散、弱、差的景点不但提高了基础设施集中建设的难度,增加了旅游行政管理的成本,同时也严重威胁了草原生态环境。4.3旅游企业投资分散22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士学位论文在呼伦贝尔当地,除了少数几家国有旅游企业之外,绝大部分的旅游企业都是由私人投资兴办的。它们有限的资本实力使得当地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缓慢,宣传促销停滞不前,接待能力有限,且旅游服务水平低下,综合竞争能力羸弱;陈旧落后的管理思想使得企业管理者至今都“投入最小化和利益最大化”作为其经营的首要目标,甚至不惜以牺牲生态环境作为代价。这种狭隘的发展理念很难使他们真正注重自己的服务质量和企业文化。以上两点直接导致了呼伦贝尔至今仍然没有在全国范围内拥有绝对影响力和吸引力的知名草原旅游品牌,更不要说在世界范围内了。而我国的草原旅游目前仍处于观光为主的阶段,因此草原旅游地的空间竞争受旅游者的空间行为规律的影响[7],即旅游者通常情况下只选择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品牌效应的地点作为自己的旅游目的地。4.4主要客源市场被分流近年来,内蒙古草原旅游面临来自周边省市的异常激烈的市场竞争。北京、河北、吉林、宁夏、甘肃、新疆、陕西等省市地区的草原旅游也在大力开发中,并成功地抢占了一部分的国内旅游客源市场,对内蒙古自治区的草原旅游进一步发展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同时,蒙古国草原旅游的异军突起使得其在草原旅游领域也分得很大一杯羹,进一步分流了内蒙古海外客源市场。在这种“内忧外患”的大形势、大背景下,呼伦贝尔大草原作为内蒙古自治区草原旅游的一个组成部分,想要在夹缝中求生存、图发展更显不易。然而,现阶段的呼伦贝尔地区的草原旅游开发往往只是从自身所具备的生态资源条件出发,忽略了对旅游客源市场的调查与分析,不能很好的掌握和了解客源市场的需求所在,盲目开发的结果是既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又不能很好地填补草原旅游市场在细分上的空白。“靠天吃饭”使得呼伦贝尔草原旅游无法在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脱颖而出。4.5生态环境隐患突出草原旅游的资源条件和经营特点决定了它不可能在大面积区域内成为支柱产业,只能起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其无序发展造成的环境破坏却可能是更广泛的[8]。草原旅游如若开发不当,势必会对草原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主要表现在旅游活动中旅游者对草地的直接践踏、对草原植被的采摘和折损、旅游工程建设对草地的大量侵占、以及旅游过程中所产生的生活垃圾的不当排放,例如生活用品、食品包装等。同时,由于旅游者对当地旅游纪念品的大量需求,还对草原旅游地及其中的植物、动物产生干扰和胁迫[9]。22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士学位论文以上种种均对呼伦贝尔大草原的土壤、水体、大气和动、植物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导致该生态区域出现地表裸露、水体富营养化、大气质量下降,土壤板结、植物损伤等生态环境退化或破坏现象。4.6景区景点管理水平落后呼伦贝尔草原旅游开发中还普遍存在着现代管理专业知识缺乏、管理手段落后、管理人员配备不齐的现象。旅游行政管理的落后也使得行业相关的政策法规不完善,一旦出现问题,在解决的过程当中无理可考、无据可依。如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地方性法规没有完全建立,对草原旅游区的管理也较为粗放,游客数量没有实行控制管理,忽视了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对直接从事旅游服务的导游、司机以及其他工作人员也没有较细的管理细则,约束力较弱,不利于整个行业的规范。这些都导致了呼伦贝尔草原旅游在发展过程当中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不协调。4.7旅游受季节限制呼伦贝尔草原每年的五月底开始返青,6月中旬达到最佳状态,草原的旅游季节也由此开始。但是到了8月初,牧民就已开始收割牧草为过冬做准备了,草原也也开始发黄。如此看来,草原旅游的黄金时期相对集中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这不但考验着旺季时景区景点的接待能力,同时也考研着旅游从业人员在繁重的工作强度下能否保持高水准的服务质量。而一旦进入淡季之后,大量旅游接待设施被闲置,造成了浪费。呼伦贝尔冬长夏短的特点给草原旅游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阻碍。季节限制过强明显阻碍了呼伦贝尔草原旅游业的整体发展。4.8旅游服务水平总体偏低在呼伦贝尔草原,为了降低人工成本,许多旅游企业都将旅游服务人员的数量降到最低,在这其中还有很大一部分是由当地的农牧民充当的,他们大多文化素质偏低且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服务意识差。且一旦旅游旺季到来,很多的旅游工作人员不得不身兼数职,超负荷工作。在这种状态之下,旅游服务的质量根本无法得到保证。22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士学位论文4.9本章小结现如今,呼伦贝尔草原旅游的发展虽然处于新的历史阶段当中,但是其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了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概括起来即为小、散、差、弱。呼伦贝尔若想使草原旅游成为一项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就必须正视这些问题并积极寻求解决方法。22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士学位论文第5章呼伦贝尔草原特色旅游的发展策略想要更好的发展呼伦贝尔草原旅游,从根本上改变小、散、弱、差的局面,就必须从实际问题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策略。只有这样才能使呼伦贝尔草原旅游可持续发展,从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5.1加强草原民俗风情旅游资源挖掘随着旅游者对精神文化方面的渴求持续上升,简单的草原观光已然不能满足其对呼伦贝尔草原游牧文化及当地民俗风情的猎奇心理。基于这一点出发,必须把底蕴丰富的草原文化从根本上挖掘出来,提高吸引层次。如让旅游者通过“祭敖包”活动了解蒙古族古老的祭祀文化;通过观看“萨满”表演了解蒙古族的宗教信仰;通过观赏“赛马、套马、驯马”比赛了解游牧民族的独特技艺;通过欣赏“蒙古式博克、角力擂台赛”了解当地人民的豪放;更可以在草原盛会“那达慕”上欣赏大型的方阵游行及体育竞技;旅游者们还可以亲身参与“巴尔虎草原婚礼”,体验不一样的草原婚嫁习俗。5.2提升现有旅游产品的体验价值呼伦贝尔草原旅游想要进一步更好、更快地发展,必须提高自身的体验价值,但由于人力、物力、财力等因素的限制,呼伦贝尔现有旅游产品粗糙、低质。这一情况必须得到改善。如哈达一定要制作精良,使旅游者感觉到自己作为尊贵客人理应受到的礼遇,并有一定收藏价值;马奶酒作为欢迎酒更要香醇,入口难忘,切勿滥竽充数,使人慕名而来,失望而归;烤全羊、手把肉保持高水准烹饪的同时,也要考虑不习惯当地饮食的游客的情绪,满足日常饮食需求;蒙古包的搭建与内部设置也要保留传统色彩,切勿用砖石结构代替古老传统毡木结构的蒙古包,给旅游者不伦不类的感觉:像篝火歌舞等旅游者参与程度较高的活动,更要保证活动品质,切勿单纯节约成本导致篝火燃放时间不足。5.3加大旅游宣传促销的力度呼伦贝尔草原大力发展旅游22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士学位论文业,必须进一步加强宣传促销的资金投入。在宣传促销的过程当中,一定要把握旅游者的消费动机和心理,例如:求奇心理、求新心理、求美心里、求名心理、求利心理、偏好心理、自尊心理、效仿心理、隐秘性心理、疑虑心理和安全心理等。在此基础之上,综合运用各种现代营销方式,特别是要适应时代潮流,加强网络营销和口碑营销的力度,可以与知名旅游网站合作,拍摄专题纪录片,传播草原文化。传统的印刷品也要在制作上提高品质,在内容上不断创新。在此,特别要重视旅游产品的差异性,着重介绍差异部分,如生活在呼伦贝尔大草原上的巴尔虎蒙古族和布里亚特蒙古族以其独特的民俗文化区别于内蒙古自治区其他地区的蒙古族。宣传之后,旅行社必须跟进,推出相关的旅游产品。5.4进行草原旅游市场细分进一步发展呼伦贝尔草原旅游,必须立足市场需求,采用问卷调查、电话调查以及面谈调查等形式了解旅游者构成和消费比例,并依此提供不同类型的旅游选择。5.4.1草原观光旅游观光旅游是旅游比较基本的形式之一。草原观光旅游可以通过其景观的宏大包容性,满足厌倦钢筋水泥的都市人群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需要。这一类型的草原旅游具有市场潜力大、开发难度低的特点,也是各类型草原旅游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类。5.4.2休闲度假旅游呼伦贝尔夏季的气候十分舒适,且早晚温差较大,这使得它成为了很多人的避暑的理想选择;同时,呼伦贝尔大草原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几乎没有收到过污染,适合家庭开展休闲度假旅游。发展这一类型的草原旅游可以增加旅游者的逗留时间,从而带动住宿、餐饮、购物、娱乐等相关旅游产业的发展。5.4.3民俗风情旅游呼伦贝尔草原的民俗风情旅游主要侧重于游牧文化、宗教信仰、房屋乐器、民族服饰、特色饮食和传统建筑。这一类型的草原旅游可以满足对精神文化层面有较高渴求的旅游者猎奇知识、丰富自身内涵的愿望,是较高层次的旅游活动。5.4.4特色购物旅游呼伦贝尔草原的特色旅游纪念品品类繁多,如:雕花马鞍、皮靴皮鞭、牛22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士学位论文角、工艺羊头,地毯挂毯、银杯银碗、木刻画、金箔画及其他铜制品等。它们制作精美且真材实料,具有很高的纪念意义和收藏价值,同时也是馈赠亲朋好友的上佳之选。5.4.5野营探险旅游这一类型的草原旅游可以说是为热爱野外生活、具有一定探险精神的特定人群所量身定制的。草原具有远离市区并且环境空旷的特点,顺应了旅游者想要安营扎寨、回归自然的心态。草原动物也十分丰富,且容易被观察到,如野驴、黄羊、野骆驼、狼群等。另外,到草原旅游的人们常会看到大小不同的墨绿色圈,草原人们称为“蘑菇圈”,在这圈子周围,人们可能找到气味芳香的野草菇,很有神秘色彩[10]。5.5加大草原生态保护的力度呼伦贝尔想要良性发展其草原旅游产业,必须把对草原生态系统的保护放在首要突出的地位。草原资源是草原旅游的载体,一旦遭到破坏,发展便无从谈起。因此,要防风固沙,特定保护区域禁止践踏,更要时刻预防草原火灾。据此,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必须完善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加大对破坏草原生态环境行为的打击力度,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同时,还要加强“文明旅游”的宣讲力度,使前来旅游的广大旅游者自觉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5.6加强景区景点行政管理为提高呼伦贝尔的旅游行政管理水平,保证呼伦贝尔草原旅游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建立起来完整的旅游行政管理网络,根据“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分类别、分层次、分范围地明确管理职责,配设专人,列入岗位目标管理[11]。这样就可以避免问题出现时,主要负责人相互推卸责任,致使事件不了了之。同时,旅游主管部门要完善旅游相关从业人员的管理细则,制定明确的服务标准,提高其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对违反行业道德的行为也要出台相关的惩处办法,以此达到规范行业的目的。5.7大力开展草原冬季冰雪旅游22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士学位论文呼伦贝尔冬长夏短,如何利用好着漫长的冬季是呼伦贝尔草原旅游整体发展的关键。近年来,呼伦贝尔确定了“越冷越热情”的冬季旅游主题,成效显著。我们要抓住机遇,依托呼伦贝尔冬季冰雪那达慕暨巴尔虎草原祭火文化节、新巴尔虎右旗冬季那达慕暨驼文化旅游节、满洲里中俄蒙三国选美大赛暨满洲里国际冰雪旅游节、阿荣旗库伦沟冬季旅游摄影节、海拉尔魅力草原之都冰雪欢乐节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吸引旅游者在冬季再次来到呼伦贝尔草原,体验别样风情。5.8加强人才培养以提高服务质量为了改变呼伦贝尔当地旅游从业者素质普遍不高的现象,大力提高旅游管理和旅游服务的水平,就必须推行人才战略,加强旅游队伍的建设。不仅要提高中高层管理者的业务水平,更要注重一线旅游服务人员的技能培养和素质提升。一线服务人员的形象直接影响者旅游者对呼伦贝尔的整体印象,十分关键。因此,在草原旅游的淡季,一定不能懈怠,要组织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以便以过硬的素质、合格的技能在旅游旺季当中迎接旅客集中到来的挑战。5.9本章小结呼伦贝尔草原旅游进一步发展的策略涉及开发、管理与保护等方面,是一个综合改革的过程。只有保护好现有的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挖掘少数民族游牧文化的精髓所在,更好地向外界展示呼伦贝尔地区独特的旅游形象和品牌形象,才能保证呼伦贝尔草原旅游的良性发展。22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士学位论文结论目前,呼伦贝尔草原旅游的发展正处于一个新的历史起点,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在开发过程中保护旅游资源与生态环境,展示呼伦贝尔草原旅游的鲜明形象,更好地适应国内外旅游市场不断出现的新需求,使得旅游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相协调、相统一,是日后呼伦贝尔草原旅游在激烈竞争中取得有利地位的关键所在。而现阶段我们对于草原旅游的研究尚处于初级层次,对草原旅游差异化的开发、科学文化内涵的提升、草原旅游中相关利益群体的关系、草原旅游市场与游客行为、草原旅游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开发等领域的研究还有待提高。22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士学位论文参考文献[1]赵雪.坝上草地旅游业的效益及对脆弱生态环境的影响[J].中国沙漠,1994,14(4):86-91.[2]卫智军,杨静,韩国栋.草原旅游对草地影响与管理[J].内蒙古草业,1999,(3):34-37.[3]孟驰北著.草原文化与人类历史[M].国际文化出版社,1999:1-8.[4]吕君,刘丽梅.草原旅游发展的实践及空间格局研究[J].世界地理研究,2006,15(4):100-106.[5]卢云亭,王建军.生态旅游学[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1:216-217.[6]王旭晖.我国高等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战略性思考[J].教育研究,2008,(2):191-192.[7]吕君,杨智勇.内蒙古正蓝旗旅游资源的开放性评价研究[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3,(4).[8]赵雪.草地旅游在草地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及其持续发展[J].中国草地,2001,(5):68-73.[9]吕君,刘丽梅.草原旅游发展的生态环境影响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5,19(3)110-114.[10]陈佐忠,汪诗平等.中国典型草原生态系统[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380-391.[11]吴铮争,杨新军.论西部旅游扶贫与生态环境建设[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4,(18)4:65-71.22
致谢在完成本次毕业设计的过程当中,我得到了魏丽英老师的悉心指导。无论是论文题目的选择,还是论文大纲的拟定,以及论文内容的反复推敲与完善,都离不开魏丽英老师从旁孜孜不倦地引导。她严谨的治学态度、丰富渊博的知识、敏锐的学术思维、和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都深深的感染了我,并最终帮助我顺利完成了此次毕业设计。在此,请允许我要向魏丽英老师表达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最后,我要向对本文进行审议、评定,以及参与本人论文答辩的其他老师表示感谢。
独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士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签字日期:年月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纽贝尔银行门禁及库包管理实施方案
- 呼伦贝尔草原产草量动态变化研究——以新巴尔虎右旗为例
- 两种疗法对恢复期贝尔氏麻痹血瘀证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 呼伦贝尔学院教学评价
- 分期针刺治疗贝尔面瘫的临床研究
- 论呼伦贝尔的生态文学
- 呼伦贝尔移动网络构建策略与规划方案研究
- 呼伦贝尔大草原歌曲_歌曲歌词_歌手介绍
- 呼伦贝尔学院会计学专业学分制下学风建设的思考
-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原子结构和原子光谱
- 大班绘本故事《贝尔熊很害怕》
- 呼伦贝尔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结构力学试卷
- 呼伦贝尔市总工会2012“春风行动”活动总结
- 2011年内蒙古呼伦贝尔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 m.费赫现象学、解释学、生命哲学——海德格尔与胡塞尔、狄尔泰及雅斯贝尔斯遭遇
- 度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行为金融学家精选
- 诺贝尔科学奖得的者的创新精神对我国创新型人才培养途径的启示精选
- [美]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