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72 KB
  • 2022-06-16 12:16:27 发布

浙教版六年级语文——《鲁班学艺》智力竞赛课文阅读教案设计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浙教版六年级语文一一《鲁班学艺》智力竞赛课文阅读教案设计独立阅读课文的教学结构基本成了定势:1•教师提出阅读要求;2.让学生独立阅读;3•师生共议阅读结果。这种结构定势的关键环节是学生能动独立地阅读课文。但是,由于小学生年龄小,自控力弱,独立意识差,如果我们教师还局限于这种形式的定势,只在结构上生搬三个步骤而不注意每个步骤(尤其是核心步骤)的形式变化,就会使ldquo;能动独立地阅读rdquo;这一关键环节有名无实,使科学的规律转化为教条的僵势。怎样避免上述情况的产生呢?我们的体会是在这种结构的关键环节的形态上作文章,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转化定势为变势。为此,我们把眼下流行的智力竞赛引进独立阅读课文的教学,试验效果良好。下面以《鲁班学艺》为例,谈谈我们的具体做法。首先精心设计竞赛题,这是上好课文的关键。设计智力竞赛题要充分体现课文的教学目的要求与重点难点,还要注意竞赛题的难易搭配与趣味调节。我们在教《鲁班学艺》时,依据上述原则设计了十组必答题,六个抢答题。必答题十组一组:(1)鲁班是谁?请用三言两语介绍一个有关他的传说。 (1)找出课题的中心词,课文从哪一节到哪一节是围绕这个词来写的?二组:(1)选择:《鲁班学艺》的体裁是:A.童话;B.民间故事。(2)选择:课题《鲁班学艺》:A.反映人物的精神品质;B.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三组:(1)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2)演示三个词所表现的动作:作揖、扌孚、擎。四组:找朋友(用横线将它们连接起来)小标题:苦练下山拜师寻师段落:一段二段三段四段写法:详写详写略写略写五组:(1)为什么故事开始就写鲁班遇到的困难?他遇到了哪些困难?(2)这样写对突出文章的内容有什么好处?六组:(1)课文中有哪些词语可以反映鲁班学艺的诚意?(2)师傅提出的第二个问题是什么?鲁班为什么要ldquo;想了想回答rdquo;?这反映了什么?七组:(1)ldquo;大徒弟用斧子挣下一座金山,二徒弟用斧子在人们心里刻下了一个名字。rdquo;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1)对师傅提岀的第三个问题,鲁班为什么能马上回答?这反映了什么?八组:(1)师傅是怎样传授手艺的?(2)用具体的数字说明鲁班完成下列事情的勤奋:修磨工具、练砍、练刨、练凿、拆装模型。九组:(1)课文为什么要写ldquo;刨子长满锈,凿子又弯又秃?rdquo;为什么要写又高又厚的磨刀石,磨得象一道弯弯的月牙?说明什么?(2)结合上题谈谈你对ldqu0;学了三个月的,手艺扎根在眼里;学了三年的,手艺扎根在心里rdquo;这句话的理解。十组:(1)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2)选择:鲁班是一个:A.手艺高超的木工祖师;B.勤学苦练的有志青年;C.业精于勤,造福人类的好木工。六个抢答题1•课文详写鲁班练砍、刨、凿、拆装模型,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2.读完这一部分你产生了什么感想? 3•师傅教鲁班学艺的过程,给我们什么启示?4•你对ldquo;只要你不丢师傅的脸,不坏师傅的名声就够了rdquo;这句话是怎么理解的?5.鲁班学艺的过程体现了鲁班怎样的学艺精神?6.学了这篇课文,我们受到了哪些教育?接着分每四个同学为一组,按优、良、一般、差四个层次搭配。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讨论完成智力竞赛题。这是教学结构定势的关键环节。最后组织学生智力竞赛。智力竞赛的过程,实质上是师生共同参与教学的过程。其程序如后:1.小组编号,以小组为单位重新安排座位,由教师或中队干部任竞赛主持人。另选两人,一人计时,一人计分。2.岀示竞赛题,公布竞赛规则:A.必答题:可以小组为单位(可讨论回答)并计分。B.抢答题:不能讨论,独立回答,答对,抢答者所在小组加分;答错,抢答者所在小组扣分。C•公布比赛成绩,小结比赛情况,发奖。把智力竞赛这种方式引进独立阅读课文的教学,既可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又可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调动学生阅读的能动性,深受学生欢迎。